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地形圖的判讀基礎達標 評價一 能夠結合圖中信息計算某地海拔、相對高度1.讀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A.甲地的海拔是50米B.丙地的海拔是200米C.乙地的海拔是0米D.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100米評價二 能夠判讀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2.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時,發現有一片綠顏色,海拔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據此我們可以判斷該地的地形為(D)A.高原 B.山地C.冰川 D.平原 地理課上,同學們利用土豆制作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3~4題。3.制作過程中土豆片要切割成相同的厚度,相同厚度模擬的是等高線地形圖中的(C)A.坡度 B.海平面C.等高距 D.海拔4.在白紙上繪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線地形圖應是(A)A B C D 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與鐵路線路分布圖。讀圖,完成5~6題。5.圖中虛線①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是(B)A.鞍部 B.山脊C.山谷 D.陡崖6.圖中鐵路擬改建為高速鐵路,經過ab段時沿虛線修建的目的有(B)①增加交通運輸方式 ②縮短通行時間 ③提高通行安全 ④降低線路坡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能力提升 7.關于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說法,正確的是(B)A.同一顏色區域表示海拔是完全相同的B.綠色通常表示平原,顏色越深,表示地勢越低C.紅色表示丘陵和低山,顏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D.藍色表示地勢高,黃色表示地勢低 近期,廣州市某學校地理小組就近開展了鄉土地理研學活動。下圖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8~10題。8.研學路線上丙地與丁地的相對高度可能是(B)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9.研學路線所處的山體部位是(D)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10.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車站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 濱州某地理研學團隊前往山東省東部沿海開展社會調查。讀圖,完成11~12題。鄉村公路照片 凸面鏡照片山東省東部某地等高線地形圖11.研學途中,小濱同學拍攝了一張鄉村公路照片,據此判斷該公路的大致走向是(B)A.東西方向 B.南北方向C.西北—東南方向 D.東北—西南方向12.為保障交通安全,公路彎道處常設置凸面鏡,用以擴大司機視野。小濱拍攝凸面鏡照片的地點可能位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C)A.① B.② C.③ D.④13.[地理實踐 知行合一]為了更好地開展“第三課堂”,陜西省某學校在暑假期間組織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赴“五岳”之首的泰山風景區開展研學活動。讀該景區附近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①處山體部位名稱是 鞍部 。 (2)②處和③處可能有河流發育的是 ③ 處,坡度較陡的是 ② 處。(3)圖中學校的海拔是 300~325 米。 (4)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泰山的海拔僅有1 532.7米,卻被列為“五岳”之首,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譽。請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泰山相對高度大 。 (5)簡要分析聚落分布在該區域西南部的主要自然原因。(從地形、水源兩方面分析)參考答案:西南部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 實踐作業 搜集一幅小范圍山地的分層設色地形圖,繪制其地形剖面圖,并利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此圖的等高線地形圖模型。第2課時 地形圖的判讀基礎達標 評價一 能夠結合圖中信息計算某地海拔、相對高度1.讀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的海拔是50米B.丙地的海拔是200米C.乙地的海拔是0米D.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100米評價二 能夠判讀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2.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時,發現有一片綠顏色,海拔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據此我們可以判斷該地的地形為( )A.高原 B.山地C.冰川 D.平原 地理課上,同學們利用土豆制作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3~4題。3.制作過程中土豆片要切割成相同的厚度,相同厚度模擬的是等高線地形圖中的( )A.坡度 B.海平面C.等高距 D.海拔4.在白紙上繪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線地形圖應是( )A B C D 下圖為我國某地等高線與鐵路線路分布圖。讀圖,完成5~6題。5.圖中虛線①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是( )A.鞍部 B.山脊C.山谷 D.陡崖6.圖中鐵路擬改建為高速鐵路,經過ab段時沿虛線修建的目的有( )①增加交通運輸方式 ②縮短通行時間 ③提高通行安全 ④降低線路坡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能力提升 7.關于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同一顏色區域表示海拔是完全相同的B.綠色通常表示平原,顏色越深,表示地勢越低C.紅色表示丘陵和低山,顏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D.藍色表示地勢高,黃色表示地勢低 近期,廣州市某學校地理小組就近開展了鄉土地理研學活動。下圖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8~10題。8.研學路線上丙地與丁地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80米 B.280米 C.350米 D.480米9.研學路線所處的山體部位是(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10.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車站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濱州某地理研學團隊前往山東省東部沿海開展社會調查。讀圖,完成11~12題。鄉村公路照片 凸面鏡照片山東省東部某地等高線地形圖11.研學途中,小濱同學拍攝了一張鄉村公路照片,據此判斷該公路的大致走向是( )A.東西方向 B.南北方向C.西北—東南方向 D.東北—西南方向12.為保障交通安全,公路彎道處常設置凸面鏡,用以擴大司機視野。小濱拍攝凸面鏡照片的地點可能位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3.[地理實踐 知行合一]為了更好地開展“第三課堂”,陜西省某學校在暑假期間組織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赴“五岳”之首的泰山風景區開展研學活動。讀該景區附近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①處山體部位名稱是 。 (2)②處和③處可能有河流發育的是 處,坡度較陡的是處。(3)圖中學校的海拔是 米。 (4)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泰山的海拔僅有1 532.7米,卻被列為“五岳”之首,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譽。請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 (5)簡要分析聚落分布在該區域西南部的主要自然原因。(從地形、水源兩方面分析) 實踐作業 搜集一幅小范圍山地的分層設色地形圖,繪制其地形剖面圖,并利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此圖的等高線地形圖模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第2課時 地形圖的判讀 - 學生版.docx 1.2 第2課時 地形圖的判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