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物態變化 拓展提高訓練1.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融化時,試管中的冰( )A.也融化一部分 B.全部融化C.一點都沒融化 D.下邊的融化,上邊的沒融化2.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將兩種或多種金屬(或非金屬)加熱到某一定溫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卻成為合金。根據下表中的數據判斷(其他條件均滿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金屬 Na Mg Al Cu Fe熔點/℃ 97.5 649 660 1083 1535沸點/℃ 1 883 1 090 2 467 2 567 2 750A.Fe—Cu合金 B.Mg—Fe合金 C.Na—Al合金 D.Fe—Al合金3.烹制油炸食品時,如果不慎將水滴濺入燒熱的油鍋中,會聽到“叭叭”的響聲,同時油花四濺。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水是熱的不良導體 B.水滴的溫度與油的溫度不一樣C.水的沸點比熱油的溫度低 D.水的比熱容比油的比熱容大4.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溫度T隨加熱時間t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是晶體,乙物質是非晶體B.甲物質的熔點為210℃C.乙物質在BC段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D.乙物質在BC段溫度不變,不吸熱5.下表是幾種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和沸點,根據表中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鉛 水銀 酒精 甲苯熔點/℃ 328 —38.8 —117 —95沸點/℃ 1740 357 78 111A.鉛在350℃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B.固態酒精與甲苯不是晶體C.在浙江不能用水銀溫度計測氣溫 D.在浙江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沸水溫度6.現代建筑出現一種新設計:在墻面裝飾材料中均勻混入小顆粒狀的小球,球內充入一種非晶體材料,當溫度升高時,球內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球內材料凝固放熱,使建筑內溫度基本保持不變,如圖所示的四個圖象中,表示球內材料的凝固圖象的是( )7.把—10℃的冰放在0℃的水中后,一起放入0℃的密閉房間內,會發生的現象是( )A.一些冰熔化 B.冰、水穩定共存 C.一些水結冰 D.以上說法都有不對8.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水的溫度與時間關系如圖中a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水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象正確的是( )A.a B.b C.c D.d9.目前綠色環保電冰箱采用了R600、R134a、環戊烷等制冷劑,作為氟利昂的替代品,充當熱的“搬運工”,把冰箱里的“熱”“搬運”到冰箱外面,因為它們可以像氟利昂一樣即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關這種電冰箱工作過程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制冷劑進入冷凍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熱B.制冷劑進入冷凍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熱C.制冷劑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會凝固、放熱D.制冷劑被壓縮機壓入冷凝器后,會汽化、放熱10.用飛機在云層施放干冰,可以促進人工降雨,這是由于 ( )A.增大了局部區域的空氣厚度,迫使云層下降變雨B.減小了局部區域的空氣厚度,使這些空氣中的水蒸氣放出熱量,液化成水下降為雨C.干冰成為空氣中水汽的凝結中心,并使水汽凝結成水下降為雨D.干冰升華時吸收熱量,空氣溫度降低,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水下降為雨11.小明學習了物態變化的知識后,為家人做了“下雨”(如圖所示)的實驗,他在一只大燒杯里鋪一層飽含水分的濕沙,杯口蓋一只盤子,在盤子里放些冰塊。給燒杯加熱,這時燒杯上方就出現一團“白氣”,這就是“云”。這團“云”碰到盤子,一會兒盤子的下表面就會布滿水滴,水滴越積越多,越積越大,等到掛不住時就紛紛落下,這就是“雨”。下面關于實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云”是水汽化形成的氣態水B.“雨”是水蒸氣遇冷熔化成水降落到地面C.酒精燈加熱濕沙,加快水的蒸發,水蒸發時放出熱量D.盤子里放冰塊使水蒸氣降溫,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時放出熱量12.餐館里有一道名為“紙鍋燒豆腐”的菜。如圖,紙鍋里的豆腐燒熟了,紙卻不會被燒掉。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紙的著火點比水的沸點高 B.水沸騰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C.熱量都被水吸收了,紙沒有吸熱 D.紙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13.如圖所示,甲為盛有水的燒杯,試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試管未碰底)。甲燒杯受到酒精燈持續加熱后,發現乙試管內的液體沸騰起來了,根據給出的物質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的表格,可判斷試管乙內的液體一定是( )幾種物質的沸點(1個標準大氣壓)物質 沸點/℃ 物質 沸點/℃水 100 甘油 290煤油 150 酒精 78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14.已知氧氣、氮氣和氨氣的沸點分別為: —183℃、—196℃和—33.5℃,現把這3種氣體的混合氣體通過液化后再逐漸提高溫度的方法分離出來,則先后得到的氣體的順序是( )A.氨氣、氧氣、氮氣 B.氧氣、氮氣、氨氣 C.氮氣、氧氣、氨氣 D.氨氣、氮氣、氧氣15.嚴冬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魚兒仍在游動,為測出冰下水的溫度,徐強同學在冰上打了個洞,拿來一支實驗室用的溫度計,下列測水溫方法中正確的做法是( )A.用線將溫度計拴牢從洞中放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從水中提出,讀出示數B.取一塑料飲水瓶,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取出,再用溫度計測瓶中水溫C.取一塑料飲水瓶,將溫度計懸吊在瓶中,再將瓶拴住從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滿瓶后待較長時間,然后將瓶取出,立即從瓶外觀察溫度計示數D.手拿溫度計,從洞中將溫度計插入水中,待較長時間后取出立即讀出示數16.為了研究物態變化的規律,興趣小組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將裝有液態海波的大試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根據溫度計a和b的示數,繪制了海波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忽略外界溫度對實驗的影響)(1)由乙圖中a曲線可知,海波的凝固點為______________(2)根據乙圖中a、b曲線的變化情況分析,在8~10min時間段,海波是否仍在凝固 _______。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丙是興趣小組建構的物質三態變化模型的部分內容。則第3min時,試管內的海波狀態對應該模型中的__________(填“A”“B”或“C”)狀態。17.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__________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____________(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5分 鐘后 7.1 6.5 7.3 6.7 7.0 6.6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_______(填“快”或“慢”)。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科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組裝圖甲的裝置時,應先確定_________(填“鐵桿”或“鐵圈”)的高度。(2)A、B兩個實驗小組用相同裝置進行實驗,圖乙是他們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成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分析圖象可知,A小組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顯較短,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3)分析乙圖可知,水的沸點是________℃。(4)從吸放熱和溫度變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過程和水的沸騰過程具有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小科同學做“碘的升華”實驗時,用酒精燈直接對放有少量固態碘的碘升華管加熱,如圖甲所示,發現碘升華管內出現紫色的碘蒸氣。(1)實驗過程需要酒精燈加熱說明升華需要_________熱量(填“吸收”或“放出”)。(2)善于思考的小紅查閱資料發現:常壓下,碘的熔點為113℃,碘的沸點為184℃,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400℃。根據這些資料,小紅認為小科所做的實驗不能得出碘升華的結論,碘可能并不是直接從固態變為氣態,而是固態碘先________再汽化成碘蒸氣。(3)根據上述猜想,小紅對原實驗進行改進,設計了乙圖所示的實驗,結果發現碘升華管內也出現紫色的碘蒸氣。該實驗能否得出碘升華的結論 并說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2.B 3.C 4.C 5.D 6.A 7.C 8.C 9.B 10.D 11.D 12.C 13.A 14.C 15.C16.(1)48℃ (2)停止凝固 海波與水的溫度相等,不能繼續放熱 (3)B17.(1)液體表面積 (2)甲、丙 (3)①慢 ②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18.(1)鐵圈 (2)A小組用的水的質量較少 (3)98 (4)吸熱但溫度不變19.(1)吸收 (2)熔化 (3)能,因燒杯中水的溫度最高為100℃,碘達不到熔點,不會發生熔化現象,出現紫色的碘蒸氣,只能升華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