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綠色評價-能力立意”學科測評2024—2025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試題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綠色評價-能力立意”學科測評2024—2025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試題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綠色評價-能力立意”學科測評2024—2025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試題卷
1.(2025九上·南湖期末)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平衡膳食八準則,其中包括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下面是學校中餐的備選菜單,你認為搭配不合理的是( ?。?br/>A.米飯,紅燒鯽魚,白灼菜心,蘋果
B.米飯,梅菜扣肉,花菜肉片,葡萄
C.炒面,醬燒牛肉,麥香雞腿,牛奶
D.臘味燜飯,紅燒肉,番茄炒蛋,黃桃酸奶
2.(2025九上·南湖期末)在體育課鉛球練習中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為了避免砸到同學造成傷害,我市用實心球練習代替了鉛球練習。實心球為了安全,表面用到了更柔軟的有機合成材料,以下器材的材料選擇不考慮柔軟性的是(  )
A.接力棒選擇鋁合金 B.跑道選擇塑膠材料
C.排球的塑料球皮 D.跳高墊選擇海綿
3.(2025九上·南湖期末)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結構構示意圖,下列關于該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①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有利于大量分泌膽汁
B.②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有利于暫時儲存食物
C.③離小腸比較接近,有利于消化液快速進入小腸
D.④是大腸,其腸壁較薄,有利于吸收水分
4.(2025九上·南湖期末)科學學習小組做導電性實驗,按照圖連接好線路發現燈泡不發光,往燒杯中加水溶解后燈泡發光,欲使燈泡熄滅可向燒杯中加入的物質是( ?。?br/>A.CuSO4溶液 B.NaNO3溶液 C.NaOH溶液 D.HCl溶液
5.(2025九上·南湖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利用橡皮管、漏斗、水、塑料顆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腎單位模型(部位①處的橡皮管上扎有小孔,水能透過但塑料顆粒不能透),模擬尿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部位①模擬腎小球
B.部位②模擬腎小囊
C.塑料顆粒模擬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D.該模型的缺陷之一是部位③無法模擬重吸收作用
6.(2025九上·南湖期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思想方法。借助它們有助于理解物質具有性質或發生變化的規律,以下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br/>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氨水呈堿性 NH3·H2O能電離出OH—
B 用稀鹽酸辨別氯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 氯離子和鈉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鈉
C CuSO4溶液呈藍色 溶液中存在Cu2+
D 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兩種溶液中都含有H+
A.A B.B C.C D.D
7.(2025九上·南湖期末)2024年11月28日,全球最大的核電基城—“華龍一號”的福建漳州核電1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下面有關核電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核電站反應堆產生的廢料對環境沒有污染
B.核電站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是可以控制的
C.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里面發生的是核聚變
D.核能發電發生能量轉化:核能→機械能→內能→電能
8.(2025九上·南湖期末)目前世界上80%的原生銅是使用火法冶煉生產。以輝銅礦(主要成分為Cu2S)為原料,煉銅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粉碎輝銅礦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B.吹煉爐中吹入空氣是為了提供足量的氧氣
C.吹煉爐中反應中只有銅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
D.火法煉銅工藝的煙氣制酸系統能減緩酸雨的形成
9.(2025九上·南湖期末)某品牌可樂每100mL中含有的營養和能量如圖所示。小嘉是一位初中男生,他想通過做引體向上消耗掉一瓶可樂(500mL)的能量,他大約需要做引體向上個數為(  )
A.300 B.600 C.1500 D.3000
10.(2025九上·南湖期末)如圖所示,松開氣球的口子,快速放氣后會感到氣球變涼。該過程中能量轉化與汽油機四個沖程中相同的是( ?。?br/>A.吸氣沖程 B.壓縮沖程 C.做功沖程 D.排氣沖程
11.(2025九上·南湖期末)在甲圖中,A、B、C、D表示4%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和3.65%鹽酸溶液的混合物;乙圖表示各溶液的溫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溫度均為22℃)。由于溶液較稀,故其密度均看作是1g/mL。下列有關圖示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A點對應的溶液中離子數量最多
B.B點對應的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變紅色
C.C點相應的溶液中生成的水最多
D.往D點相應溶液中加入足量鎂粉不產生氣體
12.(2025九上·南湖期末)2024年6月25日,探月工程“嫦娥六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實現世界首次月背采樣。這次返回任務采用了高速再入軌道技術。返回軌道如圖所示,返回器以“打水漂”的方式返回,避免了返回器由于速度過快存在燃燒殆盡的風險。下列有關返回器分析錯誤的是( ?。?br/>A.這種返回方式能有效減小返回器的動能
B.返回過程中,返回器的機械能始終守恒
C.反彈過程中,返回器的動能部分轉換為勢能
D.返回過程中,返回器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產生熱能
13.(2025九上·南湖期末)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橋面很高,因此設計了很長很緩的引橋,有人認為引橋應該設計得更短更陡。小嘉將該問題簡化為如圖所示的物理模型,將同一物體分別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點C,已知AC>BC,施加的力分別為FA、FB,拉力做的功分別為WA、WB,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br/>A.FA>FB,WAFB,WA=WB
C.FAWB D.FA14.(2025九上·南湖期末)《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一種汲水灌溉裝置——筒車(如圖甲所示),河道流水驅動輪子轉動,邊緣繩系的竹簡將水從河里不斷輸送到上方接水槽中,然后流向農田(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筒轉動時輪子相當于動滑輪
B.筒車向上運水越多功率就越大
C.筒車輪子越重其機械效率就越大
D.簡車送水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15.(2025九上·南湖期末)圖甲為自由式滑雪大跳臺示意圖,比賽中選手的部分運動軌跡如圖乙,其中a點為滑上跳臺前的最低點,在b點離開跳臺,c為離開跳臺后運動的最高點,d為落地點。若空氣阻力不計,下列關于選手在相應位置能量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 ?。?br/>A. B.
C. D.
16.(2025九上·南湖期末)人體內的器官結構與功能是統一的。如下圖是肺泡和心臟結構示意圖,其中的結構有的厚、有的薄,比如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這是為了便于進行   。心臟結構中,左心房B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入左心室D,左心室D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往全身,因此心壁肌肉更厚的是   (選填“B”、“D”)。
17.(2025九上·南湖期末)如圖所示是高空修剪樹枝的工具——高枝剪。當樹枝進入兩剪片形成的刀口中,拉動拉繩就能輕松剪斷樹枝。為了剪斷較粗較硬的枝條,除了增大拉力外,還應盡量將枝條靠近  ?。ㄟx填“B點”或“O點”)。若不計繩重、滑輪自重及摩擦,當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繩子自面端時,A點受到繩子a的拉力為   N。
18.(2025九上·南湖期末)中學階段常常將溶解過程簡單看作物理變化過程,但溶解過程中包含化學變化早已得到了證實。比如氯化鐵粉末溶于水形成酸性的氯化鐵溶液就包含化學變化。下列溶解過程中,存在化學變化的有____________。
A.氨氣溶于水 B.碳酸鈉溶于水 C.二氧化碳溶于水
19.(2025九上·南湖期末)學了酸的化學性質后,小嘉向學以稀鹽酸為主題,繪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若用Cu(OH)2實現過程②,會得到藍色溶液。小嘉認為該溶液一定含有CuSO4,該溶液中可能有的溶質是  ?。ㄌ罨瘜W式)為驗證該物質是否存在,你認為可以用以下哪些物質可用來進行實驗驗證   。
A.碳酸鈉溶液 B.金屬銅 C酚酞試液 D.氯化鋇溶液 E.氧化銅粉床
20.(2025九上·南湖期末)在跳水運動中,若運動員以相同的速度v,分別向上方和斜上方起跳。若不考慮空氣阻為。(向斜上方起跳時)上升到最高點時,運動員的動能   (選填“為零”或“不為零”);運動員向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小   運動員向斜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小(選填“>”、“<”或“=”)。
21.(2025九上·南湖期末)下列兩種方案體現了物質除雜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將雜質直接轉化為所需物質;
思路二:將雜質物質轉化為中間物質,再將中間物質轉化為所需物質。
(1)運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   溶液,過濾、蒸發,即得氯化鎂固體。
(2)運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根據流程回答以下問題。步驟①后,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步驟②中加入的甲溶液可以是   。
A.碳酸鈉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 C.氫氧化鉀溶液 D.氫氧化鋇溶液
22.(2025九上·南湖期末)某學習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過氧化氫分解會放出大量的熱,除了二氧化錳、硫酸銅以外,動、植物細胞中含有的過氧化氫酶也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但溫度過高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會降低,為比較植物種類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影響,他們設計了如下方案:
【實驗步驟】
①取2.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試管中、并將具支試管與壓強傳感器連接(如圖甲所示)。
②量取2mL3%過氧化氫溶液,倒入具支試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膠塞,采集數據。
③更換相同質量,不同種類的植物碎末,重復步驟①和②。
④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復步驟①和②,做空白實驗。
⑤將壓力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用電腦進行處理,得到反應前后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乙。
【實驗分析】
(1)由圖乙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ㄌ钪参锼槟┟Q);
(2)根據資料推測: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可能導致反應速率突然變慢,原因可能是   。
(3)有同學認為具支試管中壓強增大是因為過氧化氫分解放熱,請你根據圖乙向該同學說明試管中一定有   產生。
(4)小嘉認為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而有同學卻認為可能產生了別的氣體。為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小嘉在對具支試管進行了改進如圖(脫氧劑會吸收氧氣而不與其他物質反應),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
①稱取相同質量的脫氧劑放入干燥管,按圖丙連接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標為Ⅰ、Ⅱ。
②量取2mL3%過氧化氫溶液和等量的蒸餾水,分別倒入Ⅰ、Ⅱ試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膠塞。
③打開止水夾A,待傳感器壓強不再改變時,關閉止水夾A,分別稱量Ⅰ、Ⅱ兩組實驗裝置(干燥管的總質量,分別為mⅠ和mⅡ,若   ,則能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
23.(2025九上·南湖期末)小嘉所在的項目化學習小組留意到實驗室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CO2,而氫氧化鈣也能與CO2反應,那么實驗室可否用石灰水來吸收CO2呢 學習小組對此展開探究。
【提出猜想】
小明:可用飽和石灰水吸收CO2;小亮:不可用飽和石灰水吸收CO2。
為了驗證他們的觀點,小組同學設計了圖1實驗裝置并用數字傳感器記錄數據。
【進行實驗】
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按要求裝入藥品。夾緊K1、K2,打開壓強傳感器繪制初始波形圖至a點(圖2)。
③打開K1,向裝置中注入50mL飽和石灰水,完畢后再微微振蕩裝置,記錄波形圖。
④打開K2,向裝置中注入50mL氫氧化鈉溶液,記錄波形圖。
【分析與結論】
(1)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   。
(2)通過   兩點的比較,說明小明的猜想不成立。通過數字化實驗,同學們明白了實驗室不能用石灰水來吸收CO2。
(3)小嘉認為de段壓強明顯減小的原因也可能是CO2溶于水造成的,請分析整個波形圖,說說你的觀點   。
24.(2025九上·南湖期末)小嘉所在的項目化學習小組以“校園直飲水機結構探秘”為主題,開展了項目化實踐活動。
【項目一】水的凈化
(1)如圖甲為水的凈化過程,得到直飲水需經過①②③三個步驟,步驟②相當于  ?。ㄌ钜环N實驗操作);
【項目二】加熱原理
(2)現用電熱片a、b接入圖乙電路模擬電熱開水器的電路。已知電熱片a、b的阻值為2Ω或18Ω,但因銘牌不清無法確定。已知變溫油墨紙片溫度升高到一定值時紅色會褪去,請你利用變溫油墨紙片設計一個實驗探究a和b的阻值   ;
【項目三】熱交換器設計
項目化小組的同學想到,將電熱開水器中的開水變成溫開水,需要冷卻放熱。若將冷卻放出的熱量利用起來,用于提高進電熱開水器前水的溫度,可以節約電能。于是小組同學設計圖丙所示的方案。
(3)該方案用波紋管比直管冷卻效果更佳的原因是  ??;
【項目四】節能效果
(4)校園直飲水機就是采用上述熱交換的方式,使進水管的常溫自來水從20℃變成80℃的熱水,再通電加熱至100℃。要得到10kg的100℃開水,相較于將20℃的自來水直接燒開,可節約電能   J [不計熱量損失,c水=4.2×103J/(kg·℃)]
25.(2025九上·南湖期末)歷經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人類對心血管系統的工作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對治療心血管疾病也有了長足進步。
(1)實驗發現全血輸血無效時可以采用血漿緊急輸血,血漿輸血時不需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原因是   。
(2)心動周期指從一次心跳的起始到下一次心跳的起始所需時間。為糾正不規律的心跳,人們發明了可設置心動周期的心臟起搏器。若人工心臟起搏器心動周期為0.8秒,則該左心室每分鐘收縮   次。
(3)20世紀60年代,查爾斯·胡夫納格爾博士開發了一種人造心瓣膜并第一次成功插入病人心臟。人造心瓣膜的作用是   。
(4)目前心臟受損的病人可通過心臟移植治療。在進行手術的時候,病人通常要通過打麻醉劑來使他們感覺不到痛。麻醉劑通常是以氣體的形式通過蓋著鼻子和嘴巴的面罩來傳輸給病人。在①消化系統,②神經系統,③呼吸系統,④循環系統等四個人體系統中,參與了麻醉劑氣體傳輸的是   。
26.(2025九上·南湖期末)化學反應條件改變時,生成的微觀粒子和宏觀現象都可能與原來不同。某興趣小組學習了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后,為探究不同溫度下該實驗產物是否不同,進行了如下實驗,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實驗時,①通CO;②點燃酒精噴燈A;③點燃酒精燈B;以上三步操作的先后順序是   。
(2)氧化鐵被還原時,會逐步失去氧元素。該過程中固體成分與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溫度為620℃時,裝置內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求出圖中x的值(寫出計算過程)。
27.(2025九上·南湖期末)近年來國產電動汽車發展迅猛,如圖為某型號電動汽車,其電池容量為500A·h,輸出電壓為100V。當電動機工作時,把電能的80%轉化為機械能,電量較低時需重新充電。(已知汽油熱值q汽油=4.6×107J/kg)
(1)在只考慮風阻(空氣阻力)的情況下,電車的能耗與速度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行駛速度(km/h) 30 60 120
能耗(kW·h/100km) 6 10 24
求當速度為60km/h時該電車的最大續航里程;
(2)電池電量消耗到滿電的10%后需要進站充電。標準充電器的標準充電功率為30kW,快速充電器的充電功率為150kW。如里要充滿電,用快速充電器比用標準充電器充電快幾小時
(3)快速充電器雖然能大幅縮短充電時間,但也對充電器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焖俪潆姇r的最大電流能達到200A,已知某導線電阻為0.01Ω/m,若快速充電器使用了該款導線2m。以最大電流充電的過程中,這段導線每小時會產生多少熱量
(4)燃油汽車把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25%。燃油汽車燃燒多少千克的汽油提供的機械能與上述電動汽車充滿一次電提供的機械能相當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5)航母艦體需要定期除銹維護。為實現對除銹廢液(溶質主要成分為HCl、FeCl、其他雜質忽略)的綜合利用,需測定廢液中HCl的質量分數,取200g廢液樣品,依次加入100g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NaOH溶液,過濾,稱重,相關數據如圖。
第②次過濾后,濾液中溶質的成分為  ?。ㄓ没瘜W式表示),廢液中H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懗鲇嬎氵^程,計算結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食物與營養
【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八準則包括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等。合理的午餐搭配應包含主食、蔬果、蛋白質類食物等多種類別。
(1)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能量。
(2)蔬果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
(3)魚、禽、蛋、瘦肉等提供優質蛋白質等營養。
(4)奶類提供鈣等營養。
【解答】A、米飯,紅燒鯽魚,白灼菜心,蘋果。該搭配包括主食(米飯)、魚類、蔬菜、和水果,符合食物多樣化以及營養均衡的原則,A正確。
B、米飯,梅菜扣肉,花菜肉片,葡萄。含有主食、肉類、蔬菜、水果,但梅菜扣肉脂肪含量較高,但仍在可接受范圍內,B正確。
C、炒面,醬燒牛肉,麥香雞腿,牛奶。該組合中過多的肉類(醬燒牛肉、麥香雞腿)和乳制品(牛奶),缺乏足夠的蔬菜和水果,搭配不合理,C錯誤。
D、臘味燜飯,紅燒肉,番茄炒蛋,黃桃酸奶。盡管有較高熱量的臘味燜飯和紅燒肉,但仍包括蔬菜(番茄)、蛋類和乳制品,有一定平衡,D正確。
故答案為:C。
2.【答案】A
【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
【解析】【分析】(1)接力棒主要功能是在接力比賽中方便運動員傳遞,更注重輕便、堅固等特性。
(2)跑道選擇材料需考慮緩沖、防滑等,柔軟性可起到緩沖保護作用。
(3)排球的球皮柔軟性會影響運動員擊球手感和球的彈性等。
(4)跳高墊需要柔軟材料來緩沖運動員落地時的沖擊力,保護運動員安全。
【解答】A、接力棒選擇鋁合金,主要是利用鋁合金輕便、堅固等特點,不考慮柔軟性,故正確。
B、跑道選擇塑膠材料,塑膠的柔軟性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保護運動員,考慮了柔軟性,故錯誤。
C、排球的塑料球皮需要有一定柔軟性,這樣擊球手感更好,考慮了柔軟性,故錯誤。
D、跳高墊選擇海綿,是利用海綿的柔軟性來緩沖運動員落地沖擊力,考慮了柔軟性,故錯誤。
故答案為:A。
3.【答案】D
【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①肝臟,能分泌膽汁,對脂肪起乳化作用。
(2)②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暫時儲存食物并初步消化蛋白質。
(3)③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過導管進入小腸,參與小腸內的消化過程,其位置靠近小腸有利于消化液快速進入小腸。
(4)④大腸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形成、儲存和排泄糞便,大腸腸壁較厚,不是較薄 。
【解答】A、①是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能大量分泌膽汁,故正確。
B、②是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暫時儲存食物,故正確。
C、③是胰腺,離小腸比較接近,有利于胰液等消化液快速進入小腸,故正確。
D、④是大腸,其腸壁較厚,不是較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等,該選項敘述錯誤,故錯誤。
故答案為:D。
4.【答案】A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Ba(OH)2固體加水溶解后產生Ba2+和OH-,溶液能導電,燈泡發光。
(2)若加入物質能與Ba(OH)2反應,使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幅降低,燈泡會熄滅。
(3)分析各選項物質與Ba(OH)2的反應情況及對離子濃度的影響。
(4)離子濃度幾乎為0時,溶液幾乎不導電,燈泡熄滅。
【解答】A、硫酸銅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沉淀,恰好完全反應溶液沒有離子,故燈泡會熄滅,
B、氫氧化鋇和硝酸鈉不能反應,溶液中有鋇離子、鈉離子、氫氧根離子、硝酸根離子等,燈泡不會熄滅;
C、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不能反應,溶液中有鋇離子、鈉離子、氫氧根離子等,燈泡不會熄滅;
D、氫氧化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若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還有氯離子和鋇離子,燈泡不會熄滅。
故答案為:A。
5.【答案】C
【知識點】泌尿系統;腎單位模型
【解析】【分析】(1)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圖中①模擬腎小球、②模擬腎小囊、③模擬腎小管。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A、部位①處是橡皮管扎有小孔,能過濾水但不能過濾塑料顆粒,類似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因此部位①模擬腎小球,A正確。
B、 部位②是漏斗,接收從橡皮管漏出的液體,類似于腎小囊接受腎小球濾液的功能,因此部位②模擬腎小囊,B正確。
C、塑料顆粒在模型中沒能透過部位①處的小孔,而腎單位中糖類是可以被腎小球過濾并能透過腎小管重吸收的,因此塑料顆粒不能模擬葡萄糖,C錯誤。
D、模型中,部位③是繼續輸送液體的橡皮管,并沒有任何機制能夠通過液體交換實現重吸收作用,因此該模型無法模擬重吸收作用,D正確。
故答案為:C。
6.【答案】B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溶液酸堿性的微觀本質:堿性溶液一般是因為能電離出OH-;酸性溶液是能電離出H+。
(2)物質鑒別的微觀原理:通過物質間反應產生不同現象來鑒別,要明確反應中離子的變化情況。
(3)溶液顏色的微觀原因:某些離子會使溶液呈現特定顏色。
(4)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微觀依據:酸在溶液中都能電離出H+。
【解答】A、NH3 H2O能夠解離出OH-使氨水呈堿性,故選項解釋正確;
B、稀鹽酸和氯化鈉不能反應;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選項解釋錯誤;
C、硫酸銅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三種粒子,硫酸銅溶液顯藍色是因為溶液中存在Cu2+,故選項解釋正確;
D、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兩種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答案為:B。
7.【答案】B
【知識點】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核電站核廢料具有放射性,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2)核電站反應堆利用的是可控制的鏈式反應(核裂變)來釋放能量。
(3)核電站反應堆中發生的是核裂變,核聚變目前還未用于核電站發電。
(4)核能發電的能量轉化過程為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 。
【解答】A、核電站反應堆產生的廢料具有一定的輻射,會污染環境,故A錯誤;
B、核電站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采用的是可控的核的裂變,故B正確;
C、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里面發生的是核裂變,故C錯誤;
D、核能發電發生能量轉化: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8.【答案】C
【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1)反應物接觸面積對反應的影響: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可加快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2)氧氣在反應中的作用:許多氧化反應需要氧氣參與,提供氧氣可促進反應進行。
(3)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變化分析: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必有元素化合價降低。
(4)酸雨形成及防治: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之一,對其處理可減緩酸雨形成。
【解答】A、粉碎輝銅礦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故說法正確;
B、吹煉爐中吹入空氣是為了提供足量的氧氣,故說法正確;
C、吹煉爐中反應中硫、銅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化合價由+4價變成+6價,故說法錯誤;
D、火法煉銅工藝的煙氣制酸系統能將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可以減緩酸雨的形成,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C。
9.【答案】D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知道該同學的質量,利用重力公式計算他受到的重力,再利用W=Gh求跳繩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再利用100mL可樂中所含的能量除以跳繩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即可求出他大約需要跳繩的個數。
【解答】小嘉是一位初中男生,質量約為60kg,做一次引體向上重心提升的高度約為0.5m,則做一次引體向上做的功為
W=Gh=mgh=60kg×10N/kg×0.5m=300J
可樂每100mL中含有的能量為180千焦,即1.8×105J,故消耗掉一瓶500mL的可樂的能量為
需要做引體向上個數為
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0.【答案】C
【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熱機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汽油機有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每個沖程能量轉化情況不同。
(2)壓縮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3)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吸氣沖程和排氣沖程:無能量轉化,主要是氣體的進出。
【解答】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松開氣球的口子,快速放氣后會感到氣球變涼,這是因為氣體對外界做功,本身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汽油機四個沖程中是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答案】B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反應過程中離子數量會發生變化。
(2)酚酞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變色,可據此判斷溶液酸堿性。
(3)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水的量最多。
(4)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根據溶液酸堿性判斷是否與金屬反應。
【解答】A、A中是70mL 3.65%鹽酸溶液與10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B中55mL3.65%鹽酸溶液與25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C中 40mL3.65%鹽酸溶液與40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D中20mL3.65%鹽酸溶液與60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哪一個反應體系中含的物質多則離子數最多,①中過量的稀鹽酸最多,①中所含離子數最多,故說法正確;
B、由乙中B、C、D三個的反應溫度可以看出,B、D都沒有C的反應劇烈,所以C的反應中氫氧化鈉和鹽酸的物質的量最接近1:1,而B、D中都是酸或堿是過量的,根據乙圖溫度變化的以及甲圖中由A到B到C到D過程中鹽酸體積在減少,氫氧化鈉體積在增多,可以判定前面先是鹽酸過量,到最后是氫氧化鈉過量,所以在B時,鹽酸過量,呈酸性,而酚酞在酸性時不變色,故說法錯誤;
C、根據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越高,生成物越多的特點,從乙圖中可以看出C的溫度最高,所以C的反應最劇烈,C中生成水越多,故說法正確;
D、Mg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此時Mg是足量的,則只要判定誰的鹽酸最多即可,而根據B中分析,可知D中已沒有鹽酸,所以D中不會產生氣泡,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12.【答案】B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1)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和速度有關,速度減小,動能減小。
(2)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不受其他外力或其他外力做功為零。
(3)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上升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勢能。
(4)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解答】A、每次進入大氣層時,返回器的動能第二次比第一次小,可以有效減小返回器的動能,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返回過程中,返回器的機械能不斷的轉化為內能,因此機械能不斷減小,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反彈過程中,返回器的高度增大,則動能部分轉換為重力勢能,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返回過程中,返回器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3.【答案】D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斜面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斜面AB的傾斜角度小于斜面AC,所以斜面AB更省力,
斜面光滑說明摩擦力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沒有額外功。
速度相同,AB>BC,所以物體沿斜面AC用時較少,根據公式,可判斷拉力所做的功的功率大小。
【解答】將同一物體分別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點C,該過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克服物體的重力做功,因此兩次做功大小相等;因為AC>BC,根據可知,,故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4.【答案】D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1)輪子都是固定不動的;
(2)在物理學中,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4)注意分析影響各種形式能的因素是如何變化的,從而得出哪種能量增加了,哪種能量減少,因為總是減少的這種能量轉化為增加的那種能量。
【解答】A、筒轉動時輪子的軸都是固定不動的,因此可看做定滑輪,故A錯誤;
B、根據公式可知,相同時間內對水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但時間不能確定,因此無法判斷功率大小,故B錯誤;
C、根據效率公式可知,可知,定滑輪的額外功不是客服自重做功,因此效率與筒車輪子的重力無關,故C錯誤;
D、水流沖擊筒車,將水從河里輸送到上方的田里,高度增加了, 因此水的重力勢能變大,在此過程中流水的動能轉化為筒車中水的重力勢能,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5.【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以及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以及物體的高度有關,在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解答】運動員從起始點到a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高度變小,動能變大,重力勢能減小,由于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會減小;從a到b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速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大,動能減小,由于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會減?。粡腷到c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速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大,動能減小,由于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保持不變;運動員從c點到d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高度變小,動能變大,重力勢能減小,由于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保持不變。
故答案為:C。
16.【答案】氣體交換;D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肺泡是肺進行氣體交換的基本單位,其結構特點與氣體交換功能相適應。
(2)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不同腔室因功能不同,心肌厚度有差異。
(3)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肺泡壁薄有利于氣體擴散。
(4)心臟各腔室收縮時推動血液流動的距離不同,距離越遠,需要的動力越大,心肌越發達。
圖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解答】肺泡壁只有一層細胞,這樣的結構有利于氣體的快速交換,通過擴散作用使氧氣進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從血液排出。薄的壁使得氣體能夠在較短的距離內快速通過,保證有效的呼吸功能。
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從心房壓入心室,而心室收縮需要把血液壓入肺或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體循環的開始,路線比較長,需要較大的壓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環的開始,路線比較短,壓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因此,心臟結構中,左心房B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入左心室D,左心室D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往全身,因此心壁肌肉更厚的是D左心室。
17.【答案】O點;300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1)杠桿分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為等臂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
(2)由圖知,滑動組有三段繩子拉A點,根據Fa=nF繩計算A點受到繩子的拉力;
【解答】如圖,O為杠桿的支點,繩子的拉力為動力,豎直對活動剪的壓力為阻力,阻力一定時,樹枝越靠近支點O,阻力臂越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為了剪斷較粗較硬的枝條,除了增大拉力外,還應盡量將枝條靠近O點,使阻力臂減小。
若不計繩重、滑輪自重及摩擦,當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繩子自面端時,A端定滑輪上由3根繩子,因此A點受到繩子a的拉力為
18.【答案】A,B,C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2)分析各物質溶解時與水發生的反應情況。
(3)判斷反應后是否產生新的物質。
(4)依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來確定是否為化學變化。
【解答】A、氨氣溶于水生成氨水,有新物質生成,存在化學變化;
B、碳酸鈉溶于水顯堿性,生成含氫氧根離子的新物質,存在化學變化;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有新物質生成,存在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ABC。
19.【答案】硫酸;AE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生成物進行分析,根據硫酸的化學性質進行選擇;
【解答】稀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溶液顯藍色;若稀硫酸沒有反應完則溶液中溶質除硫酸銅還有硫酸(或H2SO4);
A、硫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用碳酸鈉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符合題意;
B、 銅不與硫酸反應,無論溶液是否存在硫酸,都不會明顯的實驗現象,不符合題意;
C、酚酞遇酸不變色,無論溶液是否存在硫酸,都不會明顯的實驗現象,不符合題意;
D、硫酸、硫酸銅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無論溶液是否存在硫酸,都會產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E、硫酸與氧化銅粉末反應生成藍色硫酸銅溶液,可用碳酸鈉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E。
20.【答案】不為零;=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1)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
(2)機械能守恒條件: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動能與勢能之和)保持不變。
(3)斜上拋運動在最高點時,豎直方向速度為0,但水平方向有速度。
(4)根據機械能守恒判斷不同起跳方式落水時速度大小。
【解答】向斜上方起跳時,上升到最高點,運動員水平方向仍具有速度,因此動能不為零。
若不考慮空氣阻為,運動員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因此運動員向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小等于運動員向斜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小。
21.【答案】(1)硫酸鎂
(2)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BCD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物質除雜原則:不引入新雜質,不減少原物質,操作簡便等。
(2)根據除雜思路選擇合適試劑與雜質反應,使雜質轉化或分離。
(3)分析各反應中物質的轉化關系,確定溶液中溶質成分。
(4)判斷加入試劑是否符合除雜要求。
【解答】(1)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鎂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鎂,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再過濾、蒸發,即得氯化鎂固體;
(2)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先加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過濾,向濾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鎂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再進行蒸發即可,所以濾液B中一定含有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步驟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可溶性堿即可,故答案為:BCD。
(1)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鎂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鎂,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再過濾、蒸發,即得氯化鎂固體;
(2)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先加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過濾,向濾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鎂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再進行蒸發即可,所以濾液B中一定含有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步驟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可溶性堿即可,故選BCD。
22.【答案】(1)上海青葉
(2)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產生大量熱,溫度過高,致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3)氣體
(4)mⅠ< mⅡ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相同條件下,使反應速率越快的催化劑催化效果越好。
(2)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溫度過高會降低其活性。
(3)根據壓強變化分析氣體產生情況,若只是溫度升高導致壓強增大,冷卻后壓強應恢復,而實際壓強未恢復說明有氣體產生。
(4)利用脫氧劑吸收氧氣的性質,通過對比實驗前后裝置質量變化來驗證氧氣生成。
【解答】(1)由圖乙可知,在200s時,植物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產生的氣體壓強:上海青葉>上海青桿>蘋果皮>蘋果肉>空白,說明上海青葉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最大,故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上海青葉;
(2)由于溫度過高,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會降低,所以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產生大量熱,溫度過高,致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
(3)有同學認為具支試管中壓強增大是因為過氧化氫分解放熱,根據圖乙,空白實驗中沒有加植物碎末,壓強幾乎不變,而加入植物碎末后壓強明顯增大,說明試管中一定有氣體產生;
(4)小嘉的實驗中,若 mⅠ< mⅡ ,則能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因為如果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是氧氣,那么 Ⅰ 裝置中有氧氣產生會被脫氧劑吸收,導致 Ⅰ 裝置總質量減小,而 Ⅱ 裝置中沒有氧氣產生,質量不變。
(1)由圖乙可知,在200s時,植物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產生的氣體壓強:上海青葉>上海青桿>蘋果皮>蘋果肉>空白,說明上海青葉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最大,故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上海青葉;
(2)由于溫度過高,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會降低,所以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產生大量熱,溫度過高,致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
(3)有同學認為具支試管中壓強增大是因為過氧化氫分解放熱,根據圖乙,空白實驗中沒有加植物碎末,壓強幾乎不變,而加入植物碎末后壓強明顯增大,說明試管中一定有氣體產生;
(4)小嘉的實驗中,若 mⅠ< mⅡ ,則能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因為如果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是氧氣,那么 Ⅰ 裝置中有氧氣產生會被脫氧劑吸收,導致 Ⅰ 裝置總質量減小,而 Ⅱ 裝置中沒有氧氣產生,質量不變。
23.【答案】(1)加入石灰水對瓶內氣體產生擠壓
(2)ac
(3)石灰水中也含有水,而最終吸收氣體的體積約等于石灰水的體積,因此水對實驗影響不大
【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分析壓強變化原因,需考慮加入液體對氣體的物理擠壓及化學反應對氣體量的影響。
(2)判斷猜想是否成立,要對比不同階段壓強變化,若吸收效果好,壓強應明顯降低。
(3)分析水對實驗的影響,需結合石灰水成分及氣體吸收總體情況判斷。
【解答】(1)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加入石灰水對瓶內氣體產生擠壓;
(2)通過ac兩點的比較可知,利用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時,氣壓幾乎不變,說明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3)小嘉認為de段壓強明顯減小的原因不是CO2溶于水造成的,是因為石灰水中也含有水,而最終吸收氣體的體積約等于石灰水的體積,因此水對實驗影響不大。
(1)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加入石灰水對瓶內氣體產生擠壓;
(2)通過ac兩點的比較可知,利用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時,氣壓幾乎不變,說明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3)小嘉認為de段壓強明顯減小的原因不是CO2溶于水造成的,是因為石灰水中也含有水,而最終吸收氣體的體積約等于石灰水的體積,因此水對實驗影響不大。
24.【答案】(1)過濾
(2)閉合開關S,此時電路為a、b兩電阻串聯,此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根據可知,電熱片的阻值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將變溫油墨紙片分別放置在電熱片上,觀察變溫油墨紙片的顏色即可。
(3)波紋管可以大大增加冷、熱水的接觸面積,延長冷、熱水接觸時間,提高熱交換效率,從而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
(4)2.52×106
【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水凈化中,過濾可除去不溶性雜質,超濾膜能攔截類似作用。
(2)根據焦耳定律Q = I2Rt(串聯),電阻不同產熱不同,可通過溫度變化判斷阻值。
(3)熱交換中,增大接觸面積可加快熱傳遞,提高冷卻效果。
(4)利用熱量計算公式計算節約的電能(即水升溫吸收的熱量)。
【解答】(1)步驟②經過過濾膜,因此相當于過濾。
(2)閉合開關S,此時電路為a、b兩電阻串聯,此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根據可知,電熱片的阻值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將變溫油墨紙片分別放置在電熱片上,觀察變溫油墨紙片的顏色即可。
(3)波紋管可以大大增加冷、熱水的接觸面積,延長冷、熱水接觸時間,提高熱交換效率,從而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
(4)不計熱量損失,可節約電能為
(1)步驟②經過過濾膜,因此相當于過濾。
(2)閉合開關S,此時電路為a、b兩電阻串聯,此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根據可知,電熱片的阻值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將變溫油墨紙片分別放置在電熱片上,觀察變溫油墨紙片的顏色即可。
(3)波紋管可以大大增加冷、熱水的接觸面積,延長冷、熱水接觸時間,提高熱交換效率,從而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
(4)不計熱量損失,可節約電能為
25.【答案】(1)血漿中不含血細胞(紅細胞),無凝集原
(2)75
(3)防止血液倒流
(4)③呼吸系統、④循環系統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輸血時交叉配血試驗主要檢測紅細胞上凝集原與血清中凝集素是否匹配,血漿不含血細胞(紅細胞),無凝集原,所以不需要交叉配血試驗。
(2)心動周期與心率的關系:心率 = 60 秒 ÷ 心動周期時長,左心室收縮頻率與心率相同。
(3)心瓣膜的功能:防止血液倒流,人造心瓣膜起同樣作用。
(4)麻醉劑氣體傳輸途徑:通過呼吸系統吸入,再經循環系統運輸到全身。
【解答】(1)交叉配血試驗通常用于檢測受血者的血清是否與供體的紅細胞相容,以避免輸血時發生凝集反應。然而,在輸注血漿時,由于血漿中不包含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等),也就不存在凝集原(如A、B凝集原等),因此不會發生紅細胞凝集現象。所以,在進行血漿輸血時,無需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這一特性使得血漿輸血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可以更快地實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心動周期為0.8秒,意味著每一次心跳的時間是0.8秒。每分鐘60秒,故心跳次數應為60秒 ÷ 0.8秒/次 = 75次。
(3)心臟內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心室開;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動脈開。因此,心臟瓣膜的主要功能是確保血液單向流動,防止回流或倒流。當心瓣膜損壞時,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正常,從而引發心臟功能障礙。人造心瓣膜通過機械的方式替代病損的瓣膜,恢復正常的血液流動。
(4)麻醉劑通常通過呼吸系統吸入,因此呼吸系統直接參與了麻醉氣體的傳輸。麻醉劑到達肺部后,通過循環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全身,起到麻醉作用。因此,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參與了麻醉劑的傳輸過程。
(1)交叉配血試驗通常用于檢測受血者的血清是否與供體的紅細胞相容,以避免輸血時發生凝集反應。然而,在輸注血漿時,由于血漿中不包含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等),也就不存在凝集原(如A、B凝集原等),因此不會發生紅細胞凝集現象。所以,在進行血漿輸血時,無需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這一特性使得血漿輸血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可以更快地實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心動周期為0.8秒,意味著每一次心跳的時間是0.8秒。每分鐘60秒,故心跳次數應為60秒 ÷ 0.8秒/次 = 75次。
(3)心臟內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心室開;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動脈開。因此,心臟瓣膜的主要功能是確保血液單向流動,防止回流或倒流。當心瓣膜損壞時,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正常,從而引發心臟功能障礙。人造心瓣膜通過機械的方式替代病損的瓣膜,恢復正常的血液流動。
(4)麻醉劑通常通過呼吸系統吸入,因此呼吸系統直接參與了麻醉氣體的傳輸。麻醉劑到達肺部后,通過循環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全身,起到麻醉作用。因此,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參與了麻醉劑的傳輸過程。
26.【答案】(1)③①②
(2)
(3)設反應生成鐵的質量為x,
x=112g。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操作順序:先通一氧化碳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爆炸,再點燃酒精噴燈加熱,最后點燃酒精燈處理尾氣。
(2)根據圖乙確定不同溫度下反應產物,結合反應物寫出化學方程式。
(3)依據化學方程式,利用氧化鐵質量計算生成四氧化三鐵質量。
【解答】(1)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不純遇熱可能會爆炸,所以操作步驟為,③點燃酒精燈B,①通CO,②點燃酒精噴燈A;
(2)由圖可知,氧化鐵在620℃開始生成氧化亞鐵,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1)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不純遇熱可能會爆炸,所以操作步驟為,③點燃酒精燈B,①通CO,②點燃酒精噴燈A;
(2)由圖可知,氧化鐵在620℃開始生成氧化亞鐵,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見答案。
27.【答案】(1)400km
(2)1.2h
(3)2.88×107J
(4)12.5kg
(5)NaCl;5.5%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電池容量、輸出電壓計算電能,結合能耗數據求續航里程。
(2)依據電能、充電功率計算充電時間并求時間差。
(3)利用焦耳定律Q=I2Rt計算導線產熱。
(4)先算出電動汽車電能轉化的機械能,再結合燃油車效率和汽油熱值求汽油質量。
(5)分析廢液與NaOH反應過程確定溶質成分,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HCl質量分數。
【解答】(1)電動汽車轉化為的機械能為
當速度為60km/h時該電車的最大續航里程為
(2)需要充電的電能為
使用慢充需要的時間為
使用快充需要的時間為
用快速充電器比用標準充電器充電快
(3)快速充電器使用了該款導線2m,電阻為
這段導線每小時會產生的熱量為
(4)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為
燃燒汽油的質量為
(5)第一次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即
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
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 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說明100g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鐵溶液完全反應能生成21.4g氫氧化鐵沉淀。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生成了10.7g沉淀,說明氯化鐵在第②次過濾后有剩余, 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完,則濾液中溶質的成分為NaCl。
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 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說明與稀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50g,溶質的質量為
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y,
可得
解得y=10.95g,廢液樣品中HC1的質量分數為
(1)電動汽車轉化為的機械能為
當速度為60km/h時該電車的最大續航里程為
(2)需要充電的電能為
使用慢充需要的時間為
使用快充需要的時間為
用快速充電器比用標準充電器充電快
(3)快速充電器使用了該款導線2m,電阻為
這段導線每小時會產生的熱量為
(4)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為
燃燒汽油的質量為
(5)[1]第一次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即
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
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 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說明100g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鐵溶液完全反應能生成21.4g氫氧化鐵沉淀。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生成了10.7g沉淀,說明氯化鐵在第②次過濾后有剩余, 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完,則濾液中溶質的成分為NaCl。
[2]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 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說明與稀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50g,溶質的質量為
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y,
可得
解得y=10.95g,廢液樣品中HC1的質量分數為
1 / 1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綠色評價-能力立意”學科測評2024—2025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九年級試題卷
1.(2025九上·南湖期末)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平衡膳食八準則,其中包括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下面是學校中餐的備選菜單,你認為搭配不合理的是( ?。?br/>A.米飯,紅燒鯽魚,白灼菜心,蘋果
B.米飯,梅菜扣肉,花菜肉片,葡萄
C.炒面,醬燒牛肉,麥香雞腿,牛奶
D.臘味燜飯,紅燒肉,番茄炒蛋,黃桃酸奶
【答案】C
【知識點】食物與營養
【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八準則包括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等。合理的午餐搭配應包含主食、蔬果、蛋白質類食物等多種類別。
(1)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能量。
(2)蔬果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
(3)魚、禽、蛋、瘦肉等提供優質蛋白質等營養。
(4)奶類提供鈣等營養。
【解答】A、米飯,紅燒鯽魚,白灼菜心,蘋果。該搭配包括主食(米飯)、魚類、蔬菜、和水果,符合食物多樣化以及營養均衡的原則,A正確。
B、米飯,梅菜扣肉,花菜肉片,葡萄。含有主食、肉類、蔬菜、水果,但梅菜扣肉脂肪含量較高,但仍在可接受范圍內,B正確。
C、炒面,醬燒牛肉,麥香雞腿,牛奶。該組合中過多的肉類(醬燒牛肉、麥香雞腿)和乳制品(牛奶),缺乏足夠的蔬菜和水果,搭配不合理,C錯誤。
D、臘味燜飯,紅燒肉,番茄炒蛋,黃桃酸奶。盡管有較高熱量的臘味燜飯和紅燒肉,但仍包括蔬菜(番茄)、蛋類和乳制品,有一定平衡,D正確。
故答案為:C。
2.(2025九上·南湖期末)在體育課鉛球練習中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為了避免砸到同學造成傷害,我市用實心球練習代替了鉛球練習。實心球為了安全,表面用到了更柔軟的有機合成材料,以下器材的材料選擇不考慮柔軟性的是( ?。?br/>A.接力棒選擇鋁合金 B.跑道選擇塑膠材料
C.排球的塑料球皮 D.跳高墊選擇海綿
【答案】A
【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
【解析】【分析】(1)接力棒主要功能是在接力比賽中方便運動員傳遞,更注重輕便、堅固等特性。
(2)跑道選擇材料需考慮緩沖、防滑等,柔軟性可起到緩沖保護作用。
(3)排球的球皮柔軟性會影響運動員擊球手感和球的彈性等。
(4)跳高墊需要柔軟材料來緩沖運動員落地時的沖擊力,保護運動員安全。
【解答】A、接力棒選擇鋁合金,主要是利用鋁合金輕便、堅固等特點,不考慮柔軟性,故正確。
B、跑道選擇塑膠材料,塑膠的柔軟性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保護運動員,考慮了柔軟性,故錯誤。
C、排球的塑料球皮需要有一定柔軟性,這樣擊球手感更好,考慮了柔軟性,故錯誤。
D、跳高墊選擇海綿,是利用海綿的柔軟性來緩沖運動員落地沖擊力,考慮了柔軟性,故錯誤。
故答案為:A。
3.(2025九上·南湖期末)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結構構示意圖,下列關于該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有利于大量分泌膽汁
B.②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有利于暫時儲存食物
C.③離小腸比較接近,有利于消化液快速進入小腸
D.④是大腸,其腸壁較薄,有利于吸收水分
【答案】D
【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①肝臟,能分泌膽汁,對脂肪起乳化作用。
(2)②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暫時儲存食物并初步消化蛋白質。
(3)③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過導管進入小腸,參與小腸內的消化過程,其位置靠近小腸有利于消化液快速進入小腸。
(4)④大腸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形成、儲存和排泄糞便,大腸腸壁較厚,不是較薄 。
【解答】A、①是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能大量分泌膽汁,故正確。
B、②是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暫時儲存食物,故正確。
C、③是胰腺,離小腸比較接近,有利于胰液等消化液快速進入小腸,故正確。
D、④是大腸,其腸壁較厚,不是較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等,該選項敘述錯誤,故錯誤。
故答案為:D。
4.(2025九上·南湖期末)科學學習小組做導電性實驗,按照圖連接好線路發現燈泡不發光,往燒杯中加水溶解后燈泡發光,欲使燈泡熄滅可向燒杯中加入的物質是( ?。?br/>A.CuSO4溶液 B.NaNO3溶液 C.NaOH溶液 D.HCl溶液
【答案】A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Ba(OH)2固體加水溶解后產生Ba2+和OH-,溶液能導電,燈泡發光。
(2)若加入物質能與Ba(OH)2反應,使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幅降低,燈泡會熄滅。
(3)分析各選項物質與Ba(OH)2的反應情況及對離子濃度的影響。
(4)離子濃度幾乎為0時,溶液幾乎不導電,燈泡熄滅。
【解答】A、硫酸銅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沉淀,恰好完全反應溶液沒有離子,故燈泡會熄滅,
B、氫氧化鋇和硝酸鈉不能反應,溶液中有鋇離子、鈉離子、氫氧根離子、硝酸根離子等,燈泡不會熄滅;
C、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不能反應,溶液中有鋇離子、鈉離子、氫氧根離子等,燈泡不會熄滅;
D、氫氧化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若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還有氯離子和鋇離子,燈泡不會熄滅。
故答案為:A。
5.(2025九上·南湖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利用橡皮管、漏斗、水、塑料顆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腎單位模型(部位①處的橡皮管上扎有小孔,水能透過但塑料顆粒不能透),模擬尿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部位①模擬腎小球
B.部位②模擬腎小囊
C.塑料顆粒模擬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D.該模型的缺陷之一是部位③無法模擬重吸收作用
【答案】C
【知識點】泌尿系統;腎單位模型
【解析】【分析】(1)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圖中①模擬腎小球、②模擬腎小囊、③模擬腎小管。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A、部位①處是橡皮管扎有小孔,能過濾水但不能過濾塑料顆粒,類似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因此部位①模擬腎小球,A正確。
B、 部位②是漏斗,接收從橡皮管漏出的液體,類似于腎小囊接受腎小球濾液的功能,因此部位②模擬腎小囊,B正確。
C、塑料顆粒在模型中沒能透過部位①處的小孔,而腎單位中糖類是可以被腎小球過濾并能透過腎小管重吸收的,因此塑料顆粒不能模擬葡萄糖,C錯誤。
D、模型中,部位③是繼續輸送液體的橡皮管,并沒有任何機制能夠通過液體交換實現重吸收作用,因此該模型無法模擬重吸收作用,D正確。
故答案為:C。
6.(2025九上·南湖期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思想方法。借助它們有助于理解物質具有性質或發生變化的規律,以下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br/>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氨水呈堿性 NH3·H2O能電離出OH—
B 用稀鹽酸辨別氯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 氯離子和鈉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鈉
C CuSO4溶液呈藍色 溶液中存在Cu2+
D 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兩種溶液中都含有H+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溶液酸堿性的微觀本質:堿性溶液一般是因為能電離出OH-;酸性溶液是能電離出H+。
(2)物質鑒別的微觀原理:通過物質間反應產生不同現象來鑒別,要明確反應中離子的變化情況。
(3)溶液顏色的微觀原因:某些離子會使溶液呈現特定顏色。
(4)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微觀依據:酸在溶液中都能電離出H+。
【解答】A、NH3 H2O能夠解離出OH-使氨水呈堿性,故選項解釋正確;
B、稀鹽酸和氯化鈉不能反應;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選項解釋錯誤;
C、硫酸銅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三種粒子,硫酸銅溶液顯藍色是因為溶液中存在Cu2+,故選項解釋正確;
D、稀鹽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兩種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答案為:B。
7.(2025九上·南湖期末)2024年11月28日,全球最大的核電基城—“華龍一號”的福建漳州核電1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下面有關核電站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核電站反應堆產生的廢料對環境沒有污染
B.核電站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是可以控制的
C.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里面發生的是核聚變
D.核能發電發生能量轉化:核能→機械能→內能→電能
【答案】B
【知識點】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核電站核廢料具有放射性,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2)核電站反應堆利用的是可控制的鏈式反應(核裂變)來釋放能量。
(3)核電站反應堆中發生的是核裂變,核聚變目前還未用于核電站發電。
(4)核能發電的能量轉化過程為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 。
【解答】A、核電站反應堆產生的廢料具有一定的輻射,會污染環境,故A錯誤;
B、核電站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采用的是可控的核的裂變,故B正確;
C、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里面發生的是核裂變,故C錯誤;
D、核能發電發生能量轉化: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8.(2025九上·南湖期末)目前世界上80%的原生銅是使用火法冶煉生產。以輝銅礦(主要成分為Cu2S)為原料,煉銅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粉碎輝銅礦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B.吹煉爐中吹入空氣是為了提供足量的氧氣
C.吹煉爐中反應中只有銅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
D.火法煉銅工藝的煙氣制酸系統能減緩酸雨的形成
【答案】C
【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1)反應物接觸面積對反應的影響: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可加快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
(2)氧氣在反應中的作用:許多氧化反應需要氧氣參與,提供氧氣可促進反應進行。
(3)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變化分析: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必有元素化合價降低。
(4)酸雨形成及防治: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之一,對其處理可減緩酸雨形成。
【解答】A、粉碎輝銅礦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故說法正確;
B、吹煉爐中吹入空氣是為了提供足量的氧氣,故說法正確;
C、吹煉爐中反應中硫、銅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化合價由+4價變成+6價,故說法錯誤;
D、火法煉銅工藝的煙氣制酸系統能將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可以減緩酸雨的形成,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C。
9.(2025九上·南湖期末)某品牌可樂每100mL中含有的營養和能量如圖所示。小嘉是一位初中男生,他想通過做引體向上消耗掉一瓶可樂(500mL)的能量,他大約需要做引體向上個數為( ?。?br/>A.300 B.600 C.1500 D.3000
【答案】D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知道該同學的質量,利用重力公式計算他受到的重力,再利用W=Gh求跳繩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再利用100mL可樂中所含的能量除以跳繩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即可求出他大約需要跳繩的個數。
【解答】小嘉是一位初中男生,質量約為60kg,做一次引體向上重心提升的高度約為0.5m,則做一次引體向上做的功為
W=Gh=mgh=60kg×10N/kg×0.5m=300J
可樂每100mL中含有的能量為180千焦,即1.8×105J,故消耗掉一瓶500mL的可樂的能量為
需要做引體向上個數為
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0.(2025九上·南湖期末)如圖所示,松開氣球的口子,快速放氣后會感到氣球變涼。該過程中能量轉化與汽油機四個沖程中相同的是( ?。?br/>A.吸氣沖程 B.壓縮沖程 C.做功沖程 D.排氣沖程
【答案】C
【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熱機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汽油機有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每個沖程能量轉化情況不同。
(2)壓縮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3)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吸氣沖程和排氣沖程:無能量轉化,主要是氣體的進出。
【解答】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松開氣球的口子,快速放氣后會感到氣球變涼,這是因為氣體對外界做功,本身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汽油機四個沖程中是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2025九上·南湖期末)在甲圖中,A、B、C、D表示4%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和3.65%鹽酸溶液的混合物;乙圖表示各溶液的溫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溫度均為22℃)。由于溶液較稀,故其密度均看作是1g/mL。下列有關圖示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A點對應的溶液中離子數量最多
B.B點對應的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變紅色
C.C點相應的溶液中生成的水最多
D.往D點相應溶液中加入足量鎂粉不產生氣體
【答案】B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反應過程中離子數量會發生變化。
(2)酚酞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變色,可據此判斷溶液酸堿性。
(3)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水的量最多。
(4)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根據溶液酸堿性判斷是否與金屬反應。
【解答】A、A中是70mL 3.65%鹽酸溶液與10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B中55mL3.65%鹽酸溶液與25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C中 40mL3.65%鹽酸溶液與40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D中20mL3.65%鹽酸溶液與60mL 4%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哪一個反應體系中含的物質多則離子數最多,①中過量的稀鹽酸最多,①中所含離子數最多,故說法正確;
B、由乙中B、C、D三個的反應溫度可以看出,B、D都沒有C的反應劇烈,所以C的反應中氫氧化鈉和鹽酸的物質的量最接近1:1,而B、D中都是酸或堿是過量的,根據乙圖溫度變化的以及甲圖中由A到B到C到D過程中鹽酸體積在減少,氫氧化鈉體積在增多,可以判定前面先是鹽酸過量,到最后是氫氧化鈉過量,所以在B時,鹽酸過量,呈酸性,而酚酞在酸性時不變色,故說法錯誤;
C、根據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越高,生成物越多的特點,從乙圖中可以看出C的溫度最高,所以C的反應最劇烈,C中生成水越多,故說法正確;
D、Mg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此時Mg是足量的,則只要判定誰的鹽酸最多即可,而根據B中分析,可知D中已沒有鹽酸,所以D中不會產生氣泡,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12.(2025九上·南湖期末)2024年6月25日,探月工程“嫦娥六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實現世界首次月背采樣。這次返回任務采用了高速再入軌道技術。返回軌道如圖所示,返回器以“打水漂”的方式返回,避免了返回器由于速度過快存在燃燒殆盡的風險。下列有關返回器分析錯誤的是(  )
A.這種返回方式能有效減小返回器的動能
B.返回過程中,返回器的機械能始終守恒
C.反彈過程中,返回器的動能部分轉換為勢能
D.返回過程中,返回器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產生熱能
【答案】B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1)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和速度有關,速度減小,動能減小。
(2)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不受其他外力或其他外力做功為零。
(3)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上升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勢能。
(4)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解答】A、每次進入大氣層時,返回器的動能第二次比第一次小,可以有效減小返回器的動能,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返回過程中,返回器的機械能不斷的轉化為內能,因此機械能不斷減小,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反彈過程中,返回器的高度增大,則動能部分轉換為重力勢能,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返回過程中,返回器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3.(2025九上·南湖期末)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橋面很高,因此設計了很長很緩的引橋,有人認為引橋應該設計得更短更陡。小嘉將該問題簡化為如圖所示的物理模型,將同一物體分別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點C,已知AC>BC,施加的力分別為FA、FB,拉力做的功分別為WA、WB,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br/>A.FA>FB,WAFB,WA=WB
C.FAWB D.FA【答案】D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斜面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斜面AB的傾斜角度小于斜面AC,所以斜面AB更省力,
斜面光滑說明摩擦力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沒有額外功。
速度相同,AB>BC,所以物體沿斜面AC用時較少,根據公式,可判斷拉力所做的功的功率大小。
【解答】將同一物體分別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點C,該過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克服物體的重力做功,因此兩次做功大小相等;因為AC>BC,根據可知,,故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4.(2025九上·南湖期末)《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一種汲水灌溉裝置——筒車(如圖甲所示),河道流水驅動輪子轉動,邊緣繩系的竹簡將水從河里不斷輸送到上方接水槽中,然后流向農田(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筒轉動時輪子相當于動滑輪
B.筒車向上運水越多功率就越大
C.筒車輪子越重其機械效率就越大
D.簡車送水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答案】D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機械效率的計算
【解析】【分析】(1)輪子都是固定不動的;
(2)在物理學中,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4)注意分析影響各種形式能的因素是如何變化的,從而得出哪種能量增加了,哪種能量減少,因為總是減少的這種能量轉化為增加的那種能量。
【解答】A、筒轉動時輪子的軸都是固定不動的,因此可看做定滑輪,故A錯誤;
B、根據公式可知,相同時間內對水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但時間不能確定,因此無法判斷功率大小,故B錯誤;
C、根據效率公式可知,可知,定滑輪的額外功不是客服自重做功,因此效率與筒車輪子的重力無關,故C錯誤;
D、水流沖擊筒車,將水從河里輸送到上方的田里,高度增加了, 因此水的重力勢能變大,在此過程中流水的動能轉化為筒車中水的重力勢能,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5.(2025九上·南湖期末)圖甲為自由式滑雪大跳臺示意圖,比賽中選手的部分運動軌跡如圖乙,其中a點為滑上跳臺前的最低點,在b點離開跳臺,c為離開跳臺后運動的最高點,d為落地點。若空氣阻力不計,下列關于選手在相應位置能量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以及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以及物體的高度有關,在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解答】運動員從起始點到a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高度變小,動能變大,重力勢能減小,由于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會減?。粡腶到b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速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大,動能減小,由于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會減小;從b到c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變大,速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大,動能減小,由于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保持不變;運動員從c點到d點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變大,高度變小,動能變大,重力勢能減小,由于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守恒,保持不變。
故答案為:C。
16.(2025九上·南湖期末)人體內的器官結構與功能是統一的。如下圖是肺泡和心臟結構示意圖,其中的結構有的厚、有的薄,比如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這是為了便于進行   。心臟結構中,左心房B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入左心室D,左心室D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往全身,因此心壁肌肉更厚的是  ?。ㄟx填“B”、“D”)。
【答案】氣體交換;D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肺泡是肺進行氣體交換的基本單位,其結構特點與氣體交換功能相適應。
(2)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不同腔室因功能不同,心肌厚度有差異。
(3)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肺泡壁薄有利于氣體擴散。
(4)心臟各腔室收縮時推動血液流動的距離不同,距離越遠,需要的動力越大,心肌越發達。
圖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解答】肺泡壁只有一層細胞,這樣的結構有利于氣體的快速交換,通過擴散作用使氧氣進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從血液排出。薄的壁使得氣體能夠在較短的距離內快速通過,保證有效的呼吸功能。
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從心房壓入心室,而心室收縮需要把血液壓入肺或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體循環的開始,路線比較長,需要較大的壓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環的開始,路線比較短,壓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因此,心臟結構中,左心房B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入左心室D,左心室D的功能是將血液泵往全身,因此心壁肌肉更厚的是D左心室。
17.(2025九上·南湖期末)如圖所示是高空修剪樹枝的工具——高枝剪。當樹枝進入兩剪片形成的刀口中,拉動拉繩就能輕松剪斷樹枝。為了剪斷較粗較硬的枝條,除了增大拉力外,還應盡量將枝條靠近  ?。ㄟx填“B點”或“O點”)。若不計繩重、滑輪自重及摩擦,當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繩子自面端時,A點受到繩子a的拉力為   N。
【答案】O點;300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1)杠桿分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為等臂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
(2)由圖知,滑動組有三段繩子拉A點,根據Fa=nF繩計算A點受到繩子的拉力;
【解答】如圖,O為杠桿的支點,繩子的拉力為動力,豎直對活動剪的壓力為阻力,阻力一定時,樹枝越靠近支點O,阻力臂越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為了剪斷較粗較硬的枝條,除了增大拉力外,還應盡量將枝條靠近O點,使阻力臂減小。
若不計繩重、滑輪自重及摩擦,當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繩子自面端時,A端定滑輪上由3根繩子,因此A點受到繩子a的拉力為
18.(2025九上·南湖期末)中學階段常常將溶解過程簡單看作物理變化過程,但溶解過程中包含化學變化早已得到了證實。比如氯化鐵粉末溶于水形成酸性的氯化鐵溶液就包含化學變化。下列溶解過程中,存在化學變化的有____________。
A.氨氣溶于水 B.碳酸鈉溶于水 C.二氧化碳溶于水
【答案】A,B,C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2)分析各物質溶解時與水發生的反應情況。
(3)判斷反應后是否產生新的物質。
(4)依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來確定是否為化學變化。
【解答】A、氨氣溶于水生成氨水,有新物質生成,存在化學變化;
B、碳酸鈉溶于水顯堿性,生成含氫氧根離子的新物質,存在化學變化;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有新物質生成,存在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ABC。
19.(2025九上·南湖期末)學了酸的化學性質后,小嘉向學以稀鹽酸為主題,繪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若用Cu(OH)2實現過程②,會得到藍色溶液。小嘉認為該溶液一定含有CuSO4,該溶液中可能有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為驗證該物質是否存在,你認為可以用以下哪些物質可用來進行實驗驗證   。
A.碳酸鈉溶液 B.金屬銅 C酚酞試液 D.氯化鋇溶液 E.氧化銅粉床
【答案】硫酸;AE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生成物進行分析,根據硫酸的化學性質進行選擇;
【解答】稀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溶液顯藍色;若稀硫酸沒有反應完則溶液中溶質除硫酸銅還有硫酸(或H2SO4);
A、硫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用碳酸鈉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符合題意;
B、 銅不與硫酸反應,無論溶液是否存在硫酸,都不會明顯的實驗現象,不符合題意;
C、酚酞遇酸不變色,無論溶液是否存在硫酸,都不會明顯的實驗現象,不符合題意;
D、硫酸、硫酸銅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無論溶液是否存在硫酸,都會產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E、硫酸與氧化銅粉末反應生成藍色硫酸銅溶液,可用碳酸鈉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E。
20.(2025九上·南湖期末)在跳水運動中,若運動員以相同的速度v,分別向上方和斜上方起跳。若不考慮空氣阻為。(向斜上方起跳時)上升到最高點時,運動員的動能   (選填“為零”或“不為零”);運動員向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小   運動員向斜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ㄟx填“>”、“<”或“=”)。
【答案】不為零;=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1)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
(2)機械能守恒條件: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動能與勢能之和)保持不變。
(3)斜上拋運動在最高點時,豎直方向速度為0,但水平方向有速度。
(4)根據機械能守恒判斷不同起跳方式落水時速度大小。
【解答】向斜上方起跳時,上升到最高點,運動員水平方向仍具有速度,因此動能不為零。
若不考慮空氣阻為,運動員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因此運動員向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小等于運動員向斜上方起跳落水時速度大小。
21.(2025九上·南湖期末)下列兩種方案體現了物質除雜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將雜質直接轉化為所需物質;
思路二:將雜質物質轉化為中間物質,再將中間物質轉化為所需物質。
(1)運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   溶液,過濾、蒸發,即得氯化鎂固體。
(2)運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根據流程回答以下問題。步驟①后,濾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步驟②中加入的甲溶液可以是   。
A.碳酸鈉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 C.氫氧化鉀溶液 D.氫氧化鋇溶液
【答案】(1)硫酸鎂
(2)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BCD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物質除雜原則:不引入新雜質,不減少原物質,操作簡便等。
(2)根據除雜思路選擇合適試劑與雜質反應,使雜質轉化或分離。
(3)分析各反應中物質的轉化關系,確定溶液中溶質成分。
(4)判斷加入試劑是否符合除雜要求。
【解答】(1)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鎂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鎂,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再過濾、蒸發,即得氯化鎂固體;
(2)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先加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過濾,向濾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鎂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再進行蒸發即可,所以濾液B中一定含有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步驟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可溶性堿即可,故答案為:BCD。
(1)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鎂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鎂,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再過濾、蒸發,即得氯化鎂固體;
(2)除去氯化鎂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鋇、氯化鈉和硫酸鉀,先加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過濾,向濾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鎂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再進行蒸發即可,所以濾液B中一定含有氯化鎂、氯化鉀、氯化鈉;步驟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可溶性堿即可,故選BCD。
22.(2025九上·南湖期末)某學習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過氧化氫分解會放出大量的熱,除了二氧化錳、硫酸銅以外,動、植物細胞中含有的過氧化氫酶也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但溫度過高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會降低,為比較植物種類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影響,他們設計了如下方案:
【實驗步驟】
①取2.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試管中、并將具支試管與壓強傳感器連接(如圖甲所示)。
②量取2mL3%過氧化氫溶液,倒入具支試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膠塞,采集數據。
③更換相同質量,不同種類的植物碎末,重復步驟①和②。
④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復步驟①和②,做空白實驗。
⑤將壓力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用電腦進行處理,得到反應前后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乙。
【實驗分析】
(1)由圖乙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ㄌ钪参锼槟┟Q);
(2)根據資料推測: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可能導致反應速率突然變慢,原因可能是   。
(3)有同學認為具支試管中壓強增大是因為過氧化氫分解放熱,請你根據圖乙向該同學說明試管中一定有   產生。
(4)小嘉認為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而有同學卻認為可能產生了別的氣體。為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小嘉在對具支試管進行了改進如圖(脫氧劑會吸收氧氣而不與其他物質反應),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
①稱取相同質量的脫氧劑放入干燥管,按圖丙連接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標為Ⅰ、Ⅱ。
②量取2mL3%過氧化氫溶液和等量的蒸餾水,分別倒入Ⅰ、Ⅱ試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膠塞。
③打開止水夾A,待傳感器壓強不再改變時,關閉止水夾A,分別稱量Ⅰ、Ⅱ兩組實驗裝置(干燥管的總質量,分別為mⅠ和mⅡ,若   ,則能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
【答案】(1)上海青葉
(2)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產生大量熱,溫度過高,致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3)氣體
(4)mⅠ< mⅡ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相同條件下,使反應速率越快的催化劑催化效果越好。
(2)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溫度過高會降低其活性。
(3)根據壓強變化分析氣體產生情況,若只是溫度升高導致壓強增大,冷卻后壓強應恢復,而實際壓強未恢復說明有氣體產生。
(4)利用脫氧劑吸收氧氣的性質,通過對比實驗前后裝置質量變化來驗證氧氣生成。
【解答】(1)由圖乙可知,在200s時,植物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產生的氣體壓強:上海青葉>上海青桿>蘋果皮>蘋果肉>空白,說明上海青葉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最大,故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上海青葉;
(2)由于溫度過高,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會降低,所以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產生大量熱,溫度過高,致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
(3)有同學認為具支試管中壓強增大是因為過氧化氫分解放熱,根據圖乙,空白實驗中沒有加植物碎末,壓強幾乎不變,而加入植物碎末后壓強明顯增大,說明試管中一定有氣體產生;
(4)小嘉的實驗中,若 mⅠ< mⅡ ,則能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因為如果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是氧氣,那么 Ⅰ 裝置中有氧氣產生會被脫氧劑吸收,導致 Ⅰ 裝置總質量減小,而 Ⅱ 裝置中沒有氧氣產生,質量不變。
(1)由圖乙可知,在200s時,植物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產生的氣體壓強:上海青葉>上海青桿>蘋果皮>蘋果肉>空白,說明上海青葉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最大,故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上海青葉;
(2)由于溫度過高,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會降低,所以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過氧化氫快速分解產生大量熱,溫度過高,致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
(3)有同學認為具支試管中壓強增大是因為過氧化氫分解放熱,根據圖乙,空白實驗中沒有加植物碎末,壓強幾乎不變,而加入植物碎末后壓強明顯增大,說明試管中一定有氣體產生;
(4)小嘉的實驗中,若 mⅠ< mⅡ ,則能證明過氧化氫分解產生了氧氣;因為如果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是氧氣,那么 Ⅰ 裝置中有氧氣產生會被脫氧劑吸收,導致 Ⅰ 裝置總質量減小,而 Ⅱ 裝置中沒有氧氣產生,質量不變。
23.(2025九上·南湖期末)小嘉所在的項目化學習小組留意到實驗室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CO2,而氫氧化鈣也能與CO2反應,那么實驗室可否用石灰水來吸收CO2呢 學習小組對此展開探究。
【提出猜想】
小明:可用飽和石灰水吸收CO2;小亮:不可用飽和石灰水吸收CO2。
為了驗證他們的觀點,小組同學設計了圖1實驗裝置并用數字傳感器記錄數據。
【進行實驗】
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按要求裝入藥品。夾緊K1、K2,打開壓強傳感器繪制初始波形圖至a點(圖2)。
③打開K1,向裝置中注入50mL飽和石灰水,完畢后再微微振蕩裝置,記錄波形圖。
④打開K2,向裝置中注入50mL氫氧化鈉溶液,記錄波形圖。
【分析與結論】
(1)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   。
(2)通過   兩點的比較,說明小明的猜想不成立。通過數字化實驗,同學們明白了實驗室不能用石灰水來吸收CO2。
(3)小嘉認為de段壓強明顯減小的原因也可能是CO2溶于水造成的,請分析整個波形圖,說說你的觀點   。
【答案】(1)加入石灰水對瓶內氣體產生擠壓
(2)ac
(3)石灰水中也含有水,而最終吸收氣體的體積約等于石灰水的體積,因此水對實驗影響不大
【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分析壓強變化原因,需考慮加入液體對氣體的物理擠壓及化學反應對氣體量的影響。
(2)判斷猜想是否成立,要對比不同階段壓強變化,若吸收效果好,壓強應明顯降低。
(3)分析水對實驗的影響,需結合石灰水成分及氣體吸收總體情況判斷。
【解答】(1)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加入石灰水對瓶內氣體產生擠壓;
(2)通過ac兩點的比較可知,利用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時,氣壓幾乎不變,說明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3)小嘉認為de段壓強明顯減小的原因不是CO2溶于水造成的,是因為石灰水中也含有水,而最終吸收氣體的體積約等于石灰水的體積,因此水對實驗影響不大。
(1)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加入石灰水對瓶內氣體產生擠壓;
(2)通過ac兩點的比較可知,利用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時,氣壓幾乎不變,說明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3)小嘉認為de段壓強明顯減小的原因不是CO2溶于水造成的,是因為石灰水中也含有水,而最終吸收氣體的體積約等于石灰水的體積,因此水對實驗影響不大。
24.(2025九上·南湖期末)小嘉所在的項目化學習小組以“校園直飲水機結構探秘”為主題,開展了項目化實踐活動。
【項目一】水的凈化
(1)如圖甲為水的凈化過程,得到直飲水需經過①②③三個步驟,步驟②相當于  ?。ㄌ钜环N實驗操作);
【項目二】加熱原理
(2)現用電熱片a、b接入圖乙電路模擬電熱開水器的電路。已知電熱片a、b的阻值為2Ω或18Ω,但因銘牌不清無法確定。已知變溫油墨紙片溫度升高到一定值時紅色會褪去,請你利用變溫油墨紙片設計一個實驗探究a和b的阻值   ;
【項目三】熱交換器設計
項目化小組的同學想到,將電熱開水器中的開水變成溫開水,需要冷卻放熱。若將冷卻放出的熱量利用起來,用于提高進電熱開水器前水的溫度,可以節約電能。于是小組同學設計圖丙所示的方案。
(3)該方案用波紋管比直管冷卻效果更佳的原因是   ;
【項目四】節能效果
(4)校園直飲水機就是采用上述熱交換的方式,使進水管的常溫自來水從20℃變成80℃的熱水,再通電加熱至100℃。要得到10kg的100℃開水,相較于將20℃的自來水直接燒開,可節約電能   J [不計熱量損失,c水=4.2×103J/(kg·℃)]
【答案】(1)過濾
(2)閉合開關S,此時電路為a、b兩電阻串聯,此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根據可知,電熱片的阻值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將變溫油墨紙片分別放置在電熱片上,觀察變溫油墨紙片的顏色即可。
(3)波紋管可以大大增加冷、熱水的接觸面積,延長冷、熱水接觸時間,提高熱交換效率,從而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
(4)2.52×106
【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水凈化中,過濾可除去不溶性雜質,超濾膜能攔截類似作用。
(2)根據焦耳定律Q = I2Rt(串聯),電阻不同產熱不同,可通過溫度變化判斷阻值。
(3)熱交換中,增大接觸面積可加快熱傳遞,提高冷卻效果。
(4)利用熱量計算公式計算節約的電能(即水升溫吸收的熱量)。
【解答】(1)步驟②經過過濾膜,因此相當于過濾。
(2)閉合開關S,此時電路為a、b兩電阻串聯,此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根據可知,電熱片的阻值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將變溫油墨紙片分別放置在電熱片上,觀察變溫油墨紙片的顏色即可。
(3)波紋管可以大大增加冷、熱水的接觸面積,延長冷、熱水接觸時間,提高熱交換效率,從而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
(4)不計熱量損失,可節約電能為
(1)步驟②經過過濾膜,因此相當于過濾。
(2)閉合開關S,此時電路為a、b兩電阻串聯,此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根據可知,電熱片的阻值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將變溫油墨紙片分別放置在電熱片上,觀察變溫油墨紙片的顏色即可。
(3)波紋管可以大大增加冷、熱水的接觸面積,延長冷、熱水接觸時間,提高熱交換效率,從而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
(4)不計熱量損失,可節約電能為
25.(2025九上·南湖期末)歷經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人類對心血管系統的工作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對治療心血管疾病也有了長足進步。
(1)實驗發現全血輸血無效時可以采用血漿緊急輸血,血漿輸血時不需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原因是   。
(2)心動周期指從一次心跳的起始到下一次心跳的起始所需時間。為糾正不規律的心跳,人們發明了可設置心動周期的心臟起搏器。若人工心臟起搏器心動周期為0.8秒,則該左心室每分鐘收縮   次。
(3)20世紀60年代,查爾斯·胡夫納格爾博士開發了一種人造心瓣膜并第一次成功插入病人心臟。人造心瓣膜的作用是   。
(4)目前心臟受損的病人可通過心臟移植治療。在進行手術的時候,病人通常要通過打麻醉劑來使他們感覺不到痛。麻醉劑通常是以氣體的形式通過蓋著鼻子和嘴巴的面罩來傳輸給病人。在①消化系統,②神經系統,③呼吸系統,④循環系統等四個人體系統中,參與了麻醉劑氣體傳輸的是   。
【答案】(1)血漿中不含血細胞(紅細胞),無凝集原
(2)75
(3)防止血液倒流
(4)③呼吸系統、④循環系統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輸血時交叉配血試驗主要檢測紅細胞上凝集原與血清中凝集素是否匹配,血漿不含血細胞(紅細胞),無凝集原,所以不需要交叉配血試驗。
(2)心動周期與心率的關系:心率 = 60 秒 ÷ 心動周期時長,左心室收縮頻率與心率相同。
(3)心瓣膜的功能:防止血液倒流,人造心瓣膜起同樣作用。
(4)麻醉劑氣體傳輸途徑:通過呼吸系統吸入,再經循環系統運輸到全身。
【解答】(1)交叉配血試驗通常用于檢測受血者的血清是否與供體的紅細胞相容,以避免輸血時發生凝集反應。然而,在輸注血漿時,由于血漿中不包含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等),也就不存在凝集原(如A、B凝集原等),因此不會發生紅細胞凝集現象。所以,在進行血漿輸血時,無需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這一特性使得血漿輸血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可以更快地實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心動周期為0.8秒,意味著每一次心跳的時間是0.8秒。每分鐘60秒,故心跳次數應為60秒 ÷ 0.8秒/次 = 75次。
(3)心臟內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心室開;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動脈開。因此,心臟瓣膜的主要功能是確保血液單向流動,防止回流或倒流。當心瓣膜損壞時,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正常,從而引發心臟功能障礙。人造心瓣膜通過機械的方式替代病損的瓣膜,恢復正常的血液流動。
(4)麻醉劑通常通過呼吸系統吸入,因此呼吸系統直接參與了麻醉氣體的傳輸。麻醉劑到達肺部后,通過循環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全身,起到麻醉作用。因此,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參與了麻醉劑的傳輸過程。
(1)交叉配血試驗通常用于檢測受血者的血清是否與供體的紅細胞相容,以避免輸血時發生凝集反應。然而,在輸注血漿時,由于血漿中不包含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等),也就不存在凝集原(如A、B凝集原等),因此不會發生紅細胞凝集現象。所以,在進行血漿輸血時,無需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這一特性使得血漿輸血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可以更快地實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心動周期為0.8秒,意味著每一次心跳的時間是0.8秒。每分鐘60秒,故心跳次數應為60秒 ÷ 0.8秒/次 = 75次。
(3)心臟內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心室開;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動脈開。因此,心臟瓣膜的主要功能是確保血液單向流動,防止回流或倒流。當心瓣膜損壞時,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正常,從而引發心臟功能障礙。人造心瓣膜通過機械的方式替代病損的瓣膜,恢復正常的血液流動。
(4)麻醉劑通常通過呼吸系統吸入,因此呼吸系統直接參與了麻醉氣體的傳輸。麻醉劑到達肺部后,通過循環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全身,起到麻醉作用。因此,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參與了麻醉劑的傳輸過程。
26.(2025九上·南湖期末)化學反應條件改變時,生成的微觀粒子和宏觀現象都可能與原來不同。某興趣小組學習了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后,為探究不同溫度下該實驗產物是否不同,進行了如下實驗,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實驗時,①通CO;②點燃酒精噴燈A;③點燃酒精燈B;以上三步操作的先后順序是   。
(2)氧化鐵被還原時,會逐步失去氧元素。該過程中固體成分與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溫度為620℃時,裝置內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求出圖中x的值(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③①②
(2)
(3)設反應生成鐵的質量為x,
x=112g。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操作順序:先通一氧化碳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爆炸,再點燃酒精噴燈加熱,最后點燃酒精燈處理尾氣。
(2)根據圖乙確定不同溫度下反應產物,結合反應物寫出化學方程式。
(3)依據化學方程式,利用氧化鐵質量計算生成四氧化三鐵質量。
【解答】(1)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不純遇熱可能會爆炸,所以操作步驟為,③點燃酒精燈B,①通CO,②點燃酒精噴燈A;
(2)由圖可知,氧化鐵在620℃開始生成氧化亞鐵,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1)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不純遇熱可能會爆炸,所以操作步驟為,③點燃酒精燈B,①通CO,②點燃酒精噴燈A;
(2)由圖可知,氧化鐵在620℃開始生成氧化亞鐵,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見答案。
27.(2025九上·南湖期末)近年來國產電動汽車發展迅猛,如圖為某型號電動汽車,其電池容量為500A·h,輸出電壓為100V。當電動機工作時,把電能的80%轉化為機械能,電量較低時需重新充電。(已知汽油熱值q汽油=4.6×107J/kg)
(1)在只考慮風阻(空氣阻力)的情況下,電車的能耗與速度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行駛速度(km/h) 30 60 120
能耗(kW·h/100km) 6 10 24
求當速度為60km/h時該電車的最大續航里程;
(2)電池電量消耗到滿電的10%后需要進站充電。標準充電器的標準充電功率為30kW,快速充電器的充電功率為150kW。如里要充滿電,用快速充電器比用標準充電器充電快幾小時
(3)快速充電器雖然能大幅縮短充電時間,但也對充電器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充電時的最大電流能達到200A,已知某導線電阻為0.01Ω/m,若快速充電器使用了該款導線2m。以最大電流充電的過程中,這段導線每小時會產生多少熱量
(4)燃油汽車把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25%。燃油汽車燃燒多少千克的汽油提供的機械能與上述電動汽車充滿一次電提供的機械能相當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5)航母艦體需要定期除銹維護。為實現對除銹廢液(溶質主要成分為HCl、FeCl、其他雜質忽略)的綜合利用,需測定廢液中HCl的質量分數,取200g廢液樣品,依次加入100g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NaOH溶液,過濾,稱重,相關數據如圖。
第②次過濾后,濾液中溶質的成分為  ?。ㄓ没瘜W式表示),廢液中H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到0.1%)。
【答案】(1)400km
(2)1.2h
(3)2.88×107J
(4)12.5kg
(5)NaCl;5.5%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電池容量、輸出電壓計算電能,結合能耗數據求續航里程。
(2)依據電能、充電功率計算充電時間并求時間差。
(3)利用焦耳定律Q=I2Rt計算導線產熱。
(4)先算出電動汽車電能轉化的機械能,再結合燃油車效率和汽油熱值求汽油質量。
(5)分析廢液與NaOH反應過程確定溶質成分,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HCl質量分數。
【解答】(1)電動汽車轉化為的機械能為
當速度為60km/h時該電車的最大續航里程為
(2)需要充電的電能為
使用慢充需要的時間為
使用快充需要的時間為
用快速充電器比用標準充電器充電快
(3)快速充電器使用了該款導線2m,電阻為
這段導線每小時會產生的熱量為
(4)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為
燃燒汽油的質量為
(5)第一次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即
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
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 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說明100g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鐵溶液完全反應能生成21.4g氫氧化鐵沉淀。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生成了10.7g沉淀,說明氯化鐵在第②次過濾后有剩余, 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完,則濾液中溶質的成分為NaCl。
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 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說明與稀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50g,溶質的質量為
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y,
可得
解得y=10.95g,廢液樣品中HC1的質量分數為
(1)電動汽車轉化為的機械能為
當速度為60km/h時該電車的最大續航里程為
(2)需要充電的電能為
使用慢充需要的時間為
使用快充需要的時間為
用快速充電器比用標準充電器充電快
(3)快速充電器使用了該款導線2m,電阻為
這段導線每小時會產生的熱量為
(4)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為
燃燒汽油的質量為
(5)[1]第一次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即
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
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 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說明100g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鐵溶液完全反應能生成21.4g氫氧化鐵沉淀。第三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生成了10.7g沉淀,說明氯化鐵在第②次過濾后有剩余, 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完,則濾液中溶質的成分為NaCl。
[2]第一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 產生氫氧化鐵沉淀10.7g;第二次加入100g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氫氧化鐵沉淀21.4g;說明與稀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50g,溶質的質量為
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y,
可得
解得y=10.95g,廢液樣品中HC1的質量分數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蒲江县| 青川县| 阿拉尔市| 潮安县| 建瓯市| 车致| 鄢陵县| 张家港市| 松桃| 缙云县| 南丹县| 阳泉市| 政和县| 拉孜县| 广宁县| 平远县| 始兴县| 北流市| 安达市| 鹤岗市| 中牟县| 沽源县| 岗巴县| 宁化县| 林芝县| 湖口县| 大新县| 花莲市| 溧阳市| 四川省| 西昌市| 温泉县| 商都县| 孟州市| 阿拉善左旗| 蒙山县| 宁阳县| 汾西县| 瑞丽市|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