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知識整理六年級下冊生物 一輪復習 (11份打包) 魯科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知識整理六年級下冊生物 一輪復習 (11份打包) 魯科版

資源簡介

(共42張PPT)
六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課時 認識生物、生物與環境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認識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命現象 基本特征 特征解讀
植物的光合作用、動物捕食 生物的生活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給自足;動物通過捕食,獲取營養
鯨時常浮出水面呼吸 生物能進行      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  ,
呼出     
需要營養
呼吸
氧氣
二氧化碳
生命現象 基本特征 特征解讀
人體出汗、植物落葉 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      人體主要通過出汗、呼氣和排尿來完成;植物可以通過   帶走一部分廢物
含羞草受到碰觸時,葉片合攏;紅燈停、綠燈行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   應激性是生物共有的,相對于植物而言,動物的應激性更靈敏
蘑菇逐漸長大;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生物能   生物能由小長大,由幼年到成年
廢物
落葉
作出反應
生長
生命現象 基本特征 特征解讀
鳥、魚等產卵 生物能   生物體發育到一定階段,就開始繁殖下一代,這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龍生龍、 鳳生鳳 生物具有   的特性 生物親子之間的相似性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生物具有   的特性 指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性
病毒能繁殖,屬于生物,但沒有細胞結構 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繁殖
遺傳
變異
病毒
2.生物的歸類方法
對調查到的生物有多種歸類方法:按形態結構特點可以分為    、
    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環境可分為       和
      等;按用途可分為作物、家禽、家畜等。
動物
植物
水生生物
陸生生物
考點2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生態因素
(1)概念:環境中影響生物    和    的因素。
(2)分類:       和      。
生活
分布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舉例
     葵花朵朵向太陽;“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春蘭秋菊;動物的晝夜節律行為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春來江水綠如藍;淮南為橘,淮北為枳;北雁南飛
     “雨露滋潤禾苗壯”;沙漠中多為不毛之地;干旱使農作物減產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被水淹沒的種子很難萌發
陽光
溫度

空氣
特別提示 從生物生存的角度,解讀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項目 解讀
陽光 陽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光的強弱還會影響生物的分布和生活規律
溫度 每種生物的生活都有其適宜的溫度,超出適宜溫度范圍對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都會有影響
水 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空氣 生物需要從空氣中攝取生命活動所需的必要物質
土壤 土壤中的無機鹽可以為植物提供生命所需元素,土質還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②生物因素
關系 概念 圖示
      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
捕食
關系 概念 圖示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生物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但分開后仍能獨立生活 —
競爭
合作
關系 概念 圖示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分開后,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
      一種生物寄居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共生
寄生
(3)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都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
     、陽光、空氣、   、      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營養物質
水分
適宜的溫度
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    和改變著環境。
(2)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和
      。
特別提示
1.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但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只有一個是最關鍵、最突出的因素。例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
    對植物的影響;再如,“沙漠上的不毛之地”體現了    對植物的影響。
影響
形態結構
生活方式
溫度
水分
2.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生物依賴于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和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2)生物與環境關系的判斷
①若給出的環境比較特殊,其他生物都不能生存,某種生物由于有某項特點而生存下來,這是生物對環境的      。如寒冷水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就是其對寒冷環境的適應。
②若由于生物的存在或某些活動,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改變,這就是生物
     環境。如在沙地上栽種植物以后風沙減少,就是植物對沙地環境的影響。
③若由于環境發生改變而導致生物的生活規律、分布也隨之發生變化,這就是環境影響生物。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水溫對鴨的生活習性的影響。
適應
影響
考點3
科學探究
1.科學探究的方法及要求
方法 要求
觀察法 要有明確的    ;要全面、細致和     ,并要有計劃和耐心;還要積極思考
調查法 首先明確調查    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
    ,調查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
實驗法 (對照實驗) 只能有一個    ,其他條件都   ;必須有對照組和
    ;還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
目的
實事求是
目的
方案
變量
相同
實驗組
特別提示 1.觀察法通常強調在自然狀態下,客觀地進行觀察和記錄,不能摻入人為因素;調查法包括    調查和    調查兩種,對獲取的數據要進行整理、分析和    統計;實驗法常需利用大量的實驗對象,或者進行多次的     ,以排查偶然因素的影響。
2.在生物學的研究中,還需用到的其他方法包括資料分析法、測量法、科學推測法、模擬實驗法、比較法和生物分類法等。
全面
抽樣
數學
重復實驗
2.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     、制訂計劃、實施計劃、
     、表達和交流。
3.對照實驗
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    的實驗。
作出假設
得出結論
相同
特別提示
1.設計原則:(1)      原則;(2)對照組和實驗組材料等量性原則。
2.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判定
(1)對照組就是不接受變量處理的、常態下的那一組;實驗組就是接受了變量處理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條件處于常態的那一組。
(2)在探究“土壤的潮濕程度對蚯蚓生活的影響”實驗中,對蚯蚓來說潮濕的土壤是不做處理的    組,而干燥的土壤是    組。
單一變量
對照
實驗
實驗技能闖關
實驗
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
1.圖解實驗
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

作出假設——鼠婦適合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

制訂計劃——①在鐵盤上鋪一層濕土,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形成陰暗和   兩種環境;
②在兩側的中央分別放入5只鼠婦,靜置2分鐘;
明亮
③之后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

實施計劃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鼠婦適合生活在   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
陰暗
2.實驗分析
(1)對照實驗要遵循    變量原則。其他因素要保持一致且適宜鼠婦生存。
(2)本實驗的變量是    。
單一
光照
【例】小輝同學在完成“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探究實驗后,想再探究“光對黃粉蟲分布的影響”。他設計了以下實驗。
(一)材料用具:10只黃粉蟲、紙盒、紙板、玻璃板。
(二)實驗步驟
①以紙盒的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一側蓋上玻璃板,營造出明亮與陰暗的環境(如圖)。
實驗裝置圖
②在兩側中央各放入5只黃粉蟲,靜置2分鐘。之后每分鐘統計一次黃粉蟲在明亮處和陰暗處的數目,統計10次。
(三)實驗結果
環境 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5 6 4 4 3 2 2 1 0 0
陰暗 5 4 6 6 7 8 8 9 10 10
(1)對上述實驗結果的數據,你認為正確的取值方法是求出    值。根據實驗結果比較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實驗中用10只黃粉蟲而不是1只,目的是            。
平均
光對黃粉蟲分布有影響,黃粉蟲適于陰暗的環境
避免偶然性,減小誤差
深入探究:小輝在飼養黃粉蟲的過程中發現,用于裝黃粉蟲的塑料袋被咬出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洞,是黃粉蟲在吃塑料嗎
(3)小輝作出的假設是:        。
(4)小輝根據假設進行了如下實驗,把黃粉蟲分為甲、乙兩組,甲組只喂麥麩和菜葉,乙組加喂塑料餐盒片,進行觀察。如果實驗證實黃粉蟲真的是在吃塑料,這將給我們解決現實社會中的什么問題帶來啟示
利用生物方法解決白色(塑料)污染
黃粉蟲能吃塑料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認識生物
1.(2024·煙臺)【跨學科】“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中體現的生物特征是(  )
A.能生長 B.需要營養
C.能排出體內廢物 D.能繁殖
2.(2024·濱州)【傳統文化】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下列語句中沒有體現生命現象的是(  )
A.稻花香里說豐年 B.橫看成嶺側成峰
C.草長鶯飛二月天 D.一枝紅杏出墻來
A
B
3.風吹麥浪,稻花飄香,夏蟬低吟,鳥兒淺唱……萬千生物演繹著生命奇跡,詮釋了強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選項中屬于生物生命現象的是(  )
A.春日和煦 B.夏荷綻放
C.秋風送爽 D.冬雪飛舞
4.在問天實驗艙內,水稻種子萌發時,根會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長。這體現了
(  )
A.生物能進行呼吸
B.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體內廢物
D.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B
D
考點2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5.(2024·濱州)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下列實例中,不屬于生物對環境影響的是(  )
A.樹葉在秋冬季節紛紛飄落
B.過度放牧會使草場逐漸沙漠化
C.在農場中飼養蚯蚓可改善土質
D.在沙漠地區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
A
6.(2024·寧夏)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沙漠中植物稀少——環境影響生物
B.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
C.蚯蚓疏松土壤——環境影響生物
D.北極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適應環境
C
7.(2024·聊城)蚯蚓能疏松土壤,產生的糞便還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分析,下列與之相同的是(  )
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發達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C.野兔隨季節換毛 D.綠色植物能夠凈化空氣
8.(2024·廣安)【跨學科】中華民族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下列詩句能體現生物影響生物的是(  )
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D.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D
A
考點3 科學探究
9.(2024·蘇州)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在整理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拍攝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利用紅外相機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屬于(  )
A.調查法
B.觀察法
C.實驗法
D.測量法
B
10.(2024·涼山州)某興趣小組在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時,使用了10只鼠婦,并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萱同學對該實驗設計提出了下列修正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
A.紙盒上面全都用玻璃板蓋住
B.將紙盒放在冰箱-2 ℃的冷凍室內
C.紙盒的底部全都鋪上細濕土
D.10只鼠婦太多,改成2只
C
素養提升練
1.(2024·達州)豆豆養了兩只小倉鼠,每天定時投喂食物。一個月后小倉鼠長大了從一開始看到人就躲,到現在和豆豆成為了好朋友。以上描述體現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②生物能夠生長發育 ③生物能夠繁殖后代 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2.下列關于實驗與探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應設置明亮干燥和陰暗潮濕兩種環境
B.探究“花生種子大小的變異”時,應挑選大、小花生種子各3粒
C.探究“花生種子大小的變異”時,可以計算兩個品種的種子長度平均值來比較
D.在“模擬保護色的形成”時,“捕食者”可以刻意尋找某種顏色的小紙片
C
3.水毛茛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在水中的葉呈絲狀,能減輕水流沖擊。這體現的是(  )
A.生物適應環境
B.生物影響環境
C.環境影響生物
D.環境適應生物
4.(2024·煙臺)下列諺語能體現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大雪紛紛落,明年吃饃饃
B.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
C.肥是莊稼寶,施足又施巧
D.白露天氣晴,谷子如白銀
A
B
5.生物的生活環境中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其生存,下列現象與影響因素對應錯誤的是(  )
A.雨水充足,五谷豐登——水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溫度
C.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準北則為枳——光照
D.海洋的不同水層中分布著不同種類的藻類——光照
6.下列敘述中,能說明病毒屬于生物的是(  )
A.病毒能使動物和植物致病
B.病毒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C.病毒能夠繁殖后代   
D.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
C
C
7.(2024·山西)【探究活動】
生態瓶的制作與探究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太空水族箱”也隨之“入住”中國空間站。同學們對制作生態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展了以下實踐和探究活動。
制作與分析
(1)小青選擇玻璃瓶、金魚藻、6條小魚、塘泥等制作了水生生態瓶(如圖所示),其中金魚藻扮演的角色是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為小魚提供
    和部分有機物;小魚扮演的角色是     ,其呼吸作用產生的水和       可作為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氧氣
消費者
二氧化碳
評價與改進
(2)請根據評價標準對小青的作品進行評價。
評價標準 評價
①容器無色透明; ②生態瓶內成分齊全; ③動物與植物間大小及數量的比例適當; ④動植物與容器的大小比例適當; …… 優點:                     
                     
建議:                     
                     
容器無色透明(或生態瓶內有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等生物成分,還有水、氧氣等非生物成分)
生態瓶中動植物與容器的大小比例要適當
為探究環境因素對生態瓶中生物的影響,同學們選擇適當的實驗材料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水溫對金魚藻光合作用的影響
(3)如圖為小蕓的實驗結果。
該實驗的變量是    。實驗結論是
   。
水溫
在一定范圍內,隨水溫的升高,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先增強后減弱
【探究二】水溫對小魚呼吸頻率的影響
(4)如下表是小華組的實驗結果。
組 別 小魚 數量 /條 水溫 /℃ 呼吸頻率/(次/分鐘) 第一次 平均值 第二次 平均值 第三次 平均值 平均

1 3 15 32 32 32 32
2 3 20 61 60 59 60
3 3 25 118 113 116 116
4 3 30 192 185 184 187
該實驗中,數據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本實驗的結論是    。
受以上兩組同學實驗的啟發,小青組計劃探究其他環境因素如
    等(答出一條即可)對生態瓶中小魚的影響。求真永無止境,探究仍將繼續……
減小實驗誤差
在一定范圍內,水溫越高小魚的呼吸頻率越快
水的含氧量(或光照、水質)(共39張PPT)
六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課時 生態系統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1)在一定區域內,    與     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生物
環境
生產者
消費者
細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
特別提示
1.判斷是否屬于生態系統一定注意的是“一定區域內”要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成分再復雜的食物網也不能構成生態系統,因為它缺少
    和非生物部分。
2.動物并不都屬于消費者,如蚯蚓、蜣螂(俗稱“屎殼郎”)屬于    者;細菌、真菌并不都屬于分解者,有些能自養的細菌屬于生產者,有些營寄生生活的細菌、真菌屬于消費者,只有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才屬于分解者。
分解者
分解
2.食物鏈和食物網
(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   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     和
    流動的。
捕食
食物網
食物鏈
食物網
特別提示
1.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    和    。
2.食物鏈書寫
(1)食物鏈的起始部分是    。
(2)箭頭指向捕食者。例如,草→兔,而不能寫成草←兔。
(3)初中階段所學的食物鏈中無分解者和    部分。例如,草→兔→細菌或光→草→兔的書寫方式都是錯誤的。
3.食物鏈數量
在食物網中數食物鏈條數時,應遵循從上到下,由左到右的順序,每條食物鏈應從生產者開始到最高級消費者結束。
從上到下,由左到右依次數,特別關注從每一個初級消費者出來幾條食物鏈,依次相加。
食物鏈
食物網
生產者
非生物
4.食物鏈中生物數量的變化
當食物鏈中一種生物減少時,另一種生物在短時間內會增多或減少,長時間來看則是先增多后減少或者是先減少后增多。例如,食物鏈“草→食草昆蟲→青蛙”中,如果青蛙減少,食草昆蟲短時間內會   ,長時間內會
      。
增多
先增多后減少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1)進入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     ,這些能量以有機物的形式儲存在植物體中。
(2)能量在食物鏈的流動過程中被多種生物逐步      。
(3)與能量流動不同,物質可以以某種形式在生態系統中     。
(4)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后,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    ,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
(5)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和     。
太陽能
消耗
反復循環
積累
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
特別提示
1.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體內的能量最終來自    。
2.消費者體內有機物最終來自    。
3.物質流動的特點:     。
4.能量流動的特點:     ,     。
5.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的數量和能量及有毒物質含量的變化。
太陽能
生產者
反復循環
單向流動
逐級遞減
6.食物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叫做一個營養級,每一營養級的能量有三方面去向,分別是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營養級;流向分解者。
7.碳在無機環境與各種生物之間以     形式循環,在生物與生物之間以    形式傳遞。
二氧化碳
有機物
8.確認碳循環的各個環節
(1)首先找到雙向箭頭①②,它們聯系著無機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和生產者。
(2)其中與E有關的箭頭大多是指向E自身,這些箭頭中②③④代表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只有一個箭頭①由E指向外,代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那么A就是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產者,E則代表無機環境中的二氧化碳。
(3)A、D、C都有箭頭指向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A是生產者——植物,D、C是動物,也就是消費者。
(4)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有箭頭指向B,因為能分解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的是分解者,所以B代表分解者,與它相連的⑤箭頭指向E,說明能產生二氧化碳,因此⑤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也叫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⑥由化石燃料指向E,代表化石燃料的燃燒。
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1)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此能力是有
     的,在這個限度內,生態系統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擾,達到新的平衡;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2)     是影響生態系統的最大因素。
(3)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它自身的結構特點。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    ;反之,自動調節能力越    。
自動調節
一定限度
人類活動


考點2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1.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多種多樣:其中有“綠色水庫”之稱的是    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多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那里年降水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有“地球之腎”之稱的是    生態系統,其最典型的是    。
2.     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不同層次的生態系統相互關聯,這種關聯表現在:從
    關系來說,各類生態系統相互關聯;從         來說,許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種子、果實能夠隨大氣運動,到達不同的生態系統;從       來說,陽光、大氣、水影響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
3.生物圈的范圍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森林
草原
濕地
沼澤
生物圈
地域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
非生物因素
大氣圈
水圈
巖石圈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1.(2024·無錫)某同學為制作生態瓶準備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螄、小魚、小蝦,他還必須補充的材料是(  )
A.金魚藻 B.泥鰍
C.河沙 D.增氧泵
A
2.(2024·長春)水族箱是小型生態系統,其組成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代表非生物部分
B.植物是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C.②包含細菌和真菌
D.其中存在食物鏈:陽光→植物→動物
D
考點2 食物鏈和食物網
3.(2024·無錫)下列選項中,能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
A.陽光→草→鼠→鷹
B.草→鼠→蛇→鷹
C.蝗蟲→青蛙→蛇→鷹
D.草→蝗蟲→青蛙→細菌
B
4.(2024·無錫)在某個相對封閉的草原生態系統中,狼的數量大量減少會引發兔的數量變化。下列曲線中最符合較長時間內野兔數量變化的是(  )
B
5.(2024·聊城)如圖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部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可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B.圖中包含4條食物鏈
C.物質和能量在此食物網中都是循環流動的
D.若該生態系統被重金屬污染,圖中重金屬積累最多的是鷹
D
6.(2024·昌平)林間草地放養雞是一種“林—草—雞”生態循環發展模式。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草和林都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
B.雞糞被分解后可增加土壤肥力
C.雞吃草完全實現了物質的循環
D.該系統能量的根本來源是光能
C
7.(2024·安徽)混養不同食性的魚類,能增加魚的產量,提高經濟效益。如圖是某魚塘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浮游植物是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B.鰱魚、鳙魚和鯉魚之間是互利共生關系
C.魚類的混養提高了魚塘中資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鯉魚”流動
B
8.(2024·宜賓)如圖為“稻蝦共作”農田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共有4條食物鏈,鳥類與害蟲有捕食和競爭的關系
B.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會沿著食物鏈的傳遞而逐漸增多
C.若該食物網中小龍蝦過度繁殖,害蟲和青蛙數量會減少
D.該農田生態系統中有機物來源主要是作為生產者的水稻
B
9.(2024·寧夏)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探究不同條件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設計并制作了四個大小相同的簡易生態瓶,分別編號為A、B、C、D,每個生態瓶各加入等量的清水,放入2條生長狀況相似的小魚,觀察小魚的生存時間,記錄結果如下。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編號 A B C D
實驗 處理 不加水藻、 不加河泥、 光照 加水藻、 不加河泥、 光照 加水藻、 加河泥、 光照 加水藻、加河泥、
黑暗
生存 時間 3天 12天 27天 2天
(1)實驗中每個生態瓶都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放入2條生長狀況相似的小魚,其目的是        。
(2)A瓶與B瓶相比,B瓶中小魚生存的時間更長,是因為B瓶中的水藻通過
    作用,為小魚提供        。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與其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征有        (答出一點即可)。
(3)請寫出C瓶中包含的食物鏈:         。C瓶在一段時間內能保持相對穩定,但與池塘生態系統相比,C瓶中的生物種類    ,自動調節能力    。
(4)根據實驗結果,要延長D瓶中小魚的生存時間,應將D瓶放置在   處。
(5)如果將B瓶和C瓶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請你提出一個與此相關的探究問題:  
控制單一變量
光合
氧氣和食物
身體呈流線型
水藻→小魚


光照
河泥對生態瓶的穩定性有影響嗎
考點3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10.(2024·齊齊哈爾)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環境差別很大,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的是(  )
A.濕地生態系統 B.森林生態系統
C.草原生態系統 D.淡水生態系統
B
素養提升練
1.(2024·新疆)某同學制作了生態瓶,瓶內放置的材料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生態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瓶中的食物鏈:陽光→水草→魚
B.水草為生產者,魚為消費者
C.水中的細菌可以分解魚的糞便
D.水是影響魚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A
2.(2024·吉林)如圖是一塊小麥田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
B.乙和丙的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C.三種動物與小麥共同構成農田生態系統
D.若麥田被重金屬污染,有毒物質在小麥體內積累最多
B
3.(2024·蘇州)如圖為某濕地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簡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
B.數量最少的消費者是水雉
C.魚與鱉之間只有捕食關系
D.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
D
4.(2024·牡丹江)生物圈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下列有關生物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
B.地球上所有陸地生活的生物的總和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
D.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夠生活的環境
C
5.(2024·青海)【大情景深度融合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在問天實驗艙內,4條斑馬魚(圖1)、金魚藻和微生物組成了小型水生生態系統(圖2)。科學家將研究空間環境對魚類生長發育、生態系統運行與物質循環的影響,實現中國在空間培養脊椎動物方面的突破。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斑馬魚、金魚藻和微生物組成小型水生生態系統的    部分。
(2)在問天艙中,金魚藻通過    作用產生氧氣供斑馬魚呼吸,魚呼出的     被藻類吸收利用。斑馬魚產生的糞便由     分解,為藻類生長提供養料。
(3)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小型水生生態系統模擬制作了如圖3所示的兩個生態瓶,放在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幾天后,發現B瓶中的小魚比A瓶中的小魚活躍,原因可能是          。
生物
光合
二氧化碳
分解者
缺少生產者,氧氣不足
6.(2024·無錫)如圖是無錫市某果農實現立體種養的部分生物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    (填“能”或“不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2)圖中能直接利用太陽能的生物有       。
(3)圖中消費者有            ,其中具有捕食關系的是           (寫出一組即可)。
(4)在果園中放養蜜蜂,可以獲取蜂蜜,提高果園的經濟效益,蜜蜂在自然界還具有             的作用。

草和果樹
食草昆蟲、雞、蜜蜂、食蟲鳥
食草昆蟲和食蟲鳥(或食草昆蟲和雞或蜜蜂和食蟲鳥)
幫助植物傳粉(或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等)
7.(2024·臨沂)閱讀科普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DDT是一種殺蟲劑,對多種昆蟲具有很大毒性,正常使用時,對鳥類、哺乳動物的毒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性質穩定的DDT在自然環境中極難降解,殘留的DDT含量會隨著食物鏈一路飆升。
在對某草原部分生物體內DDT含量檢測時發現,從生產者到最高級消費者, DDT被富集了近百萬倍,大量的DDT富集導致一些鳥類產下的卵皆是軟殼的,因無法孵化而瀕臨滅絕,還會在動物脂肪細胞中積存,傷害其中樞神經和肝臟。此時,美國人體內脂肪組織和血液中檢出DDT的比例接近100%,甚至遠在南極的企鵝體內也檢測出DDT。1972年6月,世界許多國家相繼宣告全面禁用DDT。如圖是該草原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材料二 2000年,世界著名雜志(Nature)藥物學分冊發表了一篇文章,有近3億患者在遭受瘧疾的折磨,每年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瘧疾主要是由按蚊傳播的。采用“室內滯留噴灑”DDT可以殺死攜帶瘧原蟲的按蚊,從而達到預防瘧疾的目的,并且不會對環境有大的危害(室內滯留噴灑,把長效殺蟲劑噴灑在室內的墻壁、天花板和大型家具頂上,蚊蟲停留在其表面即被殺死)。2006年,在全世界逐漸停止使用DDT30年后,世衛組織呼吁重新提倡使用DDT抗擊瘧疾。科研專家稱“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無害的化學藥品,但卻存在著無害的使用方法”。
(1)材料一中,從草原到南極等不同地方均檢測到DDT,這一現象說明
             。如圖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的成分是           。
(2)材料一中,DDT含量隨食物鏈一路飆升,富集到鷹體內的食物鏈有
    條。
(3)材料二中,瘧疾的病原體是     ,噴灑DDT殺滅按蚊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
(4)通過科普短文,談談你對DDT使用的看法并說明理由。應該禁用DDT,因為DDT通過食物鏈的富集會對鷹等生物造成危害,對人造成危害(或應該合理使用DDT,因為DDT可以殺死蚊蟲,減少瘧疾,挽救生命)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
瘧原蟲
切斷傳播途徑
8.(2024·濱州)為確定某湖泊中幾種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研究者分析了動物消化道內的食物成分,結果如表所示。如圖是整個湖泊的碳循環和能量流動示意圖,①~⑤表示有關生理過程。據圖回答問題。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食物成分
水蚤 小球藻、硅藻
脊尾白蝦 水蚤
鳙魚 水蚤、脊尾白蝦
(1)表中5種生物構成的食物網中,          之間的關系為捕食和競爭。該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還包括圖中的[  ]     。圖中的成分A包含表中的       。
(2)碳以     的形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生物體內的碳返回無機環境的途徑有     (填序號)。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
(3)廢舊電池中含有重金屬,隨意丟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廢舊電池污染;則5種生物體內重金屬含量最高的是    ;如果污染嚴重,會造成整個生態系統被破壞,這說明
                ,所以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鳙魚和脊尾白蝦
D 分解者
小球藻、硅藻
有機物
②③④⑤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鳙魚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共15張PPT)
六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微專題(一) 生態系統
1.(2024·湖南)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樹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其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產者
C.消費者 D.分解者
2.(2024·樂山)如圖是某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下列關于該食物網敘述正確的是(  )
A.能量的最終來源是甲
B.戊體內積累毒素最多
C.戊與丁只有捕食關系
D.總共包含4條食物鏈
B
B
3.(2024·河南)西流湖公園已建設成為集生態文明、休閑游憩、歷史文化傳承于一體的城市公園。園內生物種類眾多,形成了多條食物鏈。下列選項中,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
A.昆蟲→青蛙→蛇
B.草→昆蟲→食蟲鳥
C.鯽魚→水蚤→藻類
D.陽光→藻類→鰱魚
B
4.(2024·臨沂)問天實驗艙的實驗柜中,正在開展太空實驗的“太空魚缸”,是一個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的空間密閉水生生態系統,下列對該探究項目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斑馬魚在“太空魚缸”中出現背腹顛倒游泳、轉圈等異常現象,說明環境影響生物
B.影響斑馬魚生活的生物因素只有金魚藻
C.金魚藻為斑馬魚生活提供氧氣,斑馬魚為金魚藻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D.該太空密閉水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相對較弱
B
5.(2024·通遼)青頭潛鴨是全球僅存1 000余只的遷徙鳥類,對棲息地環境要求苛刻。隨著生態保護項目的實施,內蒙古黃河濕地生物多樣性增加,自2023年起陸續觀測到一些青頭潛鴨,它們的到來說明該地區(  )
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②自動調節能力減弱
③能量循環利用加快 ④食物網復雜性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6.(2024·煙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煙臺市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常年穩定在440萬畝、170萬噸以上,為全市人民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某校同學調查了農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營養關系,繪制了食物網(如圖所示)。
(1)農田生態系統中,除圖中組成成分外,還應該包括         。
(2)食物網中的動物直接或間接以農作物為食,是生態系統中的    ,其中脊椎動物有        ,這些脊椎動物可以依據
           再分為兩類。
(3)食物網中蛇獲得能量最多的一條食物鏈是           。若蛇的數量增加,則鼠的數量會                。
(4)疏于管理的麥田很快長滿雜草,小麥會大量減產。這說明農田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和數量少,        弱,很容易演變成自然生態系統。人類活動是影響生態系統的最大因素,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當遵循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保持        ,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消費者
食蟲鳥、蛇、鼠
體溫是否恒定(或卵生與胎生)
農作物→鼠→蛇
先減少后增加,最后趨于穩定
自動調節能力
生態系統的穩定
7.圖一表示某淡水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圖二表示圖一中某條食物鏈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圖三表示該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圖一中具有四個營養級的食物鏈:
          (答全才給分)。
圖二中的1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     。
(2)由于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未經嚴格的處理就排放,導致該生態系統的水質發生了惡化,水體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銳減,說明生態系統的
          有一定限度。
(3)圖三中字母代表生態系統的成分,數字代表推動碳循環的生理過程,則D和E分別代表         ,②③分別表示          。
甲→乙→丙→戊(或甲→丁→丙→戊;甲→丙→己→戊)
丙或己
自動調節能力
分解者、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8.某濕地公園內有極少水淹的雀稗濕地、季節性水淹的拂子茅濕地、常年水淹的蘆葦濕地。濕地公園也是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場所。雀稗是優等牧草,牛、羊均喜吃;拂子茅為牲畜喜食的牧草,其根莖頑強,抗鹽堿土壤,又耐強濕,是固定泥沙、保護河岸的良好材料;蘆葦是濕地沼澤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蘆葦濕地的生態價值具有“第二森林”之美譽,在凈化水源、調節氣候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植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下表為三種濕地類型生物種類和食物網復雜程度(相對值)數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濕地類型 生物種類 食物網復雜程度(相對值)
雀稗濕地 78 1.08
拂子茅濕地 103 1.26
蘆葦濕地 196 1.67
(1)上述文字中提到的生產者包括             。
(2)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將該濕地公園看成一個生態系統的依據是
  。
(3)蘆葦濕地在三種濕地中土壤肥力最低,最可能是因為該濕地
 。
(4)由表中數據可知,自動調節能力最強的濕地類型是      ,依據是             。
(5)該濕地公園的生物多種多樣,從上述文字和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作用是 (寫一條即可)。
雀稗、拂子茅、蘆葦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與非生物環境構成有機整體
常年水淹,分解者無法及時將有機物分解
蘆葦濕地
蘆葦濕地的生物種類(數量)多(或食物鏈復雜程度高;營養結構簡單)
與人類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
9.每年4月份,被譽為“鳥中紳士”的黑嘴鷗便來到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1表示與黑嘴鷗有關的部分食物網,圖2是保護區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A~E表示生物。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與黑嘴鷗和大眼蟹之間關系相同的生物還有
                  。生態系統除了圖1所示的組成成分外,還應包括            。
(2)圖2中包含了圖1中的食物鏈,則D可對應圖1中的        。B代表的生物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
   。
(3)某興趣小組對黑嘴鷗繁殖地重金屬含量進行研究,請預測圖1中哪種生物體內重金屬含量最高,并說明原因:
             。
(4)近年來黨和政府積極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加大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使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       大大增強。
浮游動物和大眼蟹、泥螺和大眼蟹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灘涂魚或大眼蟹
將動物遺體、糞便,植物枯枝敗葉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黑嘴鷗,原因:重金屬不易分解,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自動調節能力
10.【大情景深度融合題】《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于2022年11月5日至13日在中國武漢成功舉辦,會議的內容主題是“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濕地被稱為“物種基因庫”“水庫”“碳庫”,在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我縣馬踏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已經初具規模,修復生態優勢明顯。如圖為該濕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甲、乙、丙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B、C、D、E是乙中存在捕食關系的五種生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馬踏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系統)是由示意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構成的統一整體。
(2)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庫之一,圖中代表濕地植物的是    。濕地土壤因長期處于水分過飽和狀態,圖中     活動相對較弱,生物死后的殘體得不到充分分解,長年累積逐漸形成富含有機物的濕地土壤。因此濕地“碳封存”的效果顯著。
(3)該濕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中,最長的食物鏈是
         。
(4)某段時間由于人們生態觀念落后,部分濕地生態系統在人為過度破壞下,出現面積減少、野生動植物失去棲息地,使許多物種陷于瀕危境地,濕地功能衰退等現象,這說明  。
甲、乙、丙和非生物環境


甲→B→C→D→E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共59張PPT)
六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三課時 觀察細胞的結構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1.顯微鏡的構造
(1)放大物像的是    和物鏡。
(2)升降鏡筒范圍較大的是       ,較小的是      ,找到物像后可調節      使物像更加清晰。
(3)調節光線強弱的是    和反光鏡,光線強時用    光圈和
    面鏡;光線弱時用    光圈和    面鏡。
(4)用    調換物鏡時,切記不可用手指用力捏住物鏡并扳動,以防損壞物鏡。
目鏡
粗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遮光器




轉換器
特別提示
目鏡和物鏡與放大倍數之間的關系


2.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和安放
①取用顯微鏡時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
②把顯微鏡輕放在實驗臺上,鏡臂朝向自己,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有四轉)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升。
②轉動    ,使     對準通
光孔。
③轉動      ,用一個較大光
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睜開。
④邊轉動    邊通過目鏡觀察,直至看到    的圓形視野。
轉換器
低倍物鏡
遮光器
反光鏡
白亮
(3)觀察
①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央。
②轉動       ,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    )。
③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      ,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粗準焦螺旋
物鏡
粗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4)整理
觀察結束,轉動      使鏡筒升高,把玻片標本從載物臺上取下,把顯微鏡的外表用    擦拭干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需用    。轉動    ,使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    處。最后把顯微鏡放回鏡箱,送回原處。
細準焦螺旋
紗布
擦鏡紙
轉換器
最低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一臺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   就是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放大倍數的擴大或縮小與視野里細胞數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乘積
特別提示
1.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1)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    ,即左右相反,上下顛倒。把紙上物像旋轉180°后看到的物像就是顯微鏡下看到的樣子。
(2)平移運動的物體,物像的移動方向與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所以要將物像移到中央,應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即偏向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如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裝片應向    移動,才能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3)圓周運動的個體,物體的運動方向與像的運動方向相同。如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只草履蟲順時針游動,則實際上,它呈    時針游動。
倒像
左上方

2.顯微鏡使用的三個先后
(1)先低后高:觀察時先使用    物鏡,再使用高倍物鏡。
(2)先下后上:觀察時先使鏡筒緩緩    ,再緩緩上升。
(3)先粗后細:觀察時先使用粗準焦螺旋,再使用      。
低倍
下降
細準焦螺旋
3.觀察物像時,由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的操作步驟及成像特點的變化
(1)操作步驟
①先移動     (目的是把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
②轉動轉換器(目的是將低倍物鏡轉換為     )。
③轉動遮光器或者反光鏡(目的是調節視野亮度,因為低倍物鏡轉換為高倍物鏡后視野會變    )。
④轉動       (目的是看到清晰的物像)。
玻片標本
高倍物鏡

細準焦螺旋
(2)成像特點的變化




4.污點的判定
視野中的污點出現的位置是在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上。先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污點跟著動,說明污點在       上;如果不動,再轉動目鏡,如果污點跟著轉動,說明污點在       上;如果還沒動,則污點在
      上。
5.細準焦螺旋的使用
(1)看到的物像稍有些模糊時,調節         。
(2)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只需要調節       ,使物像清晰。
玻片標本
目鏡
物鏡
細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考點2
臨時裝片的制作
1.顯微鏡下觀察的材料必須      。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對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制成玻片標本。用從生物體材料上切取薄片制成的叫
    ;用液體材料經過涂抹制成的叫    ;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    。
2.制作植物與動物細胞臨時裝片(見實驗技能闖關)。
薄而透明
切片
涂片
裝片
考點3
動植物細胞結構
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寫出圖中各個結構的名稱。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細胞壁 
細胞膜 
葉綠體 
細胞核 
液泡 
細胞質 
線粒體 
(2)植物細胞最外面的一層較薄的壁是    ,起保護和支持的作用;緊貼在細胞壁內側的一層非常薄的膜是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細胞內有一個近似球形的    ;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是    ;    內含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如花青素、糖類等。細胞質內有     (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和葉綠體。
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質
液泡
線粒體
2.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寫出圖中各個結構的名稱。
①        ,
②        ,
③        ,
④        。
(2)動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
         :控制物質的進出;
         :儲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液態,可以流動。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線粒體 
細胞膜 
細胞核細胞質 
特別提示
1.動植物細胞的比較
結構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功能
細胞壁 無 有 保護和支持細胞
細胞膜 有 有 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細胞質 有線粒體,沒有液泡和葉綠體 有線粒體、液泡,綠色部分有葉綠體 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細胞核 有 有 是遺傳
信息庫
(1)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
都有   、    、    、    。
(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    、   、    ,而動物細胞沒有。
(3)有的植物細胞無葉綠體,如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根尖細胞、葉片表皮細胞、導管細胞等。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線粒體
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2.生物繪圖要點
用削尖的    (一般用3H型鉛筆),在圖紙上以點、線為主如實地繪出觀察到的實物或圖像。注意:①圖形大小、位置要    。②用點的疏密表示    。③標注結構名稱時,一般在圖的    引出水平指示線。④在圖的    寫出所繪圖形的名稱。
3.細胞學說的建立
(1)建立時間:19世紀30年代。
(2)建立者:施萊登和施旺。
(3)主要內容: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能產生新細胞。
鉛筆
適當
明暗
右側
下方
實驗技能闖關
實驗
制作植物與動物細胞臨時裝片
1.植物與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比較
步驟 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擦 用干凈的    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紗布
清水
生理鹽水
內表面
涼開水
口腔內側壁
展平
均勻地涂抹
步驟 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蓋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    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      ,以免產生     染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    , 從另一側用    吸引, 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一側
緩緩放平
氣泡
碘液
吸水紙
注意事項
(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的中央滴的是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的是質量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目的都是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2)制作臨時裝片時,第二步滴加清水或生理鹽水的圖片與第六步滴加碘液的圖片不同點:一是前者要滴到載玻片中央,后者要滴加到一側;二是前者只出現載玻片,后者蓋玻片出現在載玻片上。
2.實驗分析
(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不能滴清水,否則細胞會吸水漲破。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滴清水不會漲破的原因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
(2)視野中出現氣泡
①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制作臨時裝片中     這一步驟操作不正確。
②氣泡的處理
a.正確操作蓋片這一步驟。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    先接觸液滴,然后慢慢放平。
b.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清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引流,這樣氣泡就會隨水流流出。
c.制作玻片時,可以用橡皮膠頭擠壓,將氣體擠出。
d.觀察時,可以通過移動玻片將氣泡移出視野。
③細胞和氣泡的區別
氣泡中央透亮,周圍有一圈黑邊,用鑷子輕壓蓋玻片時會變形;細胞則能夠觀察到明顯的形態結構。
蓋蓋玻片
一邊
(3)觀察時細胞重疊的原因:撕取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沒有展平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沒有涂抹均勻。
【例】在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李麗同學用顯微鏡先后在視野中看到了下列不同的物像效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a.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消毒牙簽從口腔內側壁處輕輕刮幾下
c.把牙簽放在載玻片的液滴中均勻地涂抹幾下
d.蓋上蓋玻片
e.滴加碘液染色
其中錯誤的是    (填字母),請修改此步驟:
              。
(2)圖中①②③④是李麗同學在觀察中看到的圖像,請根據圖像特點,按照圖像出現的先后排序:      。
a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①③④②
(3)要使觀察效果由③變成④,她應調節顯微鏡的    (填字母)。要使觀察效果由④變成②,她應該轉動    ,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
(4)在觀察過程中,無論她怎樣努力,都不會看到下列    (填字母)所代表的結構。
A.細胞膜和細胞質   B.細胞壁和液泡
C.細胞質和細胞核 D.細胞核和細胞膜
(5)用10×目鏡和40×物鏡觀察該細胞時,看到的細胞被放大了    倍;如果把物鏡換成25×,那么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會   (填“增多”或“減少”)。
C
轉換器
B
400
增多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
1.(2024·廣西)小明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應該(  )
A.轉動目鏡
B.調節光圈
C.挪動壓片夾
D.調節細準焦螺旋
D
2.(2024·臨沂)如圖表示顯微鏡結構,使用顯微鏡觀察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示狀態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400倍
B.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應轉動結構a
C.觀察植物細胞的液泡時,可調節c來降低視野亮度
D.欲將視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動玻片
C
3.用光學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的物鏡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1所示,圖2是圖1中a組合觀察到的視野。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組合視野最暗
B.b組合比c組合看到的細胞數少
C.d組合可能觀察不到圖2中的
細胞
D.由a組合轉變為c組合進行觀察
時,應先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C
4.(2024·陜西)顯微鏡配置的物鏡放大倍數為10×、40×,如圖①②是目鏡,③④是物鏡,物鏡鏡頭上⑤的直徑越大,通過光線越多,視野越亮。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量最多的組合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考點2 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
5.(2024·濱州)如圖為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器具和物像。圖甲為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圖乙為目鏡和物鏡,圖丙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物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調節③和④
B.可用碘液給口腔上皮細胞染色
C.選用鏡頭b、c組合可使觀察到的物像最大
D.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可使圖丙中的細胞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D
6.(2024·河南)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離不開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如圖甲所示,植物細胞的結構如圖乙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光線暗時可用①的平面鏡 B.具有放大功能的結構是③
C.⑤具有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D.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⑦中
D
7.(2024·巴中)為了研究生物細胞的結構特點,小紅用顯微鏡觀察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繪制了相關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該細胞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
區別在于它具有細胞壁和液泡
B.若想將圖一視野中的細胞①
移到視野中央,應將玻片標本向
右下方移動
C.若想將圖一中的細胞結構放大到最大程度,應選擇圖二中的鏡頭①③組合
D.制作該裝片時,為了維持洋蔥細胞原有的形狀,應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
8.(2024·無錫)如圖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示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用字母和箭頭表示上述操作過程,正確的順序是         。
(2)圖B的操作是在潔凈的    中央滴一滴       。
(3)圖C的操作是在     一側滴一滴碘液,目的是使細胞的部分結構
    。
B→E→A→F→C→D
載玻片
生理鹽水
蓋玻片
染色
考點3 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9.(2024·臨沂)如圖是細胞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西紅柿的甜味物質主要存在于結構④中
B.家兔細胞沒有結構①⑥⑦
C.西紅柿和家兔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②③④⑤
D.西紅柿和家兔細胞的染色體都存在于結構②內
A
10.(2024·山西)如圖是小東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部分視野,其中a是(  )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
11.(2024·寧夏)葡萄酒產業是寧夏六種特色產業之一。葡萄中酸甜可口的汁液主要來自細胞的(  )
A.細胞膜 B.細胞質
C.液泡 D.細胞核
D
C
12.(2024·煙臺)菠菜焯水時,水會變成綠色,綠色成分來自細胞的(  )
A.液泡 B.葉綠體
C.線粒體 D.細胞核
13.(2024·廣東)如圖是顯微鏡下的番茄果肉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①起保護作用
B.②中存在遺傳物質
C.物鏡倍數越大,看到細胞越多
D.要觀察左下方細胞,玻片向左下方移動
B
C
素養提升練
1.(2024·新疆)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要使物像由圖甲轉為圖乙(如圖所示)。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調節遮光器
B.調節細準焦螺旋
C.轉動轉換器
D.移動玻片標本
D
2.(2024·云南)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同一目鏡下,觀察到清晰物像時,視野范圍最大的是(  )
D
3.(2024·宜賓)同學們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效果不理想,對其原因分析有誤的是(  )
A.物像模糊可能是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未調到位
B.視野中出現污點可能是實驗過程中反光鏡未擦干凈
C.視野中出現了明亮的氣泡可能是蓋蓋玻片操作不當
D.視野中內表皮的細胞核不明顯可能是未用碘液染色
B
4.(2024·達州)顯微鏡能夠幫助我們觀察到用肉眼無法看清楚的生物體及其細微結構。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及現象分析錯誤的是(  )
A.要將圖1中的甲細胞移動到視野
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
B.要想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
選擇的鏡頭組合是圖2中的②③
C.圖1中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
所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D.若視野中出現一黑色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污點均不動,則污點在物鏡上
C
5.下圖為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
細胞臨時裝片的圖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
的是(  )
A.欲獲得最明亮的視野,應選擇圖甲中
的序號組合①④⑥
B.圖乙中正確觀察到的視野順序為cbead
C.圖乙中視野由a到d,應調節細準焦螺旋
D.圖丙中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
可將氣泡移出視野
D
6.“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下圖甲、乙分別是詩句中提到的兩種生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可以表示水稻根細胞結構
B.①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供細胞利用
C.③是遺傳信息庫,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D.酵母菌具有圖中③④⑤⑥所示的結構
D
7.(2024·無錫)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碘液、生理鹽水、自來水
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8.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會遇到不同情況,下列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將較暗的視野調亮——使用凹面反光鏡、大光圈對光
B.鏡筒下降時,避免物鏡壓碎玻片標本——從側面注視物鏡
C.將視野右側邊緣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動玻片標木
D.判斷視野中污點的位置——轉動反光鏡、遮光器或目鏡
D
D
9.(2024·無錫)有關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環境光線較暗時,使用反光鏡凹面對光
②鏡筒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目鏡
③可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④視野中帶黑邊的圓圈,為口腔上皮細胞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B
10.(2024·眉山)在用顯微鏡觀察黃瓜表層果肉細胞臨時裝片時,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細胞內的葉綠體
B.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會導致視野變亮
C.換用高倍鏡后,應使用粗準焦螺旋調節
D.觀察裝片,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目鏡
A
11.綠葉海蝸牛是一種極為有趣的生物,這種軟體動物一生進食一次海藻大餐,便將葉綠體吸入自己的細胞內,使得體內充滿葉綠體并能進行光合作用,從此便可終生不用進食。若將綠葉海蝸牛細胞放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以分辨的細胞結構有(  )
A.葉綠體和細胞壁
B.細胞核和葉綠體
C.細胞核和細胞壁
D.葉綠體和液泡
B
12.用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在顯微鏡視野下看到細胞中的葉綠體順時針流動。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低倍鏡下可使用細準焦螺旋調焦
B.從低倍鏡換到高倍鏡要先升高物鏡
C.使用高倍鏡觀察時要重新調小光圈
D.葉綠體在細胞中實際流動方向是逆時針
A
13.(2024·齊齊哈爾)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是初中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請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時,若視野中出現較多的氣泡,是圖中     (填序號)所示的步驟操作不當引起的。
(2)圖中步驟④滴加的液體是    ,以利于更清晰地觀察細胞核。

碘液
(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看到清晰的物像后,向左移動臨時裝片,則物像向    移動。
(4)下列實驗需要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是      (填序號)。
①觀察根尖的結構 ②觀察桃花子房里的胚珠 ③觀察草履蟲的外形及運動 ④觀察葉片的結構 ⑤觀察蚯蚓的形態和運動 ⑥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

①③④⑥
14.(2024·眉山)圖中甲、乙表示“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或“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所用到的部分材料用具;圖丙、丁分別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乙所示的三種試劑中,只在“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    ;只在“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       ;在上述兩個實驗中都要用到的試劑是     ,使用該試劑的目的是  。
(2)在用顯微鏡分別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除了光圈的使用存在差異外。還有      的使用也存在差異(不考慮鏡頭),用甲所示顯微鏡安裝的物鏡和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則在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放大倍數為   倍。
(3)在丙、丁所示的細胞結構模式圖中,兩種細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    ,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是[  ]    ;從柑橘榨出的果汁主要來自圖丙中的[  ]    ;兩種細胞中染色體的存在場所是[  ]  。
清水
生理鹽水
碘液
使細胞核著色,便于觀察
反光鏡
200
③ 線粒體
⑦ 葉綠體
④ 液泡
② 細胞核(共56張PPT)
六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四課時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和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細胞的生活
1.細胞中的物質
物質 種類 特點
無機物 水和   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也不能燃燒
有機物 糖類、   、 蛋白質和     分子較大,一般含有碳,也能燃燒
無機鹽
脂類
核酸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1)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境分隔開來,控制      ,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即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是通過
     來完成的。
(2)活細胞的細胞膜起作用,有     性,死細胞的細胞膜不再起作用,不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物質的進出
細胞膜
選擇透過
3.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類型 分布 功能 能量轉換
     植物綠色部分的細胞 吸收光能,將二氧化 碳和水合成    將光能轉變為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動植物的活細胞 分解     ,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等 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變為熱能為生命活動(運動、生殖等)提供能量
葉綠體
有機物
線粒體
有機物
4.細胞核是控制中心
(1)新生命的起點:    。
(2)小羊多莉的身世
①結果:克隆羊多莉與    羊幾乎一模一樣。
②原理: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存在于       中,它控制著生物的
       和       。
③克隆技術:屬于    生殖,因為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3)細胞核中有     ,它含有指導生物發育的全部信息。
受精卵
B
細胞核
發育
遺傳
無性
遺傳物質
5.細胞是    、    和    的統一體。
特別提示
1.動物細胞中只有一種能量轉換器——    ;綠色植物細胞中有線粒體和葉綠體兩種能量轉換器,如葉肉細胞。但綠色植物的非綠色部分的細胞中只有一種能量轉換器,如根尖細胞、莖內部細胞只有    。
2.線粒體比葉綠體小,生命活動越旺盛的細胞中線粒體越多,如心臟細胞、分生組織的細胞。
3.遺傳物質主要在    中,克隆動物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提供細胞核的動物,因此性狀表現幾乎與給它提供    的動物完全一樣。
物質
能量
信息
線粒體
線粒體
細胞核
細胞核
1.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1)草履蟲的結構
(2)草履蟲的生殖:
    生殖。
考點2
單細胞生物
收集管
伸縮泡
水分
廢物
細胞核
細胞質
胞肛
纖毛
纖毛
表膜
二氧
化碳
口溝
食物泡
細胞質
分裂
2.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有利:        可以檢測水質,     對污水凈化有一定的作用。
(2)有害:單細胞生物在水體中過量繁殖會造成災害。如果水體中氮、磷過量,常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在一定條件下藻類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顏色變化的現象叫做     。有些藻類和藍細菌在淡水中大量繁殖后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現象叫做    。赤潮與水華會造成水質變壞,魚類因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漁業生產。
3.    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眼蟲
草履蟲
赤潮
水華
細胞
1.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1)過程1表示      ,它的結果是使細胞     。過程2表示
      ,它的結果是使細胞     。
(2)細胞分裂時,    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    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    ,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    ,一個細胞就分裂成了兩個細胞。
考點3
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
細胞的生長
體積增大
細胞的分裂
數目增多
細胞核
細胞質
細胞膜
細胞壁
(3)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先經過    ,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使新細胞內的遺傳物質與親代細胞保持一致。
復制
特別提示
動植物細胞分裂的不同點是細胞質分裂方式不同。動物細胞是中央的細胞膜向內凹陷,把細胞縊裂成兩個細胞,光學顯微鏡下呈“8”字形圖像;植物細胞是在原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從而使細胞一分為二,光學顯微鏡下呈“日”字形圖像。
2.細胞的分化
(1)過程3表示細胞的    。
(2)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     。
(3)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
分化
細胞分化
組織
特別提示
1.生物體由小長大離不開細胞的生長、   和分化。
2.分裂和分化
(1)①表示     ,
②表示       ,③表示     。
(2)細胞生長的結果是使細胞     。
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長,不會無限制地長大。
(3)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使細胞     ,但細胞的形態結構不發生變化。正常情況下,成熟細胞不具有分裂能力。而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
(4)細胞生長、分裂和分化過程中都   (填“會”或“不會”)導致遺傳物質發生變化。
分裂
細胞生長
細胞分裂
細胞分化
體積增大
數目增多
組織
不會
1.動物體的組織
類型 結構特點 功能 舉例
  組織 由上皮細胞構成,細胞排列緊密        皮膚上皮、小腸腺上皮
  組織 由肌細胞構成       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考點4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上皮
保護、分泌
肌肉
收縮、舒張
類型 結構特點 功能 舉例
  組織 主要由神經細胞 (神經元)構成 感受刺激、         神經沖動 脊髓、
大腦
  組織 細胞排列疏 松,種類很多 支持、連接、保護、營養 血液、肌
腱、韌帶、
軟骨等
神經
產生和傳導
結締
2.組織、器官及系統的概念
(1)組織:由    相似,    、   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
(2)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行使一定的功能,就構成了    。
(3)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    。
3.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形態
結構
功能
器官
系統
上皮組織
肌肉組織
神經組織
結締組織
1.植物體的組織
類型 分布舉例 結構特點 生理功能
  組織 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種皮等 細胞排列緊密 保護內部柔嫩部分
  組織 莖尖、根尖的分生區、莖的形成層 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質濃,細胞核大,有很強的分裂能力 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
考點5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保護
分生
類型 分布舉例 結構特點 生理功能
  組織 根、莖、葉、 花、果實、種子中都含有 細胞壁薄, 液泡較大 儲藏營養物質,含葉綠體的營養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組織 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 ①導管細胞中空,橫壁消失,為死細胞; ②篩管由管狀活細胞縱向連接而成 ①導管向上運輸水、無機鹽;
②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
營養
輸導
類型 分布舉例 結構特點 生理功能
  組織 莖、葉柄、葉片、花柄、果皮、種皮等處都有 細胞壁增厚 對植物體主要起支持、加固和保護作用
機械
2.植物體的器官
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    、    、果實、種子。
3.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保護組織
機械組織
輸導組織
營養組織
分生組織
特別提示
1.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區別
項目 高等植物 人或高等動物
不同點 細胞 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無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 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系統 無系統,由器官直接構成植物體 由八大系統構成動物體
結構 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相同點 由受精卵分裂、分化發育而來。由細胞構成組織,由不同的組織構成器官 2.上皮組織≠保護組織。人體中具有保護作用的是    組織,而植物體內有保護作用的是    組織。
3.區分器官和組織
最簡單的方法是看該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如果只有一種組織,那么這個結構就是組織;如果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那么這個結構就是器官,如大腦、心臟都屬于    層次。
4.植物體與人或高等動物相比在結構層次上缺少    。
5.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指的是高等動物和高等植物的結構層次,有的低等植物如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等    結構層次,有的低等動物如草履蟲沒有    、器官、系統等結構層次。
上皮
保護
器官
系統
器官
組織
6.骨髓中的干細胞產生白細胞、紅細胞等血細胞的過程:骨髓造血干細胞先通過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產生的新細胞繼續生長并分化形成白細胞、紅細胞等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的血細胞。
7.不同結構所屬的結構層次
(1)細胞:草履蟲、衣藻、酵母菌、變形蟲、細菌等。
(2)組織:葉肉(營養組織)、導管和篩管(輸導組織);番茄表皮(保護組織);橘子內“橘絡”(輸導組織);肌腱(結締組織);血液(結締組織);骨(結締組織)。
(3)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皮膚、骨骼肌、動脈、靜脈、心臟、胃、肝臟、腎臟、唾液腺、脊髓等。
8.以人為代表的哺乳動物,其身體包括八大系統,分別是    系統、
    系統、   系統、    系統、    系統、
    系統、    系統、    系統。
9.判斷動植物組織的方法:植物組織一般是根據組織的功能來命名的,從名稱上就可判斷組織的功能,而動物組織的名稱不能體現其功能。
消化
運動
呼吸
循環
泌尿
神經
內分泌
生殖
實驗技能闖關
實驗1
觀察草履蟲
圖解實驗
表層
棉花纖維

【例1】下列關于草履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有專門的呼吸器官——表膜
B.觀察時,為了限制草履蟲的運動應把載玻片上的水吸干
C.吸取草履蟲培養液時應從培養液底層吸取
D.能對刺激作出反應,趨利避害
D
實驗2
觀察葉片的主要組織
步驟 具體操作 圖示
1.練習 徒手切片 用潔凈的紗布將載玻片和_________ 擦拭干凈
把新鮮的葉片    在小木板上
右手捏緊    刀片,沿著垂直于主葉脈的方向,橫向用力,迅速切割
把刀片夾縫中存下的薄片放入培養皿的水中,要多切幾次(每切一次,刀片要    )
蓋玻片
平放
雙面
蘸一下水
步驟 具體操作 圖示
1.練習 徒手切片 用毛筆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
2.觀察 用低倍鏡先觀察臨時切片,再觀察永久切片 ——
步驟 具體操作 圖示
3.實驗結果 (1)葉片由表皮、    和    三部分組成,表皮組織 排列緊密,屬于    組織。 表皮上有兩種細胞:一種是表皮 細胞、無色透明,形狀不規則; 另一種是保衛細胞,半月形,含有 葉綠體; (2)葉肉細胞含有大量的    ,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     。葉肉絕大部分屬于    組織。氣孔是由兩個半月形的    圍成的空腔,是    的“窗口”; (3)葉脈中含有導管和篩管,屬于    組織 葉肉
葉脈
保護
葉綠體
有機物
營養
保衛細胞
氣體交換
輸導
步驟 具體操作 圖示
4.整理還原 顯微鏡復位,清洗并擦干相應的實驗器材 【例2】某同學在做“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菠菜葉橫切面如圖。請結合做過的實驗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制作臨時切片時,要捏緊并排的兩片刀片   切割,多切幾次,選取其中    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
(2)在用顯微鏡觀察切片時,發現物像偏向視
野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應向    方移動玻片標本。
(3)圖中數字    指的是葉片的下表皮,判斷的依據是下表皮的
[ ]    比上表皮多。
(4)圖中的[ ]    內有導管和篩管,起輸導作用。
(5)根據對葉片結構的觀察,你認為葉所屬的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    。
迅速
最薄
左下

⑥ 氣孔
③ 葉脈
器官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細胞的生活
1.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B.新鮮檸檬的汁液,主要來自細胞結構中的液泡
C.植物和動物細胞都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
D.動植物細胞與外界物質交換分別是通過細胞膜和細胞壁來完成的
2.(2024·巴中)【傳統文化】“野蠶食青桑,吐絲亦成繭。”我國桑蠶文化源遠流長。與蠶相比,下列結構屬于桑葉的細胞中特有的是(  )
A.細胞膜 B.葉綠體 C.細胞質 D.細胞核
D
B
3.下列關于細胞結構與生活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核中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共同組成
B.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C.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D.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C
4.如圖為我國培育出的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甲豬為黑色,乙豬為白色,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熒光豬的毛色是白色
B.能夠說明細胞核是控制中心
C.該生殖過程屬于有性生殖
D.熒光豬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是丙豬子宮
C
考點2 單細胞生物
5.(2024·河南)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下列單細胞生物中,無成形細胞核的是(  )
6.下列關于草履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對污水具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B.通過伸縮泡排出食物殘渣
C.為便于觀察可在液滴中放少量棉花纖維
D.通過表膜進行呼吸
A
B
7.(2024·昌平)草履蟲是生活在水中的單細胞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能分裂產生新個體 B.能自己制造有機物
C.能夠排出代謝廢物 D.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B
8.(2024·湖南)以下是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的結構簡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結構①與圖丙中結構    (填序號)
的功能類似。
(2)圖    所示為酵母菌,可通過出芽生殖的
方式繁殖后代。
(3)從結構上看,乙、丙細胞都有[③]     ,
屬于真核生物。
(4)丙通過結構    (填序號)攝入小球藻。
未被消化的小球藻仍能存活,其細胞內有
     ,能通過光合作用為丙提供營養。


細胞核

葉綠體
考點3 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
9.(2024·昌平)如圖所示為人的造血干細胞產生不同類型血細胞的過程,這一過程稱為(  )
A.細胞分裂 B.細胞分化
C.細胞生長 D.細胞死亡
B
10.(2024·牡丹江)動物細胞分裂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
①細胞核由一個分成兩個
②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
③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B
11.如圖是生物體發育部分生命活動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②③是細胞分裂,會使細胞數目增多,遺傳物質不變
B.人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C.經過④過程,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都可能發生變化
D.①②③過程細胞核先一分為二,然后再進行遺傳物質的復制
D
考點4 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2.(2024·聊城)“小糖丸”是我國培育的西瓜新品種,個頭小,皮薄,含糖量高,其果肉部分主要含有(  )
A.保護組織 B.輸導組織
C.營養組織 D.分生組織
13.(2024·臨沂)如圖是“細胞怎樣構成植物體”的過程示意圖,其中“③”和“甲”分別代表(  )
A.細胞分化器官
B.細胞分裂組織
C.細胞分化系統
D.細胞分裂器官
C
A
14.(2024·寧夏)“辣椒炒雞肉”是一道營養豐富的家常菜。與雞相比,辣椒植株沒有的結構層次是(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D
素養提升練
1.(2024·吉林)吉林省特產蘋果梨甜脆多汁,表面的“皮”破損后易腐爛。構成蘋果梨“皮”的主要組織是(  )
A.結締組織 B.營養組織
C.分生組織 D.保護組織
D
2.(2024·寧夏)從一個小小的細胞到呱呱墜地的嬰兒,生命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奇和感動。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表示受精卵,是在子宮內形成的
B.甲到乙表示細胞分裂
C.乙到丙表示細胞分化
D.胎兒和母體通過胎盤進行物質交換
A
3.(2024·蘭州)我國幅員遼闊,有不少珍稀動植物。與“中國鴿子樹”珙桐相比,“國寶”大熊貓特有的結構層次是(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4.從生物體結構層次上分析,下列與其他三幅圖不同的是(  )
D
C
5.(2024·廣西)如圖為大熊貓的結構層次示意圖,甲、乙、丙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是器官,乙是組織
B.甲經過分裂形成乙
C.甲是組織,丙是系統
D.乙經過分化形成丙
C
6.新疆棉是棉紡織品生產的重要原材料來源。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
A.新疆棉種子的種皮屬于圖中A保護組織,該組織的作用是保護和分泌
B.新疆棉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C.在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新疆棉的根與人體的唾液腺都屬于器官
D.由同一受精卵經b和c過程所產生的不同組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相同
A
7.(2024·無錫)生活在葉上的蚜蟲一般都分布在葉脈處,其口器刺入葉脈中的結構是(  )
A.機械組織 B.分生組織
C.保護組織 D.輸導組織
8.(2024·長春)同學們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用桑葉飼養家蠶,下列關于家蠶和桑樹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它們的細胞都具有葉綠體
B.桑樹的葉屬于營養器官
C.它們的結構層次完全相同
D.家蠶取食桑葉屬于學習行為
D
B
9.(2024·廣東)【傳統文化】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下列是我國不同博物館的藏品,所涉及生物原型的細胞中含有葉綠體的是(  )
C
10.(2024·長春)一粒種子能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的生活不需要物質和能量
B.細胞能無限制地長大
C.細胞分裂時細胞質先分成兩份
D.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11.(2024·河南)生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在細胞分化過程中,不發生改變的是(  )
A.形態 B.結構
C.遺傳物質 D.生理功能
D
C
12.(2024·通遼)梭梭是沙漠地區生態保護的“有功之臣”,根向地生長超過9米,葉呈鱗片狀。干旱炎熱的夏季,部分嫩枝會自動脫落以減少水分散失。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根的向地生長離不開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
B.葉肉細胞核內遺傳物質與根毛細胞核內的不同
C.部分嫩枝自動脫落可降低蒸騰作用面積
D.梭梭的發達根系有利于適應干旱的環境
B
13.(2024·陜西)如圖①~③是根尖結構的不同區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中的細胞均來源于根冠細胞
B.③細胞數量增多是細胞分裂的結果
C.②細胞由小變大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D.①中根毛的形成是細胞生長的結果
B
14.(2024·濱州)如圖表示番茄植株的結構層次,①②表示生理過程。據圖回答問題。
(1)番茄個體發育的起點是     ,它經過生長發育成為一個植株。在這個過程中,由[①]       產生子細胞,子細胞的遺傳物質與親代細胞    。
受精卵
細胞分裂
相同
(2)番茄植株的花成熟后須經過        過程才能結出果實;切開一個果實后發現里面有多粒種子,原因是一個子房內有      。
(3)取一個成熟的番茄果實,用刀片在表面劃一個小方塊,撕下的表皮屬于
[  ]       。番茄拌白糖時,盤子內出現的汁液主要來自果肉細胞的     (填結構名稱)。
(4)將紅色果皮番茄的花粉授到黃色果皮番茄的柱頭上,則黃色果皮番茄植株上所結果實的果皮顏色為    。
傳粉和受精
多個胚珠
A 保護組織
液泡
黃色(共32張PPT)
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五課時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
1.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有    余萬種,根據形態和生活環境,可以分為四大類群:     、     、     和    ;根據生殖方式不同,又分為孢子植物和     兩大類群。
50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
種子植物
2.植物類群比較
種類 生活環境 形態結構 作用 舉例
藻類 植物 大 多 數 生 活 在 ①   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沒有 ②   的分化 釋放氧、食用、魚類餌料、藥用等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蘚 植物 生 活 在 ④    的 陸 地 有⑤    的分化,但是⑥    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也沒有⑦      自然界“拓荒者”;防止水土流失;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⑧       
水中
根、莖、葉
衣藻、水綿、海帶、紫菜、石花菜
潮濕
莖和葉

真正的根
葫蘆蘚、
墻蘚、地錢
種類 生活環境 形態結構 作用 舉例
蕨類 植物 生活在 ⑨_______ 的環境中 有⑩     的分化,還有     組織 食用、藥用、觀賞、作綠肥和飼料,與形成煤有關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 生活在比較    的陸地 有根、莖、葉、種子,并且有     組織 常見綠化樹種 雪松、側柏、云杉、水杉、蘇鐵、銀杏
被子植物 分布 廣泛 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有發達的輸導組織,種子外有     包被 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是目前陸地上最具優勢的植物類群 毛白楊、桃、牡丹、小麥、菊
陰暗潮濕
根、莖、葉
輸導
腎蕨、鐵線蕨、滿江紅、貫眾、卷柏
干旱
輸導
果皮
注:(1)苔蘚植物的假根只有固著作用,不能吸收水和無機鹽。
(2)帶“藻”字的不一定都是藻類植物,如金魚藻、黑藻是被子植物,生活在水中。
(3)帶“柏”字或“松”字的不一定都是裸子植物,如卷柏、石松是蕨類植物。
特別提示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不結種子,靠    繁殖;受精作用都離不開水,所以都必須生活在有水的環境中;細胞中都含有葉綠素(體),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2.苔蘚植物比藻類植物的高等之處是苔蘚植物有了      的分化;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的高等之處是蕨類植物有了真正的    ,并且有了   組織。
3.地球上近90%的氧來自    植物。可以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    植物。
4.海帶、紫菜的食用部分不是葉。海帶、紫菜都屬于藻類植物,沒有
     的分化。
孢子
莖和葉

輸導
藻類
苔蘚
根、莖、葉
5.有些藻類植物細胞內除葉綠素外,還有其他色素,如海帶細胞中含有藻黃素,紫菜細胞中含有藻紅素,使藻類植物呈現不同顏色。所以海帶、紫菜雖不是綠色,但可進行光合作用。
6.裸子植物沒有果實,只有種子。如我們說的“白果”是銀杏的    ,而不是“果實”。
7.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屬于種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后代,并且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能產生    是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8.被子植物分為單子葉植物和    植物。單子葉植物的葉片多為平行葉脈,根系是須根系。雙子葉植物的葉片多為網狀葉脈,根系是直根系。
種子
種子
雙子葉
考點2
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
1.菜豆種子的結構
[①]    :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
[②]    :發育成莖和葉;
[③]    :發育成根;
[ ]   :儲存營養物質;
[⑤]    :保護種子的內部結構;
[⑥]    。
胚軸 
胚芽 
胚根 
④ 子葉 
種皮 

2.玉米種子的結構
(1)[①]       :保護種子的內部結構;
[ ]    :儲存營養物質;
[ ]    :一片,轉運營養物質;
[ ]    :發育成莖和葉;
[ ]    :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
[ ]     :發育成根;
[7]     。
(2)檢驗玉米種子中含有淀粉的方法:
  。
果皮和種皮 
② 胚乳 
③ 子葉 
④ 胚芽 
⑤ 胚軸
⑥ 胚根 
胚 
將玉米種子縱切,在切面上滴加碘液,切面變藍
3.種子的主要結構
   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新生命的幼體,它包括        、
       、      、      。

胚芽
胚軸
胚根
子葉
特別提示
1.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比較項目 菜豆種子 玉米種子
不同點 子葉數目   片(肥厚)   片(不肥厚)
有無胚乳 無胚乳   胚乳
營養物質 主要儲存于  主要儲存于   
子葉功能 儲存營養物質     營養物質
相同點 都有種皮和  2
1

子葉
胚乳
轉運

2.一粒玉米實際上是一個    。因為它的果皮和種皮緊貼在一起,不易分開。類似的還有小麥、水稻等。
3.向玉米種子的縱剖面上滴加碘液,發現    變藍,說明胚乳中儲存著
    這種營養物質。
果實
胚乳
淀粉
4.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     的環境中才能萌發;種子在比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發,若環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待到條件適宜時再萌發。因此種子的生命力    ,壽命比孢子    。
溫暖潮濕


實驗技能闖關
實驗
觀察種子的結構
圖解實驗
子葉
胚根
胚乳
【例】下列有關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和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雖然兩者種子的大小、形態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種皮和胚兩種基本結構
B.實驗中,玉米胚乳遇碘變藍,說明胚乳中含有淀粉
C.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是果皮、種皮、胚、子葉等結構,所以玉米種子屬于果實
D.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營養物質由子葉或胚乳提供
C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1.(2024·煙臺)小艾用顯微鏡觀察水綿,
發現水綿(  )
A.由單個細胞構成 B.有帶狀葉綠體
C.沒有細胞核 D.葉片呈長條狀
2.(2024·蘭州)植物與人類關系密切,下列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的是(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裸子植物
B
B
3.(2024·無錫)下列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中,不能用種質庫保存種子的方式進行保護的是(  )
A.銀杉 B.玉龍蕨
C.水松 D.藤棗
4.(2024·臨沂)水綿、葫蘆蘚和腎蕨是三種常見的孢子植物,對它們的結構和功能描述不匹配的是(  )
A.水綿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幾乎全身都可以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B.葫蘆蘚有根、莖、葉,通過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C.腎蕨有輸導組織,能夠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D.水綿、葫蘆蘚和腎蕨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B
B
考點2 種子的結構
5.(2024·福建)如圖是黃豆種子結構示意圖,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4·蘭州)小麥種子可加工成面粉,其貯藏營養的結構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葉
B
C
7.如圖是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⑥和g都是新植物的幼體
B.菜豆種子中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②
C.在玉米種子縱剖面上滴加碘液,b部位變藍
D.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③和f
B
考點3 種子植物
8.(2024·煙臺)“花褪殘紅青杏小”,又到了杏子成熟的季節。杏與銀杏的主要區別是(  )
A.有根、莖、葉的分化   B.有輸導組織
C.能產生種子   D.能形成果實
9.(2024·昌平)金花茶是中國特有的茶花品種,其花色金黃,耀眼奪目,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由此可知金花茶屬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苔蘚植物
D
A
10.(2024·長沙)葡萄被鳥獸吞食后,種子可不受消化液的侵蝕并隨糞便排出體外進行傳播。葡萄種子不被消化液侵蝕的原因是(  )
A.胚能分裂和分化 B.果肉富含營養
C.種皮有保護作用 D.子葉富含營養
11.(2024·齊齊哈爾)在“觀察種子的結構”實驗中,發現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大小、形狀、顏色各不一樣,但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的結構具有相同點,它們都有(  )
A.果皮和子葉 B.種皮和胚
C.胚和胚乳 D.種皮和胚乳
C
B
12.(2024·黑龍江)水稻是我國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儲存水稻種子的條件最好是(  )
A.高溫、干燥 B.低溫、潮濕
C.低溫、干燥 D.高溫、潮濕
13.2024年初,定植于昆明植物園40余年的孑遺植物連香樹首次開花,預示著這一古老的極小種群遷地保護初步成功。連香樹是一種被子植物,下列屬于其特征的是(  )
A.無根、莖、葉的分化
B.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C.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D.通過孢子繁殖
C
B
素養提升練
1.(2024·福建)下列植物屬于蕨類的是(  )
C
2.(2024·陜西)2023年5月底,科研人員在西藏林芝發現了裸子植物藏南柏木,它被譽為亞洲第一高樹。下列與它親緣關系最近的植物是(  )
A.銀杏 B.葫蘆蘚
C.海帶 D.腎蕨
3.(2024·河北)用我們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煤主要是由古代蕨類植物的遺體形成的
B.葫蘆蘚有根、莖、葉的分化,適于陸地生活
C.種子植物的繁殖過程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
D.青藏鐵路設置的野生動物通道,減少了對藏羚羊遷徙的干擾
A
B
4.(2024·長沙)下列植物中無法觀察到根、莖、葉的是(  )
A.水綿 B.油菜
C.腎蕨 D.油松
5.(2024·巴中)某同學將家里常食用的油菜、蘿卜、菠菜歸為一類,把蕨菜、海帶歸為另一類。他分類的依據是(  )
A.有無根、莖、葉 B.有無種子
C.有無輸導組織 D.有無果皮
A
B
6.近年來,極地頻現“紅色的雪”——雪衣藻(單細胞藻類)。其原本呈綠色,在陽光下會產生紅色色素,吸收熱量加速冰川融化。下列關于雪衣藻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B.體內有輸導組織
C.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D.用種子繁殖后代
7.學習了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后,某同學對銀杏、草莓、葫蘆蘚、滿江紅、水綿五種植物進行了觀察。下面是他做的4條記錄,錯誤的是(  )
A.水綿屬多細胞淡水藻類,無器官分化
B.葫蘆蘚有莖、葉分化,沒有真正的根
C.滿江紅屬蕨類植物,靠孢子進行繁殖
D.銀杏和草莓屬于種子植物,都能結果
A
D
8.(2024·長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中的“青苔”主要是指苔蘚植物。下列關于苔蘚植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根、莖、葉分化
B.做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能開花和結果
D.植株高大,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9.某種植物可以通過輸導組織向葉片輸送有毒物質防止昆蟲啃食。龜甲(一種昆蟲)能巧妙選擇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據此推測,龜甲在取食時沒有破壞的結構是(  )
A.葉肉 B.葉脈
C.上表皮 D.下表皮
B
B
10.(2024·蘇州)在研究池塘植物類群時,有同學認為黑藻屬于藻類,也有同學肯定地判斷黑藻屬于被子植物。判斷黑藻屬于被子植物最有力的證據是(  )
A.黑藻有根、莖、葉的分化
B.黑藻有種子
C.黑藻有發達的輸導組織
D.黑藻有果實
11.(2024·黑龍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子結構中,被稱為新植株幼體的是(  )
A.胚根 B.胚芽
C.胚軸 D.胚
D
D
12.(2023·泰安)小明同學在花卉市場看到一種植物,葉的排列呈輻射狀,葉片有分枝的葉脈,葉的下表面有呈線性排列的褐色孢子囊群(如圖),這種植物屬于(  )
A.苔蘚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B
13.(2024·天水)【傳統文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清明有雨春苗壯,小滿有雨麥頭齊”,農民常在雨后播種,這說明種子萌發需要       。
(2)“谷雨麥挺立,立夏麥秀齊”,小麥能夠“挺立”的原因是莖內有起支撐作用的    組織。
(3)“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芒種時節正是北方麥收之時,小麥種子中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    中。
(4)“立秋無雨水,白露雨來淋”,農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5)“秋分一到,谷場見稻”,收獲水稻后需晾曬,以減少種子含水量,降低種子
    作用強度。
一定的水分
機械
胚乳
成熟區
呼吸
14.(2024·聊城)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有50余萬種。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中提到的植物沒有      的分化。
(2)“青苔滿街砌”中的植物通常被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是 ,

(3)“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詩句中“梅”屬于    植物。根的生長依靠圖甲中的[  ]     細胞的分裂和[  ]     細胞的伸長實現,根生長所需要的有機物是通過輸導組織的    運輸來的。
(4)大部分蕨類為常綠植物,葉形婀娜多姿,且以其古樸、典雅、清新成為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如果在家中種養盆栽蕨類(如圖乙所示),你認為應如何管理
根、莖、葉
被子
C 分生區
B 伸長區
篩管
放在背陰的地方,多澆水
葉只由一層細胞構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容易從背腹兩面侵入
而威脅苔蘚植物的生活(共58張PPT)
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六課時 被子植物的一生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的條件
(1)環境條件:      、       、       。
(2)自身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適宜的溫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氣
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和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還要度過
休眠期
2.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水: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    。

轉運:   或   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   、   、   。

發育
水分
子葉
胚乳
胚根
胚軸
胚芽

莖和葉
特別提示
1.種子萌發的條件
(1)圖示
(2)種子的萌發與光照、土壤貧瘠、肥沃等條件    (填“有關”或“無關”),光照、土壤情況與幼苗的生長有關。
(3)蟲蛀的種子并不是全不萌發,如果子葉或胚乳小部分被蟲蛀,種子
    (填“可能”或“不可能”)萌發。
(4)大米種到土壤里在適宜條件下仍然不能萌發,是因為    被破壞了。
(5)水澇地里種子不能萌發,因為缺少       ;播種時地膜覆蓋可以提供       ,播種前先耕地松土,是為種子的萌發提供充足的空氣。
無關
可能

充足的空氣
適宜的溫度
2.種子萌發的過程
(1)種子萌發初期,由子葉或    提供營養物質。當種子萌發成幼苗后,由葉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營養物質。
(2)種子萌發為幼苗的過程中,其細胞干重和鮮重的變化曲線:
①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種子的總質量增加,因此曲線    表示鮮重變化。
②曲線ab段細胞質量增加,原因是          。
③曲線ad段細胞質量減少,原因是種子萌發過程中,
    作用旺盛,分解了有機物。
④曲線bc段和de段細胞質量不斷增加,原因是胚芽發
育成莖和葉,此時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制造   。
胚乳
X
種子吸收了水分
呼吸
有機物
考點2
植株的生長
1.根尖的結構與功能
(1)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    。
(2)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    。
(3)根的生長,一方面靠[ ]    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靠[ ]     細胞的生長增大細胞的體積。
A 成熟區
B 伸長區
C 分生區
B 伸長區
2.枝條的發育
(1)枝條是由    發育來的:芽的頂端有分生組織——生長點,生長點的細胞分裂和分化,使芽軸不斷伸長。

幼葉

芽軸

芽原基

(2)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外→內)
①樹皮:內側部分是    ,含有篩管。
②    :細胞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向外分裂形成新的    ,
向內分裂產生新的    ,
因此莖能逐年長粗。
③木質部:內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   。
④    :有儲存營養物質的作用。
韌皮部
形成層
韌皮部
木質部
導管

3.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1)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    、    和    等。根向下生長,從土壤中吸收      ,莖向上生長,并長出綠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     。
(2)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    。
(3)比較蒸餾水中培育出的玉米幼苗和土壤浸出液中培育出的玉米幼苗,得出的結論是                   。
(4)植物的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含   的、含    的和含
    的無機鹽。另外還需要一些微量無機鹽,如缺少含    的無機鹽,油菜就會只開花而不結果實。
注:一般蔬菜多施氮肥,果樹多施磷肥,糧食作物多施鉀肥。可簡記為:氮枝葉、磷果實、鉀淀粉。

無機鹽
有機物
水和無機鹽
有機物
無機鹽
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5)含氮、磷、鉀的無機鹽的作用及缺乏癥
類型 作用 缺乏癥
含氮的 無機鹽 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 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
含磷的 無機鹽 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 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
含鉀的 無機鹽 使植株的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 植株的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
(6)合理施肥:要使植物生長良好,就要適時、適量地給土壤施用肥料。施肥時應當以     為主,配合施用見效快的     。
農家肥料
化學肥料
特別提示
1.根尖的結構
(1)根冠:位于根端,起    作用,屬于    組織。
(2)分生區:細胞終生保持著    能力,屬于    組織。細胞體積小,排列緊密,細胞核大,細胞壁薄,細胞質濃。
(3)伸長區:由    區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組成,細胞生長(伸長)迅速,使根明顯伸長。
(4)成熟區:細胞開始分化,表層細胞長出大量    ,增大了吸收水分的面積,中部細胞分化成    或篩管。
保護
保護
分裂
分生
分生
根毛
導管
2.莖的結構
(1)竹子、小草等草本植物不能逐年長粗,因為它們沒有      。
(2)樹木的    部很堅硬,我們所用的木材主要來自此部分。
(3)“樹怕傷皮,不怕空心。”因為傷皮會傷了韌皮部的   ,導致根無法得到有機物而死亡;而空心只是空了髓和部分木質部。
(4)為提高果樹產量,種植戶會采用環剝的方法,即用刀在果樹枝干上環切兩刀,并將兩刀之間樹皮剝去。其原理是阻礙有機物向下運輸,使有機物集中運輸給花和果實,提高坐果率,增加產量。
形成層
木質
篩管
考點3
開花和結果
1.花的結構
(1)[①]    和[②]    共同構成    ;
[⑥]     、[⑦]    、[⑧]    共同構成    。
(2)花的主要結構是    和    。雄蕊花藥里面有    ,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    ,兩者里面含有的生殖細胞分別是    和
    。
花藥
花絲
雄蕊
柱頭
花柱
子房
雌蕊
雄蕊
雌蕊
花粉
胚珠
精子
卵細胞
2.傳粉和受精
(1)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    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2)自花傳粉: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
(3)異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
(4)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胚珠里面的    ,與來自花粉管中的    結合,形成    ,這個過程叫做    。
柱頭
卵細胞
精子
受精卵
受精
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瓣、柱頭、花柱和雄蕊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    繼續發育,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    ,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    ,胚珠里面的     發育成胚。
(2)玉米果穗上常會有缺粒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農業上常常給植物進行         。
子房
果皮
種子
受精卵
傳粉不足
人工輔助授粉
特別提示
1.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果皮

果實
2.從開花到結果必須經歷   和   兩個過程。
3.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因此一個果實中種子的數目是由一個子房中   的數目決定的,即胚珠數≥種子數。
4.棗、櫻桃、桃、杏等可食用的部分指的是果皮,由    發育而成。
5.常見種子如花生仁、菜豆、西瓜子、綠豆、芝麻粒、杏仁等由
    發育而成。
傳粉
受精
胚珠
子房壁
胚珠
實驗技能闖關
實驗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圖解實驗
水分
溫度
空氣
2.現象與結論
瓶名 1號瓶 2號瓶 3號瓶 4號瓶
現象 不萌發 萌發 不萌發 不萌發
結論 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      — 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     種子的萌發需要充
足的 
3.實驗分析
(1)實驗中,    號瓶作為對照組。
(2)3號和4號瓶能否形成一組對照實驗
     ,原因是  。
(3)每組選用10粒種子,而不是選用1粒的原因是          。
水分
溫度
空氣
2
不能
變量不唯一
避免偶然性
【例】某生物興趣小組以大豆種子為實驗材料對植物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進行探究。現將他們的實驗設計與結果整理如下表,請分析表格內容,回答下列問題:(表中未說明部分,均認為條件適宜)
組別 裝置 標號 種子所處的環境 種子數 發芽率/%
溫度/℃ 濕度 光照 甲 A 25 潮濕 有光 100 96
B 5 潮濕 有光 100 0
乙 C 25 干燥 無光 5 0
D 25 潮濕 無光 5 100
丙 E 25 潮濕 有光 100 97
F 25 潮濕 無光 100 98
(1)甲組探究的問題是種子的萌發需要           。
(2)乙組的實驗設計與甲、丙兩組相比,設計上存在著缺陷,請指出:
         。
(3)要探究光照對大豆種子萌發有無影響,應選用    組的實驗裝置,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
(4)裝置A、E、F中均有未萌發的種子,原因是           (種子處于休眠期除外)。
(5)大豆種子萌發時,吸水膨脹,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此過程中種子內的有機物逐漸減少,原因是          。
(6)上述裝置中,若加入適量營養液繼續培養,幾周后發現A、E中的幼苗生長得最好,原因是展開后的幼葉能夠  。
適宜的溫度
種子的數量較少

光照對種子的萌發沒有影響
部分種子已失去生命力
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進行光合作用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種子的萌發
1.(2024·吉林)小剛通過實驗探究光照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其他環境條件均適宜),根據實驗結果繪制了統計圖,
分析可知(  )
A.光照抑制莧菜種子的萌發
B.光照是蠶豆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C.兩種植物種子萌發都需要光照
D.未萌發的種子一定處于休眠期
A
2.將籽粒飽滿的種子分為甲、乙兩組,在25~30 ℃下播種。甲組種在潮濕貧瘠的土壤里,乙組種在潮濕肥沃的土壤里,這兩組種子的發芽情況是
(  )
A.甲發芽率高 B.乙發芽率高
C.甲不發芽 D.甲乙發芽率相同
D
3.【探究活動】2024年5月31日是第36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選擇健康,拒絕煙草。”為了了解煙草對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學們開展了“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的影響”的探究活動,具體過程如下:
①用香煙和蒸餾水制成煙草浸出液,通過稀釋,得到25%、50%、75%的煙草浸出液;
②取5個大培養皿,編號,鋪上衛生紙,均放入結構完整、大小相當的50粒黃豆種子;
③在培養皿中分別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和不同濃度的煙草浸出液,將裝置放在室溫條件下;
④每天向培養皿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相應濃度的煙草浸出液和蒸餾水;
⑤5天后統計種子的發芽率。
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編號 黃豆種 子數/粒 煙草浸出 液濃度% 第5天的
發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餾水 96
(1)該實驗的實驗變量是      。
蒸餾水這個組別(E組)在實驗中起    作用。
(2)步驟②每組放入結構完整、大小相當、數量相同的黃豆種子的目的是
  。
(3)通過分析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的萌發有
    (填“促進”或“抑制”)作用。
(4)吸煙有害健康,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如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 (寫出1條即可)。
自己不吸煙,勸告別人也不要吸煙(或遠離二手煙;積極宣傳吸煙對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危害等)
煙草浸出液濃度(或不同濃度的煙草浸出液)
對照
控制單一變量
抑制
考點2 植株的生長
4.(2024·煙臺)香椿是一種喬木,香椿芽有“樹上佳蔬”的美譽。下列有關香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香椿芽是由葉芽發育成的
B.香椿的莖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有形成層
C.制作家具的香椿木取材于莖中的韌皮部
D.香椿依靠根毛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C
5.荒漠的生態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干旱,土壤貧瘠。荒漠的植物種類十分貧乏,植被稀疏,根系一般很發達,非常耐旱。下列關于植物根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發達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植物體、吸收水分等物質
B.在植物根尖的結構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
C.根尖伸長區細胞比分生區細胞的體積變大、變長,這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D.植物的根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是因為根尖具有分生組織
C
6.植物的生命活動需要水的參與。下列有關植物吸收、運輸和利用水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根尖成熟區有根毛,利于水分吸收
B.根、莖、葉中的篩管連通,形成運輸水分的管網
C.葉表皮的氣孔是植物失水的“門戶”
D.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運輸
B
7.被子植物要經歷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等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玉米種子萌發所需營養主要來自子葉
B.水分等環境條件適宜時,種子就會萌發
C.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必經歷傳粉和受精
D.植株的生長只需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C
8.(2024·菏澤)如圖是枝芽及其發育成的枝條結構示意圖,圖中1~9代表相應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1是生長點,2是芽原基
B.3是幼葉,可發育成7
C.4可發育成9,9中有導管和篩管
D.5可發育成8,摘除6可促進8的生長
A
考點3 開花和結果
9.(2024·吉林)如圖是桃花結構示意圖,將來能發育成果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10.【傳統文化】“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是民歌“對花”中的唱詞。對花就是把兩朵花相對輕碰,對花的生物學意義是(  )
A.保護花蕊,驅趕昆蟲 B.刺激花瓣,讓花開得更鮮艷
C.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D.塑造花型,使形態更美觀
11.在農業種植中,經常會遇到玉米缺粒現象。下列與玉米開花、結果相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
B.傳粉和受精是玉米的種子形成的前提
C.玉米粒(果實)由胚珠發育而來
D.缺粒很可能是天氣原因導致的
C
C
12.冷蒸是南通地區的特色時令小吃。做冷蒸首選元麥,因為元麥即將成熟時,灌漿飽滿,容易捻落麥殼得到青色的種子,用其做出來的冷蒸口感軟糯滑爽,麥香濃郁。如圖為元麥花結構示意圖。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元麥的受精方式是雙受精
B.因天氣原因影響授粉會減少元麥的產量
C.元麥是雙子葉植物,通過灌漿形成胚乳
D.制作冷蒸的青色種子是由圖中的②發育而成的
C
13.(2024·新疆)杏樹是新疆林果業重要的種質資源,春季賞杏花,夏季吃杏子,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和②組成的結構是    。
(2)成熟的花粉落在③上的過程叫  。
(3)完成受精后,胚珠發育成⑥,它與⑤都屬于    器官。
(4)杏樹可由⑥發育而來,這與細胞的    、分裂和分化息息相關。在杏樹的生長過程中,對含磷的無機鹽的需要量比含硼的無機鹽要
   (填“多”或“少”)。
(5)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以杏樹為主的人工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較少,營養結構更簡單,因此其自動調節能力相對    (填“較強”或“較弱”)。
雄蕊
傳粉
生殖
生長

較弱
素養提升練
1.(2024·蘭州)“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第41屆蘭州桃花會于4月16日啟動,全市人民同心協力續寫“強省會”戰略新篇章。下方桃花的結構模式圖中,傳粉、受精后發育成種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2.(2024·昌平)小芳利用綠豆發豆芽,綠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軸 D.子葉
3.(2024·隴南)無土栽培脫離了土壤的限制,擴展了農業生產的空間。配制無土栽培營養液時,需要添加的物質是(  )
A.淀粉 B.蛋白質
C.無機鹽 D.維生素
B
C
4.(2024·菏澤)菜豆是一種雙子葉植物,兩性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菜豆種子的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種子萌發時需要光照
B.菜豆的根尖從其頂端到根毛,依次是根冠、伸長區、分生區、成熟區
C.菜豆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雌蕊的子房可發育成果實
D.形成5粒菜豆種子,至少需要5個精子參與受精過程
C
5.事物之間總是存在著聯系,同學們平時學習也要善于歸納總結。下圖是綠色開花植物植株、雌蕊、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丙中的①是由圖乙中的④發育來的
B.圖丁中的③結構名稱是胚軸
C.圖甲中的①是由圖丁中的①發育而來的
D.大豆油主要來自圖丁中的④
D
6.(2024·泰安)某研究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無土栽培的實踐探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用充氣泵向培養液中通入空氣,有利于植株根的呼吸
B.在泡沫板上按合理的間距固定植株,有利于植株充分接受光照
C.幼苗移栽定植初期,給植株適當遮陰可抑制其蒸騰作用防止萎蔫
D.同種植物在不同生長發育期,定期更換的培養液成分及比例不變
D
7.(2024·達州)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的③發育成圖乙中的B
B.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圖丙中的3,最終發育為圖丁中的d
C.圖丙中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光照
D.圖丁植株生長所需的水和有機物,是由d吸收并運輸到整個植株
B
8.(2024·陜西)花生在地上開花、傳粉、受精后,圖中①若被推入土中,則繼續發育成②;否則不能正常發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形成②所需的有機物來自葉 B.影響①正常發育的因素一定是水
C.②是種子 D.①由胚根發育而來
A
9.(2024·濱州)圖甲表示玉米種子萌發過程,圖乙是在這一過程中的鮮重和干重(有機物)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玉米種子萌發初期,胚芽首先突破種皮
B.玉米種子的子葉發育成甲圖中的R部分
C.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種子吸收水分
D.ef段的幼苗只進行光合作用
C
10.(2024·安徽模擬)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衰老和死亡的過程,如圖是被子植物種子、植株、花和果實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當一粒種子萌發時,圖甲中的    (填序號)會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植物的    (填名稱)和葉。
(2)圖乙中的③是由圖甲中的    (填序號)發育來的。
(3)從開花到結果必須經歷    和    兩個重要生理過程。
(4)圖丁中的②是由圖丙中的    (填結構名稱)發育而來的。圖丁中桃子的可食用部分①是由圖丙中的    (填結構名稱)發育而來的。



傳粉
受精
胚珠
子房壁
11.(2024·昌平)【探究活動】興趣小組開展“探究生菜無土栽培的條件”實踐活動,流程如圖1所示。
(1)經自主探究,同學們明確了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充足的    和適量的水分。
空氣
(2)圖2為栽培裝置,移栽前向培養槽內通入培養液,移栽時盡量使生菜的
    (填器官名稱)不受損,保證對水和     的吸收。移栽后發現幼苗出現萎蔫現象,經分析可能是培養液濃度    (填“偏高”或“偏低”),導致了植物細胞失水。調整培養液的濃度后,生菜葉硬挺了起來。

無機鹽
偏高
(3)如下表為生菜在不同基質條件下的生長情況。
組別 葉片數量/片 葉片寬度/厘米 5天 10天 15天 5天 10天 15天
陶粒 3 3 6 2.5 4 6
巖棉 3 6 8 2.5 7 10
棉花 3 3 4 2.5 2.6 2
同學們以葉片數量和     反映植物生長狀態,發現使用    作為基質,效果最理想。他們推測該基質保水量適宜,疏松度較好,使植物的根能夠獲得充足空氣,利于    作用。
葉片寬度
巖棉
呼吸
(4)若要進一步明確生菜無土栽培的其他環境條件,你認為還可以從哪些角度開展探究 (寫出一點即可)。
探究不同光照強度對生菜生長的影響(或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對生菜生長的影響)
12.(2024·寧夏)【植物栽培】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新品種的培育有多種方法。太空玉米是利用宇宙飛船將普通玉米種子帶到太空,借助太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線等環境條件誘發種子發生變化,再返回地面選育出的新品種。太空玉米能結出6~7個“棒子”,其種子有5種顏色,而且味道也比普通玉米好。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玉米種子在太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線等因素的影響下,使玉米種子的
     發生改變。與普通玉米相比,太空玉米的種子出現了不同的顏色,這種現象稱為    。培育玉米新品種的方法,除了誘變育種(太空育種)外,還有  (答出一種即可)。
(2)在適宜的條件下,玉米種子開始萌發。種子萌發時由丙圖中的
[  ]    提供營養,圖中[②]    將來發育成莖和葉。
(3)玉米幼苗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主要通過根尖的     從土壤中吸收水和     ,由    (填“導管”或“篩管”)向上運輸到各器官。
(4)甲圖表示開花期的玉米,a所示的過程稱為    ,受精完成后,花結構中的    發育成乙圖中的果實。
(5)玉米用途廣泛,在農業生產上提高玉米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一點即可)。
遺傳物質
變異
雜交育種
① 胚乳
胚芽
成熟區
無機鹽
導管
傳粉
子房
人工輔助授粉(或合理密植等)
13.(2024·陜西)【探究活動】小麥是我國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史已超過四千年。小秦參與了學校開展的小麥種植綜合實踐活動。下面是小秦筆記中的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模式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實踐前準備】種植小麥前,小秦搜集了相關信息
信息一:小麥種子實際上是果實,由果皮、種皮、胚和貯藏營養物質的胚乳組成。
信息二:奶奶提到“要吃白饃饃,麥種泥窩窩”“播種小麥時要看看土壤墑情”。
信息三:一株小麥一生可以長出7萬多條根,總長超過500米,全部根毛連起來可達2萬米。
【實踐中體驗】種植小麥的過程中,小秦進行了觀察思考
(1)拿到小麥種子,觀察并結合信息一得出:小麥種子中貯藏營養物質的結構與圖中的  (填序號)相似。
(2)信息二暗含小麥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是
              。據此,小秦在播種前查看了墑情。
(3)查看麥田時發現,南面圍墻陰影下的麥苗長勢不良,其余麥苗長勢喜人。由此可知,麥苗生長過程中制造有機物的生理活動所需條件是     。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小麥抽穗、開花。小麥花經歷傳粉和受精,最終花中的    發育成小麥種子中的胚。
(4)收割完小麥后,小秦拔出麥茬,看到有多條根。結合信息三,發達的根系對小麥生活的意義是              。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光照
受精卵
大大增加小麥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
【實踐后探究】收獲小麥后,小秦進行了探究活動
(5)一般提高小麥產量常施用化肥。望著收割后遺留的小麥秸稈,提出問題:“秸稈還田配合施用化肥,能否減少化肥用量 ”為此,小秦查閱了有關論文,相關實驗數據如下:
組別 秸稈還田情況 施用化肥用量/% 畝產量/公斤
1 全部還田 90 348.4
2 全部還田 80 383.2
3 全部還田 70 274.3
4 不還田 100 274.1
注:化肥用量100%是指不還田情況下的常規用量。
①據表中數據可知,畝產量最高的是  組。全部還田情況下,只考慮化肥成本,每公斤小麥投入成本最高的是  組。
②由表中數據可看出:秸稈還田配合施用化肥,小麥畝產量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說明秸稈還田配合施用化肥   (填“能”或“不能”)減少化肥用量。
(6)請列舉一條生產生活中利用秸稈的具體做法:
 。
2
1
增加

以秸稈等作為原料,分解有機物,產生氫和二氧化碳,進而產生甲烷 (共35張PPT)
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七課時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態;葉片才能舒展,有利于    作用。無機鹽只有溶解在
    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并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器官。
2.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植物體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這個部位有大量的    ,增加了根吸收水分的    ,體現了生物學
        的基本觀點。
光合


成熟
根毛
表面積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3.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途徑
(1)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它屬于輸導組織,植物體的根、莖、葉、花、果實等器官內都有這種管道,而且是連接貫通的。
(2)水分的運輸途徑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根中    →莖中     →葉脈中
     →葉肉
(3)綠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    運輸到植株各處。
導管
導管
導管
導管
氣孔
光合
篩管
考點2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植物的蒸騰作用
(1)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    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    進行的。
(2)葉片的表皮上分布著    ,它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控制著氣孔的張開和閉合。
(3)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氣孔就慢慢   ,空氣也就進入氣孔,為葉片制造有機物提供二氧化碳;當然,水分也就會通過氣孔而散失。當夜幕降臨時,葉片的生產活動就停止了,大多數氣孔縮小或閉合,蒸騰作用隨之
    。當保衛細胞吸水時,氣孔   ,保衛細胞失水時,氣孔   。氣孔的開閉受葉內水分、光照強度、溫度等因素的影響。
水蒸氣
葉片
氣孔
保衛細胞
張開
減弱
張開
閉合
(4)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    的吸收。
②拉動       在植株內的運輸,保證各組織器官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需要。
③植物通過蒸騰作用降低        ,避免植物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
水分
水分與無機鹽
葉片表面的溫度
2.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多數被   作用散失了。
(2)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能夠    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從而促進了生物圈的    。
蒸騰
提高
水循環
特別提示
1.從植物氣孔進入植物體內的氣體有氧氣、二氧化碳;從植物氣孔出去的氣體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所以氣孔開閉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2.陸生植物下表皮的氣孔    于上表皮,這樣既能保證氣體交換,又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水生植物上表皮的氣孔多于下表皮。
3.移栽植物應注意:①帶土移栽,目的是           ;②雨后或傍晚移栽;③剪枝后移栽;④移栽后遮蓋。②③④的目的都是
                      。

保護幼根和根毛
降低蒸騰作用(或減少水分的散失)
4.植物體內“水往高處流”的動力主要來自    作用。
5.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
(1)光照和溫度:在一定范圍內,較強的光照提高了空氣的溫度和葉片的溫度,使葉內水分汽化過程加速,蒸騰作用    。
(2)濕度:較大的濕度使水分汽化速度減慢,蒸騰作用    。
(3)空氣流動狀態:在一定范圍內,空氣流動越快,蒸騰作用    。
蒸騰
增強
減弱
越強
實驗技能闖關
1.關于蒸騰作用的幾個常見實驗
驗證蒸騰作用的 主要器官是葉 驗證水分散失的 主要部位是氣孔 驗證蒸騰
作用的裝置
油膜的作用:       。 變量:         。 實驗現象:(有2種表述方式) 第1種表述方式是甲的液面下降比乙快。 第2種表述方式是甲塑料袋內的水珠比乙多。 實驗結論:                處理方式:甲葉片不做任何處理(氣孔正常);乙葉片上、下表皮抹上凡士林(氣孔被封堵)。 變量:   。 實驗現象:(有2種表述方式) 第1種表述方式是甲的液面下降比乙快。 第2種表述方式是甲塑料袋內的水珠比乙多。 實驗結論:水分散失的主要部位是氣孔 甲:正確。
塑料袋的扎法:塑料袋應該扎在莖的基
部;只罩住植物體。
乙:錯誤。
因為塑料袋上的水珠除了   作用產生的,還包括由土壤水分的蒸發,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所產生的
防止水分蒸發
葉片
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氣孔
蒸騰
2.觀察葉片表面的氣孔
圖解實驗
保衛
張開
閉合
注:(1)觀察葉片表面的氣孔時,實驗中要撕取葉的    表皮,因為其上的氣孔數目較多。
(2)該實驗不需要染色,因為保衛細胞中含有    。
(3)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但葉片不是唯一的部位,因為幼嫩的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

葉綠體
【例】如圖是甲、乙兩名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新鮮葉片表面的氣孔的實驗中觀察到的圖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b是保衛細胞,呈綠色、半月形
B.大多數氣孔處于關閉狀態
C.甲同學觀察的是下表皮
D.若他們想觀察到保衛細胞則需要染色
A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1.園林工人給移栽后的綠化樹“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 “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莖的(  )
A.樹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C
2.某植株在前后兩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如圖所示。據圖分析,與第一天相比,該植物第二天(  )
A.水分吸收少,無機鹽運輸慢
B.水分吸收少,無機鹽運輸快
C.水分吸收多,無機鹽運輸慢
D.水分吸收多,無機鹽運輸快
3.(2024·無錫)農田中一次施肥過多出現作物萎蔫現象,應采取的補救措施是(  )
A.移栽植物 B.大量澆水
C.減少光照 D.疏松土壤
D
B
考點2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4.(2024·昌平)從同一株植物上剪下兩根長勢相近的枝條,進行如圖處理。將裝置放在適宜條件下,數小時后發現甲裝置玻璃罩內壁上的水珠比乙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裝置的不同之處是有無葉片
B.油層可以防止量筒內水分蒸發
C.數小時后乙裝置液面比甲低
D.實驗說明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
C
5.(2023·煙臺)某興趣小組同學將剛摘下的蘋果葉放入70 ℃的熱水中,發現下表皮產生的氣泡比上表皮多。針對此現象,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不適合實驗探究的是(  )
A.下表皮的氣泡多是因為氣孔多嗎
B.葉片排出的氣體是氧氣嗎
C.為什么蘋果葉的下表皮氣孔多
D.植物體內的水分是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的嗎
6.(2024·綏化)在葉片的結構中,既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窗口”的是(  )
A.表皮 B.氣孔
C.葉脈 D.葉肉
C
B
7.(2024·成都)在量筒中插入一支正常生長的帶葉枝條,將其置于適宜光照條件下,如圖所示。24小時后,觀察到整個裝置質量明顯減少。該裝置質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B.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C.蒸騰作用散失水分 D.運輸作用運走有機物
C
8.(2024·新疆)為美化校園環境,同學們移栽了一些樹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根部帶土坨保護根毛
B.給樹木“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
C.剪去部分枝葉增強蒸騰作用
D.選擇陰天移栽減少水分散失
9.(2024·湖南)一株玉米一生需要消耗超過200千克的水,絕大部分水通過葉片散失的生理過程是(  )
A.分解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騰作用 D.光合作用
C
C
10.(2024·山西)如圖是小健同學構建的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水循環示意圖,其中過程a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
C
素養提升練
1.(2024·成都)將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條分別浸泡于甲、乙兩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浸泡在甲溶液中的蘿卜條變硬增大,浸泡在乙溶液中的蘿卜條變軟縮小。以下對實驗前甲、乙兩種溶液濃度大小關系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無法判斷
B
2.(2024·蘇州)如圖是某種狀態下的根毛細胞,箭頭方向表示水的流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根毛細胞內無液泡和葉綠體 B.根毛細胞位于根尖的伸長區
C.此時根毛細胞處于吸水狀態 D.施肥過多可能出現圖示現象
D
3.(2024·煙臺)【探究活動】研究者測量了一棵灰樹18小時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繪制曲線(如圖所示),分析正確的是(  )
A.水分的運輸速率大于吸收速率
B.水分的運輸和吸收速率都與蒸騰作用無關
C.水分運輸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
D.水分的運輸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關性
D
4.(2024·蘇州)【跨學科探究活動】為探究植物蒸騰速率,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實驗過程中裝置的氣泡會向左移動
B.上側裝置的油層可減少水分的蒸發
C.實驗中水分的出口是葉片上的氣孔
D.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D
5.(2024·齊齊哈爾)關于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
B.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C.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
6.(2024·河南)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制造有機物 B.降低大氣濕度
C.參與水循環 D.養育其他生物
D
B
7.(2024·河北)為研究施肥深度對干旱條件下小麥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在相同條件下,選擇符合實驗標準的三個地塊施肥、播種,長出植株后進行檢測,實驗數據(單位已省略)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實驗處理生理指標 淺施(15 cm) 中施(30 cm) 深施(45 cm)
葉綠素含量 1.8 2.1 2.5
氣孔導度 0.12 0.15 0.18
光合作用速率 18.5 22.3 26.7
注:氣孔導度數值越大,表示氣孔開放程度越大。
A.本實驗控制的變量是施肥深度
B.隨著施肥深度增加,小麥蒸騰作用減弱
C.小麥的光合作用速率與氣孔開放程度、葉綠素含量有關
D.干旱條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麥的光合作用速率
B
8.(2024·長春)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如圖為綠色植物部分結構及生理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1)農作物的收成主要在于有機物的積累。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場所主要位于葉片結構中的    (填序號)。
(2)根尖成熟區的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⑤    ,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水大部分被運到葉片,由葉片表皮的
④    散失到大氣中,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3)農田適時松土是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    ,保證呼吸作用正常進行。
(4)在果樹栽培時,通常會給樹木輸液補充水和無機鹽,輸液用的針頭應插入樹木的    組織,通過其中的導管向上運輸。

根毛
氣孔
氧氣
輸導
9.(2024·蘭州)【探究活動】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探究水在棗樹內的運輸路徑,合作完成了“一滴水在棗樹內的旅行”記錄。以下為部分觀察記錄。
(1)【第一站】根——水的吸收:棗樹像一臺高效運轉的“抽水機”,根源源不斷地吸收土壤中的水。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    ,增大了吸收水的面積。
(2)【第二站】莖——水的運輸:棗樹吸收的水和“搭便車”的無機鹽順著一條條中空的管道,由根運輸到莖,再運輸到棗樹的其他器官。這里“中空的管道”是指    ,能使棗樹“碩果累累”的無機鹽主要是   (填字母)。
A.含氮的無機鹽 B.含磷的無機鹽
C.含鉀的無機鹽 D.含硼的無機鹽
根毛
導管
B
(3)【第三站】葉——水的散失:旅行到棗樹葉的水,絕大部分通過
    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由氣孔散失到大氣中。
蒸騰
(4)部分水在旅行途中參與了各種生命活動,經過時間的積累,紅棗掛滿枝頭。為探究影響采摘后鮮棗保存時間的因素,該小組同學采摘一批鮮棗進行了實驗。
組別 實驗 材料 處理 方法 保存 溫度 其他 條件 10天后
腐敗率
1 鮮棗100個 20 ℃清水浸泡2秒 25 ℃ 相同 6%
2 鮮棗100個 100 ℃清水浸泡2秒 25 ℃ 3%
3 鮮棗100個 100 ℃清水浸泡2秒 4 ℃ 1%
注:鮮棗在100℃清水中浸泡2秒既能殺滅表皮上的大部分微生物,又不破壞表皮活性。
①本實驗在實施過程中選取了同一品種、大小相近、成熟程度相同的鮮棗,并保證其他條件相同,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  。
②為探究保存溫度對保存時間的影響,應選擇     (填序號)兩組進行對照實驗。
③上述3組實驗中,保存時間最長的是第   組的鮮棗。
④關于食品保存,請提出一條合理的措施:  。
單一變量
2、3
3
殺菌、低溫保存
10.(2024·云南)【跨學科探究活動】植物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動力來自蒸騰作用產生的向上拉力,興趣小組為了將這種向上的拉力演示出來,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連接處均密封。回答下列問題。
(1)將A、B兩組裝置同時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A裝置U形管中兩端液面基本保持不變,B裝置U形管中的液面左邊上升右邊下降,導致B裝置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
 。
該實驗也可說明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蒸騰作用使試管內的水分散失,試管內的氣壓下降,小于外界大氣壓

(2)為進一步探究大氣的溫度、濕度和氣流速度對植物蒸騰作用強度的影響,該興趣小組利用B裝置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
組別 條件 時間/分鐘
1 10
2 室內+加濕器 10
3 室內+電吹風吹自然風 10
4 室內+電吹風吹熱風 10
①表中1組“ ”處的條件應是    。
②通過    兩組對照,可探究氣流速度對蒸騰作用強度的影響。
室內
1、3(共53張PPT)
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八課時 光合作用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實驗材料:盆栽天竺葵。
(2)實驗目的
①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②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3)實驗過程及分析(詳見實驗技能闖關)。
2.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作用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    ,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既為其他生物提供了構建自身的材料,也給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動的    。
有機物
能量
考點2
光合作用
1.概念
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    ,利用光能,把       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    的過程。
2.原料、產物和實質
(1)原料:        ;產物:      。
(2)條件:    ;場所:     ;主要器官:    。
(3)表達式:  。
(4)實質:    有機物,    能量。
葉綠體
二氧化碳和水
氧氣
水和二氧化碳
有機物和氧氣

葉綠體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 (儲存著能量)+氧氣
合成
儲存
特別提示
1.光合作用原料的來源及產物的去路
(1)原料:水——來源于土壤,由根尖的成熟區吸收,再由    向上運輸(蒸騰作用提供動力)給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二氧化碳來源于大氣,由
    進入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
(2)產物:氧氣——通過    釋放到大氣中;
有機物——由    運走。
2.     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 。
導管
氣孔
氣孔
篩管
葉綠體
考點3
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1.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間作套種、     、立體種植。
2.大棚蔬菜提高產量的措施:夜間增加   ,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增加
      的濃度,如施“氣肥”“有機肥”等。農家肥和有機肥中的有機物可以被細菌、真菌分解產生二氧化碳。
3.大田種植的“正其行,通其風”原理是行正有利于通風,通風則可以增大作物周圍二氧化碳濃度。
4.合理灌溉。
合理密植
光照
二氧化碳
特別提示
1.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水分是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溫度越高、二氧化碳濃度越大、水分越充足,光合作用    。為使農產品增產可以增加光照強度、    二氧化碳濃度、施用有機肥或合理密植。
(2)光照最強,光合作用不一定最強。
例如,夏季中午光照最強時,由于部分
氣孔關閉,使光合作用強度     。
越強
增加
降低
2.不僅葉肉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其他含       的部位,如保衛細胞、綠色的莖等也可進行。
3.我國新疆地區的水果含糖量較高,除了與該地區日照時間長有關外,還與當地較大的晝夜溫差有關。
葉綠體
實驗技能闖關
實驗1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圖解實驗
(1)實驗過程
暗處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             。
目的是  。

黑暗處一晝夜
讓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
遮光:用黑紙片把該葉片的一部分從    遮蓋起來,然后 移到陽光下照射。
目的是      ,變量為光照。
     ↓
摘葉片: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黑紙片。
     ↓
酒精脫色:把葉片放入盛有    的小燒杯中,
      加熱,使葉片中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
中,葉片變成    色。
上下兩面
形成對照
酒精
隔水
葉綠素
黃白
     ↓
   漂洗:取出黃白色的葉片并用清水漂洗。
     ↓
  滴碘液:將葉片平鋪在培養皿中,向葉片滴加    。
     ↓
   沖洗: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
碘液
(2)現象
    部分變藍;    部分不變藍。
(3)結論
①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的有機物是    。
②    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見光
遮光
淀粉

2.實驗分析
(1)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中,變量是光;實驗前先將植物進行暗處理,目的是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是葉片在實驗前儲存的,該步驟主要是利用呼吸作用把葉片中的淀粉消耗掉。
(2)葉綠素為綠色,如不脫色,不易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現象,因此脫色后便于觀察。脫色時,酒精要隔水加熱是因為酒精的燃點低,防止酒精燃燒發生危險。
【例1】圖甲中字母分別代表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乙是小瑩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動的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小瑩探究的是圖甲中的    (填字母)活動,實驗變量是    。
(2)實驗前將植物進行暗處理是為了將原有的    運走或耗盡。該步驟主要是利用圖甲中    (填字母)活動。
(3)水浴加熱裝置中,裝有酒精的燒杯是    。水浴加熱后,酒精變成
   色。
(4)用     染色后,不遮光部分變成    色。
(5)小瑩想提高她家種植的番茄產量。請你依據本探究活動涉及的知識,提出一個具體措施:  。
A

淀粉
C
b

碘液

延長光照時間
實驗2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1.實驗材料:銀邊天竺葵(如圖所示)。
2.實驗步驟:將黑暗處理的銀邊天竺葵放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取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
3.實驗現象與原因分析
葉的部位 現象 原因分析
白色部分 不變藍 沒有葉綠體,不產生淀粉
綠色部分 變藍 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
4.實驗結論:    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葉綠體
實驗3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設置如下圖所示甲、乙兩個實驗裝置(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把兩個實驗裝置都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然后移到光下數小時。分別摘下甲、乙裝置中植物的葉片,
檢驗其中是否含有淀粉。
(1)該實驗的變量是     。
(2)滴加碘液后,    裝置中的葉片變藍,
    裝置中的葉片不變藍。
(3)該實驗證明了     是光合作用
的原料。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實驗4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某同學將一植株做了如下處理:暗處理后將一片葉的主葉脈切斷(如圖所示),再放在光下照射4小時,取下葉片脫色加碘液處理,檢驗其中是否含有淀粉。
(1)結果發現    部位不變藍,    部位變藍。
(2)以上實驗說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A
B

實驗5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觀察實驗,會看到裝置里的金魚藻(金魚藻是被子植物)在陽光下放出了氣泡。等氣體充滿試管容積的1/2左右時,取出試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衛生香(或竹簽)伸進管口內,注意觀察衛生香(或竹簽)的燃燒情況。
(1)實驗現象是快要熄滅的衛生香(或竹簽)
     。
(2)該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產生了
     。
復燃
氧氣
規律總結
1.滴加碘液,用來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  。
2.選一葉片,對其進行部分遮光處理,驗證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3.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植物周圍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驗證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4.用銀邊天竺葵,綠色部分和白邊部分作對照用來驗證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
5.選一葉片,切斷主葉脈,驗證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6.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或衛生香,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    。
淀粉

二氧化碳
葉綠體

氧氣
實驗6
測定種子中的有機物
圖解實驗
【例2】如圖是某同學在“測定種子中的有機物”實驗中的操作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將少量小麥面粉用紗布包起來,放在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用手不斷揉擠。當清水變成    色時,取2毫升這樣的液體倒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加熱煮成糊狀。冷卻后滴加幾滴碘液,觀察到液體變為    色,證明了種子中含有    。
(2)圖乙所示將花生種子的種皮去掉后,放在白紙上擠壓,觀察到擠壓處的白紙出現了油漬,證明了種子中含有    。
(3)圖丙是將圖甲紗布包內的物質反復揉擠后剩下的黃白色面筋放入培養皿中,滴加雙縮脲試劑,觀察到面筋變為    色,這證明了種子中含有
    。
乳白

淀粉
脂肪

蛋白質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2024·新疆)某小組在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時,嘗試在天竺葵葉片上做出恐龍剪影。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將天竺葵置于黑暗處一晝夜
B.用黑色剪影紙將葉片雙面遮光置于光下
C.用酒精隔水加熱使葉片脫色
D.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遮光處變藍
D
2.下列有關“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敘述錯誤的是(  )
A.實驗前對天竺葵暗處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
B.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對照
C.該實驗證明了水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D.碘液是為了檢測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C
3.(2024·遂寧)【探究活動】某生物學興趣小組在學習光合作用后,利用課后服務實踐活動時間,開展了“利用光合作用繪制小熊畫”的趣味實驗,部分操作如圖所示。請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1)操作②~④的正確順序是     。
(2)操作③暗處理的作用是                   ;
操作④碘液染色之前,要用酒精作     處理。
(3)若該實驗成功繪制出小熊畫,則其同時也驗證了綠葉在光下合成
    、光是光合作用的     條件。
(4)操作④染色后,葉片部分區域呈淺色,構建出小熊輪廓,完成小熊畫繪制,這些淺色區域出現的原因是              。
③②④
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殆盡
脫色
淀粉
必備
缺少光照,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考點2 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
4.(2024·云南)學習了光合作用后,某同學設計了三組氣密性良好的裝置(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環境中的二氧化碳,碳酸氫鈉溶液可向環境中釋放二氧化碳)進行相關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上圖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預測實驗現象:丙組枝條生
長最好,乙組其次,甲組最差
C.植物黑暗處理一晝夜,再置
于如圖裝置一段時間,用碘液
檢測到葉片含淀粉的有兩組
D.要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可增設將丙組透明玻璃罩改為黑色的丁組與丙組對照
B
5.(2024·濱州)將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的銀邊天竺葵進行如圖處理后,移到光下照射3小時左右,摘下葉片甲和乙,經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觀察實驗現象。該實驗不能驗證(  )
A.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B.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D
6.【探究活動】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環境因素對金魚藻光合作用的影響,設計如圖所示裝置開展探究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裝置是為了研究無機鹽濃度對金魚藻光合作用的影響
B.相同時間內,LED燈管調至第1級時產生的氣泡最多
C.燒杯中金魚藻產生的氣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D.燒杯中碳酸氫鈉溶液的作用是可以增加水中氧氣的含量
B
考點3 光合作用的實質及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7.(2024·昌平)香甜的紅薯是植株的塊根,關于其中糖類物質主要來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葉片光合作用制造
B.由氣孔從空氣中吸收
C.由導管從葉運輸而來
D.由根直接從土壤吸收
A
8.(2024·成都)在適宜光照條件下,某植物體內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質依次是(  )
A.二氧化碳、水、氧氣 B.二氧化碳、氧氣、水
C.氧氣、二氧化碳、水 D.氧氣、水、二氧化碳
B
9.(2024·云南)下列與生產生活有關的措施中,沒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
A.栽花或種莊稼需適時松土
B.農田遇到澇害時及時排水
C.貯藏蔬菜需適當降低溫度
D.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
10.(2024·安徽)某蔬菜工廠計劃采取適當增大晝夜溫差的措施來提高蔬菜的產量。下列對白天和夜間溫度的處理正確的是(  )
A.白天和夜間都升溫 B.白天升溫,夜間降溫
C.白天和夜間都降溫 D.白天降溫,夜間升溫
D
B
11.(2024·新疆)溫室大棚里增施“氣肥”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圖中表示“氣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素養提升練
1.(2024·長春二模)【模型構建】如圖為某同學繪制的概念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是氧氣 B.③是葉綠體
C.Ⅰ是光合作用 D.⑤是線粒體
C
2.(2024·海南模擬)圖1是蠶豆葉橫切面示意圖,圖2是該植株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吸收與釋放二氧化碳的變化曲線示意圖(不考慮溫度因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的細胞中都有葉綠體
B.④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
C.圖2中的b點表示蠶豆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D.圖2中曲線bc段表示蠶豆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D
3.(2024·河南模擬)如圖是玉米單株光合作用強度與種植密度的關系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隨著種植密度增大,單株光合強度逐步減弱
B.種植密度越小,玉米的畝產越高
C.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畝產量
D.a點附近曲線下降是因為葉片相互遮擋
B
4.(2024·昌平)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自然條件下成苗率低。為促進珙桐繁育,科研人員研究不同遮陰程度對幼苗光合速率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三組幼苗應置于相同環境溫度 B.光合速率受到光照強度的影響
C.中度遮陰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 D.輕度遮陰條件最適宜培育幼苗
D
5.(2024·齊齊哈爾)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C.綠色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
6.我國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移栽幼苗帶土坨——降低蒸騰作用
B.播種前使土壤疏松、濕潤——利于種子萌發
C.給大棚蔬菜施有機肥——為植物提供有機物
D.夜晚適當降低溫度——抑制光合作用
C
B
7.“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更要做種樹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大樹底下好乘涼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關
B.移栽樹苗時一般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
C.水分能夠通過篩管輸送到植物體各部位
D.剪去部分枝葉可提高移栽時的成活率
C
8.(2024·無錫)我國政府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達到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碳中和即意味著禁止工廠排放二氧化碳
B.實現碳中和離不開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綠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不產生二氧化碳
D.排放速率和魚類、鳥類等其他生物無關
B
9.【植物栽培】近年來,得益于現代科技的助力,西瓜無論是口感還是甜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閱讀有關西瓜種植的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 西瓜種植可采用大棚種植,不僅可以減少雨水、大風等自然災害,設施內的溫度、濕度、病蟲害等方面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加上現代化的栽培技術如種子處理技術、天窗放風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蜜蜂授粉技術等,使得西瓜產量大大增加。
資料二 西瓜的栽種一般分為爬地栽種和吊蔓栽種。爬地栽種是最常見的栽培方式,省時省工,如圖1。吊蔓栽種屬于立體種植,將西瓜藤蔓覆在支架上讓西瓜掛起來長,這樣種出來的西瓜產量更高,品質更好,如圖2。
(1)甜甜的西瓜汁主要來自西瓜果肉細胞中的     。西瓜播種前需要浸種,這是為種子萌發提供        。
(2)西瓜的需肥量大,水肥一體化的灌溉,同時滿足了植物對于
     的需求。
(3)吊蔓栽種西瓜比爬地栽種西瓜的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原因有
     (多選)。
A.占地面積小,單位面積產量高 B.植物得到的光照更加充分
C.通風好,有利于光合作用 D.植株易被害蟲危害
(4)西瓜在結果時期,晚上要打開天窗通風,這樣結出的西瓜會更甜,原因是
 。
液泡
一定的水分
水分、無機鹽
ABC
降低溫度,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分解
10.(2024·瀘州)【模型構建】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帶了斑馬魚、金魚藻兩種特殊生物到太空,這兩種生物被養殖在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中,其模式圖如圖1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斑馬魚和金魚藻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    ,但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上看,斑馬魚具有而金魚藻不具有的層次是    。
(2)雖然目前該生態系統還不能完全實現物質和能量的自給自足(如斑馬魚的食物只由投喂系統提供),但斑馬魚和金魚藻兩種生物卻能在部分物質上互為補給,圖中①和②分別代表的物質是         。
細胞
系統
氧氣、二氧化碳
(3)為使“照明系統”能符合要求,以確保該生態系統能在空間站長期運行,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說明:不同顏色的濾光片能濾過不同顏色的光,
NaHCO3溶液能提供二氧化碳)。
①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②若要探究金魚藻的呼吸作用,需要對裝置進行的調整是
              。
光的顏色是否會對金魚藻的光合作用產生影響
將濾光片換成不透光紙板,NaHCO3溶液換成清水
11.(2024·濱州)生物興趣小組對某農作物的生理活動進行了探究。圖一是該作物葉片內能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二是葉肉細胞中兩種氣體擴散方向示意圖;圖三是該作物在晴朗的夏季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生理活動Ⅱ對應圖三中的   曲線,其反應式為
             。
(2)圖三中,一晝夜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間點是    時,此時,圖二中存在的箭頭有    (填序號);0點時,圖一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編號)。
(3)DE段下降的原因是植物為避免圖一中[  ]       過強,保護性關閉了部分氣孔,造成葉片吸收的     減少。
(4)結合圖三相關信息,請你為大棚種植戶提出一條合理的增產建議:
         。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18
⑤⑥
Ⅰ、Ⅲ
Ⅲ 蒸騰作用
二氧化碳
延長光照時間(或定時通風等)
12.(2024·達州)【植物栽培】番茄又名西紅柿,鮮嫩多汁、酸甜可口,深受同學們喜歡。達州市某校生物學社團的同學在勞動實踐基地采用大棚種植番茄,在種植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探究,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1中,番茄葉片在上午9時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字母)。
(2)為探究影響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因素,該社團同學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選擇甲、乙進行對照,可探究     這一因素對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響;經過暗處理、光照幾小時后摘葉、酒精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等操作,發現只有    (填標號)中的葉片會變藍。
ABC
二氧化碳

(3)社團的同學在大棚種植番茄的過程中,為提高產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與應用光合作用原理來提高產量無關的是    。
A.白天適當升高大棚內溫度
B.合理密植
C.晚上適當降低大棚內溫度
D.在溫室大棚中安裝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
(4)如圖3為24小時內番茄葉片釋放或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經分析DE段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量    (填“>”“<”或“=”)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量。
C
>(共51張PPT)
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九課時 呼吸作用和我國植被
考點知識清單
考點1
呼吸作用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甲瓶溫度    , 乙瓶溫度     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
      
升高
不變
能量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澄清的石灰水    種子的呼吸作用產生
     
     甲瓶蠟燭熄滅,乙瓶蠟燭     種子的呼吸作用吸收
   
變渾濁
二氧化碳
正常燃燒
氧氣
特別提示
1.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周圍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是用來驗證二氧化碳存在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碳酸氫鈉不穩定,可以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
2.蠟燭和細木條等是驗證氧氣的,與二氧化碳無關,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說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2.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     和    ,并且將儲存在
    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3.表達式:  ;
原料:        ;
產物:       。
4.場所:          。
5.實質:    有機物,    能量。
6.意義: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    。
二氧化碳

有機物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氧氣和有機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主要在線粒體 
分解
釋放
能量
7.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1)保證作物的呼吸作用
農田適時松土,遇到澇害要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作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氣,保證      的順利進行。
(2)抑制呼吸作用
在儲存糧食時,保持干燥和低溫;儲藏水果、蔬菜時,降低溫度或氧氣濃度,目的是抑制植物的       。
8.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     ,制造的    超過了自身的需要,其余的就以氣體形式排放到大氣中,維持了生物圈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簡稱       。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氣
碳—氧平衡
特別提示
1.外界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及生產措施
保持低溫

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與聯系
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物質 變化 原料        氧氣和有機物
產物 氧氣和有機物 (主要是淀粉)       
部位 含     的細胞 所有的活細胞
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葉綠體
項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能量變化 儲存能量 (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     能量
與光的關系 只有在    下才能進行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結果 合成有機物     有機物
增加植物體質量 減輕植物體質量
糖類物質增加 糖類物質減少
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只有當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時,植物才生長(由小變大) 釋放

分解
(2)要點概覽
(3)圖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Ⅰ.利用形態圖考查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動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
Ⅱ.利用坐標曲線圖考查24小時內,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
圖示
分析 ①甲曲線:代表    作用,因為只在白天進行;
乙曲線:代表    作用,因為在24小時內都進行;
②A點前:只進行    作用;
AB段、DE段:光合作用強度   呼吸作用強度;
BD段:光合作用強度    呼吸作用強度;
B點、D點:光合作用強度    呼吸作用強度;
③B點:開始積累有機物;D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光合
呼吸
呼吸
小于
大于
等于
Ⅲ.利用封閉空間內二氧化碳(氧氣)濃度的變化,考查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
大于
Ⅳ.通過二氧化碳吸收相對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考查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圖示
分析 AB段、HK段:只進行呼吸作用;
①BC段、GH段:光合作用強度   呼吸作用強度;
CDEFG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E點二氧化碳吸收相對量降低的原因是中午溫度過高,部分氣孔關
閉;
②B點: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C點、G點: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C點:開始積累有機物;G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小于
Ⅴ.通過葉綠體與線粒體的代謝關系圖,考查特定狀態下細胞的代謝類型
圖示
分析 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進行;
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3、4、5、6進行;
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5、6進行
1、2、5、6
Ⅵ.通過二氧化碳的吸收曲線,考查在光照強度逐漸增大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
圖示
分析 AB段: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BC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B點: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A點: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結論: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的強度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但是超過這個范圍(如C點以后),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Ⅶ.通過對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考查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與溫度的關系
圖示
分析 a點時,植物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進行呼吸作用;
b、c點光合作用強度    呼吸作用強度;
曲線ab段(不含b點)時,光合作用強度    呼吸作用強度
等于
大于
Ⅷ.通過對光合作用強度及呼吸作用強度與種植密度的關系,探討合理密植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m2
m4
(4)圖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①E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因此代表    ,
運輸的結構是    ;F的運輸方向是自上而下,
代表有機物,運輸的結構是   。
②A過程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所以代表    作用;
B過程表示水分的散失,所以代表    作用;
C過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所以代表    作用。
③當C過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過程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得以積累,并使植物表現出生長現象。
④圖中植物晚上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      和[ ]      。

導管
篩管
呼吸
蒸騰
光合
大于
A 呼吸作用
B 蒸騰作用
3.呼吸作用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促進
①田間松土:土壤中空氣充足,利于          。
②排澇:澇災影響了根的呼吸作用。
(2)抑制
①晾曬糧食:缺少水分,呼吸作用    。
②低溫冷藏:低溫下,呼吸作用    。
(3)地窖中的蘿卜存放久了會出現“空心”現象,原因是蘿卜進行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機物。
(4)臥室中不能放較多花卉,原因是夜間植物進行呼吸作用與人爭奪氧氣。
根的呼吸
減弱
減弱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與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關系
光合作用是     有機物、儲存能量的過程,而呼吸作用是    有機物、釋放能量的過程。提高農作物產量,應該加強   作用,降低
   作用。白天兩個作用同時進行,應當以促進    作用為主,如增強光照強度、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施用有機肥、合理密植等。白天不能采用降低溫度的方法抑制呼吸作用,因為溫度過低也會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溫度的方法往往在夜晚采用,這樣只會抑制    作用而不會影響白天的光合作用。
制造
分解
光合
呼吸
光合
呼吸
5.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措施
(1)利用光能:①充分利用太陽光能,增加光照面積,如     、間作套種;②延長光照時間。
(2)增加原料:①施加“氣肥”,增加     濃度;
②施加農家肥或有機肥。
(3)減弱呼吸作用:加大晝夜溫差,適當降低夜間溫度,減少    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能達到增產的目的。
合理密植
二氧化碳
呼吸
考點2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    。
2.在我國的植被中,    占據了主體。
3.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人均森林面積    ,又加上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伐優留劣、亂砍濫伐,使森林生態系統呈    趨勢。
(2)對草原的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    、沙化,導致土地    化。
(3)植樹節是每年的    。我國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位。
植被
森林

衰退
退化
沙漠
3月12日
基礎達標練
考點1 呼吸作用的相關實驗
1.(2024·蘇州)種子萌發時呼吸作用旺盛。將等量萌發種子與干燥種子分別裝入甲、乙兩個保溫瓶中,塞緊瓶塞,測得兩保溫瓶內溫度相同。一段時間后,再次測量甲、乙兩個保溫瓶內溫度,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保溫瓶內溫度上升是因為種子呼吸作用
B.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要顯著強于干燥種子
C.乙保溫瓶內的干燥種子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D.種子的呼吸作用能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
2.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一段時間后用注射器吸取部分氣體,觀察溶液顏色變化。BTB(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顏色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二氧化碳含量低的BTB水溶液呈藍綠色,二氧化碳含量高的BTB水溶液呈黃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兩瓶均放在相同的黑暗環境中
B.該裝置能證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C.甲組BTB水溶液可能會由藍綠色
逐漸變為淺黃色
D.與乙瓶相比,甲瓶的溫度會有所升高
B
3.(2024·蘭州)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的重要生理過程。一般情況下,呼吸作用的原料、場所分別是(  )
A.二氧化碳和水、葉綠體
B.二氧化碳和水、線粒體
C.有機物和氧氣、葉綠體
D.有機物和氧氣、線粒體
D
考點2 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應用
4.(2024·臨沂)下列農業生產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對莊稼進行及時的排澇、松土——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給塑料大棚通風——增加氧氣濃度,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D.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C
5.(2024·樂山)圖1是綠色植物葉片中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圖2是氣孔的兩種狀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若圖1表示光合作用,則序號②代表的是氧氣
B.若圖1表示呼吸作用,則序號①代表二氧化碳
C.圖2氣孔處于甲狀態時可能促進①②的進出
D.圖2氣孔處于乙狀態時可能降低③④的運輸
B
6.(2024·眉山)夏季末,農民從田間剛收獲的新鮮稻谷,由于下雨不能晾曬而堆積到屋內形成谷堆,一段時間后谷堆內出現發熱發燙的現象。這是由于新鮮稻谷有較為旺盛的(  )
A.蒸騰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7.生活中為了更好的保存紅薯,通常會將其存放于地窖中。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紅薯在地窖放久了,其有機物含量會減少
B.紅薯細胞的呼吸作用,會釋放大量的能量
C.紅薯晚上才進行呼吸作用,應白天進地窖
D.進地窖前,應用燃燒的蠟燭檢測氧氣含量
B
C
8.(2024·聊城)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況,可以幫助提高作物產量。關于玉米一天中生理過程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曲線Ⅰ為光合作用,Ⅱ為呼吸作用
B.玉米在a、c點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C.比較a、p、c三點,p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D.在b點玉米停止進行光合作用
A
9.(2024·南充)【探究活動】某學校規劃了生物勞動實踐基地。同學們討論認為南充是“中國綢都”,可以在基地進行“栽桑養蠶”實踐。由于同學們沒有種植和養殖經驗,于是老師帶領大家來到南充某“桑蠶種養科研所”研學。請根據他們的學習經歷回答問題:同學們又跟隨工作人員來到桑園,學習桑樹的種植與維護。圖一是同學們總結繪制的桑樹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用a、b、c表示),圖二是科研人員記錄的智能種植大棚中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桑樹吸收水分的動力由圖一中的生理過程[  ]       提供,進行b過程的場所是      。
(2)根據圖二曲線分析判斷,BD段二氧化碳濃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樹光合作用的強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是   時。
(3)工作人員建議同學們露天種植桑樹時要確定好樹間距,采用
      的方法,以確保桑葉充分地接受光照,提高產量。
a 蒸騰作用
葉綠體
大于
18
合理密植
10.某學校利用校園勞動實踐基地建設了小型蔬菜大棚,同學們一起種植了西紅柿等蔬菜,從栽培、生長、開花、結果,同學們悉心照料,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勞動實踐。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提高成活率,同學們移栽西紅柿時,剪掉了部分葉片,這樣做的目的是
           。
(2)同學們查閱資料發現了技術員對密閉大棚內某氣體濃度進行24小時監測(如圖所示),據圖判斷該氣體是     ;曲線中,西紅柿植株體內有機物開始增加和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分別是    (填字母)。
(3)夜晚,同學們往往會給大棚進行通風降溫,這其中的道理是
            。
(4)請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一條提高大棚西紅柿產量的方法:
  。
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
二氧化碳
D、G
降低西紅柿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或延長光照時間或合理密植)
11.建造塑料大棚生產有機農產品,可以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貝貝南瓜口感軟糯、富含的胡蘿卜素是普通南瓜的三倍以上,有降低血脂等功效。如圖依次為大棚、貝貝南瓜及各項生理過程、晴朗的夏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變化曲線、相對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變化曲線。請學以致用回答問題。
(1)圖三中生理過程C的變化曲線可以用圖四中的    (填“Ⅰ”或“Ⅱ”)來表示。
(2)利用塑料大棚技術能更好地提高南瓜品質。王大爺將取暖用的蜂窩煤爐搬進大棚,升溫的同時還可以提高      的濃度,在圖四中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最少的點是    (填字母)。
(3)在圖三中,南瓜白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字母)。其中對維持大氣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是   (填字母)。
(4)根據以上信息,請你為農作物增產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

二氧化碳
a
ABC
C
增加二氧化碳濃度、通風等
12.全智能化控制溫度、濕度、透光率和雨雪發生時的內外遮陽的保護,以及對蔬菜等農作物的自動澆灌、自動施肥等的溫室大棚成為菜農們的必需農業設施。圖一為不同波長(對應不同顏色)光的吸收值及對應的光合作用強度。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進入大棚,會感覺非常濕潤,主要因為草莓的     作用增加了空氣濕度。
(2)利用智能溫度控制系統,大棚內白天溫度在25 ℃左右,夜晚10 ℃左右,結出的草莓又大又甜。說明其中的生物學原理。
白天光合作用強,產生更多的有機物,夜晚降低溫度,減少呼吸作用強度從而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機物積累
(3)在溫室大棚放養蜜蜂,對于草莓來說,養蜜蜂的作用是      。
(4)大棚一般采用無色玻璃,不采用綠色玻璃(只有綠光能夠透過)的原因是
 。
(5)連續陰天時,在大棚中補充光照,最好選擇什么顏色的補光燈:
      。
蒸騰
幫助植物傳粉
植物對綠光吸收弱,光合作用強度低
紅光、藍紫光
考點3 愛護植被 綠化祖國
13.(2024·吉林模擬)下列關于我國植被問題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我國有多種植被類型,如荒漠、草原、森林等
B.我國人均森林面積已超世界人均水平
C.過度放牧已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
D.我國植被保護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B
14.(2024·長沙模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造福子孫后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我國植被的是(  )
A.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
B.在餐館就餐時,經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C.開展廣泛持久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D.對森林和草原實行依法治理和科學化管理
B
素養提升練
1.菜農進行大棚蔬菜種植時,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達到增產目的的是
(  )
A.合理密植
B.適當增加光照時間
C.保持棚內溫度恒定
D.適當松土、施肥
C
2.(2024·濱州)下列生產措施與生物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
A.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光合作用
B.夜間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抑制呼吸作用
C.水淹的農田及時排澇——保障農作物根部的氧氣供應
D.作物種植時“正其行,通其風”——使作物周圍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A
3.(2024·臨沂)在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實驗中,對如圖實驗裝置的解釋不科學的是(  )
A.甲裝置示探究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必須將裝置放置在光下
B.乙裝置驗證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小燒杯內的溫水將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
C.丙裝置示普利斯特利實驗,蠟燭燃燒
釋放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
D.丁裝置中蠟燭熄滅,證明萌發的種子
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B
4.如圖為葉肉細胞內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①②為相關氣體,A為細胞內相關細胞結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代表的氣體是氧氣,②代表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B.葉綠體和A都是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C.將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會看到酒精變成綠色,說明葉綠體已經溶解在酒精中
D.在葉綠體中進行的生理活動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C
5.(2024·廣西模擬)黨的二十大強調“展望未來,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
A.決定生物圈中水循環能否進行
B.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C.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D.可凈化空氣、涵養水源
A
6.黃花風鈴木四季景象各異,有春華、夏實、秋綠、冬枯的風韻,具有觀賞價值。圖一的甲、乙、丙分別為其花、果實、種子示意圖,圖二是盛夏晴朗的一天,某一植株單位時間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曲線。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一可知,黃花風鈴木屬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它的果實呈長條形,每個果實中的種子是由    發育來的。
(2)生活中,“水往低處流”是常見的自然現象,而在植物體內卻有“水往高處流”的現象。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向上運輸水分的動力來自植物的
    作用。
(3)分析圖二,科研人員分別在C時和G時取下兩片大小、形狀均相似的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發現    時的葉片藍色更深。DE段曲線變化的原因是                         。AB和HI段表明夜間植物在釋放二氧化碳,植物釋放二氧化碳原因是
  。
被子
胚珠
蒸騰
G
中午光照過強,部分氣孔關閉,影響二氧化碳的吸收
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
7.(2024·成都)【探究活動】為了驗證小鼠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步驟1:將活小鼠放在玻璃板上,用透明玻璃鐘罩蓋好,然后用凡士林密封鐘罩和玻璃板之間的縫隙。
步驟2:除去鐘罩中的二氧化碳后,迅速按如圖所示的方式連接實驗裝置(氫氧化鈉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觀察并記錄錐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情況。
步驟3:啟動抽氣泵,讓空氣在實驗裝置中按如圖所示方向流動,一段時間后,記錄錐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變化。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在錐形瓶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
             。
設置錐形瓶乙的目的是                   。
設置錐形瓶丙的目的是                  。
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檢驗進入鐘罩中的空氣中是否具有二氧化碳
檢驗小鼠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2)如果實驗正常進行,且能達到實驗目的,請補充完善表中①②處的實驗結果:
錐形瓶 石灰水的變化 實驗前 實驗后
乙 澄清 ①   
丙 澄清 ②   
(3)若要利用該實驗裝置驗證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也能產生二氧化碳,除將活小鼠替換為活的植物外,還需要對該實驗裝置進行的改進是
      ,改進的目的是
   。
(4)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確保實驗安全,請提出一條保證實驗安全的措施:
  。
澄清
渾濁
對鐘罩遮光
避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響實驗效果
戴橡膠手套(或戴口罩、或確保小鼠生命安全)(共22張PPT)
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微專題(二) 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1.(2024·昌平)植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其主要價值不包括(  )
A.為其他的生物提供食物
B.供人類隨意大量地砍伐
C.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D.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在移栽樹苗時,下列哪種情況下成活率最高(  )
A.枝葉不做處理、陰天、無風
B.去掉部分枝葉、陰天、無風
C.枝葉不做處理、晴天、有風
D.去掉部分枝葉、晴天、有風
B
B
3.(2024·蘇州)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分別測定了強光和弱光下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量,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除光照強度和植物種類外,其他條件均應保持相同
B.在同等光照強度下,玉米的光合作用量均比高粱少
C.實驗結果表明,光照強度是影響光合作用量的唯一因素
D.根據實驗結果可推斷所有植物在強光下才能生長得更好
A
4.(2024·無錫)下列農業生產措施與所依據的生物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  )
A.幼苗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與降低蒸騰作用沒有直接關系
B.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大面積提高作物產量
C.儲存白菜的窖必須留有通風孔,主要是為了增加氧氣、促進呼吸作用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蓋地膜,是為了給種子的萌發提供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C
5.(2024·新疆)新疆野蘋果是我國特有的漸危種,研究不同遮陰程度對其幼苗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四組幼苗應置于不同溫度下
B.遮陰程度影響光合作用強度
C.全光照時幼苗釋放的氧氣最多
D.中度遮陰條件最適宜培育幼苗
B
6.(2024·福建)在學校的勞動基地,同學們開展西瓜幼苗移栽和田間管理活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陰天移栽,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
B.及時松土,促進根部的呼吸作用
C.定期拔草,避免雜草爭奪有機物
D.過量施肥,有利于生根開花結果
B
7.(2024·泰安)紫葉芥菜是一種富含花青素的新型保健蔬菜,花青素呈紫色。紫葉芥菜的花青素含量顯著高于綠葉芥菜,但二者葉綠素含量無明顯差異。研究人員探究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對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圖3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是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葉片橫切面示意圖,在顯微鏡下結構A1呈紫色、A2無色透明,結構B1、B2均呈綠色。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葉片
[  ]     細胞中,葉綠素主要存在于葉肉細胞的      中。
(2)分析圖2中光照強度低于800 μmol·m-2·s-1時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光合速率的變化特點,推測紫葉芥菜在弱光環境中的適應能力      (填“強于”“同于”或“弱于”)綠葉芥菜。在農業生產中栽培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時,應為紫葉芥菜提供相對    的光照條件。
A1 表皮
葉綠體
強于
較弱
(3)分析圖3可知,當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相同時,     芥菜的光合速率較高,說明它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較高。根據兩種芥菜光合速率隨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特點,在溫室種植時為提高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4)分析上述實驗及花青素在兩種芥菜葉片中的分布情況,推測紫葉芥菜葉片中存在的大量花青素,會影響            ,從而降低光合作用。
綠葉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
葉綠素吸收和利用光能
8.【植物栽培】為了全面落實“五育”并舉,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塑料溫室開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學探究活動:
(1)同學們種植的小白菜生長周期約60天,幼苗出土20天左右可以進行移栽,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栽根部帶土坨的幼苗,這樣做的目的是
  。
(2)為了提高小白菜的產量,有同學建議對小白菜施加有機肥。施加有機肥能提高產量的原因有   。
有機肥分解后能為植物提供無機鹽和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生長,也能增強光合作用效率,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保護幼根和根毛
(3)同學們把小白菜放在密閉透明玻璃罩內,將其置于室外培養,測得裝置內一天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如圖所示。分析圖可知,該植株在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在   時,原因是   。
曲線bd段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不斷積累, d點(或18時)時,有機物積累量在一天中達到最多
(4)同學們還采用了嫁接的辦法種植了水蜜桃,與用水蜜桃的種子繁殖相比,此方法的優點是                。
18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親代的優良性狀
9.我國是世界上糧食生產最多的國家,機械化、智能溫室、無土栽培、航天育種等現代農業技術推動了現代農業的轉型和發展。請利用生物學知識分析以下相關問題:
(1)機械化農耕機可一次性完成從開溝施肥到播種蓋壓的所有程序,除了能提高耕種效率,還能使株行距及播量更加均勻,利于實現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目的是  。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產量(或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面積,增加田間二氧化碳濃度,從而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產量)
(2)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能夠穩定、均勻地將符合作物需求的水肥輸送到作物根部,作物根尖吸收水肥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主要結構特點是  。
有大量的根毛
(3)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通過智能傳感器采集環境數據,應用物聯網技術等實現自動控制。適當增大棚內晝夜溫差有利于提高產量,其原因是
 。
提高白天光合作用的強度,降低夜間呼吸作用的強度,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4)無土栽培營養液配制好以后,若沒有及時封口保存,隨著水分蒸發其濃度會逐漸升高,再次使用易導致植物萎蔫,其原因是
       。
(5)航天育種技術是借助航天科學將作物種子帶入太空,使其發生一些突變,返回后研究改進,獲得高質量作物種子。從引起變異的原因分析,此種變異類型屬于  。
營養液濃度高于根尖細胞液濃度時,根尖細胞失水
可遺傳的變異
10.(2024·樂山)某同學嘗試探究不同因素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選取同一植物大小一致、葉片數量相同的三根枝條,分別標記為A、B、C。枝條A、B保留全部葉片,枝條C摘除全部葉片,分別插入三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將這三個裝置同時放在如圖所示環境中,一段時間后觀察量筒液面的變化。
請根據上述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A枝條可以和    枝條形成對照實驗,探究    對蒸騰作用的影響。
(2)為了確保量筒中水分的減少只是被植物吸收的,該實驗方案如何改進
 ,
理由是                      。
(3)一段時間后,如果液面下降最多的是插有B枝條的量筒,則實驗結論:蒸騰作用主要通過植物的    進行;溫度升高,蒸騰作用    。
(4)根據上述實驗結論,請你提出一條有利于樹木移栽的措施:
                  。
B
溫度
往三個量筒中各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
在量筒清水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量筒內水分蒸發
葉片
加強
傍晚或陰雨天移栽(或移栽時去掉大部分葉片)
11.(2024·聊城)【探究活動】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光照強度對金魚藻光合作用的影響,設計如圖裝置開展探究實驗,請回答問題:
實驗步驟:
①距離60瓦的燈泡30厘米、20厘米、10厘米處,分別安放一個相同的裝置(如圖一所示),并標記A組、B組、C組。
②向三組裝置內加入等量的金魚藻和清水。
③晚上,打開燈泡的開關,觀察并記錄試管中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目,重復三次求平均值,繪制成柱形圖(如圖二所示)。
(1)實驗中氣泡內氣體是    ,產生的氣泡數目越多,表示金魚藻的光合作用越   。
(2)該實驗的變量是        。
(3)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
光照強度會影響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就越強
氧氣

光照強度
(4)實驗過程中,觀察記錄數據,重復三次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5)根據實驗分析,遇到陰天時可通過適當       以保產、增產。
(6)若繼續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興趣小組在原來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D組,你認為D組應該如何設置
進行遮光處理,其他裝置與C組完全相同
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增加光照強度
12.(2024·宜賓)果農以某種橘樹為實驗對象,研究不同種植密度對畝產量的影響(栽種條件相同且適宜)。下列圖表為株距和行距示意圖及實驗結果記錄表。
組別 栽種間距 (株距×行距)/米 畝產量/千克
甲 1×2 1213
乙 2×4 1843
丙 4×6 583
丁 6×8 383
回答下列問題。
(1)橘樹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儲存到橘子(果實)中,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橘子的營養成分有水和         (至少寫出2種)。從生物體結構層次上看,橘子屬于    。
(2)據表可知,相同時間內,每畝橘樹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最多的是
    組,畝產量最高的是   組。橘樹種植過稀和過密,畝產量均較低,原因分別是   。
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3)采摘的橘子堆放起來,時間久了內部會發熱,很容易腐爛,需低溫貯藏的生物學原理是  。
葉綠體
無機鹽、維生素(或糖類)
器官


抑制橘子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延長保鮮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资兴市| 炎陵县| 建湖县| 昌图县| 镇坪县| 晋中市| 任丘市| 和田市| 安福县| 格尔木市| 仙游县| 峨山| 大方县| 治县。| 霍林郭勒市| 金平| 淮滨县| 石嘴山市| 密山市| 界首市| 泰顺县| 兴国县| 大田县| 临猗县| 陈巴尔虎旗| 娄底市| 柘城县| 辉南县| 潞城市| 泾源县| 抚州市| 安西县| 宜兰市| 云龙县| 海门市| 余姚市| 赤峰市| 法库县| 安达市|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