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南三縣(寧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適應性考試科學試題卷(二模)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南三縣(寧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適應性考試科學試題卷(二模)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南三縣(寧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適應性考試科學試題卷(二模)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2025·寧海二模)氮氣(N2)是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廉價且豐富的氮源。下列模型能表示氮分子的是(  )
A. B. C. D.
2.(2025·寧海二模)白山祖冷杉(如圖)是浙江特有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它屬于松科冷杉屬植物,其種子直接裸露在“球果”的鱗片之間,成熟時可自動脫落。據此判斷,該物種屬于(  )
A.藻類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2025·寧海二模)以下家庭實驗僅用放大鏡不能完成的是(  )
A.觀察螞蟻 B.模擬投影儀 C.隔空點火柴 D.制作潛望鏡
4.(2025·寧海二模)薄荷醇(化學式為 C10H20O)可用于糖果、飲料的加香。下列有關薄荷醇說法正確的是(  )
A.薄荷醇屬于氧化物
B.薄荷醇中氧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C.薄荷醇中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0:20:2
D.15.6g薄荷醇中氫元素的質量為2g
5.(2025·寧海二模)在控水、展開衣物等相同操作下,巧用生活妙招能加速衣服干燥。下列妙招中運用了相同科學原理的是(  )
①使用取暖器進行加熱 ②彎折衣架撐開衣服
③衣服外罩上黑色袋子 ④在晾曬區放防潮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25·寧海二模)如圖為探究感應電流產生條件的實驗裝置,為了使現象更加明顯,關于所選的導體AB 材質及對導體AB 的操作合適的是(  )
A.鐵棒,緩慢切割磁感線 B.銅棒,緩慢切割磁感線
C.鐵棒,快速切割磁感線 D.銅棒,快速切割磁感線
7.(2025·寧海二模)若△、□、☆表示具有親緣關系的三類生物,如圖所示為這三類生物的化石在未經變動的不同地層中的出現情況,則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  )
A.△→□→☆ B.☆→□→△ C.△→☆→□ D.☆→△→□
8.(2025·寧海二模)蘇軾無爪蜉(如圖)入圍2024年度中國十大昆蟲新物種,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  )
A.體內受精,胎生 B.體外受精,胎生
C.體內受精,卵生 D.體外受精,卵生
9.(2025·寧海二模)小科在清理完廚房后未將菜刀上的水漬擦干(如圖),按圖示方式平放在桌面上一段時間后最先生銹的部位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5·寧海二模)2025年寧海馬拉松是浙江省首個開跑的中國田協認證賽事。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汗流浹背體現出的皮膚功能是(  )
A.保護 B.排泄 C.免疫 D.排遺
11.(2025·寧海二模)2025年央視春晚的機器人秧歌表演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四位同學就此展開了科學討論。他們的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甲:“AI視覺系統”鏡頭捕捉觀眾畫面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
B.乙:機器人外殼應選擇高強度、耐磨損和耐腐蝕特性的材料
C.丙:通過增加機器人“關節”的數量,提高了整體的靈活度
D.丁:通過增大機器人“足部”的面積,來增大對地面的壓強
12.(2025·寧海二模)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小科查閱資料,利用寧波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36.5度,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83.5度,制作了“二十四節氣觀測儀” (如圖甲),圭上刻度如圖乙所示。下列關于該“觀測儀”的使用說明不合理的是(  )
A.使用時間:必須要在觀測日的正午使用
B.使用地點:寧波及與寧波同一緯度地區
C.擺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側
D.組裝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與圭垂直
13.(2025·寧海二模) 圖中a、b、c、d分別表示幾個科學概念, 下列概念與圖片關系不匹配的是(  )
A.a—化合物; b—堿; c—酸; d—純堿
B.a—能量; b—勢能; c—內能; d—彈性勢能
C.a——細胞; b—細胞核; c——液泡; d—染色體
D.a—有機合成材料;b—合成纖維;c—塑料;d—聚酯纖維
14.(2025·寧海二模)某科學小組開展了“自制潛水艇”活動 (如圖)。為了使該潛水艇能上升到水面,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將水瓶外的水換成鹽水 B.換用體積更小的水瓶
C.增加出水孔的孔徑 D.換用質量更大的水瓶
15.(2025·寧海二模)如圖甲是意大利藝術家達·芬奇設計的一種永動機的模型,裝置轉動時小球隨著弧形軌道依次從裝置中心向外側滾落并在另一側依次回到裝置中心,循環往復從而帶動裝置轉動。如圖乙是一個創造了連續轉動24分鐘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指尖陀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裝置小球滾落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乙裝置最終停止轉動,說明能量會消失
C.甲裝置可以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時不斷對外做功
D.若增大乙裝置轉動的初速度,可以延長其連續轉動的時間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寧海二模)網絡上流傳著一些謠言。只要我們用科學知識分析、驗證,謠言便能不攻自破。
(1)謠言一:水變成汽油。真相:汽油含C、H、O等多種元素,依據   定律,水不可能變成汽油。
(2)謠言二:水煮蛋的蛋黃變綠了會致癌。真相:水煮蛋的蛋黃微微變綠是化學反應的結果,其中的灰綠色物質是硫化亞鐵(FeS),對人體無害且不影響雞蛋的營養價值。Fe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是   價。
(3)謠言三:加碘鹽防輻射。真相:我國食鹽加碘的目的是防治碘缺乏病。若食物中缺碘,可能會得____(填字母)。
A.冠心病 B.糖尿病 C.侏儒癥 D.大脖子病
17.(2025·寧海二模)水鹽平衡,對于維持人體的穩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各種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下圖是部分水鹽調節的過程:
(1)人體獲得水的主要途徑,除了飲水飲食,還可以通過細胞的   (填生理過程)產生。
(2)由上圖可知,參與水鹽平衡的系統除了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還有   。同樣,人的體溫、血糖等也在相關系統的調節下維持動態穩定,可見人體的穩態讓每一個細胞共享,也靠所有細胞共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鹽平衡的調節上,起關鍵作用的是   (填“腎小球的濾過”或“腎小管的重吸收”)。
18.(2025·寧海二模)2024年4月3 日,臺灣省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寧波多地有震感。某同學模擬了如圖甲、圖乙所示的地球板塊運動,圖丙為全球板塊與地震火山分布示意圖。
(1)臺灣省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消亡邊界上,是板塊碰撞擠壓運動形成的,與該原理相似的模擬實驗是   (填“甲”或“乙”)。
(2)由圖丙可知世界上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   地震帶。
(3)學校的安全教育使同學們掌握了一定的應急避險技能。面對災害與意外,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發生地震時,高層住戶乘電梯撤離
B.臺風來臨,可躲在廣告牌下避雨
C.家中電路老化起火,立即用水澆滅
D.廚房煤氣泄漏時,立即打開油煙機排氣
19.(2025·寧海二模)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離技術(如圖一),對淡化膜右側的海水加壓,在其左側可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過淡化膜,而其他各種微粒不能透過。
(1)采用膜分離技術淡化海水的過程,與化學實驗中常見的   操作相似。
(2)當加壓一段時間后,右側剩余海水(無晶體析出)與加壓前相比不變的是____(填字母)。
A.溶液質量 B.溶劑質量
C.溶質質量 D.溶質質量分數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如圖二所示為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圖,據此可知鹽場從海水中得到食鹽晶體利用的方法主要是   (填“降溫”或“蒸發”)結晶。
20.(2025·寧海二模)如圖是快遞分揀機器人,可以實現掃碼、稱重和分揀功能,在物流行業有廣泛的應用。
(1)分揀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以機器人為參照物,包裹是   (填“靜止”或“運動”)的。
(2)分揀機器人在行駛中遇到障礙物時,上方包裹會向前掉落是因為包裹具有   。
(3)若分揀機器人直線行駛50m將包裹送達裝運區,在此過程中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為100N,則該機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   J。
21.(2025·寧海二模)如圖甲所示是人體消化系統部分器官組成示意圖,如圖乙所示是循環系統中血液流經人體某器官時,血液中某種物質含量的變化曲線。
(1)圖甲中器官①分泌的消化液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某人做了膽囊切除手術,術后短期內對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響。請你對該病人的飲食提出合理建議:   。
(2)若圖乙中所示器官Ⅱ為圖甲中的器官⑥,則下列物質中不能用該曲線表示的是____(填字母)。
A.葡萄糖 B.尿素 C.二氧化碳 D.氧氣
22.(2025·寧海二模)如圖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反應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10s時間。
(1)東方超環被稱為人造太陽,其能量產生原理與太陽類似,通過原子核   (填“聚變”或“裂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2)核反應實驗裝置中,用通電線圈產生的磁場,將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磁場中,而要產生強磁場,線圈中需要很大的電流,但是線圈自身有一定的電阻,線圈中有大電流通過,會產生很多的熱量,原因是電流具有   (填“熱效應”或“磁效應”)。
(3)人造太陽的加熱功率為1.2×1012W,若利用人造太陽發電的效率為60%,則工作10s時間, 發電量為   kW·h。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
23.(2025·寧海二模)灌溉水中含氧量是否會影響蔬菜產量呢 小科采用了如圖甲所示實驗栽培裝置,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對小白菜產量的影響。實驗方案如表所示。請回答:
組別 自來水處理方式 小白菜數量/株 澆水頻率
A 物理增氧 (利用儀器震動) 30 1 次/3天
B 化學增氧(加入化學藥品) 30 1次/3天
C 不作處理 30 ★
(1)實驗方案表中,C組的澆水頻率應為   。
(2)小科提出可將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作為預測產量指標之一,其理由是   。
(3)如圖乙所示為不同組別小白菜的產量,據此得出的結論是   。
(4)除了含氧量外,灌溉水影響蔬菜產量的因素還有   (寫出1點)。
24.(2025·寧海二模) 以下為某校學習小組進行“自制簡易溫度計”的部分環節,請回答:
任務: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設計并制作簡易溫度計。
器材:帶塞子的玻璃瓶、足夠長的吸管、硬紙板、雙面膠、紅墨水、記號筆等。
(1)該小組設計的簡易溫度計如圖甲所示,在玻璃瓶中裝滿液體,塞上瓶塞,將吸管插入瓶塞。對于玻璃瓶的選擇,同學們有不同的觀點:
觀點1:應使用容積為20mL的玻璃瓶。
觀點2:應使用容積為100mL 的玻璃瓶。
從能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的角度考慮,應選擇   (填“觀點1”或“觀點2”)。
(2)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標出刻度。
①標注100℃刻度:將簡易溫度計置于沸水中,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板上標出刻度。
②標注0℃刻度:   ,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板上標出刻度。
③量出0℃和100℃之間的距離是5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100等分, 標定刻度。
(3)評價:用自制簡易溫度計測量39.5℃的溫水,顯示吸管中液面在距0℃刻度19.5cm處。根據評價表,此簡易溫度計屬于   等級。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溫度計的準確性 誤差在±1℃以內 誤差在±2℃以內 誤差在±3℃以內
(4)小科利用與圖甲一樣的器材設計了另一種簡易溫度計(如圖乙)。該溫度計剛放入沸水中,紅墨水就溢出了吸管上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   。
25.(2025·寧海二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通常不選用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物覆蓋在固體的表面,阻礙了大理石與稀硫酸的接觸,反應速率逐漸減慢甚至停止。為此,某興趣小組進行思考,在仍使用大理石和硫酸的情況下,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請回答:
(1)小科認為,在反應過程中,為防止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上,應增加   操作,更有利于氣體的制備。
(2)小寧認為,可以選擇合適濃度的硫酸來參與反應。因此,他進行了實驗:
28℃時,用裝有5mL 不同濃度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分別向盛有1g 直徑為2mm大理石的大試管中注入硫酸,記錄15 min內生成氣體的體積,數據見下表。
試管編號 1 2 3 4 5
硫酸濃度(%) 15 20 25 30 35
氣體體積(mL) 35 47 55 51 42
實驗中用   表示反應速率的大小。
(3)小甬認為,還可以選擇合適的反應溫度來解決問題。因此,他也進行了實驗:
往盛有1g 直徑為2mm大理石的大試管中分別加入5mL 相同合適濃度而不同溫度的硫酸溶液,觀察反應的情況記錄如下表。
試管編號 A B C D E
溫度(℃) 40 50 60 70 80
現象和比較 有少量氣泡 氣泡比A號試管多 氣泡明顯比B號試管多 大量氣泡產生,與常溫用鹽酸反應相似 反應激烈,迅速產生大量氣體
由表中現象可知,在合適的硫酸濃度下,應選擇的最適反應溫度為   ℃。
(4)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通常用向上排空氣法,但也可用排水法進行。如圖是利用上述兩種方法收集的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從圖中我們能得到的結論是   。
26.(2025·寧海二模)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報廢的手機有4億部,若不進行有效回收利用,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和污染。某種手機金屬板中含有以下金屬:Al、Fe、Cu、Au、Ag、Pd(鈀,銀白色)。如圖是在實驗室模擬工廠回收其中部分金屬的流程示意圖(假設流程示意圖中各步反應均恰好完全反應)。
已知: 。 請回答:
(1)蒸發結晶時,當蒸發皿中出現   時停止加熱。
(2)反應②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
(3)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   。
(4)純凈物B中鋁元素的質量與金屬板中鋁元素的質量對比,前者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
27.(2025·寧海二模)小科設計了如圖實驗電路來探究“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實驗器材有電流表(量程為0~0.6A),學生電源(輸出電壓恒為24V),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10Ω),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20Ω),滑動變阻器R3(最大阻值為50Ω),單刀雙擲開關,用防水絕緣材料包裹的鉛筆芯RT,導線若干。實驗步驟如下:
a.按照電路圖連接好實驗器材;
b.為不燒壞電流表,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 調節到- 端;然后將單刀雙擲開關擲于c端,調節滑片P,使電流表指針指在滿刻度位置,并在之后的操作中使滑片P位置不變;
c.水浴使溫度維持在20℃,將單刀雙擲開關擲于d端,電流表示數穩定后記錄電流表示數。
d. 改變水浴溫度40℃、60℃、80℃, 重復實驗。
請回答:
(1) 實驗步驟b中★處應填   (填“a”或“b”)端。
(2) 根據實驗要求, 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應選擇   (填“R1” “R2”或“R3”)。
(3)小寧檢查電路后認為電路設計存在問題: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鉛筆芯兩端的電壓相同,所以通過電流表變化不能判斷鉛筆芯的電阻變化。小科對小寧進行了解釋:因為   ,所以能夠判斷鉛筆芯電阻的變化,電路設計沒有問題。
(4)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實驗次數 1 2 3 4
溫度 20 40 60 80
電流/A 0.16 0.19 0.21 0.22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
28.(2025·寧海二模)如圖所示為某草原中的各種生物關系圖,請回答:
(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貓頭鷹屬于   。
(2)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   。
(3)大量捕殺老鼠,一段時間內,蛇的數量將   (填“增加”或“減少”)。
29.(2025·寧海二模) 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共享單車不但為出行帶來方便,而且健康環保。
請回答:
(1)某天小科騎著共享單車回家。已知小科的質量為40kg,共享單車的質量為10kg,前后輪胎和地面總接觸面積為20cm2。求小科在騎行過程中,共享單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2)如圖是共享單車上的籃子示意圖,BAC 可視為一杠桿,其中AC為15cm,AB為18cm。若以A為支點,物體放在籃子中其重力作用線過C點。螺絲B對籃子起固定作用, 該作用力是   (填“F1” “F2”或“F3”) 。
(3)若不計車籃子自身重力,螺絲B的最大承受力為60N。求車籃子能承載物體的最大質量。
30.(2025·寧海二模)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糧食安全中地位關鍵,也是飼料和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科學家通過遺傳育種技術,培育出糯性和非糯性的玉米籽粒。請回答:
(1)玉米粒屬于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   (填“細胞” “組織”或“器官”)。
(2)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兩種性狀是由   決定的。
(3)小科對溫度是如何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興趣,于是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先暗處理1h,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h,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數據處理如圖所示。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1h產生的有機物量是   mg。
31.(2025·寧海二模) 如圖甲所示是小科設計的孵蛋器模擬電路圖。控制電路中R0為熱敏電阻,工作電路中 R1、R2均為電熱絲,其中 當通過電磁鐵線圈的電流大于50mA時,銜鐵被吸合,小于40mA時銜鐵被釋放,從而實現加熱、保溫兩擋自動切換,使雞蛋孵化時獲得穩定適宜的溫度環境。請回答:
(1)根據孵蛋器的功能,結合圖甲電路分析,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0的阻值大小變化是   (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
(2)已知該孵蛋器的保溫功率為24W,求孵蛋器在加熱狀態時10min產生的熱量。
(3)為了起到較好的保溫效果,小科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水床”結構,即在導熱層中裝入一定量的水。請簡要說明設計的理由:   。
32.(2025·寧海二模) 舉重前,運動員常常會抓一把“鎂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種“鎂粉”中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種或幾種固體。某興趣小組對其成分展開了探究: 分別取4.2g MgO、Mg(OH)2、MgCO3和“鎂粉”置于燒杯中, 逐滴加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種固體消耗稀鹽酸的質量如表所示,且燒杯③和燒杯④中產生了大量氣泡。請回答:
物質 MgO “鎂粉”
消耗稀鹽酸溶液質量 (g) m1
(1)求燒杯③中產生的氣體的質量。
(2)表中數據m1與m2的大小關系是m1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m2。
(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鎂粉”是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 根據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一個氮分子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分析。
【解答】 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一個氮分子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則能表示氮分子的是B。
故選B。
2.【答案】C
【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A.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蕨類植物是不結種子的植物,通過產生孢子來繁殖;
B.藻類既有單細胞也有多細胞,多細胞藻類生活在水中,幾乎全身都可以直接從環境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它們沒有專門的吸收和運輸養料以及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通過產生孢子來繁殖;
CD.種子是裸露著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這樣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這樣的植物稱為被子植物。
【解答】 白山祖冷杉( 能產生種子,雪松的球果由多個“鱗片”聚集而成,鱗片屬于木質結構,種子就裸露在鱗片之間的縫隙中,故雪松屬于裸子植物,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規律分析判斷。
【解答】 A.螞蟻較小,但是觀察螞蟻時用放大鏡放大即可,故A不合題意;
B.模擬投影儀時,要使用凸透鏡,即用放大鏡即可,故B不合題意;
C.隔空點火柴時,用放大鏡放到陽光下,調整地面上的光點到火柴上可以點燃,故C不合題意;
D.制作潛望鏡時,要使用平面鏡,不使用放大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4.【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氧化物
【解析】【分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D.元素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 A.薄荷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
B.薄荷醇中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0):(1×20):(16×1)=30:5:4,薄荷醇中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故B錯誤。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0):(1×20):(16×1)=30:5:4,故C錯誤;
D.15.6g薄荷醇中氫元素的質量為,故D正確。
故選D。
5.【答案】B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使衣服干燥的原理即可。
【解答】①使用取暖器進行加熱,通過提高溫度加速衣服干燥;
②彎折衣架撐開衣服,通過增大蒸發面積加速衣服干燥;
③衣服外罩上黑色袋子,吸收太陽的熱量更多,通過提高溫度加速衣服干燥;
④在晾曬區放防潮劑,利用物質的吸水性。
則原理相同的是①③。
故選B。
6.【答案】D
【知識點】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
【解析】【分析】根據電磁感應的條件,結合影響感應電流大小因素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 探究感應電流產生條件時,導體需要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如果導體為鐵,那么將被磁場吸引無法正常運動,因此只能是不能被吸引的銅棒。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則產生的感應電流越大,那么現象越明顯,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7.【答案】A
【知識點】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這種現象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
【解答】 從圖中可以發現△在底層出現的較單一,說明生物較簡單、低等,上一層出現“□”較高等,最上一層☆出現說明更高等,因此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
故選A。
8.【答案】C
【知識點】昆蟲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有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的特征都屬于昆蟲。昆蟲的生殖發育有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方式: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差別不明顯,這種發育過程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其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解答】蘇軾無爪蜉(入圍2024年度中國十大昆蟲新物種,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體內受精,卵生,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9.【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 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在本題中,菜刀上有水漬,提供了水的條件,而不同部位與氧氣的接觸情況有所不同。
【解答】 A.①部位被水漬完全覆蓋,水中溶解的氧氣量相對較少,與氧氣的接觸不如②部位充分,所以不容易最先生銹,故A錯誤;
B.②部位既與水接觸,又處于水漬的邊緣,能夠較好地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滿足鐵生銹的兩個條件,所以最容易生銹,故B正確;
C.③部位沒有與水漬接觸,缺少水這個生銹的必要條件,所以不容易生銹,故C錯誤;
D.④部位沒有與水漬接觸,缺少水這個生銹的必要條件,所以不容易生銹,故D錯誤。
故選B。
10.【答案】B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 人體細胞代謝活動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尿素等,它們排出體外過程稱為排泄。
【解答】2025年寧海馬拉松是浙江省首個開跑的中國田協認證賽事。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汗流浹背體現出的皮膚功能是排泄,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11.【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解析】【分析】A.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和應用判斷;
B.根據機器人的工作環境確定材料的特征;
C.身體的關節越多,則靈活性越高;
D.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解答】 A.甲:“AI視覺系統”鏡頭捕捉觀眾畫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乙:機器人外殼應選擇高強度、耐磨損和耐腐蝕特性的材料,這樣可以延長機器人的使用時間,適應復雜的工作環境,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丙:通過增加機器人“關節”的數量,提高了整體的靈活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丁:通過增大機器人“足部”的面積,來減小對地面的壓強,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2.【答案】C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圭表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根據正午日景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長,來定二十四節氣。
【解答】 A.根據正午日景投射在面上的影長,定二十四節氣,因此使用時間需在觀測日的正午使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二十四節氣觀測儀”使用地點需要在一緯度地區,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圭放置在水平面,表與圭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3.【答案】A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
【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四個概念進行分析,弄清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即可。
【解答】A.化合物包括堿和酸,而堿不包括純堿,因為純堿是鹽,故錯誤A符合題意;
B.彈性勢能屬于勢能,勢能和內能屬于能量,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染色體在細胞核中,細胞核和液泡都屬于細胞的一部分,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聚酯纖維屬于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和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4.【答案】A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結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潛水艇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則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如果潛水艇要上升到水面,那么需要使浮力大于重力。
A.將水瓶外的水換成鹽水時,水瓶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但是液體密度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則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此時浮力大于重力,則潛水艇上浮,故A符合題意;
B.換用體積更小的水瓶,它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受到的浮力減小,則潛水艇會下沉,故B不合題意;
C.增加出水孔的孔徑,對潛水艇受到的浮力沒有影響,故C不合題意;
D.換用質量更大的水瓶,則浮力小于重力,則潛水艇下沉,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15.【答案】D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A.根據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判斷;
B.根據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判斷;
C.物體對外做功,肯定會消耗能量;
D.根據動能和內能的轉化規律判斷。
【解答】A.甲裝置小球滾落時,質量不變,速度增大,則動能增大;高度減小,則重力勢能增大,那么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A錯誤;
B.乙裝置最終停止轉動,是因為陀螺的動能轉化為內能,其能量不會消失,故B錯誤;
C.甲裝置不斷對外做功,需要不斷消耗陀螺的動能,故C錯誤;
D.若增大乙裝置轉動的初速度,則陀螺的動能增大,那么可以延長其連續轉動的時間,故D正確。
故選D。
16.【答案】(1)質量守恒
(2)-2
(3)D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2)根據化合價法則來分析;
(3)根據碘元素在人體中的主要作用來分析。
【解答】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水由氫(H)和氧(O)兩種元素組成,汽油含碳(C)、氫(H)、氧(O)等多種元素,因為水中不含碳元素,所以水不可能變成汽油。
(2)FeS中鐵元素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則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3)A.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引起的心臟疾病,與碘缺乏無關。
B.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與碘缺乏無關。
C.侏儒癥是由于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與碘缺乏無關。
D.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若食物中缺碘,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會導致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腫大,即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狀腺腫)。
故選D。
17.【答案】(1)呼吸作用
(2)神經系統
(3)腎小管的重吸收
【知識點】細胞呼吸;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通過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作用,人體的各大系統的各項生理活動相互協調,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3)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 (1)人體獲得水的主要途徑,除了飲水飲食,還可以通過細胞呼吸作用產生。
(2)由上圖可知,參與水鹽平衡的系統除了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還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同樣人的體溫、血糖等也在相關系統的調節下維持動態穩定,可見人體的穩態讓每一個細胞分享,也靠所有細胞共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鹽平衡的調節上,起關鍵作用的是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8.【答案】(1)甲
(2)地中海—喜馬拉雅
(3)A;B;C;D
【知識點】地震的預報和防范;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1)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
(2)根據地震帶的分布規律解答;
(3)根據發生地震時的應對措施判斷。
【解答】 (1)臺灣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消亡邊界上,是板塊碰撞擠壓運動形成的,與該原理相似的模擬實驗是甲,甲實驗是模擬板塊碰撞擠壓運動,乙實驗模擬的是板塊張裂運動。
(2)由圖丙可知,世界上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3)A.發生地震時,高層住戶來不及逃離,可躲在墻角或堅固的桌下,不能乘電梯,故A符合題意;
B.臺風來臨,應遠離廣告牌或電線桿下,故B符合題意;
C.家中電路老化著火時,為了防止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故C符合題意;
D.廚房發現煤氣泄漏時,可燃氣體與空氣中的氧氣的混合氣體遇到明火、靜電、電火花或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打開排氣扇電源開關會產生電火花,引發危險,故D符合題意。
故選ABCD。
19.【答案】(1)過濾
(2)C
(3)蒸發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淡化海水的原理來分析;
(2)根據溶液組成的變化來分析;
(3)根據溶解度曲線的意義來分析。
【解答】 (1)采用膜分離技術淡化海水的過程,與化學實驗中常見的過濾操作相似;
(2)當加壓一段時間后,右側剩余海水(無晶體析出)與加壓前相比不變的是溶質質量,而溶劑質量、溶液質量都減小,溶質質量分數增大。
故選C。
(3)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因此鹽場從海水中得到食鹽晶體利用的方法主要是蒸發結晶。
20.【答案】(1)靜止
(2)慣性
(3)5000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發生改變,那么它是運動的;如果不發生改變,那么它是靜止的;
(2)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3)利用公式W=fs求出機器人克服摩擦做的功。
【解答】 (1)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包裹相對于“機器人”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包裹是靜止的;
(2)行駛中的機器人遇到障礙物,受力后由運動變為靜止狀態,而其上方的包裹會向前繼續運動而掉落,這是由于包裹具有慣性;
(3)機器人克服摩擦做的功:W=fs=100N×50m=5000J。
21.【答案】(1)飲食要清淡,盡量少吃含脂肪較多的食物
(2)D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 (1)圖1中:①肝臟、②膽囊、③大腸、④胃、⑤胰腺、⑥小腸。
(2)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的路線為: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經過體循環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肺循環的路線為: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經過肺循環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解答】 (1)肝臟分泌的膽汁對脂肪具有乳化作用。圖1中①肝臟分泌的膽汁,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人體做膽囊切除手術,術后短期內對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響。病人的飲食要清淡,盡量少吃含脂肪較多的食物。膽囊具有儲存膽汁的作用,膽汁對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膽囊切除后短期內膽汁的分泌和儲存量都會減少,會影響脂肪的消化。
(2)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若圖2中所示器官Ⅱ為圖1中的器官⑥小腸,通過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等營養物質會增多;通過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謝廢物會增多,氧氣會減少。若圖2中所示器官Ⅱ為圖1中的器官⑥,曲線表示血液中逐漸增加的物質。
故選D。
22.【答案】(1)聚變
(2)熱效應
(3)2×106
【知識點】核裂變與核聚變;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將質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溫下結合成新的原子核,會釋放出更大的核能,這種反應叫做聚變,也稱為熱核反應;
(2)電流經過導體時都會發熱,這就是電流的熱效應;
(3)已知功率和發電效率,利用公式W=ηPt可計算每小時發電量。
【解答】 (1)“人造太陽”的反應原理與太陽相似,通過核聚變的途徑釋放出巨大能量,從而獲得高溫;
(2)核反應實驗裝置中,用通電線圈產生的磁場,將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磁場中,而要產生強磁場,線圈中需要很大的電流,但是線圈自身有一定的電阻,線圈中有大電流通過,會產生很多的熱量,原因是電流具有熱效應;
(3)人造太陽”每小時發電量為:
W=ηPt=60%×1.2×1012W×10s=60%×1.2×109kW=2×106kW h。
23.【答案】(1)1次/3天
(2)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在光照下能夠形成葉綠素
(3)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越高,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越多,小白菜的產量越高,反之則低。
(4)水質、水溫、澆水頻率、無機鹽等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據此分析;
(2)小白菜的產量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根據圖片分析;
(3)根據圖乙分析小白菜的產量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即可;
(4)水中增氧有利于促進根的呼吸作用,進而促進植物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
【解答】 (1)由表格可知,A、B、C三組實驗除自來水處理方式外,其他實驗條件應相同,故實驗方案表中,C組的澆水頻率應為1次/3天。
(2)因此,可將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作為預測產量指標之一,其理由是: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越高,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越多,小白菜的產量越高,反之則低。
(3)由圖可知,A組小白菜的產量最高,C組小白菜的產量最低,故可得出的結論是:增氧滴灌能夠提高蔬菜產量,其中物理增氧(利用儀器震動)滴灌方式的產量最高。
(4)灌溉水影響蔬菜產量的因素還有水質、水溫、澆水頻率、無機鹽等。
24.【答案】(1)觀點2
(2)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3)優秀
(4)空氣的熱脹冷縮能力強于水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容積越小,內徑越小,液面變化越快;
(2)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3)根據溫度計的原理計算出對應刻度的溫度;
(4)自制溫度計的原理是熱脹冷縮,吸管內徑大小可能導致紅墨水溢出。
【解答】 (1)下面的玻璃瓶的容積越大,實驗現象越明顯,因此應該選擇100mL玻璃瓶,即選擇觀點2;
(2)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因此標注0℃時,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上標出刻度;
(3)吸管上每厘米刻度線代表的溫差為100℃/50=2℃,距離0℃刻度線19.5cm處表示的溫度為:19.5×2℃=39℃,因此誤差為:39.5℃-39℃=0.5℃,因此屬于優秀等級;
(4)小靈利用與甲圖一樣的器材設計了另一種簡易溫度計(如圖乙)。該溫度計剛放入沸水中,紅墨水就溢出了吸管上端,原因是空氣的熱脹冷縮能力強于水。
25.【答案】(1)搖動試管(或搖動裝置)
(2)15 min內生成氣體的體積
(3)70
(4)收集二氧化碳無論是排水法還是向上排空氣法都得不到純凈的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氣體更純。
【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據影響反應的因素分析回答此題;
(2)根據表中數據分析;
(3)根據表中現象對比分析;
(4)根據圖像對比分析。
【解答】 (1)為了避免微溶物覆蓋在大理石表面,因此可以通過振蕩,避免形成微溶物覆蓋在大理石表面,不利于與酸接觸發生反應;
(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實驗中用15 min內生成氣體的體積,表示反應速率的大小。
(3)根據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在70℃時反應速率較快,且容易收集氣體;而溫度過高,反應過快,不利于氣體收集;
(4)根據圖像對比分析可知,收集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氣體更純。
26.【答案】(1)大量固體析出
(2)置換反應
(3)2Al+3CuSO4=Al2(SO4)3+3Cu
(4)大于
【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金屬板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濾渣1和濾液1,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鋁和鐵排在氫的前面,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鋁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Cu、Au、Ag、Pd排在氫后,與稀硫酸不反應,因此濾渣1中含有Cu、Au、Ag、Pd,濾液1中含有硫酸亞鐵和硫酸鋁;濾液1中加入鋁粉,鋁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鐵;故濾渣2是鐵,濾液2是硫酸鋁溶液;濾渣1中加入稀硫酸、氧氣控制溫度加熱,其中,過濾得到銀、金、鈀和濾液3硫酸銅溶液,濾液3中加入鋁粉會生成紅色固體A,鋁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所以A是銅,濾液4是硫酸鋁,據此分析。
【解答】 (1)蒸發結晶時,當蒸發皿中出現大量固體析出時停止加熱;
(2)反應②是鋁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鐵,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化學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4)濾液3中溶質主要為硫酸銅,加入鋁后,鋁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Al+3CuSO4═Al2(SO4)3+3Cu;
(4)濾液2和濾液4主要溶質為硫酸鋁,所以回收的純凈物B為硫酸鋁,由于在步驟③⑤中都加入了鋁,因此生成的硫酸鋁中鋁元素的質量大于電路板中鋁元素的質量。
27.【答案】(1)a
(2)R3
(3)電路中電源電壓及滑動變阻器電阻不變,若電流變大,則總電阻變小,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小;若電流變小,則總電阻變大,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大
(4)其他條件相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鉛筆芯的電阻變小
【知識點】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在閉合開關前,為了避免電流過大燒毀用電器,要求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
(2)當開關S接c時,只有滑動變阻器,根據電流表的量程確定最大電流,進而確定變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即可;
(3)根據電源電壓不變和歐姆定律分析電流變化時總電阻的變化,再根據串聯電路R總=R1+R2分析鉛筆芯電阻的變化;
(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變阻器Pb段接入電路,當滑片在a端時阻值最大,則實驗步驟b中 ★處應填a端;
(2)根據電流表的量程可知,電路的最大電流為0.6A,則變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為:;
則變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為40Ω;
故選R3。
(3)小寧檢查電路后認為電路設計存在問題: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鉛筆芯兩端的電壓相同,所以通過電流表變化不能判斷鉛筆芯的電阻變化。小科對小寧進行了解釋:因為電路中電源電壓及滑動變阻器電阻不變,若電流變大,則總電阻變小,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小;若電流變小,則總電阻變大,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大,所以能夠判斷鉛筆芯電阻的變化,電路設計沒有問題。
(4)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溫度升高時,電流變大,則鉛筆芯的電阻變小,那么得到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鉛筆芯的電阻變小。
28.【答案】(1)消費者
(2)草→鼠→貓頭鷹
(3)減少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四個基本成分組成.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和非生物環境中的無機物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能量.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包括草食和肉食,直接或間接消耗生產者,生時的排泄物和死時的尸體成為分解者的食物.分解者主要為菌類和小型土壤動物,將消費者尸體分解為無機物,重新還原到非生物環境中,為生產者提供原料和條件。
(2)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
(3)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解答。
【解答】 (1)貓頭鷹屬于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故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貓頭鷹屬于消費者。
(2)圖中的食物鏈是:草→鼠→貓頭鷹、草→鼠→蛇→貓頭鷹。故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食物鏈是:草→鼠→貓頭鷹。
(3)大量捕殺老鼠,一段時間內,由于食物的減少,蛇的數量將減少。
29.【答案】(1)解:共享單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
共享單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2)F3
(3)解: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
∴60N×18cm=G×15cm;
解得:G=72N;
則 車籃子能承載物體的最大質量。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共享單車對路面的壓力,根據計算單車對地面的壓強;
(2)根據圖片分析B點作用力的方向;
(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列式計算車籃子能承載物體的最大質量。
【解答】(2)根據圖片可知,如果沒有B點的螺絲,那么在重力作用下,車籃子會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則B點螺絲作用力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即F3。
30.【答案】(1)器官
(2)基因
(3)7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其中根、莖、葉與營養物質有關,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和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3) 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1h產生的有機物量=暗處理1h消耗有機物的質量+增加量+呼吸消耗有機物的質量。
【解答】 (1)玉米粒是果實,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
(2)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兩種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8℃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8℃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2+2+3=7(毫克)。
31.【答案】(1)增大
(2)解:此時的實際電壓U===12V;
此時R2的電功率 =72W;
則孵蛋器在加熱狀態時10min產生的熱量 W==72W60s10=43200J。
(3)水床可以讓雞蛋受熱均勻;水的比熱容大,降溫慢,有助于保溫。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孵蛋器的功能可知,當溫度過高時,工作電路應進入保溫狀態,溫度過低時,進入加熱狀態。由圖甲工作電路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中電熱絲R1和R2串聯,當銜鐵被吸合時,工作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由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的總電阻最大,功率最小,處于保溫狀態,此時控制電路中電磁鐵的磁性減弱,通過它的電流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阻增大,從而可知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0的阻值大小變化;
(2)根據求得工作電路處于保溫狀態時電路的總電阻,根據串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求得R2的阻值;根據求得在工作電路的加熱功率,根據Q=W=Pt求得工作電路在加熱狀態時1分鐘產生的熱量;
(3)水床可讓雞蛋受熱均勻;水的比熱容大,放熱降溫慢,有助于保溫。
【解答】 (1)根據孵蛋器的功能可知,當溫度過高時,工作電路應進入保溫狀態,溫度過低時,進入加熱狀態。由圖甲工作電路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中電熱絲R1和R2串聯,當銜鐵被吸合時,工作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由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的總電阻最大,功率最小,處于保溫狀態,此時控制電路中電磁鐵的磁性減弱,通過它的電流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阻增大,即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0的阻值增大;
(3)為了起到較好的保溫效果,小科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水床”結構,即在導熱層中裝入一定量的水,設計的理由:水床可以讓雞蛋受熱均勻;水的比熱容大,放熱降溫慢,有助于保溫。
32.【答案】(1)設燒杯③中產生氣體的質量為x,
84 :4.2g=44 :x;
解得:x=2.2g。
(2)大于
(3)混合物;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說明“鎂粉”含碳酸鎂;等質量的“鎂粉”和碳酸鎂消耗鹽酸量不同,說明含其他物質。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 (1)根據碳酸鎂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
(2)根據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氫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來分析;
(3)根據“鎂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說明“鎂粉”含碳酸鎂,等質量的“鎂粉”和碳酸鎂消耗鹽酸量不同,說明含其他物質來分析。
【解答】 (2)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O+2HCl=MgCl2+H2O,氫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等質量的氧化鎂和氫氧化鎂和足量鹽酸反應,氧化鎂消耗的鹽酸多,則表中數據m1與m2的大小關系是m1大于m2。
(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鎂粉”是混合物,理由是“鎂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說明“鎂粉”含碳酸鎂,等質量的“鎂粉”和碳酸鎂消耗鹽酸量不同,說明含其他物質。
1 / 1浙江省寧波市南三縣(寧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適應性考試科學試題卷(二模)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2025·寧海二模)氮氣(N2)是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廉價且豐富的氮源。下列模型能表示氮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 根據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一個氮分子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分析。
【解答】 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一個氮分子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則能表示氮分子的是B。
故選B。
2.(2025·寧海二模)白山祖冷杉(如圖)是浙江特有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它屬于松科冷杉屬植物,其種子直接裸露在“球果”的鱗片之間,成熟時可自動脫落。據此判斷,該物種屬于(  )
A.藻類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C
【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A.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蕨類植物是不結種子的植物,通過產生孢子來繁殖;
B.藻類既有單細胞也有多細胞,多細胞藻類生活在水中,幾乎全身都可以直接從環境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它們沒有專門的吸收和運輸養料以及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通過產生孢子來繁殖;
CD.種子是裸露著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這樣的植物稱為裸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這樣的植物稱為被子植物。
【解答】 白山祖冷杉( 能產生種子,雪松的球果由多個“鱗片”聚集而成,鱗片屬于木質結構,種子就裸露在鱗片之間的縫隙中,故雪松屬于裸子植物,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2025·寧海二模)以下家庭實驗僅用放大鏡不能完成的是(  )
A.觀察螞蟻 B.模擬投影儀 C.隔空點火柴 D.制作潛望鏡
【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規律分析判斷。
【解答】 A.螞蟻較小,但是觀察螞蟻時用放大鏡放大即可,故A不合題意;
B.模擬投影儀時,要使用凸透鏡,即用放大鏡即可,故B不合題意;
C.隔空點火柴時,用放大鏡放到陽光下,調整地面上的光點到火柴上可以點燃,故C不合題意;
D.制作潛望鏡時,要使用平面鏡,不使用放大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4.(2025·寧海二模)薄荷醇(化學式為 C10H20O)可用于糖果、飲料的加香。下列有關薄荷醇說法正確的是(  )
A.薄荷醇屬于氧化物
B.薄荷醇中氧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C.薄荷醇中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0:20:2
D.15.6g薄荷醇中氫元素的質量為2g
【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氧化物
【解析】【分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D.元素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 A.薄荷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
B.薄荷醇中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0):(1×20):(16×1)=30:5:4,薄荷醇中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故B錯誤。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0):(1×20):(16×1)=30:5:4,故C錯誤;
D.15.6g薄荷醇中氫元素的質量為,故D正確。
故選D。
5.(2025·寧海二模)在控水、展開衣物等相同操作下,巧用生活妙招能加速衣服干燥。下列妙招中運用了相同科學原理的是(  )
①使用取暖器進行加熱 ②彎折衣架撐開衣服
③衣服外罩上黑色袋子 ④在晾曬區放防潮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使衣服干燥的原理即可。
【解答】①使用取暖器進行加熱,通過提高溫度加速衣服干燥;
②彎折衣架撐開衣服,通過增大蒸發面積加速衣服干燥;
③衣服外罩上黑色袋子,吸收太陽的熱量更多,通過提高溫度加速衣服干燥;
④在晾曬區放防潮劑,利用物質的吸水性。
則原理相同的是①③。
故選B。
6.(2025·寧海二模)如圖為探究感應電流產生條件的實驗裝置,為了使現象更加明顯,關于所選的導體AB 材質及對導體AB 的操作合適的是(  )
A.鐵棒,緩慢切割磁感線 B.銅棒,緩慢切割磁感線
C.鐵棒,快速切割磁感線 D.銅棒,快速切割磁感線
【答案】D
【知識點】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
【解析】【分析】根據電磁感應的條件,結合影響感應電流大小因素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 探究感應電流產生條件時,導體需要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如果導體為鐵,那么將被磁場吸引無法正常運動,因此只能是不能被吸引的銅棒。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越大,則產生的感應電流越大,那么現象越明顯,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7.(2025·寧海二模)若△、□、☆表示具有親緣關系的三類生物,如圖所示為這三類生物的化石在未經變動的不同地層中的出現情況,則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這種現象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
【解答】 從圖中可以發現△在底層出現的較單一,說明生物較簡單、低等,上一層出現“□”較高等,最上一層☆出現說明更高等,因此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
故選A。
8.(2025·寧海二模)蘇軾無爪蜉(如圖)入圍2024年度中國十大昆蟲新物種,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  )
A.體內受精,胎生 B.體外受精,胎生
C.體內受精,卵生 D.體外受精,卵生
【答案】C
【知識點】昆蟲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有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的特征都屬于昆蟲。昆蟲的生殖發育有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方式: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差別不明顯,這種發育過程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其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解答】蘇軾無爪蜉(入圍2024年度中國十大昆蟲新物種,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體內受精,卵生,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9.(2025·寧海二模)小科在清理完廚房后未將菜刀上的水漬擦干(如圖),按圖示方式平放在桌面上一段時間后最先生銹的部位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 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在本題中,菜刀上有水漬,提供了水的條件,而不同部位與氧氣的接觸情況有所不同。
【解答】 A.①部位被水漬完全覆蓋,水中溶解的氧氣量相對較少,與氧氣的接觸不如②部位充分,所以不容易最先生銹,故A錯誤;
B.②部位既與水接觸,又處于水漬的邊緣,能夠較好地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滿足鐵生銹的兩個條件,所以最容易生銹,故B正確;
C.③部位沒有與水漬接觸,缺少水這個生銹的必要條件,所以不容易生銹,故C錯誤;
D.④部位沒有與水漬接觸,缺少水這個生銹的必要條件,所以不容易生銹,故D錯誤。
故選B。
10.(2025·寧海二模)2025年寧海馬拉松是浙江省首個開跑的中國田協認證賽事。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汗流浹背體現出的皮膚功能是(  )
A.保護 B.排泄 C.免疫 D.排遺
【答案】B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 人體細胞代謝活動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尿素等,它們排出體外過程稱為排泄。
【解答】2025年寧海馬拉松是浙江省首個開跑的中國田協認證賽事。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汗流浹背體現出的皮膚功能是排泄,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11.(2025·寧海二模)2025年央視春晚的機器人秧歌表演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四位同學就此展開了科學討論。他們的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甲:“AI視覺系統”鏡頭捕捉觀眾畫面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
B.乙:機器人外殼應選擇高強度、耐磨損和耐腐蝕特性的材料
C.丙:通過增加機器人“關節”的數量,提高了整體的靈活度
D.丁:通過增大機器人“足部”的面積,來增大對地面的壓強
【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解析】【分析】A.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和應用判斷;
B.根據機器人的工作環境確定材料的特征;
C.身體的關節越多,則靈活性越高;
D.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解答】 A.甲:“AI視覺系統”鏡頭捕捉觀眾畫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乙:機器人外殼應選擇高強度、耐磨損和耐腐蝕特性的材料,這樣可以延長機器人的使用時間,適應復雜的工作環境,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丙:通過增加機器人“關節”的數量,提高了整體的靈活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丁:通過增大機器人“足部”的面積,來減小對地面的壓強,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2.(2025·寧海二模)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小科查閱資料,利用寧波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36.5度,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83.5度,制作了“二十四節氣觀測儀” (如圖甲),圭上刻度如圖乙所示。下列關于該“觀測儀”的使用說明不合理的是(  )
A.使用時間:必須要在觀測日的正午使用
B.使用地點:寧波及與寧波同一緯度地區
C.擺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側
D.組裝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與圭垂直
【答案】C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圭表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根據正午日景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長,來定二十四節氣。
【解答】 A.根據正午日景投射在面上的影長,定二十四節氣,因此使用時間需在觀測日的正午使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二十四節氣觀測儀”使用地點需要在一緯度地區,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圭放置在水平面,表與圭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3.(2025·寧海二模) 圖中a、b、c、d分別表示幾個科學概念, 下列概念與圖片關系不匹配的是(  )
A.a—化合物; b—堿; c—酸; d—純堿
B.a—能量; b—勢能; c—內能; d—彈性勢能
C.a——細胞; b—細胞核; c——液泡; d—染色體
D.a—有機合成材料;b—合成纖維;c—塑料;d—聚酯纖維
【答案】A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
【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四個概念進行分析,弄清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即可。
【解答】A.化合物包括堿和酸,而堿不包括純堿,因為純堿是鹽,故錯誤A符合題意;
B.彈性勢能屬于勢能,勢能和內能屬于能量,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染色體在細胞核中,細胞核和液泡都屬于細胞的一部分,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聚酯纖維屬于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和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4.(2025·寧海二模)某科學小組開展了“自制潛水艇”活動 (如圖)。為了使該潛水艇能上升到水面,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將水瓶外的水換成鹽水 B.換用體積更小的水瓶
C.增加出水孔的孔徑 D.換用質量更大的水瓶
【答案】A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結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潛水艇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則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如果潛水艇要上升到水面,那么需要使浮力大于重力。
A.將水瓶外的水換成鹽水時,水瓶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但是液體密度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則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此時浮力大于重力,則潛水艇上浮,故A符合題意;
B.換用體積更小的水瓶,它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受到的浮力減小,則潛水艇會下沉,故B不合題意;
C.增加出水孔的孔徑,對潛水艇受到的浮力沒有影響,故C不合題意;
D.換用質量更大的水瓶,則浮力小于重力,則潛水艇下沉,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15.(2025·寧海二模)如圖甲是意大利藝術家達·芬奇設計的一種永動機的模型,裝置轉動時小球隨著弧形軌道依次從裝置中心向外側滾落并在另一側依次回到裝置中心,循環往復從而帶動裝置轉動。如圖乙是一個創造了連續轉動24分鐘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指尖陀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裝置小球滾落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乙裝置最終停止轉動,說明能量會消失
C.甲裝置可以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時不斷對外做功
D.若增大乙裝置轉動的初速度,可以延長其連續轉動的時間
【答案】D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A.根據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判斷;
B.根據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判斷;
C.物體對外做功,肯定會消耗能量;
D.根據動能和內能的轉化規律判斷。
【解答】A.甲裝置小球滾落時,質量不變,速度增大,則動能增大;高度減小,則重力勢能增大,那么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A錯誤;
B.乙裝置最終停止轉動,是因為陀螺的動能轉化為內能,其能量不會消失,故B錯誤;
C.甲裝置不斷對外做功,需要不斷消耗陀螺的動能,故C錯誤;
D.若增大乙裝置轉動的初速度,則陀螺的動能增大,那么可以延長其連續轉動的時間,故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寧海二模)網絡上流傳著一些謠言。只要我們用科學知識分析、驗證,謠言便能不攻自破。
(1)謠言一:水變成汽油。真相:汽油含C、H、O等多種元素,依據   定律,水不可能變成汽油。
(2)謠言二:水煮蛋的蛋黃變綠了會致癌。真相:水煮蛋的蛋黃微微變綠是化學反應的結果,其中的灰綠色物質是硫化亞鐵(FeS),對人體無害且不影響雞蛋的營養價值。Fe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是   價。
(3)謠言三:加碘鹽防輻射。真相:我國食鹽加碘的目的是防治碘缺乏病。若食物中缺碘,可能會得____(填字母)。
A.冠心病 B.糖尿病 C.侏儒癥 D.大脖子病
【答案】(1)質量守恒
(2)-2
(3)D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2)根據化合價法則來分析;
(3)根據碘元素在人體中的主要作用來分析。
【解答】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水由氫(H)和氧(O)兩種元素組成,汽油含碳(C)、氫(H)、氧(O)等多種元素,因為水中不含碳元素,所以水不可能變成汽油。
(2)FeS中鐵元素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則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3)A.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引起的心臟疾病,與碘缺乏無關。
B.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與碘缺乏無關。
C.侏儒癥是由于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與碘缺乏無關。
D.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若食物中缺碘,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會導致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腫大,即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狀腺腫)。
故選D。
17.(2025·寧海二模)水鹽平衡,對于維持人體的穩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體各種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下圖是部分水鹽調節的過程:
(1)人體獲得水的主要途徑,除了飲水飲食,還可以通過細胞的   (填生理過程)產生。
(2)由上圖可知,參與水鹽平衡的系統除了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還有   。同樣,人的體溫、血糖等也在相關系統的調節下維持動態穩定,可見人體的穩態讓每一個細胞共享,也靠所有細胞共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鹽平衡的調節上,起關鍵作用的是   (填“腎小球的濾過”或“腎小管的重吸收”)。
【答案】(1)呼吸作用
(2)神經系統
(3)腎小管的重吸收
【知識點】細胞呼吸;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通過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作用,人體的各大系統的各項生理活動相互協調,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3)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 (1)人體獲得水的主要途徑,除了飲水飲食,還可以通過細胞呼吸作用產生。
(2)由上圖可知,參與水鹽平衡的系統除了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還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同樣人的體溫、血糖等也在相關系統的調節下維持動態穩定,可見人體的穩態讓每一個細胞分享,也靠所有細胞共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水鹽平衡的調節上,起關鍵作用的是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8.(2025·寧海二模)2024年4月3 日,臺灣省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寧波多地有震感。某同學模擬了如圖甲、圖乙所示的地球板塊運動,圖丙為全球板塊與地震火山分布示意圖。
(1)臺灣省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消亡邊界上,是板塊碰撞擠壓運動形成的,與該原理相似的模擬實驗是   (填“甲”或“乙”)。
(2)由圖丙可知世界上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   地震帶。
(3)學校的安全教育使同學們掌握了一定的應急避險技能。面對災害與意外,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發生地震時,高層住戶乘電梯撤離
B.臺風來臨,可躲在廣告牌下避雨
C.家中電路老化起火,立即用水澆滅
D.廚房煤氣泄漏時,立即打開油煙機排氣
【答案】(1)甲
(2)地中海—喜馬拉雅
(3)A;B;C;D
【知識點】地震的預報和防范;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1)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海洋與陸地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
(2)根據地震帶的分布規律解答;
(3)根據發生地震時的應對措施判斷。
【解答】 (1)臺灣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消亡邊界上,是板塊碰撞擠壓運動形成的,與該原理相似的模擬實驗是甲,甲實驗是模擬板塊碰撞擠壓運動,乙實驗模擬的是板塊張裂運動。
(2)由圖丙可知,世界上容易發生地震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3)A.發生地震時,高層住戶來不及逃離,可躲在墻角或堅固的桌下,不能乘電梯,故A符合題意;
B.臺風來臨,應遠離廣告牌或電線桿下,故B符合題意;
C.家中電路老化著火時,為了防止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故C符合題意;
D.廚房發現煤氣泄漏時,可燃氣體與空氣中的氧氣的混合氣體遇到明火、靜電、電火花或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打開排氣扇電源開關會產生電火花,引發危險,故D符合題意。
故選ABCD。
19.(2025·寧海二模)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離技術(如圖一),對淡化膜右側的海水加壓,在其左側可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過淡化膜,而其他各種微粒不能透過。
(1)采用膜分離技術淡化海水的過程,與化學實驗中常見的   操作相似。
(2)當加壓一段時間后,右側剩余海水(無晶體析出)與加壓前相比不變的是____(填字母)。
A.溶液質量 B.溶劑質量
C.溶質質量 D.溶質質量分數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如圖二所示為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圖,據此可知鹽場從海水中得到食鹽晶體利用的方法主要是   (填“降溫”或“蒸發”)結晶。
【答案】(1)過濾
(2)C
(3)蒸發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淡化海水的原理來分析;
(2)根據溶液組成的變化來分析;
(3)根據溶解度曲線的意義來分析。
【解答】 (1)采用膜分離技術淡化海水的過程,與化學實驗中常見的過濾操作相似;
(2)當加壓一段時間后,右側剩余海水(無晶體析出)與加壓前相比不變的是溶質質量,而溶劑質量、溶液質量都減小,溶質質量分數增大。
故選C。
(3)由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因此鹽場從海水中得到食鹽晶體利用的方法主要是蒸發結晶。
20.(2025·寧海二模)如圖是快遞分揀機器人,可以實現掃碼、稱重和分揀功能,在物流行業有廣泛的應用。
(1)分揀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以機器人為參照物,包裹是   (填“靜止”或“運動”)的。
(2)分揀機器人在行駛中遇到障礙物時,上方包裹會向前掉落是因為包裹具有   。
(3)若分揀機器人直線行駛50m將包裹送達裝運區,在此過程中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為100N,則該機器人需克服摩擦做功   J。
【答案】(1)靜止
(2)慣性
(3)5000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發生改變,那么它是運動的;如果不發生改變,那么它是靜止的;
(2)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3)利用公式W=fs求出機器人克服摩擦做的功。
【解答】 (1)機器人載著包裹勻速行駛時,包裹相對于“機器人”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包裹是靜止的;
(2)行駛中的機器人遇到障礙物,受力后由運動變為靜止狀態,而其上方的包裹會向前繼續運動而掉落,這是由于包裹具有慣性;
(3)機器人克服摩擦做的功:W=fs=100N×50m=5000J。
21.(2025·寧海二模)如圖甲所示是人體消化系統部分器官組成示意圖,如圖乙所示是循環系統中血液流經人體某器官時,血液中某種物質含量的變化曲線。
(1)圖甲中器官①分泌的消化液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某人做了膽囊切除手術,術后短期內對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響。請你對該病人的飲食提出合理建議:   。
(2)若圖乙中所示器官Ⅱ為圖甲中的器官⑥,則下列物質中不能用該曲線表示的是____(填字母)。
A.葡萄糖 B.尿素 C.二氧化碳 D.氧氣
【答案】(1)飲食要清淡,盡量少吃含脂肪較多的食物
(2)D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 (1)圖1中:①肝臟、②膽囊、③大腸、④胃、⑤胰腺、⑥小腸。
(2)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的路線為: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經過體循環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肺循環的路線為: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經過肺循環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解答】 (1)肝臟分泌的膽汁對脂肪具有乳化作用。圖1中①肝臟分泌的膽汁,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人體做膽囊切除手術,術后短期內對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響。病人的飲食要清淡,盡量少吃含脂肪較多的食物。膽囊具有儲存膽汁的作用,膽汁對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膽囊切除后短期內膽汁的分泌和儲存量都會減少,會影響脂肪的消化。
(2)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若圖2中所示器官Ⅱ為圖1中的器官⑥小腸,通過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等營養物質會增多;通過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謝廢物會增多,氧氣會減少。若圖2中所示器官Ⅱ為圖1中的器官⑥,曲線表示血液中逐漸增加的物質。
故選D。
22.(2025·寧海二模)如圖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反應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10s時間。
(1)東方超環被稱為人造太陽,其能量產生原理與太陽類似,通過原子核   (填“聚變”或“裂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2)核反應實驗裝置中,用通電線圈產生的磁場,將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磁場中,而要產生強磁場,線圈中需要很大的電流,但是線圈自身有一定的電阻,線圈中有大電流通過,會產生很多的熱量,原因是電流具有   (填“熱效應”或“磁效應”)。
(3)人造太陽的加熱功率為1.2×1012W,若利用人造太陽發電的效率為60%,則工作10s時間, 發電量為   kW·h。
【答案】(1)聚變
(2)熱效應
(3)2×106
【知識點】核裂變與核聚變;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將質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溫下結合成新的原子核,會釋放出更大的核能,這種反應叫做聚變,也稱為熱核反應;
(2)電流經過導體時都會發熱,這就是電流的熱效應;
(3)已知功率和發電效率,利用公式W=ηPt可計算每小時發電量。
【解答】 (1)“人造太陽”的反應原理與太陽相似,通過核聚變的途徑釋放出巨大能量,從而獲得高溫;
(2)核反應實驗裝置中,用通電線圈產生的磁場,將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磁場中,而要產生強磁場,線圈中需要很大的電流,但是線圈自身有一定的電阻,線圈中有大電流通過,會產生很多的熱量,原因是電流具有熱效應;
(3)人造太陽”每小時發電量為:
W=ηPt=60%×1.2×1012W×10s=60%×1.2×109kW=2×106kW h。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
23.(2025·寧海二模)灌溉水中含氧量是否會影響蔬菜產量呢 小科采用了如圖甲所示實驗栽培裝置,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對小白菜產量的影響。實驗方案如表所示。請回答:
組別 自來水處理方式 小白菜數量/株 澆水頻率
A 物理增氧 (利用儀器震動) 30 1 次/3天
B 化學增氧(加入化學藥品) 30 1次/3天
C 不作處理 30 ★
(1)實驗方案表中,C組的澆水頻率應為   。
(2)小科提出可將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作為預測產量指標之一,其理由是   。
(3)如圖乙所示為不同組別小白菜的產量,據此得出的結論是   。
(4)除了含氧量外,灌溉水影響蔬菜產量的因素還有   (寫出1點)。
【答案】(1)1次/3天
(2)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在光照下能夠形成葉綠素
(3)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越高,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越多,小白菜的產量越高,反之則低。
(4)水質、水溫、澆水頻率、無機鹽等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據此分析;
(2)小白菜的產量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根據圖片分析;
(3)根據圖乙分析小白菜的產量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即可;
(4)水中增氧有利于促進根的呼吸作用,進而促進植物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
【解答】 (1)由表格可知,A、B、C三組實驗除自來水處理方式外,其他實驗條件應相同,故實驗方案表中,C組的澆水頻率應為1次/3天。
(2)因此,可將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作為預測產量指標之一,其理由是:小白菜中葉綠素相對含量越高,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越多,小白菜的產量越高,反之則低。
(3)由圖可知,A組小白菜的產量最高,C組小白菜的產量最低,故可得出的結論是:增氧滴灌能夠提高蔬菜產量,其中物理增氧(利用儀器震動)滴灌方式的產量最高。
(4)灌溉水影響蔬菜產量的因素還有水質、水溫、澆水頻率、無機鹽等。
24.(2025·寧海二模) 以下為某校學習小組進行“自制簡易溫度計”的部分環節,請回答:
任務: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設計并制作簡易溫度計。
器材:帶塞子的玻璃瓶、足夠長的吸管、硬紙板、雙面膠、紅墨水、記號筆等。
(1)該小組設計的簡易溫度計如圖甲所示,在玻璃瓶中裝滿液體,塞上瓶塞,將吸管插入瓶塞。對于玻璃瓶的選擇,同學們有不同的觀點:
觀點1:應使用容積為20mL的玻璃瓶。
觀點2:應使用容積為100mL 的玻璃瓶。
從能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的角度考慮,應選擇   (填“觀點1”或“觀點2”)。
(2)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標出刻度。
①標注100℃刻度:將簡易溫度計置于沸水中,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板上標出刻度。
②標注0℃刻度:   ,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板上標出刻度。
③量出0℃和100℃之間的距離是5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100等分, 標定刻度。
(3)評價:用自制簡易溫度計測量39.5℃的溫水,顯示吸管中液面在距0℃刻度19.5cm處。根據評價表,此簡易溫度計屬于   等級。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溫度計的準確性 誤差在±1℃以內 誤差在±2℃以內 誤差在±3℃以內
(4)小科利用與圖甲一樣的器材設計了另一種簡易溫度計(如圖乙)。該溫度計剛放入沸水中,紅墨水就溢出了吸管上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   。
【答案】(1)觀點2
(2)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3)優秀
(4)空氣的熱脹冷縮能力強于水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容積越小,內徑越小,液面變化越快;
(2)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3)根據溫度計的原理計算出對應刻度的溫度;
(4)自制溫度計的原理是熱脹冷縮,吸管內徑大小可能導致紅墨水溢出。
【解答】 (1)下面的玻璃瓶的容積越大,實驗現象越明顯,因此應該選擇100mL玻璃瓶,即選擇觀點2;
(2)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因此標注0℃時,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上標出刻度;
(3)吸管上每厘米刻度線代表的溫差為100℃/50=2℃,距離0℃刻度線19.5cm處表示的溫度為:19.5×2℃=39℃,因此誤差為:39.5℃-39℃=0.5℃,因此屬于優秀等級;
(4)小靈利用與甲圖一樣的器材設計了另一種簡易溫度計(如圖乙)。該溫度計剛放入沸水中,紅墨水就溢出了吸管上端,原因是空氣的熱脹冷縮能力強于水。
25.(2025·寧海二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通常不選用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物覆蓋在固體的表面,阻礙了大理石與稀硫酸的接觸,反應速率逐漸減慢甚至停止。為此,某興趣小組進行思考,在仍使用大理石和硫酸的情況下,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請回答:
(1)小科認為,在反應過程中,為防止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上,應增加   操作,更有利于氣體的制備。
(2)小寧認為,可以選擇合適濃度的硫酸來參與反應。因此,他進行了實驗:
28℃時,用裝有5mL 不同濃度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分別向盛有1g 直徑為2mm大理石的大試管中注入硫酸,記錄15 min內生成氣體的體積,數據見下表。
試管編號 1 2 3 4 5
硫酸濃度(%) 15 20 25 30 35
氣體體積(mL) 35 47 55 51 42
實驗中用   表示反應速率的大小。
(3)小甬認為,還可以選擇合適的反應溫度來解決問題。因此,他也進行了實驗:
往盛有1g 直徑為2mm大理石的大試管中分別加入5mL 相同合適濃度而不同溫度的硫酸溶液,觀察反應的情況記錄如下表。
試管編號 A B C D E
溫度(℃) 40 50 60 70 80
現象和比較 有少量氣泡 氣泡比A號試管多 氣泡明顯比B號試管多 大量氣泡產生,與常溫用鹽酸反應相似 反應激烈,迅速產生大量氣體
由表中現象可知,在合適的硫酸濃度下,應選擇的最適反應溫度為   ℃。
(4)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通常用向上排空氣法,但也可用排水法進行。如圖是利用上述兩種方法收集的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從圖中我們能得到的結論是   。
【答案】(1)搖動試管(或搖動裝置)
(2)15 min內生成氣體的體積
(3)70
(4)收集二氧化碳無論是排水法還是向上排空氣法都得不到純凈的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氣體更純。
【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據影響反應的因素分析回答此題;
(2)根據表中數據分析;
(3)根據表中現象對比分析;
(4)根據圖像對比分析。
【解答】 (1)為了避免微溶物覆蓋在大理石表面,因此可以通過振蕩,避免形成微溶物覆蓋在大理石表面,不利于與酸接觸發生反應;
(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實驗中用15 min內生成氣體的體積,表示反應速率的大小。
(3)根據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在70℃時反應速率較快,且容易收集氣體;而溫度過高,反應過快,不利于氣體收集;
(4)根據圖像對比分析可知,收集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氣體更純。
26.(2025·寧海二模)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報廢的手機有4億部,若不進行有效回收利用,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和污染。某種手機金屬板中含有以下金屬:Al、Fe、Cu、Au、Ag、Pd(鈀,銀白色)。如圖是在實驗室模擬工廠回收其中部分金屬的流程示意圖(假設流程示意圖中各步反應均恰好完全反應)。
已知: 。 請回答:
(1)蒸發結晶時,當蒸發皿中出現   時停止加熱。
(2)反應②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
(3)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   。
(4)純凈物B中鋁元素的質量與金屬板中鋁元素的質量對比,前者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者。
【答案】(1)大量固體析出
(2)置換反應
(3)2Al+3CuSO4=Al2(SO4)3+3Cu
(4)大于
【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金屬板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濾渣1和濾液1,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鋁和鐵排在氫的前面,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鋁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Cu、Au、Ag、Pd排在氫后,與稀硫酸不反應,因此濾渣1中含有Cu、Au、Ag、Pd,濾液1中含有硫酸亞鐵和硫酸鋁;濾液1中加入鋁粉,鋁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鐵;故濾渣2是鐵,濾液2是硫酸鋁溶液;濾渣1中加入稀硫酸、氧氣控制溫度加熱,其中,過濾得到銀、金、鈀和濾液3硫酸銅溶液,濾液3中加入鋁粉會生成紅色固體A,鋁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所以A是銅,濾液4是硫酸鋁,據此分析。
【解答】 (1)蒸發結晶時,當蒸發皿中出現大量固體析出時停止加熱;
(2)反應②是鋁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鐵,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化學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4)濾液3中溶質主要為硫酸銅,加入鋁后,鋁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Al+3CuSO4═Al2(SO4)3+3Cu;
(4)濾液2和濾液4主要溶質為硫酸鋁,所以回收的純凈物B為硫酸鋁,由于在步驟③⑤中都加入了鋁,因此生成的硫酸鋁中鋁元素的質量大于電路板中鋁元素的質量。
27.(2025·寧海二模)小科設計了如圖實驗電路來探究“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實驗器材有電流表(量程為0~0.6A),學生電源(輸出電壓恒為24V),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10Ω),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20Ω),滑動變阻器R3(最大阻值為50Ω),單刀雙擲開關,用防水絕緣材料包裹的鉛筆芯RT,導線若干。實驗步驟如下:
a.按照電路圖連接好實驗器材;
b.為不燒壞電流表,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 調節到- 端;然后將單刀雙擲開關擲于c端,調節滑片P,使電流表指針指在滿刻度位置,并在之后的操作中使滑片P位置不變;
c.水浴使溫度維持在20℃,將單刀雙擲開關擲于d端,電流表示數穩定后記錄電流表示數。
d. 改變水浴溫度40℃、60℃、80℃, 重復實驗。
請回答:
(1) 實驗步驟b中★處應填   (填“a”或“b”)端。
(2) 根據實驗要求, 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應選擇   (填“R1” “R2”或“R3”)。
(3)小寧檢查電路后認為電路設計存在問題: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鉛筆芯兩端的電壓相同,所以通過電流表變化不能判斷鉛筆芯的電阻變化。小科對小寧進行了解釋:因為   ,所以能夠判斷鉛筆芯電阻的變化,電路設計沒有問題。
(4)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實驗次數 1 2 3 4
溫度 20 40 60 80
電流/A 0.16 0.19 0.21 0.22
【答案】(1)a
(2)R3
(3)電路中電源電壓及滑動變阻器電阻不變,若電流變大,則總電阻變小,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小;若電流變小,則總電阻變大,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大
(4)其他條件相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鉛筆芯的電阻變小
【知識點】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在閉合開關前,為了避免電流過大燒毀用電器,要求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
(2)當開關S接c時,只有滑動變阻器,根據電流表的量程確定最大電流,進而確定變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即可;
(3)根據電源電壓不變和歐姆定律分析電流變化時總電阻的變化,再根據串聯電路R總=R1+R2分析鉛筆芯電阻的變化;
(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變阻器Pb段接入電路,當滑片在a端時阻值最大,則實驗步驟b中 ★處應填a端;
(2)根據電流表的量程可知,電路的最大電流為0.6A,則變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為:;
則變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為40Ω;
故選R3。
(3)小寧檢查電路后認為電路設計存在問題: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鉛筆芯兩端的電壓相同,所以通過電流表變化不能判斷鉛筆芯的電阻變化。小科對小寧進行了解釋:因為電路中電源電壓及滑動變阻器電阻不變,若電流變大,則總電阻變小,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小;若電流變小,則總電阻變大,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大,所以能夠判斷鉛筆芯電阻的變化,電路設計沒有問題。
(4)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溫度升高時,電流變大,則鉛筆芯的電阻變小,那么得到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鉛筆芯的電阻變小。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
28.(2025·寧海二模)如圖所示為某草原中的各種生物關系圖,請回答:
(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貓頭鷹屬于   。
(2)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一條食物鏈   。
(3)大量捕殺老鼠,一段時間內,蛇的數量將   (填“增加”或“減少”)。
【答案】(1)消費者
(2)草→鼠→貓頭鷹
(3)減少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四個基本成分組成.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和非生物環境中的無機物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能量.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包括草食和肉食,直接或間接消耗生產者,生時的排泄物和死時的尸體成為分解者的食物.分解者主要為菌類和小型土壤動物,將消費者尸體分解為無機物,重新還原到非生物環境中,為生產者提供原料和條件。
(2)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
(3)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解答。
【解答】 (1)貓頭鷹屬于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故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貓頭鷹屬于消費者。
(2)圖中的食物鏈是:草→鼠→貓頭鷹、草→鼠→蛇→貓頭鷹。故該生態系統中最短的食物鏈是:草→鼠→貓頭鷹。
(3)大量捕殺老鼠,一段時間內,由于食物的減少,蛇的數量將減少。
29.(2025·寧海二模) 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共享單車不但為出行帶來方便,而且健康環保。
請回答:
(1)某天小科騎著共享單車回家。已知小科的質量為40kg,共享單車的質量為10kg,前后輪胎和地面總接觸面積為20cm2。求小科在騎行過程中,共享單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2)如圖是共享單車上的籃子示意圖,BAC 可視為一杠桿,其中AC為15cm,AB為18cm。若以A為支點,物體放在籃子中其重力作用線過C點。螺絲B對籃子起固定作用, 該作用力是   (填“F1” “F2”或“F3”) 。
(3)若不計車籃子自身重力,螺絲B的最大承受力為60N。求車籃子能承載物體的最大質量。
【答案】(1)解:共享單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
共享單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
(2)F3
(3)解: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
∴60N×18cm=G×15cm;
解得:G=72N;
則 車籃子能承載物體的最大質量。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共享單車對路面的壓力,根據計算單車對地面的壓強;
(2)根據圖片分析B點作用力的方向;
(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列式計算車籃子能承載物體的最大質量。
【解答】(2)根據圖片可知,如果沒有B點的螺絲,那么在重力作用下,車籃子會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則B點螺絲作用力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即F3。
30.(2025·寧海二模)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糧食安全中地位關鍵,也是飼料和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科學家通過遺傳育種技術,培育出糯性和非糯性的玉米籽粒。請回答:
(1)玉米粒屬于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   (填“細胞” “組織”或“器官”)。
(2)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兩種性狀是由   決定的。
(3)小科對溫度是如何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興趣,于是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先暗處理1h,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h,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數據處理如圖所示。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1h產生的有機物量是   mg。
【答案】(1)器官
(2)基因
(3)7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其中根、莖、葉與營養物質有關,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和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3) 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1h產生的有機物量=暗處理1h消耗有機物的質量+增加量+呼吸消耗有機物的質量。
【解答】 (1)玉米粒是果實,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
(2)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兩種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2毫克;葉在28℃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8℃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2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2+2+3=7(毫克)。
31.(2025·寧海二模) 如圖甲所示是小科設計的孵蛋器模擬電路圖。控制電路中R0為熱敏電阻,工作電路中 R1、R2均為電熱絲,其中 當通過電磁鐵線圈的電流大于50mA時,銜鐵被吸合,小于40mA時銜鐵被釋放,從而實現加熱、保溫兩擋自動切換,使雞蛋孵化時獲得穩定適宜的溫度環境。請回答:
(1)根據孵蛋器的功能,結合圖甲電路分析,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0的阻值大小變化是   (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
(2)已知該孵蛋器的保溫功率為24W,求孵蛋器在加熱狀態時10min產生的熱量。
(3)為了起到較好的保溫效果,小科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水床”結構,即在導熱層中裝入一定量的水。請簡要說明設計的理由:   。
【答案】(1)增大
(2)解:此時的實際電壓U===12V;
此時R2的電功率 =72W;
則孵蛋器在加熱狀態時10min產生的熱量 W==72W60s10=43200J。
(3)水床可以讓雞蛋受熱均勻;水的比熱容大,降溫慢,有助于保溫。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孵蛋器的功能可知,當溫度過高時,工作電路應進入保溫狀態,溫度過低時,進入加熱狀態。由圖甲工作電路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中電熱絲R1和R2串聯,當銜鐵被吸合時,工作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由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的總電阻最大,功率最小,處于保溫狀態,此時控制電路中電磁鐵的磁性減弱,通過它的電流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阻增大,從而可知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0的阻值大小變化;
(2)根據求得工作電路處于保溫狀態時電路的總電阻,根據串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求得R2的阻值;根據求得在工作電路的加熱功率,根據Q=W=Pt求得工作電路在加熱狀態時1分鐘產生的熱量;
(3)水床可讓雞蛋受熱均勻;水的比熱容大,放熱降溫慢,有助于保溫。
【解答】 (1)根據孵蛋器的功能可知,當溫度過高時,工作電路應進入保溫狀態,溫度過低時,進入加熱狀態。由圖甲工作電路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中電熱絲R1和R2串聯,當銜鐵被吸合時,工作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由可知,當銜鐵被釋放時,工作電路的總電阻最大,功率最小,處于保溫狀態,此時控制電路中電磁鐵的磁性減弱,通過它的電流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阻增大,即當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0的阻值增大;
(3)為了起到較好的保溫效果,小科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水床”結構,即在導熱層中裝入一定量的水,設計的理由:水床可以讓雞蛋受熱均勻;水的比熱容大,放熱降溫慢,有助于保溫。
32.(2025·寧海二模) 舉重前,運動員常常會抓一把“鎂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種“鎂粉”中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種或幾種固體。某興趣小組對其成分展開了探究: 分別取4.2g MgO、Mg(OH)2、MgCO3和“鎂粉”置于燒杯中, 逐滴加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種固體消耗稀鹽酸的質量如表所示,且燒杯③和燒杯④中產生了大量氣泡。請回答:
物質 MgO “鎂粉”
消耗稀鹽酸溶液質量 (g) m1
(1)求燒杯③中產生的氣體的質量。
(2)表中數據m1與m2的大小關系是m1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m2。
(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鎂粉”是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理由是   。
【答案】(1)設燒杯③中產生氣體的質量為x,
84 :4.2g=44 :x;
解得:x=2.2g。
(2)大于
(3)混合物;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說明“鎂粉”含碳酸鎂;等質量的“鎂粉”和碳酸鎂消耗鹽酸量不同,說明含其他物質。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 (1)根據碳酸鎂的質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
(2)根據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氫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來分析;
(3)根據“鎂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說明“鎂粉”含碳酸鎂,等質量的“鎂粉”和碳酸鎂消耗鹽酸量不同,說明含其他物質來分析。
【解答】 (2)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O+2HCl=MgCl2+H2O,氫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等質量的氧化鎂和氫氧化鎂和足量鹽酸反應,氧化鎂消耗的鹽酸多,則表中數據m1與m2的大小關系是m1大于m2。
(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鎂粉”是混合物,理由是“鎂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說明“鎂粉”含碳酸鎂,等質量的“鎂粉”和碳酸鎂消耗鹽酸量不同,說明含其他物質。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成市| 色达县| 泗洪县| 绍兴县| 海城市| 丹巴县| 顺义区| 崇明县| 凤山县| 佛坪县| 云林县| 吉木乃县| 福建省| 惠州市| 普兰店市| 平湖市| 馆陶县| 金阳县| 河源市| 永清县| 东港市| 泌阳县| 佛坪县| 赞皇县| 昆山市| 如皋市| 白山市| 邳州市| 登封市| 开封市| 昭平县| 图们市| 新乡市| 奉贤区| 黄骅市| 象州县| 台东县| 肥乡县| 盐山县| 阿城市|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