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1 認識聲現象第3章 聲的世界課程講授新課導入課堂小結我們一起來闖關知道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01知道聲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在不同介質中聲的傳播速度不同。02素養目標03知道聲可以根據頻率進行劃分,人可發出和可聽到的聲在一定頻率范圍內。新課導入竊竊私語——人類用語言表達思想、情感,進行交流震耳欲聾—吼猴以它雷鳴般的吼聲,警告其他動物不要侵犯它的領地。聲音是動物傳遞信息的常用方式什么是聲?聲來自哪里?它是如何傳播和接收的?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一、聲的產生說話時用手觸摸喉頭處敲擊音叉使其發聲敲擊鼓使其發聲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呢?課程講授新課推進一、聲的產生★自己發聲說: “我愛物理”!手摸喉嚨,感受是什么?停止發聲時又是什么感覺?★把一只塑料尺壓在桌邊,使其發生聲!觀察發聲時和停止發聲時有什么不同?★你能礦泉水瓶當中的水發聲嗎?發聲時和停止發聲時有什么特點?活動: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一、聲的產生1.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 _____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振動振動2.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 。聲源2025/6/37說一說蒼蠅飛舞起來,由翅膀振動發出聲音笛管里面的空氣振動而產生聲音由海水振動產生聲音哪部分發聲體在振動?一、聲的產生固體、液體、氣體都能振動而發聲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聲音產生的原因的是 ( )A.敲鼓時發現鼓面上的紙屑上下跳動B.揚聲器發聲時發現小紙屑在喇叭面上跳動C.將發聲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D.金魚缸中的金魚吐出的氣泡在上升中變大一、聲的產生D聲波水滴滴在水面時,水面會上下振動,形成高低起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擴展傳播,形成水波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二、聲的傳播課程講授新課推進二、聲的傳播如圖所示,把一部手機放入抽氣盤上的玻璃罩內,用另一部手機對它呼叫,我們可以聽到鐘罩內手機發出的鈴聲。然后用抽氣機從鐘罩內往外抽氣。觀察實驗,說一說:什么情況不能聽到聲音?什么情況能聽到聲音?結論:真空不能傳聲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聲的傳播同學們可以聽到遠處傳來的雷聲,這個雷聲是怎樣傳播過來的呢?他們、我們相互學習,交流思想,聲音是靠什么傳遞的呢?---空氣可以傳遞聲音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聲的傳播聲在水底下不但不平息,而且反而要響好多倍。潛水員會聽見石塊互相摩擦的轟隆聲,沙礫在海底漾動的吃嗦聲,和波濤洶涌起伏的聲音。而當他在水底下工作的時候,敲擊榔頭的聲音和拉鋸的聲音,都如同在岸上一樣響亮。魚兒在水中也能相互傳遞信息。原來,水傳遞聲音傳遞得非常好,比空氣還要好。---液體可以傳遞聲音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聲的傳播實驗:耳朵在離開桌面一點和緊貼桌面上,聽到輕叩桌面的聲音相同嗎 ---固體可以傳遞聲音結論: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二、聲的傳播聲波能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物質傳播出去,這些能夠傳播聲波的物質稱為聲的介質。聲音是靠介質(一切氣體、固體、液體)傳播的。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三、聲傳播的速度1.聲速:聲波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表示聲傳播的快慢。2.在空氣中光速遠大于聲速:因此我們先看到閃電(白煙)后聽到雷(槍)聲3.聲速的大?。号c介質的性質和介質的溫度有關。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四、人的發聲和聽聲能力課程講授新課推進新課推進四、人的發聲和聽聲能力1、頻率:(1)定義:物體振動的次數與所用時間的比。(2)單位:赫茲(Hz)例:蝴蝶翅膀每秒鐘振動約5次,則蝴蝶發聲的頻率是 。5Hz2、人耳的聽覺范圍:20 Hz ~20000 Hz之間課堂小結認識聲現象聲音的產生:物體振動聲的傳播人的發聲和聽聲能力真空不能傳聲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傳播的速度頻率人耳能聽到的聲音:20HZ~20000HZ聲音我們一起來闖關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B.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C.宇航員們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語交談D.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些B我們一起來闖關2.人對聲音的感覺有一定頻率范圍,大約每秒鐘振動20次到20000次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能聽到聲音的條件是( ?。?br/>A.只要有發生器--聲源就可以B.必須具有聲源和空氣C.必須有聲源和聲音的傳播物質D.只要有發聲物和傳播物質,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聽到聲音C我們一起來闖關3.甲同學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長鐵管的另一端敲擊這根鐵管,則甲同學聽到的聲音情況是( )A.響了一下,聲音是從鐵管傳來的B.響了一下,聲音是從空氣傳來的C.響了兩下,先聽到從空氣傳來的D.響了兩下,先聽到從鐵管傳來的D我們一起來闖關4.有大隕石撞上月球時,地球上的人能否聽到撞擊聲?不能,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5.在一雷雨夜,小明在看見閃電后6s聽到雷聲。求閃電位置與小明相隔的距離。解:S=Vt=340m/s×6s=2040m我們一起來闖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