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化學方程式計算題 專項復習專題一、實驗探究題1.(2023八下·濱江期末)我國科研團隊通過電催化結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實現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第1步是將二氧化碳還原到一氧化碳,第2步是一氧化碳轉化為高純的乙酸,第3步是在乙酸中加入經過基因編輯之后的酵母進行發酵,最后得到葡萄糖和脂肪酸。如圖所示是1、2兩步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兩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改變,請從微觀上解釋: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3)請寫出乙酸中碳、氫、氧元素質量比 。2.(2025八下·青田期中)為了測定實驗室中氯酸鉀樣品的純度,某學習小組取2.5克該樣品與0.5克二氧化錳混合.加熱該混合物t1時間后(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重復以上操作,依次稱得加熱 時間后剩余固體記錄數據如表。請仔細分析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加熱時間 t1 t2 t3 t4剩余固體質量/g 2.48 2.34 2.04 2.04(1)在 時間后,該樣品中的氯酸鉀已經反應完全。(2)求完全反應后產生氧氣的質量。(3)求該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二、綜合題3.(2024八下·杭州期末)花蛤是一種常見的海鮮。為測量花蛤貝殼中碳酸鈣的含量,某校開展了一次實驗考核。實驗裝置如圖甲,下表是小紅、小實、小強三位同學選擇的試劑,圖乙是測量過程中記錄的電子天平示數隨時間變化圖。請結合圖表回答下列問題。貝殼質量/g 顆粒大小 鹽酸溶液質量/g 鹽酸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小紅 5 塊狀 50 15%小實 5 顆粒狀 50 10%小強 5 粉末狀 50 10%(1)分析圖乙中小強所得的實驗數據,推斷A點的溶質有 。(2)請根據小實的數據計算花蛤貝殼中碳酸鈣質量分數 。(花蛤貝殼中其他雜質不參與反應)(3)小紅由于反應過慢未完成實驗,小強由于反應過快導致測量不準確,請結合表乙解釋小強出現上述實驗問題的原因 。4.(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用68g過氧化氫溶液和2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過程和數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2)計算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5.(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某同學取質量為15.0g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加熱,固體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1)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 。(2)時,制得氧氣質量是 克。(3)時的質量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6.(2024八下·溫嶺期末)溫嶺是全國盛產珍珠的地區之一,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某興趣小組為測定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6克珍珠放入錐形瓶,將50克稀鹽酸分5次加入,每次都充分反應后稱量質量(其他成分不跟酸反應),數據如下表。序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的稀鹽酸質量/克 10 10 10 10 10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克 15.12 24.24 33.80 43.80 53.80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橫坐標表示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縱坐標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A點表示珍珠中碳酸鈣剛好反應完。請畫出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隨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圖像,并標出A點的坐標。(2)根據測量結果計算珍珠中碳酸鈣質量分數。(3)下列情況可能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大的有_______。A.CO2逸出時會帶出部分水蒸氣B.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C.第1次加酸時有少量鹽酸濺到錐形瓶外7.(2021八下·拱墅期末)為測定某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鈣片中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小樂取10g鈣片研磨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忽略水分蒸發)。回答下列問題:(1)研磨鈣片的目的是 。該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對測定結果 (選填“有”或“無”)影響。(2)計算該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8.(2024八下·上虞期末)2024年4月25日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上行的除了三名宇航員以外還有裝載水生動物斑馬魚和水生植物金魚藻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空間站中的宇航員所需氧氣是通過電解水獲得,若一名宇航員一天需要消耗氧氣約550升,則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多少千克? (已知:2H2O2H2↑+O2↑,通常狀況下的氧氣=1.4克/升,結果保留兩位小數);(2)過去人們一直對于光合作用產物O2的來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員利用氧原子18O和16O標記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進行了如圖實驗。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 ,請你根據圖示結果判斷光合作用產生的O2 。A.全部來自CO2 B.全部來自H2O C.部分來自CO2,部分來自H2O9.(2024八下·金東期末)常見的制氧劑有氯酸鉀(KClO3)、過氧化鈣(CaO2) 和超氧化鉀(KO2)等, 這些制氧劑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用來制取氧氣,如過氧化鈣與水(H2O)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1)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2)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10.(2024八下·上城期末)《本草綱目》等多本醫藥古籍記載了珍珠粉的醫藥價值。珍珠粉是由珍珠經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蛋白質和28種微量元素。某興趣小組同學稱取12g珍珠粉樣品,將120g稀鹽酸平均分成六次加入(假設珍珠中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實驗如下表所示:加入稀鹽酸的次數 1 2 3 4 5 6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20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g 0.88 1.76 2.64 3.52 4.40 4.40(1)珍珠粉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求該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3)求鹽酸的質量分數。三、計算題11.(2025八下·濱江期中)為測定實驗室中氯酸鉀樣品(雜質不參與反應)的純度,取一定量該樣品進行加熱,記錄不同時刻固體質量數據,如圖。(1) t1時刻產生的氧氣質量是 。(2) t3-t4時段剩余固體質量不變的原因 。(3) 計算該樣品中氯酸鉀的純度。12.(2025八下·義烏期中)實驗室有一瓶含雜質的氯酸鉀。某興趣小組利用該藥品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雜質既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反應方程式為: 實驗數據記錄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a= 。(2) 計算受熱分解的氯酸鉀的質量(精確到0.01g) 。 (3分)(3)計算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01%)。 (3分)13.(2025八下·義烏期中)把4g硫粉放在給定質量的氧氣中燃燒,有關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O2的質量(g) 3 4 6SO2的質量(g) 6 8 8(1)上述實驗中,第 次實驗中氧氣有剩余,剩余 克;(2)在這三次實驗中,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3)若該同學要進行第四次實驗,如果要將48克硫粉完全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若將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需要10%的氫氧化鈉溶液多少克?(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14.(2025八下·義烏期中)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31克置于干燥試管中,加熱到質量不再減少為止,冷卻后測得固體質量為21.4克。試計算:(1)能制得氧氣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是多少克?(3)反應后剩余固體中二氧化錳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2)分子構成不同(3)由圖得乙酸為C2H4O2,則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相對原子質量;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學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解釋是: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的質量不變;微觀解釋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解答】(1) 兩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改變,請從微觀上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分子構成不同;(3)由圖得乙酸為C2H4O2,則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故答案為:(1)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 (2)分子構成不同(3)由圖得乙酸為C2H4O2,則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2.【答案】(1)t3(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氣的質量為:2.5g+0.5g-2.04g=0.96g。(3)解:設氯酸鉀的質量為x,,;解得:x=2.45g;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當剩余固體質量不再減少時,則氯酸鉀已經完全分解;(2)加熱混合物前后,物質的質量差即為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3)根據氧氣的質量可以求出氯酸鉀的質量,根據反應的方程式進一步可以求出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解答】 (1)由表中信息可知,t3以后剩余固體質量不再減少,說明氯酸鉀已經完全反應。3.【答案】氯化氫、氯化鈣;由小實的數據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55g-153.02g=1.98g,設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x,x=90%答: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90%;;小紅使用的是塊狀貝殼,接觸面積小,反應慢且不充分,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合理即可)【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當完全反應時,電子天平的示數將保持不變,根據反應進度確定溶質的種類;(2)可根據小實的數據計算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利用碳酸鈣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反應速率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有關,即反應物的顆粒越小,接觸面積越大,則反應越快。【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A點碳酸鈣和鹽酸正在反應中,此時溶質有剩余的氯化氫和生成的氯化鈣;(3)根據題意可知,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4.【答案】(1)催化作用(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170g-166.8g=3.2g;設產生3.2g氧氣需要H2O2的質量為x,x=6.8g,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答: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催化劑的定義分析回答;(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由于氣體放出而使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減小,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差即為放出氧氣的質量;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放出氧氣的質量計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解答】(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2)見答案。5.【答案】(1)溫度沒有達到氯酸鉀分解的溫度(2)4.8(3)設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x=12.25g,由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質量不變,所以t5時MnO2的質量為則二氧化錳的質量為15.0g-12.25g=2.75g;答:t5時MnO2的質量為2.75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過程中質量的減少是因為生成了氧氣,所以可以求算氧氣的質量,根據氧氣的質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算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解答】(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3)見答案。6.【答案】(1)(2)設該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5.0g,珍珠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答:珍珠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83.3%。(3)A【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來分析;(2)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3)A、根據CO2逸出時會帶出部分水蒸氣,使測定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大來分析;B、根據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使測定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來分析;C、根據最后稀鹽酸過量,不會影響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來分析。【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稀鹽酸的總質量為1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10g-15.12g=0.88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2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20g-24.24g=1.76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3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30g-3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4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40g-4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5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50g-53.80g=2.2g;說明第3次稀鹽酸已加過量;所以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稀鹽酸的質量為:;所以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隨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圖像為:;(3)A、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導致質量差偏大,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大,故符合題意;B、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會導致質量差偏小,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小,故不符合題意;C、第1次加酸時有少量鹽酸濺到錐形瓶外,只是第一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變少,而最后稀鹽酸過量,不會影響質量差,對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沒有影響,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1)由表中數據可知,稀鹽酸的總質量為1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10g-15.12g=0.88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2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20g-24.24g=1.76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3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30g-3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4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40g-4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5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50g-53.80g=2.2g;說明第3次稀鹽酸已加過量;所以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稀鹽酸的質量為:;所以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隨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圖像為:;(2)見答案;(3)A、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導致質量差偏大,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大,故符合題意;B、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會導致質量差偏小,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小,故不符合題意;C、第1次加酸時有少量鹽酸濺到錐形瓶外,只是第一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變少,而最后稀鹽酸過量,不會影響質量差,對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沒有影響,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7.【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無(2)二氧化碳質量為340g-336.7g=3.3g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CO2↑+ H2O100 44x 3.3gx=7.5g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g/10g×100%=75%【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的速度越快,而反應進行的越充分。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溢出,它的質量恰好等于反應前后裝置的總質量之差,因此無論裝置氣密性如何,都不會影響測量結果。(2)將反應前后總質量相減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8.【答案】0.87;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m=ρV計算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水電解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即可;(2)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為同位素原子;②根據圖片分析解答。【解答】(1)解:生成氧氣的質量m=ρV=550升×1.4克/升=770克=0.77千克,設: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為x。;解:x≈0.87kg答: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0.87千克。(2) ①氧原子18O和16O 都是氧原子,所以質子數相同,均為8 。18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8,16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質子數相同,所以中子數不同,分別為10 和8;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②根據圖示可知,CO2中的氧原子與氧氣中不一樣,而氧氣中的氧原子與水中一樣,證明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水中的氧原子。故選B。9.【答案】(1)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 H2O(2)1.6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氧化物【解析】【分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解答】(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以上三種制氧劑中屬于氧化物的有過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 H2O ;(2) 2CaO2+2H2O=2Ca(OH)2+O2↑。144 327.2g x144/32=7.2g/x , x=1.6g10.【答案】(1)混合物(2)解:設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 2HCl= CaCl2+ CO2↑+ H2O100 44 x 4.4g 解得:x=10g;(3)解:設20g稀鹽酸中含有HCl的質量為y,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73 44 y 0.88g y=1.46g鹽酸的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 (1)根據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蛋白質和28種微量元素來分析解答;(2)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求出碳酸鈣的質量即可;(3)根據第2次加入稀鹽酸有二氧化碳生成,說明第一次稀鹽酸已完全反應,有第1次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求出HCl的質量,進而求出鹽酸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解答】(1)珍珠粉是由珍珠經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蛋白質和28種微量元素,則珍珠粉屬于混合物。11.【答案】(1)1.68g(2)氯酸鉀已完全分解(3)解:設5g樣品中含有氯酸鉀的質量為x。由圖甲可知,氯酸鉀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氣質量m=5g+1.5g-4.58g=1.92g。245 96x 1.92g;解得:x=4.9g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答:該樣品中氯酸鉀的純度是98%。【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t1時刻產生的氧氣質量;(2)氯酸鉀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因此固體的質量會逐漸減小。當氯酸鉀完全反應后,不再有氧氣產生,因此固體的質量不再減小。(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生成氧氣的總質量,由氧氣的總質量求出氯酸鉀的質量,即可求出樣品中氯酸鉀的純度。【解答】 (1)根據圖甲可知,t1時刻生成氧氣的質量為:5g+1.5g-4.82g=1.68g;(2)t3~t4時段剩余固體質量不變的原因是:氯酸鉀已完全分解。12.【答案】(1)4.5(2)2KClO3 2KCl + 3O2↑245 96x 4.8g解得x=12.25g。(3)設氯化鉀的質量為y2KClO3 2KCl + 3O2↑ 149 96 y 4.8g解得y=7.45g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總質量,據此計算二氧化錳的質量。(2)根據氧氣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酸鉀的質量。(3)根據氧氣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化鉀的質量,再由氯化鉀的質量除以濾液質量計算質量分數。【解答】(1)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a=18.2g+4.8g-18.5g=4.5g。13.【答案】(1)三;2(2)都符合(3)解:①設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x,S+O2SO2;解得: x=96g答: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96g。②設吸收全部二氧化硫需要10%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ySO2+2NaOH=Na2SO3+H2O64 8096g 10%y;解得: y=1200g。答:需要10%的氫氧化鈉溶液1200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 根據第一次把4g硫粉放在3g氧氣中燃燒,生成6g二氧化硫;第二次把4g硫粉放在4g氧氣中燃燒,生成8g二氧化硫,說明第一次硫粉有剩余,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應,進行分析解答。(2)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會遵循質量守恒定律;(3)①寫出硫和氧氣反應的方程式,根據硫的質量計算出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②寫出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根據二氧化硫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即可。【解答】(1) 第一次把4g硫粉放在3g氧氣中燃燒,生成6g二氧化硫;第二次把4g硫粉放在4g氧氣中燃燒,生成8g二氧化硫,說明第一次硫粉有剩余,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應,故第二次把4g硫粉放在6g氧氣中燃燒,也生成8g二氧化硫,是因為硫粉已完全反應,剩余的質量為6g-4g=2g。(2) 只要是發生化學變化,就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所以三次實驗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14.【答案】(1)解:待反應至不再有氣體生成后,制取氧氣的質量=31g﹣21.4g=9.6g。(2)解:設完全反應時消耗氯酸鉀的質量為x2KClO32KCl+3O2↑;解得:x=24.5g。(3)解:二氧化錳在剩余固體中的質量分數100%=30.4%。【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反應后固體減少質量為產生氧氣質量分析;(2)根據生成氧氣質量與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氯酸鉀質量分析;(3)反應前混合物質量減去氯酸鉀質量得到二氧化錳的質量,再與混合物的質量作比即可。1 / 1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化學方程式計算題 專項復習專題一、實驗探究題1.(2023八下·濱江期末)我國科研團隊通過電催化結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實現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第1步是將二氧化碳還原到一氧化碳,第2步是一氧化碳轉化為高純的乙酸,第3步是在乙酸中加入經過基因編輯之后的酵母進行發酵,最后得到葡萄糖和脂肪酸。如圖所示是1、2兩步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兩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改變,請從微觀上解釋: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3)請寫出乙酸中碳、氫、氧元素質量比 。【答案】(1)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2)分子構成不同(3)由圖得乙酸為C2H4O2,則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相對原子質量;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學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解釋是: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的質量不變;微觀解釋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解答】(1) 兩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改變,請從微觀上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分子構成不同;(3)由圖得乙酸為C2H4O2,則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故答案為:(1)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質量都不變; (2)分子構成不同(3)由圖得乙酸為C2H4O2,則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2.(2025八下·青田期中)為了測定實驗室中氯酸鉀樣品的純度,某學習小組取2.5克該樣品與0.5克二氧化錳混合.加熱該混合物t1時間后(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重復以上操作,依次稱得加熱 時間后剩余固體記錄數據如表。請仔細分析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加熱時間 t1 t2 t3 t4剩余固體質量/g 2.48 2.34 2.04 2.04(1)在 時間后,該樣品中的氯酸鉀已經反應完全。(2)求完全反應后產生氧氣的質量。(3)求該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答案】(1)t3(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氣的質量為:2.5g+0.5g-2.04g=0.96g。(3)解:設氯酸鉀的質量為x,,;解得:x=2.45g;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當剩余固體質量不再減少時,則氯酸鉀已經完全分解;(2)加熱混合物前后,物質的質量差即為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3)根據氧氣的質量可以求出氯酸鉀的質量,根據反應的方程式進一步可以求出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解答】 (1)由表中信息可知,t3以后剩余固體質量不再減少,說明氯酸鉀已經完全反應。二、綜合題3.(2024八下·杭州期末)花蛤是一種常見的海鮮。為測量花蛤貝殼中碳酸鈣的含量,某校開展了一次實驗考核。實驗裝置如圖甲,下表是小紅、小實、小強三位同學選擇的試劑,圖乙是測量過程中記錄的電子天平示數隨時間變化圖。請結合圖表回答下列問題。貝殼質量/g 顆粒大小 鹽酸溶液質量/g 鹽酸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小紅 5 塊狀 50 15%小實 5 顆粒狀 50 10%小強 5 粉末狀 50 10%(1)分析圖乙中小強所得的實驗數據,推斷A點的溶質有 。(2)請根據小實的數據計算花蛤貝殼中碳酸鈣質量分數 。(花蛤貝殼中其他雜質不參與反應)(3)小紅由于反應過慢未完成實驗,小強由于反應過快導致測量不準確,請結合表乙解釋小強出現上述實驗問題的原因 。【答案】氯化氫、氯化鈣;由小實的數據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55g-153.02g=1.98g,設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x,x=90%答: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90%;;小紅使用的是塊狀貝殼,接觸面積小,反應慢且不充分,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合理即可)【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當完全反應時,電子天平的示數將保持不變,根據反應進度確定溶質的種類;(2)可根據小實的數據計算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利用碳酸鈣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反應速率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有關,即反應物的顆粒越小,接觸面積越大,則反應越快。【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A點碳酸鈣和鹽酸正在反應中,此時溶質有剩余的氯化氫和生成的氯化鈣;(3)根據題意可知,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4.(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用68g過氧化氫溶液和2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實驗過程和數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2)計算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答案】(1)催化作用(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170g-166.8g=3.2g;設產生3.2g氧氣需要H2O2的質量為x,x=6.8g,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答:原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催化劑的定義分析回答;(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由于氣體放出而使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減小,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差即為放出氧氣的質量;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由放出氧氣的質量計算出過氧化氫的質量。【解答】(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1)由催化劑的定義可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起催化作用;(2)見答案。5.(2025八下·金華月考)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某同學取質量為15.0g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加熱,固體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1)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 。(2)時,制得氧氣質量是 克。(3)時的質量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溫度沒有達到氯酸鉀分解的溫度(2)4.8(3)設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x=12.25g,由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質量不變,所以t5時MnO2的質量為則二氧化錳的質量為15.0g-12.25g=2.75g;答:t5時MnO2的質量為2.75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過程中質量的減少是因為生成了氧氣,所以可以求算氧氣的質量,根據氧氣的質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算原固體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解答】(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1)由于氯酸鉀分解要達到一定的溫度,t0~t1 時段固體質量不變,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分解的溫度;(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t4 時,制得氧氣質量是:15.0g-10.2g=4.8g;(3)見答案。6.(2024八下·溫嶺期末)溫嶺是全國盛產珍珠的地區之一,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某興趣小組為測定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6克珍珠放入錐形瓶,將50克稀鹽酸分5次加入,每次都充分反應后稱量質量(其他成分不跟酸反應),數據如下表。序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的稀鹽酸質量/克 10 10 10 10 10反應后錐形瓶內物質總質量/克 15.12 24.24 33.80 43.80 53.80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橫坐標表示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縱坐標表示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A點表示珍珠中碳酸鈣剛好反應完。請畫出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隨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圖像,并標出A點的坐標。(2)根據測量結果計算珍珠中碳酸鈣質量分數。(3)下列情況可能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大的有_______。A.CO2逸出時會帶出部分水蒸氣B.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C.第1次加酸時有少量鹽酸濺到錐形瓶外【答案】(1)(2)設該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5.0g,珍珠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答:珍珠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83.3%。(3)A【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來分析;(2)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3)A、根據CO2逸出時會帶出部分水蒸氣,使測定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大來分析;B、根據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使測定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來分析;C、根據最后稀鹽酸過量,不會影響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來分析。【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稀鹽酸的總質量為1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10g-15.12g=0.88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2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20g-24.24g=1.76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3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30g-3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4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40g-4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5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50g-53.80g=2.2g;說明第3次稀鹽酸已加過量;所以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稀鹽酸的質量為:;所以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隨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圖像為:;(3)A、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導致質量差偏大,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大,故符合題意;B、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會導致質量差偏小,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小,故不符合題意;C、第1次加酸時有少量鹽酸濺到錐形瓶外,只是第一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變少,而最后稀鹽酸過量,不會影響質量差,對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沒有影響,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1)由表中數據可知,稀鹽酸的總質量為1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10g-15.12g=0.88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2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20g-24.24g=1.76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3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30g-3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4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40g-43.80g=2.2g;稀鹽酸的總質量為50g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50g-53.80g=2.2g;說明第3次稀鹽酸已加過量;所以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稀鹽酸的質量為:;所以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隨加入的稀鹽酸質量的變化圖像為:;(2)見答案;(3)A、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導致質量差偏大,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大,故符合題意;B、生成的CO2有部分溶解在液體中,會導致質量差偏小,會導致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小,故不符合題意;C、第1次加酸時有少量鹽酸濺到錐形瓶外,只是第一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變少,而最后稀鹽酸過量,不會影響質量差,對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沒有影響,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7.(2021八下·拱墅期末)為測定某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鈣片中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小樂取10g鈣片研磨后,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忽略水分蒸發)。回答下列問題:(1)研磨鈣片的目的是 。該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對測定結果 (選填“有”或“無”)影響。(2)計算該鈣片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無(2)二氧化碳質量為340g-336.7g=3.3g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CO2↑+ H2O100 44x 3.3gx=7.5g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g/10g×100%=75%【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反應的速度越快,而反應進行的越充分。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溢出,它的質量恰好等于反應前后裝置的總質量之差,因此無論裝置氣密性如何,都不會影響測量結果。(2)將反應前后總質量相減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8.(2024八下·上虞期末)2024年4月25日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上行的除了三名宇航員以外還有裝載水生動物斑馬魚和水生植物金魚藻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空間站中的宇航員所需氧氣是通過電解水獲得,若一名宇航員一天需要消耗氧氣約550升,則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多少千克? (已知:2H2O2H2↑+O2↑,通常狀況下的氧氣=1.4克/升,結果保留兩位小數);(2)過去人們一直對于光合作用產物O2的來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員利用氧原子18O和16O標記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進行了如圖實驗。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 ,請你根據圖示結果判斷光合作用產生的O2 。A.全部來自CO2 B.全部來自H2O C.部分來自CO2,部分來自H2O【答案】0.87;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m=ρV計算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水電解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即可;(2)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為同位素原子;②根據圖片分析解答。【解答】(1)解:生成氧氣的質量m=ρV=550升×1.4克/升=770克=0.77千克,設: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為x。;解:x≈0.87kg答: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0.87千克。(2) ①氧原子18O和16O 都是氧原子,所以質子數相同,均為8 。18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8,16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質子數相同,所以中子數不同,分別為10 和8;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②根據圖示可知,CO2中的氧原子與氧氣中不一樣,而氧氣中的氧原子與水中一樣,證明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水中的氧原子。故選B。9.(2024八下·金東期末)常見的制氧劑有氯酸鉀(KClO3)、過氧化鈣(CaO2) 和超氧化鉀(KO2)等, 這些制氧劑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用來制取氧氣,如過氧化鈣與水(H2O)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1)以上出現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有 。(2)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答案】(1)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 H2O(2)1.6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氧化物【解析】【分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7.2 克過氧化鈣和水完全反應產生氧氣的質量。【解答】(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以上三種制氧劑中屬于氧化物的有過氧化鈣(CaO2)、超氧化鉀(KO2), H2O ;(2) 2CaO2+2H2O=2Ca(OH)2+O2↑。144 327.2g x144/32=7.2g/x , x=1.6g10.(2024八下·上城期末)《本草綱目》等多本醫藥古籍記載了珍珠粉的醫藥價值。珍珠粉是由珍珠經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蛋白質和28種微量元素。某興趣小組同學稱取12g珍珠粉樣品,將120g稀鹽酸平均分成六次加入(假設珍珠中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實驗如下表所示:加入稀鹽酸的次數 1 2 3 4 5 6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20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g 0.88 1.76 2.64 3.52 4.40 4.40(1)珍珠粉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求該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3)求鹽酸的質量分數。【答案】(1)混合物(2)解:設珍珠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 2HCl= CaCl2+ CO2↑+ H2O100 44 x 4.4g 解得:x=10g;(3)解:設20g稀鹽酸中含有HCl的質量為y,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73 44 y 0.88g y=1.46g鹽酸的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 (1)根據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蛋白質和28種微量元素來分析解答;(2)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求出碳酸鈣的質量即可;(3)根據第2次加入稀鹽酸有二氧化碳生成,說明第一次稀鹽酸已完全反應,有第1次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求出HCl的質量,進而求出鹽酸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解答】(1)珍珠粉是由珍珠經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蛋白質和28種微量元素,則珍珠粉屬于混合物。三、計算題11.(2025八下·濱江期中)為測定實驗室中氯酸鉀樣品(雜質不參與反應)的純度,取一定量該樣品進行加熱,記錄不同時刻固體質量數據,如圖。(1) t1時刻產生的氧氣質量是 。(2) t3-t4時段剩余固體質量不變的原因 。(3) 計算該樣品中氯酸鉀的純度。【答案】(1)1.68g(2)氯酸鉀已完全分解(3)解:設5g樣品中含有氯酸鉀的質量為x。由圖甲可知,氯酸鉀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氣質量m=5g+1.5g-4.58g=1.92g。245 96x 1.92g;解得:x=4.9g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答:該樣品中氯酸鉀的純度是98%。【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t1時刻產生的氧氣質量;(2)氯酸鉀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因此固體的質量會逐漸減小。當氯酸鉀完全反應后,不再有氧氣產生,因此固體的質量不再減小。(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生成氧氣的總質量,由氧氣的總質量求出氯酸鉀的質量,即可求出樣品中氯酸鉀的純度。【解答】 (1)根據圖甲可知,t1時刻生成氧氣的質量為:5g+1.5g-4.82g=1.68g;(2)t3~t4時段剩余固體質量不變的原因是:氯酸鉀已完全分解。12.(2025八下·義烏期中)實驗室有一瓶含雜質的氯酸鉀。某興趣小組利用該藥品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雜質既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反應方程式為: 實驗數據記錄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a= 。(2) 計算受熱分解的氯酸鉀的質量(精確到0.01g) 。 (3分)(3)計算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01%)。 (3分)【答案】(1)4.5(2)2KClO3 2KCl + 3O2↑245 96x 4.8g解得x=12.25g。(3)設氯化鉀的質量為y2KClO3 2KCl + 3O2↑ 149 96 y 4.8g解得y=7.45g濾液中氯化鉀溶質的質量分數【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總質量,據此計算二氧化錳的質量。(2)根據氧氣的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酸鉀的質量。(3)根據氧氣質量結合方程式計算氯化鉀的質量,再由氯化鉀的質量除以濾液質量計算質量分數。【解答】(1)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a=18.2g+4.8g-18.5g=4.5g。13.(2025八下·義烏期中)把4g硫粉放在給定質量的氧氣中燃燒,有關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O2的質量(g) 3 4 6SO2的質量(g) 6 8 8(1)上述實驗中,第 次實驗中氧氣有剩余,剩余 克;(2)在這三次實驗中,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3)若該同學要進行第四次實驗,如果要將48克硫粉完全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若將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需要10%的氫氧化鈉溶液多少克?(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答案】(1)三;2(2)都符合(3)解:①設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x,S+O2SO2;解得: x=96g答: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96g。②設吸收全部二氧化硫需要10%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ySO2+2NaOH=Na2SO3+H2O64 8096g 10%y;解得: y=1200g。答:需要10%的氫氧化鈉溶液1200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 根據第一次把4g硫粉放在3g氧氣中燃燒,生成6g二氧化硫;第二次把4g硫粉放在4g氧氣中燃燒,生成8g二氧化硫,說明第一次硫粉有剩余,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應,進行分析解答。(2)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會遵循質量守恒定律;(3)①寫出硫和氧氣反應的方程式,根據硫的質量計算出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②寫出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根據二氧化硫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即可。【解答】(1) 第一次把4g硫粉放在3g氧氣中燃燒,生成6g二氧化硫;第二次把4g硫粉放在4g氧氣中燃燒,生成8g二氧化硫,說明第一次硫粉有剩余,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應,故第二次把4g硫粉放在6g氧氣中燃燒,也生成8g二氧化硫,是因為硫粉已完全反應,剩余的質量為6g-4g=2g。(2) 只要是發生化學變化,就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所以三次實驗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14.(2025八下·義烏期中)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31克置于干燥試管中,加熱到質量不再減少為止,冷卻后測得固體質量為21.4克。試計算:(1)能制得氧氣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是多少克?(3)反應后剩余固體中二氧化錳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解:待反應至不再有氣體生成后,制取氧氣的質量=31g﹣21.4g=9.6g。(2)解:設完全反應時消耗氯酸鉀的質量為x2KClO32KCl+3O2↑;解得:x=24.5g。(3)解:二氧化錳在剩余固體中的質量分數100%=30.4%。【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反應后固體減少質量為產生氧氣質量分析;(2)根據生成氧氣質量與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氯酸鉀質量分析;(3)反應前混合物質量減去氯酸鉀質量得到二氧化錳的質量,再與混合物的質量作比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化學方程式計算題 專項復習專題(學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 化學方程式計算題 專項復習專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