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綜合評價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班級: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從地球儀或地球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明顯分為陸地和海洋。下圖示意陸半球和水半球。據此完成1~3題。1.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D)A.① B.③ C.④ D.⑦2.環繞北極的大洲有(B)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⑤⑥3.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大勢是(D)A.海洋和陸地均衡分布B.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陸地和海洋各占一個半球D.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海拔和相對高度是表示高度的兩種不同方式。讀圖,完成4~5題。4.由圖可知,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D)A.1 200米 B.200米C.1 400米 D.1 000米5.圖中A、C兩點所在的地形區分別屬于哪兩種地形類型 (B)A.高原、平原B.山地、丘陵C.山地、盆地D.高原、丘陵 山西地質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中,展示有“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的化石標本,肯氏獸的化石在中國、南非及美洲大陸均有發現。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6~7題。6.圖中可能找到肯氏獸化石的大洲是(A)A.① B.② C.③ D.④7.肯氏獸是2億年前陸生動物,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以下解釋比較合理的是(D)A.動物遷徙 B.氣溫變化C.降水變化 D.大陸漂移8.當地時間2024年5月26日,印度尼西亞馬拉皮火山噴發。讀圖,與本次火山噴發直接相關的板塊是(D)A.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 B.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C.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D.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9.人類活動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價,個人和團體都有義務保護海洋環境。下列行為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是(B)A.投放人工魚礁B.大面積填海造陸,修建度假村C.建設濕地保護區D.伏季休漁 下圖示意一位蘇州的中學生記錄的自然觀察筆記。讀圖,完成10~11題。10.該學生觀察的月份可能是(D)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1.下列對觀察時段天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A)A.東北風6級B.多云轉小雨C.空氣質量差D.處于一天中的最高氣溫時段 下圖為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讀圖,完成12~14題。12.圖中(C)A.1月平均氣溫自南向北逐漸增加B.同緯度地區海洋比陸地氣溫低C.1月平均氣溫從南回歸線附近向南北兩側遞減D.南美洲西部的等溫線密集且平直13.圖中A地的1月平均氣溫是(B)A.0 ℃~10 ℃ B.10 ℃~20 ℃C.20 ℃~30 ℃ D.20 ℃14.影響A、B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B)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C.地形 D.植被15.“下雨了,我送你回家;雨停了,請送我回家”是現在流行的共享雨傘的廣告詞,根據世界降水分布規律來看,下列地區中共享雨傘使用頻率最高的是(A)A.中緯度大陸西岸B.中緯度內陸地區C.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地區D.兩極地區16.讀圖,試分析倫敦降水特點是(A)A.各月降水分配較均勻 B.降水集中在夏季C.降水集中在冬季 D.各月幾乎無降水17.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降水量b>d,氣溫a>bB.降水量d>b,氣溫c>bC.降水量a>c,氣溫d>cD.降水量d>c,氣溫d>c 猴面包樹是熱帶稀樹草原中一種非常奇特的常綠喬木,樹干粗大,喜溫耐旱,干季時落葉以減少水分蒸發,濕季時可大量儲水于樹干中。圖1為甲、乙兩地位置與氣候資料圖,圖2為濕季時猴面包樹景觀圖。讀圖,完成18~20 題。 圖1 圖218.根據猴面包樹的生長習性,推斷其主要分布地的氣候特征是(D)A.全年高溫多雨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C.全年高溫少雨D.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19.圖2示意濕季時的猴面包樹景觀,可能拍攝于(A)A.甲地2月 B.乙地2月C.甲地8月 D.乙地8月20.造成甲、乙兩地氣候差異顯著的主要因素是(C)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21.某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小華跟隨戶外旅游團攀登了向陽峰。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材料一 向陽峰(下圖)及周邊地區示意圖。材料二 該區域多年月平均氣溫和降水量資料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氣溫/ ℃ 4 6 10 17 22 25 28.5 28 23 18 11 6降水 量/毫米 42 63 96 137 166 209 189 120 76 73 55 30(1) 概括該區域的地形、地勢特點。(4分)參考答案:地形以山地、盆地為主,地勢四周高、中間低。(2)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當地擬在B處修建一座水庫,請分析這里修建水庫的利與弊。(3分)參考答案:利:可減少下游地區洪澇災害的發生。弊:淹沒村莊及農田。(3)結合材料二,分析A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參考答案:流量大,汛期長,無結冰期。(4)根據圖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判讀甲地形成較大的聚落的有利條件。(3分)參考答案: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22.[思維推演 探究海陸]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4年12月22日11時55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北緯55.95度,西經154.15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圖1圖2 圖3探究一 海陸的變遷(1)圖1中的南美洲和非洲之間的大洋是 大西洋 。(2分)(2)地理專家判斷南美洲和非洲曾經是一塊大陸,理由是什么 (2分)參考答案:兩大洲輪廓大致可以吻合;很多古生物化石相同;古老地層順序大致相同;等等。探究二 板塊構造學說(3)圖2所示的阿拉斯加州地震地點位于 美洲 板塊和 太平洋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是地震高發區。(4分) (4)在板塊的 碰撞 (碰撞或張裂)作用下,甲、乙兩大洲西側形成了 科迪勒拉 山系。(4分) (5)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太平洋在未來將會不斷變小,請解釋原因。(2分)參考答案:太平洋地處美洲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處,面積不斷縮小。探究三 地震的預防(6)丙處的印度尼西亞在房屋地基中用石子和泥沙填充的輪胎固定在地基和房屋地層之間(如圖3所示),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參考答案:充當減震器,減少地震對房屋的破壞。23.某中學地理研究小組的四名同學,在進行氣候課題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請發揮你的智慧,參與他們的研究。(11分)(1)銘銘發現,南、北回歸線之間主要分布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四種熱帶氣候類型,它們共同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2分)參考答案:全年高溫。(2)萱萱發現①地區與②地區大致位于同一緯度,但氣溫在同一季節卻出現了20 ℃的溫差,試解釋原因。(3分)參考答案:①地區為海拔較高的青藏高原,②地區海拔較低,受地勢因素影響,溫差大。(3)承承發現地處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的③④⑤三地的氣溫與降水變化有以下規律:由③至⑤,氣溫年較差逐漸增大,而年降水量卻呈現出遞減趨勢。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3分)參考答案:距海越來越遠,受海洋影響越來越小,受大陸影響越來越大。(4)小偉登錄網站查閱資料時,一則關于意大利某城市冬季發生洪水災害的報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認為這一報道可信嗎 試述理由。(3分)參考答案:可信。理由:意大利主要為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多。第四單元綜合評價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班級: 學號: 姓名: 成績: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從地球儀或地球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明顯分為陸地和海洋。下圖示意陸半球和水半球。據此完成1~3題。1.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A.① B.③ C.④ D.⑦2.環繞北極的大洲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⑤⑥3.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大勢是( )A.海洋和陸地均衡分布B.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陸地和海洋各占一個半球D.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海拔和相對高度是表示高度的兩種不同方式。讀圖,完成4~5題。4.由圖可知,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A.1 200米 B.200米C.1 400米 D.1 000米5.圖中A、C兩點所在的地形區分別屬于哪兩種地形類型 ( )A.高原、平原B.山地、丘陵C.山地、盆地D.高原、丘陵 山西地質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中,展示有“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的化石標本,肯氏獸的化石在中國、南非及美洲大陸均有發現。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6~7題。6.圖中可能找到肯氏獸化石的大洲是( )A.① B.② C.③ D.④7.肯氏獸是2億年前陸生動物,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以下解釋比較合理的是( )A.動物遷徙 B.氣溫變化C.降水變化 D.大陸漂移8.當地時間2024年5月26日,印度尼西亞馬拉皮火山噴發。讀圖,與本次火山噴發直接相關的板塊是( )A.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 B.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C.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D.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9.人類活動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價,個人和團體都有義務保護海洋環境。下列行為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是( )A.投放人工魚礁B.大面積填海造陸,修建度假村C.建設濕地保護區D.伏季休漁 下圖示意一位蘇州的中學生記錄的自然觀察筆記。讀圖,完成10~11題。10.該學生觀察的月份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1.下列對觀察時段天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北風6級B.多云轉小雨C.空氣質量差D.處于一天中的最高氣溫時段 下圖為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讀圖,完成12~14題。12.圖中( )A.1月平均氣溫自南向北逐漸增加B.同緯度地區海洋比陸地氣溫低C.1月平均氣溫從南回歸線附近向南北兩側遞減D.南美洲西部的等溫線密集且平直13.圖中A地的1月平均氣溫是( )A.0 ℃~10 ℃ B.10 ℃~20 ℃C.20 ℃~30 ℃ D.20 ℃14.影響A、B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C.地形 D.植被15.“下雨了,我送你回家;雨停了,請送我回家”是現在流行的共享雨傘的廣告詞,根據世界降水分布規律來看,下列地區中共享雨傘使用頻率最高的是( )A.中緯度大陸西岸B.中緯度內陸地區C.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地區D.兩極地區16.讀圖,試分析倫敦降水特點是( )A.各月降水分配較均勻 B.降水集中在夏季C.降水集中在冬季 D.各月幾乎無降水17.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降水量b>d,氣溫a>bB.降水量d>b,氣溫c>bC.降水量a>c,氣溫d>cD.降水量d>c,氣溫d>c 猴面包樹是熱帶稀樹草原中一種非常奇特的常綠喬木,樹干粗大,喜溫耐旱,干季時落葉以減少水分蒸發,濕季時可大量儲水于樹干中。圖1為甲、乙兩地位置與氣候資料圖,圖2為濕季時猴面包樹景觀圖。讀圖,完成18~20 題。 圖1 圖218.根據猴面包樹的生長習性,推斷其主要分布地的氣候特征是( )A.全年高溫多雨B.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C.全年高溫少雨D.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19.圖2示意濕季時的猴面包樹景觀,可能拍攝于( )A.甲地2月 B.乙地2月C.甲地8月 D.乙地8月20.造成甲、乙兩地氣候差異顯著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21.某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小華跟隨戶外旅游團攀登了向陽峰。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材料一 向陽峰(下圖)及周邊地區示意圖。材料二 該區域多年月平均氣溫和降水量資料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氣溫/ ℃ 4 6 10 17 22 25 28.5 28 23 18 11 6降水 量/毫米 42 63 96 137 166 209 189 120 76 73 55 30(1) 概括該區域的地形、地勢特點。(4分)(2)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當地擬在B處修建一座水庫,請分析這里修建水庫的利與弊。(3分)(3)結合材料二,分析A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4)根據圖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判讀甲地形成較大的聚落的有利條件。(3分)22.[思維推演 探究海陸]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4年12月22日11時55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北緯55.95度,西經154.15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圖1圖2 圖3探究一 海陸的變遷(1)圖1中的南美洲和非洲之間的大洋是 。(2分)(2)地理專家判斷南美洲和非洲曾經是一塊大陸,理由是什么 (2分)探究二 板塊構造學說(3)圖2所示的阿拉斯加州地震地點位于 板塊和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是地震高發區。(4分) (4)在板塊的 (碰撞或張裂)作用下,甲、乙兩大洲西側形成了 山系。(4分) (5)根據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太平洋在未來將會不斷變小,請解釋原因。(2分)探究三 地震的預防(6)丙處的印度尼西亞在房屋地基中用石子和泥沙填充的輪胎固定在地基和房屋地層之間(如圖3所示),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23.某中學地理研究小組的四名同學,在進行氣候課題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請發揮你的智慧,參與他們的研究。(11分)(1)銘銘發現,南、北回歸線之間主要分布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四種熱帶氣候類型,它們共同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2分)(2)萱萱發現①地區與②地區大致位于同一緯度,但氣溫在同一季節卻出現了20 ℃的溫差,試解釋原因。(3分)(3)承承發現地處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的③④⑤三地的氣溫與降水變化有以下規律:由③至⑤,氣溫年較差逐漸增大,而年降水量卻呈現出遞減趨勢。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3分)(4)小偉登錄網站查閱資料時,一則關于意大利某城市冬季發生洪水災害的報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認為這一報道可信嗎 試述理由。(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綜合評價 - 學生版.docx 第四單元綜合評價.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