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縣域教研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中考模擬考 科學試卷1.(2025·浙江模擬)若用“ ”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則下列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模型是( )A. B. C. D.【答案】A【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解答】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水分子。A、表示的是水分子,故A正確;B、表示的是氫分子,故B錯誤;C、表示的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C錯誤;D、表示的是氧分子,故D錯誤。故答案為:A。2.(2025·浙江模擬)眼蟲的趨光性和運動機制可為微型機器人設計提供靈感。依據眼蟲結構模式圖,下列關于眼蟲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A.屬于多細胞昆蟲類B.葉綠體是眼蟲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C.眼點能感受光的刺激D.鞭毛擺動可推動身體向光源方向移動【答案】A【知識點】單細胞生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結合圖像可知,眼蟲由一個細胞構成。【解答】A、眼蟲屬于單細胞動物,故A錯誤,符合題意;B、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眼蟲具有趨光性是因為眼點能感受光的刺激,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眼蟲依靠鞭毛的擺動運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3.(2025·浙江模擬)護目鏡鏡片會因起“霧”給醫療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帶來諸多不便(如圖)。下列有關“霧”的理解正確的是( )A.“霧”是水蒸氣 B.“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C.“霧”形成過程中需要吸熱 D.“霧”形成在護目鏡的外側【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解答】ABC、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過程放出熱量,故AC錯誤,B正確;D、人呼吸呼出的氣體溫度較高,遇到冷的護目鏡鏡片后液化,可是霧出現在護目鏡內側,故D錯誤。故答案為:B。4.(2025·浙江模擬)下列工具的應用,主要體現光的直線傳播原理的是( )A.穿衣服時,照鏡子 B.看遠處時,用望遠鏡C.陽光強烈時,用遮陽傘 D.看黑板時,戴近視眼鏡【答案】C【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解答】A、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錯誤;B、望遠鏡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或折射,故B錯誤;C、用遮陽傘擋陽光,形成陰影區,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故C正確;D、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錯誤。故答案為:C。5.(2025·浙江模擬)石蕊色素是從地衣植物中提取的一種化合物,化學式為(C7H7O4N)n,常用作酸堿指示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蕊屬于氧化物B.石蕊由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構成C.石蕊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1D.石蕊遇酸性、堿性溶液會顯示不同顏色【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氧化物【解析】【分析】氧化物:只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A、由圖可知,石蕊含有4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石蕊由分子構成,石蕊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構成,故B錯誤;C、石蕊中碳、氫的質量比為,故C錯誤;D、石蕊遇酸變紅,遇堿變藍,故D正確。故答案為:D。6.(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在試管內裝適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緊管口,加熱一段時間后橡皮塞沖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水由初溫20℃上升到30℃過程中,水的內能增加B.水由初溫20℃上升到30℃過程中,水的比熱保持不變C.橡皮塞沖出瞬間,試管內氣體溫度降低D.橡皮塞沖出瞬間,能量轉化與汽油機的壓縮沖程相同【答案】D【知識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壓縮沖程的能量轉化形式 :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答】A、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比熱是物質的屬性,與狀態有關,與溫度無關,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橡皮塞沖出的瞬間,氣體的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橡皮塞沖出的瞬間,氣體的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與做功沖程的能量轉化形式相同,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2025·浙江模擬)某植物的花瓣顏色由遺傳信息控制。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直接修改該遺傳信息,從而改變了花瓣顏色。此項操作的對象最可能是( )A.基因 B.蛋白質 C.液泡 D.細胞質【答案】A【知識點】基因工程【解析】【分析】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解答】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由題中信息可知,花瓣的性狀發生改變,可知操作的對象是基因。故答案為:A。8.(2025·浙江模擬)2024年,科學家在熱帶雨林中發現新物種“熒光樹蛙”(如圖),其體表能在夜間發出熒光。對該新物種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受精過程在體外完成B.生殖方式為胎生哺乳C.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D.雌蛙發出熒光可能是求偶行為【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胎生哺乳的是哺乳類動物。【解答】樹蛙屬于兩棲類動物,體外受精,卵生,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雌蛙發出熒光可能是求偶行為,是為了吸引雄蛙的注意。故答案為:B。9.(2025·浙江模擬)要證明鐵釘生銹的過程中有水參加反應,則必須完成的圖示實驗是( )A.甲、 乙 B.甲、 丙C.乙、 丙 D.甲、 乙、 丙【答案】B【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圖乙中沒有空氣,可用甲乙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接觸空氣。【解答】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鐵生銹需要水,則應控制除水以外的條件相同,由圖像可知,選擇的是圖甲和圖丙。故答案為:B。10.(2025·浙江模擬)在課外實踐中,小科制作的孔明燈點火后無法升空。為使孔明燈放飛成功,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A.換用更細的鐵絲制作孔明燈支架B.檢查燈罩確保接縫處密封性良好C.將燃料塊上移至燈罩頂部附近D.選擇在無風晴朗的夜晚放飛【答案】C【知識點】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孔明燈能升空,是因為總體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解答】A、換用更細的鐵絲,可以減小孔明燈的質量,由可知,孔明燈的密度將減小,可能可以使孔明燈放飛成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孔明燈不能升空可能是因為燈罩漏氣,熱空氣從上端逸出,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燃料快在底部燃燒,熱空氣上升,使孔明燈上升,若將燃料塊放置在頂部,孔明燈更不易上升,故C錯誤,符合題意;D、無風晴朗的夜晚,熱空氣溫度不易降低,燈罩內的氣體溫度高,密度小,使孔明燈放飛成功,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1.(2025·浙江模擬)如圖電路,其中的“恒流源”是一個特殊電源,當外部電阻變化時,輸出的電流大小保持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R 的阻值增大時,電壓表示數不變B.當R的阻值增大時,電壓表示數增大C.在a處串聯一個定值電阻,電壓表示數減小D.在a處串聯一個定值電阻,電壓表示數增大【答案】B【知識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電壓表并聯在哪個用電器兩端,測量的就是哪個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解答】AB、電路中電流大小不變,電阻變大時,由U=IR可知,電阻兩端的電壓將變大,即電壓表示數將變大,故A錯誤,B正確;CD、在a處串聯一個電阻,電壓表測量R兩端電壓,電流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R兩端的電壓不變,即電壓表示數不變,故CD錯誤。故答案為:B。12.(2025·浙江模擬)某品牌“智能化路燈”的照明時長隨夜晚時間的增加而變長。如圖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地球從圖中位置④運動到位置②的過程中,我市該品牌“智能化路燈”的照明時長( )A.逐漸變長 B.逐漸變短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答案】B【知識點】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解析】【分析】①是春分,晝夜等長;②是夏至,晝長于夜;③是秋分、晝夜等長;④是冬至,夜長于晝。【解答】④位置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冬至日,這天是北半球一年內夜晚最長的一天,②位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內白天最長的一天,可知從④到②,白天逐漸變長,夜晚逐漸減短,該路燈的照明時間逐漸變短。故答案為:B。13.(2025·浙江模擬)逆向推理是一種常用的演繹思維方法。下列逆向推理正確的是( )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液體,所以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B.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所以具有細胞壁的細胞一定是植物細胞C.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D.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所以電流的形成是電荷定向移動的結果【答案】D【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電流和電流的單位換算;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科學上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解答】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液體,但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純凈物,故A錯誤;B、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但具有細胞壁的細胞不一定是植物細胞,可能是細菌或真菌細胞,故B錯誤;C、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例如酸和金屬氧化物反應也會生成鹽和水,故C錯誤;D、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所以電流的形成是電荷定向移動的結果,電荷可以是正電荷也可以是負電荷,故D正確。故答案為:D。14.(2025·浙江模擬)冬泳時,人體從常溫環境進入冷水后,機體會通過神經和激素調節維持體溫穩定。如圖表示冬泳過程中人體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曲線,其中體溫不穩定的時間段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體溫的控制【解析】【分析】當產熱量與散熱量相同時,體溫恒定。【解答】由圖可知,階段①和④產熱和散熱相同,體溫恒定;②③散熱量大于產熱量,體溫不恒定。故答案為:C。15.(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通過如圖實驗認識功和能、運動和力的關系。小球在斜面上由靜止滾下,并推動木塊繼續運動一段距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球下滾過程中動能增大,機械能也增大B.小球下滾過程中動能增大,是因為重力對其做功C.小球撞擊木塊時,部分機械能轉移到木塊D.小球在水平面上滾動時速度減小,是因為阻力的影響【答案】A【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力與運動的關系;功;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機械能守恒【解析】【分析】小球運動過程中與斜面及水平面產生摩擦,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解答】A、小球滾下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動能增大,但機械能減小,故A錯誤,符合題意;B、小球下滾過程中動能增大,是因為重力對其做功,即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小球撞擊木塊時,部分機械能轉移到木塊,木塊開始運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小球在水平面上滾動時速度減小,說明小球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是因為阻力的影響,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6.(2025·浙江模擬)氫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高效制氫是氫能成為主要能源的關鍵。(1)1766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通過鐵與稀鹽酸反應制得氫氣。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2)1800年,英國科學家尼科爾森和卡萊爾首次完成了電解水制氫實驗。水電解會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 定律可證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3)現代工藝中,電解水時往往會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以此增大水的導電性。此時,硫酸鈉的作用類似于催化劑,隨著電解反應的進行,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答案】(1)置換反應(2)質量守恒(3)增大【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反應的方程式為.(2)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均不變,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3)。【解答】(1)鐵和稀鹽酸反應產生氯化亞鐵和氫氣,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3)隨著水被電解,溶液的質量減小,溶質的質量不變,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將增大。17.(2025·浙江模擬)某校引入心理健康機器人“小智”(如圖),它能實時監測學生呼吸頻率并指導深呼吸練習,緩解壓力。(1)當學生在“小智”的提示下深吸氣時,膈肌收縮,橫膈膜下移,胸腔容積增大,肺的體積增大,與平靜吸氣相比,此時肺內氣壓比外界大氣壓更 ,因此更多氣體進入肺泡。(2)吸入的氧氣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組織細胞,參與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3)深呼吸時,機體的副交感神經興奮,通過神經傳遞信號直接作用于心臟,使心率減慢,幫助身體放松。這種調節方式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屬于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答案】(1)小(2)呼吸作用(3)非條件反射【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動物的呼吸作用;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解析】【分析】(1)吸氣使肺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肺。(2)有氧呼吸的方程式。(3)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需要學習才能獲得。【解答】(1)肺體積擴大,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進入肺。(2)細胞通過有氧呼吸消耗有機物釋放能量。(3)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18.(2025·浙江模擬)解放戰爭時期,為紅軍運送食鹽的老百姓將“土鹽”全部溶解成鹽水,再將浸有鹽水的棉襖帶到根據地,以此躲過敵人的盤查。(1)為了將“土鹽”快速溶于水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寫出一種即可)。(2)老百姓將棉襖中的液體擠出,再將液體置于鐵鍋中煎煮得鹽,“煎煮”類似于下圖中的操作 (填字母)。(3)“土鹽”因含有較多的MgCl2而口感苦澀,若要除去“土鹽”中的MgCl2,可使用適量的 試劑。【答案】(1)加熱、攪拌、研磨得更細等,合理即可(2)A(3)能與MgCl2反應除去鎂離子,且不生成新雜質,如氫氧化鈉溶液等【知識點】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是否攪拌、溫度、固體顆粒大小等。(2)A是蒸發結晶、B是溶解,C是過濾。(3)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的方程式。【解答】(1)可通過用玻璃棒攪拌、加熱、將鹽研磨得更細等方式加快溶解的速度。(2)“煎煮”相當于蒸發,與圖A的原理相同。(3)要除去鎂離子,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使鎂離子以氫氧化鎂沉淀的形式析出。19.(2025·浙江模擬)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飛成功,彰顯了我國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領域的領先地位。航空器(如圖)可用于高空攝影、旅游觀光等。(1)航空器通過旋轉旋翼對空氣施加向下的力,從而獲得升力,這說明了 。(2)航空器中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____(填字母)。A.電磁感應B.電流周圍存在磁場C.通電線圈在磁場中轉動(3)某品牌航空器裝有6臺高效電動機,每臺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50kW。在某次飛行中,6臺電動機正常工作30min共消耗電能 kW·h。【答案】(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C(3)450【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兩個物體上。(2)電動機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3)根據計算消耗的電能。【解答】(1)航空器通過旋轉旋翼對空氣施加向下的力,其自身受到向上的力從而獲得升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電動機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電磁感應是發電機的原理,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答案為:C。(3)消耗的電能。20.(2025·浙江模擬)某實驗室用搭載智能系統的顯微鏡(如圖甲)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情況。(1)如圖乙,實驗時需用浸濕的紗布包裹小魚的頭部和軀干,以維持其呼吸,尾鰭需用 蓋住以固定位置。(2)如圖丙,系統識別出血管②為毛細血管,依據是顯微鏡下觀察到血管② (寫出一點),這種結構特點利于物質交換。【答案】(1)載玻片(2)血管管徑細(紅細胞呈單行通過),管壁薄(僅由一層細胞構成)【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用濕紗布包裹小魚是為了保證其正常呼吸,因為魚是用鰓呼吸的。(2)毛細血管很細,只能允許紅細胞排成單行通過,血液流速較慢。【解答】(1)用蓋玻片蓋住小雨的尾鰭,防止尾鰭擺動影響觀察。(2)毛細血管的特點:臂很薄,只由一層細胞構成,內部紅細胞排成單行通過。21.(2025·浙江模擬)如圖為全球板塊及火山分布示意圖。(1)六大板塊漂浮在 上,不斷地發生碰撞與張裂。(2)據圖可知,世界上的火山活動主要集中在板塊 (填“拉伸”或“擠壓”)邊界上。(3)全球地震與火山的分布具有高度重合性。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地震,大量民眾被掩埋。被地震掩埋時,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A.不停地大聲呼救 B.找硬物敲擊,傳遞信息C.冷靜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D.自行挖掘地下通道脫困【答案】(1)軟流層(2)擠壓(3)B;C【知識點】地球內部的結構;地震的預報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解析】【分析】(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殼由六大板塊構成,漂浮在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上。(2)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各種圖例在圖像下方有標注。(3)遇到地震且被掩埋時,要安靜地保持體力,等待救援,附近有救援人員時,可通過找硬物敲擊,傳遞信息,不能隨意大聲呼救,浪費體力。【解答】(1)地殼由六大板塊組成,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2)由圖可知,火山集中分布在板塊擠壓邊界上。(3)AC、不斷大聲呼救可能會導致能量消耗過多,應安靜地保持體力,等待救援,故A錯誤,C正確;B、固體傳聲速度更快,所以可通過找硬物敲擊,傳遞信息,故B正確;D、自行挖掘地下通道可能會導致坍塌,故D錯誤。故答案為:BC。22.(2025·浙江模擬)某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沿豎直方向降落,一段時間后打開降落傘,最后安全著地。已知跳傘過程中降落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運動員與降落傘總重力為 700N。(1)0~20s階段,以 為參照物,降落傘處于靜止狀態。(2)20s~40s階段,運動員與降落傘所受的空氣阻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00N。(3) 50s~70s階段, 運動員和降落傘總重力做功 J。【答案】(1)運動員(2)等于(3)1.4×105【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2)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3)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解答】(1)0-20s內,運動員與降落傘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可知以運動員為參照物,降落傘是靜止的。(2)由圖可知,20-40秒內,降落傘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受力平衡,可知空氣阻力等于運動員和傘的總重力,即為700N。(3) 50s~70s階段, 運動員和降落傘總重力做功。23.(2025·浙江模擬)微塑料污染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某興趣小組為研究不同濃度微塑料溶液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選擇綠豆種子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I.將微塑料顆粒研磨成粉末,配制成濃度分別為0%(清水)、0.05%、0.1%、0.2%的溶液。Ⅱ.選取經發芽率測試合格的同一批次、飽滿無破損并消毒后的綠豆種子40粒,隨機分為A、B、C、D四組,每組10粒。Ⅲ.將種子放入墊有濾紙的培養皿中,分別加入等量對應濃度的微塑料溶液,置于25℃恒溫培養箱中。IV.每天觀察記錄每組種子萌發總數(胚根突破種皮視為萌發)及第5天后的平均根長,連續觀察5天。實驗結果如下表,請回答:組別 微塑料溶液濃度 第1天萌發總數 第2天萌發總數 第3天萌發總數 第4天萌發總數 第5天萌發總數 平均根長 (cm)A 0% 2 5 8 10 10 5.2B 0.05% 1 3 6 8 9 4.1C 0.10% 0 1 3 5 7 2.8D 0.20% 0 0 0 1 2 1.3(1)實驗設置的對照組是 組。(2)將綠豆種子置于“25℃”恒溫箱中培養的原因是 。(3)興趣小組認為微塑料會阻礙植物根系的正常發育,并影響植物生長。結合表分析,其依據是: 。(4)結合實驗結果分析,若微塑料隨雨水進入農田,除農作物根系發育受抑制外,可能還會造成哪些生態危害 (寫出一種)。【答案】(1)A組(2)25℃是綠豆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3)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后的平均根長越短,根系發育程度會影響水分和無機鹽的有效吸收(4)種子的萌發速度減緩或萌發率下降【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控制變量法的實驗中,未做特殊處理的是對照組,作用是對照。(2)將綠豆放置與適宜的溫度下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和生長。(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后的平均根長越短,說明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影響。(4)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率越低,且發芽速度慢,據此分析可能導致的危害。【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A組未添加微塑料,可知屬于空白對照組。(2)將綠豆種子置于“25℃”恒溫箱中培養的原因是25℃是綠豆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可以在促進種子萌發的同時防止溫度對實驗造成干擾。(3)由表中數據可知,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后的平均根長越短,根系發育程度會影響水分和無機鹽的有效吸收,所以得出:微塑料會阻礙植物根系的正常發育,并影響植物生長的結論。(4)由表中數據可知,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率越低,且發芽速度慢,說明微塑料可能會導致種子的萌發速度減緩或萌發率下降。24.(2025·浙江模擬)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紙錐下落快慢與紙錐的質量、底面積等因素有關。除上述因素外,為研究紙錐下落快慢是否與紙錐的錐角有關,某興趣小組用相同的圓形濾紙裁出3個不同規格的扇形紙片,制成了如圖所示的3個錐角不同的紙錐。實驗時,紙錐每次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用秒表多次測量每個紙錐下落的時間,取平均值后記錄在表格中:紙錐編號 下落高度h/m 紙錐錐角α/° 下落時間t/s1 1.9 81.9 2.202 1.9 71.1 1.843 1.9 60.0 1.36(1)實驗中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方法是 。(2)實際測量時,由于下落時間過短,導致測量誤差較大。除了利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外,還可以通過 來減小誤差。(3)請從控制變量的角度判斷該小組改變錐角大小的方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4)大量實驗和事實證明:錐角越小,紙錐下落越快。請舉一例上述結論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答案】(1)比較下落相同高度所需的時間或路程相同比較時間(2)增加下落高度或增大紙錐底面積或減小紙錐質量等(3)不合理,沒有控制紙錐質量、底面積相同(4)高鐵車頭、轎車車頭、船只船首、自行車頭盔等合理即可【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1)比較速度大小的方式:相同路程比時間和相同時間比路程。(2)根據“由于下落時間過短,導致測量誤差較大”可知,可通過延長下落時間來減小誤差。(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應控制除錐角大小以外的條件相同,即控制變量的唯一性。(4)很多具有尖角的物體就是利用了錐角越小,紙錐下落越快,即阻力越小的原理。【解答】(1)比較快慢的方式:比較下落相同高度所需的時間或路程相同比較時間。(2)下落時間短誤差較大,則只需延長下落時間即可,可通過增加下落高度或增大紙錐底面積或減小紙錐質量等來減小誤差。(3)由題中信息可知,三次實驗減去的濾紙大小不一,沒有控制紙錐的質量、底面積等因素相同,所以不合理。(4)錐角越小,紙錐下落越快,說明受到的阻力減小,高鐵車頭、轎車車頭、船只船首、自行車頭盔等都利用了這個原理。25.(2025·浙江模擬)實驗室里常用下列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氣。請回答:(1)實驗室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圖1中的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2)實驗室常用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①C、D、E均為氣體收集裝置,請選擇其中一種裝置用于收集氧氣并說明選用理由: 。②興趣小組將收集到的氧氣通入F裝置中,觀察到“水中火焰”的奇景———白磷在水中燃燒。從燃燒條件看,白磷能在水中燃燒的原因是 。③興趣小組用圖2中甲所示裝置進一步探究不同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效率。取大小、質量相同的新鮮土豆塊和新鮮豬肝塊,分別加入等量且相同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用傳感器測量裝置中氣壓的變化,如圖2乙中曲線a、b所示(過氧化氫分解時會放出熱量)。兩組過氧化氫溶液完全分解所需的時間相差 s,說明豬肝塊與土豆塊的催化效率不同。【答案】(1)B(2)選C裝置,因為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裝置簡單、收集的氧氣較干燥等(寫出1點即可);或選E裝置,因為氧氣難溶于水、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便于觀察氧氣是否收集滿等;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有充足的助燃劑;35【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A適用于全是固體的反應體系。(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的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可用排水法收集。【解答】(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的反應體系,可知選擇的發生裝置為B。(2)①氧氣密度大于空氣所以應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即C,使用該裝置收集氧氣的優勢:裝置簡單、收集的氧氣較干燥等;氧氣不易溶與水,也可通過排水法收集氧氣,即E,使用該裝置收集氧氣的優勢: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便于觀察氧氣是否收集滿等。②水的溫度達到著火點且有足夠助燃劑,所以可以在水中燃燒。③圖像中壓強最大的點為恰好完全反應的點可知使用豬肝塊的反應時間為30s,使用土豆塊的時間為65s時間相差35s。26.(2025·浙江模擬)小明用圖甲電路驗證“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器材有:兩節新干電池,開關,滑動變阻器,阻值分別為5Ω、1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個,電壓表和電流表各一個,導線若干。(1)圖甲中,電表1應為 表(選填“電壓”或“電流”)。(2)小明將5Ω的電阻接入電路,檢查電路無誤后,依次得到五組數據,并繪制Ⅰ-U圖像如圖乙,發現電流與電壓并不成正比,則可能的原因是 。(3)得知原因后小明重新進行實驗,并繪制I-U圖像如圖丙,從而驗證了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則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不少于 Ω。(4)為了使實驗更具有普遍性,小明換用10Ω的電阻重復前面操作,得到多組數據,請在圖丙中畫出本次實驗中Ⅰ-U的大致圖像。【答案】(1)電壓(2)電流表在使用前未調零或電壓表在使用前未調零(3)25(4)【知識點】電流的測量及電流表的使用;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電壓表并聯在用電器兩端,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2)根據圖乙進行分析,根據歐姆定律計算電阻,可知是實驗前電表為=未調零導致的。(3)串聯電路,電源電壓等于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電流處處相等。(4)根據歐姆定律進行計算,將各點描在電路中,再用光滑的曲線將各點連接起來。【解答】(1)電表1并聯在定值電阻兩端,可知是電壓表。(2)由圖乙可知,電壓為0時,電流不為0且通過歐姆定律可知,電阻不為5歐姆,原因可能是電流表在使用前未調零或電壓表在使用前未調零。(3)電路中電流最小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最大,由圖丙可知,電流最小值為0.1A,此時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0.5V,電源為兩節新干電池,電壓為3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3V-0.5V=2.5V。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4)由歐姆定律可知,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可知換用10歐姆的電阻之后,電壓與5歐姆電阻相同時電流與原來的一半,據此畫圖,如圖所示。27.(2025·浙江模擬)鹽酸能與堿發生反應。某興趣小組為驗證該性質,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請回答:(1)向少量氫氧化銅沉淀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 ,可判斷發生了反應。(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小組同學欲從反應物消失與生成物產生的角度進一步實驗,以獲取反應發生的證據。①甲同學向滴有酚酞試劑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過量,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說明 ,可判斷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②乙同學先用pH試紙測得稀鹽酸的pH為3,后將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充分混合,再用pH試紙測出混合液的pH為6,你認為乙同學是否找到了反應發生的證據 請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3)小組同學認為物質物理性質的變化也可用于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如圖a所示,向NaOH溶液中緩緩通入HCl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b(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可忽略)。請你根據圖b分析,能證明反應發生的證據是 。【答案】(1)沉淀溶解,溶液變為藍色(2)溶液中不存在氫氧化鈉;未找到證據,因為混合溶液pH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溶液被稀釋(3)AB段溶液導電能力減弱【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有顏色的離子:銅離子(藍色);鐵離子(黃色);亞鐵離子(淺綠色)。(2)酚酞在堿性條件下呈紅色,溶液為無色,說明不含堿性物質。(3)AB段導電性減弱,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降低。【解答】(1)氫氧化銅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銅離子呈藍色,可知現象為:沉淀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2)①溶液變無色,說明不呈堿性,則說明溶液中不再含有氫氧化鈉。②溶液混合后pH值增大,可能是因為溶液被稀釋,所以不能說明反應發生。(3)若反應不能發生,通入氯化氫氣體后,電離出氫離子和氯離子,溶液中離子濃度變大,導電性應增強,但AB段溶液的導電性減弱,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28.(2025·浙江模擬)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某生態農業示范區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即在水稻田中養殖魚類、蟹類等水生生物,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生態研究小組對傳統稻田(單一種植)與稻漁系統(種養結合)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跟蹤調查,收集數據如下:指標 傳統稻田(均值) 稻漁系統(均值)土壤有機質含量(g/kg) 18.2 26.5水體溶解氧(mg/L) 3.8 5.2水稻病蟲害發生率(%) 22.4 8.7化肥使用量(kg/畝) 45 18畝均年收益(元) 3200 6800請回答:(1)魚、蟹富含蛋白質,在人體消化道內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這體現了酶的 性。(2)請寫出魚類降低水稻病蟲害發生率的一條食物鏈: 。(3)該示范區計劃向周邊農戶推廣稻漁模式,但部分農民對該模式下不但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還可增收、增產心存顧慮。請結合表格數據與生態學原理,提供證據和科學依據消除農民的顧慮 。【答案】(1)專一(2)水稻→害蟲→魚類(3)稻漁系統化肥使用量減少60%(45→18kg/畝), 但畝均收益增加112.5%(3200→6800元),說明減產風險低且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魚類捕食害蟲,病蟲害發生率降低(22.4%→8.7%),可減少農藥使用并減少水稻損失,提升產量;魚類排泄物和殘體為水稻提供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8.2→26.5g/kg),減少對化肥的依賴。【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的特點:專一性、高效性、多樣性。(2)食物鏈由生產者開始,指向更高營養級的消費者。(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對比,可知采用稻漁系統可以讓能量更多的流向對人類有利的方面。【解答】(1)由“魚、蟹富含蛋白質,在人體消化道內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可知,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2)食物鏈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例如:水稻→害蟲→魚類。(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可知:稻漁系統化肥使用量減少60%(45→18kg/畝), 但畝均收益增加112.5%(3200→6800元),說明減產風險低且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魚類捕食害蟲,病蟲害發生率降低(22.4%→8.7%),可減少農藥使用并減少水稻損失,提升產量;魚類排泄物和殘體為水稻提供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8.2→26.5g/kg),減少對化肥的依賴。29.(2025·浙江模擬)廚房水管、燒水壺等常因水中含有鈣離子、鎂離子而形成白色水垢(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氫氧化鎂等)。某興趣小組利用醋酸(易揮發)和小蘇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開發了一款高效且溫和的清潔劑。以下是相關問題探究:(1)原理分析:①水垢能溶解在清潔劑中,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質,該過程發生了 變化。②醋酸與小蘇打混合后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這些氣體在形成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力,可使水垢碎裂、松動,該力產生的作用效果是 。(2)清潔劑的配制:配制500克溶質的質量分數為6%的醋酸溶液,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0%的醋酸溶液多少克 (3)清潔劑的合理配比與使用條件:小組同學探究哪些因素會影響醋酸溶液對水垢的去污效率,實驗結果如下表:組別 使用溫度 醋酸濃度(%) 完全去污時間(分鐘)1 20 3 352 20 6 283 20 9 224 10 12 205 20 12 156 50 12 30請分析第6組實驗中當醋酸溶液溫度達到50℃時,去污效率反而下降的原因: 。【答案】(1)化學;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m濃×P濃%=m稀×P稀%, m濃×30%=500g×6%, m濃=100g(3)溫度過高會加快醋酸的揮發,導致溶液中醋酸濃度降低【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根據稀釋公式計算濃醋酸的質量。(3)醋酸會揮發,溫度過高,揮發速度快,導致醋酸濃度降低,去污效果下降。【解答】(1)①水垢與清潔劑發生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②使水垢碎裂、松動,水垢的形狀和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可得: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食醋中的醋酸易揮發,溫度過高,醋酸揮發速度變快,所以去污效果下降。30.(2025·浙江模擬)為了能更方便地測量電阻,某學習小組設計如圖電路,預將某個電流表改裝成電阻表,具體操作如下:①將M、N直接相連,調節 R0,使電流表指針指在“0.6A刻度線”;②保持R0不變,在M、N間依次接入阻值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電阻,并在電流表指針所指的刻度線處標上相應的電阻值。部分數據如下表。序號 1 2 3 4 5 ......RMN/Ω 5 10 15 20 ......對應的電流值/A 0.6 0.3 0.2 ......請回答:(1)該電阻表的零刻度線應標在電流表的 A刻度線處,且刻度 (填“均勻”或“不均勻”)。(2) 當 時,求此時RMN兩端的電壓。(3)當RMN=10Ω時, 求 R0的電功率。【答案】(1)0.6;不均勻(2)(3)【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零刻度線即MN電阻為零,可知為0.6A處。(2)由表中數據可知,MN間電阻為5歐姆時,電流為0.3A,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由歐姆定律計算電壓。(3)根據表中數據和歐姆定律計算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再由計算電功率。【解答】(1)將MN直接相連,此時MN間的電阻為零,此時電流為0.6A,可知零刻度線為0.6A處。電流,可知電流與電阻R不成正比,可知刻度不均勻。31.(2025·浙江模擬)太空育種是一種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誘發種子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結構改變,再通過地面種植篩選培育新品種的技術。請回答:(1)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是種子發生基因突變的重要因素,某衛星進入太空軌道后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10000,該衛星上搭載的質量10千克的種子所受重力為 N。(2)太空育種通常選用遺傳穩定性高、經濟價值大的植物種類,如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請指出大豆種子與其他三種植物種子結構上的差異: 。(3)選取的種子帶入太空之前需進行消毒,過氧化氫被稱綠色消毒劑,是因為其分解產物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請寫出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4)太空育種具有變異率高、性狀多樣、可突破自然進化等優勢,但也有明顯的缺陷,請寫出一點: 。【答案】(1)0.01(2)大豆種子無胚乳,胚中有2片子葉或有無胚乳,子葉是1片還是2片(3)(4)變異不可控【知識點】種子的結構;遺傳和變異現象;重力的大小;制取氧氣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重力公式進行計算,注意g為地球上的1/10000。(2)根據種子中是否含有胚乳或子葉數量進行分析。(3)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4)根據變異是不定向的進行分析。【解答】(1)種子所受重力為。(2)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種子中有兩片子葉,沒有胚乳,而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種子均含有一片子葉和含有胚乳。(3)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和水,方程式為。(4)變異是不定向的,所以缺陷是:變異不可控。32.(2025·浙江模擬)釀制高度白酒需要經過發酵、蒸餾等過程,如圖是某興趣小組設計的一款自動控制酒精燈火焰大小的蒸餾裝置示意圖。當金屬管內氣體溫度升高,管內氣壓增大到一定值時,推動活塞向下運動,使連桿B端下降、A端上升,拉動進氣口的擋板上升,進入燃燒室的空氣減少,從而控制酒精燈火焰的大小。已知活塞橫截面積為 20cm2, OA:OB=2:1,當金屬管內溫度達到50℃時,管內氣壓為1.1×105Pa。請回答:(1)釀酒主要是利用____的無氧呼吸。A.乳酸菌 B.酵母菌 C.霉菌(2)發酵過程可以用以下化學方程式( 表示。當產生8.8千克二氧化碳時,能制得酒精多少千克 (3)為使金屬管內達到50℃時,擋板開始上升,則擋板的重力不能超過幾牛 (大氣壓以1×105Pa計,活塞、連桿等結構的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計)。【答案】(1)B(2)設制得酒精的質量為xx=9.2g(3)【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真菌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1)酵母菌屬于真菌,無氧呼吸稱為發酵。(2)根據二氧化碳質量結合方程式進行計算。(3)根據壓強公式求得壓力,再由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解答】(1)釀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將有機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1 / 1浙江省縣域教研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中考模擬考 科學試卷1.(2025·浙江模擬)若用“ ”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則下列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模型是( )A. B. C. D.2.(2025·浙江模擬)眼蟲的趨光性和運動機制可為微型機器人設計提供靈感。依據眼蟲結構模式圖,下列關于眼蟲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A.屬于多細胞昆蟲類B.葉綠體是眼蟲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C.眼點能感受光的刺激D.鞭毛擺動可推動身體向光源方向移動3.(2025·浙江模擬)護目鏡鏡片會因起“霧”給醫療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帶來諸多不便(如圖)。下列有關“霧”的理解正確的是( )A.“霧”是水蒸氣 B.“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C.“霧”形成過程中需要吸熱 D.“霧”形成在護目鏡的外側4.(2025·浙江模擬)下列工具的應用,主要體現光的直線傳播原理的是( )A.穿衣服時,照鏡子 B.看遠處時,用望遠鏡C.陽光強烈時,用遮陽傘 D.看黑板時,戴近視眼鏡5.(2025·浙江模擬)石蕊色素是從地衣植物中提取的一種化合物,化學式為(C7H7O4N)n,常用作酸堿指示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蕊屬于氧化物B.石蕊由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構成C.石蕊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1D.石蕊遇酸性、堿性溶液會顯示不同顏色6.(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在試管內裝適量的水,用橡皮塞塞緊管口,加熱一段時間后橡皮塞沖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水由初溫20℃上升到30℃過程中,水的內能增加B.水由初溫20℃上升到30℃過程中,水的比熱保持不變C.橡皮塞沖出瞬間,試管內氣體溫度降低D.橡皮塞沖出瞬間,能量轉化與汽油機的壓縮沖程相同7.(2025·浙江模擬)某植物的花瓣顏色由遺傳信息控制。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直接修改該遺傳信息,從而改變了花瓣顏色。此項操作的對象最可能是( )A.基因 B.蛋白質 C.液泡 D.細胞質8.(2025·浙江模擬)2024年,科學家在熱帶雨林中發現新物種“熒光樹蛙”(如圖),其體表能在夜間發出熒光。對該新物種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受精過程在體外完成B.生殖方式為胎生哺乳C.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D.雌蛙發出熒光可能是求偶行為9.(2025·浙江模擬)要證明鐵釘生銹的過程中有水參加反應,則必須完成的圖示實驗是( )A.甲、 乙 B.甲、 丙C.乙、 丙 D.甲、 乙、 丙10.(2025·浙江模擬)在課外實踐中,小科制作的孔明燈點火后無法升空。為使孔明燈放飛成功,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A.換用更細的鐵絲制作孔明燈支架B.檢查燈罩確保接縫處密封性良好C.將燃料塊上移至燈罩頂部附近D.選擇在無風晴朗的夜晚放飛11.(2025·浙江模擬)如圖電路,其中的“恒流源”是一個特殊電源,當外部電阻變化時,輸出的電流大小保持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R 的阻值增大時,電壓表示數不變B.當R的阻值增大時,電壓表示數增大C.在a處串聯一個定值電阻,電壓表示數減小D.在a處串聯一個定值電阻,電壓表示數增大12.(2025·浙江模擬)某品牌“智能化路燈”的照明時長隨夜晚時間的增加而變長。如圖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地球從圖中位置④運動到位置②的過程中,我市該品牌“智能化路燈”的照明時長( )A.逐漸變長 B.逐漸變短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13.(2025·浙江模擬)逆向推理是一種常用的演繹思維方法。下列逆向推理正確的是( )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液體,所以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B.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所以具有細胞壁的細胞一定是植物細胞C.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D.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所以電流的形成是電荷定向移動的結果14.(2025·浙江模擬)冬泳時,人體從常溫環境進入冷水后,機體會通過神經和激素調節維持體溫穩定。如圖表示冬泳過程中人體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曲線,其中體溫不穩定的時間段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通過如圖實驗認識功和能、運動和力的關系。小球在斜面上由靜止滾下,并推動木塊繼續運動一段距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球下滾過程中動能增大,機械能也增大B.小球下滾過程中動能增大,是因為重力對其做功C.小球撞擊木塊時,部分機械能轉移到木塊D.小球在水平面上滾動時速度減小,是因為阻力的影響16.(2025·浙江模擬)氫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高效制氫是氫能成為主要能源的關鍵。(1)1766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通過鐵與稀鹽酸反應制得氫氣。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2)1800年,英國科學家尼科爾森和卡萊爾首次完成了電解水制氫實驗。水電解會生成氫氣和氧氣,根據 定律可證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3)現代工藝中,電解水時往往會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以此增大水的導電性。此時,硫酸鈉的作用類似于催化劑,隨著電解反應的進行,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7.(2025·浙江模擬)某校引入心理健康機器人“小智”(如圖),它能實時監測學生呼吸頻率并指導深呼吸練習,緩解壓力。(1)當學生在“小智”的提示下深吸氣時,膈肌收縮,橫膈膜下移,胸腔容積增大,肺的體積增大,與平靜吸氣相比,此時肺內氣壓比外界大氣壓更 ,因此更多氣體進入肺泡。(2)吸入的氧氣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組織細胞,參與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3)深呼吸時,機體的副交感神經興奮,通過神經傳遞信號直接作用于心臟,使心率減慢,幫助身體放松。這種調節方式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屬于 (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18.(2025·浙江模擬)解放戰爭時期,為紅軍運送食鹽的老百姓將“土鹽”全部溶解成鹽水,再將浸有鹽水的棉襖帶到根據地,以此躲過敵人的盤查。(1)為了將“土鹽”快速溶于水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寫出一種即可)。(2)老百姓將棉襖中的液體擠出,再將液體置于鐵鍋中煎煮得鹽,“煎煮”類似于下圖中的操作 (填字母)。(3)“土鹽”因含有較多的MgCl2而口感苦澀,若要除去“土鹽”中的MgCl2,可使用適量的 試劑。19.(2025·浙江模擬)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飛成功,彰顯了我國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領域的領先地位。航空器(如圖)可用于高空攝影、旅游觀光等。(1)航空器通過旋轉旋翼對空氣施加向下的力,從而獲得升力,這說明了 。(2)航空器中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____(填字母)。A.電磁感應B.電流周圍存在磁場C.通電線圈在磁場中轉動(3)某品牌航空器裝有6臺高效電動機,每臺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50kW。在某次飛行中,6臺電動機正常工作30min共消耗電能 kW·h。20.(2025·浙江模擬)某實驗室用搭載智能系統的顯微鏡(如圖甲)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情況。(1)如圖乙,實驗時需用浸濕的紗布包裹小魚的頭部和軀干,以維持其呼吸,尾鰭需用 蓋住以固定位置。(2)如圖丙,系統識別出血管②為毛細血管,依據是顯微鏡下觀察到血管② (寫出一點),這種結構特點利于物質交換。21.(2025·浙江模擬)如圖為全球板塊及火山分布示意圖。(1)六大板塊漂浮在 上,不斷地發生碰撞與張裂。(2)據圖可知,世界上的火山活動主要集中在板塊 (填“拉伸”或“擠壓”)邊界上。(3)全球地震與火山的分布具有高度重合性。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地震,大量民眾被掩埋。被地震掩埋時,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A.不停地大聲呼救 B.找硬物敲擊,傳遞信息C.冷靜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D.自行挖掘地下通道脫困22.(2025·浙江模擬)某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沿豎直方向降落,一段時間后打開降落傘,最后安全著地。已知跳傘過程中降落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運動員與降落傘總重力為 700N。(1)0~20s階段,以 為參照物,降落傘處于靜止狀態。(2)20s~40s階段,運動員與降落傘所受的空氣阻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00N。(3) 50s~70s階段, 運動員和降落傘總重力做功 J。23.(2025·浙江模擬)微塑料污染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某興趣小組為研究不同濃度微塑料溶液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選擇綠豆種子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I.將微塑料顆粒研磨成粉末,配制成濃度分別為0%(清水)、0.05%、0.1%、0.2%的溶液。Ⅱ.選取經發芽率測試合格的同一批次、飽滿無破損并消毒后的綠豆種子40粒,隨機分為A、B、C、D四組,每組10粒。Ⅲ.將種子放入墊有濾紙的培養皿中,分別加入等量對應濃度的微塑料溶液,置于25℃恒溫培養箱中。IV.每天觀察記錄每組種子萌發總數(胚根突破種皮視為萌發)及第5天后的平均根長,連續觀察5天。實驗結果如下表,請回答:組別 微塑料溶液濃度 第1天萌發總數 第2天萌發總數 第3天萌發總數 第4天萌發總數 第5天萌發總數 平均根長 (cm)A 0% 2 5 8 10 10 5.2B 0.05% 1 3 6 8 9 4.1C 0.10% 0 1 3 5 7 2.8D 0.20% 0 0 0 1 2 1.3(1)實驗設置的對照組是 組。(2)將綠豆種子置于“25℃”恒溫箱中培養的原因是 。(3)興趣小組認為微塑料會阻礙植物根系的正常發育,并影響植物生長。結合表分析,其依據是: 。(4)結合實驗結果分析,若微塑料隨雨水進入農田,除農作物根系發育受抑制外,可能還會造成哪些生態危害 (寫出一種)。24.(2025·浙江模擬)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紙錐下落快慢與紙錐的質量、底面積等因素有關。除上述因素外,為研究紙錐下落快慢是否與紙錐的錐角有關,某興趣小組用相同的圓形濾紙裁出3個不同規格的扇形紙片,制成了如圖所示的3個錐角不同的紙錐。實驗時,紙錐每次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用秒表多次測量每個紙錐下落的時間,取平均值后記錄在表格中:紙錐編號 下落高度h/m 紙錐錐角α/° 下落時間t/s1 1.9 81.9 2.202 1.9 71.1 1.843 1.9 60.0 1.36(1)實驗中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方法是 。(2)實際測量時,由于下落時間過短,導致測量誤差較大。除了利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外,還可以通過 來減小誤差。(3)請從控制變量的角度判斷該小組改變錐角大小的方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4)大量實驗和事實證明:錐角越小,紙錐下落越快。請舉一例上述結論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25.(2025·浙江模擬)實驗室里常用下列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氣。請回答:(1)實驗室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圖1中的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2)實驗室常用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①C、D、E均為氣體收集裝置,請選擇其中一種裝置用于收集氧氣并說明選用理由: 。②興趣小組將收集到的氧氣通入F裝置中,觀察到“水中火焰”的奇景———白磷在水中燃燒。從燃燒條件看,白磷能在水中燃燒的原因是 。③興趣小組用圖2中甲所示裝置進一步探究不同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效率。取大小、質量相同的新鮮土豆塊和新鮮豬肝塊,分別加入等量且相同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用傳感器測量裝置中氣壓的變化,如圖2乙中曲線a、b所示(過氧化氫分解時會放出熱量)。兩組過氧化氫溶液完全分解所需的時間相差 s,說明豬肝塊與土豆塊的催化效率不同。26.(2025·浙江模擬)小明用圖甲電路驗證“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器材有:兩節新干電池,開關,滑動變阻器,阻值分別為5Ω、1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個,電壓表和電流表各一個,導線若干。(1)圖甲中,電表1應為 表(選填“電壓”或“電流”)。(2)小明將5Ω的電阻接入電路,檢查電路無誤后,依次得到五組數據,并繪制Ⅰ-U圖像如圖乙,發現電流與電壓并不成正比,則可能的原因是 。(3)得知原因后小明重新進行實驗,并繪制I-U圖像如圖丙,從而驗證了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則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不少于 Ω。(4)為了使實驗更具有普遍性,小明換用10Ω的電阻重復前面操作,得到多組數據,請在圖丙中畫出本次實驗中Ⅰ-U的大致圖像。27.(2025·浙江模擬)鹽酸能與堿發生反應。某興趣小組為驗證該性質,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請回答:(1)向少量氫氧化銅沉淀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 ,可判斷發生了反應。(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小組同學欲從反應物消失與生成物產生的角度進一步實驗,以獲取反應發生的證據。①甲同學向滴有酚酞試劑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過量,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說明 ,可判斷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②乙同學先用pH試紙測得稀鹽酸的pH為3,后將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充分混合,再用pH試紙測出混合液的pH為6,你認為乙同學是否找到了反應發生的證據 請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3)小組同學認為物質物理性質的變化也可用于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如圖a所示,向NaOH溶液中緩緩通入HCl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b(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可忽略)。請你根據圖b分析,能證明反應發生的證據是 。28.(2025·浙江模擬)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某生態農業示范區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即在水稻田中養殖魚類、蟹類等水生生物,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生態研究小組對傳統稻田(單一種植)與稻漁系統(種養結合)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跟蹤調查,收集數據如下:指標 傳統稻田(均值) 稻漁系統(均值)土壤有機質含量(g/kg) 18.2 26.5水體溶解氧(mg/L) 3.8 5.2水稻病蟲害發生率(%) 22.4 8.7化肥使用量(kg/畝) 45 18畝均年收益(元) 3200 6800請回答:(1)魚、蟹富含蛋白質,在人體消化道內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這體現了酶的 性。(2)請寫出魚類降低水稻病蟲害發生率的一條食物鏈: 。(3)該示范區計劃向周邊農戶推廣稻漁模式,但部分農民對該模式下不但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還可增收、增產心存顧慮。請結合表格數據與生態學原理,提供證據和科學依據消除農民的顧慮 。29.(2025·浙江模擬)廚房水管、燒水壺等常因水中含有鈣離子、鎂離子而形成白色水垢(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氫氧化鎂等)。某興趣小組利用醋酸(易揮發)和小蘇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開發了一款高效且溫和的清潔劑。以下是相關問題探究:(1)原理分析:①水垢能溶解在清潔劑中,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質,該過程發生了 變化。②醋酸與小蘇打混合后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這些氣體在形成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力,可使水垢碎裂、松動,該力產生的作用效果是 。(2)清潔劑的配制:配制500克溶質的質量分數為6%的醋酸溶液,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0%的醋酸溶液多少克 (3)清潔劑的合理配比與使用條件:小組同學探究哪些因素會影響醋酸溶液對水垢的去污效率,實驗結果如下表:組別 使用溫度 醋酸濃度(%) 完全去污時間(分鐘)1 20 3 352 20 6 283 20 9 224 10 12 205 20 12 156 50 12 30請分析第6組實驗中當醋酸溶液溫度達到50℃時,去污效率反而下降的原因: 。30.(2025·浙江模擬)為了能更方便地測量電阻,某學習小組設計如圖電路,預將某個電流表改裝成電阻表,具體操作如下:①將M、N直接相連,調節 R0,使電流表指針指在“0.6A刻度線”;②保持R0不變,在M、N間依次接入阻值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電阻,并在電流表指針所指的刻度線處標上相應的電阻值。部分數據如下表。序號 1 2 3 4 5 ......RMN/Ω 5 10 15 20 ......對應的電流值/A 0.6 0.3 0.2 ......請回答:(1)該電阻表的零刻度線應標在電流表的 A刻度線處,且刻度 (填“均勻”或“不均勻”)。(2) 當 時,求此時RMN兩端的電壓。(3)當RMN=10Ω時, 求 R0的電功率。31.(2025·浙江模擬)太空育種是一種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誘發種子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結構改變,再通過地面種植篩選培育新品種的技術。請回答:(1)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是種子發生基因突變的重要因素,某衛星進入太空軌道后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10000,該衛星上搭載的質量10千克的種子所受重力為 N。(2)太空育種通常選用遺傳穩定性高、經濟價值大的植物種類,如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請指出大豆種子與其他三種植物種子結構上的差異: 。(3)選取的種子帶入太空之前需進行消毒,過氧化氫被稱綠色消毒劑,是因為其分解產物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請寫出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4)太空育種具有變異率高、性狀多樣、可突破自然進化等優勢,但也有明顯的缺陷,請寫出一點: 。32.(2025·浙江模擬)釀制高度白酒需要經過發酵、蒸餾等過程,如圖是某興趣小組設計的一款自動控制酒精燈火焰大小的蒸餾裝置示意圖。當金屬管內氣體溫度升高,管內氣壓增大到一定值時,推動活塞向下運動,使連桿B端下降、A端上升,拉動進氣口的擋板上升,進入燃燒室的空氣減少,從而控制酒精燈火焰的大小。已知活塞橫截面積為 20cm2, OA:OB=2:1,當金屬管內溫度達到50℃時,管內氣壓為1.1×105Pa。請回答:(1)釀酒主要是利用____的無氧呼吸。A.乳酸菌 B.酵母菌 C.霉菌(2)發酵過程可以用以下化學方程式( 表示。當產生8.8千克二氧化碳時,能制得酒精多少千克 (3)為使金屬管內達到50℃時,擋板開始上升,則擋板的重力不能超過幾牛 (大氣壓以1×105Pa計,活塞、連桿等結構的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解答】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水分子。A、表示的是水分子,故A正確;B、表示的是氫分子,故B錯誤;C、表示的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C錯誤;D、表示的是氧分子,故D錯誤。故答案為:A。2.【答案】A【知識點】單細胞生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結合圖像可知,眼蟲由一個細胞構成。【解答】A、眼蟲屬于單細胞動物,故A錯誤,符合題意;B、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眼蟲具有趨光性是因為眼點能感受光的刺激,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眼蟲依靠鞭毛的擺動運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3.【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解答】ABC、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過程放出熱量,故AC錯誤,B正確;D、人呼吸呼出的氣體溫度較高,遇到冷的護目鏡鏡片后液化,可是霧出現在護目鏡內側,故D錯誤。故答案為:B。4.【答案】C【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解答】A、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錯誤;B、望遠鏡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或折射,故B錯誤;C、用遮陽傘擋陽光,形成陰影區,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故C正確;D、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錯誤。故答案為:C。5.【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氧化物【解析】【分析】氧化物:只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A、由圖可知,石蕊含有4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石蕊由分子構成,石蕊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構成,故B錯誤;C、石蕊中碳、氫的質量比為,故C錯誤;D、石蕊遇酸變紅,遇堿變藍,故D正確。故答案為:D。6.【答案】D【知識點】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壓縮沖程的能量轉化形式 :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答】A、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比熱是物質的屬性,與狀態有關,與溫度無關,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橡皮塞沖出的瞬間,氣體的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橡皮塞沖出的瞬間,氣體的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與做功沖程的能量轉化形式相同,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答案】A【知識點】基因工程【解析】【分析】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解答】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由題中信息可知,花瓣的性狀發生改變,可知操作的對象是基因。故答案為:A。8.【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胎生哺乳的是哺乳類動物。【解答】樹蛙屬于兩棲類動物,體外受精,卵生,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雌蛙發出熒光可能是求偶行為,是為了吸引雄蛙的注意。故答案為:B。9.【答案】B【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圖乙中沒有空氣,可用甲乙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接觸空氣。【解答】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鐵生銹需要水,則應控制除水以外的條件相同,由圖像可知,選擇的是圖甲和圖丙。故答案為:B。10.【答案】C【知識點】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孔明燈能升空,是因為總體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解答】A、換用更細的鐵絲,可以減小孔明燈的質量,由可知,孔明燈的密度將減小,可能可以使孔明燈放飛成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孔明燈不能升空可能是因為燈罩漏氣,熱空氣從上端逸出,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燃料快在底部燃燒,熱空氣上升,使孔明燈上升,若將燃料塊放置在頂部,孔明燈更不易上升,故C錯誤,符合題意;D、無風晴朗的夜晚,熱空氣溫度不易降低,燈罩內的氣體溫度高,密度小,使孔明燈放飛成功,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1.【答案】B【知識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電壓表并聯在哪個用電器兩端,測量的就是哪個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解答】AB、電路中電流大小不變,電阻變大時,由U=IR可知,電阻兩端的電壓將變大,即電壓表示數將變大,故A錯誤,B正確;CD、在a處串聯一個電阻,電壓表測量R兩端電壓,電流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R兩端的電壓不變,即電壓表示數不變,故CD錯誤。故答案為:B。12.【答案】B【知識點】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解析】【分析】①是春分,晝夜等長;②是夏至,晝長于夜;③是秋分、晝夜等長;④是冬至,夜長于晝。【解答】④位置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冬至日,這天是北半球一年內夜晚最長的一天,②位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內白天最長的一天,可知從④到②,白天逐漸變長,夜晚逐漸減短,該路燈的照明時間逐漸變短。故答案為:B。13.【答案】D【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電流和電流的單位換算;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科學上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解答】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液體,但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純凈物,故A錯誤;B、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但具有細胞壁的細胞不一定是植物細胞,可能是細菌或真菌細胞,故B錯誤;C、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例如酸和金屬氧化物反應也會生成鹽和水,故C錯誤;D、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所以電流的形成是電荷定向移動的結果,電荷可以是正電荷也可以是負電荷,故D正確。故答案為:D。14.【答案】C【知識點】體溫的控制【解析】【分析】當產熱量與散熱量相同時,體溫恒定。【解答】由圖可知,階段①和④產熱和散熱相同,體溫恒定;②③散熱量大于產熱量,體溫不恒定。故答案為:C。15.【答案】A【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力與運動的關系;功;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機械能守恒【解析】【分析】小球運動過程中與斜面及水平面產生摩擦,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解答】A、小球滾下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動能增大,但機械能減小,故A錯誤,符合題意;B、小球下滾過程中動能增大,是因為重力對其做功,即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小球撞擊木塊時,部分機械能轉移到木塊,木塊開始運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小球在水平面上滾動時速度減小,說明小球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是因為阻力的影響,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6.【答案】(1)置換反應(2)質量守恒(3)增大【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反應的方程式為.(2)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均不變,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3)。【解答】(1)鐵和稀鹽酸反應產生氯化亞鐵和氫氣,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3)隨著水被電解,溶液的質量減小,溶質的質量不變,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將增大。17.【答案】(1)小(2)呼吸作用(3)非條件反射【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動物的呼吸作用;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解析】【分析】(1)吸氣使肺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肺。(2)有氧呼吸的方程式。(3)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需要學習才能獲得。【解答】(1)肺體積擴大,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進入肺。(2)細胞通過有氧呼吸消耗有機物釋放能量。(3)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18.【答案】(1)加熱、攪拌、研磨得更細等,合理即可(2)A(3)能與MgCl2反應除去鎂離子,且不生成新雜質,如氫氧化鈉溶液等【知識點】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是否攪拌、溫度、固體顆粒大小等。(2)A是蒸發結晶、B是溶解,C是過濾。(3)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的方程式。【解答】(1)可通過用玻璃棒攪拌、加熱、將鹽研磨得更細等方式加快溶解的速度。(2)“煎煮”相當于蒸發,與圖A的原理相同。(3)要除去鎂離子,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使鎂離子以氫氧化鎂沉淀的形式析出。19.【答案】(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C(3)450【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兩個物體上。(2)電動機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3)根據計算消耗的電能。【解答】(1)航空器通過旋轉旋翼對空氣施加向下的力,其自身受到向上的力從而獲得升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電動機的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電磁感應是發電機的原理,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答案為:C。(3)消耗的電能。20.【答案】(1)載玻片(2)血管管徑細(紅細胞呈單行通過),管壁薄(僅由一層細胞構成)【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用濕紗布包裹小魚是為了保證其正常呼吸,因為魚是用鰓呼吸的。(2)毛細血管很細,只能允許紅細胞排成單行通過,血液流速較慢。【解答】(1)用蓋玻片蓋住小雨的尾鰭,防止尾鰭擺動影響觀察。(2)毛細血管的特點:臂很薄,只由一層細胞構成,內部紅細胞排成單行通過。21.【答案】(1)軟流層(2)擠壓(3)B;C【知識點】地球內部的結構;地震的預報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解析】【分析】(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殼由六大板塊構成,漂浮在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上。(2)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各種圖例在圖像下方有標注。(3)遇到地震且被掩埋時,要安靜地保持體力,等待救援,附近有救援人員時,可通過找硬物敲擊,傳遞信息,不能隨意大聲呼救,浪費體力。【解答】(1)地殼由六大板塊組成,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2)由圖可知,火山集中分布在板塊擠壓邊界上。(3)AC、不斷大聲呼救可能會導致能量消耗過多,應安靜地保持體力,等待救援,故A錯誤,C正確;B、固體傳聲速度更快,所以可通過找硬物敲擊,傳遞信息,故B正確;D、自行挖掘地下通道可能會導致坍塌,故D錯誤。故答案為:BC。22.【答案】(1)運動員(2)等于(3)1.4×105【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2)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3)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解答】(1)0-20s內,運動員與降落傘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可知以運動員為參照物,降落傘是靜止的。(2)由圖可知,20-40秒內,降落傘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受力平衡,可知空氣阻力等于運動員和傘的總重力,即為700N。(3) 50s~70s階段, 運動員和降落傘總重力做功。23.【答案】(1)A組(2)25℃是綠豆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3)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后的平均根長越短,根系發育程度會影響水分和無機鹽的有效吸收(4)種子的萌發速度減緩或萌發率下降【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控制變量法的實驗中,未做特殊處理的是對照組,作用是對照。(2)將綠豆放置與適宜的溫度下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和生長。(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后的平均根長越短,說明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影響。(4)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率越低,且發芽速度慢,據此分析可能導致的危害。【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A組未添加微塑料,可知屬于空白對照組。(2)將綠豆種子置于“25℃”恒溫箱中培養的原因是25℃是綠豆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可以在促進種子萌發的同時防止溫度對實驗造成干擾。(3)由表中數據可知,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后的平均根長越短,根系發育程度會影響水分和無機鹽的有效吸收,所以得出:微塑料會阻礙植物根系的正常發育,并影響植物生長的結論。(4)由表中數據可知,微塑料溶液濃度越高,綠豆種子萌發率越低,且發芽速度慢,說明微塑料可能會導致種子的萌發速度減緩或萌發率下降。24.【答案】(1)比較下落相同高度所需的時間或路程相同比較時間(2)增加下落高度或增大紙錐底面積或減小紙錐質量等(3)不合理,沒有控制紙錐質量、底面積相同(4)高鐵車頭、轎車車頭、船只船首、自行車頭盔等合理即可【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分析】(1)比較速度大小的方式:相同路程比時間和相同時間比路程。(2)根據“由于下落時間過短,導致測量誤差較大”可知,可通過延長下落時間來減小誤差。(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應控制除錐角大小以外的條件相同,即控制變量的唯一性。(4)很多具有尖角的物體就是利用了錐角越小,紙錐下落越快,即阻力越小的原理。【解答】(1)比較快慢的方式:比較下落相同高度所需的時間或路程相同比較時間。(2)下落時間短誤差較大,則只需延長下落時間即可,可通過增加下落高度或增大紙錐底面積或減小紙錐質量等來減小誤差。(3)由題中信息可知,三次實驗減去的濾紙大小不一,沒有控制紙錐的質量、底面積等因素相同,所以不合理。(4)錐角越小,紙錐下落越快,說明受到的阻力減小,高鐵車頭、轎車車頭、船只船首、自行車頭盔等都利用了這個原理。25.【答案】(1)B(2)選C裝置,因為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裝置簡單、收集的氧氣較干燥等(寫出1點即可);或選E裝置,因為氧氣難溶于水、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便于觀察氧氣是否收集滿等;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有充足的助燃劑;35【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A適用于全是固體的反應體系。(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的氣體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氣體可用排水法收集。【解答】(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的反應體系,可知選擇的發生裝置為B。(2)①氧氣密度大于空氣所以應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即C,使用該裝置收集氧氣的優勢:裝置簡單、收集的氧氣較干燥等;氧氣不易溶與水,也可通過排水法收集氧氣,即E,使用該裝置收集氧氣的優勢: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便于觀察氧氣是否收集滿等。②水的溫度達到著火點且有足夠助燃劑,所以可以在水中燃燒。③圖像中壓強最大的點為恰好完全反應的點可知使用豬肝塊的反應時間為30s,使用土豆塊的時間為65s時間相差35s。26.【答案】(1)電壓(2)電流表在使用前未調零或電壓表在使用前未調零(3)25(4)【知識點】電流的測量及電流表的使用;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電壓表并聯在用電器兩端,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2)根據圖乙進行分析,根據歐姆定律計算電阻,可知是實驗前電表為=未調零導致的。(3)串聯電路,電源電壓等于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電流處處相等。(4)根據歐姆定律進行計算,將各點描在電路中,再用光滑的曲線將各點連接起來。【解答】(1)電表1并聯在定值電阻兩端,可知是電壓表。(2)由圖乙可知,電壓為0時,電流不為0且通過歐姆定律可知,電阻不為5歐姆,原因可能是電流表在使用前未調零或電壓表在使用前未調零。(3)電路中電流最小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最大,由圖丙可知,電流最小值為0.1A,此時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0.5V,電源為兩節新干電池,電壓為3V,則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3V-0.5V=2.5V。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4)由歐姆定律可知,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可知換用10歐姆的電阻之后,電壓與5歐姆電阻相同時電流與原來的一半,據此畫圖,如圖所示。27.【答案】(1)沉淀溶解,溶液變為藍色(2)溶液中不存在氫氧化鈉;未找到證據,因為混合溶液pH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溶液被稀釋(3)AB段溶液導電能力減弱【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有顏色的離子:銅離子(藍色);鐵離子(黃色);亞鐵離子(淺綠色)。(2)酚酞在堿性條件下呈紅色,溶液為無色,說明不含堿性物質。(3)AB段導電性減弱,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降低。【解答】(1)氫氧化銅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銅離子呈藍色,可知現象為:沉淀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2)①溶液變無色,說明不呈堿性,則說明溶液中不再含有氫氧化鈉。②溶液混合后pH值增大,可能是因為溶液被稀釋,所以不能說明反應發生。(3)若反應不能發生,通入氯化氫氣體后,電離出氫離子和氯離子,溶液中離子濃度變大,導電性應增強,但AB段溶液的導電性減弱,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28.【答案】(1)專一(2)水稻→害蟲→魚類(3)稻漁系統化肥使用量減少60%(45→18kg/畝), 但畝均收益增加112.5%(3200→6800元),說明減產風險低且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魚類捕食害蟲,病蟲害發生率降低(22.4%→8.7%),可減少農藥使用并減少水稻損失,提升產量;魚類排泄物和殘體為水稻提供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8.2→26.5g/kg),減少對化肥的依賴。【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酶的特點:專一性、高效性、多樣性。(2)食物鏈由生產者開始,指向更高營養級的消費者。(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對比,可知采用稻漁系統可以讓能量更多的流向對人類有利的方面。【解答】(1)由“魚、蟹富含蛋白質,在人體消化道內被消化成氨基酸需要特定的消化酶”可知,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2)食物鏈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例如:水稻→害蟲→魚類。(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可知:稻漁系統化肥使用量減少60%(45→18kg/畝), 但畝均收益增加112.5%(3200→6800元),說明減產風險低且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魚類捕食害蟲,病蟲害發生率降低(22.4%→8.7%),可減少農藥使用并減少水稻損失,提升產量;魚類排泄物和殘體為水稻提供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8.2→26.5g/kg),減少對化肥的依賴。29.【答案】(1)化學;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m濃×P濃%=m稀×P稀%, m濃×30%=500g×6%, m濃=100g(3)溫度過高會加快醋酸的揮發,導致溶液中醋酸濃度降低【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根據稀釋公式計算濃醋酸的質量。(3)醋酸會揮發,溫度過高,揮發速度快,導致醋酸濃度降低,去污效果下降。【解答】(1)①水垢與清潔劑發生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②使水垢碎裂、松動,水垢的形狀和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可得: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食醋中的醋酸易揮發,溫度過高,醋酸揮發速度變快,所以去污效果下降。30.【答案】(1)0.6;不均勻(2)(3)【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零刻度線即MN電阻為零,可知為0.6A處。(2)由表中數據可知,MN間電阻為5歐姆時,電流為0.3A,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由歐姆定律計算電壓。(3)根據表中數據和歐姆定律計算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再由計算電功率。【解答】(1)將MN直接相連,此時MN間的電阻為零,此時電流為0.6A,可知零刻度線為0.6A處。電流,可知電流與電阻R不成正比,可知刻度不均勻。31.【答案】(1)0.01(2)大豆種子無胚乳,胚中有2片子葉或有無胚乳,子葉是1片還是2片(3)(4)變異不可控【知識點】種子的結構;遺傳和變異現象;重力的大小;制取氧氣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重力公式進行計算,注意g為地球上的1/10000。(2)根據種子中是否含有胚乳或子葉數量進行分析。(3)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4)根據變異是不定向的進行分析。【解答】(1)種子所受重力為。(2)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種子中有兩片子葉,沒有胚乳,而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種子均含有一片子葉和含有胚乳。(3)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和水,方程式為。(4)變異是不定向的,所以缺陷是:變異不可控。32.【答案】(1)B(2)設制得酒精的質量為xx=9.2g(3)【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真菌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1)酵母菌屬于真菌,無氧呼吸稱為發酵。(2)根據二氧化碳質量結合方程式進行計算。(3)根據壓強公式求得壓力,再由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解答】(1)釀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將有機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縣域教研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中考模擬考 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縣域教研聯盟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中考模擬考 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