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海陸變遷 海洋與人類活動基礎達標 評價一 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 跨學科 語文 古書記載:“嘗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注:螺蚌泛指有貝殼的軟體動物)。讀材料,完成1~3題。1.據材料推測,該地(D)A.地形平坦B.極度干旱C.人口眾多D.古為水域2.造成材料所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A.地殼運動B.人類活動C.海平面上升D.大陸漂移3.下列現象的形成過程與材料最相近的是(D)A.臺灣海峽海底發現古河道B.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C.中國三沙市永興島修建機場D.喜馬拉雅山脈發現海洋生物化石評價二 試述大陸漂移說的觀點,能夠描述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及運用4.根據大陸漂移說的基本觀點,下列三幅圖排列正確的是(B)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5.2024年4月3日7時58分,在中國臺灣省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讀世界板塊分布圖,臺灣省地震頻發的原因是(C)A.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不穩定B.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不斷張裂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D.位于地中?!柴R拉雅帶上評價三 能夠認識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6.海洋是“資源的寶庫”,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D)①生物資源 ②森林資源 ③礦產資源 ④空間資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能力提升 7.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下面海陸變遷結構圖中的數碼與其含義對應正確的是 (B)A.①——海平面上升B.②——地殼運動C.③——自然原因D.④——填海造陸 (2025廣東江門階段練習)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設立該節日的目的是提醒人們海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據此完成8~10題。8.下列不屬于人類利用海洋資源發展的相關產業的是(D)A.海洋牧場B.海鹽制造C.潛水旅游D.航空運輸9.我國在深海地區發現的可燃冰屬于(C)A.生物資源B.化學資源C.能源資源D.動力資源10.維護海洋環境,保護“藍色國土”,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是(A)A.設置休漁期B.砍伐紅樹林C.開采珊瑚礁D.過度捕撈11.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6日18時26分左右,菲律賓棉蘭老島附近海域發生5.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菲律賓境內活火山較多,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材料二 板塊分布示意圖。(1)全球大致劃分為 六 大板塊,其中 太平洋 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2)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圖中A、B兩地幾乎不發生火山、地震的是 A 地,原因是 A地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因為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呈 碰撞擠壓 的運動趨勢,所以安第斯山脈海拔不斷升高。(3)請分析菲律賓火山、地震頻發的主要原因。參考答案: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4)人們對海陸變化的認識,經歷了“海陸是變遷的”→“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學說”的過程。請從科學求知方面,談談這一認識歷程給你的啟示。參考答案:它告訴我們地球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的星球;這一理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釋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的新思路。 實踐作業 搜集近三年我國地震發生的時間和震級,制作知識卡片,并為學校防震演習制作一套切實可行的簡要方案。第2課時 海陸變遷 海洋與人類活動基礎達標 評價一 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 跨學科 語文 古書記載:“嘗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注:螺蚌泛指有貝殼的軟體動物)。讀材料,完成1~3題。1.據材料推測,該地( )A.地形平坦B.極度干旱C.人口眾多D.古為水域2.造成材料所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殼運動B.人類活動C.海平面上升D.大陸漂移3.下列現象的形成過程與材料最相近的是( )A.臺灣海峽海底發現古河道B.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C.中國三沙市永興島修建機場D.喜馬拉雅山脈發現海洋生物化石評價二 試述大陸漂移說的觀點,能夠描述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及運用4.根據大陸漂移說的基本觀點,下列三幅圖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5.2024年4月3日7時58分,在中國臺灣省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讀世界板塊分布圖,臺灣省地震頻發的原因是( )A.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殼不穩定B.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不斷張裂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D.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帶上評價三 能夠認識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6.海洋是“資源的寶庫”,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 )①生物資源 ②森林資源 ③礦產資源?、芸臻g資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能力提升 7.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下面海陸變遷結構圖中的數碼與其含義對應正確的是 ( )A.①——海平面上升B.②——地殼運動C.③——自然原因D.④——填海造陸 (2025廣東江門階段練習)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設立該節日的目的是提醒人們海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據此完成8~10題。8.下列不屬于人類利用海洋資源發展的相關產業的是( )A.海洋牧場B.海鹽制造C.潛水旅游D.航空運輸9.我國在深海地區發現的可燃冰屬于( )A.生物資源B.化學資源C.能源資源D.動力資源10.維護海洋環境,保護“藍色國土”,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是( )A.設置休漁期B.砍伐紅樹林C.開采珊瑚礁D.過度捕撈11.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6日18時26分左右,菲律賓棉蘭老島附近海域發生5.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菲律賓境內活火山較多,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材料二 板塊分布示意圖。(1)全球大致劃分為 大板塊,其中 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2)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圖中A、B兩地幾乎不發生火山、地震的是 地,原因是 。因為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呈 的運動趨勢,所以安第斯山脈海拔不斷升高。(3)請分析菲律賓火山、地震頻發的主要原因。(4)人們對海陸變化的認識,經歷了“海陸是變遷的”→“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學說”的過程。請從科學求知方面,談談這一認識歷程給你的啟示。 實踐作業 搜集近三年我國地震發生的時間和震級,制作知識卡片,并為學校防震演習制作一套切實可行的簡要方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 第2課時 海陸變遷 海洋與人類活動 - 學生版.docx 4.1 第2課時 海陸變遷 海洋與人類活動.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