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期教學質量診斷監測(二)九年級·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號、姓名、班級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務必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務必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試卷上答題無效。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孔子與蘇格拉底穿越時空相遇,展開了一場對話。以下最能體現他們思想中“以民為本”共通之處的一組對話是A.孔子:“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B.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C.孔子:“仁者愛人,為政以德。”蘇格拉底:“人是萬物的尺度。”D.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蘇格拉底:“逆境是知識學府。”2.在江蘇、湖南等地的春秋時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治煉的生產工具。它們是1146℃以上高溫治煉的產物,其治煉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為Fez0,C→Fe。這類工具的出現表明A.我國早期國家開始形成B.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C.七國之間兼并戰爭激烈D.變法推動分封制的瓦解3.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其中儒家主張以禮治國,為政以德: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墨家主張尚賢,選賢任能;法家主張依法治國。據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主題是A.思想碰撞,和而不同B.思想統一,中央集權C.以法治國,社會穩定D.和諧共處,和平發展4.下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機構丞相(宰相)一職發展演化表:秦朝設立丞相,輔佐皇宋朝宰相若千,并設立多種機構,史實一史實三帝掌管行政事務分割宰相軍政、行政大權隋朝時期中央實行三省明朝初年廢除丞相制度,皇帝直史實二史實四六部制接統領六部上述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發展的本質是A.皇帝和丞相斗爭激烈B.中央集權制度建立C.君主專制不斷強化D.六部地位不斷提高九年級歷史診斷監測(二)第1頁(共6頁)5.據圖可知,北宋統治者■文軟陽清■文取會守A.勵精圖治B.重文輕武C.任人唯賢D.虛心納諫七家時年包管收、或照云安人教葉6.黃克武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中記載,“自1916年至1928年間,共發生140余次戰爭,如將小規模武裝沖突算在內,僅四川一省就發生了400余次。”這反映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特征是A.獨裁專制、政治黑暗B.民主專制、反復較量C.軍閥混戰、社會動蕩D.列強侵略、分區占領7.據表可知,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部分)歷史時期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全面抗戰時期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A.隨著社會矛盾變化不斷調整B.維護了地主階級利益需求C.消除了國共雙方的矛盾分歧D.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8.如下圖的年代尺是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其中④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A.改革開放,繼往開來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①③④C.政權鞏固,社會過渡D.“左傾”泛濫,國家內亂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9.從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洋務派的洋務運動,再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最后到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經曲折。這些探索不斷演進,卻都未能改變中國命運,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下符合這段歷史啟示的是A.借鑒西方模式,實現民族復興B.復制日本變革,走向富強之路C.探索特色道路,引領國家發展D.堅持封建傳統,維護社會穩定10.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文明地區,突出體現了古代文明的金宇塔《漢漠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圖釋迦牟尼佛像A.傳承性B.多元性C.交互性D.同一性九年級歷史診斷監測(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