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單元復習要點一 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存在生命的原因[典題1]為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某同學設計了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閱讀下面材料,幫助該同學完成探究任務。材料 對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描述:“①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②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天體。③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④按照級別從高到低,⑤依次為可觀測宇宙、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⑥地球是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之一,⑦它和其他行星在不同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⑧公轉方向相同。⑨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⑩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內側相鄰的是金星,地球外側相鄰的是土星。”(1)上述材料①~句中,有兩處明顯錯誤,請你挑出這兩處并加以改正。錯誤1: ⑤河外星系 (填數字序號及錯詞),改正為: 銀河系 。錯誤2: 土星 (填數字序號及錯詞),改正為: 火星 。 (2)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宇宙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請幫助該同學按照相互關系,將下面剩余條件按照數字序號填在橫線上,完成思維導圖。A.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B.日地距離適中 C.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D.晝夜長短變化適中 E.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F.體積和質量適中 G.適宜的溫度 H.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幅度不太大1 D ,2 F ,3 G ,4 B 。(填寫字母) 要點二 中國航天成就中國航天大事記(部分)序號 時間 事件① 1970年4月 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② 2003年10月 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③ 2007年10月 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探月”時代④ 2012年12月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啟區域服務,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⑤ 2015年12月 我國成功將“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送入太空⑥ 2016年11月 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發射成功⑦ 2020年7月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⑧ 2021年6月 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⑨ 2021年10月 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我國正式步入“探日”時代[典題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組合體,總重量400多噸,總高度近60米,于2024年4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八號”乘組在軌期間,計劃實施6次載荷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和2至3次出艙活動,在空間站已有的空間碎片防護措施基礎上,航天員乘組通過出艙活動,對艙外管路、電纜及關鍵設備安裝碎片防護加固裝置,視情開展艙外巡檢,進一步保障空間站安全。材料二 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八號”,從“嫦娥一號”到“天問一號”,從“天宮一號”到“天和”核心艙,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以扎實步伐和不懈努力,把航天夢寫到外太空,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航天人的卓越創新能力。中國航天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國航天人勇敢地肩負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淡泊名利,默默奉獻。(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列舉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舉一例即可)參考答案:1970年4月24日,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2)請你描述兩點我國太空探索的意義。參考答案: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間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利用太空的物理環境進行科學實驗;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方案;等等。(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作為新時代好少年,應追逐更遠大的航天夢,結合實際說說我們的做法。參考答案: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自己的努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等等。主題活動探究 03用建模探究天文知識。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建立模型是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地球的宇宙環境》的單元學習過程中,我們借助建模發現太陽系八顆行星的位置關系,借助建模認識銀河系的結構特點。(1)圖1是小新建立的銀河系模型。圖1①小新建立的是銀河系 俯視圖 (俯視圖或側視圖)模型。 ②從這個模型中我們發現銀河系像一個 漩渦 。 ③建立該模型時,小新將米粒粘在紙片上,其中“米粒”模擬 恒星 。(2)建立與八顆行星有關的模型①建立八顆行星位置關系模型時,下列數據處理方式可以將模型建立在一個長為50厘米的紙帶上的是 C 。(說明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50×109千米) A.水星到太陽的距離(5.79×107千米)看作1厘米,其他距離以此類推B.將每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數值縮小萬倍,單位“萬千米”更換成“厘米”C.將每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縮小億倍D.以上三種方法都可以②圖2是小新在紙帶上建立的八顆行星位置關系模型圖。分析發現八顆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是 不均勻 (均勻或不均勻)的。圖2(3)小新根據下表的數據制作了八顆行星直徑大小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火星的大小如圖3所示,那么地球的直徑大小應該是 A 。 圖3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赤道直 徑/千米 4 880 12 104 12 756 6 792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赤道直 徑/千米 142 984 120 536 51 118 49 528A B C D第二單元 單元復習要點一 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存在生命的原因[典題1]為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某同學設計了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閱讀下面材料,幫助該同學完成探究任務。材料 對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描述:“①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②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天體。③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④按照級別從高到低,⑤依次為可觀測宇宙、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⑥地球是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之一,⑦它和其他行星在不同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⑧公轉方向相同。⑨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⑩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內側相鄰的是金星,地球外側相鄰的是土星。”(1)上述材料①~句中,有兩處明顯錯誤,請你挑出這兩處并加以改正。錯誤1: (填數字序號及錯詞),改正為: 。錯誤2: (填數字序號及錯詞),改正為: 。 (2)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宇宙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請幫助該同學按照相互關系,將下面剩余條件按照數字序號填在橫線上,完成思維導圖。A.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B.日地距離適中 C.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D.晝夜長短變化適中 E.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F.體積和質量適中 G.適宜的溫度 H.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幅度不太大1 ,2 ,3 ,4 。(填寫字母) 要點二 中國航天成就中國航天大事記(部分)序號 時間 事件① 1970年4月 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② 2003年10月 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③ 2007年10月 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探月”時代④ 2012年12月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啟區域服務,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⑤ 2015年12月 我國成功將“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送入太空⑥ 2016年11月 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發射成功⑦ 2020年7月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⑧ 2021年6月 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⑨ 2021年10月 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我國正式步入“探日”時代[典題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組合體,總重量400多噸,總高度近60米,于2024年4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八號”乘組在軌期間,計劃實施6次載荷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和2至3次出艙活動,在空間站已有的空間碎片防護措施基礎上,航天員乘組通過出艙活動,對艙外管路、電纜及關鍵設備安裝碎片防護加固裝置,視情開展艙外巡檢,進一步保障空間站安全。材料二 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八號”,從“嫦娥一號”到“天問一號”,從“天宮一號”到“天和”核心艙,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以扎實步伐和不懈努力,把航天夢寫到外太空,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航天人的卓越創新能力。中國航天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國航天人勇敢地肩負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淡泊名利,默默奉獻。(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列舉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舉一例即可)(2)請你描述兩點我國太空探索的意義。(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作為新時代好少年,應追逐更遠大的航天夢,結合實際說說我們的做法。主題活動探究 03用建模探究天文知識。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建立模型是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在《地球的宇宙環境》的單元學習過程中,我們借助建模發現太陽系八顆行星的位置關系,借助建模認識銀河系的結構特點。(1)圖1是小新建立的銀河系模型。圖1①小新建立的是銀河系 (俯視圖或側視圖)模型。 ②從這個模型中我們發現銀河系像一個 。 ③建立該模型時,小新將米粒粘在紙片上,其中“米粒”模擬 。(2)建立與八顆行星有關的模型①建立八顆行星位置關系模型時,下列數據處理方式可以將模型建立在一個長為50厘米的紙帶上的是 。(說明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50×109千米) A.水星到太陽的距離(5.79×107千米)看作1厘米,其他距離以此類推B.將每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數值縮小萬倍,單位“萬千米”更換成“厘米”C.將每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縮小億倍D.以上三種方法都可以②圖2是小新在紙帶上建立的八顆行星位置關系模型圖。分析發現八顆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是 (均勻或不均勻)的。圖2(3)小新根據下表的數據制作了八顆行星直徑大小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火星的大小如圖3所示,那么地球的直徑大小應該是 。 圖3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赤道直 徑/千米 4 880 12 104 12 756 6 792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赤道直 徑/千米 142 984 120 536 51 118 49 528A B C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地球的宇宙環境 單元復習 - 學生版.docx 第二單元 地球的宇宙環境 單元復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