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 燃料的燃燒 火為什么能推動人類歷史的前進 那時人們是如何保留火種的 接下來我們對火,即燃燒作一個初步的科學解釋。基礎堂清1. 下列對成語相關的化學原理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隔離可燃物可以滅火B.鉆木取火——使可燃物的著火點升高C.杯水車薪——少量的水不能使溫度降低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D.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使火燃燒得更旺2.在“天宮課堂”第四課“球形蠟燭火焰”科學探究中,航天員用蓋子蓋在蠟燭火焰上使其熄滅,下列滅火原理與其相同的是 ( )A.釜底抽薪B.高壓水槍滅火C.用沙土蓋滅篝火D.關閉煤氣灶閥門3.每年的11月9日是我國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日,提醒人們珍愛生命,遠離火災。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不在野外玩火B.家中要常備減壓滅火器C.為方便充電,手機充電器一直連接電源D.不帶酒精、汽油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燃燒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反應B.“釜底抽薪”蘊含的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不一定會燃燒D.篝火晚會時架空木材,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燒5.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國防災減災日。了解防災減災知識有利于保護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一旦發生火災,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電話“119”B.生活中常用水來滅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C.森林發生火災時,可在大火蔓延的線路上砍掉一片樹林,設置隔離帶來滅火D.加油站、煤粉廠等場所應嚴禁煙火6. 古代冶煉金屬一般都需要高溫,明代《天工開物》中,繪有許多下圖所示的風箱。為了保持冶煉爐內高溫,需要不斷拉動風箱的目的是 ( )A.降低木材的著火點B.增大木材之間間隔C.提供充足的空氣D.清除多余的可燃物7.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物質的燃燒實驗。升溫至60 ℃的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升溫至260 ℃的過程中,③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B.對比①③,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對比②③,可驗證燃燒需可燃物與氧氣接觸D.④未燃燒,說明無煙煤不是可燃物8.某市一酒店因員工操作不當導致燃氣泄漏,發生火災,造成了嚴重的后果。(1)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的原理是 ;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燃燒起來,可用的滅火方法是 。(2)著火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降低姿勢跑離著火區域,理由是 (填字母)。A.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避免灼傷呼吸道B.濕毛巾會吸收COC.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9.在一些農村地區,木柴仍然是常用燃料。木柴燃燒時,常把木柴架空,其目的是 ,要使柴火熄滅,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也有不少家庭使用沼氣作為燃料,沼氣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10. 某化學興趣小組對生石灰與水的反應是否為顯著的放熱反應進行了實驗探究,在除了用手觸摸試管壁感覺發熱外,還設計了下列幾個可行性方案。(1)甲方案:將溫度計與盛有生石灰的小試管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放入盛有水的小燒杯中,用膠頭滴管向小試管中緩緩滴入水,看到的現象是 ,說明反應放熱。(裝置中支撐及捆綁等儀器已略去)(2)乙方案:將盛有生石灰的小試管插入帶支管的試管中,支管接①或②裝置,用膠頭滴管向小試管中緩緩滴入水,看到的現象是(接①裝置) ,或(接②裝置) 。(3)生石灰與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素養日清11. 能源危機制約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成為越來越迫切的需求。(1)目前,多數汽車使用的燃料是 (填一種,下同),汽車尾氣污染物有 (填化學式)、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等。(2)以氫氣作為燃料的汽車被稱為氫動力汽車,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燃料”汽車。該汽車排放的尾氣對空氣無任何污染,其原因是 。工業上可以用甲醇(CH3OH)與水蒸氣在加熱及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制取氫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12.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下圖裝置來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實驗步驟如下:Ⅰ.打開彈簧夾,先通入N2,排盡裝置內空氣后再點燃酒精燈,紅磷不燃燒。Ⅱ.關閉彈簧夾,熄滅酒精燈冷卻到室溫,推動注射器活塞,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至凹槽內。一段時間后,紅磷不燃燒。Ⅲ.再次點燃酒精燈,紅磷燃燒。(1)步驟Ⅱ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對比Ⅰ和Ⅲ的實驗現象,說明可燃物的燃燒條件之一為 。(3)對比Ⅱ和Ⅲ的實驗現象,說明可燃物的燃燒條件之一為 。參考答案基礎堂清1.B 2.C 3.C 4.A 5.B 6.C 7.D8.(1)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用濕抹布撲蓋(2)AC9.增大木柴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其充分燃燒 用水澆滅 甲烷(或CH4) CH4+2O2CO2+2H2O10.(1)溫度計的讀數升高(2)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U形管左邊的水柱下降,右邊的水柱升高(3)CaO+H2OCa(OH)2解析:(1)氧化鈣可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會產生大量的熱。(2)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根據大氣壓強原理來解答。(3)根據氧化鈣可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素養日清11.(1)汽油(或柴油) CO(或SO2)(2)生成物只有水 CH3OH+H2O3H2+CO2 +4解析:(1)目前,多數汽車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汽車尾氣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等。(2)氫氣燃燒只生成水,對空氣無任何污染;用甲醇(CH3OH)與水蒸氣在加熱及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制取氫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化學方程式為CH3OH+H2O3H2+CO2,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顯-2價,由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可知,碳元素顯+4價。12.(1)2H2O22H2O+O2↑(2)與氧氣接觸(3)溫度達到著火點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生活中,我們通過燃料燃燒提供的熱量來做飯,燃料燃燒為我們提供了能量,那么是不是只有燃燒才能提供能量呢 基礎堂清1.下列有關煤、石油和天然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們都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化石能源B.它們燃燒都能生成二氧化碳C.它們的蘊藏量是無限的D.它們都是混合物2.科學家已經研制出在催化劑作用下利用太陽能產生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氫氣的新技術。該技術的主要優點有 ( )①不會產生污染 ②水的分解效率高 ③不消耗地球現有的其他能源 ④太陽能取之不盡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3.下列不屬于利用新能源的是 ( )A.風力發電 B.水力發電C.太陽能住宅 D.利用地熱能4. 燃料電池是一種新型綠色電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氣不斷輸入,直至被氧化,使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這三種氣體可以作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無毒、無害的氣體B.均可燃燒并放出大量的熱C.燃燒產物均為二氧化碳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5.下圖是某火力發電廠處理廢氣的示意圖,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處理過程中發生的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廢氣處理過程中,硫元素的化合價將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3)將進入煙囪的潔凈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產生該現象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素養日清6. “氧循環”“碳循環”“水循環”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主要循環”。請結合圖示回答相關問題:(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石油和天然氣;從物質分類角度看,CO2屬于 。(2)從物質變化及分子角度看, 循環與另外兩種循環有本質區別。(3)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 能;在⑤、⑦兩個反應中,反應物相同,產物不同的原因是 。(4)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轉化為燃料,是實現“碳中和”的一個研究方向。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醇,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參考答案基礎堂清1.C 2.A 3.B 4.B5.(1)CaCO3CaO+CO2↑(2)升高(3)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素養日清6.(1)煤 氧化物(或非金屬氧化物,或化合物)(2)水(3)化學 反應條件不同(4)3H2+CO2CH3OH+H2O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鞏固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減少空氣污染B.電動汽車逐步替代燃油汽車符合綠色發展理念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其將成為未來新能源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莊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體中基礎堂清1.了解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服裝廠必須嚴禁煙火B.電器著火時,迅速用水撲滅C.油罐著火時需用水噴淋降溫D.可燃性氣體點燃前必須驗純2.消防用自動感溫噴淋頭的結構如圖所示。當噴淋頭附近溫度升高到噴淋頭的設定值時,丙三醇將熱敏玻璃球脹破,噴淋頭自動噴水滅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熱敏玻璃球能迅速將外界的熱量傳遞給丙三醇B.玻璃球脹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間的間隔變大C.噴水滅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D.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熱源靠近自動感溫噴淋頭3.燃燒是人類很早就開始利用的化學反應。下列有關燃燒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 )A.可燃物燃燒時一定都是發生化合反應B.任何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都叫燃燒C.“煽風點火”主要是利用增大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促進燃燒D.“鉆木取火”主要是利用了摩擦生熱,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4. 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以C3H8為例)的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F有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氣為燃料時,應采取的措施是 ( )A.燃料氣和空氣的進入量都減少B.燃料氣和空氣的進入量都增大C.減少燃料氣進入量或增大空氣進入量D.增大燃料氣進入量或減少空氣進入量素養日清5. 某同學設計的創新實驗裝置圖如下,請完成下列探究:【實驗內容】在500 mL燒杯中放一個金屬圓柱體,注入400 mL熱水,在圓柱體上放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塊薄銅片,銅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用濾紙吸干水后的白磷,觀察現象。【實驗現象】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的條件是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后,用一只小燒杯罩在白磷上方,過了一會兒,燃燒就停止了,說明滅火可以采用 的方法;取下銅片后,用一支空試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屬圓柱體,水中的白磷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分析討論】(1)銅片上放一小塊白磷時,用濾紙將其表面的水吸干,原因是 。(2)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后,用一只小燒杯罩在白磷上方,最好在燒杯內壁沾一些水,其原因是 。【反思】對于該實驗進行的創新改進,其優點有 (寫出一條即可)。參考答案知識回顧1.D基礎堂清1.B 2.C 3.C 4.C素養日清5.【實驗現象】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隔絕氧氣 4P+5O22P2O5【分析討論】(1)減少水分的吸熱使溫度易達到白磷的著火點(2)水能吸收反應生成的P2O5,防止污染空氣【反思】操作更簡單,不會污染環境解析: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來分析;水能吸熱,導致溫度達不到白磷的著火點,因此要將白磷表面水分吸干;根據水能吸收五氧化二磷來分析;改進后的裝置,操作比較簡單,裝置是密封的,產生的有害物質被水吸收,防止污染空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基礎練】7.1 燃料的燃燒.docx 【課時基礎練】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docx 【課時基礎練】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鞏固.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