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寧三中 2025屆畢業班五月第二次適應性測試地理試題參考答案1.A 2.B 3.D 4.A 5.C 6.B 7.B 8.C 9.C 10.B11.B 12.A 13.C 14.D 15.C 16.B1.2005-2016年期間,回流創業者在產業園辦廠,首要考慮的是完善的配套設施。完善的配套設施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企業的順利發展,A正確。雖然產業園可能有一定的地租優惠,但低廉的地租成本不是首要考慮因素。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為關鍵,B錯誤。產業園主要是生產區域,其產品面向的市場不一定局限于當地,且在企業創辦初期,更關注的是生產運營的基礎條件,而不是消費市場,C錯誤。2005-2016年期間回流創業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并非首要考慮因素,且當時當地的勞動力素質也不一定能滿足高素質勞動力的要求,D錯誤。故選 A。2.近郊家庭作坊主要以服裝等傳統產業為主,其出現對縣城工業轉型升級作用不大,因為家庭作坊的產業類型相對單一,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縣城的工業結構,①錯誤。近郊家庭作坊的出現,使得農村勞動力可以在本地就業,加強了城鄉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了城鄉之間人員、物資、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城鄉融合發展,②正確。家庭作坊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對勞動力的技能要求不高,能夠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降低了非農就業門檻,③正確。近郊家庭作坊的出現并不會擴充縣城行政范圍,縣城行政范圍的調整是由政府根據區域規劃、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與家庭作坊的出現無關,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 B。3.根據材料“成渝鐵路于 1952年竣工,是新中國成立后自主建成的第一條鐵路?!笨芍?,當時國家經濟困難,技術落后,物質匱乏,鐵路選線主要考慮線路最短、工程量最小,技術要求低,造價低。圖示路段鐵路基本沿河谷布局,首要考慮因素為地形相對平坦,地勢起伏小,D正確。當時鐵路建設主要是滿足交通需求,并非以觀光為主,不會重點考慮沿江景點,A錯誤;該區域地處長江沿線,水患災害并不少,B錯誤;從圖中看線路并非是最短的,C錯誤。故選 D。4.既有鐵路改造可利用現有軌道、橋梁等基礎設施,避免新建線路的征地、拆遷和路基建設成本,顯著降低工程投資,A正確。老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改造后主要開行公交化和旅游列車,客貨運量并非其主要優勢,B錯誤;在改造初期,運營效益不一定好,C錯誤;站點數量多不是開行市內沿江鐵路的主要優勢,D錯誤。故選 A。5.新增多個站點,能分散客流,方便更多居民出行,減少其他交通方式的壓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②正確。新建站點后,市民有了更多乘坐鐵路出行的選擇,豐富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③正確。城市等級由城市人口規模、經濟實力等多因素決定,新建站點不能提升城市等級,①錯誤;站點增多會增加??看螖担焕谔岣哌\行速度,④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 C。6.觀察圖片可知,西安基本位于我國國土的幾何中心,從西安發播的標準時間,可最大限度減小全國各個方向接收時間的總誤差,避免部分地區接收的標準時間誤差過大;材料提到時間由銫原子鐘產生,因而時間產生的精度受銫原子鐘的精度影響,與具體選址無關,AC錯誤;標準時間服務于人的生產和生活,我國人口主要分布于偏東部,采用偏東部的東八區區時,能夠減少大部分國民所在地的地方時與標準時間之間的時差,使標準時間貼合更多人的作息,B正確;不是為了國際交流,D錯誤。故選B。7.讀圖可知,四至點中北至點與西安之間的距離最近,且沿途的地形差異、氣候變化相對較小,接收的時間與標準時間之間的差異最小;南至點與西安之間的距離最遠,且跨越群山、海陸,沿途地形差異、氣候變化顯著,接收的時間與標準時間之間的差異最大。故南、北至點接收到的標準時間差異最高三第二次適應性測試 地理答案 第 1頁 共 3頁大,時間同步難度最大,B正確;東至點與西至點、東至點與北至點、西至點與南至點距離較近,時間同步難度較小,ACD錯誤。故選 B。8.太陽耀斑爆發后會形成強輻射影響高層大氣中電離層的穩定,進而擾動無線電通信。北京時間10月 3日 20時為 120°E的地方時,東至點(東九區)、南至點(東八區)、北至點(東八區)均已進入黑夜,而西至點(東五區)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下午五點左右),仍位于晝半球,因而授時精度受強耀斑影響最大,C正確,ABD錯誤。故選 C。9.漲水期曲線斜率整體較大,故漲水速度快于落水速度,A錯誤;由圖中信息無法得出漲、落水時間,B錯誤;相同徑流量下,漲水期輸沙量小于落水期輸沙量,C正確;徑流量和輸沙量同時達到峰值,D錯誤。故選 C。10.河流上游為較稀疏的草原,植被覆蓋率較低,降水易對地表產生沖刷作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水流攜帶泥沙多;而下游為沖積平原,是泥沙淤積形成的,河流流速應較慢,流水侵蝕和搬運作用強度較小,A錯誤,B正確;沒有信息指向河床和河源是泥沙主要源地,C、D錯誤。故選 B。11.讀圖可知,該觀測點零時至 9時為偏南風,此時段陸地較湖泊降溫快,陸地為冷源,湖泊為熱源,風由陸地吹向湖泊,為陸風;9時至 24時為偏北風,此時湖泊為冷源,陸地為熱源,風由湖泊吹向陸地,為湖風。所以該觀測點觀測到陸風轉湖風的時刻最接近 9時,B正確,排除 ACD。故選 B。12.該觀測點零時至 9時為偏南風,此時陸地為冷源,湖泊為熱源,風由陸地吹向湖泊,為陸風;觀測點應在陸地上,陸風為偏南風,可判斷該觀測點位于湖泊的南岸,A正確,排除 BCD。故選 A。13.由材料可知,該湖泊位于城市中,受城市熱島效應影響,白天城市升溫顯著快于郊區(陸地),加劇陸地與湖面的溫差,湖陸氣壓梯度力增大,湖風風速增強;夜晚城市降溫較慢,與湖面的溫差減小,湖陸氣壓梯度力減弱,陸風風速降低,C正確;華北地區的風向為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相對較為穩定,其強弱變化對湖風的年平均風速要大于陸風關系不大,排除 A;湖水水位變化對湖風、陸風風速影響較小,B錯誤。晝夜長短變化主要影響晝夜的熱量收支,對湖風、陸風風速差異影響不大,D錯誤。故選 C。14.結合圖示和所學知識,海蝕凹槽延伸方向應與海岸線相平行,A錯誤;海蝕凹槽應位于高潮位或高潮位偏下的位置,利于受潮流和海浪的持續侵蝕作用,B錯誤;海蝕凹槽的拓展方向應與潮流一致,拓展方向與海岸線垂直或斜交,C錯誤;海蝕凹槽持續發展易形成海蝕洞,海蝕洞塌陷形成海蝕崖,海蝕崖的持續后退形成海蝕平臺,目前,甲、乙海蝕凹槽位于海蝕平臺的陸地一側,應是海蝕平臺發育之后,潮流到達甲、乙位置形成海蝕凹槽,海蝕凹槽形成時間晚于海蝕平臺,D正確,故選 D。15.地殼劇烈抬升或下沉,潮流和海浪較難形成對某一基巖區穩定持續的侵蝕作用,不利于海蝕凹槽的形成,①錯誤;潮流潮差小,利于潮流侵蝕作用穩定持續進行,利于海蝕凹槽的形成,②正確;氣候條件穩定,海平面位置穩定,潮流對基巖侵蝕位置變化小,利于海蝕凹槽的形成,③正確;離岸風會削弱潮流的強度,不利于海蝕凹槽的形成,④錯誤。故選 C。16.結合材料,甲海蝕凹槽形成早于丁,說明首先應是地殼的抬升,甲目前海拔位置最高,應最先形成,地殼持續抬升,然后形成乙,因此,乙形成時間晚于甲,A錯誤;因丁形成時間早于丙,說明氣候逐漸變暖,海平面上升形成丙和丁,丁形成時,氣候更暖,海平面上升至丁位置,形成丁海蝕凹槽,B正確;丙氣候條件穩定,海平面位置穩定,潮流對基巖侵蝕位置變化小,利于海蝕凹槽的形成,兩地凹槽形成時氣氣候均較穩定,D錯誤;甲海拔高度最高,甲形成后應是地殼處于抬升狀態,C錯誤。故選 B。高三第二次適應性測試 地理答案 第 2頁 共 3頁17.(1)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高;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晴天日數較多;地處三面環山的河谷地帶,不易散熱。(2)阿諾河注入地中海,可通過河海聯運進口羊毛、出口紡織品;阿諾河不結冰,可保證全年運輸;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流速平緩,保障通航的安全性。(3)原料和產品需長距離運輸,運輸成本高;產業基礎好,熟練工人多。(4)佛羅倫薩毛紡織業原料過度依賴進口,以手工勞動為主。工業革命促進英國毛紡織業興起,使佛羅倫薩優質羊毛進口成本上升;機械替代手工,使佛羅倫薩熟練勞動力的區位優勢喪失。18.(1)春季氣溫回升快,降水少,蒸發強,幼苗易缺水死亡;春季多大風,此時栽植幼苗根系較淺,抗風能力弱,幼苗易倒伏而死亡;春季多寒潮,且晝夜溫差大,夜間氣溫低,幼苗易遭凍害而死亡。(2)土壤水分。原因:集雨坑面積大,能有效聚集雨水,減少地表徑流和水土流失,增加雨水下滲,利于幼苗成活(穴狀坑集水面積小,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徑流的形式流失,部分幼苗因缺水而死亡)。(3)3 月花椒樹幼苗在休耕地與間作小麥地中的成活率差異小于 5 月。從 3月至 5月氣溫升高、蒸發強,雨季未到,土壤缺水加??;3月—5月、小麥生長需水量不斷增加,但 3月相比 5月較少,5月休耕地和間作小麥地水肥條件差異較大,兩種土地利用類型花椒幼苗成活率差別較大。19.(1)礦山分布集中,便于開采;距離賀州市區較近,易獲得基礎配套;臨近河流,工業用水充足;與交通干線較近,便于物資運輸。(2)“一園”統一管理,促進合作,提高效率;“三區”分散布局便于發揮各自優勢,避免集中污染;里松產業園區接近原料地,便于發展上游產業;東融、望高產業園區臨近交通干線,且望高產業園毗鄰市區,基礎設施較好。(3)①調查珍稀動植物種類、數量及分布范圍(1分),評估開發活動對珍稀物種的潛在威脅,制定針對性保護方案(2分)。②測量植被覆蓋率,降水量,坡度等(1分),分析開采活動對地表植被的破壞程度及水土流失風險區域(2分)。③調查周邊水系分布及水文特征(1分),評估采礦廢水的污染擴散范圍及可能危害區域(2分)。高三第二次適應性測試 地理答案 第 3頁 共 3頁南寧三中2025屆畢業班五月第二次適應性測試地理試題2025.5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05年以來,武漢市周邊縣城先后出現大量企業家和家庭作坊主回流創業,促進了當地的城鎮化發展。圖1示意武漢市周邊縣級市人口回流后的城鎮化進程。據此完成1一2題。工業鎮工業鎮近郊近郊近工業工業攬縣城縣城縣城哦鎮農村地區農村地區農村地區2005-2010年2010-2016年2016年至今鎮○工業鎮細產業園·服裝家庭作坊圖11.2005年~2016年期間,回流創業者選擇在產業園辦廠主要是因為A,配套設施完善B.地租成本低廉C.消費市場廣闊D.勞動力素質高2.2016年至今,近郊家庭作坊出現對縣域城鎮化的直接影響表現在①縣城工業轉型升級②促進城鄉融合發展③降低非農就業門檻④擴充縣城行政范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成渝鐵路于1952年竣工,是新中國成立后自主建成的第一條鐵路。2019年11月,老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改造工程(圖2)正式實施一在老成渝鐵路基礎上改造成一條貫穿主城南北的市內沿江鐵路,開行公交化列車。全程共61公里,停靠13個站,點(新建5個,改建8個),改造工程將充分融合地域文化,每一個站點表現一個主題。據此完成35題。重慶站圖23.當年成渝鐵路修建時,在圖示區域鐵路選線主要是因為A.沿江景點眾多B.水患災害較少C.線路里程較短D.地勢起伏較小4,利用成渝鐵路開行市內沿江鐵路的主要優勢是A.改造成本低B.客貨運量大C.運營效益好D.站點數量多高三第二次適應性測試地理試題第1頁共6頁5.重慶站至江津段沿線改造工程新建增設多個站點,有利于①提升城市等級②緩解交通壓力③豐富出行方式④提高運行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標準時間服務于人的生產和生活。位于西安市的國家授時中心,通過銫原子鐘產生標準時間,然后借助無線電通信實時向全國發播北京時間。因受位置差異、沿途地形差異或大氣層變化等影響,各地接收的時間在精度上具有微小的差異,對金融交易等需要時間同步的產業有著重要影響。圖3示意我國領土四至點及授時中心分布位置。據此完成68題。80E110℉130E50N29安30N西安Q國家授時中心10N四至點授時方向圖36.國家授時中心選址西安卻又發布北京時間,最主要是為了兼顧A.時間產生的精度和人口分布B.時間發播的精度和人口分布C.時間產生的精度和國際交流D.時間發播的精度和國際交流7,若僅考慮球面距離,以下四至點組合中,時間同步難度最大的為A.東至點與西至點B.北至點與南至點C.東至點與北至點D.西至點與南至點8.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日20時太陽爆發了強耀斑,數分鐘后四至點中授時精度受此影響最大的為A.東至點B.南至點C.西至點D.北至點苦水河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內黃河的一級支流,其上游為較稀疏的草原,下游為沖積平原。某年7月10一16日該流域經歷了一次降水過程,圖4示意苦水河下游水文站觀測該降水過程后的水沙關系曲線。據此完成9~10題。8沙6/106t4201015徑流量/106m3圖49.此次水沙關系曲線圖反映了A.河流漲水的速度慢于落水速度B.河流漲水時間段長于落水時間段C.河流漲水期輸沙量小于落水期D.河流輸沙量早于徑流量達到峰值高三第二次適應性測試地理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南寧三中2025年5月高三二模地理答案.pdf 南寧三中2025年5月高三二模地理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