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學業質量發展階段性訓練二九年級歷史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本試卷共8頁,28小題,滿分90分。考試用時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5年是農歷乙巳蛇年。近年來出土了許多中國原始社會時期帶有蛇元素的文物。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區文化遺址中的蛇形器物共同印證了中華文明A.源遠流長 B.多元一體 C.超大規模 D.各放異彩2.下表是某同學在歷史學習中運用核心素養評價的中國某一文明成就。據此推斷,該文明成就是核心素養 內涵解讀唯物史觀 隨著中國進入奴隸社會,大規模生產和勞動協作節約了大量勞動力,為其出現提供了條件史料佐證 其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等領域家國情懷 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將中華文明史的起始時間推到商朝A.青銅器 B.甲骨文 C.銅方量 D.五銖錢3.《漢書·地理志》記載:“南海郡,秦置。秦敗,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番禺,尉佗都。有鹽官”該材料可印證漢武帝A.實行鹽鐵專賣 B.建立刺史制度C.頒布“推恩令” D.統一鑄造貨幣4.上古流傳的經典共有的特征是“言少而意豐”,但東漢之后,上萬字的“大文章”開始出現,并逐漸在社會各階層流轉起來。促使這一轉變發生的關鍵是A.楷書書寫的便捷 B.竹簡產量的增加C.造紙技術的改進 D.絲帛工藝的提升5.“鼓角橫吹曲”,北朝地方樂歌,是在馬上演奏的一種軍樂,因演奏的樂器有鼓、號角而得名。傳到南方后也常用于宮中娛樂,并由梁代的樂府機關保留下來,所以叫“梁鼓角橫吹曲”。這反映了當時A.商品經濟繁榮 B.國家統一實現C.中外交往頻繁 D.民族交融加強6.下圖列出了部分外國人在唐朝的做官情況,這一材料可以用來研究唐朝國籍 日本 新羅 印度 波斯姓名 晁衡 崔致遠 瞿曇羅 駱元光官職 秘書監 縣尉 太史監 節度使A.等級森嚴的社會 B.包容開放的政治C.和睦的民族關系 D.發達的商業貿易7.宋詞、元曲是中國古代的文化瑰寶。閱讀下面宋詞、元曲的經典名句、從中可得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宋·蘇軾《水調歌頭》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為天! ——元·關漢卿《竇娥冤》A.元曲題材豐富多樣 B.宋詞風格婉約含蓄C.元朝戲劇空前發達 D.文學形式漸趨通俗8.明朝后期,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大量銷往國外,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流入中國。這反映了明朝A.形成全國性商業網絡 B.發展多樣的手工生產C.參與全球性經濟互動 D.出現發達的金融業務9.乾隆時,在伊犁修建惠遠城,并陸續在其周圍建起惠寧城、綏定城、廣仁城、寧遠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勒奇城八座衛星城,統稱為“伊犁九城”。伊犁九城的修建見證了A.清朝東北邊疆的穩定 B.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強化C.清朝前期經濟的繁榮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10.據下表所示的人物名片,可知當時的時代主題是人物:何玉成 身份:廣東蕭岡鄉民 事跡:1841年組織三元里人民對抗英軍。 人物:馮子材 身份:廣西關外軍務幫辦 事跡:1885年取得鎮南關大捷,打敗法國。A.抵抗外來侵略 B.發展資本主義C.推動近代教育 D.興辦民族工業11.有一學者認為,近代中國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出現過一系列的努力,旨在改造政權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順利參加近代世界的種種活動,另一方面又無須徹底改變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和體現這些觀念的制度。最能佐證該學者觀點的是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12.《黃埔軍校同學錄》記載:“第一期學員共645人,其中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約占總人數的10%。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教授部副主任葉劍英等均為共產黨員,學員徐向前、陳賡等后來成為紅軍重要將領。”這一現象最能說明A.共產黨完全主導軍事教育 B.國共十年對峙局面已經形成C.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 D.國共合作培養革命軍事人才13.1929年,中共中央軍委對紅軍第四軍的指示信上強調:“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據此,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是A.促成國共兩黨合作 B.武裝奪取中心城市C.形成工農武裝割據 D.保存紅軍基干力量14.下表所示為某班級為“游紅色圣地,品革命情懷”活動做的攻略,該攻略中的城市是所在地: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 級別批次: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5年) 主題: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A.北京 B.遵義 C.延安 D.上海15.以下材料可以用來研究人民解放戰爭的黨、政、軍干部之自私、無能、散漫、腐敗不可救藥。 ——《蔣介石日記》1948.11.24 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A.爆發背景 B.主要進程 C.勝利原因 D.歷史影響16.“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這句話源于《人民日報》一篇社論,據此推測它發表于A.1945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71年17.某同學以“追憶勞動模范之功勛”為主題設計了下面板報,并附上了相關人物詩詞節選。據此推斷,其中①處人物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模范人物人物:① 人物:焦裕祿 人物:王進喜詩詞:蘑菇云起驚寰宇,重器看家捍海江。 詩詞: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詩詞:是誰,縱身一躍,用血肉之軀攪拌泥漿……A.袁隆平 B.屠呦呦 C.鄧稼先 D.楊利偉18.1984年,全國糧食總產4035億公斤,人均近400公斤,長期困擾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短短幾年就基本解決了。“解決”的策略是實行A.聯產承包 B.公私合營 C.政企分開 D.市場經濟19.2025年春節期間,《哪吒之魔童鬧海》自上映以來票房就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中國影史上首部票房突破百億的電影。該電影別出心裁地改編融合了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呼麥等多種傳統文化元素。這說明傳統文化需要A.兼容并包 B.傳承創新 C.接軌世界 D.棄其糟粕20.下圖為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統治時期的羅塞塔石碑。該石碑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和希臘語三種文字書寫。這體現了A.王朝的更迭 B.帝國的繁榮 C.文明的交流 D.交通的發達21.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世紀,羅馬以羅馬城為中心修筑了10萬千米的公共大道,20萬千米的地方道路,建立起遍及歐洲、北非和中東的道路網絡。這滿足了當時羅馬A.民主政治的需求 B.對外擴張的需求C.城邦經濟的要求 D.傳統文化的要求22.數據分析是歷史學習常用的重要方法。觀察下表,你認為拉丁美洲部分地區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拉丁美洲部分地區16-17世紀人口變化統計數據表墨西哥中部 通哈(今哥倫比亞) 秘魯1519年 約2500萬 1537年 約23.2萬 1500年前后 約900萬1630年前后 約75萬 1636年 約4.5萬 1570年 約130萬內部戰爭不斷 B.早期殖民擴張C.自然災害頻發 D.奴隸貿易興起23.制作年代尺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圖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過程,其中屬于19世紀中期“鞏固擴展”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是新航路開辟 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 D.日本明治維新24.圖表分析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如圖為康德拉季耶夫世界經濟增長與衰退的波動周期表,圖中周期④至⑤的經濟發展出現了低谷狀態,最可能原因是經濟大危機爆發 B.局部戰爭的爆發C.美蘇經濟的對抗 D.第三世界的興起25.英語詞匯的豐富與擴充折射出歷史的變遷。如下英語新詞出現的主要原因是hyperlink(超鏈接),hypermedia(超媒體),hyperspace(超空間)teleconference(遠程會議),telecommuter(遠程上班族),telepresence(遠程呈現)A.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 B.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C.大眾教育發展與推廣 D.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26題14分,27題14分,28題12分。)26.(14分)中國傳統節日承載著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積淀,從遠古祭祀儀式到民俗慶典的演變,展現了中華文明獨特的文化基因。這些節日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融合地域特色與文化內涵,既是民族記憶的活態傳承,也是當代文化創新的源泉。讓我們共同探尋節日背后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密碼,按要求完成探究活動。【項目一】 詩畫中的節日A 守歲圍爐竟廢眠 B 五月五日追前賢 C 爆竹聲中一歲除——明·李士達《歲朝村慶圖》(局部)【項目二】 傳承節日文化(1)根據項目一的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將《歲朝村慶圖》所描繪的傳統節日填入相應欄目里,并選取與該節日相關的詩詞(只填字母)。(4分)傳統節日 相關詩詞(2)請從項目二的節日圖畫中任選一幅作簡要解說。(介紹其反映的節日的概況、傳承的風俗習慣、彰顯的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等) (6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與發展,分析中華文明有何獨特的文化基因。(4分)27.(14分)某學校圍繞“廣州歷史遺跡里的近代中國”分組實地進行考察,以下是同學們找到的部分歷史素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第一組:材料一 廣州著名近代歷史遺跡①三元里平英團遺址 ②詹天佑故居 ③鄧世昌故居 ④萬木草堂舊址 ⑤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⑥中共三大會址 ⑦黃埔軍校舊址 ⑧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⑨廣州起義紀念舊址(1)請參照示例,將上面歷史遺跡進行分類,并為你所分的每一組分類提煉一個主題。(8分)(要求;分類只寫編號,每類只能選2個遺跡;主題提煉須簡明扼要,科學合理,符合史實;照抄示例不得分)示例分類 主題⑤⑨ 中國近代革命起義作答區分類 主題第二組:材料二 愛群大廈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13號,又名愛群大酒店,是同盟會會員陳卓平先生集華僑資本創辦的。1937年落成,是當時華南地區最高的建筑物。在1937年至1967年作為“廣州第一高樓”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2023年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選自《百度百科》現今的愛群大廈愛群大廈名稱變化一覽表時間 名稱 備注 1937年 愛群大酒店 建成時官方命名,由華僑資本投資興建,定位為高端酒店1952年 愛群大廈 首次更名,由“愛群大酒店”調整為“愛群大廈”,強化其綜合性建筑定位1966年 人民大廈 特殊時期更名,東側增建18層新樓后采用新名稱1985年 愛群大廈 恢復原名“愛群大廈”,沿用至1988年1988年 愛群大酒店 二次復名,恢復最初名稱并由書法家題寫招牌,沿用至今——摘編自《百度百科》(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個時間介紹愛群大廈命名(或更名、復名)的歷史背景,并結合愛群大廈多次名稱變化的過程,分析其1988年恢復最初名稱“愛群大酒店”的原因。(6分)28.(12分)了解時事,不僅要溯源歷史,更要洞察未來,總結歷史發展趨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事熱點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來”,“美國優先”政策大行其道,敲詐脅迫四面出擊,“關稅大棒”惹怒八方,既有的格局、秩序遭受重大沖擊。歷史溯源 ①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開始 ②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③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④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⑥______,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 ⑦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歷史發展趨勢——據郭勤貴著《危機:1520-2021》等編制(1)請你補充材料中“歷史溯源”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的年份,并指出其成立所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4分)(2)請你結合材料中的“時事熱點”,選取“歷史溯源”中的兩個史實(寫出序號即可),擬定一個主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展開論述,并總結出對應的歷史發展趨勢。(要求:選取史實正確,主題明確,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歷史發展趨勢應與主題相呼應。)(8分)2024學年第二學期學業質量發展階段性訓練二九年級歷史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C D B D C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B C B C A B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B B D A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26題14分,27題14分,28題12分。)26.(14分)(1)春節(2分);AC(2分)。(共4分)(2)清代《元宵燈市圖》:概況: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2分)習俗:元宵節的習俗有吃元宵、掛花燈、賞花燈、猜燈謎、放煙火,舞龍、舞獅等,(2分)彰顯的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彰顯了團圓美滿、同慶佳節的價值觀念。(2分)清代《清明戴柳圖》:概況:每年的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為清明節;(2分)習俗:人們在這一天會掃墓祭祖和踏青郊游;(2分)彰顯的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體現了中華民族弘揚孝道親情的道德觀念,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念。(2分)清代《龍舟盛會圖》:概況: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2分)習俗: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2分)彰顯的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體現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和祈求生活祥和安寧價值觀。(2分)(任選一幅圖片進行解說,分值分配如上,意思相近,答中核心詞語即可,如所選的圖畫與概況、習俗、道德觀和價值觀不匹配,則因應不匹配的點進行扣分,總分最大化)(共6分)(3)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不斷融合,不斷發展;統一性。(4分,每點2分,答對兩點以上即可,意思相近即可)27.(14分)(1)(只有1個遺址不得分,多于2個遺址不得分;只寫主題但沒有分類不得分,分類正確但主題不正確主題酌情扣分)作答區分類 主題⑥⑦(⑧)(2分) 國共第一次合作·國民大革命(意思相近即可)(2分)①③(2分) 中國近代反抗外來侵略(意思相近即可)(2分)②④(2分) 中國近代化探索(意思相近即可)(2分)以上只需要兩組分類正確即可,共8分(2)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1952年:建國初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85、1988年:改革開放時期。(只寫時期不寫對應時間不得分,每點2分,共4分)原因:改革開放深化階段,廣州作為前沿城市,開始重視歷史建筑保護與文化傳承。恢復“愛群大酒店”名稱,符合這一時期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修復與再利用趨勢。(2分,意思相近即可,主要要回答出“歷史建筑保護與文化傳承”或“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意思。)(共6分)28.(12分)(1)1995年(2分,不寫“年”字扣1分);世界經濟全球化(2分,或“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也可以)(共4分)(2)【答案示例一】序號:③⑦(2分)主題:中國方案推動國際交流合作(1分)論述: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2分)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這一理念是中國為世界貢獻的重要智慧,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彰顯了中國對全球治理的巨大貢獻。(2分)歷史趨勢:面對當今和平與發展的的國際趨勢,加強國際合作成為必然選擇,未來中國在國際舞臺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1分)(共8分)【答案示例二】序號:①⑤(2分)主題:中美關系的演變推動兩國加強合作發展(1分)論述:二戰后,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推行冷戰政策。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冷戰開始。這一背景下,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2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要求。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分)歷史趨勢:隨著多極化趨勢的加強,中美應加強對話合作,促進兩國關系良性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1分)(共8分)【其它答案示例】主題1:新中國外交理念的傳承與發展主題2: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主題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主題4:合作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有效途徑論述:(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廣州市第六中學九年級下學期二模歷史試題.docx 歷史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