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文化自信:培養學生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語言運用:通過朗讀指導,體會人物內心,以生為本,以讀促悟。思維能力:理解課文內容,由扶到放,創設情境,讀悟結合。審美創造:懂得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古人的讀書方法和態度,并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教學準備課件,相關資料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你們喜歡讀書嗎 你們讀書的時候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呢 2.從古至今,凡有成就的人都對讀書有獨到的見解和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古人談讀書: (出示,引讀)(1)孔子教導他的弟子要勤學好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br/>(2)杜甫從讀書中受益匪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br/>(3)蘇軾很喜歡反復讀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br/>(4)朱熹讀書時十分專注:“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br/>3.那么清代著名學者曾國落又有什么讀書態度和方法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 (清)曾國藩 強調“藩”的讀音。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1.剛才我們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請大家現在自由朗讀這篇古文,每人讀兩遍,要求讀準字音,一定要做到這“三到”。2.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相機正音。(1)易錯讀音:一 (yi) 得 窺(kui)天(2)指名讀易錯句子,全班齊讀:①不敢以一得自足 ②此三者缺一不可小結:這是我們漢語特有的音變現象,這樣的變化能讓我們讀起來更舒服。③如井蛙之窺天3.指名讀全文;輪讀全文。(1)讀短句子,按照老師給出的顏色區分。(2)大家短句子已經讀得很好了,我們來試試長句子。第一組讀第一句,中間二三組讀第二句,第四組讀第三句。4.現在大家已經讀得很準確、很流暢了,但是文言文讀起來應該是有節奏美,音律美的。 來聽老師讀,注意聽我的停頓和節奏。(出示節奏)5.自由練讀,盡量讀出節奏,指名展示讀。全班齊讀。6.多種方式讀文。看來讀文一點都沒難住你們啊,如果換成你們不習慣讀文豎版,你還能讀好嗎 新中國成立以前,都是用繁體字的,你還認識嗎 古人寫文章都是沒有標點的,這樣你還能讀出它的節奏沒和音律美嗎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冏x了這么多遍課文,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想知道文言文的準確意思,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你們學過古詩, 理解古詩的意思時,你都有什么好方法 )板書:看注釋 聯系上下文 借助工具書2.接下來,就請大家借助這些方法,看看你能讀懂哪些字的意思。3.全班交流(你知道哪個字的意思就說哪個字),老師指導重點詞句,相機總結方法。(1)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①聯系上下文理解。②借助工具書,“斷”在字典中有以下解釋,哪個更合適 a.斷絕;隔絕 b.間斷 c.判斷;決定 d.絕對;一定③把它送進句子說說這句話的意思。④那么,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出示: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2)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①“窺”的意思是什么 ②出示“窺”的小篆體,再來猜- -猜它的意思是什么。(從小孔中看)③你還能說出含有“窺”字的成語嗎 (管中窺豹、 牖中窺日)④這三個詞意思也都差不多,你知道嗎 (比喻人目光短淺,或者看問題不全面。)⑤在這句話中還有一個成語也是這個意思。(河伯觀海)⑥講講河伯觀海這個故事。⑦所以,作者才說“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br/>⑧你能把這兩個成語也送到句中,仿照原文說-說嗎 (如管中之窺豹,牖中之窺日,皆無識者也。)4.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字詞 (1)蓋:句首語氣詞,表示敘述或議論的開始,無實際意義。(2)舉一反三: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史記●孝文本紀》夫戰,勇氣也。--《 曹劌論戰》5.自由連說文意,要求說流暢。(1)輪流說,每人說一一句,指名展示說全文意思。(2)師生配合讀文,老師說現代漢語意思,學生對答文言文。四、整體回文,收獲啟示。1.現在你們知道曾國藩給我們讀書學習提出了什么建議和要求嗎 板書:有志向有見識有恒心2.補充資料,回文讀:(1)曾國藩其實資質平庸,但是他自幼勤奮好學,6歲時入私塾,14 歲參加長沙童子試,23歲中舉,后考取進士,供職翰林院。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認定了:“蓋士人讀書,第一 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作為一個有志氣的人,他不甘心一輩子碌碌無為,他告訴自己:“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br/>為了完成自己的志向,他博覽群書,不斷學習,因為他知道:“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br/>曾國藩是一個極度自律的人, 制定好的學習計劃,絕不會半途而度,因為他堅信:“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br/>此三者缺-不可,正因如此,曾國藩最后成為了清朝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他還是晚晴散文“湘鄉派”的創立人。(2)他有志、有識、有恒的學習態度,我們可以從他寫給弟弟們的一封信中深切感受到。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則無- 日間斷,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亦須滿二十頁,多則不論。自七月起,至今已看過《王荊公文集》百卷,《歸震川文集》四十卷,《詩經大全》二十卷,《后漢書》百卷,皆朱筆加圈批。--《致諸弟●讀書必須有恒心》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①自由讀一讀,試著理解意思,指名讀。②出示注釋,引導學生讀懂意思。③小結:可見曾國藩真正做到了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除了曾國藩以外,我國歷史上也不乏讀書有志、有識、有恒之人。①周恩來總理從小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并為之奮斗- -生。他用鏗鏘有力的話語告訴我們:“ 讀書要有志,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br/>②毛澤東主席一生酷愛讀書, 中南海故居中,他收藏的書大約有十萬冊左右。他的博學多才教導我們:“讀書要有識,有識則知學問無盡?!?br/>③吳國大將呂蒙起初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和兵法,從此他手不釋卷,最后成為了有勇有謀、屢建奇功的將領。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波我們:“讀書要有恒,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br/>3.了解了這么多古人讀書的態度和方法,你們平時也喜歡讀書,能不能聯系你自己的讀書經歷,能不能說一說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4.齊讀全文。5.最后送大家朱熹的一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挥胁粩鄬W習,汲取新的知識,像不斷有源頭活水注入池塘那樣,才能使內心澄澈明亮。板書設計:古人談讀書(清)曾國藩看注釋 有志向組詞 有見識聯系上下文 有恒心借助工具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