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選擇性必修一 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課標: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體制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重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西歐、近代西方各階段政治制度的演變及特征。難點:西方政治體制產生和演變差異性和延續性。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思考:閱讀課本P8并結合史綱下內容,分析古希臘城邦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條件有哪些?1.古希臘的政治制度出土于意大利半島。圖案展示了古希臘重裝步兵交戰的場景。古希臘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承擔保衛城邦的責任,掌握絕大部分社會財富,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1)背景①多山少平原,陸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性大國興起【史綱下】②公元前8-前6世紀,古代希臘城邦國家發展起來(城邦政治)③公民承擔保衛城邦的責任,掌握社會財富,是希臘城邦制度的基礎【史綱下】思考:何為公民?a.本城邦b.成年c.男性思考:結合材料,概括城邦政治特點。公民政治、小國寡民、直接民主、奴隸制民主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古希臘政治制度(2)特點:城邦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之間實行的制度千差萬別。(希臘)沒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廣闊的平原,在希臘和小亞細亞沿海地區,只有連綿不絕的山脈,這不僅限制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而且把農村隔成了互不相連的小塊。......許多城邦就是這樣形成的,相對隔絕且極其獨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類型 特點 相同點君主制 君主個人專制,公民權較少。 都受到公民大會不同程度的制約,城邦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僭主制 非法取得個人獨裁,公民有一定權力 貴族制 貴族掌握政權,公民權較少。 寡頭制 少數貴族掌權,公民權力較少。 民主制 公民掌權,公民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 古希臘城邦政體的主要類型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雅典斯巴達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民主制度奠基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確立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執政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黃金時代”官職向一切公民開放,沒有社會財產和等級的限制財產等級制恢復公民大會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地域政區取代血緣部落建立十將軍委員會建立五百人議事會陶片放逐法幾乎公職向全體公民開放發放工資管劇津貼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戈拉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1.古希臘的政治制度(3)雅典:是希臘城邦國家中民主政治的代表,國家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但其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民主。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1.古希臘的政治制度公民組成一年開一次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生選舉產生大多一年一任抽簽產生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參與國家日常管理接受監督隨時可以被罷免和審判審理大小案件(陪審員達6000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各機構的成員主要司法機關(3)雅典:是希臘城邦國家中民主政治的代表,國家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但其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民主。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古希臘政治制度(3)雅典:是希臘城邦國家中民主政治的代表,國家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但其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民主。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權利,其權利通過公民直接參與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來實現。公民參政的最高民主機構是公民大會......公民大會上公民對城邦大事的議案自由發言或展開激烈的辯論,最后采取投票或舉手的方式,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做出決議,決議一旦形成不能隨意更改。這種簡樸的參政方式鮮明的表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規定,公民沒有拋棄公務照管私務的自由,相反他必須奮不顧身地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蔣云芳、胡長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對西方民主的影響》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直接民主公民意識法律至上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1.古希臘的政治制度(3)雅典:材料1: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民主政治之頂峰。它關于國家大事由公民大會討論決定,決策采取多數決定原則,崇尚法制的精神,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史實材料,也為現代民主政治的發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礎。——李瓊《淺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2:在公民大會上,一個目不識丁的公民請求他代寫上阿利斯提德自己的姓名投上票柜,阿利斯提德哭笑不得問為什么要放逐他。那個人回答道:“不為什么,我甚至都不認識這個人;但到處都稱呼他為正義之士,我實在聽煩了?!?br/>——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材料3:享有民主權利的僅是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外僑和奴隸都被排斥在公民隊伍之外。——《中外史綱(下)》思考:根據三則材料,客觀評價雅典民主政治。先進性:①提高了公民參政的積極性②開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奠定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礎局限性:①直接民主泛濫:容易造成政治腐敗和多數人的暴政;②民主范圍十分有限,僅限雅典公民,是少數人的民主,婦女、外邦人、奴隸不享有民主權③參政方式隨意: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雖然最大程度保持公平,但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與誤用。思考:由此可見,雅典民主政治有何實質?實質: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民主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是少數人(男性公民)的民主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古希臘政治制度(4)斯巴達:是希臘城邦國家中寡頭政治的代表。權力機構 產生方式 主要職責或說明公民大會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國王 世襲繼承長老會 議員僅30人,且終身任職 實際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監察官 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名義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實際權力有限壟斷軍事統帥權主持國民大會、審判國王等(斯巴達的)君主們希望城邦長存,因為他們在臣民中享有應有的榮譽,貴族們樂于在長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長老職位本身是對德性的一種獎勵),平民則安于監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選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寡頭政治(oligarchy)是一種政治形式,一小撮特權階級掌握大部分甚至全部權力。特點:民主制、君主制、貴族制的混合政體各司其職,國家權力掌握在少部分貴族手中,民主因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國家機構 權力分配 運行規則公民大會國王長老會議監察官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壟斷軍事權影響議案通過,擁有司法權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王位世襲僅30人,終身任職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一年一任,不得連任自主歸納:閱讀課本第一子目,根據表格梳理斯巴達的政治制度,結合兩個表格分析雅典的政治制度與斯巴達政治制度的異同同:①性質相同:都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維護奴隸主利益的,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②政治形式上帶有民主色彩:注重權力分配,帶有民主因素(選舉制、任期制等);③參政范圍上具有狹隘性:只有公民擁有參政權,婦女、外邦人、奴隸不能參政④公民大會都是最高權力機關不同點:政治制度的形式不同;公民的權力不同雅典是民主政治(全體公民管理國家);斯巴達是寡頭政治(公民中的極少數貴族管理國家)前8世紀前6世紀末前27年共和國時期帝 國 時 期395年476年1453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城邦時期君主制貴族共和制帝制(元首制 君主制)前27年 屋大維實質: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3世紀戴克里先古羅馬歷史發展線索西羅馬帝國古羅馬的擴張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2.古羅馬政治制度2.古羅馬政治制度(1)羅馬共和國:貴族共和政體,帶有濃厚的貴族寡頭特征。權力機構 產生方式 主要職責或說明執政官 政府最高職務元老院 權力中心 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公民大會 最高權力機關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有兩人,一年一任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行相關決議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有權立法、宣戰、媾和與審判,但其召開和表決都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約公元前500年,羅馬……開始成為獨立城邦。最初國王擁有帝權,…后來,君主政體被廢除,貴族成為社會統治者。從前由國王掌握的帝權這時轉到兩名執政官手中;執政官由選舉產生,任期一年,總是由貴族擔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機關,也是貴族團體,甚至在接納若干平民后其性質仍然不變。 ——斯塔夫里阿諾斯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共和制(共和政體):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國家機關或公職人員手中的政權組織形式。共和政體區別于君主政體,而且是作為君主政體的對立面而存在的。2.古羅馬政治制度(1)羅馬共和國:貴族共和政體特點:①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出任,政體帶有濃厚的貴族寡頭特征②混合政體,權力制衡羅馬共和國從誕生的日子起,便是貴族專政的一種方式。……執政官必須出身貴族,平民無權充任這個最高的職位?!缙诘牧_馬官職都是無給職。在實際上能夠享受擔任公職權利的人只限于那些有足夠財產的人。衣食無告的人,即使被選上了,誰也不能枵腹從公。——摘編自吳于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局限性:①公民大會的召開和表決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②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出任③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民主,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是少數人(男性公民)的民主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思考點】P9:雅典、斯巴達、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相同點:不同點: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①公民不同程度參加國家政權管理;②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組成;③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④部分官員由選舉產生,且有任期。①國家政體不同:雅典為民主制,斯巴達是寡頭制,羅馬共和國是貴族寡頭特征;②公民大會的權力有所不同。公元前32-前23年連任執政官,并于公元前19年為終身執政官公元前30年被授予終身保民官的職權公元前29年凱旋羅馬后獲“統帥”尊銜。進而統攝軍隊,是其掌握一切大權的關鍵公元前28年榮膺首席元老,元老院成為其御用機構公元前27年召集元老院會議,假意恢復共和,以退為進,元老院授予其“奧古斯都”(意為至尊、神圣)的稱號和國家的最高權力屋 大 維 的 專 權 之 路◎屋大維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2.古羅馬政治制度(2)羅馬帝國(公元前27—395年):元首制(君主政治)2.古羅馬政治制度(2)羅馬帝國:君主獨裁統治①建立: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共和國崩潰,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統治。②特點:皇帝(元首)掌握國家權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軍隊聽命于皇帝,是實行獨裁統治的重要工具。注意:元首即第一公民,元首制實際上是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戴克里先在位時期(284—305),徹底拋棄共和外衣,實行公開的君主統治。屋大維……首先用慷慨的賞賜籠絡軍隊,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級長官乃至立法的職權都集于一身。——塔西佗《編年史》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在政治制度上有何不同?①政體不同:羅馬共和國是貴族共和制,而羅馬帝國是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職權于一身。②公民權不同:共和國時期授予的公民權數量有限,而帝國時期則擴大了公民權的授予范圍,從而擴大了帝國的統治基礎。一、奴隸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古希臘羅馬實質:君主專制獨裁政體/特征 權力機構 產生方式 主要職責或說明雅典民主制 公民大會 最高權力機關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議事會 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生 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并參與國家日常管理,是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官員 由選舉產生 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時需接受監督,隨時可以被罷免和審判陪審法庭 主要司法機關 從公民中抽簽產生 組成規模不等的法庭審理大小案件斯巴達寡頭制 公民大會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名義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實際權力有限國王 世襲繼承 壟斷軍事統帥權長老會 議員僅30人,終身任職 實際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監察官 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 主持國民大會、審判國王等羅馬貴族寡頭制 執政官 政府最高職務 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有兩人,一年一任 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行相關決議元老院 權力中心 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 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公民大會 最高權力機關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有權立法、宣戰、媾和與審判,但其召開和表決都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古雅典、古斯巴達、古羅馬政治制度對比1.封建國家的形成西羅馬帝國滅亡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西歐進入封建社會1日耳曼的一支法蘭克人,逐漸建立起龐大的法蘭克王國(481-843)2帝國三分,即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雛形3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1)以封君、封臣為基本特征(2)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的權力長期并立,基督教神權世界觀在思想上占據統治地位【史綱下】1)以土地為紐帶;2)是契約關系,雙向權利和義務關系;3)層層分封,等級森嚴;4)互為主次,不可越級管理;5)地方領主相對獨立,國王控制力有限;教權高于王權思考:結合P10,分析中世紀的國王與教會是何種關系?由此可見,具有何種特點?國王依靠教會支持獲得政權的合法性,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維護教會權威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2.封建國家的特征維護統治有條件的分封土地權力和義務相互交織層層分封,等級森嚴擁有相對的獨立性前期:加強地方統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據封建社會奴隸社會以土地為紐帶靠契約來維系以血緣為紐帶宗法制來維系不可越級統治天子是天下共主思考:西歐的封建君主權力與中國的封建君主權力一樣嗎?西歐:分權中國:集權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2.封建國家的特征思考:各級封建領主之間是如何運營其封地?結合材料,分析其特點?(3):莊園與農奴制度【史綱下】特點【史綱下】 :政治獨立經濟自給司法自主探究:結合下圖,聯系綱要下,思考中世紀中后期,王權與教權之間發生了何種變化?王權逐步加強,民族國家開始形成→王權開始高于教權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自主歸納:閱讀課本第二子目第二段,分析法國等級君主制確立的背景是、標志是,具有怎樣的影響?(1)法國等級君主制1、背景:2、標志:3、內容:4、影響:腓力四世與教皇對抗三級會議的召開,確立了國王有權征稅的原則,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國王與貴族、教會、市民通過三級會議相互合作,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16世紀以后,君權達到頂峰,三級會議已經形同虛設。然而,三級會議所代表的原則后來證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紀短暫的存在,為近代議會民主埋下了伏筆會議支持國王,反對教皇,確立了國王有權征稅的原則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3.封建國家的代表——法英的君主制、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何為三級:教士是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他們都是統治階級:第三等級主要由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和農民組成,屬被統治階級。前兩個等級占總人口的2%,但是,他們擁有約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護人的大部分好處。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3.封建國家的代表——法英的君主制、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2)英國:議會君主制【第一階段:王權受限】思考:結合材料并閱讀課本P10,概括《大憲章》有何內容?有何目的?【學思之窗】P10《大憲章》規定:(39)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審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41)除戰時與予敵對之國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舊時之公正習慣,皆可免除苛捐雜稅,安全經由水路與陸路,出入英格蘭……(61)二十五名貴族組成的委員會有權隨時召開會議,具有否決國王命令的權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據國王的城堡和財產。——《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中古部分》目的:限制王權,維護貴族的利益思考:簽訂儀式中都有哪些人?反映什么問題?內容:①肯定了國王的合法地位與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②保障了教俗封建主特權③適當照顧了騎士和市民利益④限制了王權,確立了“王在法下”的歷史傳統騎士貴族市民英王約翰教士教士局限性【課外】:是封建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未改變農民的地位《大憲章》的簽署“丟地王”約翰1199年繼任英國王位,他對內實行殘忍統治,任意沒收土地和增加稅收,干涉教會主教選舉,被教廷開除教籍后又被迫賠禮道歉并向教廷納貢;對外與法國的戰爭也頻頻失利,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土地。《大憲章》的影響積極:限制了王權,確立了“王在法下”的歷史傳統,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大憲章》被用作為爭取權利的法律依據,并被確定為英國憲法性文件之一。局限:《大憲章》是英國主張地方分權的貴族同中央王權斗爭的產物,是封建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并未改變農民的地位。【史綱下】:1258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被迫同意召開會議,簽訂限制王權的“牛津條例”,國家權力由貴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員會掌握,為此引進了新名詞“parliament”,意為“商議”,后在英語中表示議會。1265年,英國召開第一次議會,標志著英國議會的產生。1295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召開議會,史稱“模范議會”。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課本P10】——1343年,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上院又稱貴族院(貴族、高級教士),具有司法權下院又稱平民院(騎士、市民、新貴族),具有立法權和財政權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3.封建國家的代表——法英的君主制、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2)英國:議會君主制【第二階段:議會權力加強】思考:1215年《大憲章》簽署后,國王與議會存在何種關系?既有合作,又有斗爭: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議會以向國王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1、《大憲章》的簽署① 背景:② 內容:③ 影響:13世紀初,英王約翰奉行的內外政策失敗,遭到貴族、騎士和市民反對。肯定了國王的合法地位與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時保障封建主的特權,并適當照顧騎士和市民的利益。保障了貴族的利益;限制了王權,確立了“王在法下”的傳統大憲章從頭至尾給人一種暗示:這個文件是個法律 ,它居于國王之上 ,連國王也不得違反。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憲章成為永久的見證,證明王權并不是至高無上的。——丘吉爾《英語民族史》“無地王”約翰:1199年繼任英國王位,他對內實行殘忍統治,任意沒收土地和增加稅收,干涉教會主教選舉,被教廷開除教籍后又被迫賠禮道歉并向教廷納貢;對外與法國的戰爭也頻頻失利,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土地。(2)英國:議會君主制2、議會制的形成與發展:13世紀中后期,英國多次召開會議,議會權力逐漸加強。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特點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議會以向國王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思考:比較法國“等級君主制”與英國“議會君主制”的異同。都是君主制度同:異:法國:等級君主制通過三級會議強化王權是國王與教會斗爭的產物英國:議會君主制體現出以議會削弱王權是國王與貴族斗爭的產物三級會議英國議會國王國王市民市民教士教士貴族貴族王權與教權并立有一定民主,但不充分王權受限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3.封建國家的代表——法英的君主制、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3)神圣羅馬帝國:選帝侯制【歷史縱橫】P11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度962年,德意志國王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國逐漸演變為神圣羅馬帝國。但德意志國內封建勢力強大,許多諸侯實際為獨立的君主。1125年,一部分德意志諸侯選舉薩克森公爵羅退爾為 “羅馬人民的國王”,羅退爾以承認他們的選舉權為代價換取支持。此后,國王由諸侯選舉成為制度。他們選舉的國王再經過歲馬教皇加冕,正式稱神圣羅馬帝國皇帝。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發布“黃金詔書”,確認由七大封建諸侯選舉 “羅馬人民的國王”的合法性,這七大諸侯被稱為“選帝候”。但是,皇帝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1806年,神圣帝國被解散,選帝侯也變成了榮譽稱號。1)開端:962年,德意志國王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2)形成:1125年,部分德意志諸侯選舉薩克森公爵羅退爾為“羅馬人民的國王“,羅退爾承認他們的選舉權。3)確立: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為了能讓自己兒子繼承皇位,發布“黃金詔書”確認選帝侯的合法性。4)終結:1806年神圣羅馬帝國被拿破侖要求解散。◎七大選帝侯二、封建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古西歐3.封建國家的代表——法英的君主制、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制(3)神圣羅馬帝國:選帝侯制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實質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制度。2.確立條件:3.確立方式:(2)資產階級思想傳播1.含義:(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1)君主立憲制:(2)共和制:英國、德國、日本、俄國(3)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美國、法國4.主要政體:革命或改革(一)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攻占巴士底獄(法國)處死查理一世(英國)獨立戰爭(美國)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二)代表(1)背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英國:君主立憲制①經濟基礎: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工業革命的進行②階級基礎: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壯大③思想基礎:文藝復興的影響④歷史傳統:大憲章開創法律至上、王權有限的精神;英國具有議會政治的民主傳統⑤前提條件: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光榮革命)奠定基礎⑥制度保障:議會制的創立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王位繼承法《權利法案》沃爾波爾16881689183218671884農民工人獲得選舉權170118C20S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王位的繼承由議會決定(2)經過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工業資產階級進入議會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掌握議會第一次議會改革第二次議會改革第三次議會改革光榮革命(二)代表1.英國:君主立憲制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3)確立——1689《權利法案》第一條: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行為。第四條: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第六條;除經議會同意之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第十三條:為申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議會應時常集會。——《權利法案》①議會制定法律,國王無權廢止②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征稅③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招募常備軍④議會定期召開①限制王權,確立議會主權,標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②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作用內容1.英國:君主立憲制(二)代表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選民選舉君主議會內閣(首相)上院(貴族院)下院(平民院)多數組閣負責形式任命任命 世襲提請國王解散議會監督國家元首行政權權法立(二)代表1.英國:君主立憲制(4)發展——責任內閣制責任內閣制,又稱“議會內閣制”。是指內閣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的政權組織形式。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據《王位繼承法》,德國漢諾威選帝侯登上英國王位,即喬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語,對英國事務也不感興趣,甚至不出席內閣會議而讓大臣們去料理國事。18世紀20年代,當時的多數黨領袖羅伯特 沃波爾成為第一任內閣首相,主持內閣會議,協調各部工作,英國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①18世紀,英國逐漸形成議會內閣制度。②國王的權力限于邀請議會多數黨領袖出任首相,內閣實際掌握政府權力。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19世紀,英國經過三次議會改革,基本實現成年男性的普選權。1832年第一次議會改革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通過議會改革重新分配名額,工業資產階級獲得選舉權。1884-1885第三次議會改革英國基本實現成年男性的普選權1867年第二次議會改革大大降低選民的財產資格,工人階級大多數獲得了選舉權。1.英國:君主立憲制(二)代表三、資本主義社會: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5)完善——議會改革(1)背景:①政治:選舉制度落后;選區分配不合理;②經濟: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獲得席位;③群眾:選舉人財產資格限制。(2)內容:①降低選舉資格限制和調整選區,擴大選民范圍;②重新分配議席,工業資產階級獲得更多席位進入議會。(3)影響:中等階級獲得選舉權,保障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的穩定;1832年議會改革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二)代表1.英國:君主立憲制(6)特點:①以代議制為基礎,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②國王:國家元首,虛君,統而不治。③議會:權力中心,掌握立法權;④內閣:政府首腦為首相,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掌握行政權。成員是各部大臣。對議會負責。如果議會通過對內閣(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但首相也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2.美國:聯邦共和制①聯邦制:聯邦政府對外代表國家主權,擁有憲法明確規定的權力,各州擁有一定的自治權。②三權分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立。(二)代表(1)背景: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建立。(2)確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材料:《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笫一部成文憲法,它確立的聯邦制、三權分立制開創了世界的先例,有利于維護美國的獨立和統一,有利于美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處在南方種植園奴隸制下的廣大黑人并不能享有這些基本人權,南北不同經濟體制之間的矛盾未解決。美國的聯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第二編(3)評價:1787憲法(二)代表2.美國:聯邦共和制三、資本主義社會: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性質:積極意義: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①確立了聯邦制總統制共和制政體,保證了美國的長治久安,促進了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②對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局限性:①承認奴隸制的存在②帶有種族歧視色彩。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4)完善:通過憲法修正案不斷完善美國的法律和制度。序號 批準時間 條文節錄4 1791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與財產不受無理搜查扣押之權利不得侵犯。10 1791 本憲法所未授予合眾國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權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3 1865 在合眾國境內或屬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不準有奴隸制或強制勞役存在,惟用于業經定罪的罪犯作為懲罰者不在此限。15 1870 合眾國或任何州,不得因種族、膚色或此前曾為奴隸之關系而拒絕或剝奪合眾國公民之投票權。22 1951 無論任何人,當總統職務不得超兩次。26 1971 年滿十八歲或十八歲以上之合眾國公民之選舉權,不得因年齡關系而被合眾國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剝奪。(二)代表2.美國:聯邦共和制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3.法國:議會共和制(1)曲折發展:1792年,法國首次建立共和國;1870年,法國建立第三共和國。(2)最終確立:通過1875年憲法,規定法國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立法權由兩院形式。總統任期七年,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立法權)(行政權)議會選舉產生對議會負責議會總統內閣任命(眾議院同意)參議院眾議院副署參議院同意可以解散眾議院(行政權)三、資本主義社會: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二)代表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比較項 英國 美國 法國政治體制國家元首元首產生元首任期 4年,可連選兩屆 7年,可連選連任元首實權政府首腦政府產生權力中心行政權屬首腦與議會的關系立法權屬相同點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總統制共和制議會制共和制國王世襲終身“統而不治”無實權首相議會產生議會內閣內閣由議會中多數席位政黨組建,以首相為首,對議會負責議會,實際由內閣操作總統選舉有實權總統總統任命總統總統總統與內閣不對議會負責,總統與議會相會制約國會國王選舉有實權內閣總理總統任命參眾兩院總統,但須內閣部長副署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參眾兩院資本主義代議制;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以法律形式確立;議會立法;分權制衡三、資本社會: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近代西方三、資本主義社會: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四)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含義、背景、特點、影響、啟示?回顧:聯系綱要下第9課,思考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含義?主要政體形式?建立方式?1、含義:議會由選舉產生的議員組成,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力,這就是代議制。(間接民主)資產階級代議制之下,主要有兩種形式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英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德意志帝國)總統共和制(美國)議會共和制(法國)2、建立方式:多數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和平改革或國家統一,制定憲法,設立議會。三、資本主義社會: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3、追溯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產生、發展的背景(四)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含義、背景、特點、影響、啟示?①政:資產階級革命勝利、資產階級實力壯大掌握國家政權或國家統一或國家獨立;②經: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③思:文、宗、啟沖封、傳資思、促思解。三、資本主義社會: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四)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含義、背景、特點、影響、啟示?4、探究,根據圖示聯系綱要下,分析西方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的特點①繼承古代政治的優良傳統;②實行分權制衡原則;③議會制,間接民主,集體統治④政黨政治; ⑤責任內閣; ⑥民主范圍逐漸擴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三、資本主義社會: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四)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含義、背景、特點、影響?影響:積極性: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部分實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理想經過19-20世紀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漸走向穩定和成熟局限性:資產階級占據統治地位,帶有時代和階級局限性例如:英國婦女長期沒有選舉權美國憲法一度承認黑奴合法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古希臘的政治制度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從羅馬貴族共和國到羅馬元首帝國古希臘城邦國家的發展雅典——古希臘民主政治的代表斯巴達——古希臘寡頭政治的代表中古西歐封建國家的形成中古西歐封建制度的特征中古西歐政治制度的代表以封君、封臣為基本特征王權和教權長期并立法國:等級君主制英國:議會君主制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制共和制法國:議會制共和制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