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第三節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知道虛像的概念,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理解日程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應用。情景導入水面玻璃幕墻鏡子能觀察到物體的像。像與物體有什么關系?新課探究1.定義:表面平整光滑且能夠成像的物體,叫做平面鏡。一、平面鏡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問題與猜想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像的位置像的大小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蠟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如何變化?鏡子里的像的大小與蠟燭距離鏡面的遠近有關系嗎?問題與猜想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制定方案雖然我們可以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像,但在平面鏡后面放置一光屏,屏上不會呈現物體的像。能夠呈現在光屏上的像叫作實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的像叫做虛像。實像和虛像都能用眼睛直接觀察。思考:①怎樣確定像的位置?②如何比較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距v)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物距u)?③用什么方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制定方案器材的選取: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制定方案玻璃板①能夠成像;②能夠透光,能夠看清鏡后面的操作。薄玻璃板、支架、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刻度尺、筆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收集證據(1)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立一塊薄的透明玻璃板作為平面鏡。(2)將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觀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現了蠟燭的像。A用于標出玻璃板、蠟燭及蠟燭的像的位置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3)另拿一支相同的蠟燭B(未點燃)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重合,則蠟燭B的位置就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AB收集證據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4)在紙上標出兩支蠟燭的位置,觀察并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AB(5)用鉛筆在白紙上記錄下玻璃板的位置,畫出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的連線,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兩支蠟燭到鏡面的距離,同時觀察連線與鏡面的位置關系。收集證據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6)移開蠟燭B,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像的位置上,觀察白紙上是否出現蠟燭的像。AB探究像的虛實收集證據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7)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量出每次實驗中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把測得的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并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和位置關系。AB收集證據避免偶然性,使結論更具普遍性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收集證據實驗序號 物到平面鏡的距離u/cm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v/cm 像與物大小比較(放大、縮小或相等)123…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4.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_______(相等/不相等) 。2.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 (相等/不相等) 。1.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實/虛)像。相等相等虛像的大小跟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分析與論證3. 像和物體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____(垂直、不垂直)。垂直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總結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鏡面。平面鏡所成的虛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MNABA'B'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總結1.實驗器材的選擇(1)實驗應選用_____的玻璃板,否則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差值較大且會出現兩個像。(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3)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效替代法)較薄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總結(4)刻度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光屏不能承接到像,說明成的是_____。2.實驗應在_____的環境中進行。3.玻璃板與水平桌面_____放置,確保物與像重合。4.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測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虛像較暗垂直得到普遍結論三、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虛像用虛線感覺光是從反射光反向延長線的交點S'射來的四、平面鏡的實例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國古代人民就發明了銅鏡,經過不同朝代的發展,銅鏡形態美觀,鏡背面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交流討論測量視力時,要求人距離視力表 5 m,但是房間可利用的寬度只有 3 m。你能利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如果能請畫出示意圖說明怎樣解決。交流討論能。如圖所示,人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視力表,而是視力表在平面鏡中的虛像,該虛像到平面鏡中的虛像,該虛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3m,所以人到視力表的像的距離為3m+2m=5m,符合要求。五、平面鏡的應用(1)成像:如舞蹈演員利用平面鏡糾正舞姿。(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如潛望鏡、塔式太陽能電站等。潛望鏡(3)擴大視覺空間:如在狹小的醫務室利用平面鏡成像檢查視力。六、平面鏡成像的作圖平面鏡成像的作圖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作圖;二是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光的反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例:如圖所示,S為平面鏡前一點光源,請作出它在平面鏡中的像S′。方法一: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作圖①從光源S引出兩條光線,射到平面鏡上;②過入射點分別作兩條入射光線的法線;③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④作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點S′即為光源S的像點。S′方法二: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①過光源S作鏡面的垂線(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②取點S′,讓S′到鏡面的距離等于S到鏡面的距離(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畫出像點S′(像與物的大小相等)。S′1.凸面鏡反射面是凸面的球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七、凸面鏡和凹面鏡擴大視野汽車后視鏡路口反光鏡凸面鏡的應用2.凹面鏡反射面是凹面的球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F焦點太陽灶奧運圣火采集汽車頭燈凹面鏡的應用隨堂練習1. 一只小貓在水邊欣賞自己的全身像。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應是圖中的哪一個?2. 冬冬同學站在平面鏡前 3 m 處,他看到鏡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現象形成的,他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_____m;現將一塊和鏡面一樣大的木板放在鏡子后面 1 m 處,這時他_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反射3仍能木板3. 我們都知道猴子撈不起水中的“月亮”,下列對水中“月亮”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水中的月亮是縮小的虛像B. 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大于井的深度C. 水中的月亮是縮小的實像D. 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等于井的深度B課堂小結平面鏡成像特點1. 實驗方法:替代法2. 成像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虛像4. 應用:成像、改變光路自我檢測1.人站在平面鏡前遠離平面鏡的過程中,發生的現象是( )A.像變大,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小B.像變大,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大C.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大D.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不變【教材P105~106 “自我檢測”】C2.體育課后,小明走到教學樓門廳內的豎直平面鏡前整理自己的衣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他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B.當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鏡靠近時,他在平面鏡中的像以2m/s的速度向平面鏡靠近C.他在鏡中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跟他到鏡面的距離相等D.他的鼻尖與鏡中所成像的鼻尖連線與平面鏡一定垂直ACD3.水平桌面上有如圖 所示的實驗裝置,垂直于紙面且用支架固定的透明薄玻璃板作為平面鏡,A、B、C三支蠟燭粗細相同,A、B長度相同,C較短。小紅想用這些器材探究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該實驗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作為平面鏡,是為了能確定____________進而用不同大小的蠟燭來比較_________________。像的位置像與物的大小關系(2)小紅的部分實驗步驟如下。①將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適當位置。②將蠟燭 _____(選填“B”或“C”)置于玻璃板后方,調節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過玻璃板從不同角度觀察,使其都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③改變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并調節玻璃板后方蠟燭到適當的位置,發現在玻璃板前面透過玻璃板從不同角度觀察,玻璃板后方的蠟燭仍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B(3)小紅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說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改變時,其在平面鏡中成的像大小______(選填“改變”或“不變”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不變無關4.小明晚上坐公交車時發現,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司機通常會把車內的燈關掉。他通過仔細觀察并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你知道汽車夜間行駛時,司機為什么通常不開車內的燈嗎?解析:車內的照明燈在前風擋玻璃上的反射光線也會影響駕駛員的視野,駕駛員在車內燈開啟的情況下,對于車外路況的視野會差很多,因此行車會變得不安全,所以說我們在夜間行車的時候才會通常不開啟車內的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