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筧成中學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情檢測 九年級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筧成中學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情檢測 九年級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筧成中學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情檢測 九年級科學試卷
1.(2024九上·杭州期中) 物質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酸雨腐蝕雕像 B.純堿晶體風化
C.氫氧化鈉溶液溶解兔毛 D.濃硫酸干燥氧氣
【答案】D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是物質變化的兩種基本類型,它們的主要特點和區別如下:物理變化定義: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其組成成分沒有改變特征:沒有新物質生成。表現為形狀、大小、狀態(固態、液態、氣態)等的變化。微觀上,分子種類不變,只是分子間的距離和排列方式發生改變。化學變化定義: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特征有新物質生成。常伴隨發光、發熱、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微觀上,分子種類發生變化,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但原子種類不變。例子:燃燒、生銹、食物腐敗、酸堿中和反應等。
【解答】A. 酸雨腐蝕雕像 ,是酸雨和雕塑發生反應,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
B. 純堿晶體風化生成純堿和水,屬于化學反應,B錯誤;
C. 氫氧化鈉溶液溶解兔毛 ,兔毛的本質是蛋白質,與強堿變性,屬于化學反應,C錯誤;
D. 濃硫酸干燥氧氣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屬于物理變化,D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4九上·杭州期中) 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關鍵, 下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正確使用滴管是化學實驗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以下是使用滴管的正確方法:使用前的準備:檢查:確保滴管無破損、無漏水現象。清洗:使用自來水沖洗滴管,如有油脂性污染,可用肥皂液或洗滌劑清洗,再用蒸餾水沖洗2-3次,最后用待吸取的溶液潤洗2-3次,確保滴管內壁不殘留雜質或水分,避免污染試劑。吸取溶液:用手指捏緊橡膠乳頭,趕出滴管中的空氣。將滴管伸入試劑瓶中,放開手指,試劑即被吸入。滴加溶液:保持滴管垂直懸空于容器正上方,避免傾斜或倒立,不可伸入容器內部或觸碰容器壁,以防污染滴管或試劑。輕輕擠壓橡膠乳頭,控制溶液逐滴加入。
【解答】A.滴加液體時,滴管姚懸在受滴容器的正上方,A錯誤;
B.用pH試紙時,應該用玻璃棒蘸取,不能直接伸入受滴溶液,B錯誤;
C.氣密性檢查的實驗正確,C正確;
D.稀釋濃硫酸,應該將濃硫酸滴加到水中,用玻璃棒攪拌,D錯誤;
故答案為:C
3.(2024九上·杭州期中) 物質王國發生了一起團伙盜竊案, “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別是稀硫酸、氯化鈉溶液和石灰水)帶回了“警察局”。上級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別去審“他們”(即把“他們”鑒別出來)。不能一次完成任務的“警察”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酸性、堿性和中性是描述溶液酸堿度的術語,通常用pH值來表示:酸性:當溶液的pH值小于7時,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中性:當溶液的pH值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例如,純凈的水在常溫下pH值為7,是中性的。堿性:當溶液的pH值大于7時,溶液呈堿性。pH值越大,堿性越強。
【解答】A.紫色石蕊遇稀硫酸變紅色,遇氯化鈉不變色,遇石灰水變藍色,A正確;
B.稀鹽酸和稀硫酸和氯化鈉不反應,和石灰水反應無現象,所以B錯誤;
C.pH試紙遇稀硫酸,小于7;與氯化鈉,等于7;遇石灰水,大于7,C正確;
D.純堿與稀硫酸有氣泡,遇氯化鈉無現象,遇石灰水有白色沉淀,D正確;
故答案為:B
4.(2024九上·杭州期中)第 19 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奧體主體育場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鋁鎂錳板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B.奧體游泳館內的水經循環過濾、消毒、殺菌后,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屬于純凈物
C.主體育場的“花瓣”鋼結構造型采用壓彎成型技術,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
D.亞運火炬“薪火”的主要燃料是甲醇(CH3OH),屬于有機物,利用了它的可燃性
【答案】B
【知識點】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生物體中的有機物;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純凈物與混合物:純凈物是單一物質,混合物是多種物質混合。單質與化合物: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兩者都是純凈物; 合金是指一種金屬與另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非金屬經過混合熔化,冷卻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屬性質的固體產物;
【解答】A. 奧體主體育場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鋁鎂錳板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A正確;
B. 奧體游泳館內的水經循環過濾、消毒、殺菌后,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屬于混合物,里面仍然又多種物質,B錯誤;
C.主體育場的“花瓣”鋼結構造型采用壓彎成型技術,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C正確;
D.亞運火炬“薪火”的主要燃料是甲醇(CH3OH),屬于有機物,利用了它的可燃性,D正確;
故答案為:B
5.(2024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油機的效率是60%—70%
B.騎自行車時, 車的速度約為20m/s
C.從一樓到三樓, 人爬樓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約為30000 J
D.中考跳繩時, 人做功的功率約為80 W
【答案】D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傳遞或轉換的能量,用以衡量體系做功的快慢,在國際單位制下,其單位為瓦特。功率是一個標量,只用來衡量做功快慢,和力這些矢量不同,其正負號并不代表方向,而常來表示體系是接受外界做功還是對外做功。 物理學中,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數值上等于物體運動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計算公式為v=Δx/Δt,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
【解答】A. 汽油機的效率是20%—30%,A錯誤;
B. 騎自行車時, 車的速度約為5m/s ,B錯誤;
C. 從一樓到三樓, 人爬樓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約為3000J,C錯誤;
D. 中考跳繩時, 人做功的功率約為80 W,D正確;
故答案為:B
6.(2024九上·杭州期中) “類推”是化學學習過程中常用的思維方法。現有以下類推結果, 其中正確的(  )
A.單質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
B.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產 AlCl3和 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產 FeCl3和 H2。
C.因為 NaOH 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 所以 Mg(OH)2也能使酚酞變紅色。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A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常見物質的分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純凈物與混合物:純凈物是單一物質,混合物是多種物質混合。單質與化合物: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兩者都是純凈物; 合金是指一種金屬與另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非金屬經過混合熔化,冷卻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屬性質的固體產物;
【解答】A. 單質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A正確。
B. 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產 AlCl3和 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產 FeCl2和 H2。B錯誤;
C. 因為 NaOH 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 所以 Mg(OH)2是沉淀,不能使酚酞變紅色。C錯誤;
D.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因為氧化物是指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D錯誤;
故答案為:A
7.(2024九上·杭州期中) 關于下列概念說法正確的是(  )
A.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越多, 功率越大
B.熱量只能從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
C.對于同一個物體, 內能增加, 溫度一定升高
D.做的有用功越多, 機械效率越高
【答案】A
【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傳遞或轉換的能量,用以衡量體系做功的快慢,在國際單位制下,其單位為瓦特。功率是一個標量,只用來衡量做功快慢,和力這些矢量不同,其正負號并不代表方向,而常來表示體系是接受外界做功還是對外做功。
【解答】A. 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越多, 功率越大 ,A 正確;
B. 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給溫度低的物體,B錯誤;
C. 對于同一個物體, 內能增加, 溫度可能升高,因為內能和質量和溫度等因素有關,C錯誤;
D. 做的有用功越多, 機械效率不一定高,因為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D錯誤;
故答案為:A
8.(2024九上·杭州期中) 用如圖所示簡單機械, 使重力同為G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 不計摩擦、機械自重及繩重,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機械效率;斜面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 滑輪組是由多個動滑輪、定滑輪組裝而成的一種簡單機械 。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施力方向。 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解答】A.根據杠桿平衡定律,F1=2G;
B.根據杠桿平衡定律,F2=G;
C.F3=G;
D.F4×4h=Gh;所以F4=G;
故答案為:D
9.(2024九上·杭州期中)往硝酸銀和硝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再加入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關于過濾后得到的濾液和濾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濾渣為銀, 濾液為硝酸銅、硝酸鐵
B.濾渣為銅, 濾液為硝酸銀、硝酸鐵
C.濾渣為銀、銅, 濾液為硝酸亞鐵
D.濾渣為銀、銅、鐵, 濾液為硝酸亞鐵
【答案】D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包括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解答】 往硝酸銀和硝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再加入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說明濾渣中有鐵,說明銀離子和銅離子都被置換出來了,濾渣中 銀、銅、鐵, 濾液為硝酸亞鐵 ;
故答案為:D
10.(2024九上·杭州期中)為了除去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物質為雜質),所選用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
物 質 選用試劑 操作方法
A NaOH溶液(Na2CO3) 氯化鈣溶液(適量) 加入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B Cu(Fe) 稀鹽酸(過量) 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
C CO2(HCl) 氫氧化鈉溶液(過量) 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干燥
D 鹽酸(H2SO4) 硝酸鋇溶液(適量) 加入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
【解析】【分析】除雜的要求是在去除物質中雜質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和注意事項。以下是具體的要求:除雜的基本原則:不增新雜質:除雜過程中不能引入新的雜質,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不減目標物質:被提純的物質不能在除雜過程中被破壞或減少,確保目標物質的完整性。易于分離:除雜后的雜質應易于與目標物質分離,通常要求雜質和目標物質在物理或化學性質上有明顯差異。減少損失:盡量減少主要物質的損失,提高除雜效率。實驗程序最少:盡可能簡化實驗步驟,避免復雜的操作,降低操作失誤和資源浪費。可復原性:在某些情況下,被提純物質應容易被復原到其原始狀態;
【解答】A. NaOH溶液(Na2CO3) 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鈣溶液,會產生新的雜質氯化鈉。A錯誤;
B. Cu(Fe) 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只剩下金屬銅,B正確;
C. CO2(HCl) 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干燥 ,這兩種物質都被反應掉了,C錯誤;
D. 鹽酸(H2SO4) 加入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引入的心得雜質硝酸,D錯誤;
故答案為:B
11.(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同學去商城購物, 站在勻速運動的自動扶梯上從二樓到三樓, 此過程他的(  )
A.動能不變, 勢能不變 B.動能不變, 機械能增大
C.動能不變, 機械能不變 D.動能減小, 勢能增大
【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 某同學去商城購物, 站在勻速運動的自動扶梯上從二樓到三樓, 此過程他的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加,機械能增加;
故答案為:B
12.(2024九上·杭州期中) 水上蹦床是一種水上娛樂項目, 游客站在上面可以自由蹦跳(如圖)。對于蹦床運動的分析,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游客想彈得更高, 就要在蹦床上發力, 此過程將消耗游客化學能
B.游客剛接觸蹦床時, 速度達到最大, 之后便開始減速
C.游客離開蹦床向上運動過程中, 他的動能減小, 重力勢能增大
D.游客離開蹦床后上升過程中, 蹦床對游客不做功
【答案】B
【知識點】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A. 游客想彈得更高, 就要在蹦床上發力, 此過程將消耗游客化學能,A正確;
B. 游客剛接觸蹦床時, 速度并沒有達到最大,從接觸到最下面是一個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的過程,B錯誤;
C. 游客離開蹦床向上運動過程中, 他的動能減小, 重力勢能增大,C正確;
D. 游客離開蹦床后上升過程中, 蹦床對游客不做功,D正確;
故答案為:B
13.(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繪制四種實驗室操作的變化趨勢圖像,其中正確的是(  )。
①常溫下, 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應;
②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
③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碳酸鈣(CaCO3CaO+CO2)
④分別向等質量的鎂和鐵中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稀鹽酸至過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答案】B
【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包括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解答】①常溫下, 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應; 鋅產生的氫氣速度更快,但是量更少;①錯誤; ②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先是酸堿優先反應,然后是和硫酸銅反應產生氫氧化銅沉淀,②正確; ③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碳酸鈣(CaCO3CaO+CO2),鈣元素的質量增加,③正確; ④分別向等質量的鎂和鐵中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稀鹽酸至過量,鎂產生的氫氣的質量更多,速度更快,所以④正確;
故答案為:B
14.(2024九上·杭州期中)為了避免少量硫磺與裝置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的SO2氣體外逸, 老師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鐵與硫的反應。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反應生成的FeS在類別上屬于鹽類
B.通過磁鐵可以證明鐵與硫發生了化學反應
C.裝置甲通過電爐絲加熱, 說明該反應吸熱
D.裝置乙的作用是吸收產生的SO2,減少污染
【答案】C
【知識點】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解析】【分析】 鐵和硫在加熱條件下會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硫化亞鐵(FeS); 硫化亞鐵(FeS)是一種黑色固體,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釋放硫化氫氣體;
【解答】A.化學中的鹽指一類由金屬離子(包括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反應生成的FeS在類別上屬于鹽類 ,A正確;
B. 通過磁鐵可以證明鐵與硫發生了化學反應 ,B正確,因為磁鐵可以吸引鐵,但是不能吸引FeS,B正確;
C. 裝置甲通過電爐絲加熱, 是為了維持反應的溫度,但是該反應是放熱反應,C錯誤;
D. 裝置乙的作用是吸收產生的SO2,減少污染 ,D正確;
故答案為:C
15.(2024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生活實例中, 對圖片描述正確的有(  )
A.甲圖: 不計阻力及能量損耗,網球從剛擊球拍到球拍形變最大過程中, 網球機械能守恒
B.乙圖: 單擺來回擺動最終停下, 在小球下降過程中, 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丙圖: 人造衛星由于不受空氣阻力, 機械能守恒, 在近地點的動能最大
D.丁圖: 小球從①到②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A. 甲圖: 不計阻力及能量損耗,網球從剛擊球拍到球拍形變最大過程中, 網球機械能減少,轉化為球拍的彈性勢能,A錯誤;
B. 乙圖: 單擺來回擺動最終停下, 在小球下降過程中, 重力勢能大部分轉化為動能,小部分轉化為熱能,散失了,B錯誤;
C. 丙圖: 人造衛星由于不受空氣阻力, 機械能守恒, 在近地點的動能最大,C正確;
D. 丁圖: 小球從①到②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大部分轉化為動能,少部分摩擦力做功變成了熱能,散失掉了,D錯誤;
故答案為:C
16.(2024九上·杭州期中)通過學習, 我們認識了許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堿”,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如圖表示的是一些物質在常溫下的近似pH, 回答下列問題:
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   (填“強”或“弱”)。
②測量小蘇打水的pH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則pH測量值將   (“變大”、“不變”或“變小”)。
(2) 農業上可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改良土壤結構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3) 精煉石油時, 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該反應的實質   。(微觀解釋)
【答案】(1)弱;變小
(2)Ca(OH)2
(3)H++OH-=H2O
【知識點】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酸性、堿性和中性是描述溶液酸堿度的術語,通常用pH值來表示:酸性:當溶液的pH值小于7時,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中性:當溶液的pH值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例如,純凈的水在常溫下pH值為7,是中性的。堿性:當溶液的pH值大于7時,溶液呈堿性。pH值越大,堿性越強。
【解答】(1)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弱,因為pH小于7.溶液顯酸性,并且越小,酸性越強。
②測量小蘇打水的pH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則pH測量值將變小,堿性的pH大于7,pH值越大,堿性越強;
(2) 農業上可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改良土壤結構的物質是Ca(OH)2;
(3) 精煉石油時, 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該反應的實質 H++OH-=H2O;
故答案為:(1)弱;變小(2)Ca(OH)2(3)H++OH-=H2O
17.(2024九上·杭州期中)金屬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面問題:
(1) 寫出不能用鐵質容器配制浸種用的波爾多液(含硫酸銅) 的原因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2) 若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Fe片,充分反應, 如圖1表示該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 請寫出 代表的離子是   。
【答案】(1)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2)Fe2+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 四大基本反應類型 之一,包括金屬與 金屬鹽 的反應,金屬與 酸 的反應等。 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這時反應物必須在兩種產物層中擴散才能使反應繼續進行,并將形成不同的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排列情況。
【解答】(1) 寫出不能用鐵質容器配制浸種用的波爾多液(含硫酸銅) 的原因Fe+CuSO4=FeSO4+Cu。(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2) 若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Fe片,充分反應, 如圖1表示該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 請寫出 代表的離子是 Fe2+
故答案為:(1)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2)Fe2+
18.(2024九上·杭州期中) 如圖為垃圾桶的結構簡圖, 當腳踩踏板時, 桶蓋會被頂起,桶蓋可視為杠桿。請作圖(保留作圖痕跡) ,在原圖上畫出阻力 F2和阻力臂L2, 此杠桿為   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 。
【答案】費力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杠桿的應用
【解析】【分析】 杠桿的分類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1、省力杠桿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 例如:老虎鉗。 2、費力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例如:筷子,鑷子。 3、等臂杠桿 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費力也不省力的杠桿。 例如:天平。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
【解答】因為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動力大于阻力,為費力杠桿;
故答案為:費力
19.(2024九上·杭州期中)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并插入溫度計,逐滴加入硫酸溶液, 觀察到溶液紅色逐漸褪去, 溫度計示數上升。證明堿與酸能發生反應, 且放出熱量。
(1)甲同學提出滴入硫酸不能用濃硫酸,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理由是   ;
(2) 乙同學提出紅色褪去不能說明酸和堿恰好反應完全, 為了證明硫酸是否過量, 可以取上層清液再加入   (填序號) ,若出現明顯現象, 說明硫酸過量。
①紫色石蕊 ②鋅粒 ③BaCl2溶液 ④Na2CO3溶液
【答案】(1)同意;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2)①②④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酸溶液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1. 無色酚酞不變色2.紫色石蕊變紅色;酸+活潑金屬=鹽+氫氣例:Zn+H2SO4=ZnSO4+H2↑活潑金屬即活動性比H強的金屬(包括氨)。酸+金屬氧化物=鹽+水;例:ZnO+H2SO4=ZnSO4+H2O;酸+堿=鹽+水;例:2NaOH+H2SO4=Na2SO4+2H2O;酸+(部分)鹽=新鹽+新酸;例:Na2CO3+2HCl=2NaCl+H2O+CO2↑;能與酸反應的鹽電離生成的陰離子與酸的酸根離子不同且一般可以溶解在水中。
【解答】(1) 甲同學提出滴入硫酸不能用濃硫酸,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同意;因為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2) 乙同學提出紅色褪去不能說明酸和堿恰好反應完全, 為了證明硫酸是否過量, 可以取上層清液再加入 ①②④;和酸反應都有現象,①如果有酸,紫色試液會變紅色;②會有氣泡產生,④會有氣泡產生,③不可以,因為溶液中本身就存在硫酸根離子,不能說明一定要有硫酸;
故答案為:(1)同意;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2)①②④
20.(2024九上·杭州期中)無土栽培是利用營養液(含有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 栽培作物的一門技術,
(1)小陳發現門口新風系統綠蘿葉片發黃,同學們可以適當多施    肥來緩解該癥狀。
(2) 營養液是多種化合物的水溶液, 現有可能由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的質組成的無色營養液,為探究其成分,某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以上實驗, 請你進行有關推斷。
①由實驗1可確定原營養液中一定有的物質   ;(填化學式, 下同) 一定沒有的物質是
②若原營養液中鈣離子和硝酸根離子的數目比為1:3, 再結合實驗1、實驗2的現象,可知原營養液中的溶質有   (填化學式)。
【答案】(1)氮
(2)Ca(NO3)2,K2CO3;KCl、Ca(NO3)2、KNO3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在一起會形成碳酸鈣沉淀;我們用硝酸銀和稀硝酸來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氯離子,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溶液中存在氯離子;
【解答】(1) 小陳發現門口新風系統綠蘿葉片發黃,同學們可以適當多施氮肥來緩解該癥狀。
(2) 營養液是多種化合物的水溶液, 現有可能由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的質組成的無色營養液,為探究其成分,某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以上實驗, 請你進行有關推斷。
①由實驗1可確定原營養液中一定有的物質是Ca(NO3)2; 一定沒有的物質是K2CO3;
②若原營養液中鈣離子和硝酸根離子的數目比為1:3, 說明有Ca(NO3)2和KNO3;再結合實驗1、實驗2的現象,可知一定有KCl;可知原營養液中的溶質有KCl、Ca(NO3)2、KNO3。
故答案為:(1)氮(2)Ca(NO3)2;K2CO3;KCl、Ca(NO3)2、KNO3
21.(2024九上·杭州期中) 如圖所示, 用沿斜面向上大小為4N的拉力,將一個重5N的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拉至頂端。已知物體沿斜面上滑的距離為5m ,上升的高度為3m,則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N。
【答案】75%;1N
【知識點】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計算;斜面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
【解析】【分析】 做功是能量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的形式的過程。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經典力學的定義: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力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解答】W有用=Gh=5N×3m=15J;W總功=FS=4N×5m=20J;機械效率===75%;W無用功=20J-5J=5J;f===1N ;
故答案為:75%;1N;
22.(2024九上·杭州期中) 如圖所示的實驗,與之原理相同的沖程是   (選填“甲”“乙”“丙”“丁”)。若一臺單缸四沖程汽油機, 該汽油機在甲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為   。
【答案】丙;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知識點】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
【解析】【分析】內燃機的四個沖程分別是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和排氣沖程,具體如下:吸氣沖程: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運動:從上止點向下止點移動,氣缸內形成負壓,吸入空氣或空氣與燃油的混合氣體。壓縮沖程:進氣門:關閉。排氣門:關閉。活塞運動:從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壓縮空氣或空氣與燃油的混合氣體,使其溫度和壓力升高。做功沖程:進氣門:關閉。排氣門:關閉。活塞運動:在混合氣體被點燃后,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推動活塞從上止點快速向下止點移動,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曲軸旋轉,對外做功。排氣沖程: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活塞運動:從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將燃燒后的廢氣排出氣缸
【解答】 如圖所示的實驗,與之原理相同的沖程是丙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若一臺單缸四沖程汽油機, 該汽油機在甲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故答案為:丙;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23.(2024九上·杭州期中) 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用圖1總結了NaOH 的四條化學性質(即NaOH 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 。
(1) 寫出反應②中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無現象, 小明為了驗證反應的發生,在氫氧化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滴加酚酞溶液,證明反應發生。他的設計是否合理?   為什么   。
(2) 小明利用溫度計測出溶液的溫度, 溶液溫度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來說明反應③的發生(如圖 2),從該圖中可以看出,反應后 B 處的溶液pH   7(填(用“<”“=”或“>”) ; C點溶液中的溶質有   。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不合理;因為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是堿性的;
(2)=;Na2SO4,H2SO4
【知識點】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堿的通性是指堿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的一些共同性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與酸堿指示劑反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現象較為明顯。與酸反應,中和反應: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這是堿的重要性質之一,也是復分解反應的一種。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這里的堿必須是可溶性的堿,因為難溶性的堿一般只與酸反應。與鹽反應復分解反應:堿能與某些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新的堿和新的鹽。反應條件是堿和鹽都必須可溶于水,且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氣體或水。與某些非金屬單質反應;生成相應化合物:在特定條件下,堿能與某些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化合物。
【解答】(1) 寫出反應②中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該反應無現象, 小明為了驗證反應的發生,在氫氧化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滴加酚酞溶液,證明反應發生。他的設計是否合理?不合理。因為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是堿性的,也可以是無色酚酞變紅色;
(2) 小明利用溫度計測出溶液的溫度, 溶液溫度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來說明反應③的發生(如圖 2),從該圖中可以看出,反應后 B 處的溶液pH=7(填(用“<”“=”或“>”) ; C點溶液中的溶質有Na2SO4,H2SO4,因為此時硫酸過量,酸堿中和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1)2NaOH+CO2=Na2CO3+H2O;不合理;因為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是堿性的;(2)=;Na2SO4,H2SO4
24.(2024九上·杭州期中) 某研究小組為驗證鐵、銅、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設計如圖1所示三個實驗(三種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過, 其形狀和大小相同, 稀鹽酸的濃度和用量也相同)。
(1) 一段時間后, 觀察到實驗B中的現象   。
(2) 甲同學認為通過實驗A和C 可比較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 他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3)乙同學認為僅僅通過上述實驗不足以得出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因此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 補做了一個實驗, 裝置均如圖2所示, 且實現了探究目的。
乙同學的實驗: X是   金屬, Y是   溶液。
【答案】(1)溶液變成了藍色,銅片外面覆蓋了銀白色物質
(2)鐵片外面的氣泡比鋅片外面的氣泡少
(3)Fe;CuSO4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包括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解答】(1) 一段時間后, 觀察到實驗B中的現象 溶液變成了藍色,銅片外面覆蓋了銀白色物質;
(2) 甲同學認為通過實驗A和C 可比較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 他依據的實驗現象是鐵片外面的氣泡比鋅片外面的氣泡少;
(3)從上面的反應中可以判斷出來,鋅的活潑性大于鐵,銅的活潑性大于銀,但是不能判斷鐵和銅的活潑性,所以 乙同學的實驗: X是Fe金屬, Y是CuSO4溶液。來判斷鐵和銅的活潑性;
故答案為:(1)溶液變成了藍色,銅片外面覆蓋了銀白色物質(2)鐵片外面的氣泡比鋅片外面的氣泡少(3)Fe; CuSO4。
25.(2024九上·杭州期中) 為除去粗鹽水中的可溶性雜質MgSO4、CaCl2, 某化學小組設計了如圖方案:
(1) 步驟一和步驟二種所添加的試劑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   。
(2) 寫出步驟三中所需添加的試劑   。
(3)溶液X中含有哪些溶質   ,請設計實驗證明溶液X中的雜質(簡要寫出所用試劑及實驗步驟)
【答案】(1)因為步驟二中的碳酸根離子可以去除步驟一中過量的鋇離子;
(2)加入適量的HCl
(3)NaCl和Na2CO3和NaOH;取樣不斷加入稀鹽酸,開始沒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復分解反應,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兩種物質在水溶液中交換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沉淀、氣體或弱電解質(最常見的為水),使溶液中離子濃度降低,化學反應即向著離子濃度降低的方向進行。可簡記為AB+CD→AD+CB。
【解答】(1) 步驟一和步驟二種所添加的試劑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 :因為步驟二中的碳酸根離子可以去除步驟一中過量的鋇離子;
(2) 寫出步驟三中所需添加的試劑: 加入適量的HCl,去除過量的碳酸鈉;
(3) 溶液X中含有 NaCl和Na2CO3和NaOH;取樣不斷加入稀鹽酸,開始沒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
故答案為:(1)因為步驟二中的碳酸根離子可以去除步驟一中過量的鋇離子;(2)加入適量的HCl,去除過量的碳酸鈉;(3)NaCl和Na2CO3和NaOH;取樣不斷加入稀鹽酸,開始沒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
26.(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步驟如下圖:
根據上述三次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 通過觀察比較   就可以反映小球動能的大小, 乙丙兩幅圖中控制相同高度的目的是   。
(2) 為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 應選用   兩個圖來分析。
(3)分析乙、丙兩圖,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
【答案】(1)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保證小球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甲和乙
(3)在速度一定時,動能的大小和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1) 通過觀察比較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就可以反映小球動能的大小, 乙丙兩幅圖中控制相同高度的目的是 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 ;
(2) 為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 應選用甲和乙兩個圖來分析。
(3) 分析乙、丙兩圖,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在速度一定時,動能的大小和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故答案為:(1)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2)甲和乙(3)在速度一定時,動能的大小和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27.(2024九上·杭州期中)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 杠桿靜止的位置如圖a所示,此時杠桿是否處于平衡狀態   (選填“是”或“否”),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實驗時, 施加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 好處是   。
(2) 如圖利用如圖c進行實驗, 每個鉤碼重1N, 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應   牛
(3) 某同學通過一次實驗操作及數據分析,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他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
【答案】(1)是;便于測量力臂的長度,排除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4.5
(3)杠桿一直處于水平位置進行實驗比較特殊,不能得到普遍結論;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中最小力問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分析】 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解答】(1)杠桿靜止的位置如圖a所示,此時杠桿是處于平衡的,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實驗時, 施加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 好處是便于測量力臂的長度,排除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 如圖利用如圖c進行實驗, 每個鉤碼重1N, 杠桿平衡時,6×3=4×F;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應4.5牛;
(3) 某同學通過一次實驗操作及數據分析,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他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杠桿一直處于水平位置進行實驗比較特殊,不能得到普遍結論;;
故答案為:(1)是;便于測量力臂的長度,排除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2)4.5(3)杠桿一直處于水平位置進行實驗比較特殊,不能得到普遍結論;
28.(2024九上·杭州期中) 草木灰是一種重要的農家肥, 主要含有K2CO3,還含有少量KCl、K2SO4和大量難溶性固體。為了測定某草木灰樣品中K2CO3的含量, 小樂進行了如下實驗:
(1) 上述流程圖中操作A的名稱是   。
(2)在“測定”環節中, 小樂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氣密性良好)和藥品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連接A和B, 打開彈簧夾通入足量N2, 再接上C(質量已知) 和D;
②關閉彈簧夾,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緩慢滴入足量的稀硫酸后關閉活塞;
③打開彈簧夾, 通入足量的氮氣, 關閉彈簧夾;
④拆下C和D, 對C進行稱重。
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裝置D的作用是   ;
(3)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若①中未通入足量N2, 則測定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若④中對C進行稱重后得到C增重0.88g, 則此草木灰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為
【答案】(1)過濾
(2)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
(3)偏大;27.6%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實驗步驟的探究;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求解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問題通常遵循以下步驟:設未知數:明確題目要求,設出未知量,通常設為“x”,注意此時不帶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正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確保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正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以保證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寫出關系式和關系量:從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中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方,注意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仔細審題,確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并將它們對應到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列比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求解未知量:通過解比例式,計算出未知量的值,注意單位的使用和換算。檢查答案: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確保符合化學原理和實際情況,如檢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是否為負數,是否有過量問題等。簡明作答:清晰、完整地寫出答案,包括數值和單位。
【解答】設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解答】(1)A操作進行固液分離,所以A的名稱是過濾;
(2)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
(3)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若①中未通入足量N2, 則測定結果會偏大,因為空氣中也有二氧化碳,會被堿石灰吸收;
(4)設: 此草木灰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為X
K2CO3+H2SO4=K2SO4+CO2↑+H2O
138 44
10X 0.88g
= X =27.6%;
故答案為:(1)過濾(2)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3)偏大;27.6%
29.(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金為了測定某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實驗編號及裝置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①天平 稱量生銹的生鐵片的質量 生銹的生鐵片的質量為m
②裝置甲 先通入一段時間CO,然后加熱; 完全反應后,停止加熱; 繼續通CO至室溫 生銹的生鐵片變成光亮的銀白色
③裝置乙 將②中生成的光亮的銀白色鐵片放入稀鹽酸中至完全反應 試管中(待填);測得室溫下產生氫氣的體積為V
(1) 裝置甲存在缺陷, 其具體的改進方法   。
(2) 裝置乙的試管中,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3)若室溫下氫氣的密度為ρ,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用字母表示)。
(4) 有人認為:“②中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的質量, 即為此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 沒有必要進行③的操作”。判斷此觀點是否正確, 并說明理由:   。
【答案】(1)在裝置的最右端放一燃著的酒精燈
(2)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有氣泡冒出
(3)2800ρV/m
(4)不正確;因為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中還含有碳元素
【知識點】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 金屬冶煉,是把金屬從化合態變為游離態的過程,常用方法為用碳、一氧化碳、氫氣等還原劑與金屬氧化物在高溫下發生還原反應,獲得金屬單質。
【解答】(1) 裝置甲存在缺陷, 一氧化碳氣體有毒,需要去除,所以改進措施為在裝置的最右端放一燃著的酒精燈;
(2) 裝置乙的試管中,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有氣泡冒出;
(3) 若室溫下氫氣的密度為ρ,設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X
Fe+2HCl=FeCl2+H2↑
56 2
mX ρv
= X=2800ρV/m;
(4) 有人認為:“②中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的質量, 即為此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 沒有必要進行③的操作”。判斷此觀點是否正確, 并說明理由:生鐵是鐵和碳的合金,所以不正確;因為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中還含有碳元素
故答案為:(1)在裝置的最右端放一燃著的酒精燈(2)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有氣泡冒出
(3)2800ρV/m(4)不正確;因為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中還含有碳元素
30.(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型號的汽車以18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汽車的質量為2t, 在水平面上行駛的時候受到的阻力為重力的0.1倍。
(1) 發動機所提供的牽引力大小為多少?
(2) 行駛半小時電動機做的功為多少?
(3)發動機的功率為多少?
【答案】(1)因為勻速,所以牽引力等于阻力=G×0.1=2000kg×10N/kg×0.1=2000N
(2)W=FS=2000N ×m/s×30×60s=1.8×107J
(3)P=FV=2000N×5m/s=10000W
【知識點】功;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做功是能量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的形式的過程。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經典力學的定義: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力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傳遞或轉換的能量,用以衡量體系做功的快慢,在國際單位制(SI)下,其單位為瓦特;
31.(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滑輪組, 已知物重400N, 拉力F是250N,物體上升的距離是2m,不計繩重和摩擦, 求:
(1) 動滑輪重是多少?
(2)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3) 如果提升的物重變為700N, 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變為多少?
【答案】(1)2F=(G物+G動)
2×250N=(400N+G動)
G動=100N
(2)機械效率 ===80%
(3)機械效率 ===87.5%
【知識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
【解析】【分析】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組合成為滑輪組,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定義: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的滑輪叫定滑輪。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的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和不省距離的結論。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注:上句前提為拉力方向為豎直方向方可省1/2的力,若呈斜拉狀態,則拉力多于省的1/2的力,且角度越大越費力。);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于重物移動的距離。
【解答】(1)2F=(G物+G動) 2×250N=(400N+G動); G動=100N;
(2) 機械效率 ===80%;
(3)機械效率 ===87.5%
故答案為:(1)100N(2)80% (3)87.5%
32.(2024九上·杭州期中)“搖搖杯”是一類深受學生喜愛的飲水杯, 市面上的“搖搖杯”工作原理也不盡相同。現有某種搖搖杯,它是利用特殊裝置將搖動水杯的能量收集并轉化為電能用于加熱杯子里的水。已知該搖搖杯可裝500g的水,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氫氣的熱值為10.5×107J/ kg)。試計算:
(1) 如果上述搖搖杯中裝滿25℃的水, 要使水溫升高至30℃,杯中水需要吸收多少能量?
(2) 假設上述水升溫所需能量都來自搖動杯子所做的功, 水平搖動杯子的力平均為50N,水平搖動一次的幅度為0.5m。(水平搖動來、回分別算一次) 則至少需要水平搖動多少次才能達到上述水溫?
【答案】(1)1.05×104J
(2)420次
【知識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熱量的計算
【解析】【分析】吸收熱量的計算公式在物理學中是一個基礎且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計算物體在溫度變化過程中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以下是吸收熱量的基本計算公式:吸收熱量的基本公式。 :表示物體吸收的熱量,單位為焦耳(J)。 m :表示物體的質量,單位為千克(kg;c :表示物體的比熱容,單位為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kg·℃))。 :表示物體溫度的變化,單位為攝氏度(℃), ,其中 t 是末溫, 是初溫。
【解答】(1)Q=cm△t= 4.2×103J/kg·℃ ×0.5kg×(30℃-25℃)=10500J
(2)W=FS=50N×0.5m=25J;
n=10500J/25J=420次;
故答案為:(1)1.05×104J;(2)420次。
33.(2024九上·杭州期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產合金的國家之一、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 我國最早用黃銅鑄錢開始于明嘉靖年間。現在黃銅常被用于制造閥門、水管、空調內外機連接管和散熱器等。現有普通黃銅10克, 其中含鋅32.5%,與100克的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求參加反應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設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H2SO4+Zn=ZnSO4+H2↑
98 65
100×X 3.25g = X=49%
故答案為:4.9%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求解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問題通常遵循以下步驟:設未知數:明確題目要求,設出未知量,通常設為“x”,注意此時不帶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正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確保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正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以保證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寫出關系式和關系量:從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中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方,注意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仔細審題,確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并將它們對應到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列比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求解未知量:通過解比例式,計算出未知量的值,注意單位的使用和換算。檢查答案: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確保符合化學原理和實際情況,如檢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是否為負數,是否有過量問題等。簡明作答:清晰、完整地寫出答案,包括數值和單位。
34.(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公司生產出的純堿產品中經檢測只含有氯化鈉雜質。為測定產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20℃時, 稱取該產品樣品26.5g, 加入到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的燒杯中, 碳酸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氣體完全逸出, 得到不飽和NaCl溶液。反應過程用精密儀器測得燒杯內混合物的質量(m)與反應時間(t)關系如下圖所示。求:
(1)生成CO2的質量。
(2)該純堿樣品中 Na2CO3的質量分數。
(3)求出反應后NaCl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答案】(1)8.8g
(2)80%
(3)17.5%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求解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問題通常遵循以下步驟:設未知數:明確題目要求,設出未知量,通常設為“x”,注意此時不帶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正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確保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正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以保證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寫出關系式和關系量:從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中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方,注意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仔細審題,確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并將它們對應到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列比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求解未知量:通過解比例式,計算出未知量的值,注意單位的使用和換算。檢查答案: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確保符合化學原理和實際情況,如檢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是否為負數,是否有過量問題等。簡明作答:清晰、完整地寫出答案,包括數值和單位。
【解答】(1)mCO2=172.5g-163.7g=8.8g;
(2) 該純堿樣品中 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設反應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117
26.5Xg 8.8g y
= X=80%
(3) = y=23.4g 氯化鈉的質量=23.4g+26.5g×20%=28.7g
NaCl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8.7g/163.7g=17.5%
故答案為:(1)8.8g(2)80%(3)17.5%
35.(2024九上·杭州期中)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 其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在化學實驗中經常也可以形成美麗的噴泉。
(1) 在甲圖的裝置中, 倒置于鐵架臺的圓底燒瓶中充滿干燥的O2氣體, 連接在瓶塞上的導管伸入到裝有水的燒杯中(此時止水夾關閉)。不久即可看到白磷自己燃燒起來。待白煙消失, 燒瓶冷卻后, 打開止水夾, 可以觀察到的現象:   。
(2) 某同學積極思考后, 設計了如圖乙的裝置, 也同樣形成了噴泉。已知該同學在廣口瓶中裝入的是稀鹽酸和另一種固體物質, 待它們反應完全后, 打開止水夾, 在上方的燒瓶內也形成噴泉。該同學加入的固體物質不可能是 (  )
A.鋅粒( Zn) B.碳酸鈣(CaCO3)
C.木炭(C) D.鎂( Mg)
(3)比較甲、乙兩套裝置,從產生噴泉的原理來分析,甲裝置是   (填“增大”或“減小”) 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 乙裝置是   (填“增大”或“減小”)下部廣口瓶內氣體壓強。
(4) 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發原理與上述   (填“甲”或“乙”) 裝置的原理相似。
【答案】(1)圓底燒瓶內有液體噴出
(2)C
(3)減小;增大
(4)乙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噴泉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水泵將水從水池中抽出,經過處理后通過噴嘴噴射出來。其基本組件包括:噴泉泵:負責從水源中抽水并提供足夠的壓力將水噴射到空中。 噴嘴:控制水流的形態和噴射效果。 水池:用于收集和控制水流。 噴泉的效果和質量取決于水泵的性能和噴嘴的設計。
【解答】(1) 在甲圖的裝置中, 倒置于鐵架臺的圓底燒瓶中充滿干燥的O2氣體, 連接在瓶塞上的導管伸入到裝有水的燒杯中(此時止水夾關閉)。不久即可看到白磷自己燃燒起來。待白煙消失, 燒瓶冷卻后, 打開止水夾, 可以觀察到的現象: 圓底燒瓶內有液體噴出;因為瓶內的氧氣被消耗了,里面的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把液體壓了上去;
(2)不可能是C,因為不反應;因為AD會產生氫氣,B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都會讓這個集氣瓶中氣壓變大,從而產生噴泉現象;
(3)比較甲、乙兩套裝置,從產生噴泉的原理來分析,甲裝置是減小 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 乙裝置是增大下部廣口瓶內氣體壓強。
(4) 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發原理與上述乙 裝置的原理相似。
故答案為:(1)圓底燒瓶內有液體噴出(2)C(3)減小;增大(4)乙
1 / 1浙江省杭州市筧成中學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情檢測 九年級科學試卷
1.(2024九上·杭州期中) 物質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酸雨腐蝕雕像 B.純堿晶體風化
C.氫氧化鈉溶液溶解兔毛 D.濃硫酸干燥氧氣
2.(2024九上·杭州期中) 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關鍵, 下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A. B.
C. D.
3.(2024九上·杭州期中) 物質王國發生了一起團伙盜竊案, “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別是稀硫酸、氯化鈉溶液和石灰水)帶回了“警察局”。上級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別去審“他們”(即把“他們”鑒別出來)。不能一次完成任務的“警察”是(  )
A. B.
C. D.
4.(2024九上·杭州期中)第 19 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奧體主體育場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鋁鎂錳板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B.奧體游泳館內的水經循環過濾、消毒、殺菌后,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屬于純凈物
C.主體育場的“花瓣”鋼結構造型采用壓彎成型技術,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
D.亞運火炬“薪火”的主要燃料是甲醇(CH3OH),屬于有機物,利用了它的可燃性
5.(2024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油機的效率是60%—70%
B.騎自行車時, 車的速度約為20m/s
C.從一樓到三樓, 人爬樓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約為30000 J
D.中考跳繩時, 人做功的功率約為80 W
6.(2024九上·杭州期中) “類推”是化學學習過程中常用的思維方法。現有以下類推結果, 其中正確的(  )
A.單質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
B.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產 AlCl3和 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產 FeCl3和 H2。
C.因為 NaOH 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 所以 Mg(OH)2也能使酚酞變紅色。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7.(2024九上·杭州期中) 關于下列概念說法正確的是(  )
A.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越多, 功率越大
B.熱量只能從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
C.對于同一個物體, 內能增加, 溫度一定升高
D.做的有用功越多, 機械效率越高
8.(2024九上·杭州期中) 用如圖所示簡單機械, 使重力同為G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 不計摩擦、機械自重及繩重,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9.(2024九上·杭州期中)往硝酸銀和硝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再加入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關于過濾后得到的濾液和濾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濾渣為銀, 濾液為硝酸銅、硝酸鐵
B.濾渣為銅, 濾液為硝酸銀、硝酸鐵
C.濾渣為銀、銅, 濾液為硝酸亞鐵
D.濾渣為銀、銅、鐵, 濾液為硝酸亞鐵
10.(2024九上·杭州期中)為了除去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物質為雜質),所選用試劑和操作方法都正確的是(  )
物 質 選用試劑 操作方法
A NaOH溶液(Na2CO3) 氯化鈣溶液(適量) 加入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B Cu(Fe) 稀鹽酸(過量) 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
C CO2(HCl) 氫氧化鈉溶液(過量) 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干燥
D 鹽酸(H2SO4) 硝酸鋇溶液(適量) 加入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A.A B.B C.C D.D
11.(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同學去商城購物, 站在勻速運動的自動扶梯上從二樓到三樓, 此過程他的(  )
A.動能不變, 勢能不變 B.動能不變, 機械能增大
C.動能不變, 機械能不變 D.動能減小, 勢能增大
12.(2024九上·杭州期中) 水上蹦床是一種水上娛樂項目, 游客站在上面可以自由蹦跳(如圖)。對于蹦床運動的分析,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游客想彈得更高, 就要在蹦床上發力, 此過程將消耗游客化學能
B.游客剛接觸蹦床時, 速度達到最大, 之后便開始減速
C.游客離開蹦床向上運動過程中, 他的動能減小, 重力勢能增大
D.游客離開蹦床后上升過程中, 蹦床對游客不做功
13.(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繪制四種實驗室操作的變化趨勢圖像,其中正確的是(  )。
①常溫下, 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應;
②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
③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碳酸鈣(CaCO3CaO+CO2)
④分別向等質量的鎂和鐵中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稀鹽酸至過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14.(2024九上·杭州期中)為了避免少量硫磺與裝置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的SO2氣體外逸, 老師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鐵與硫的反應。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反應生成的FeS在類別上屬于鹽類
B.通過磁鐵可以證明鐵與硫發生了化學反應
C.裝置甲通過電爐絲加熱, 說明該反應吸熱
D.裝置乙的作用是吸收產生的SO2,減少污染
15.(2024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生活實例中, 對圖片描述正確的有(  )
A.甲圖: 不計阻力及能量損耗,網球從剛擊球拍到球拍形變最大過程中, 網球機械能守恒
B.乙圖: 單擺來回擺動最終停下, 在小球下降過程中, 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丙圖: 人造衛星由于不受空氣阻力, 機械能守恒, 在近地點的動能最大
D.丁圖: 小球從①到②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16.(2024九上·杭州期中)通過學習, 我們認識了許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堿”,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如圖表示的是一些物質在常溫下的近似pH, 回答下列問題:
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   (填“強”或“弱”)。
②測量小蘇打水的pH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則pH測量值將   (“變大”、“不變”或“變小”)。
(2) 農業上可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改良土壤結構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3) 精煉石油時, 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該反應的實質   。(微觀解釋)
17.(2024九上·杭州期中)金屬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面問題:
(1) 寫出不能用鐵質容器配制浸種用的波爾多液(含硫酸銅) 的原因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2) 若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Fe片,充分反應, 如圖1表示該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 請寫出 代表的離子是   。
18.(2024九上·杭州期中) 如圖為垃圾桶的結構簡圖, 當腳踩踏板時, 桶蓋會被頂起,桶蓋可視為杠桿。請作圖(保留作圖痕跡) ,在原圖上畫出阻力 F2和阻力臂L2, 此杠桿為   杠桿(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 。
19.(2024九上·杭州期中)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并插入溫度計,逐滴加入硫酸溶液, 觀察到溶液紅色逐漸褪去, 溫度計示數上升。證明堿與酸能發生反應, 且放出熱量。
(1)甲同學提出滴入硫酸不能用濃硫酸,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理由是   ;
(2) 乙同學提出紅色褪去不能說明酸和堿恰好反應完全, 為了證明硫酸是否過量, 可以取上層清液再加入   (填序號) ,若出現明顯現象, 說明硫酸過量。
①紫色石蕊 ②鋅粒 ③BaCl2溶液 ④Na2CO3溶液
20.(2024九上·杭州期中)無土栽培是利用營養液(含有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 栽培作物的一門技術,
(1)小陳發現門口新風系統綠蘿葉片發黃,同學們可以適當多施    肥來緩解該癥狀。
(2) 營養液是多種化合物的水溶液, 現有可能由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的質組成的無色營養液,為探究其成分,某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以上實驗, 請你進行有關推斷。
①由實驗1可確定原營養液中一定有的物質   ;(填化學式, 下同) 一定沒有的物質是
②若原營養液中鈣離子和硝酸根離子的數目比為1:3, 再結合實驗1、實驗2的現象,可知原營養液中的溶質有   (填化學式)。
21.(2024九上·杭州期中) 如圖所示, 用沿斜面向上大小為4N的拉力,將一個重5N的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拉至頂端。已知物體沿斜面上滑的距離為5m ,上升的高度為3m,則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N。
22.(2024九上·杭州期中) 如圖所示的實驗,與之原理相同的沖程是   (選填“甲”“乙”“丙”“丁”)。若一臺單缸四沖程汽油機, 該汽油機在甲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為   。
23.(2024九上·杭州期中) 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用圖1總結了NaOH 的四條化學性質(即NaOH 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 。
(1) 寫出反應②中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無現象, 小明為了驗證反應的發生,在氫氧化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滴加酚酞溶液,證明反應發生。他的設計是否合理?   為什么   。
(2) 小明利用溫度計測出溶液的溫度, 溶液溫度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來說明反應③的發生(如圖 2),從該圖中可以看出,反應后 B 處的溶液pH   7(填(用“<”“=”或“>”) ; C點溶液中的溶質有   。
24.(2024九上·杭州期中) 某研究小組為驗證鐵、銅、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設計如圖1所示三個實驗(三種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過, 其形狀和大小相同, 稀鹽酸的濃度和用量也相同)。
(1) 一段時間后, 觀察到實驗B中的現象   。
(2) 甲同學認為通過實驗A和C 可比較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 他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3)乙同學認為僅僅通過上述實驗不足以得出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因此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 補做了一個實驗, 裝置均如圖2所示, 且實現了探究目的。
乙同學的實驗: X是   金屬, Y是   溶液。
25.(2024九上·杭州期中) 為除去粗鹽水中的可溶性雜質MgSO4、CaCl2, 某化學小組設計了如圖方案:
(1) 步驟一和步驟二種所添加的試劑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   。
(2) 寫出步驟三中所需添加的試劑   。
(3)溶液X中含有哪些溶質   ,請設計實驗證明溶液X中的雜質(簡要寫出所用試劑及實驗步驟)
26.(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步驟如下圖:
根據上述三次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 通過觀察比較   就可以反映小球動能的大小, 乙丙兩幅圖中控制相同高度的目的是   。
(2) 為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 應選用   兩個圖來分析。
(3)分析乙、丙兩圖,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
27.(2024九上·杭州期中)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 杠桿靜止的位置如圖a所示,此時杠桿是否處于平衡狀態   (選填“是”或“否”),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實驗時, 施加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 好處是   。
(2) 如圖利用如圖c進行實驗, 每個鉤碼重1N, 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應   牛
(3) 某同學通過一次實驗操作及數據分析,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他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
28.(2024九上·杭州期中) 草木灰是一種重要的農家肥, 主要含有K2CO3,還含有少量KCl、K2SO4和大量難溶性固體。為了測定某草木灰樣品中K2CO3的含量, 小樂進行了如下實驗:
(1) 上述流程圖中操作A的名稱是   。
(2)在“測定”環節中, 小樂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氣密性良好)和藥品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連接A和B, 打開彈簧夾通入足量N2, 再接上C(質量已知) 和D;
②關閉彈簧夾,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緩慢滴入足量的稀硫酸后關閉活塞;
③打開彈簧夾, 通入足量的氮氣, 關閉彈簧夾;
④拆下C和D, 對C進行稱重。
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裝置D的作用是   ;
(3)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若①中未通入足量N2, 則測定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若④中對C進行稱重后得到C增重0.88g, 則此草木灰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為
29.(2024九上·杭州期中)小金為了測定某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實驗編號及裝置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①天平 稱量生銹的生鐵片的質量 生銹的生鐵片的質量為m
②裝置甲 先通入一段時間CO,然后加熱; 完全反應后,停止加熱; 繼續通CO至室溫 生銹的生鐵片變成光亮的銀白色
③裝置乙 將②中生成的光亮的銀白色鐵片放入稀鹽酸中至完全反應 試管中(待填);測得室溫下產生氫氣的體積為V
(1) 裝置甲存在缺陷, 其具體的改進方法   。
(2) 裝置乙的試管中,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3)若室溫下氫氣的密度為ρ,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用字母表示)。
(4) 有人認為:“②中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的質量, 即為此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 沒有必要進行③的操作”。判斷此觀點是否正確, 并說明理由:   。
30.(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型號的汽車以18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汽車的質量為2t, 在水平面上行駛的時候受到的阻力為重力的0.1倍。
(1) 發動機所提供的牽引力大小為多少?
(2) 行駛半小時電動機做的功為多少?
(3)發動機的功率為多少?
31.(2024九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滑輪組, 已知物重400N, 拉力F是250N,物體上升的距離是2m,不計繩重和摩擦, 求:
(1) 動滑輪重是多少?
(2)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3) 如果提升的物重變為700N, 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變為多少?
32.(2024九上·杭州期中)“搖搖杯”是一類深受學生喜愛的飲水杯, 市面上的“搖搖杯”工作原理也不盡相同。現有某種搖搖杯,它是利用特殊裝置將搖動水杯的能量收集并轉化為電能用于加熱杯子里的水。已知該搖搖杯可裝500g的水,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氫氣的熱值為10.5×107J/ kg)。試計算:
(1) 如果上述搖搖杯中裝滿25℃的水, 要使水溫升高至30℃,杯中水需要吸收多少能量?
(2) 假設上述水升溫所需能量都來自搖動杯子所做的功, 水平搖動杯子的力平均為50N,水平搖動一次的幅度為0.5m。(水平搖動來、回分別算一次) 則至少需要水平搖動多少次才能達到上述水溫?
33.(2024九上·杭州期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產合金的國家之一、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 我國最早用黃銅鑄錢開始于明嘉靖年間。現在黃銅常被用于制造閥門、水管、空調內外機連接管和散熱器等。現有普通黃銅10克, 其中含鋅32.5%,與100克的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求參加反應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34.(2024九上·杭州期中)某公司生產出的純堿產品中經檢測只含有氯化鈉雜質。為測定產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20℃時, 稱取該產品樣品26.5g, 加入到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的燒杯中, 碳酸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氣體完全逸出, 得到不飽和NaCl溶液。反應過程用精密儀器測得燒杯內混合物的質量(m)與反應時間(t)關系如下圖所示。求:
(1)生成CO2的質量。
(2)該純堿樣品中 Na2CO3的質量分數。
(3)求出反應后NaCl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35.(2024九上·杭州期中)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 其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在化學實驗中經常也可以形成美麗的噴泉。
(1) 在甲圖的裝置中, 倒置于鐵架臺的圓底燒瓶中充滿干燥的O2氣體, 連接在瓶塞上的導管伸入到裝有水的燒杯中(此時止水夾關閉)。不久即可看到白磷自己燃燒起來。待白煙消失, 燒瓶冷卻后, 打開止水夾, 可以觀察到的現象:   。
(2) 某同學積極思考后, 設計了如圖乙的裝置, 也同樣形成了噴泉。已知該同學在廣口瓶中裝入的是稀鹽酸和另一種固體物質, 待它們反應完全后, 打開止水夾, 在上方的燒瓶內也形成噴泉。該同學加入的固體物質不可能是 (  )
A.鋅粒( Zn) B.碳酸鈣(CaCO3)
C.木炭(C) D.鎂( Mg)
(3)比較甲、乙兩套裝置,從產生噴泉的原理來分析,甲裝置是   (填“增大”或“減小”) 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 乙裝置是   (填“增大”或“減小”)下部廣口瓶內氣體壓強。
(4) 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發原理與上述   (填“甲”或“乙”) 裝置的原理相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是物質變化的兩種基本類型,它們的主要特點和區別如下:物理變化定義: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其組成成分沒有改變特征:沒有新物質生成。表現為形狀、大小、狀態(固態、液態、氣態)等的變化。微觀上,分子種類不變,只是分子間的距離和排列方式發生改變。化學變化定義: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特征有新物質生成。常伴隨發光、發熱、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微觀上,分子種類發生變化,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但原子種類不變。例子:燃燒、生銹、食物腐敗、酸堿中和反應等。
【解答】A. 酸雨腐蝕雕像 ,是酸雨和雕塑發生反應,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
B. 純堿晶體風化生成純堿和水,屬于化學反應,B錯誤;
C. 氫氧化鈉溶液溶解兔毛 ,兔毛的本質是蛋白質,與強堿變性,屬于化學反應,C錯誤;
D. 濃硫酸干燥氧氣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屬于物理變化,D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正確使用滴管是化學實驗中的一項基本技能,以下是使用滴管的正確方法:使用前的準備:檢查:確保滴管無破損、無漏水現象。清洗:使用自來水沖洗滴管,如有油脂性污染,可用肥皂液或洗滌劑清洗,再用蒸餾水沖洗2-3次,最后用待吸取的溶液潤洗2-3次,確保滴管內壁不殘留雜質或水分,避免污染試劑。吸取溶液:用手指捏緊橡膠乳頭,趕出滴管中的空氣。將滴管伸入試劑瓶中,放開手指,試劑即被吸入。滴加溶液:保持滴管垂直懸空于容器正上方,避免傾斜或倒立,不可伸入容器內部或觸碰容器壁,以防污染滴管或試劑。輕輕擠壓橡膠乳頭,控制溶液逐滴加入。
【解答】A.滴加液體時,滴管姚懸在受滴容器的正上方,A錯誤;
B.用pH試紙時,應該用玻璃棒蘸取,不能直接伸入受滴溶液,B錯誤;
C.氣密性檢查的實驗正確,C正確;
D.稀釋濃硫酸,應該將濃硫酸滴加到水中,用玻璃棒攪拌,D錯誤;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酸性、堿性和中性是描述溶液酸堿度的術語,通常用pH值來表示:酸性:當溶液的pH值小于7時,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中性:當溶液的pH值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例如,純凈的水在常溫下pH值為7,是中性的。堿性:當溶液的pH值大于7時,溶液呈堿性。pH值越大,堿性越強。
【解答】A.紫色石蕊遇稀硫酸變紅色,遇氯化鈉不變色,遇石灰水變藍色,A正確;
B.稀鹽酸和稀硫酸和氯化鈉不反應,和石灰水反應無現象,所以B錯誤;
C.pH試紙遇稀硫酸,小于7;與氯化鈉,等于7;遇石灰水,大于7,C正確;
D.純堿與稀硫酸有氣泡,遇氯化鈉無現象,遇石灰水有白色沉淀,D正確;
故答案為:B
4.【答案】B
【知識點】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生物體中的有機物;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純凈物與混合物:純凈物是單一物質,混合物是多種物質混合。單質與化合物: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兩者都是純凈物; 合金是指一種金屬與另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非金屬經過混合熔化,冷卻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屬性質的固體產物;
【解答】A. 奧體主體育場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鋁鎂錳板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A正確;
B. 奧體游泳館內的水經循環過濾、消毒、殺菌后,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屬于混合物,里面仍然又多種物質,B錯誤;
C.主體育場的“花瓣”鋼結構造型采用壓彎成型技術,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C正確;
D.亞運火炬“薪火”的主要燃料是甲醇(CH3OH),屬于有機物,利用了它的可燃性,D正確;
故答案為:B
5.【答案】D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傳遞或轉換的能量,用以衡量體系做功的快慢,在國際單位制下,其單位為瓦特。功率是一個標量,只用來衡量做功快慢,和力這些矢量不同,其正負號并不代表方向,而常來表示體系是接受外界做功還是對外做功。 物理學中,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數值上等于物體運動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計算公式為v=Δx/Δt,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
【解答】A. 汽油機的效率是20%—30%,A錯誤;
B. 騎自行車時, 車的速度約為5m/s ,B錯誤;
C. 從一樓到三樓, 人爬樓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約為3000J,C錯誤;
D. 中考跳繩時, 人做功的功率約為80 W,D正確;
故答案為:B
6.【答案】A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常見物質的分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純凈物與混合物:純凈物是單一物質,混合物是多種物質混合。單質與化合物: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兩者都是純凈物; 合金是指一種金屬與另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非金屬經過混合熔化,冷卻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屬性質的固體產物;
【解答】A. 單質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A正確。
B. 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產 AlCl3和 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產 FeCl2和 H2。B錯誤;
C. 因為 NaOH 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 所以 Mg(OH)2是沉淀,不能使酚酞變紅色。C錯誤;
D.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因為氧化物是指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D錯誤;
故答案為:A
7.【答案】A
【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傳遞或轉換的能量,用以衡量體系做功的快慢,在國際單位制下,其單位為瓦特。功率是一個標量,只用來衡量做功快慢,和力這些矢量不同,其正負號并不代表方向,而常來表示體系是接受外界做功還是對外做功。
【解答】A. 單位時間內做的功越多, 功率越大 ,A 正確;
B. 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給溫度低的物體,B錯誤;
C. 對于同一個物體, 內能增加, 溫度可能升高,因為內能和質量和溫度等因素有關,C錯誤;
D. 做的有用功越多, 機械效率不一定高,因為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D錯誤;
故答案為:A
8.【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機械效率;斜面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 滑輪組是由多個動滑輪、定滑輪組裝而成的一種簡單機械 。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施力方向。 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解答】A.根據杠桿平衡定律,F1=2G;
B.根據杠桿平衡定律,F2=G;
C.F3=G;
D.F4×4h=Gh;所以F4=G;
故答案為:D
9.【答案】D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包括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解答】 往硝酸銀和硝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向濾渣中再加入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說明濾渣中有鐵,說明銀離子和銅離子都被置換出來了,濾渣中 銀、銅、鐵, 濾液為硝酸亞鐵 ;
故答案為:D
10.【答案】B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
【解析】【分析】除雜的要求是在去除物質中雜質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和注意事項。以下是具體的要求:除雜的基本原則:不增新雜質:除雜過程中不能引入新的雜質,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不減目標物質:被提純的物質不能在除雜過程中被破壞或減少,確保目標物質的完整性。易于分離:除雜后的雜質應易于與目標物質分離,通常要求雜質和目標物質在物理或化學性質上有明顯差異。減少損失:盡量減少主要物質的損失,提高除雜效率。實驗程序最少:盡可能簡化實驗步驟,避免復雜的操作,降低操作失誤和資源浪費。可復原性:在某些情況下,被提純物質應容易被復原到其原始狀態;
【解答】A. NaOH溶液(Na2CO3) 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鈣溶液,會產生新的雜質氯化鈉。A錯誤;
B. Cu(Fe) 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只剩下金屬銅,B正確;
C. CO2(HCl) 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干燥 ,這兩種物質都被反應掉了,C錯誤;
D. 鹽酸(H2SO4) 加入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引入的心得雜質硝酸,D錯誤;
故答案為:B
11.【答案】B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 某同學去商城購物, 站在勻速運動的自動扶梯上從二樓到三樓, 此過程他的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加,機械能增加;
故答案為:B
12.【答案】B
【知識點】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A. 游客想彈得更高, 就要在蹦床上發力, 此過程將消耗游客化學能,A正確;
B. 游客剛接觸蹦床時, 速度并沒有達到最大,從接觸到最下面是一個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的過程,B錯誤;
C. 游客離開蹦床向上運動過程中, 他的動能減小, 重力勢能增大,C正確;
D. 游客離開蹦床后上升過程中, 蹦床對游客不做功,D正確;
故答案為:B
13.【答案】B
【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包括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解答】①常溫下, 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應; 鋅產生的氫氣速度更快,但是量更少;①錯誤; ②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先是酸堿優先反應,然后是和硫酸銅反應產生氫氧化銅沉淀,②正確; ③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碳酸鈣(CaCO3CaO+CO2),鈣元素的質量增加,③正確; ④分別向等質量的鎂和鐵中滴入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稀鹽酸至過量,鎂產生的氫氣的質量更多,速度更快,所以④正確;
故答案為:B
14.【答案】C
【知識點】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解析】【分析】 鐵和硫在加熱條件下會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硫化亞鐵(FeS); 硫化亞鐵(FeS)是一種黑色固體,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釋放硫化氫氣體;
【解答】A.化學中的鹽指一類由金屬離子(包括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反應生成的FeS在類別上屬于鹽類 ,A正確;
B. 通過磁鐵可以證明鐵與硫發生了化學反應 ,B正確,因為磁鐵可以吸引鐵,但是不能吸引FeS,B正確;
C. 裝置甲通過電爐絲加熱, 是為了維持反應的溫度,但是該反應是放熱反應,C錯誤;
D. 裝置乙的作用是吸收產生的SO2,減少污染 ,D正確;
故答案為:C
15.【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A. 甲圖: 不計阻力及能量損耗,網球從剛擊球拍到球拍形變最大過程中, 網球機械能減少,轉化為球拍的彈性勢能,A錯誤;
B. 乙圖: 單擺來回擺動最終停下, 在小球下降過程中, 重力勢能大部分轉化為動能,小部分轉化為熱能,散失了,B錯誤;
C. 丙圖: 人造衛星由于不受空氣阻力, 機械能守恒, 在近地點的動能最大,C正確;
D. 丁圖: 小球從①到②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大部分轉化為動能,少部分摩擦力做功變成了熱能,散失掉了,D錯誤;
故答案為:C
16.【答案】(1)弱;變小
(2)Ca(OH)2
(3)H++OH-=H2O
【知識點】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酸性、堿性和中性是描述溶液酸堿度的術語,通常用pH值來表示:酸性:當溶液的pH值小于7時,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強。中性:當溶液的pH值等于7時,溶液呈中性。例如,純凈的水在常溫下pH值為7,是中性的。堿性:當溶液的pH值大于7時,溶液呈堿性。pH值越大,堿性越強。
【解答】(1)①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弱,因為pH小于7.溶液顯酸性,并且越小,酸性越強。
②測量小蘇打水的pH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則pH測量值將變小,堿性的pH大于7,pH值越大,堿性越強;
(2) 農業上可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改良土壤結構的物質是Ca(OH)2;
(3) 精煉石油時, 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 該反應的實質 H++OH-=H2O;
故答案為:(1)弱;變小(2)Ca(OH)2(3)H++OH-=H2O
17.【答案】(1)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2)Fe2+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 四大基本反應類型 之一,包括金屬與 金屬鹽 的反應,金屬與 酸 的反應等。 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這時反應物必須在兩種產物層中擴散才能使反應繼續進行,并將形成不同的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排列情況。
【解答】(1) 寫出不能用鐵質容器配制浸種用的波爾多液(含硫酸銅) 的原因Fe+CuSO4=FeSO4+Cu。(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2) 若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Fe片,充分反應, 如圖1表示該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 請寫出 代表的離子是 Fe2+
故答案為:(1)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2)Fe2+
18.【答案】費力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杠桿的應用
【解析】【分析】 杠桿的分類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1、省力杠桿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 例如:老虎鉗。 2、費力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例如:筷子,鑷子。 3、等臂杠桿 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費力也不省力的杠桿。 例如:天平。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
【解答】因為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動力大于阻力,為費力杠桿;
故答案為:費力
19.【答案】(1)同意;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2)①②④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酸溶液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1. 無色酚酞不變色2.紫色石蕊變紅色;酸+活潑金屬=鹽+氫氣例:Zn+H2SO4=ZnSO4+H2↑活潑金屬即活動性比H強的金屬(包括氨)。酸+金屬氧化物=鹽+水;例:ZnO+H2SO4=ZnSO4+H2O;酸+堿=鹽+水;例:2NaOH+H2SO4=Na2SO4+2H2O;酸+(部分)鹽=新鹽+新酸;例:Na2CO3+2HCl=2NaCl+H2O+CO2↑;能與酸反應的鹽電離生成的陰離子與酸的酸根離子不同且一般可以溶解在水中。
【解答】(1) 甲同學提出滴入硫酸不能用濃硫酸,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同意;因為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2) 乙同學提出紅色褪去不能說明酸和堿恰好反應完全, 為了證明硫酸是否過量, 可以取上層清液再加入 ①②④;和酸反應都有現象,①如果有酸,紫色試液會變紅色;②會有氣泡產生,④會有氣泡產生,③不可以,因為溶液中本身就存在硫酸根離子,不能說明一定要有硫酸;
故答案為:(1)同意;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2)①②④
20.【答案】(1)氮
(2)Ca(NO3)2,K2CO3;KCl、Ca(NO3)2、KNO3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在一起會形成碳酸鈣沉淀;我們用硝酸銀和稀硝酸來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氯離子,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溶液中存在氯離子;
【解答】(1) 小陳發現門口新風系統綠蘿葉片發黃,同學們可以適當多施氮肥來緩解該癥狀。
(2) 營養液是多種化合物的水溶液, 現有可能由硝酸鈣、碳酸鉀、硝酸鉀、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的質組成的無色營養液,為探究其成分,某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以上實驗, 請你進行有關推斷。
①由實驗1可確定原營養液中一定有的物質是Ca(NO3)2; 一定沒有的物質是K2CO3;
②若原營養液中鈣離子和硝酸根離子的數目比為1:3, 說明有Ca(NO3)2和KNO3;再結合實驗1、實驗2的現象,可知一定有KCl;可知原營養液中的溶質有KCl、Ca(NO3)2、KNO3。
故答案為:(1)氮(2)Ca(NO3)2;K2CO3;KCl、Ca(NO3)2、KNO3
21.【答案】75%;1N
【知識點】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計算;斜面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
【解析】【分析】 做功是能量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的形式的過程。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經典力學的定義: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力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解答】W有用=Gh=5N×3m=15J;W總功=FS=4N×5m=20J;機械效率===75%;W無用功=20J-5J=5J;f===1N ;
故答案為:75%;1N;
22.【答案】丙;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知識點】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
【解析】【分析】內燃機的四個沖程分別是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和排氣沖程,具體如下:吸氣沖程: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運動:從上止點向下止點移動,氣缸內形成負壓,吸入空氣或空氣與燃油的混合氣體。壓縮沖程:進氣門:關閉。排氣門:關閉。活塞運動:從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壓縮空氣或空氣與燃油的混合氣體,使其溫度和壓力升高。做功沖程:進氣門:關閉。排氣門:關閉。活塞運動:在混合氣體被點燃后,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推動活塞從上止點快速向下止點移動,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曲軸旋轉,對外做功。排氣沖程: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活塞運動:從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將燃燒后的廢氣排出氣缸
【解答】 如圖所示的實驗,與之原理相同的沖程是丙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若一臺單缸四沖程汽油機, 該汽油機在甲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故答案為:丙;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23.【答案】(1)2NaOH+CO2=Na2CO3+H2O;不合理;因為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是堿性的;
(2)=;Na2SO4,H2SO4
【知識點】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堿的通性是指堿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的一些共同性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與酸堿指示劑反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現象較為明顯。與酸反應,中和反應: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這是堿的重要性質之一,也是復分解反應的一種。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這里的堿必須是可溶性的堿,因為難溶性的堿一般只與酸反應。與鹽反應復分解反應:堿能與某些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新的堿和新的鹽。反應條件是堿和鹽都必須可溶于水,且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氣體或水。與某些非金屬單質反應;生成相應化合物:在特定條件下,堿能與某些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化合物。
【解答】(1) 寫出反應②中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該反應無現象, 小明為了驗證反應的發生,在氫氧化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滴加酚酞溶液,證明反應發生。他的設計是否合理?不合理。因為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是堿性的,也可以是無色酚酞變紅色;
(2) 小明利用溫度計測出溶液的溫度, 溶液溫度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來說明反應③的發生(如圖 2),從該圖中可以看出,反應后 B 處的溶液pH=7(填(用“<”“=”或“>”) ; C點溶液中的溶質有Na2SO4,H2SO4,因為此時硫酸過量,酸堿中和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1)2NaOH+CO2=Na2CO3+H2O;不合理;因為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是堿性的;(2)=;Na2SO4,H2SO4
24.【答案】(1)溶液變成了藍色,銅片外面覆蓋了銀白色物質
(2)鐵片外面的氣泡比鋅片外面的氣泡少
(3)Fe;CuSO4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是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包括金屬與金屬鹽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等。它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置換反應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
【解答】(1) 一段時間后, 觀察到實驗B中的現象 溶液變成了藍色,銅片外面覆蓋了銀白色物質;
(2) 甲同學認為通過實驗A和C 可比較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 他依據的實驗現象是鐵片外面的氣泡比鋅片外面的氣泡少;
(3)從上面的反應中可以判斷出來,鋅的活潑性大于鐵,銅的活潑性大于銀,但是不能判斷鐵和銅的活潑性,所以 乙同學的實驗: X是Fe金屬, Y是CuSO4溶液。來判斷鐵和銅的活潑性;
故答案為:(1)溶液變成了藍色,銅片外面覆蓋了銀白色物質(2)鐵片外面的氣泡比鋅片外面的氣泡少(3)Fe; CuSO4。
25.【答案】(1)因為步驟二中的碳酸根離子可以去除步驟一中過量的鋇離子;
(2)加入適量的HCl
(3)NaCl和Na2CO3和NaOH;取樣不斷加入稀鹽酸,開始沒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復分解反應,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兩種物質在水溶液中交換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沉淀、氣體或弱電解質(最常見的為水),使溶液中離子濃度降低,化學反應即向著離子濃度降低的方向進行。可簡記為AB+CD→AD+CB。
【解答】(1) 步驟一和步驟二種所添加的試劑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 :因為步驟二中的碳酸根離子可以去除步驟一中過量的鋇離子;
(2) 寫出步驟三中所需添加的試劑: 加入適量的HCl,去除過量的碳酸鈉;
(3) 溶液X中含有 NaCl和Na2CO3和NaOH;取樣不斷加入稀鹽酸,開始沒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
故答案為:(1)因為步驟二中的碳酸根離子可以去除步驟一中過量的鋇離子;(2)加入適量的HCl,去除過量的碳酸鈉;(3)NaCl和Na2CO3和NaOH;取樣不斷加入稀鹽酸,開始沒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
26.【答案】(1)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保證小球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甲和乙
(3)在速度一定時,動能的大小和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動能和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由于形變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
【解答】(1) 通過觀察比較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就可以反映小球動能的大小, 乙丙兩幅圖中控制相同高度的目的是 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 ;
(2) 為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 應選用甲和乙兩個圖來分析。
(3) 分析乙、丙兩圖,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在速度一定時,動能的大小和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故答案為:(1)木箱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2)甲和乙(3)在速度一定時,動能的大小和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27.【答案】(1)是;便于測量力臂的長度,排除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4.5
(3)杠桿一直處于水平位置進行實驗比較特殊,不能得到普遍結論;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中最小力問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分析】 杠桿原理 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解答】(1)杠桿靜止的位置如圖a所示,此時杠桿是處于平衡的,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實驗時, 施加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 好處是便于測量力臂的長度,排除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 如圖利用如圖c進行實驗, 每個鉤碼重1N, 杠桿平衡時,6×3=4×F;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應4.5牛;
(3) 某同學通過一次實驗操作及數據分析,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他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杠桿一直處于水平位置進行實驗比較特殊,不能得到普遍結論;;
故答案為:(1)是;便于測量力臂的長度,排除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2)4.5(3)杠桿一直處于水平位置進行實驗比較特殊,不能得到普遍結論;
28.【答案】(1)過濾
(2)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
(3)偏大;27.6%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實驗步驟的探究;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求解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問題通常遵循以下步驟:設未知數:明確題目要求,設出未知量,通常設為“x”,注意此時不帶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正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確保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正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以保證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寫出關系式和關系量:從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中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方,注意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仔細審題,確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并將它們對應到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列比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求解未知量:通過解比例式,計算出未知量的值,注意單位的使用和換算。檢查答案: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確保符合化學原理和實際情況,如檢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是否為負數,是否有過量問題等。簡明作答:清晰、完整地寫出答案,包括數值和單位。
【解答】設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解答】(1)A操作進行固液分離,所以A的名稱是過濾;
(2)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
(3)在上述“測定”環節中, 若①中未通入足量N2, 則測定結果會偏大,因為空氣中也有二氧化碳,會被堿石灰吸收;
(4)設: 此草木灰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為X
K2CO3+H2SO4=K2SO4+CO2↑+H2O
138 44
10X 0.88g
= X =27.6%;
故答案為:(1)過濾(2)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影響實驗結果(3)偏大;27.6%
29.【答案】(1)在裝置的最右端放一燃著的酒精燈
(2)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有氣泡冒出
(3)2800ρV/m
(4)不正確;因為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中還含有碳元素
【知識點】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 金屬冶煉,是把金屬從化合態變為游離態的過程,常用方法為用碳、一氧化碳、氫氣等還原劑與金屬氧化物在高溫下發生還原反應,獲得金屬單質。
【解答】(1) 裝置甲存在缺陷, 一氧化碳氣體有毒,需要去除,所以改進措施為在裝置的最右端放一燃著的酒精燈;
(2) 裝置乙的試管中,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有氣泡冒出;
(3) 若室溫下氫氣的密度為ρ,設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X
Fe+2HCl=FeCl2+H2↑
56 2
mX ρv
= X=2800ρV/m;
(4) 有人認為:“②中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的質量, 即為此生銹的生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 沒有必要進行③的操作”。判斷此觀點是否正確, 并說明理由:生鐵是鐵和碳的合金,所以不正確;因為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中還含有碳元素
故答案為:(1)在裝置的最右端放一燃著的酒精燈(2)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有氣泡冒出
(3)2800ρV/m(4)不正確;因為所得光亮的銀白色鐵片中還含有碳元素
30.【答案】(1)因為勻速,所以牽引力等于阻力=G×0.1=2000kg×10N/kg×0.1=2000N
(2)W=FS=2000N ×m/s×30×60s=1.8×107J
(3)P=FV=2000N×5m/s=10000W
【知識點】功;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做功是能量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的形式的過程。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經典力學的定義: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力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傳遞或轉換的能量,用以衡量體系做功的快慢,在國際單位制(SI)下,其單位為瓦特;
31.【答案】(1)2F=(G物+G動)
2×250N=(400N+G動)
G動=100N
(2)機械效率 ===80%
(3)機械效率 ===87.5%
【知識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
【解析】【分析】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組合成為滑輪組,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定義: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的滑輪叫定滑輪。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的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和不省距離的結論。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注:上句前提為拉力方向為豎直方向方可省1/2的力,若呈斜拉狀態,則拉力多于省的1/2的力,且角度越大越費力。);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于重物移動的距離。
【解答】(1)2F=(G物+G動) 2×250N=(400N+G動); G動=100N;
(2) 機械效率 ===80%;
(3)機械效率 ===87.5%
故答案為:(1)100N(2)80% (3)87.5%
32.【答案】(1)1.05×104J
(2)420次
【知識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熱量的計算
【解析】【分析】吸收熱量的計算公式在物理學中是一個基礎且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計算物體在溫度變化過程中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以下是吸收熱量的基本計算公式:吸收熱量的基本公式。 :表示物體吸收的熱量,單位為焦耳(J)。 m :表示物體的質量,單位為千克(kg;c :表示物體的比熱容,單位為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kg·℃))。 :表示物體溫度的變化,單位為攝氏度(℃), ,其中 t 是末溫, 是初溫。
【解答】(1)Q=cm△t= 4.2×103J/kg·℃ ×0.5kg×(30℃-25℃)=10500J
(2)W=FS=50N×0.5m=25J;
n=10500J/25J=420次;
故答案為:(1)1.05×104J;(2)420次。
33.【答案】設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H2SO4+Zn=ZnSO4+H2↑
98 65
100×X 3.25g = X=49%
故答案為:4.9%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求解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問題通常遵循以下步驟:設未知數:明確題目要求,設出未知量,通常設為“x”,注意此時不帶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正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確保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正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以保證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寫出關系式和關系量:從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中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方,注意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仔細審題,確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并將它們對應到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列比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求解未知量:通過解比例式,計算出未知量的值,注意單位的使用和換算。檢查答案: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確保符合化學原理和實際情況,如檢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是否為負數,是否有過量問題等。簡明作答:清晰、完整地寫出答案,包括數值和單位。
34.【答案】(1)8.8g
(2)80%
(3)17.5%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求解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問題通常遵循以下步驟:設未知數:明確題目要求,設出未知量,通常設為“x”,注意此時不帶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正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確保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正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以保證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寫出關系式和關系量:從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中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比,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方,注意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仔細審題,確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并將它們對應到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列比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求解未知量:通過解比例式,計算出未知量的值,注意單位的使用和換算。檢查答案: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確保符合化學原理和實際情況,如檢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是否為負數,是否有過量問題等。簡明作答:清晰、完整地寫出答案,包括數值和單位。
【解答】(1)mCO2=172.5g-163.7g=8.8g;
(2) 該純堿樣品中 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設反應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117
26.5Xg 8.8g y
= X=80%
(3) = y=23.4g 氯化鈉的質量=23.4g+26.5g×20%=28.7g
NaCl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8.7g/163.7g=17.5%
故答案為:(1)8.8g(2)80%(3)17.5%
35.【答案】(1)圓底燒瓶內有液體噴出
(2)C
(3)減小;增大
(4)乙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噴泉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水泵將水從水池中抽出,經過處理后通過噴嘴噴射出來。其基本組件包括:噴泉泵:負責從水源中抽水并提供足夠的壓力將水噴射到空中。 噴嘴:控制水流的形態和噴射效果。 水池:用于收集和控制水流。 噴泉的效果和質量取決于水泵的性能和噴嘴的設計。
【解答】(1) 在甲圖的裝置中, 倒置于鐵架臺的圓底燒瓶中充滿干燥的O2氣體, 連接在瓶塞上的導管伸入到裝有水的燒杯中(此時止水夾關閉)。不久即可看到白磷自己燃燒起來。待白煙消失, 燒瓶冷卻后, 打開止水夾, 可以觀察到的現象: 圓底燒瓶內有液體噴出;因為瓶內的氧氣被消耗了,里面的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把液體壓了上去;
(2)不可能是C,因為不反應;因為AD會產生氫氣,B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都會讓這個集氣瓶中氣壓變大,從而產生噴泉現象;
(3)比較甲、乙兩套裝置,從產生噴泉的原理來分析,甲裝置是減小 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 乙裝置是增大下部廣口瓶內氣體壓強。
(4) 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發原理與上述乙 裝置的原理相似。
故答案為:(1)圓底燒瓶內有液體噴出(2)C(3)減小;增大(4)乙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洛扎县| 宁波市| 武山县| 肥东县| 嘉荫县| 姜堰市| 页游| 鹤壁市| 弥勒县| 正镶白旗| 祁阳县| 潮安县| 文山县| 彭水| 天峻县| 惠州市| 内乡县| 永嘉县| 偏关县| 大埔区| 长沙县| 平陆县| 开江县| 南雄市| 余干县| 武隆县| 沈丘县| 磴口县| 西华县| 乌什县| 寻乌县| 三亚市| 伽师县| 巍山| 阳西县| 霍山县| 宜兰县| 连州市| 井冈山市|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