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整理與復習本章知識梳理機械運動運動與靜止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_______發(fā)生變化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的,與所選的_________有關運動的分類: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長度及其測量誤差:誤差不可避免,只能減小長度單位:______、km等,1km=103m測量工具:___________刻度尺的使用:認、選、放、看、讀、記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情況而被選定作參照的物體位置參照物m刻度尺機械運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定義: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______公式:___________單位:m/s、km/h,1m/s=_______km/h時間單位:s、min、h,1h=______min=______s測量工具:停表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路程相等,比較_____時間相等,比較_____路程603600時間比3.6機械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______原理:_________測量工具:刻度尺、停表不變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測量平均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路程內)運動的快慢程度公式:___________C知識點1運動的描述D解析:由于兩車是同時向東行駛,甲車比乙車快,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相對于甲車向西運動。知識點2運動的快慢15西知識點3測量平均速度(1)小車從A運動到B所用的時間tAB = _____s。(2)小車從B運動到C經過的路程sBC = _____m。(3)小車從A運動到C的平均速度vAC = _____m/s。解析:觀察圖中手表的指針可知,小車從A到B所用的時間:tAB =15s,tAC =25s.由于小車長30cm,而從圖中可知小車長與兩塊地板磚長相等,所以每塊地板磚長為15cm。以小車的車頭為標準,sBC =15cm×6=90cm=0.9m.sAC =15cm×12=180cm,vAC= sAC/tAC =180cm/25s=7.2cm/s=0.072m/s。150.90.072解析:要測量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根據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設法測量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 s 和騎車到校的時間t 。答案:具體測量步驟如下:(1)在自行車車輪的側面做一較醒目的記號,例如 用粉筆在前輪胎的側面畫上“*”,或用透明膠帶粘上一塊紅色紙條。(2)從家門口開始騎車向學校行駛,同時記下開始出發(fā)時手表指示的時間t1。(3)到達學校門口時記下手表指示的時間t2,則從家門口到學校的運動總時間即為t = t2-t1。(4)推著自行車返回,數出從學校到家門口自行車前車輪轉過的總圈數n(輪胎上所留記號可用來方便地數圈數)。用米尺量出一圈的長度,即為車輪的周長L。(5)從家門口到學校的距離為s = nL。從家門口到學校運動的平均速度為v = s/t =nL/(t2-t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