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北師大南湖附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1-2章)1.(2024八上·南湖期中)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A.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B.生活中盡量做到少喝水C.節(jié)假日限制或停止供水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米澆花等【答案】D【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也不夠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資源受到污染和破壞,能夠有效利用的水資源就更少。有些地區(qū)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進而加劇了用水的困難程度。節(jié)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是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比如,在農業(yè)生產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節(jié)水灌溉模式替代大水漫灌,將處理過的生活污水用于澆灌綠地、沖洗廁所、澆灑道路等,做到一水多用。總之,我們要為建立“節(jié)水型社會”付出更多的努力。【解答】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流;為了保持身體正常新陳代謝,需要經常喝水,少喝水不正確;節(jié)假日用水量會增大,不能限制或停止供水;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米澆花等,可以節(jié)約用水。故答案為:D。2.(2024八上·南湖期中)近年來海洋的污染日趨嚴重,保護海洋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大量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經河流排入大海時會導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中,與污染物進入海洋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下滲 C.徑流 D.蒸發(fā)【答案】C【知識點】水循環(huán)【解析】【分析】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包括蒸發(fā)、降水、水汽輸送、徑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解答】大量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經河流排入大海涉及地表徑流,即徑流,C正確,ABD不正確。故答案為:C3.(2024八上·南湖期中)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方法正確的是( )A.取用液體 B.取用固體C.用手直接拿坩堝 D.加熱液體【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分析判斷。【解答】A.取用液體時,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標簽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確;B.取用固體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B錯誤;C.用手直接拿坩堝容易燙傷,應該用坩堝鉗,故C錯誤;D.加熱液體時,試管內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故D錯誤。故選A。4.(2024八上·南湖期中)2024年1 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全部安全順利出艙。以下關于地球大氣層的特點或作用說法正確的是( )A.保護作用——阻擋紫外線輻射和小天體撞擊B.垂直分層一一從對流層到外層,大氣密度逐漸變得濃厚C.物質組成——隨大氣層高度的升高,大氣物質組成基本不變D.氣溫變化——從地表到12km高度處,氣溫隨高度的上升先增加后減小【答案】A【知識點】大氣的分層;大氣層的作用【解析】【分析】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對流運動顯著,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對流層在低緯度地區(qū)平均高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qū)平均為10~12千米,極地平均為8~9千米。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見度高,適合飛機飛行;平流層高度大約12千米到50千米。高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衛(wèi)星等在此運行;高層大氣大約50千米以上的大氣。【解答】A、大氣層的臭氧層可以吸收紫外線,并且大氣可以阻擋小天體對地球的撞擊,對地球起到保護作用,故A對。B、從對流層到外層,大氣密度逐漸變得小,故B錯。C、大氣在不同高度,大氣物質組成不一樣,故C錯。D、從地表到12km高度處,氣溫隨高度的上升而減小,故D錯。故答案為:A。5.(2024八上·南湖期中)碘是紫黑色晶體,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紅色溶液。下列表示碘的汽油溶液中碘分子(以“○”表示)的分布是(汽油分子沒有畫出)( )A. B.C. D.【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碘分子均勻的分散在汽油之中。故答案為:A。6.(2024八上·南湖期中)下列現象中,植物感應性運動類型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 )A.橫放的豌豆幼苗的莖向上生長B.桃樹的根朝向肥料豐富的一側生長C.含羞草的葉受到觸碰后合攏D.窗臺上綠蘿的莖向窗外生長【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感應性【解析】【分析】 植物的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叫做植物的感應性;植物的感應性分為感性運動和向性運動,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橫放的豌豆幼苗的莖向上生長,體現植物的向性運動;B.桃樹的根朝向肥料豐富的一側生長,體現植物的向性運動;C.含羞草的葉受到觸碰后葉片合攏,體現植物的感性運動;D.窗臺上綠蘿的莖向窗外生長,體現植物的向性運動。則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C。故選C。7.(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所示,關于物體受到的浮力及其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當孔明燈內部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孔明燈才上升B.圖乙所示,輪船從長江駛入海洋的過程中,浮力變大C.圖丙所示,良種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次種所受浮力大于重力D.圖丁所示,潛水艇下沉過程中,重力不變,浮力變小【答案】A【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體浮沉條件:當浮力大于重力或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上浮,最終漂浮在水面上,此時浮力等于重力;當浮力小于重力或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下沉,最終沉在水面上;當浮力等于重力或物體密度等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懸浮。【解答】A、孔明燈內部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使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孔明燈向上升,故A正確;B、輪船始終漂浮在液面上,浮力始終等于輪船的總重力,總重力不變,浮力不變,故B錯誤;C、良種沉底,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次種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C錯誤;D、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當潛水艇下沉過程中,水艙吸水,重力增加,故D錯誤。故選:A。8.(2024八上·南湖期中)下列概念間的關系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選項 X Y Z① 溶質 溶液 溶劑② 易溶 微溶 可溶③ 飽和溶液 稀溶液 濃溶液④ 懸濁液 乳濁液 混合物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qū)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由圖可知:XYZ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包含關系,Z包括了X和Y。【解答】A、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Z應該是溶液,XY應該是溶質和溶劑;故A錯誤;B、易容、微溶、可溶、三者是并列關系,故B錯誤;C、溶液包含了濃溶液和稀溶液,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是交叉關系,故C錯誤;D、懸濁液、乳濁液都屬于混合物,故D正確。故選:D。9.(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想利用空的塑料礦泉水瓶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下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將空塑料瓶瓶蓋旋緊后置于深水中,塑料瓶變癟B.向塑料瓶中灌滿熱水后將水倒出,迅速旋緊瓶蓋,塑料瓶變癟C.用手捏空塑料瓶,塑料瓶變癟D.將空塑料瓶從高處靜止釋放撞擊地面,塑料瓶變癟【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塑料礦泉水瓶變癟的原因,判斷是否能驗證大氣壓的存在而得出答案。【解答】A、因為倒出熱水的礦泉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扁了,因此該現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A正確;B、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將密封的礦泉水瓶置于深水中,受到水的壓強很大,而使礦泉水瓶變形,與大氣壓無關,故B錯誤;C、用手捏空塑料瓶,手對空塑料瓶施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C錯誤;D、空塑料瓶從高處下落撞擊地面,地面給空塑料瓶一個很大的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D錯誤。故答案為:A。10.(2024八上·南湖期中)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陽光照射下,某海邊城市陸地與海面之間空氣流動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空氣流動方向)合理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季風【解析】【分析】 海陸分布對氣壓和風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季風主要是由于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的。 氣壓分布隨氣溫分布而變化,夏季,大陸是熱源,海洋為冷源,因此陸地 氣壓低 ,海上氣壓高,導致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冬季,海洋是熱源,大陸為冷源,海上氣壓低,陸地氣壓高,于是風從陸上吹向海洋。 隨著風向的轉變,地球上的氣候也會跟著發(fā)生變化。【解答】 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陽光照射下,陸地的比熱容小,升溫快,氣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區(qū);海洋的比熱容大,升溫慢,所以溫度低,空氣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區(qū),風從高壓區(qū)吹向低壓區(qū),所以近地面,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高空中風從陸地吹向海洋;A正確;故答案為:A.11.(2024八上·南湖期中)甲燒杯中是60℃的食鹽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B.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乙大C.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D.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BC.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分析判斷。【解答】A.甲中溶液恒溫蒸發(fā)20g水,沒有晶體析出,則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甲、乙中溶質質量相等,甲中溶劑質量比乙中多,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乙小,故B錯誤;C.甲是60℃的食鹽溶液,恒溫蒸發(fā)20g水,沒有晶體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溫結晶有晶體析出,得到室溫時的丙溶液,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可能相等的,故C錯誤;D.丙溶液中有不能繼續(xù)溶解的溶質存在,一定是飽和溶液;過濾后,得到丁溶液,則丁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故D正確。故選D。12.(2024八上·南湖期中)“生命吸管”是一種快速獲取野外飲用水的吸管裝置,內裝有多種過濾器,其葉濾網可去除大部分顆粒物,活性炭和離子交換樹脂可去除異味和部分重金屬,超濾膜可濾除99.3%的細菌和病毒。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濾網有過濾的作用,能去除顆粒物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去除異味C.超濾膜與將自來水煮沸的作用相同D.凈化后的水是純凈物,可直接飲用【答案】D【知識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qū)別;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fā)、結晶)【解析】【分析】根據凈化水的方法與原理、“生命吸管”的組成來分析。【解答】A、由題干“濾網可去除大部分顆粒物”可知濾網有過濾作用,能去除顆粒物,故A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等,故B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超濾膜可濾除99.3%的細菌和病毒,將自來水煮沸也能起到一定殺菌消毒的作用,二者有相似之處,故C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超濾膜可濾除99.3%的細菌和病毒,經過該裝置凈化后的水只是除去固體雜質、氣味、重金屬離子和絕大部分細菌和病毒,還含有一些細菌和病毒,不是純凈物,故D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3.(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是北半球某地區(qū)的海平面等壓線圖,根據此圖能得到的正確信息是( )A.影響①處的天氣系統是低壓 B.②處的天氣特點是晴朗干燥C.③地將會出現降雨、降溫 D.⑦處的風向為東南風【答案】C【知識點】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解析】【分析】冷鋒過境前的天氣: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過境時的天氣:出現陰天、大風、降溫、雨雪,氣壓升高等天氣(雨區(qū)在冷鋒鋒后);過境后的天氣: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解答】A、越往里等壓線數值越大的天氣系統為高壓,有所影響①處的天氣系統是高壓,A錯誤;B、②處等壓線數值越往里氣壓越低,為低壓系統,低壓控制多為陰雨天,B錯誤;C、圖中③處天氣符號為黑三角,黑三角表示冷鋒,冷鋒過境帶來降溫、降雨、大風的天氣,C正確;D、⑦處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指向東方,在摩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最終由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轉30一45度,故⑦處的風向應為西北風,D錯誤。故答案為:C。14.(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做了如圖甲實驗:向彎折的硬卡紙下方吹氣,硬卡紙未翻倒。該實驗原理與下列事例原理不同的是( )A.乙:飛機機翼做成圖示形狀B.丙:通風管道上方遮雨蓋的形狀C.丁:自制氣壓計選用細玻璃管,液柱升降明顯D.戊:向管B用力吹氣,水從管A噴出【答案】C【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解答: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解答】向彎折的硬卡紙下方吹氣時,彎折的硬卡紙的下方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小;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小,壓強大,所以硬卡紙未翻倒;A、飛機的機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狀,飛機飛行時,機翼上方氣流比下方氣流的流速快,下方空氣的壓強大于上方空氣的壓強,從而使機翼獲得了向上的升力,故A不符合題意;B、遮雨蓋的形狀靠近管道口的一面向外凸起,使空氣流過時速度變快,壓強變小,而管道內的空氣流速慢、壓強大,可以實現自動抽氣,故B不符合題意;C、自制氣壓計利用的是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與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無關,故C符合題意;D、從B管右端向管內吹氣時,A管上端的空氣流速快,壓強小.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液體從燒杯中壓入A管中,所以水就沿A管上升而流出管口,其原理是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甲所示,燒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懸浮。經研究發(fā)現,水的密度隨溫度的變化如圖乙所示。現在燒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塊,在燒杯內水的溫度下降到0℃的過程中,假設小球的體積始終不變,關于小球的浮沉情況,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先上浮然后下沉C.浮力變小,一直下沉 D.浮力變大,一直上浮【答案】A【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相等時物體懸浮,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上浮、最終漂浮,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下沉、沉入水底,據此結合水密度的變化進行分析解答【解答】因燒杯里盛有6℃的水時,小球恰好懸浮,所以,小球的密度與此時水的密度相等,由圖象可知:4℃的水的密度最大,6℃的水的密度比0℃時水的密度大,則當水的溫度從6℃降到4℃時,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使小球上浮、最后漂浮;當水的溫度從4℃降到0℃時,水的密度減小,最后小于小球的密度,使小球下沉、懸浮、最后下沉,綜上可知,小球先上浮后下沉,故A正確。故答案為:A。16.(2024八上·南湖期中)圖甲、乙為水的兩種變化實驗示意圖,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檢驗圖乙實驗中A管產生的氣體的方法是 。(2)圖丙、丁分別為上述兩個實驗的微觀變化示意圖,其中圖 (選填“丙”或“丁”)可用來表示圖乙實驗的微觀變化。(3)從微觀角度來描述圖甲實驗的變化 。【答案】(1)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2)丙(3)分子之間有間隔,隨著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對于圖乙實驗,即電解水實驗,我們知道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2)圖丙、丁分別為上述兩個實驗的微觀變化示意圖,我們需要判斷哪個示意圖可用來表示圖乙實驗的微觀變化。(3)對于圖甲實驗,即水的沸騰實驗,從微觀角度來看,實驗的變化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導致水的體積變大,但水分子本身并沒有發(fā)生變化,也就是說,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解答】(1)電解水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二者的體積比為1:2,由圖乙可知,A管中產生的氣體較多,為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故檢驗圖乙實驗中A管產生的氣體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故答案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在微觀上,該過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故用來表示圖乙實驗的微觀變化圖丙;故答案為:丙。(3)圖甲中,水加熱沸騰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從微觀角度分析,該過程中分子種類沒變,而分子之間有間隔,隨著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故答案為:分子之間有間隔,隨著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17.(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同學在廚房幫媽媽做飯時觀察到了一些現象,請你利用所學科學知識進行解釋:(1)①花生油 ②食鹽 ③胡椒粉 ④白醋,它們都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將它們分別與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溶液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懸濁液的是 。(2)烹煮番茄湯時,為了解湯的咸淡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 (選填“均一”或“穩(wěn)定”)性。【答案】(1)②④;③(2)均一【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qū)別【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形成、懸濁液的概念來分析;(2)根據溶液的穩(wěn)定性、均一性即可作答。【解答】(1)能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與水能形成溶液的物質一定是能溶于水的物質;花生油、胡椒粉不溶于水,與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花生油與水混合得到的是乳濁液,胡椒粉與水混合得到的是懸濁液,而食鹽和白醋可溶于水,與水混合則能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2)因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味如何;18.(2024八上·南湖期中)下面是嘉興市氣象臺發(fā)布的一條氣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劍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氣溫為24℃,最低氣溫是11℃,空氣質量優(yōu)。試問:(1)氣象消息中說,明天最高溫度為24℃,出現的時間應在 左右。(2)陽春三月,嘉興已是春曖花開,而地處北方的哈爾濱卻天寒地凍,造成兩地這種氣候差異的基本因素是 。【答案】(1)午后2時(2)緯度位置【知識點】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與聯系;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氣溫的日變化規(guī)律為: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4時左右,一天中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陸位置等。【解答】(1)氣象消息中說,明天最高溫度為24℃,應出現在14時左右,因為一天中最高的氣溫時間是午后2時。(2)高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低,獲得太陽輻射熱量少,氣溫低;低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大,獲得太陽輻射熱量多,氣溫較高。嘉興市位于南方地區(qū),陽春三月,嘉興已是春暖花開;哈爾濱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地區(qū),位于黑龍江省南部,冬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春、秋季氣溫升降變化快,屬于過渡季節(jié),時間較短。故造成兩地這種氣候差異的基本因素是緯度因素。19.(2024八上·南湖期中)旅行中,汽車在公路上快速行駛時,窗外的空氣流速大,壓強 (選填“大”或“小”),窗簾飄向窗外。車行駛到高山上時,發(fā)現密封的零食包裝袋鼓起了,這是因為高山上的大氣壓比山腳下的 (選填“大”或“小”)造成的。【答案】小;小【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1)對于流體來說,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2)大氣壓強與高度有關,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據此可比較包裝袋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的關系。【解答】(1)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可知,車行駛時,打開車窗,窗外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窗內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窗簾受到向外的壓強大于向內的壓強,把窗簾壓向窗外;(2)因為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所以山頂上的氣壓比山腳下的氣壓低,車行駛到高山上時,外界大氣壓變小,而密封的零食包裝袋內氣壓不變,袋內的氣壓大于外部大氣壓,因此包裝袋會鼓起來。20.(2024八上·南湖期中)你見過冬天能自發(fā)熱,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裝飲料嗎?如圖是“瑪吉克牌”一搖冰功能飲料及其內部結構簡圖,請回答:(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制冷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是____。A.氫氧化鈉 B.硝酸銨 C.氯化鈉(2)我們在喝飲料(含有二氧化碳氣體)后,常出現打嗝現象,是因為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選填“增大”或“減小”)。(3)喝完飲料后,取出罐體底部的水溶液,加熱蒸發(fā)掉2克水。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已知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180克,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B(2)減小(3)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物質溶于水的溫度變化進行分析;(2)根據溫度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進行分析;(3)根據飽和溶液中,進行分析。【解答】 (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A、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故錯誤;B、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故正確;C、氯化鈉溶于水吸熱放熱都不明顯,溫度不變,故錯誤。故答案為:B;(2)在喝飲料(含有CO2氣體)后,常出現打嗝現象,是因為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氣體從溶液中逸出;(3)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1.(2024八上·南湖期中)利用塑料筆自制密度計,為了使它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同款的新筆芯和用了一半油墨的舊筆芯應該選用 (選填“新筆芯”或“舊筆芯”),將所選筆芯漂浮在酒精中,在筆芯上標出液面的位置:再將筆芯放入水中,標出液面的位置,如圖所示,A和B表示的是兩次實驗中標出的液面位置,則 (選填“A”或“B”)表示筆芯在水中時的液面位置,若此密度計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酒糟中受到的浮力為,則兩者的大小關系為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舊筆芯;A;等于【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根據新筆芯和舊筆芯的重心分析;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筆芯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相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得出液體密度與筆芯密度的關系式,根據關系式分析對應的位置。【解答】 新筆芯的重心靠近筆芯的中間位置,放入水中時無法豎直漂浮;用了一半油墨的舊筆芯的重心在筆芯的一端,當把舊筆芯放入水中時,舊筆芯能豎直漂浮在水中;舊筆芯在水中和酒精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浮力相同,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據F浮=ρ液gV液知筆芯排開水的體積小于排開酒精的體積,由V=Sh知筆芯進入水的深度小于進入酒精的深度,所以A表示筆芯在水中時的液面位置;若此密度計放在水中,筆芯漂浮,受到的浮力為F1=G;放在酒精中筆芯漂浮,受到的浮力為F2=G;則兩者的大小關系為F1=F2。22.(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假期要外出一段時間,他擔心家里盆景中的水會因蒸發(fā)而干掉,于是用了一個塑料瓶裝水倒放在盆景中,如圖所示,這樣就能使盆景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1)當把裝滿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時,由于 作用在盆景的水面上,所以水不會從瓶中流出來。(2)此時,瓶內水上方的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3)當盆景中的水由于蒸發(fā)和盆景的吸收,水面下降瓶口露出水面時,瓶中的水就要向外流,瓶內的水產生的壓強會不斷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4)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淹沒,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這樣盆景中的水就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瓶口處的壓強總是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答案】(1)大氣壓(2)小于(3)減小(4)等于【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隨著盆中水的蒸發(fā),盆景內水減少,當瓶口剛露出水面時,會有少量空氣進入瓶中,瓶內氣壓增大,瓶子的水會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繼續(xù)沒入水中,空氣不再進入,如此反復。【解答】(1)當把裝滿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時,由于大氣壓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會從瓶中流出來;(2)此時外界大氣壓等于瓶內氣壓加上瓶內水產生的壓強,所以瓶內水上方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3)當盆景中的水由于蒸發(fā)和盆景的吸收,水面下降瓶口露出水面時,瓶中的水就要向外流,瓶內的水產生的壓強會不斷減小;(4)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淹沒,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這樣盆景中的水就可以保持一定高度,瓶內的水沒有到瓶口時盆景中水對底部壓強不變,則瓶口處的壓強總是等于外界大氣壓。23.(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同學在t℃下用某固體溶質的溶液做恒溫蒸發(fā)結晶實驗,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溶液甲屬于 溶液(選填“飽和”或“不飽和”)。(2)該固體溶質在t℃時的溶解度為 。【答案】(1)不飽和(2)30g【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第一次恒溫蒸發(fā)10g水,沒有晶體析出,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第二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結果析出2g固體,則丙中溶液為飽和溶液,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共析出5g固體,即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析出了5g-2g=3g固體,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第一次恒溫蒸發(fā)10g水,沒有晶體析出,則溶液甲屬于不飽和溶液。(2)第一次恒溫蒸發(fā)10g水,沒有晶體析出,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第二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結果析出2g固體,則丙中溶液為飽和溶液,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共析出5g固體,即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析出了5g-2g=3g固體,則t℃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固體,即該固體溶質在t℃時的溶解度為30g。24.(2024八上·南湖期中)在實驗室里可用以下兩種方法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食鹽水。(1)請將方法一中的步驟補充完整: 。(2)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15%的食鹽水時仰視讀數,其他操作均正確,所配食鹽水的溶質的質量分數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3)改正錯誤正確配制后,將方法一和方法二配制的兩份食鹽水混合在一起,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之比為 。【答案】(1)溶解(2)大于(3)1:19【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2)用量筒量取15%的食鹽水時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3)根據提供數據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和判斷。【解答】(1)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2)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會造成實際量取的15%的食鹽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所配食鹽水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于5%。(3)兩份都是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的食鹽水,50克混合,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之比為5%:(1-5%)=1:19。25.(2024八上·南湖期中)為拓展能量來源,我國推廣種植一種“生物柴油”樹——麻瘋樹,其果實內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可溶于有機溶劑,工廠通常通過浸取法提取果仁油,再低溫蒸餾得到生物柴油,主要過程如下圖:(1)在果仁粉碎物中加入過量有機溶劑并加熱。可以推測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是 。(2)將固液混合物靜置分層后的操作①為 。(3)浸出液在恒溫蒸發(fā)溶劑過程中,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情況是 。【答案】(1)隨溫度升高,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增大;(2)過濾(3)先變大,當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知識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fā)、結晶)【解析】【分析】(1)根據題文信息及操作的目的進行分析;(2)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3)根據恒溫蒸發(fā)過程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分析。【解答】(1)在果仁粉碎物中加入過量有機溶劑并加熱,其目的是溶解更多的果仁油,由此可以推測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是隨溫度升高,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增大;(2)過濾是分離難溶性固體和液體的操作,故將固液混合物靜置分層后的操作①為過濾;(3)浸出液在恒溫蒸發(fā)溶劑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不變,溶劑的質量減小,由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可知,其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逐漸變大,達到飽和時,質量分數不變。26.(2024八上·南湖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水、小石塊(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細線等實驗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到的重力的關系。(1)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多次實驗,通過實驗得出 (用、、、表示),從而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確性。(2)圖丁步驟中,小石塊逐漸浸入液體過程中(未接觸溢水杯),液體對杯底的壓強 (選填“逐漸變大”、“一直不變”或“逐漸變小”)。(3)測量前,溢水杯中的液體如果未裝滿,則會導致 (選填“”或“”)測量不準確。(4)選項圖中,能正確反映彈簧測力計示數F和物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物塊未接觸容器底)關系的圖像是____(選填序號)A. B.C. D.【答案】(1)F1-F4=F2-F3(2)一直不變(3)(4)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由甲、丁根據稱重法得出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求出F乙-F丙,分析數據得出結論;(2)根據公式p=ρgh分析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強;(3)溢水杯的水沒裝滿,會導致有一部分水沒有排出溢水杯;(4)分析浮力的變化情況,得出拉力的變化情況結合圖象進行分析。【解答】 (1)由甲、丁根據稱重法,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浮=G-F=F1-F4;排開液體的重力F排=F2-F3;若F1-F4=F2-F3,可初步得出結論: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2)溢水杯原來是裝滿水的,小石塊逐漸浸入液體過程中(未接觸溢水杯),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變,根據公式p=ρgh可知,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強不變;(3)溢水杯的水沒裝滿,物塊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排開水的重力偏小,導致G排測量不準確;(4)隨著金屬塊浸在水中體積的增大,浮力增大,則測力計示數減小,當物體完全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到的浮力不變,所以測力計示數不變,所以F與深度的關系是先減小后不變,所以D正確。27.(2024八上·南湖期中)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調味品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實驗步驟設計如下:①準備足量且等量的白糖、食鹽,并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待用。②按下表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試管編號 1號 2號 3號溫度 20℃ 20℃ 40℃溶質種類 白糖粉末 食鹽粉末 白糖粉末水的體積 10mL 10mL 10Ml(1)請在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個空格中填寫需要測量并記錄的項目是 。(2)從這個表格看,他們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為: 。(3)興趣小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它操作與1號實驗相同來研究溶劑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請判斷該實驗設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案】(1)最多能溶解的溶質質量(2)溫度、溶質種類(3)不合理,沒有控制單一變量【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目的分析;(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3)根據控制變量實驗方法分析。【解答】(1)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個空格中填寫需要記錄的項目是最多能溶解的溶質質量;根據溶解質量的大小,判斷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2)根據表格數據,水的質量相同,溫度不同,溶質種類不同,故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為溫度、溶質種類;(3)興趣小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它操作與1號實驗相同來研究溶劑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該實驗設計不合理,因為如果1號實驗溶劑改變?yōu)?0mL酒精,1號、2號有兩個變量,溶劑的種類和溶質的種類,1號和3號也有兩個變量,溶劑的種類和溫度,是沒有控制單一變量的對比實驗;28.(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所示,小科想估測大氣壓的大小,他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A.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這就是大氣對吸盤的壓力。B.將蘸水的塑料掛衣鉤的吸盤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擠壓吸盤。C.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向上拉,直到吸盤脫離玻璃板面。D.量出吸盤與玻璃板接觸面的直徑,計算出吸盤與玻璃板的接觸面積為S。E.根據計算出大氣壓的大小p。(1)小科由于疏忽,將前三項的順序寫顛倒了,正確的順序是 。(2)要測出大氣壓的大小,如果實驗中小科所用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10N,吸盤與玻璃板的接觸面積是,他 (選填“能”或“不能”)測出大氣壓的大小(當時大氣壓約為)。在不更換彈簧測力計的情況下,為了完成實驗,改進措施是 。【答案】(1)BCA(2)不能;更換橫截面積不超過1cm2的吸盤。【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大氣壓強;測量順序不能顛倒;(2)吸盤需緊壓在玻璃面上;(3)根據彈簧測力計量程進行分析;(4)影響實驗的情況很多進行合理分析。【解答】 (1)測量大氣壓施加的壓力應先將蘸水的塑料掛衣鉤的吸盤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擠壓吸盤,排出空氣;然后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向上拉,直到吸盤脫離玻璃板面;最后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這就是大氣對吸盤的壓力,因此正確的順序應該是BCA。(2)已知當時大氣壓約為1.0×105Pa,吸盤與玻璃板的接觸面積是10cm2,則此時大氣給吸盤的壓力為F=pS=1.0×105Pa×10×10-4m2=100N;由于大氣施加的壓力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因此不能測出大氣壓的大小。在不更換彈簧測力計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施加的最大拉力是10N,等于大氣壓力,則需要吸盤的橫截面積最大為;即更換橫截面積為最大為1cm2的吸盤。29.(2024八上·南湖期中)科學興趣小組利用桂花枝條作為材料,試圖找到某種植物激素(簡稱NAA)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于是設計如下實驗: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濃度分別為10、100、200、300、400、500(mg/L)等量倒入培養(yǎng)皿中,相應編號為A、B、C、D、E、F;②選用長勢、長度、粗細等均一的桂花枝條30根,隨機平均分成6組;③將6組枝條分別浸泡在步驟①配制的NAA溶液中,給培養(yǎng)皿蓋上蓋子;④一段時間后,將上述6組枝條取出,然后分別扦插到相同條件的適宜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⑤一段時間后,觀察記錄并統計各組枝條生根數量,結果如圖所示。分析實驗請回答:(1)本實驗通過觀察 來表示NAA促進枝條生根效果;(2)分析圖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 組;(3)為了找出促進技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值更精確,小組需要繼續(xù)做的實驗為 。【答案】(1)枝條生根數量(2)D(3)NAA溶液濃度在200-400mg/L之間(或NAA溶液濃度300mg/L左右),配制更小濃度間隔的NAA溶液重復實驗【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植物激素【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對照實驗一般要遵循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設置重復實驗等。【解答】(1)在實驗設計中,我們通常通過觀察某個具體指標來評估實驗效果。在這個實驗中,為了表示NAA促進枝條生根的效果,同學們選擇了觀察枝條生根數量作為評估指標。這是因為生根數量能夠直觀地反映NAA對枝條生根的促進作用。(2)根據實驗結果的圖示,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濃度的NAA溶液對枝條生根數量的影響是不同的。其中,D組枝條的生根數量最多,說明D組對應的NAA溶液濃度是最適濃度。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NAA溶液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D組。(3)雖然我們已經找到了最適濃度的大致范圍(D組對應的濃度),但為了更精確地確定最適濃度值,同學們需要繼續(xù)進行實驗。具體來說,他們可以在200-400mg/L之間(或更精確地圍繞300mg/L)配制更小濃度間隔的NAA溶液,并重復之前的實驗步驟。通過比較不同濃度下枝條的生根數量,我們可以更精確地確定NAA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值。30.(2024八上·南湖期中)工人師傅利用汽車作為動力,從水中打撈一個正方體物件,繩子通過定滑輪,一端系在汽車上,如圖甲所示。汽車拉著物件勻速上升,已知汽車對繩子的拉力F與物件底部距離水底的高度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繩子的體積、繩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計。求:(1)物件的質量?(2)物件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3)物件的密度?【答案】(1)物件完全離開水面后,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2200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得物件的重力G=F拉=2200N,由G=mg可得,物件的質量:,(2)物件浸沒在水中時,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1100N,根據稱重法可得此時物件受到的浮力為:F浮=G-F拉'=2200N-1100N=1100N;(3)當物體浸沒時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物件的體積為:;則物件的密度為:。【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1)物件完全離開水面后,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知重力等于拉力,由G=mg可求得物件的質量;(2)由圖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的拉力,根據稱重法F浮=G-F拉求出物件浸沒在水中時的浮力;(3)當物件完全浸沒時,物件的體積V=V排,則根據公式F浮=ρ水gV排可求出其體積;最后由密度公式求得物件的密度【解答】 (1)物件完全離開水面后,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2200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得物件的重力G=F拉=2200N,由G=mg可得,物件的質量:,(2)物件浸沒在水中時,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1100N,根據稱重法可得此時物件受到的浮力為:F浮=G-F拉'=2200N-1100N=1100N;(3)當物體浸沒時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物件的體積為:;則物件的密度為:。31.(2024八上·南湖期中)由于水的導電性很弱。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做電解水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固體(在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質量和性質都不發(fā)生變化)。把180克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的溶液進行電解,電解結束后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5%。(1)18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多少?(2)在水電解過程中,有多少克水被電解了?【答案】(1)18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0g×1%=1.8g。答: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g。(2)在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質量不發(fā)生變化,當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5%時,溶液質量為1.8g÷1.5%=120g,所以電解水的質量為:180g-120g=60g。答:有60g水被電解了。【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水電解前后氫氧化鈉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18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0g×1%=1.8g。答: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g。(2)在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質量不發(fā)生變化,當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5%時,溶液質量為1.8g÷1.5%=120g,所以電解水的質量為:180g-120g=60g。答:有60g水被電解了。32.(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為高壓鍋的示意圖,鍋蓋上有一個空心柱為排氣孔;空心柱上帶有一個帽子為限壓閥。當高壓鍋內氣體的壓強超過安全值時,使鍋內氣體壓強減小,保證高壓鍋安全使用。已知空心柱小孔橫截面積為,大氣壓為,鍋內壓強最大為。(1)用此高壓鍋燒水至沸騰時,水的溫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2)計算限壓閥的質量?【答案】(1)大于(2)高壓鍋工作時鍋內外氣體的最大壓強差為:Δp=1.8×105Pa-1×105Pa=0.8×105Pa;由可得,此時作用在出氣口的壓力:F限=ΔpS=0.8×105Pa×10×10-6m2=0.8N,此時限壓閥的重力:G'=F限=0.8N,限壓閥的質量:。【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高壓鍋內水上方的空氣壓強大于標準氣壓,因此水的沸點高于100℃;(2)當高壓鍋內的限壓閥要起來而未起來時,外面的大氣壓強、限壓閥重力產生的壓強和鍋內壓強之間的關系為:p內=p外+p重力,據此計算鍋內外的壓強差。鍋內外的壓強差就是由于限壓閥的重力產生的,因此根據G=F=ΔpS計算限壓閥的重力,再根據G=mg計算限壓閥的質量。【解答】 (1)用此高壓鍋燒水至沸騰時,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水的溫度大于100℃;(2)高壓鍋工作時鍋內外氣體的最大壓強差為:Δp=1.8×105Pa-1×105Pa=0.8×105Pa;由可得,此時作用在出氣口的壓力:F限=ΔpS=0.8×105Pa×10×10-6m2=0.8N,此時限壓閥的重力:G'=F限=0.8N,限壓閥的質量:。1 / 1浙江省嘉興市北師大南湖附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1-2章)1.(2024八上·南湖期中)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A.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B.生活中盡量做到少喝水C.節(jié)假日限制或停止供水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米澆花等2.(2024八上·南湖期中)近年來海洋的污染日趨嚴重,保護海洋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大量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經河流排入大海時會導致海洋污染,下列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中,與污染物進入海洋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下滲 C.徑流 D.蒸發(fā)3.(2024八上·南湖期中)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方法正確的是( )A.取用液體 B.取用固體C.用手直接拿坩堝 D.加熱液體4.(2024八上·南湖期中)2024年1 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全部安全順利出艙。以下關于地球大氣層的特點或作用說法正確的是( )A.保護作用——阻擋紫外線輻射和小天體撞擊B.垂直分層一一從對流層到外層,大氣密度逐漸變得濃厚C.物質組成——隨大氣層高度的升高,大氣物質組成基本不變D.氣溫變化——從地表到12km高度處,氣溫隨高度的上升先增加后減小5.(2024八上·南湖期中)碘是紫黑色晶體,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紅色溶液。下列表示碘的汽油溶液中碘分子(以“○”表示)的分布是(汽油分子沒有畫出)( )A. B.C. D.6.(2024八上·南湖期中)下列現象中,植物感應性運動類型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 )A.橫放的豌豆幼苗的莖向上生長B.桃樹的根朝向肥料豐富的一側生長C.含羞草的葉受到觸碰后合攏D.窗臺上綠蘿的莖向窗外生長7.(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所示,關于物體受到的浮力及其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當孔明燈內部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孔明燈才上升B.圖乙所示,輪船從長江駛入海洋的過程中,浮力變大C.圖丙所示,良種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次種所受浮力大于重力D.圖丁所示,潛水艇下沉過程中,重力不變,浮力變小8.(2024八上·南湖期中)下列概念間的關系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選項 X Y Z① 溶質 溶液 溶劑② 易溶 微溶 可溶③ 飽和溶液 稀溶液 濃溶液④ 懸濁液 乳濁液 混合物A.① B.② C.③ D.④9.(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想利用空的塑料礦泉水瓶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下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A.將空塑料瓶瓶蓋旋緊后置于深水中,塑料瓶變癟B.向塑料瓶中灌滿熱水后將水倒出,迅速旋緊瓶蓋,塑料瓶變癟C.用手捏空塑料瓶,塑料瓶變癟D.將空塑料瓶從高處靜止釋放撞擊地面,塑料瓶變癟10.(2024八上·南湖期中)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陽光照射下,某海邊城市陸地與海面之間空氣流動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空氣流動方向)合理的是( )A. B.C. D.11.(2024八上·南湖期中)甲燒杯中是60℃的食鹽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B.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乙大C.甲和丙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丙和丁一定是飽和溶液12.(2024八上·南湖期中)“生命吸管”是一種快速獲取野外飲用水的吸管裝置,內裝有多種過濾器,其葉濾網可去除大部分顆粒物,活性炭和離子交換樹脂可去除異味和部分重金屬,超濾膜可濾除99.3%的細菌和病毒。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濾網有過濾的作用,能去除顆粒物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去除異味C.超濾膜與將自來水煮沸的作用相同D.凈化后的水是純凈物,可直接飲用13.(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是北半球某地區(qū)的海平面等壓線圖,根據此圖能得到的正確信息是( )A.影響①處的天氣系統是低壓 B.②處的天氣特點是晴朗干燥C.③地將會出現降雨、降溫 D.⑦處的風向為東南風14.(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做了如圖甲實驗:向彎折的硬卡紙下方吹氣,硬卡紙未翻倒。該實驗原理與下列事例原理不同的是( )A.乙:飛機機翼做成圖示形狀B.丙:通風管道上方遮雨蓋的形狀C.丁:自制氣壓計選用細玻璃管,液柱升降明顯D.戊:向管B用力吹氣,水從管A噴出15.(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甲所示,燒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懸浮。經研究發(fā)現,水的密度隨溫度的變化如圖乙所示。現在燒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塊,在燒杯內水的溫度下降到0℃的過程中,假設小球的體積始終不變,關于小球的浮沉情況,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先上浮然后下沉C.浮力變小,一直下沉 D.浮力變大,一直上浮16.(2024八上·南湖期中)圖甲、乙為水的兩種變化實驗示意圖,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檢驗圖乙實驗中A管產生的氣體的方法是 。(2)圖丙、丁分別為上述兩個實驗的微觀變化示意圖,其中圖 (選填“丙”或“丁”)可用來表示圖乙實驗的微觀變化。(3)從微觀角度來描述圖甲實驗的變化 。17.(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同學在廚房幫媽媽做飯時觀察到了一些現象,請你利用所學科學知識進行解釋:(1)①花生油 ②食鹽 ③胡椒粉 ④白醋,它們都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將它們分別與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溶液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懸濁液的是 。(2)烹煮番茄湯時,為了解湯的咸淡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 (選填“均一”或“穩(wěn)定”)性。18.(2024八上·南湖期中)下面是嘉興市氣象臺發(fā)布的一條氣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劍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氣溫為24℃,最低氣溫是11℃,空氣質量優(yōu)。試問:(1)氣象消息中說,明天最高溫度為24℃,出現的時間應在 左右。(2)陽春三月,嘉興已是春曖花開,而地處北方的哈爾濱卻天寒地凍,造成兩地這種氣候差異的基本因素是 。19.(2024八上·南湖期中)旅行中,汽車在公路上快速行駛時,窗外的空氣流速大,壓強 (選填“大”或“小”),窗簾飄向窗外。車行駛到高山上時,發(fā)現密封的零食包裝袋鼓起了,這是因為高山上的大氣壓比山腳下的 (選填“大”或“小”)造成的。20.(2024八上·南湖期中)你見過冬天能自發(fā)熱,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裝飲料嗎?如圖是“瑪吉克牌”一搖冰功能飲料及其內部結構簡圖,請回答:(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制冷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是____。A.氫氧化鈉 B.硝酸銨 C.氯化鈉(2)我們在喝飲料(含有二氧化碳氣體)后,常出現打嗝現象,是因為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選填“增大”或“減小”)。(3)喝完飲料后,取出罐體底部的水溶液,加熱蒸發(fā)掉2克水。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已知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180克,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1.(2024八上·南湖期中)利用塑料筆自制密度計,為了使它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同款的新筆芯和用了一半油墨的舊筆芯應該選用 (選填“新筆芯”或“舊筆芯”),將所選筆芯漂浮在酒精中,在筆芯上標出液面的位置:再將筆芯放入水中,標出液面的位置,如圖所示,A和B表示的是兩次實驗中標出的液面位置,則 (選填“A”或“B”)表示筆芯在水中時的液面位置,若此密度計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酒糟中受到的浮力為,則兩者的大小關系為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2.(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假期要外出一段時間,他擔心家里盆景中的水會因蒸發(fā)而干掉,于是用了一個塑料瓶裝水倒放在盆景中,如圖所示,這樣就能使盆景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1)當把裝滿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時,由于 作用在盆景的水面上,所以水不會從瓶中流出來。(2)此時,瓶內水上方的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3)當盆景中的水由于蒸發(fā)和盆景的吸收,水面下降瓶口露出水面時,瓶中的水就要向外流,瓶內的水產生的壓強會不斷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4)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淹沒,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這樣盆景中的水就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瓶口處的壓強總是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23.(2024八上·南湖期中)小科同學在t℃下用某固體溶質的溶液做恒溫蒸發(fā)結晶實驗,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溶液甲屬于 溶液(選填“飽和”或“不飽和”)。(2)該固體溶質在t℃時的溶解度為 。24.(2024八上·南湖期中)在實驗室里可用以下兩種方法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食鹽水。(1)請將方法一中的步驟補充完整: 。(2)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15%的食鹽水時仰視讀數,其他操作均正確,所配食鹽水的溶質的質量分數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3)改正錯誤正確配制后,將方法一和方法二配制的兩份食鹽水混合在一起,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之比為 。25.(2024八上·南湖期中)為拓展能量來源,我國推廣種植一種“生物柴油”樹——麻瘋樹,其果實內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可溶于有機溶劑,工廠通常通過浸取法提取果仁油,再低溫蒸餾得到生物柴油,主要過程如下圖:(1)在果仁粉碎物中加入過量有機溶劑并加熱。可以推測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是 。(2)將固液混合物靜置分層后的操作①為 。(3)浸出液在恒溫蒸發(fā)溶劑過程中,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情況是 。26.(2024八上·南湖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水、小石塊(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細線等實驗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到的重力的關系。(1)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多次實驗,通過實驗得出 (用、、、表示),從而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確性。(2)圖丁步驟中,小石塊逐漸浸入液體過程中(未接觸溢水杯),液體對杯底的壓強 (選填“逐漸變大”、“一直不變”或“逐漸變小”)。(3)測量前,溢水杯中的液體如果未裝滿,則會導致 (選填“”或“”)測量不準確。(4)選項圖中,能正確反映彈簧測力計示數F和物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物塊未接觸容器底)關系的圖像是____(選填序號)A. B.C. D.27.(2024八上·南湖期中)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調味品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實驗步驟設計如下:①準備足量且等量的白糖、食鹽,并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待用。②按下表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試管編號 1號 2號 3號溫度 20℃ 20℃ 40℃溶質種類 白糖粉末 食鹽粉末 白糖粉末水的體積 10mL 10mL 10Ml(1)請在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個空格中填寫需要測量并記錄的項目是 。(2)從這個表格看,他們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為: 。(3)興趣小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它操作與1號實驗相同來研究溶劑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請判斷該實驗設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28.(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所示,小科想估測大氣壓的大小,他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A.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這就是大氣對吸盤的壓力。B.將蘸水的塑料掛衣鉤的吸盤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擠壓吸盤。C.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向上拉,直到吸盤脫離玻璃板面。D.量出吸盤與玻璃板接觸面的直徑,計算出吸盤與玻璃板的接觸面積為S。E.根據計算出大氣壓的大小p。(1)小科由于疏忽,將前三項的順序寫顛倒了,正確的順序是 。(2)要測出大氣壓的大小,如果實驗中小科所用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10N,吸盤與玻璃板的接觸面積是,他 (選填“能”或“不能”)測出大氣壓的大小(當時大氣壓約為)。在不更換彈簧測力計的情況下,為了完成實驗,改進措施是 。29.(2024八上·南湖期中)科學興趣小組利用桂花枝條作為材料,試圖找到某種植物激素(簡稱NAA)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于是設計如下實驗: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濃度分別為10、100、200、300、400、500(mg/L)等量倒入培養(yǎng)皿中,相應編號為A、B、C、D、E、F;②選用長勢、長度、粗細等均一的桂花枝條30根,隨機平均分成6組;③將6組枝條分別浸泡在步驟①配制的NAA溶液中,給培養(yǎng)皿蓋上蓋子;④一段時間后,將上述6組枝條取出,然后分別扦插到相同條件的適宜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⑤一段時間后,觀察記錄并統計各組枝條生根數量,結果如圖所示。分析實驗請回答:(1)本實驗通過觀察 來表示NAA促進枝條生根效果;(2)分析圖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 組;(3)為了找出促進技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值更精確,小組需要繼續(xù)做的實驗為 。30.(2024八上·南湖期中)工人師傅利用汽車作為動力,從水中打撈一個正方體物件,繩子通過定滑輪,一端系在汽車上,如圖甲所示。汽車拉著物件勻速上升,已知汽車對繩子的拉力F與物件底部距離水底的高度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繩子的體積、繩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計。求:(1)物件的質量?(2)物件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3)物件的密度?31.(2024八上·南湖期中)由于水的導電性很弱。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做電解水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固體(在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質量和性質都不發(fā)生變化)。把180克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的溶液進行電解,電解結束后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5%。(1)18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多少?(2)在水電解過程中,有多少克水被電解了?32.(2024八上·南湖期中)如圖為高壓鍋的示意圖,鍋蓋上有一個空心柱為排氣孔;空心柱上帶有一個帽子為限壓閥。當高壓鍋內氣體的壓強超過安全值時,使鍋內氣體壓強減小,保證高壓鍋安全使用。已知空心柱小孔橫截面積為,大氣壓為,鍋內壓強最大為。(1)用此高壓鍋燒水至沸騰時,水的溫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2)計算限壓閥的質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也不夠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資源受到污染和破壞,能夠有效利用的水資源就更少。有些地區(qū)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進而加劇了用水的困難程度。節(jié)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是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比如,在農業(yè)生產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節(jié)水灌溉模式替代大水漫灌,將處理過的生活污水用于澆灌綠地、沖洗廁所、澆灑道路等,做到一水多用。總之,我們要為建立“節(jié)水型社會”付出更多的努力。【解答】生活污水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流;為了保持身體正常新陳代謝,需要經常喝水,少喝水不正確;節(jié)假日用水量會增大,不能限制或停止供水;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米澆花等,可以節(jié)約用水。故答案為:D。2.【答案】C【知識點】水循環(huán)【解析】【分析】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包括蒸發(fā)、降水、水汽輸送、徑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解答】大量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經河流排入大海涉及地表徑流,即徑流,C正確,ABD不正確。故答案為:C3.【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分析判斷。【解答】A.取用液體時,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標簽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確;B.取用固體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B錯誤;C.用手直接拿坩堝容易燙傷,應該用坩堝鉗,故C錯誤;D.加熱液體時,試管內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故D錯誤。故選A。4.【答案】A【知識點】大氣的分層;大氣層的作用【解析】【分析】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對流運動顯著,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對流層在低緯度地區(qū)平均高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qū)平均為10~12千米,極地平均為8~9千米。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見度高,適合飛機飛行;平流層高度大約12千米到50千米。高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衛(wèi)星等在此運行;高層大氣大約50千米以上的大氣。【解答】A、大氣層的臭氧層可以吸收紫外線,并且大氣可以阻擋小天體對地球的撞擊,對地球起到保護作用,故A對。B、從對流層到外層,大氣密度逐漸變得小,故B錯。C、大氣在不同高度,大氣物質組成不一樣,故C錯。D、從地表到12km高度處,氣溫隨高度的上升而減小,故D錯。故答案為:A。5.【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碘分子均勻的分散在汽油之中。故答案為:A。6.【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感應性【解析】【分析】 植物的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叫做植物的感應性;植物的感應性分為感性運動和向性運動,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橫放的豌豆幼苗的莖向上生長,體現植物的向性運動;B.桃樹的根朝向肥料豐富的一側生長,體現植物的向性運動;C.含羞草的葉受到觸碰后葉片合攏,體現植物的感性運動;D.窗臺上綠蘿的莖向窗外生長,體現植物的向性運動。則與其它三個不同的是C。故選C。7.【答案】A【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體浮沉條件:當浮力大于重力或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上浮,最終漂浮在水面上,此時浮力等于重力;當浮力小于重力或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物體下沉,最終沉在水面上;當浮力等于重力或物體密度等于液體密度時,物體懸浮。【解答】A、孔明燈內部空氣密度比外部空氣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使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孔明燈向上升,故A正確;B、輪船始終漂浮在液面上,浮力始終等于輪船的總重力,總重力不變,浮力不變,故B錯誤;C、良種沉底,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次種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C錯誤;D、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當潛水艇下沉過程中,水艙吸水,重力增加,故D錯誤。故選:A。8.【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qū)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由圖可知:XYZ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包含關系,Z包括了X和Y。【解答】A、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Z應該是溶液,XY應該是溶質和溶劑;故A錯誤;B、易容、微溶、可溶、三者是并列關系,故B錯誤;C、溶液包含了濃溶液和稀溶液,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是交叉關系,故C錯誤;D、懸濁液、乳濁液都屬于混合物,故D正確。故選:D。9.【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塑料礦泉水瓶變癟的原因,判斷是否能驗證大氣壓的存在而得出答案。【解答】A、因為倒出熱水的礦泉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扁了,因此該現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故A正確;B、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將密封的礦泉水瓶置于深水中,受到水的壓強很大,而使礦泉水瓶變形,與大氣壓無關,故B錯誤;C、用手捏空塑料瓶,手對空塑料瓶施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C錯誤;D、空塑料瓶從高處下落撞擊地面,地面給空塑料瓶一個很大的力,使空塑料瓶變癟,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與大氣壓無關,故D錯誤。故答案為:A。10.【答案】A【知識點】季風【解析】【分析】 海陸分布對氣壓和風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季風主要是由于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的。 氣壓分布隨氣溫分布而變化,夏季,大陸是熱源,海洋為冷源,因此陸地 氣壓低 ,海上氣壓高,導致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冬季,海洋是熱源,大陸為冷源,海上氣壓低,陸地氣壓高,于是風從陸上吹向海洋。 隨著風向的轉變,地球上的氣候也會跟著發(fā)生變化。【解答】 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陽光照射下,陸地的比熱容小,升溫快,氣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區(qū);海洋的比熱容大,升溫慢,所以溫度低,空氣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區(qū),風從高壓區(qū)吹向低壓區(qū),所以近地面,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高空中風從陸地吹向海洋;A正確;故答案為:A.11.【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D.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BC.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分析判斷。【解答】A.甲中溶液恒溫蒸發(fā)20g水,沒有晶體析出,則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甲、乙中溶質質量相等,甲中溶劑質量比乙中多,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乙小,故B錯誤;C.甲是60℃的食鹽溶液,恒溫蒸發(fā)20g水,沒有晶體析出,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溫結晶有晶體析出,得到室溫時的丙溶液,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可能相等的,故C錯誤;D.丙溶液中有不能繼續(xù)溶解的溶質存在,一定是飽和溶液;過濾后,得到丁溶液,則丁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D【知識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qū)別;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fā)、結晶)【解析】【分析】根據凈化水的方法與原理、“生命吸管”的組成來分析。【解答】A、由題干“濾網可去除大部分顆粒物”可知濾網有過濾作用,能去除顆粒物,故A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等,故B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超濾膜可濾除99.3%的細菌和病毒,將自來水煮沸也能起到一定殺菌消毒的作用,二者有相似之處,故C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超濾膜可濾除99.3%的細菌和病毒,經過該裝置凈化后的水只是除去固體雜質、氣味、重金屬離子和絕大部分細菌和病毒,還含有一些細菌和病毒,不是純凈物,故D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3.【答案】C【知識點】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解析】【分析】冷鋒過境前的天氣: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過境時的天氣:出現陰天、大風、降溫、雨雪,氣壓升高等天氣(雨區(qū)在冷鋒鋒后);過境后的天氣: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解答】A、越往里等壓線數值越大的天氣系統為高壓,有所影響①處的天氣系統是高壓,A錯誤;B、②處等壓線數值越往里氣壓越低,為低壓系統,低壓控制多為陰雨天,B錯誤;C、圖中③處天氣符號為黑三角,黑三角表示冷鋒,冷鋒過境帶來降溫、降雨、大風的天氣,C正確;D、⑦處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指向東方,在摩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最終由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轉30一45度,故⑦處的風向應為西北風,D錯誤。故答案為:C。14.【答案】C【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解答: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解答】向彎折的硬卡紙下方吹氣時,彎折的硬卡紙的下方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小;上方空氣流動速度小,壓強大,所以硬卡紙未翻倒;A、飛機的機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狀,飛機飛行時,機翼上方氣流比下方氣流的流速快,下方空氣的壓強大于上方空氣的壓強,從而使機翼獲得了向上的升力,故A不符合題意;B、遮雨蓋的形狀靠近管道口的一面向外凸起,使空氣流過時速度變快,壓強變小,而管道內的空氣流速慢、壓強大,可以實現自動抽氣,故B不符合題意;C、自制氣壓計利用的是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與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無關,故C符合題意;D、從B管右端向管內吹氣時,A管上端的空氣流速快,壓強小.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液體從燒杯中壓入A管中,所以水就沿A管上升而流出管口,其原理是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答案】A【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相等時物體懸浮,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上浮、最終漂浮,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下沉、沉入水底,據此結合水密度的變化進行分析解答【解答】因燒杯里盛有6℃的水時,小球恰好懸浮,所以,小球的密度與此時水的密度相等,由圖象可知:4℃的水的密度最大,6℃的水的密度比0℃時水的密度大,則當水的溫度從6℃降到4℃時,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使小球上浮、最后漂浮;當水的溫度從4℃降到0℃時,水的密度減小,最后小于小球的密度,使小球下沉、懸浮、最后下沉,綜上可知,小球先上浮后下沉,故A正確。故答案為:A。16.【答案】(1)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2)丙(3)分子之間有間隔,隨著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對于圖乙實驗,即電解水實驗,我們知道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2)圖丙、丁分別為上述兩個實驗的微觀變化示意圖,我們需要判斷哪個示意圖可用來表示圖乙實驗的微觀變化。(3)對于圖甲實驗,即水的沸騰實驗,從微觀角度來看,實驗的變化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導致水的體積變大,但水分子本身并沒有發(fā)生變化,也就是說,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解答】(1)電解水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二者的體積比為1:2,由圖乙可知,A管中產生的氣體較多,為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故檢驗圖乙實驗中A管產生的氣體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故答案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在微觀上,該過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故用來表示圖乙實驗的微觀變化圖丙;故答案為:丙。(3)圖甲中,水加熱沸騰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從微觀角度分析,該過程中分子種類沒變,而分子之間有間隔,隨著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故答案為:分子之間有間隔,隨著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17.【答案】(1)②④;③(2)均一【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qū)別【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的形成、懸濁液的概念來分析;(2)根據溶液的穩(wěn)定性、均一性即可作答。【解答】(1)能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與水能形成溶液的物質一定是能溶于水的物質;花生油、胡椒粉不溶于水,與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花生油與水混合得到的是乳濁液,胡椒粉與水混合得到的是懸濁液,而食鹽和白醋可溶于水,與水混合則能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2)因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味如何;18.【答案】(1)午后2時(2)緯度位置【知識點】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與聯系;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氣溫的日變化規(guī)律為: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4時左右,一天中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陸位置等。【解答】(1)氣象消息中說,明天最高溫度為24℃,應出現在14時左右,因為一天中最高的氣溫時間是午后2時。(2)高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低,獲得太陽輻射熱量少,氣溫低;低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大,獲得太陽輻射熱量多,氣溫較高。嘉興市位于南方地區(qū),陽春三月,嘉興已是春暖花開;哈爾濱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地區(qū),位于黑龍江省南部,冬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春、秋季氣溫升降變化快,屬于過渡季節(jié),時間較短。故造成兩地這種氣候差異的基本因素是緯度因素。19.【答案】小;小【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1)對于流體來說,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2)大氣壓強與高度有關,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據此可比較包裝袋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的關系。【解答】(1)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可知,車行駛時,打開車窗,窗外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窗內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窗簾受到向外的壓強大于向內的壓強,把窗簾壓向窗外;(2)因為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所以山頂上的氣壓比山腳下的氣壓低,車行駛到高山上時,外界大氣壓變小,而密封的零食包裝袋內氣壓不變,袋內的氣壓大于外部大氣壓,因此包裝袋會鼓起來。20.【答案】(1)B(2)減小(3)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1)根據物質溶于水的溫度變化進行分析;(2)根據溫度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進行分析;(3)根據飽和溶液中,進行分析。【解答】 (1)“一搖冰”飲料在炎熱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A、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故錯誤;B、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故正確;C、氯化鈉溶于水吸熱放熱都不明顯,溫度不變,故錯誤。故答案為:B;(2)在喝飲料(含有CO2氣體)后,常出現打嗝現象,是因為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氣體從溶液中逸出;(3)冷卻到20℃,有2克晶體析出,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1.【答案】舊筆芯;A;等于【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設計實驗測密度【解析】【分析】根據新筆芯和舊筆芯的重心分析;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筆芯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相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得出液體密度與筆芯密度的關系式,根據關系式分析對應的位置。【解答】 新筆芯的重心靠近筆芯的中間位置,放入水中時無法豎直漂浮;用了一半油墨的舊筆芯的重心在筆芯的一端,當把舊筆芯放入水中時,舊筆芯能豎直漂浮在水中;舊筆芯在水中和酒精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浮力相同,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據F浮=ρ液gV液知筆芯排開水的體積小于排開酒精的體積,由V=Sh知筆芯進入水的深度小于進入酒精的深度,所以A表示筆芯在水中時的液面位置;若此密度計放在水中,筆芯漂浮,受到的浮力為F1=G;放在酒精中筆芯漂浮,受到的浮力為F2=G;則兩者的大小關系為F1=F2。22.【答案】(1)大氣壓(2)小于(3)減小(4)等于【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隨著盆中水的蒸發(fā),盆景內水減少,當瓶口剛露出水面時,會有少量空氣進入瓶中,瓶內氣壓增大,瓶子的水會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繼續(xù)沒入水中,空氣不再進入,如此反復。【解答】(1)當把裝滿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時,由于大氣壓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會從瓶中流出來;(2)此時外界大氣壓等于瓶內氣壓加上瓶內水產生的壓強,所以瓶內水上方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3)當盆景中的水由于蒸發(fā)和盆景的吸收,水面下降瓶口露出水面時,瓶中的水就要向外流,瓶內的水產生的壓強會不斷減小;(4)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淹沒,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這樣盆景中的水就可以保持一定高度,瓶內的水沒有到瓶口時盆景中水對底部壓強不變,則瓶口處的壓強總是等于外界大氣壓。23.【答案】(1)不飽和(2)30g【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第一次恒溫蒸發(fā)10g水,沒有晶體析出,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第二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結果析出2g固體,則丙中溶液為飽和溶液,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共析出5g固體,即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析出了5g-2g=3g固體,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第一次恒溫蒸發(fā)10g水,沒有晶體析出,則溶液甲屬于不飽和溶液。(2)第一次恒溫蒸發(fā)10g水,沒有晶體析出,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第二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結果析出2g固體,則丙中溶液為飽和溶液,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共析出5g固體,即第三次恒溫蒸發(fā)掉10g水,析出了5g-2g=3g固體,則t℃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固體,即該固體溶質在t℃時的溶解度為30g。24.【答案】(1)溶解(2)大于(3)1:19【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2)用量筒量取15%的食鹽水時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3)根據提供數據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和判斷。【解答】(1)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2)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會造成實際量取的15%的食鹽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所配食鹽水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于5%。(3)兩份都是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的食鹽水,50克混合,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之比為5%:(1-5%)=1:19。25.【答案】(1)隨溫度升高,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增大;(2)過濾(3)先變大,當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知識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fā)、結晶)【解析】【分析】(1)根據題文信息及操作的目的進行分析;(2)根據過濾操作的原理分析;(3)根據恒溫蒸發(fā)過程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分析。【解答】(1)在果仁粉碎物中加入過量有機溶劑并加熱,其目的是溶解更多的果仁油,由此可以推測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是隨溫度升高,果仁油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增大;(2)過濾是分離難溶性固體和液體的操作,故將固液混合物靜置分層后的操作①為過濾;(3)浸出液在恒溫蒸發(fā)溶劑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不變,溶劑的質量減小,由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可知,其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逐漸變大,達到飽和時,質量分數不變。26.【答案】(1)F1-F4=F2-F3(2)一直不變(3)(4)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由甲、丁根據稱重法得出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求出F乙-F丙,分析數據得出結論;(2)根據公式p=ρgh分析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強;(3)溢水杯的水沒裝滿,會導致有一部分水沒有排出溢水杯;(4)分析浮力的變化情況,得出拉力的變化情況結合圖象進行分析。【解答】 (1)由甲、丁根據稱重法,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浮=G-F=F1-F4;排開液體的重力F排=F2-F3;若F1-F4=F2-F3,可初步得出結論: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2)溢水杯原來是裝滿水的,小石塊逐漸浸入液體過程中(未接觸溢水杯),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變,根據公式p=ρgh可知,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強不變;(3)溢水杯的水沒裝滿,物塊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排開水的重力偏小,導致G排測量不準確;(4)隨著金屬塊浸在水中體積的增大,浮力增大,則測力計示數減小,當物體完全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到的浮力不變,所以測力計示數不變,所以F與深度的關系是先減小后不變,所以D正確。27.【答案】(1)最多能溶解的溶質質量(2)溫度、溶質種類(3)不合理,沒有控制單一變量【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目的分析;(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3)根據控制變量實驗方法分析。【解答】(1)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個空格中填寫需要記錄的項目是最多能溶解的溶質質量;根據溶解質量的大小,判斷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2)根據表格數據,水的質量相同,溫度不同,溶質種類不同,故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為溫度、溶質種類;(3)興趣小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它操作與1號實驗相同來研究溶劑種類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該實驗設計不合理,因為如果1號實驗溶劑改變?yōu)?0mL酒精,1號、2號有兩個變量,溶劑的種類和溶質的種類,1號和3號也有兩個變量,溶劑的種類和溫度,是沒有控制單一變量的對比實驗;28.【答案】(1)BCA(2)不能;更換橫截面積不超過1cm2的吸盤。【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大氣壓強;測量順序不能顛倒;(2)吸盤需緊壓在玻璃面上;(3)根據彈簧測力計量程進行分析;(4)影響實驗的情況很多進行合理分析。【解答】 (1)測量大氣壓施加的壓力應先將蘸水的塑料掛衣鉤的吸盤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擠壓吸盤,排出空氣;然后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向上拉,直到吸盤脫離玻璃板面;最后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這就是大氣對吸盤的壓力,因此正確的順序應該是BCA。(2)已知當時大氣壓約為1.0×105Pa,吸盤與玻璃板的接觸面積是10cm2,則此時大氣給吸盤的壓力為F=pS=1.0×105Pa×10×10-4m2=100N;由于大氣施加的壓力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因此不能測出大氣壓的大小。在不更換彈簧測力計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施加的最大拉力是10N,等于大氣壓力,則需要吸盤的橫截面積最大為;即更換橫截面積為最大為1cm2的吸盤。29.【答案】(1)枝條生根數量(2)D(3)NAA溶液濃度在200-400mg/L之間(或NAA溶液濃度300mg/L左右),配制更小濃度間隔的NAA溶液重復實驗【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植物激素【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對照實驗一般要遵循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設置重復實驗等。【解答】(1)在實驗設計中,我們通常通過觀察某個具體指標來評估實驗效果。在這個實驗中,為了表示NAA促進枝條生根的效果,同學們選擇了觀察枝條生根數量作為評估指標。這是因為生根數量能夠直觀地反映NAA對枝條生根的促進作用。(2)根據實驗結果的圖示,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濃度的NAA溶液對枝條生根數量的影響是不同的。其中,D組枝條的生根數量最多,說明D組對應的NAA溶液濃度是最適濃度。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NAA溶液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D組。(3)雖然我們已經找到了最適濃度的大致范圍(D組對應的濃度),但為了更精確地確定最適濃度值,同學們需要繼續(xù)進行實驗。具體來說,他們可以在200-400mg/L之間(或更精確地圍繞300mg/L)配制更小濃度間隔的NAA溶液,并重復之前的實驗步驟。通過比較不同濃度下枝條的生根數量,我們可以更精確地確定NAA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值。30.【答案】(1)物件完全離開水面后,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2200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得物件的重力G=F拉=2200N,由G=mg可得,物件的質量:,(2)物件浸沒在水中時,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1100N,根據稱重法可得此時物件受到的浮力為:F浮=G-F拉'=2200N-1100N=1100N;(3)當物體浸沒時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物件的體積為:;則物件的密度為:。【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1)物件完全離開水面后,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知重力等于拉力,由G=mg可求得物件的質量;(2)由圖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時的拉力,根據稱重法F浮=G-F拉求出物件浸沒在水中時的浮力;(3)當物件完全浸沒時,物件的體積V=V排,則根據公式F浮=ρ水gV排可求出其體積;最后由密度公式求得物件的密度【解答】 (1)物件完全離開水面后,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2200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得物件的重力G=F拉=2200N,由G=mg可得,物件的質量:,(2)物件浸沒在水中時,由圖像可知此時的拉力為1100N,根據稱重法可得此時物件受到的浮力為:F浮=G-F拉'=2200N-1100N=1100N;(3)當物體浸沒時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物件的體積為:;則物件的密度為:。31.【答案】(1)18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0g×1%=1.8g。答: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g。(2)在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質量不發(fā)生變化,當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5%時,溶液質量為1.8g÷1.5%=120g,所以電解水的質量為:180g-120g=60g。答:有60g水被電解了。【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水電解前后氫氧化鈉質量不變,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180克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0g×1%=1.8g。答:含有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8g。(2)在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質量不發(fā)生變化,當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1.5%時,溶液質量為1.8g÷1.5%=120g,所以電解水的質量為:180g-120g=60g。答:有60g水被電解了。32.【答案】(1)大于(2)高壓鍋工作時鍋內外氣體的最大壓強差為:Δp=1.8×105Pa-1×105Pa=0.8×105Pa;由可得,此時作用在出氣口的壓力:F限=ΔpS=0.8×105Pa×10×10-6m2=0.8N,此時限壓閥的重力:G'=F限=0.8N,限壓閥的質量:。【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高壓鍋內水上方的空氣壓強大于標準氣壓,因此水的沸點高于100℃;(2)當高壓鍋內的限壓閥要起來而未起來時,外面的大氣壓強、限壓閥重力產生的壓強和鍋內壓強之間的關系為:p內=p外+p重力,據此計算鍋內外的壓強差。鍋內外的壓強差就是由于限壓閥的重力產生的,因此根據G=F=ΔpS計算限壓閥的重力,再根據G=mg計算限壓閥的質量。【解答】 (1)用此高壓鍋燒水至沸騰時,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水的溫度大于100℃;(2)高壓鍋工作時鍋內外氣體的最大壓強差為:Δp=1.8×105Pa-1×105Pa=0.8×105Pa;由可得,此時作用在出氣口的壓力:F限=ΔpS=0.8×105Pa×10×10-6m2=0.8N,此時限壓閥的重力:G'=F限=0.8N,限壓閥的質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北師大南湖附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1-2章)(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北師大南湖附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1-2章)(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