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下冊科學第四單元練習題簡單機械(本試題共4頁31 小題, 時間40分鐘, 滿分100分)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40分)1.如圖,為了減輕后面小和尚的負擔,前面的高瘦和尚應(yīng)該怎么做 ( )。A.肩向后移 B.肩向前移 C. 不動2.如圖,這樣的螺絲可以輕松擰緊,這里應(yīng)用了 ( )A. 斜面B. 輪軸C.輪軸和斜面3.下圖中的甲,是一枚釘入木板的的釘子,下列簡單機械中,與羊角錘拔釘子原理最相似的是 ( )。A. 杠桿B. 輪軸C. 滑輪4.小明和爸爸玩蹺蹺板 (如圖所示),小明要想翹起爸爸,應(yīng)該( )。A.小明往左邊移動一點B.小明往右邊移動一點C.爸爸往左邊移動一點5.剪刀是一種常用的杠桿類工具。如圖剪刀最省力的是 ( )。6. 以下屬于省力工具的是 ( )。A.筷子 B.理發(fā)剪刀 C.樓梯7.教室的門把手斷了,同學們發(fā)現(xiàn)開、關(guān)門變得特別費力,這是因為( )。A.輪軸的軸變短了B.輪軸的軸變長了C.輪軸的輪變小了/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五年級下學期 科學 第四單元測試 第1頁 共 4頁8.要打開教室門時,我們的手推在( )會比較費力。A. 靠近鎖這一邊B. 門的正中間C.靠近門軸的地方9.如圖都是生活中的輪軸,請仔細觀察哪一項是用軸帶動輪轉(zhuǎn)動的( )。10.用螺絲刀擰螺絲時,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輪軸,它的( )部分相當于輪。A.手柄部分 B. 刀口部分 C.整把螺絲刀11.如果想更省力地擰螺絲,螺絲刀最好選擇 ( )。12.關(guān)于輪軸,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輪軸是一種簡單機械 B.車輪不屬于輪軸 C.輪軸是一種復雜機械13.如圖,現(xiàn)在定滑輪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說明 ( )。A. X比Y重B. X比Y輕C. X與Y一樣重14.分別用下列三種方式提起同樣的三個鉤碼,彈簧秤讀數(shù)最小的是 ( )。15.如圖,在拔河比賽中,如果這兩個同學的力氣差不多大,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圖1中同學②一定會贏B. 圖2中同學①一定會贏C. 圖3中同學②一定會輸16.旗桿上的滑輪是 ( )。A. 動滑輪 B. 定滑輪 C. 輪軸17.小明想將陷在泥地里的汽車拉出來,試了兩種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方法更省力B. 乙方法更省力C.兩種方法都能省力五年級下學期 科學 第四單元測試 第2頁 共4頁18.使用下列工具時,用到斜面原理的是 ( )。19.餐廳的工作人員借助木板往汽車車廂上搬運東西,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構(gòu)成了斜面B.人推貨物用的力比貨物原本的重力大C.選用更寬的木板可以更省力20.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傾斜角度越小越( )。A. 省力 B. 費力 C.不省力也不費力二、實驗探究題 (每空2分,共24分)(一)周末同學們看到工人利用一塊木板吃力地往車上搬運重物(如圖1),他們想知道怎樣做才能夠省力,于是他們進行了研究:21.從簡單機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 原理。22.同學們找來材料進行對比實驗。從圖2中看出甲、乙、丙實驗選擇斜面的坡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23.圖2實驗中他們分別沿三個斜面向上拉小木塊,所用拉力大小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豎直提升小木塊需要10N的力)斜面 甲 乙 丙拉力(N) 8 6 4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jié)論:沿斜面拉重物所需要的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豎直提升重物所需要的力;再比較甲、乙、丙這三個斜面,可以進一步得出:斜面坡度越小,提拉重物越 (填“省力”或“費力”)。24.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判斷,如果要使搬運重物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木板搭斜面 B.不用木板,直接提升25.如果直接提起某重物所用的力大約是1N,那么使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提起這個重物所用的力大約是 。A.3N B.2N C.1N26.下列物品中,是利用斜面原理的是 。A.螺絲釘 B.蹺蹺板 C.方向盤五年級下學期科學 第四單元測試 第3頁 共4頁(二)一個物體重 10N,小明同學用下列四種方式進行了實驗:(滑輪和繩子的重量不計)27.上述四種方式中,彈簧秤讀數(shù)最大的是圖 。28.圖B利用了斜面,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斜面能省力,高度相同時斜面 越省力。29.圖C裝置屬于 ,但不能 滑輪, 這種滑輪可以 。三、綜合實踐題(每空3分,共36分)(一)下面兩幅圖是我們家庭中常見的指甲刀和垃圾桶結(jié)構(gòu)示意圖,請仔細看圖,認真分析思考,完成下面各題。30.指甲刀是個杠桿。手按的 A 處是用力點,那么 處就是支點,C處就相當于 ,這是個 (填“省力”或“費力”)杠桿。31.垃圾桶用腳在F處往下踩,垃圾桶的蓋子會打開,這也運用了杠桿原理。杠桿DEF 是 杠桿(填“省力”或“費力”),判斷依據(jù)是用力點到支點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距離。杠桿ABC是 杠桿(填“省力”或“費力”),判斷依據(jù)是用力點到支點距離 阻力點到支點距離。(二)自行車上的奧秘。(1)自行車上運用了許多簡單機械,其中腳蹬運用了 的原理,螺絲運用了 的原理。(2)握住車把的雙手之間的距離盡可能 (填“遠”或“近”),這樣自行車方向更容易把握。(3)如果自行車坐墊的一枚螺母松了,應(yīng)該選擇 工具將坐墊固定住 ( )。(4)同樣一座山,從山腳到山頂,小茗同學準備騎車上山,設(shè)計了3中坡度方案,其中騎行最省力的是 。五年級下學期 科學第四單元測試 第4頁 共4頁五年級下冊科學第四單元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20小題)1.A。2.B。3.A。4.B。5.C。6.C。7.C。8.C。9.C。10.A。11.C。12.A。13.C。14.B。15.C。16.B。17.A。18.C。19.A。20.A。二.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一)21、斜面。22、不相同。23、小于;省力。24、A。25、C。26、A。(二)27.A;28.坡度越小;29.動;省力;改變力的方向;三.綜合能力題(共2小題)30.B;阻力點;省力。31.省力;大于;費力;小于。32.輪軸;斜面;33.遠;34.C;35.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