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3 物體運動的速度第2章 運動與能量課程講授新課導入課堂小結我們一起來闖關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和特點。01粗略研究變速直線運動,能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02素養目標03會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確測量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新課導入這兩個圖中,汽車都是在40s的時間內通過了1200m的路程,但是它們的運動情況完全一樣嗎?0010s20s30s40s300m600m900m1200m0010s20s30s40s200m1200m450m750m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一、勻速直線運動0010s20s30s40s300m600m900m1200m物體沿著 運動,在 內,通過的路程 ,這樣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直線任意相同時間始終相等課程講授新課推進一、勻速直線運動1.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變。2.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通過任意相等的路程所用時間相等。勻速直線運動在生活中并不常見,我們可以把一些運動近似地看做勻速直線運動。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成正比。4.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大小只在數值上等于路程與時間的比值,而與路程與時間的變化無關。 是速度的計量式,而不是決定式,決定物體速度大小的因素是運動物體本身。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一、勻速直線運動關于勻速直線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可知,v 與s 成正比,v 與 t 成反比B.v 與 s 和 t 無關,是一個定值C.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每小時通過的路程都是50km,則它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D.在平直公路上緩慢行駛的汽車,一定在做勻速直線運動B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變速直線運動0010s20s30s40s200m1200m450m750m物體沿著 運動,在 內,通過的路程 ,這樣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直線相同時間不相等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變速直線運動 變速直線運動可根據 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內或哪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因為即使是同一運動過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計算公式:“s”指在時間“t” 內通過的路程;“t”指通過路程“s”所用的時間;“”即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變速直線運動觀看動畫理解平均速度課程講授新課推進二、變速直線運動 例 我國某優秀運動員在雅典奧運會上勇奪110m跨欄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成績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通過的路程s=110m,所用時間t=12.91s平均速度必要的說明所用公式代入數據,求出結果。數字后面要有單位。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變速直線運動 小明家距學校600 m,小華家距小明家800 m,小華從家到小明家用時6 min,然后同小明一起去學校,又用時10 min,求小華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解:s總= s1+s2= 800 m+600 m = 1 400 mt總= t1+t2= 6 min+10 min = 16 min = 960 s=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環節一:提出問題小車沿斜面下滑時,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環節二:猜想與假設小車在斜面下滑時的速度可能越來越大環節三: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如何設計實驗?1. 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測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 ,分別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測量,然后由公式_________計算出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時間t必須________,即選定某路程s,必須用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時間t。刻度尺秒表對應通過這一段路程路程時間= s/t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S1S2擋片環節三: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s3t3t2t1擋片的作用:便于測量時間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一)實驗原理:(二)實驗器材:小車、斜面、秒表、刻度尺、擋片環節四:進行實驗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三)實驗裝置組裝:如下圖 注意:調整斜面呈較小的坡度 目的:便于測量時間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注意:1.調整斜面呈較小的坡度,使小車從斜面頂端靜止釋放,在斜面下端卡上擋片作為終點。2.小車運動距離為車頭到車頭的距離。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擋片0102030405060cm【實驗步驟】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擋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測出小車將通過的路程s1。記入表格。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2.釋放小車同時用秒表計時,到小車撞擊擋片時停止計時,得到時間t1,記入表格。擋片3.根據測得的s1和t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擋片4.將擋片移至s1的中點,測出小車從斜面頂點滑過斜面前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記入表格,算出小車通過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記錄表格】(記錄結果要有單位)路程(m) 運動時間(s) 平均速度(m/s)s1= t1= =s2= t2= =0.640.32.50.150.12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擋片s3s1s2s3=t1t2t3t3=思考:根據以上的實驗數據,你能否計算出小車通過后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呢?s1-s2t1-t2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0.12t2=2.5s2=0.3=t3= t1- t2=s3=s1-s2==0.15t1=4s1=0.6平均速度(m/s)運動時間(s)路程(m)0.31.50.20【實驗記錄表格】(記錄結果要有單位)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環節五:分析與論證<,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大,說明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環節六:得出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環節七:評估思考1:為什么幾個同學得出來的數據都不相同 因為斜面的坡度、選取路程等不同、測量產生的誤差不同。2.該實驗誤差主要來自哪幾個面?①是受工具精度所限;②是測量者反應速度和讀數誤差;③是裝置光滑度不均勻帶來誤差。3.墊板為什么不能太高?是為了便于計時三、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課堂小結物體運動的速度勻速直線運動:沿著直線,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變速直線運動:沿著直線,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同原理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我們一起來闖關1.下列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的理解正確的是( ?。?br/>A.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B.通過的路程越大,速度一定越大C.運動所用的時間越長,速度一定越小D.速度與運動路程無關,與運動時間也無關D我們一起來闖關2.甲、乙兩同學從家到學校所用時間之比是5:3,從家到學校的路程之比是3:2,甲、乙兩同學從家到學校的速度之比是( )A.5:2B.9:10C.10:9D.3:5B3.小明在“測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球從斜面A點由靜止滾到C點,并用照相機每隔0.1 s拍攝一次,頻閃照片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小球從A點運動到C點用時0.6sB.小球在前0.5 s內通過的路程為4.00cmC.小球滾下的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1.1m/s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4.某人從甲地到乙地,以1.5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后,改用2.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則此人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為 。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1.875m/s我們一起來闖關我們一起來闖關5. 長200m的一列火車,以36km/h的速度勻速通過一鐵橋,鐵橋長980m.問這列火車過橋要用多少時間?解:火車通過的路程 s = 200 m+ 980 m = 1180 m火車運動的速度 v = 36km/h = 10m/s火車完全通過鐵橋所需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