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五下·海鹽期末)下表是小科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   ”的實驗記錄表,根據表中信息我們發現第1組未發芽的種子數為2,第2組未發芽的種子數為   ,對此我們的解釋是綠豆種子發芽需要   。
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_____________的實驗記錄
  種子總數 已發芽數 未發芽數 我們的解釋
1組18℃ 30 28    
2組4℃ 30 0    
2.(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草原上生存的部分生物,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食物關系。該區域內的各種生物及環境中的非生物構成了一個系統。請寫出圖中包含的任意一條食物鏈:   。
3.(2024五下·海鹽期末)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的一個向上的   力。
4.(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研究船首形狀與船受到的阻力關系實驗,細線上掛的墊圈數量應   (填“①號多”“②號多”或“一樣多”),通過實驗我們發現   號圈行駛時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
5.(2024五下·海鹽期末)目前人們使用的能源主要有:①煤 ②太陽能 ③風能 ④石油等,其中可再生能源   ,(填序號,下同)不可再生能源是   。
6.(2024五下·海鹽期末)水形態的變化與溫度有關,請在下圖中填上水的形態
7.(2024五下·海鹽期末)下圖是一根金屬絲,如果在“G”點加熱,那么A、B、C、D和E五處的感溫油墨,第三個變色的是   處。
8.(2024五下·海鹽期末)種植在向陽處的月季枝繁葉茂,而背陰處的月季則生長緩慢,說明月季的生長需要(  )
A.陽光 B.水分 C.土壤 D.適宜的溫度
9.(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野外遇到遷徙過程中受傷的鳥類,下列做法最合適的是(  )。
A.險地喂食 B.帶回家飼養
C.仔細觀察它的身體特征 D.及時送到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10.(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不同的季節,動物有不同的行為,下列動物的行為與季節相對應的一組是(  )
A.青蛙在春季產卵,孵化出蝌蚪
B.丹頂鶴會在冬季遷往東北的繁殖地
C.黑熊在夏季會進行夏眠
D.菜粉蝶在冬季破繭成蝶
11.(2024五下·海鹽期末)蚯蚓可以用來處理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下列地方中更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干裂的菜地土壤里 B.潮濕的花園土壤中
C.潮濕的墻壁上 D.清澈的小溪里
12.(2024五下·海鹽期末)小科制作了下圖的生態瓶,他要想使生態瓶維持的時間更長,應(  )。
A.選擇美觀的瓶子 B.植物的數量越多越好
C.動植物數量要合理 D.要放置在室內陰暗處
13.(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測試獨木舟模型的載重量時,下列重物放置方法最能使它保持相對穩定的是(  )。
A.正中疊加 B.均勻放置
C.隨意放置 D.靠一邊放置
14.(2024五下·海鹽期末)從獨木舟到現代船舶,船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時代,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舟筏時代→蒸汽機船時代→柴油機船時代→帆船時代
B.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柴油機船時代
C.帆船時代→舟筏時代→蒸汽機和時代→柴油機船時代
D.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舟筏時代→柴油機船時代
15.(2024五下·海鹽期末)用一張12cm×12cm的正方形鋁箔紙造船,下列設計中小船載重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16.(2024五下·海鹽期末)現代大型貨船船體通常使用的材料是(  )
A.竹子 B.木材 C.鋼鐵 D.塑料
17.(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小科組制作的小船,驅動小船前進的動力是(  )。
A.柴油動力 B.蒸汽 C.人力 D.電力
18.(2024五下·海鹽期末)2024年4月 22日是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某市的宣傳主題為“節水你我同行”。下列做法與宣傳主題不符的是(  )
A.將洗米水用于澆花 B.直接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
C.用低流量淋浴噴頭 D.用滴灌裝置為植物澆水
19.(2024五下·海鹽期末)學校正在開展“愛護地球,資源再生”活動,下列行為屬于讓資源再生的是 (  )
A.把用過的草稿本直接扔進垃圾桶
B.喝完的塑料瓶清洗干凈后,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C.吃水果時把果皮丟在操場上,讓它們自然腐爛成為肥料
D.舊玩具放在家里占地方也不送給需要的小朋友
20.(2024五下·海鹽期末)垃圾分類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過期化妝品屬于(  )。
A. B.
C. D.
21.(2024五下·海鹽期末)今年的“五一”勞動節,人們“爆發式出游”,為防止家里的綠豆苗因沒人澆水而“渴”死,小科設計了如圖的滴灌裝置,用棉簽制作的滴頭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植物根的吸水效率
B.為了防止水中的污染物進入到土壤中
C.控制滴灌裝置的滴水速度
D.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
22.(2024五下·海鹽期末)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已啟動,計劃在2030年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宇航員將乘坐月面著陸器登上月球,月面著陸器需要攜帶的保障宇航員生存的物品有(  )。
①大量的氧氣 ②飲用水 ③巖石和土壤 ④食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2024五下·海鹽期末)根據熱傳遞的原理,房間里的取暖器應安裝在(  )。
A. B. C. D.
24.(2024五下·海鹽期末)下圖是常見的玻璃隨行杯,杯身外包裹了一面橡膠皮,這是因為橡膠皮是(  )。
A.熱的良導體,導熱慢 B.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
C.熱的良導體,散熱快 D.熱的不良導體,散熱快
25.(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金屬圓片的中心點加熱,熱在金屬圓片中的傳遞方向是(  )。
A. B. C. D.
26.(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不同材料的導熱系數圖,導熱系數越大說明材料的導熱性能越好。分析數據,大小、形狀相同的鐵棒、銅柿、鋁棒。木棒,其中傳熱最快的是(  )。
A.鐵棒 B.銅棒 C.鋁棒 D.木棒
27.(2024五下·海鹽期末)某興趣小組將已經發芽的綠豆移植到花盆里,將一盆綠豆芽放在陽光下,另一盆綠豆芽用遮光盒蓋起來,也放在陽光下,如圖所示。
(1)該興趣小組是在研究綠豆苗生長與   是否有關,這個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有   、   、   等。
(2)在提出上面的研究問題后,興趣小組接下來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是(  )。
A.設計“實驗方法” B.作出“預測”
C.直接“實驗操作” D.進行“數據分析”
(3)甲組的綠豆苗放在陽光下。葉子會進行   作用,這種作用的特點就是有氣體進出葉片,請在“甲圖”中,標出這兩種氣體。   
(4)如果在乙圖進光盒的右側挖一個圓孔,使光能從圓孔中透入。一周后,莖可能生長的方向是   ,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受到   (填“水分”“陽光”或“空氣”)的影響。
(5)如圖是花壇中綠豆苗周圍的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能量流動方向),空白圓圈中的生物是(  )。
A.青蛙 B.落葉 C.鼠 D.蝸牛
28.(2024五下·海鹽期末)造船項目小隊受到某校邀請參加科技節活動。要求制造出一艘能載重一個成人(重60千克)的小船,有一定的動力,并能在10米寬的水池中行駛。經過努力,最終團隊制作出如圖紙的小船。
(1)在設計、制作小船時,小科團隊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
①船體材料 ②動力系統 ③載重量 ④穩固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設計小船時,為了方便計算船的大小,最適合畫設計圖的紙是(  )。
A.白紙 B.卡紙 C.方格紙 D.瓦楞紙
(3)在繪制設計圖后,小組成員不斷完善設計圖,最后確定了設計方案。根據下面的表格,他們所需的費用為(  )。
材料名稱 價格 小船需要量
硬紙板 4元/張 2張
膠帶 1元/卷 4卷
A.4元 B.8元 C.12元 D.17元
(4)項目組根據設計圖制作出了小船的模型,為了測試模型的載重量,使用彈珠模擬成人,發現彈珠滾動影響平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  )。
A.增大船艙體積 B.增加船舷高度
C.對船艙分格 D.增加船的重量
(5)解決上述問題后,項目組始終覺得船的穩定性不足,所以他們嘗試對船底進行改進,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做成“V”字形 B.做得厚度不均
C.做得更狹窄 D.做得寬闊、平坦
(6)測試時發現小船行駛過程中始終向左偏,要控制小船的航行方向應給這艘小船裝上   。
(7)觀察圖中的小船,你覺得這艘船還存在什么問題?針對你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寫在下表中。
存在問題 改進方法
29.(2024五下·海鹽期末)【環境與我們】
2023年8月,中國氣象局發布了《極地氣候變化年報〈2022年〉》。報告中提到南北極呈現快速增溫趨勢,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兩極的海冰也在減少。而二氧化碳濃度則逐年穩定上升,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增大,這些變化對當地和全球生態產生了重大影響。
(1)上圖是南極某處103年前與現在的對比照片,由此可知,南極的環境問題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污染
C.冰川融化加劇 D.垃圾問題
(2)某興趣小組想要分析上邊的環境問題,其正確的流程是(  )。
A.尋找原因→調查現狀→共商對策
B.共商對策→調查現狀→尋找原因
C.調查現狀→尋找原因→共商對策
D.調查現狀→共商對策→尋找原因
(3)興趣小組調查發現臭氧層空洞是由于大氣污染造成的,他們將大氣污染的表現及其產生的影響整理成下表,請將問題表現及原因填在氣泡圖相應位置(填序號)。
環境問題的表現 產生的影響
A.霧霾 B.酸雨 C.溫室效應 ①全球變暖 ②毀壞建筑 ③呼吸道疾病
(4)小科認為海冰的大量減少,可能是“溫室效應”造成的,為了研究此問題,他準備了1個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2支型號相同的溫度計。將一支溫度計裝入密封塑料袋中,封好袋口,如圖所示。他將觀察到的數據記錄在下表中。請將下表中密封袋外的初始溫度補充完整。
(5)該實驗既是   實驗,又是   實驗。
時間 初始溫度℃ 5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20分鐘
密封袋內 30 33 36 38 39
密封袋外   31 33 34 35
(6)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密封袋內的溫度比密封袋外的溫度升得   ,這說明“溫室效應”是由   引起的。
(7)下列能有效緩解“溫室效應”的措施是(  )
A.多使用化石燃料 B.冬季空調溫度調高一些
C.使用清潔能源 D.駕駛燃油汽車代替電車
(8)短文中提到“南北兩極的變化對全球的生態產生了重大影響”,你覺得全球生態會有哪些變化,并說明你理由,寫在橫線   。
30.(2024五下·海鹽期末)小科利用下圖裝置加熱一杯水直至水沸騰。
(1)在加熱的過程中,水溫會發生變化。當加熱到2分鐘時,水中會出現少量氣泡,這時水溫在   (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變”),繼續加熱燒杯中的水直到水沸騰,用溫度計測量此時的水溫為100℃。繼續加熱5分鐘,這時水的溫度為   ,此時水   (填“一定”“可能”或“絕不”)沸騰。
(2)在用酒精燈加熱水時,熱從杯底玻璃傳向水的傳遞方式為   ,站在旁邊小科感覺到有些熱,此時熱傳遞的方式為   。(均填“熱傳導”“熱對流”或“熱輻射)
(3)熱也能在水中傳遞,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加熱時熱在水中傳遞過程的是(  )。
A. B. C. D.
(4)水沸騰后,小科在燒杯上放了一塊玻璃片(如圖),過一會兒玻璃片   (填“上表面”或“下表面”)出現了小水珠,它是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片   (填“凝結”或“凝固”)而成的。
(5)室溫為20℃,小科為了讓加熱后的水涼得快一些,將裝有熱水的燒杯。放入一盆冷水中,并記錄了前10分鐘兩杯水的溫度變化(見下圖),接下來水溫會如何變化?請在下圖中補畫10-16分鐘的水溫變化。
(6)如果將水放置5小時后,你推測燒杯中的水的溫度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適宜的溫度;30;適宜的溫度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該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1 組溫度為 18℃,30 顆種子中有 28 顆發芽,未發芽數為 2;2 組溫度為 4℃,30 顆種子全部未發芽。對比兩組數據可知,低溫(4℃)下種子幾乎不發芽,而在相對溫暖的 18℃環境中,多數種子能發芽。這表明溫度是影響綠豆種子發芽的重要因素,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溫度過低會抑制其發芽。
2.【答案】草→兔子→鷹
【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草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蝗蟲以草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青蛙以蝗蟲為食,屬于次級消費者;鷹以青蛙為食,屬于頂級消費者。其中的一條是:草→兔子→鷹。
3.【答案】浮
【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
【解析】【分析】物體在水面上會受到一個水的浮力,當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這個力與物體的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4.【答案】一樣多;②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實驗中細線上掛的墊圈數量應一樣多。墊圈數量決定拉力大小,為保證單一變量(僅船首形狀不同),需控制拉力相同。若②號船行駛阻力小、速度快,說明流線型船首更能減小水的阻力,驗證了船首形狀對阻力的影響。
5.【答案】②③;①④
【知識點】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 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等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水能、風能、太陽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氣、核能。
6.【答案】
【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水的形態變化與溫度密切。水受熱時,溫度升高,液態水分子運動加劇,轉化為氣態水蒸氣,此過程稱為蒸發或沸騰。水受冷時,溫度降低至 0℃以下,液態水分子有序排列,凝固成固態冰。
7.【答案】A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金屬絲加熱時熱量從G點向兩端傳導,離G點越近升溫越快。感溫油墨變色順序為 C(最近)、B、A、D、E。所以第三個變色的是A處。
8.【答案】A
【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種植在向陽處的月季枝繁葉茂,而背陰處的月季則生長緩慢,改變的條件是陽光,說明月季的生長需要陽光。
9.【答案】D
【知識點】觀察動物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在野外遇到遷徙中受傷的鳥類,最合適的做法是及時送到野生動物救護中心。A 選項 “險地喂食” 可能因環境危險加劇鳥類傷害,且喂食不當會影響其健康;B 選項 “帶回家飼養” 違反保護法規,且家庭環境無法滿足專業救護需求,可能導致鳥類應激或感染;C 選項 “觀察身體特征” 雖可輔助記錄,但非首要措施,受傷鳥類需專業救治。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具備專業設備和人員,能科學評估傷勢并提供救助,確保鳥類得到正確治療后回歸自然。
10.【答案】A
【知識點】青蛙的發育
【解析】【分析】 春天的田野里,到處可以聽到青蛙的叫聲,它們在田間捕食害蟲,繁殖后代,小蝌蚪出生;夏季小蝌蚪逐漸長大,變成青蛙,這時昆蟲比較充足、活躍,正適合小青蛙生長發育。選項A正確。
11.【答案】B
【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
【解析】【分析】 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松而富于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B符合題意。
12.【答案】C
【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
【解析】【分析】要使生態瓶維持時間更長,應選C選項,動植物數量要合理。A 選項 “選美觀瓶子” 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無關;B 選項 “植物數量越多越好” 錯誤,過多植物會擠壓動物生存空間,且夜間呼吸作用消耗過多氧氣,破壞生態平衡;D 選項 “放室內陰暗處” 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不足,無法持續產生氧氣和有機物,影響物質循環。合理的動植物數量能形成相對穩定的食物鏈和物質循環,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動物與植物的數量比例協調,才能使生態瓶維持更長時間。
13.【答案】B
【知識點】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在測試獨木舟模型載重量時,最能保持穩定的重物放置方法是B:均勻放置。A 選項 “正中疊加” 會使重心過高,獨木舟易因重心偏移翻覆;C 選項 “隨意放置” 可能導致重量分布不均,一側受力過重引發傾斜;D 選項 “靠一邊放置” 直接破壞平衡,使獨木舟因單側重量過大失去穩定。均勻放置重物可使獨木舟受力均衡,重心保持在中心較低位置,減少側翻風險,更準確測試其載重量極限
14.【答案】B
【知識點】船的歷史
【解析】【分析】船的發展排序正確的是B: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柴油機船時代。早期人類利用自然材料制作舟筏(如木筏、獨木舟),為舟筏時代;隨著航海技術發展,借助風力的帆船時代興起,帆船成為主要交通工具;18 世紀工業革命推動蒸汽機船時代到來,蒸汽動力取代自然動力;20 世紀初柴油機船時代開啟,柴油機因效率高、動力強成為主流。
15.【答案】B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的載重量與船入水體積大小有關,船的體積越大,排開水的體積就越大,載重量也就越大。B船體積最大,為128立方厘米,所以其載重量最大。
16.【答案】C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 現在的大型遠洋貨輪,主要用于遠航,要求堅固、耐腐蝕,是利用鋼鐵材料制成的。
17.【答案】D
【知識點】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讀圖可知,小船的動力來源為電力驅動小電機轉動,帶動葉片轉動,推動船前進。
18.【答案】B
【知識點】節約用水;水污染
【解析】【分析】:將洗米水用于澆花、用低流量淋浴噴頭、用滴灌裝置為植物澆水都有助于節約水資源,直接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容易造成水體污染,與宣傳主題不符。
19.【答案】B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節約能源
【解析】【分析】把用過的草稿本直接扔進垃圾桶、吃水果時把果皮丟在操場上,讓它們自然腐爛成為肥料、舊玩具放在家里占地方也不送給需要的小朋友,這些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符合活動主題;喝完的塑料瓶清洗干凈后,送到學校的回收站,符合讓資源再生。
20.【答案】B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化妝品中常含有防腐劑、香料、重金屬等化學成分,過期后成分可能變質,若隨意丟棄會污染土壤和水源,過期化妝品屬于有害垃圾。
21.【答案】C
【知識點】水鐘
【解析】【分析】滴灌裝置中用棉簽制作滴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滴灌裝置的滴水速度。棉簽纖維的毛細作用能延緩水分滲出,避免水流過快導致豆苗澇死或水分快速流失。
22.【答案】A
【知識點】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面著陸器需攜帶的保障宇航員生存的物品為①②④。①大量氧氣:月球表面無大氣層,需供氧維持呼吸;②飲用水和④食物:維持宇航員基本生理需求,保障生命活動;③巖石和土壤是月球探測任務中需采集的樣本,并非生存必需物資。
23.【答案】B
【知識點】對流
【解析】【分析】根據熱傳遞原理,房間里的取暖器應安裝在靠近地面的低處。空氣受熱后密度減小會上升,冷空氣密度大則下沉,低處安裝取暖器可利用熱對流形成 “下熱上冷” 的自然循環,使熱量均勻擴散至全屋,同時優先加熱人體活動區域,提升取暖效率與舒適度。
24.【答案】B
【知識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杯身外包裹橡膠皮是因為橡膠皮是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差,能減少杯內熱量通過杯身向外界傳遞,起到保溫作用。
25.【答案】A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在金屬圓片的中心點加熱,熱的傳遞方向是 從中心點向四周擴散。金屬屬于熱的良導體,熱量通過熱傳導傳遞;熱傳導中,熱量從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移動,中心點溫度最高,因此向四周低溫區域擴散;最終熱量會均勻分布至整個金屬圓片,體現為以中心點為圓心的輻射狀傳遞路徑。
26.【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導熱系數越大,材料導熱性能越好,傳熱速度越快;銅的導熱系數在常見金屬中通常高于鐵和鋁,木棒作為熱的不良導體,導熱系數遠低于金屬;因此在鐵棒、銅棒、鋁棒、木棒中,銅棒傳熱速度最快。
27.【答案】(1)陽光;適宜的水分;適合的溫度;土壤
(2)B
(3)光合;
(4)右側;陽光
(5)B
【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探究實驗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步驟。對比實驗是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1)該興趣小組是在研究綠豆苗生長與 光照 是否有關,這個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有 溫度、水分、土壤條件 等。實驗通過 “陽光下” 和 “遮光盒” 設置光照差異,其他條件需一致以確保單一變量;溫度、水分、土壤肥力等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需控制不變,才能準確探究光照的作用。
(2)在提出研究問題后,興趣小組接下來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是作出 “預測”。科學探究的基本流程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 預測→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3)綠豆苗放在陽光下,葉子會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因此是吸收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4)植物具有向光性,莖會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當光從右側圓孔透入時,綠豆苗尖端的生長素會向背光側分布,導致背光側細胞伸長更快,從而使莖向右彎曲,體現對光照的應激反應。水分和空氣非該現象主導因素。
(5)觀察花壇中綠豆苗周圍的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可知,空白圓圈前面的生物是蚯蚓,而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所以空白圓圈中的生物是落葉,不是青蛙、鼠、蝸牛等活的生命體。
(1)根據題干表述,將一盆綠豆芽放在陽光下,另一盆綠豆芽用遮光盒蓋起來,也放在陽光下,唯一的變量是陽光,故研究的是綠豆苗生長與陽光是否有關,除陽光之外的其他條件如適宜的水分、適合的穩定、土壤等條件都要相同。
(2)探究實驗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步驟。因此提出問題后,接下來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應該是作出“預測”,故選B。
(3)綠豆苗放在陽光下,葉子會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因此是吸收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4)在乙圖進光盒的右側挖一個圓孔,使光能從圓孔中透入。一周后,莖可能生長的方向是右側,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開孔處有陽光進入,受到陽光的影響,而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所以,朝向右側。
(5)觀察花壇中綠豆苗周圍的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可知,空白圓圈前面的生物是蚯蚓,而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所以空白圓圈中的生物是落葉,不是青蛙、鼠、蝸牛等活的生命體。
28.【答案】(1)D
(2)C
(3)C
(4)C
(5)D
(6)船舵
(7)
存在問題 改進方法
沒有動力系統; 紙不防水; 船的載重量太小了 增加動力系統,裝上小馬達,裝上風帆; 換成泡沫、塑料瓶等材料來制作; 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加船的體積增加船的底面積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我們在制造小船時,不僅考慮船的材料、設計好草圖、小船的形狀,還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1)設計制作小船時,需綜合考慮:①船體材料決定浮力與耐用性,需選密度小、防水的材料;②動力系統確保船能行駛,如電機、螺旋槳等;③載重量需滿足承載 60 千克成人,需通過船體體積計算浮力;④穩固性防止側翻,涉及船的寬度、重心設計。四者均為關鍵因素,缺一不可。
(2)最適合畫設計圖的紙是方格紙。方格紙自帶等距網格,可直接依據格子比例繪制船體尺寸,便于量化長寬高,無需額外標注刻度;白紙無參照,卡紙和瓦楞紙質地較厚,不適合精細繪圖和尺寸計算;用方格紙設計時,能直觀體現比例關系,方便后續計算排水量、載重量等參數,符合 “方便計算船大小” 的需求。
(3)根據表格,所需費用為4×2+1×4=12元,故選C。
(4)為解決彈珠滾動影響平衡的問題,應對船艙分格。彈珠滾動會導致重心偏移,分格可將彈珠限制在獨立區域,避免滾動影響平衡;增大船艙體積和增加船舷高度主要影響浮力,與平衡無關;增加船的重量可能降低穩定性,且未直接解決滾動問題。分格是針對性方案,能有效固定彈珠位置,維持船體平衡。
(5)可行的改進方法是做得寬闊、平坦。船底寬闊平坦可增大底部接觸面積,降低重心,使船體在水中更穩定,減少側翻風險;“V” 字形船底多見于破浪前進的船只,主要優化航行阻力,對穩定性提升有限;厚度不均和更狹窄會導致重心偏移或支撐面減小,反而降低穩定性。故D選項最能有效增強船的穩定性。
(6)要控制小船的航行方向應給這艘小船裝上船舵。小船行駛向左偏,說明受力不均,需通過舵面調節水流方向來改變航行軌跡;船舵通過偏轉產生側向力,調整船體轉向,類似輪船原理:向左偏時,向右轉動船舵可使右側水流阻力增大,推動船身回正,從而糾正航向,實現方向控制。
(7)觀察圖中的小船,我們發現這個小船存在的問題有:沒有動力系統,而且用硬紙板做的,也不能防水,只能載重1人,載重量有點小。我們相對的改進方法有:可以裝上小馬達或裝上風帆來提供動力,用泡沫或塑料瓶等防水材料來替代硬紙板,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加船的體積和底面積來增加載重量。
(1)在設計、制作小船時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故選D。
(2)為了方便計算船的大小,最適合畫設計圖的紙是帶有格的紙,即方格紙。白紙、卡紙、瓦楞紙沒有格子,不好計算船的大小,故選C。
(3)根據表格,所需費用為4×2+1×4=12元,故選C。
(4)發現彈珠滾動影響平衡,我們可以將小船分割成多個船艙,這樣有利于限制彈珠的滾動,使船只行駛更穩定。增大船艙體積、增加船舷高度、增加船的重量不能很好地解決船只的穩定性,所以,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對船艙分格,故選C。
(5)我們還可以通過增加船只的底部面積和把船底做得寬闊、平坦來增加船只的穩定性,將船底做成“V”字形、做得厚度不均、做得更狹窄反而會使船只不穩定,故選D。
(6)要想更好的控制小船的航行方向,我們需要給小船安裝船舵,通過給小船增加船舵,可以使小船行駛路線更穩定。
(7)觀察圖中的小船,我們發現這個小船存在的問題有:沒有動力系統,而且用硬紙板做的,也不能防水,只能載重1人,載重量有點小。我們相對的改進方法有:可以裝上小馬達或裝上風帆來提供動力,用泡沫或塑料瓶等防水材料來替代硬紙板,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加船的體積和底面積來增加載重量。
29.【答案】(1)C
(2)C
(3)
(4)30
(5)對比;模擬
(6)高(快);二氧化碳
(7)C
(8)其他不在極地生活的動物會到極地覓食,因為溫度高,冰川融化,其他動物能過來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冰川融化會讓北極熊、企鵝等動物棲息地減少,數量可能會減少:海洋溫度升高,動物不適應熱的環境,會死亡或者遷徙,影響全球生態;海洋溫度升高,冰川少了,海洋生物的數量會發生變化,影響全球生態系統
【知識點】保護環境;空氣污染
【解析】【分析】溫室效應主要原因是由于人類各種活動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1)對比 103 年前與現在的照片,能直觀看到如今南極地區的冰雪覆蓋范圍大幅縮小,冰川規模明顯減小。這表明南極的冰川在持續融化,符合全球變暖背景下兩極冰川加速融化的趨勢。
(2)析環境問題時,需先通過數據、影像等手段調查現狀,明確問題表象;再從現狀出發探究原因,厘清問題根源。
(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腐蝕建筑物、摧毀莊稼等;霧霾,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主要危害有造成呼吸道疾病;溫室效應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多燃燒化石燃料,產生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土壤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等自然災害。
(4)根據對比試驗的要求,改變的條件只能有一個,其他所有條件不能改變,為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這個實驗要注意改變的條件是放在密封袋內的溫度計和密封袋外面的溫度計,初始溫度不變都為30攝氏度。
(5)該實驗既是對比實驗,又是探究實驗。對比實驗:通過密封袋內外溫度在相同時間點的數值(如初始時袋內 30℃、袋外 31℃,20 分鐘后袋內 39℃、袋外 35℃),直觀對比兩者溫度變化差異,分析熱量傳遞規律。探究實驗:以溫度變化數據為依據,探究密封環境(如溫室效應模型)對熱量保持的影響,符合 “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分析結論” 的科學探究流程。袋內溫度持續高于袋外,且升溫幅度更大,可能模擬了溫室氣體對熱量的截留作用。
(6)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密封袋內的溫度比密封袋外的溫度升得更快、更高,這說明 “溫室效應” 是由溫室氣體對熱量的截留作用引起的。
(7)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等)不產生或極少產生二氧化碳,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能緩解溫室效應。選項C正確。
(8)南極的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減少生物的多樣性破壞環境,其他不在極地生活的動物會到極地覓食,因為溫度高,冰川融化,其他動物能過來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冰川融化會讓北極熊、企鵝等動物棲息地減少,數量可能會減少;海洋溫度上升,動物不適應熱的環境,會死亡或者遷徙,影響全球生態;海洋溫度升高,冰川減少了,海洋生物的數量會發生變化,影響全球生態系統。
(1)從兩幅圖片中對比可知,南極地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冰川融化加劇,故選C。
(2)分析環境問題首先需要選擇一處地點調查現狀,尋找環境變差的原因,接著根據原因商討分析應對方法,故選C。
(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腐蝕建筑物、摧毀莊稼等;霧霾,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主要危害有造成呼吸道疾病;溫室效應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多燃燒化石燃料,產生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土壤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等自然災害。
(4)根據對比試驗的要求,改變的條件只能有一個,其他所有條件不能改變,為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這個實驗要注意改變的條件是放在密封袋內的溫度計和密封袋外面的溫度計,初始溫度不變都為30攝氏度。
(5)這個實驗既是模擬實驗也是對比實驗,模擬的是溫室效應。
(6)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相同時間,放在密封袋內的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比密封袋外面的溫度計高。密封袋內的溫度明顯比外部溫度高。可以說明溫室效應是由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引起的。
(7)A.多使用化石燃料會制造更多的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題意;
B.冬季空調溫度調高一些更加費電增加能源消耗,故B不符合題意;
C.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故C符合題意;
D.駕駛燃油汽車代替電車增加了碳排放,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南極的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減少生物的多樣性破壞環境,其他不在極地生活的動物會到極地覓食,因為溫度高,冰川融化,其他動物能過來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冰川融化會讓北極熊、企鵝等動物棲息地減少,數量可能會減少;海洋溫度上升,動物不適應熱的環境,會死亡或者遷徙,影響全球生態;海洋溫度升高,冰川減少了,海洋生物的數量會發生變化,影響全球生態系統。
30.【答案】(1)上升;100℃;一定
(2)熱傳導;熱輻射
(3)C
(4)下表面;凝結
(5)兩者會先變成同一溫度,然后冷水溫度稍高于熱水溫度,同時慢慢下降
(6)20℃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1)水沸騰前,吸熱溫度持續上升,溶解在水中的氣體因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形成氣泡;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標準大氣壓下沸點為 100℃),只要持續加熱且氣壓不變,水會持續沸騰。當加熱到 2 分鐘時,水中出現少量氣泡,這時水溫在上升。繼續加熱至水沸騰時水溫為 100℃,再繼續加熱 5 分鐘,這時水的溫度為100℃,此時水一定沸騰。
(2)熱傳導是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熱量,杯底玻璃與水直接接觸,熱量從高溫玻璃傳向低溫水,屬于熱傳導;熱輻射是無需介質直接以電磁波形式傳遞熱量,酒精燈的熱量通過空氣以輻射形式傳給小科,無需介質接觸,屬于熱輻射。
(3)熱對流是氣體或液體中溫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時所引起的熱量傳遞的過程。熱在水中傳遞過程的是從加熱點向上傳遞熱量,然后冷水從兩邊下來,繼續吸收熱量,循環往上,故選C。
(4)水沸騰時產生大量高溫水蒸氣,上升至燒杯上方后接觸溫度較低的玻璃片下表面;水蒸氣遇冷放熱,由氣態變為液態,這種物態變化稱為凝結(凝固是液態變固態,與現象不符),故水珠出現在玻璃片下表面。
(5)兩者會先變成同一溫度,然后冷水溫度稍高于熱水溫度,同時慢慢下降,最終降低為室溫。
(6)室溫為20攝氏度,五小時后水溫會降低至室溫。
(1)在加熱的過程中,水溫會發生變化。當加熱到2分鐘時水溫會上升,繼續加熱至沸騰水溫會一直維持在100攝氏度持續沸騰,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不會再繼續升高。
(2)固體的傳熱方式為熱傳遞,熱源的傳熱方式為熱輻射,熱從杯底玻璃傳向水的傳熱方式是熱傳遞,人感覺到熱是熱輻射。
(3)熱對流是氣體或液體中溫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時所引起的熱量傳遞的過程。熱在水中傳遞過程的是從加熱點向上傳遞熱量,然后冷水從兩邊下來,繼續吸收熱量,循環往上,故選C。
(4)在加熱過程中,發現燒杯口燒杯上放了一塊玻璃片下表面有水珠出現,這是燒杯中蒸發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
(5)兩者會先變成同一溫度,然后冷水溫度稍高于熱水溫度,同時慢慢下降,最終降低為室溫。
(6)室溫為20攝氏度,五小時后水溫會降低至室溫。
1 / 1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五下·海鹽期末)下表是小科研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   ”的實驗記錄表,根據表中信息我們發現第1組未發芽的種子數為2,第2組未發芽的種子數為   ,對此我們的解釋是綠豆種子發芽需要   。
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_____________的實驗記錄
  種子總數 已發芽數 未發芽數 我們的解釋
1組18℃ 30 28    
2組4℃ 30 0    
【答案】適宜的溫度;30;適宜的溫度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該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1 組溫度為 18℃,30 顆種子中有 28 顆發芽,未發芽數為 2;2 組溫度為 4℃,30 顆種子全部未發芽。對比兩組數據可知,低溫(4℃)下種子幾乎不發芽,而在相對溫暖的 18℃環境中,多數種子能發芽。這表明溫度是影響綠豆種子發芽的重要因素,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溫度過低會抑制其發芽。
2.(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草原上生存的部分生物,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食物關系。該區域內的各種生物及環境中的非生物構成了一個系統。請寫出圖中包含的任意一條食物鏈:   。
【答案】草→兔子→鷹
【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草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蝗蟲以草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青蛙以蝗蟲為食,屬于次級消費者;鷹以青蛙為食,屬于頂級消費者。其中的一條是:草→兔子→鷹。
3.(2024五下·海鹽期末)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它的一個向上的   力。
【答案】浮
【知識點】浮力;物體的沉浮
【解析】【分析】物體在水面上會受到一個水的浮力,當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這個力與物體的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4.(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研究船首形狀與船受到的阻力關系實驗,細線上掛的墊圈數量應   (填“①號多”“②號多”或“一樣多”),通過實驗我們發現   號圈行駛時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
【答案】一樣多;②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實驗中細線上掛的墊圈數量應一樣多。墊圈數量決定拉力大小,為保證單一變量(僅船首形狀不同),需控制拉力相同。若②號船行駛阻力小、速度快,說明流線型船首更能減小水的阻力,驗證了船首形狀對阻力的影響。
5.(2024五下·海鹽期末)目前人們使用的能源主要有:①煤 ②太陽能 ③風能 ④石油等,其中可再生能源   ,(填序號,下同)不可再生能源是   。
【答案】②③;①④
【知識點】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 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等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水能、風能、太陽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氣、核能。
6.(2024五下·海鹽期末)水形態的變化與溫度有關,請在下圖中填上水的形態
【答案】
【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水的形態變化與溫度密切。水受熱時,溫度升高,液態水分子運動加劇,轉化為氣態水蒸氣,此過程稱為蒸發或沸騰。水受冷時,溫度降低至 0℃以下,液態水分子有序排列,凝固成固態冰。
7.(2024五下·海鹽期末)下圖是一根金屬絲,如果在“G”點加熱,那么A、B、C、D和E五處的感溫油墨,第三個變色的是   處。
【答案】A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金屬絲加熱時熱量從G點向兩端傳導,離G點越近升溫越快。感溫油墨變色順序為 C(最近)、B、A、D、E。所以第三個變色的是A處。
8.(2024五下·海鹽期末)種植在向陽處的月季枝繁葉茂,而背陰處的月季則生長緩慢,說明月季的生長需要(  )
A.陽光 B.水分 C.土壤 D.適宜的溫度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種植在向陽處的月季枝繁葉茂,而背陰處的月季則生長緩慢,改變的條件是陽光,說明月季的生長需要陽光。
9.(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野外遇到遷徙過程中受傷的鳥類,下列做法最合適的是(  )。
A.險地喂食 B.帶回家飼養
C.仔細觀察它的身體特征 D.及時送到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答案】D
【知識點】觀察動物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在野外遇到遷徙中受傷的鳥類,最合適的做法是及時送到野生動物救護中心。A 選項 “險地喂食” 可能因環境危險加劇鳥類傷害,且喂食不當會影響其健康;B 選項 “帶回家飼養” 違反保護法規,且家庭環境無法滿足專業救護需求,可能導致鳥類應激或感染;C 選項 “觀察身體特征” 雖可輔助記錄,但非首要措施,受傷鳥類需專業救治。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具備專業設備和人員,能科學評估傷勢并提供救助,確保鳥類得到正確治療后回歸自然。
10.(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不同的季節,動物有不同的行為,下列動物的行為與季節相對應的一組是(  )
A.青蛙在春季產卵,孵化出蝌蚪
B.丹頂鶴會在冬季遷往東北的繁殖地
C.黑熊在夏季會進行夏眠
D.菜粉蝶在冬季破繭成蝶
【答案】A
【知識點】青蛙的發育
【解析】【分析】 春天的田野里,到處可以聽到青蛙的叫聲,它們在田間捕食害蟲,繁殖后代,小蝌蚪出生;夏季小蝌蚪逐漸長大,變成青蛙,這時昆蟲比較充足、活躍,正適合小青蛙生長發育。選項A正確。
11.(2024五下·海鹽期末)蚯蚓可以用來處理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下列地方中更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干裂的菜地土壤里 B.潮濕的花園土壤中
C.潮濕的墻壁上 D.清澈的小溪里
【答案】B
【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
【解析】【分析】 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濕、疏松而富于有機物的泥土中特別是肥沃的庭園、菜園、耕地、溝、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邊、垃圾堆、水缸下等處,B符合題意。
12.(2024五下·海鹽期末)小科制作了下圖的生態瓶,他要想使生態瓶維持的時間更長,應(  )。
A.選擇美觀的瓶子 B.植物的數量越多越好
C.動植物數量要合理 D.要放置在室內陰暗處
【答案】C
【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
【解析】【分析】要使生態瓶維持時間更長,應選C選項,動植物數量要合理。A 選項 “選美觀瓶子” 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無關;B 選項 “植物數量越多越好” 錯誤,過多植物會擠壓動物生存空間,且夜間呼吸作用消耗過多氧氣,破壞生態平衡;D 選項 “放室內陰暗處” 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不足,無法持續產生氧氣和有機物,影響物質循環。合理的動植物數量能形成相對穩定的食物鏈和物質循環,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動物與植物的數量比例協調,才能使生態瓶維持更長時間。
13.(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測試獨木舟模型的載重量時,下列重物放置方法最能使它保持相對穩定的是(  )。
A.正中疊加 B.均勻放置
C.隨意放置 D.靠一邊放置
【答案】B
【知識點】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在測試獨木舟模型載重量時,最能保持穩定的重物放置方法是B:均勻放置。A 選項 “正中疊加” 會使重心過高,獨木舟易因重心偏移翻覆;C 選項 “隨意放置” 可能導致重量分布不均,一側受力過重引發傾斜;D 選項 “靠一邊放置” 直接破壞平衡,使獨木舟因單側重量過大失去穩定。均勻放置重物可使獨木舟受力均衡,重心保持在中心較低位置,減少側翻風險,更準確測試其載重量極限
14.(2024五下·海鹽期末)從獨木舟到現代船舶,船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時代,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舟筏時代→蒸汽機船時代→柴油機船時代→帆船時代
B.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柴油機船時代
C.帆船時代→舟筏時代→蒸汽機和時代→柴油機船時代
D.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舟筏時代→柴油機船時代
【答案】B
【知識點】船的歷史
【解析】【分析】船的發展排序正確的是B: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柴油機船時代。早期人類利用自然材料制作舟筏(如木筏、獨木舟),為舟筏時代;隨著航海技術發展,借助風力的帆船時代興起,帆船成為主要交通工具;18 世紀工業革命推動蒸汽機船時代到來,蒸汽動力取代自然動力;20 世紀初柴油機船時代開啟,柴油機因效率高、動力強成為主流。
15.(2024五下·海鹽期末)用一張12cm×12cm的正方形鋁箔紙造船,下列設計中小船載重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的載重量與船入水體積大小有關,船的體積越大,排開水的體積就越大,載重量也就越大。B船體積最大,為128立方厘米,所以其載重量最大。
16.(2024五下·海鹽期末)現代大型貨船船體通常使用的材料是(  )
A.竹子 B.木材 C.鋼鐵 D.塑料
【答案】C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 現在的大型遠洋貨輪,主要用于遠航,要求堅固、耐腐蝕,是利用鋼鐵材料制成的。
17.(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小科組制作的小船,驅動小船前進的動力是(  )。
A.柴油動力 B.蒸汽 C.人力 D.電力
【答案】D
【知識點】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讀圖可知,小船的動力來源為電力驅動小電機轉動,帶動葉片轉動,推動船前進。
18.(2024五下·海鹽期末)2024年4月 22日是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某市的宣傳主題為“節水你我同行”。下列做法與宣傳主題不符的是(  )
A.將洗米水用于澆花 B.直接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
C.用低流量淋浴噴頭 D.用滴灌裝置為植物澆水
【答案】B
【知識點】節約用水;水污染
【解析】【分析】:將洗米水用于澆花、用低流量淋浴噴頭、用滴灌裝置為植物澆水都有助于節約水資源,直接向河道排放生活污水,容易造成水體污染,與宣傳主題不符。
19.(2024五下·海鹽期末)學校正在開展“愛護地球,資源再生”活動,下列行為屬于讓資源再生的是 (  )
A.把用過的草稿本直接扔進垃圾桶
B.喝完的塑料瓶清洗干凈后,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C.吃水果時把果皮丟在操場上,讓它們自然腐爛成為肥料
D.舊玩具放在家里占地方也不送給需要的小朋友
【答案】B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節約能源
【解析】【分析】把用過的草稿本直接扔進垃圾桶、吃水果時把果皮丟在操場上,讓它們自然腐爛成為肥料、舊玩具放在家里占地方也不送給需要的小朋友,這些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符合活動主題;喝完的塑料瓶清洗干凈后,送到學校的回收站,符合讓資源再生。
20.(2024五下·海鹽期末)垃圾分類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過期化妝品屬于(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化妝品中常含有防腐劑、香料、重金屬等化學成分,過期后成分可能變質,若隨意丟棄會污染土壤和水源,過期化妝品屬于有害垃圾。
21.(2024五下·海鹽期末)今年的“五一”勞動節,人們“爆發式出游”,為防止家里的綠豆苗因沒人澆水而“渴”死,小科設計了如圖的滴灌裝置,用棉簽制作的滴頭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植物根的吸水效率
B.為了防止水中的污染物進入到土壤中
C.控制滴灌裝置的滴水速度
D.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
【答案】C
【知識點】水鐘
【解析】【分析】滴灌裝置中用棉簽制作滴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滴灌裝置的滴水速度。棉簽纖維的毛細作用能延緩水分滲出,避免水流過快導致豆苗澇死或水分快速流失。
22.(2024五下·海鹽期末)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已啟動,計劃在2030年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宇航員將乘坐月面著陸器登上月球,月面著陸器需要攜帶的保障宇航員生存的物品有(  )。
①大量的氧氣 ②飲用水 ③巖石和土壤 ④食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面著陸器需攜帶的保障宇航員生存的物品為①②④。①大量氧氣:月球表面無大氣層,需供氧維持呼吸;②飲用水和④食物:維持宇航員基本生理需求,保障生命活動;③巖石和土壤是月球探測任務中需采集的樣本,并非生存必需物資。
23.(2024五下·海鹽期末)根據熱傳遞的原理,房間里的取暖器應安裝在(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對流
【解析】【分析】根據熱傳遞原理,房間里的取暖器應安裝在靠近地面的低處。空氣受熱后密度減小會上升,冷空氣密度大則下沉,低處安裝取暖器可利用熱對流形成 “下熱上冷” 的自然循環,使熱量均勻擴散至全屋,同時優先加熱人體活動區域,提升取暖效率與舒適度。
24.(2024五下·海鹽期末)下圖是常見的玻璃隨行杯,杯身外包裹了一面橡膠皮,這是因為橡膠皮是(  )。
A.熱的良導體,導熱慢 B.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
C.熱的良導體,散熱快 D.熱的不良導體,散熱快
【答案】B
【知識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杯身外包裹橡膠皮是因為橡膠皮是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差,能減少杯內熱量通過杯身向外界傳遞,起到保溫作用。
25.(2024五下·海鹽期末)在金屬圓片的中心點加熱,熱在金屬圓片中的傳遞方向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在金屬圓片的中心點加熱,熱的傳遞方向是 從中心點向四周擴散。金屬屬于熱的良導體,熱量通過熱傳導傳遞;熱傳導中,熱量從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移動,中心點溫度最高,因此向四周低溫區域擴散;最終熱量會均勻分布至整個金屬圓片,體現為以中心點為圓心的輻射狀傳遞路徑。
26.(2024五下·海鹽期末)如圖是不同材料的導熱系數圖,導熱系數越大說明材料的導熱性能越好。分析數據,大小、形狀相同的鐵棒、銅柿、鋁棒。木棒,其中傳熱最快的是(  )。
A.鐵棒 B.銅棒 C.鋁棒 D.木棒
【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導熱系數越大,材料導熱性能越好,傳熱速度越快;銅的導熱系數在常見金屬中通常高于鐵和鋁,木棒作為熱的不良導體,導熱系數遠低于金屬;因此在鐵棒、銅棒、鋁棒、木棒中,銅棒傳熱速度最快。
27.(2024五下·海鹽期末)某興趣小組將已經發芽的綠豆移植到花盆里,將一盆綠豆芽放在陽光下,另一盆綠豆芽用遮光盒蓋起來,也放在陽光下,如圖所示。
(1)該興趣小組是在研究綠豆苗生長與   是否有關,這個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有   、   、   等。
(2)在提出上面的研究問題后,興趣小組接下來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是(  )。
A.設計“實驗方法” B.作出“預測”
C.直接“實驗操作” D.進行“數據分析”
(3)甲組的綠豆苗放在陽光下。葉子會進行   作用,這種作用的特點就是有氣體進出葉片,請在“甲圖”中,標出這兩種氣體。   
(4)如果在乙圖進光盒的右側挖一個圓孔,使光能從圓孔中透入。一周后,莖可能生長的方向是   ,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受到   (填“水分”“陽光”或“空氣”)的影響。
(5)如圖是花壇中綠豆苗周圍的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能量流動方向),空白圓圈中的生物是(  )。
A.青蛙 B.落葉 C.鼠 D.蝸牛
【答案】(1)陽光;適宜的水分;適合的溫度;土壤
(2)B
(3)光合;
(4)右側;陽光
(5)B
【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探究實驗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步驟。對比實驗是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1)該興趣小組是在研究綠豆苗生長與 光照 是否有關,這個實驗中需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有 溫度、水分、土壤條件 等。實驗通過 “陽光下” 和 “遮光盒” 設置光照差異,其他條件需一致以確保單一變量;溫度、水分、土壤肥力等因素會影響植物生長,需控制不變,才能準確探究光照的作用。
(2)在提出研究問題后,興趣小組接下來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是作出 “預測”。科學探究的基本流程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 預測→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3)綠豆苗放在陽光下,葉子會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因此是吸收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4)植物具有向光性,莖會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當光從右側圓孔透入時,綠豆苗尖端的生長素會向背光側分布,導致背光側細胞伸長更快,從而使莖向右彎曲,體現對光照的應激反應。水分和空氣非該現象主導因素。
(5)觀察花壇中綠豆苗周圍的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可知,空白圓圈前面的生物是蚯蚓,而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所以空白圓圈中的生物是落葉,不是青蛙、鼠、蝸牛等活的生命體。
(1)根據題干表述,將一盆綠豆芽放在陽光下,另一盆綠豆芽用遮光盒蓋起來,也放在陽光下,唯一的變量是陽光,故研究的是綠豆苗生長與陽光是否有關,除陽光之外的其他條件如適宜的水分、適合的穩定、土壤等條件都要相同。
(2)探究實驗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等步驟。因此提出問題后,接下來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應該是作出“預測”,故選B。
(3)綠豆苗放在陽光下,葉子會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因此是吸收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4)在乙圖進光盒的右側挖一個圓孔,使光能從圓孔中透入。一周后,莖可能生長的方向是右側,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開孔處有陽光進入,受到陽光的影響,而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所以,朝向右側。
(5)觀察花壇中綠豆苗周圍的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可知,空白圓圈前面的生物是蚯蚓,而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質為食,所以空白圓圈中的生物是落葉,不是青蛙、鼠、蝸牛等活的生命體。
28.(2024五下·海鹽期末)造船項目小隊受到某校邀請參加科技節活動。要求制造出一艘能載重一個成人(重60千克)的小船,有一定的動力,并能在10米寬的水池中行駛。經過努力,最終團隊制作出如圖紙的小船。
(1)在設計、制作小船時,小科團隊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
①船體材料 ②動力系統 ③載重量 ④穩固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設計小船時,為了方便計算船的大小,最適合畫設計圖的紙是(  )。
A.白紙 B.卡紙 C.方格紙 D.瓦楞紙
(3)在繪制設計圖后,小組成員不斷完善設計圖,最后確定了設計方案。根據下面的表格,他們所需的費用為(  )。
材料名稱 價格 小船需要量
硬紙板 4元/張 2張
膠帶 1元/卷 4卷
A.4元 B.8元 C.12元 D.17元
(4)項目組根據設計圖制作出了小船的模型,為了測試模型的載重量,使用彈珠模擬成人,發現彈珠滾動影響平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  )。
A.增大船艙體積 B.增加船舷高度
C.對船艙分格 D.增加船的重量
(5)解決上述問題后,項目組始終覺得船的穩定性不足,所以他們嘗試對船底進行改進,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做成“V”字形 B.做得厚度不均
C.做得更狹窄 D.做得寬闊、平坦
(6)測試時發現小船行駛過程中始終向左偏,要控制小船的航行方向應給這艘小船裝上   。
(7)觀察圖中的小船,你覺得這艘船還存在什么問題?針對你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寫在下表中。
存在問題 改進方法
【答案】(1)D
(2)C
(3)C
(4)C
(5)D
(6)船舵
(7)
存在問題 改進方法
沒有動力系統; 紙不防水; 船的載重量太小了 增加動力系統,裝上小馬達,裝上風帆; 換成泡沫、塑料瓶等材料來制作; 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加船的體積增加船的底面積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我們在制造小船時,不僅考慮船的材料、設計好草圖、小船的形狀,還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1)設計制作小船時,需綜合考慮:①船體材料決定浮力與耐用性,需選密度小、防水的材料;②動力系統確保船能行駛,如電機、螺旋槳等;③載重量需滿足承載 60 千克成人,需通過船體體積計算浮力;④穩固性防止側翻,涉及船的寬度、重心設計。四者均為關鍵因素,缺一不可。
(2)最適合畫設計圖的紙是方格紙。方格紙自帶等距網格,可直接依據格子比例繪制船體尺寸,便于量化長寬高,無需額外標注刻度;白紙無參照,卡紙和瓦楞紙質地較厚,不適合精細繪圖和尺寸計算;用方格紙設計時,能直觀體現比例關系,方便后續計算排水量、載重量等參數,符合 “方便計算船大小” 的需求。
(3)根據表格,所需費用為4×2+1×4=12元,故選C。
(4)為解決彈珠滾動影響平衡的問題,應對船艙分格。彈珠滾動會導致重心偏移,分格可將彈珠限制在獨立區域,避免滾動影響平衡;增大船艙體積和增加船舷高度主要影響浮力,與平衡無關;增加船的重量可能降低穩定性,且未直接解決滾動問題。分格是針對性方案,能有效固定彈珠位置,維持船體平衡。
(5)可行的改進方法是做得寬闊、平坦。船底寬闊平坦可增大底部接觸面積,降低重心,使船體在水中更穩定,減少側翻風險;“V” 字形船底多見于破浪前進的船只,主要優化航行阻力,對穩定性提升有限;厚度不均和更狹窄會導致重心偏移或支撐面減小,反而降低穩定性。故D選項最能有效增強船的穩定性。
(6)要控制小船的航行方向應給這艘小船裝上船舵。小船行駛向左偏,說明受力不均,需通過舵面調節水流方向來改變航行軌跡;船舵通過偏轉產生側向力,調整船體轉向,類似輪船原理:向左偏時,向右轉動船舵可使右側水流阻力增大,推動船身回正,從而糾正航向,實現方向控制。
(7)觀察圖中的小船,我們發現這個小船存在的問題有:沒有動力系統,而且用硬紙板做的,也不能防水,只能載重1人,載重量有點小。我們相對的改進方法有:可以裝上小馬達或裝上風帆來提供動力,用泡沫或塑料瓶等防水材料來替代硬紙板,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加船的體積和底面積來增加載重量。
(1)在設計、制作小船時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故選D。
(2)為了方便計算船的大小,最適合畫設計圖的紙是帶有格的紙,即方格紙。白紙、卡紙、瓦楞紙沒有格子,不好計算船的大小,故選C。
(3)根據表格,所需費用為4×2+1×4=12元,故選C。
(4)發現彈珠滾動影響平衡,我們可以將小船分割成多個船艙,這樣有利于限制彈珠的滾動,使船只行駛更穩定。增大船艙體積、增加船舷高度、增加船的重量不能很好地解決船只的穩定性,所以,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對船艙分格,故選C。
(5)我們還可以通過增加船只的底部面積和把船底做得寬闊、平坦來增加船只的穩定性,將船底做成“V”字形、做得厚度不均、做得更狹窄反而會使船只不穩定,故選D。
(6)要想更好的控制小船的航行方向,我們需要給小船安裝船舵,通過給小船增加船舵,可以使小船行駛路線更穩定。
(7)觀察圖中的小船,我們發現這個小船存在的問題有:沒有動力系統,而且用硬紙板做的,也不能防水,只能載重1人,載重量有點小。我們相對的改進方法有:可以裝上小馬達或裝上風帆來提供動力,用泡沫或塑料瓶等防水材料來替代硬紙板,把船做的大一些,增加船的體積和底面積來增加載重量。
29.(2024五下·海鹽期末)【環境與我們】
2023年8月,中國氣象局發布了《極地氣候變化年報〈2022年〉》。報告中提到南北極呈現快速增溫趨勢,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兩極的海冰也在減少。而二氧化碳濃度則逐年穩定上升,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增大,這些變化對當地和全球生態產生了重大影響。
(1)上圖是南極某處103年前與現在的對比照片,由此可知,南極的環境問題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污染
C.冰川融化加劇 D.垃圾問題
(2)某興趣小組想要分析上邊的環境問題,其正確的流程是(  )。
A.尋找原因→調查現狀→共商對策
B.共商對策→調查現狀→尋找原因
C.調查現狀→尋找原因→共商對策
D.調查現狀→共商對策→尋找原因
(3)興趣小組調查發現臭氧層空洞是由于大氣污染造成的,他們將大氣污染的表現及其產生的影響整理成下表,請將問題表現及原因填在氣泡圖相應位置(填序號)。
環境問題的表現 產生的影響
A.霧霾 B.酸雨 C.溫室效應 ①全球變暖 ②毀壞建筑 ③呼吸道疾病
(4)小科認為海冰的大量減少,可能是“溫室效應”造成的,為了研究此問題,他準備了1個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2支型號相同的溫度計。將一支溫度計裝入密封塑料袋中,封好袋口,如圖所示。他將觀察到的數據記錄在下表中。請將下表中密封袋外的初始溫度補充完整。
(5)該實驗既是   實驗,又是   實驗。
時間 初始溫度℃ 5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20分鐘
密封袋內 30 33 36 38 39
密封袋外   31 33 34 35
(6)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密封袋內的溫度比密封袋外的溫度升得   ,這說明“溫室效應”是由   引起的。
(7)下列能有效緩解“溫室效應”的措施是(  )
A.多使用化石燃料 B.冬季空調溫度調高一些
C.使用清潔能源 D.駕駛燃油汽車代替電車
(8)短文中提到“南北兩極的變化對全球的生態產生了重大影響”,你覺得全球生態會有哪些變化,并說明你理由,寫在橫線   。
【答案】(1)C
(2)C
(3)
(4)30
(5)對比;模擬
(6)高(快);二氧化碳
(7)C
(8)其他不在極地生活的動物會到極地覓食,因為溫度高,冰川融化,其他動物能過來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冰川融化會讓北極熊、企鵝等動物棲息地減少,數量可能會減少:海洋溫度升高,動物不適應熱的環境,會死亡或者遷徙,影響全球生態;海洋溫度升高,冰川少了,海洋生物的數量會發生變化,影響全球生態系統
【知識點】保護環境;空氣污染
【解析】【分析】溫室效應主要原因是由于人類各種活動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1)對比 103 年前與現在的照片,能直觀看到如今南極地區的冰雪覆蓋范圍大幅縮小,冰川規模明顯減小。這表明南極的冰川在持續融化,符合全球變暖背景下兩極冰川加速融化的趨勢。
(2)析環境問題時,需先通過數據、影像等手段調查現狀,明確問題表象;再從現狀出發探究原因,厘清問題根源。
(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腐蝕建筑物、摧毀莊稼等;霧霾,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主要危害有造成呼吸道疾病;溫室效應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多燃燒化石燃料,產生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土壤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等自然災害。
(4)根據對比試驗的要求,改變的條件只能有一個,其他所有條件不能改變,為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這個實驗要注意改變的條件是放在密封袋內的溫度計和密封袋外面的溫度計,初始溫度不變都為30攝氏度。
(5)該實驗既是對比實驗,又是探究實驗。對比實驗:通過密封袋內外溫度在相同時間點的數值(如初始時袋內 30℃、袋外 31℃,20 分鐘后袋內 39℃、袋外 35℃),直觀對比兩者溫度變化差異,分析熱量傳遞規律。探究實驗:以溫度變化數據為依據,探究密封環境(如溫室效應模型)對熱量保持的影響,符合 “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分析結論” 的科學探究流程。袋內溫度持續高于袋外,且升溫幅度更大,可能模擬了溫室氣體對熱量的截留作用。
(6)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密封袋內的溫度比密封袋外的溫度升得更快、更高,這說明 “溫室效應” 是由溫室氣體對熱量的截留作用引起的。
(7)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等)不產生或極少產生二氧化碳,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能緩解溫室效應。選項C正確。
(8)南極的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減少生物的多樣性破壞環境,其他不在極地生活的動物會到極地覓食,因為溫度高,冰川融化,其他動物能過來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冰川融化會讓北極熊、企鵝等動物棲息地減少,數量可能會減少;海洋溫度上升,動物不適應熱的環境,會死亡或者遷徙,影響全球生態;海洋溫度升高,冰川減少了,海洋生物的數量會發生變化,影響全球生態系統。
(1)從兩幅圖片中對比可知,南極地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冰川融化加劇,故選C。
(2)分析環境問題首先需要選擇一處地點調查現狀,尋找環境變差的原因,接著根據原因商討分析應對方法,故選C。
(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腐蝕建筑物、摧毀莊稼等;霧霾,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主要危害有造成呼吸道疾病;溫室效應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多燃燒化石燃料,產生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土壤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等自然災害。
(4)根據對比試驗的要求,改變的條件只能有一個,其他所有條件不能改變,為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這個實驗要注意改變的條件是放在密封袋內的溫度計和密封袋外面的溫度計,初始溫度不變都為30攝氏度。
(5)這個實驗既是模擬實驗也是對比實驗,模擬的是溫室效應。
(6)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相同時間,放在密封袋內的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比密封袋外面的溫度計高。密封袋內的溫度明顯比外部溫度高。可以說明溫室效應是由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引起的。
(7)A.多使用化石燃料會制造更多的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題意;
B.冬季空調溫度調高一些更加費電增加能源消耗,故B不符合題意;
C.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故C符合題意;
D.駕駛燃油汽車代替電車增加了碳排放,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南極的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減少生物的多樣性破壞環境,其他不在極地生活的動物會到極地覓食,因為溫度高,冰川融化,其他動物能過來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冰川融化會讓北極熊、企鵝等動物棲息地減少,數量可能會減少;海洋溫度上升,動物不適應熱的環境,會死亡或者遷徙,影響全球生態;海洋溫度升高,冰川減少了,海洋生物的數量會發生變化,影響全球生態系統。
30.(2024五下·海鹽期末)小科利用下圖裝置加熱一杯水直至水沸騰。
(1)在加熱的過程中,水溫會發生變化。當加熱到2分鐘時,水中會出現少量氣泡,這時水溫在   (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變”),繼續加熱燒杯中的水直到水沸騰,用溫度計測量此時的水溫為100℃。繼續加熱5分鐘,這時水的溫度為   ,此時水   (填“一定”“可能”或“絕不”)沸騰。
(2)在用酒精燈加熱水時,熱從杯底玻璃傳向水的傳遞方式為   ,站在旁邊小科感覺到有些熱,此時熱傳遞的方式為   。(均填“熱傳導”“熱對流”或“熱輻射)
(3)熱也能在水中傳遞,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加熱時熱在水中傳遞過程的是(  )。
A. B. C. D.
(4)水沸騰后,小科在燒杯上放了一塊玻璃片(如圖),過一會兒玻璃片   (填“上表面”或“下表面”)出現了小水珠,它是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片   (填“凝結”或“凝固”)而成的。
(5)室溫為20℃,小科為了讓加熱后的水涼得快一些,將裝有熱水的燒杯。放入一盆冷水中,并記錄了前10分鐘兩杯水的溫度變化(見下圖),接下來水溫會如何變化?請在下圖中補畫10-16分鐘的水溫變化。
(6)如果將水放置5小時后,你推測燒杯中的水的溫度為   。
【答案】(1)上升;100℃;一定
(2)熱傳導;熱輻射
(3)C
(4)下表面;凝結
(5)兩者會先變成同一溫度,然后冷水溫度稍高于熱水溫度,同時慢慢下降
(6)20℃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1)水沸騰前,吸熱溫度持續上升,溶解在水中的氣體因溫度升高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形成氣泡;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標準大氣壓下沸點為 100℃),只要持續加熱且氣壓不變,水會持續沸騰。當加熱到 2 分鐘時,水中出現少量氣泡,這時水溫在上升。繼續加熱至水沸騰時水溫為 100℃,再繼續加熱 5 分鐘,這時水的溫度為100℃,此時水一定沸騰。
(2)熱傳導是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熱量,杯底玻璃與水直接接觸,熱量從高溫玻璃傳向低溫水,屬于熱傳導;熱輻射是無需介質直接以電磁波形式傳遞熱量,酒精燈的熱量通過空氣以輻射形式傳給小科,無需介質接觸,屬于熱輻射。
(3)熱對流是氣體或液體中溫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時所引起的熱量傳遞的過程。熱在水中傳遞過程的是從加熱點向上傳遞熱量,然后冷水從兩邊下來,繼續吸收熱量,循環往上,故選C。
(4)水沸騰時產生大量高溫水蒸氣,上升至燒杯上方后接觸溫度較低的玻璃片下表面;水蒸氣遇冷放熱,由氣態變為液態,這種物態變化稱為凝結(凝固是液態變固態,與現象不符),故水珠出現在玻璃片下表面。
(5)兩者會先變成同一溫度,然后冷水溫度稍高于熱水溫度,同時慢慢下降,最終降低為室溫。
(6)室溫為20攝氏度,五小時后水溫會降低至室溫。
(1)在加熱的過程中,水溫會發生變化。當加熱到2分鐘時水溫會上升,繼續加熱至沸騰水溫會一直維持在100攝氏度持續沸騰,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不會再繼續升高。
(2)固體的傳熱方式為熱傳遞,熱源的傳熱方式為熱輻射,熱從杯底玻璃傳向水的傳熱方式是熱傳遞,人感覺到熱是熱輻射。
(3)熱對流是氣體或液體中溫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時所引起的熱量傳遞的過程。熱在水中傳遞過程的是從加熱點向上傳遞熱量,然后冷水從兩邊下來,繼續吸收熱量,循環往上,故選C。
(4)在加熱過程中,發現燒杯口燒杯上放了一塊玻璃片下表面有水珠出現,這是燒杯中蒸發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
(5)兩者會先變成同一溫度,然后冷水溫度稍高于熱水溫度,同時慢慢下降,最終降低為室溫。
(6)室溫為20攝氏度,五小時后水溫會降低至室溫。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莱西市| 界首市| 满洲里市| 盐山县| 福贡县| 弥勒县| 沂水县| 武安市| 乐清市| 杂多县| 北辰区| 鄂托克旗| 松滋市| 和平县| 寻乌县| 淳安县| 荆州市| 景洪市| 麻江县| 河曲县| 宁明县| 长兴县| 日土县| 苏尼特左旗| 庐江县| 铜梁县| 始兴县| 玉龙| 宽城| 兴和县| 尤溪县| 资中县| 栖霞市| 东明县| 张家口市| 滨海县| 兴义市| 张北县| 高青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