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年級/冊次 五年級下冊 單元 第七單元單元教學設計內容簡介 一、教材內容編排 本單元圍繞“足行萬里,移步換景,寰宇紛呈萬花筒”的主題,編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和《金字塔》三篇課文,展現了水城威尼斯獨特的城市風光,描寫了荷蘭寧靜安閑的牧場,介紹了埃及古老而神秘的金字塔,呈現出世界各地一幅幅動人的畫卷,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初步領略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歷史古跡。同時,本單元還編排了“我是小小講解員”的口語交際和“介紹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單元習作。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五年級上冊教材已經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效果。《威尼斯的小艇》引導學生逐層理解為什么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感受小艇給城市帶來的情趣。《牧場之國》一課引導學生體會靜態描寫所表現的荷蘭牧場的寧靜之美。“交流平臺”用對話交流的形式,梳理和總結了本單元的主題和語文要素,強調了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是表現景物獨特魅力的好方法。“詞句段運用”中第一項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試著寫出景物的動、靜之美。本單元以異域風情為主題,與學生生活遙遠,為了激發學生閱讀本單元文章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真實生活與文本內容的聯系。 課程標準要求 內容教學要點識字與寫字認識25個字,讀準1個多音字,會寫27個字,會寫27個詞語。梳理與探究能有目的地搜集、分類、整理、篩選資料,運用多種方法整理和呈現信息。 能采用多種媒介閱讀、運用資料,輔助表達。閱讀與鑒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課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體悟作者的情感。 能在閱讀中抓住要點,對比閱讀,提取信息,嘗試使用多媒介閱讀。 初步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并能從中獲取所需的信息。表達與交流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能根據聽眾的反應對講解的內容作調整,運用一定的手勢。 能借助資料,列出講解的提綱,按照一定順序清楚地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語文要素進階 本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這是在五年級上冊教材“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效果。圍繞這個語文要素,本單元精讀課文的課后題和泡泡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交流平臺”對語文要素進行梳理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所體現出的景物的獨特魅力;“詞句段運用”引導學生運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進行表達。 單元閱讀要素進階梳理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靜態美與動態美”這一語文要素在五年級上冊出現,上冊與下冊僅相差“初步”二字,在五年級上冊學生已經經過初步學習,掌握了景物的靜態與動態這一概念,并能通過關鍵語句,體會景物的靜態美與動態美。在五下本單元的學習中,閱讀訓練要素省去“初步”二字,說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學生的理解和審美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本單元的課文不僅描寫了不同景物的靜態和動態之美,還將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進行描寫,結合“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就能很清楚地領會,學生應該根據已積累的經驗和方法,理解不同的人文風情以及更加豐富的文本內容。 本單元的表達訓練要素是“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它與單元閱讀訓練要素有一定的關聯性,尤其是與第三篇選文《金字塔》聯系緊密。一是寫的內容上有關聯,三篇課文都是關于某一地方的景物或事物的。二是與《金字塔》的寫作手法相關聯,通過搜集大量的資料分類詳細介紹。 從初步學習整合信息到介紹一種事物,再到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從初步學習整理資料,到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從介紹一種事物到介紹一個地方,學生的表達內容從簡單到復雜,表達技巧從基礎到高級,逐步增強了他們的說明文寫作能力。在掌握了基本的資料收集和說明方法后,學生進一步學習如何通過更廣泛的資料搜集和整理,介紹一個特定的地方。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信息整合能力,還需要運用地理、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進行更復雜的描述和說明。 語文要素在課文中的橫向聯系 教材解讀表格 課題內容寫法《威尼斯的小艇》文圍繞威尼斯這座城市的獨有標志——小艇,介紹了小艇獨特的外形,乘船的感受,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以及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各部分內容銜接緊密,從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小艇對威尼斯的重要性,并把水上名城的風光韻味十足的表現了出來。動靜結合牧場之國課文描寫了荷蘭美麗、幽靜的牧場風光。作者筆下的荷蘭是由一條條運河,一片片碧綠的低地,成群的牛、馬、羊、豬、雞等牲畜自由安閑的生活所組成的。動物是這里的主人,人對動物的充分尊重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寧靜和諧之美。靜態描寫金字塔《金字塔》是一篇略讀課文,由《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兩篇文章組成。《金字塔夕照》是著名新聞記者穆青創作的一篇典型的“風貌通訊”,又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本文是節選,但文章結構完整,開篇即點題,寫出了“九月的開羅是金色的”,緊接著圍繞“金色”寫了“金色的美景”“‘金’字的來歷”和“神奇的感受”。文章角度新穎,構思巧妙,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是一篇實用文,分別介紹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兩方面內容,文本運用了繪圖、批注、列數字、做比較等多種方法介紹了古埃及金字塔的“不可思議”。兩篇文章形式不同,但情感相通,都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表達了作者對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和人類偉大創造的歌頌。非連續性文本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是小小講解員”,讓學生選擇一個情境,為他人進行講解。“講解”是解說的意思,即口頭上解釋說明。該話題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從本單元課文中學到的介紹地方或事物的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口頭介紹地方或事物的能力。教材第一部分明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任務。首先列舉了生活中幾個常見的作講解的情境,讓學生懂得講解一般發生在何時何地、有什么作用,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點明了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選擇一個情境,為他人作講解。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講解前作準備的要求,包括確定講解內容、搜集相關資料、列出提綱、試講四個步驟。“確定講解內容”主要是選定講解的情境及大致內容;“搜集相關資料”主要是獲取關于講解對象的信息,教材提示可以到實地走訪,確保信息的準確、可靠;“列出提綱”“試講”是把講解的內容梳理成條目,通過試講發現存在的問題,為講解作好準備。此外,教材還提示了用小卡片標注關鍵信息的方法,以使講解更加順暢。教材第三部分就“怎么作講解”進行了具體指導。第一條是關于講解的基本要求。“條理要清楚”,即要提前想好先講什么、后講什么,順序要明確;“語氣、語速要適當”,提示講解者語氣要溫和自然,語速要不急不緩;“用動作、表情輔助講解”,提示學生可以配上適當的肢體語言,讓講解更清楚。第二條提示了如何根據聽眾的反應靈活調整講解的內容,教材以“聽眾對某個部分不太感興趣”為例,示范了如何進行靈活調整。教材第四部分提出了課堂上交際活動的形式和流程:先在小組內講解,根據同學的意見改進;再由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講解。小貼士提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學習重點。第一點側重講解的條理性。學生之前在習作中有過列提綱的實踐,本次強調列提綱,是讓學生在講解之前,就先規劃好講解的順序,對講解內容了然于心,在講解時借助提綱有條理地表達。第二點側重對講解內容的取舍,提示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要觀察聽眾的反應,判斷聽眾是否感興趣,及時調整講解內容。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本單元習作要求學生搜集資料,介紹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在世界范圍內都被認為具有突出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主要包括文物、建筑和遺址。從閱讀課文、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到自己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意在引導學生探尋凝結著我們祖先汗水和智慧的文化成就,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本次習作也能提升學生搜集資料進行介紹的信息處理能力,體現了習作的交際價值。教材第一部分引出了本次習作的任務。首先,以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例,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文化遺產”的含義。開頭的三個問句涵蓋了親身游覽過和雖未親身游覽卻心有向往兩種情況,有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開拓學生選材的思路。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和秦始皇陵兵馬俑這三個例子,都具有高度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能夠激發學生的文化自豪感,使學生產生習作的興趣。接著,教材順勢提出了本次習作的任務——選擇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介紹給別人。教材第二部分以圖表的形式,對本次習作進行了分步驟的具體指導。先“搜集資料”,再“整理資料”,然后“撰寫”,這三個步驟是有序銜接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有過這三個步驟的實踐經驗。本次習作,對這三個步驟的要求都有所提高。“搜集資料”方面,教材提示既要根據需要有目的地搜集相關的資料,也要把資料的來源記錄下來,體現了對信息素養的重視。“整理資料”方面,首先列舉了如何分類整理資料,接著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要介紹的內容剔除無關信息,然后還提示學生針對缺失的資料進行補充搜集。“撰寫”方面,提示了本次習作可以用自己的話將整理好的材料寫下來,也可以直接引用資料,但需注明出處,還可以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豐富習作的表達。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寫完后評析修改的要求,意在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檢查習作介紹得是否清楚,是否能讓讀者明白所介紹的文化遺產的概況,互相學習寫法,同時促使學生了解其他人所介紹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豪感。語文園地“交流平臺”用對話交流的形式,梳理和總結了本單元的主題和語文要素,強調了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是表現景物獨特魅力的好方法。“詞句段運用”中第一項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試著寫出景物的動、靜之美。人文主題 足下萬里,移步換景,寰宇紛呈萬花筒。語文要素 閱讀要素: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寫作要素: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學習目標 ①文化自信:會認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要求會寫的生字; ②語言運用: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鄉村四月》;口語交際時,能列出講解的提綱,按照一定順序講述;能交流、總結對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表達效果的體會;能說出兩組句子描寫的情景,體會集中強調的一種顏色的表達方法。 ③思維能力:能體會課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④審美創造:初步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并能從中獲取所需的信息;能仿照例句,選擇一個情景寫句子,表現出景物的動、靜之美。重難點 1掌握生字詞,能體會課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2.初步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并能從中獲取所需的信息。 3.口語交際時,能列出講解的提綱,按照一定順序講述。 4.能搜集資料,清楚地介紹一處自己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和寫作基礎,但分析和總結能力有待提升。本單元通過《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激發學生對異域風情的興趣,進一步訓練他們對靜態和動態描寫的體會和運用。在寫作方面,學生需學會搜集、整理資料,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進行表達。在口語交際中,學生需學會列提綱、按順序講述,并根據聽眾反應調整內容。這些訓練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理解、信息整合和表達能力。教學思路(分大任務小任務,每個小任務由布置活動去完成,注意設置真實情境活動) 學習主題: 乘風破浪世界游 計劃( 11-13 )課時大任務: 招聘一名“云環球文化”講解員任務一 明確任務,商討計劃 ( 1 )課時活動1 走進單元,明確主題,整體感知。活動2 明確單元任務,商討制作方案,小組人員進行分工。活動3 成立制作團隊,制定方案。任務二 云環球旅行 ( 6 )課時活動1 游碧波蕩漾的水城威尼斯活動2 賞悠然自得的荷蘭牧場活動3 看巍峨雄偉的埃及金字塔任務三 帶你暢游中國 ( 4 )課時活動1 我是小小講解員活動2 介紹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