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郡中學2025屆高三地理保溫卷(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2023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旨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人形機器人系統主要由機械結構、感知系統、控制系統、動力系統和軟件系統等組成。人形機器人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將成為引領產業數字化發展、智能化升級的新質生產力,眾多車企也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目前我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車企跨界布局人形機器人行業的主要優勢在于( )A.政策支持 B.便于技術遷移 C.資金雄厚 D.服務體系完善2.為促進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是A.完善基礎設施 B.合理布局產業 C.拓展應用領域 D.加強技術研發3.人形機器人大量應用于服務業后,最可能加劇以下哪些地理現象( )①低技能勞動力結構性失業 ②個性化服務減少③高技能人才向大城市集聚 ④人口向城市遷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喀麥隆大量農民和牧民遷往本國北部地區,尋找適合耕種和放牧的土地,部分土地兼顧耕種和放牧,兩者互利共生。隨著開發強度增大,在部分季節牧業活動與農作活動的矛盾加劇。左圖示意喀麥隆北部牧業活動與農作活動的生產時間安排,右圖示意喀麥隆的地理位置。4.喀麥隆北部農民的農作時間安排主要順應( )A.熱量變化 B.光照變化 C.水分變化 D.溫差變化5.該地牧業活動與農作活動矛盾最突出的時間段是(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河津市地處黃河與汾河交匯處,是灰陶琉璃的故鄉。河津灰陶琉璃歷史悠久,題材多樣。如圖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津灰陶琉璃產業發展歷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促使窯頭村“家家有窯,戶戶生火”景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技術、資源 B.政策、技術 C.政策、市場 D.資源、市場7.為促進河津龍門灰陶琉璃產業園特色發展,可重點關注( )A.文創研發 B.生產加工 C.網絡直播營銷 D.現代物流8.河津灰陶琉璃產業發展帶來的社會效益是( )A.企業的競爭力增強B.文化遺產得到傳承C.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D.產業布局得到優化20世紀,坦噶尼喀湖表層水增溫顯著,湖泊北部表層水溫增溫幅度明顯大于南部。下圖示意坦噶尼喀湖等深線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坦噶尼喀湖表層水溫變化能敏感地反映氣候變化是因為( )A.湖盆聚熱效應顯著B.湖泊表層水流動慢C.湖水垂直分層穩定D.湖泊儲熱空間充足10.湖泊南部水溫增溫幅度小于北部的原因是南部( )A.受湖陸風影響,水汽蒸發多B.受盛行風影響,水汽蒸發多C.受湖陸風影響,湖水擾動大D.受盛行風影響,湖水擾動大圖1為我國長白山南坡海拔2050m處苔原帶的某樣地剖面。研究發現,該剖面包含火山爆發前土壤層、火山爆發后土壤層、火山灰層和母質層。右圖為該剖面③層中的孢粉組成。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總稱,通常用地層中的孢粉作為識別過去植被的證據。11.左圖中①②③依次為( )A.火山爆發后土壤層,火山灰層,火山爆發前土壤屋B.火山爆發前土壤層,火山灰層,火山爆發后土壤層C.火山爆發后土壤層,火山爆發前土壤層,火山灰層D.火山灰層,火山爆發前土壤層,火山爆發后土壤層12.火山灰層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樹木殘體,據此可推測( )A.樹木殘體來自于常綠闊葉樹種 B.樹木殘體來自于常綠硬葉樹種C.火山爆發前林線高于現代林線 D.火山爆發前冬季積雪期更長13.根據剖面③層中孢粉組成可知,在該層代表的時期內,當地植被演替方向為( )A.從蕨類為主向草本為主 B.從草本為主向木本為主C.從蕨類為主向木本為主 D.從木本為主向蕨類為主某團隊設計出苔蘚玻璃幕墻以改善室內的居住環境,具體做法是在雙層玻璃之間的空腔內部增設苔蘚立面。下圖示意該團隊在武漢某實驗樓連續兩天進行的對照測試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與對照組相比,增設苔蘚后空腔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到達空腔的太陽輻射減少B.苔蘚蒸騰作用吸收空腔熱量C.苔蘚放出的長波輻射較強D.苔蘚生長需要吸收空腔水分15.測試時段,空腔增設苔蘚對室內居住舒適性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使( )A.平均溫度下降B.晝夜溫差減小C.低溫時刻提前D.光照強度增強16.測試時段上午、下午空腔溫度的差異主要取決于( )A.太陽高度 B.太陽方位 C.日落時間 D.苔蘚狀態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塞俄比亞人口超過1億,農業人口約占80%,以小農戶為主,農業是經濟支柱。該國土地資源豐富,干濕季分明,絕大多數耕地只在濕季種植作物,灌溉農田比例小;工業基礎及道路、供電等設施薄弱。近年來,該國引進灌溉農機具,但推廣緩慢,下圖示意埃塞俄比亞地形。 (1)評價埃塞俄比亞發展灌溉農業的水資源條件和地形條件。(6分)(2)指出埃塞俄比亞推廣灌溉技術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4分)(3)說明埃塞俄比亞難以大規模引進灌溉農機具的社會經濟原因。(8分)(4)為培育埃塞俄比亞灌溉農機具市場提出合理化建議。(4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崖州灣(見圖)位于海南省三亞市、是南山角與角頭鼻之間的一段海灣。研究發現,崖洲灣海底表層沉積物砂粒及粉粒含量較高,黏粒含量較低。 (1)分析崖州灣海域沉積物的物質來源和動力條件。(6分)(2)結合崖州灣地理環境特點,推斷未來崖州灣海岸線變化趨勢,并說明依據。(8分)(3)請為崖州灣岸線資源開發利用方向提出建議,并說明理由。(4分)地理保溫卷(二)參考答案1.B 2.D 3.C4.C 5.D6.C 7.A 8.B9.C 10.D11.A 12.C 13.C14.B 15.A 16.B17.(1)水資源條件:大部分地區降水較多,但季節分配不均。河湖多,地表水資源較豐(東非水塔),但空間分布不均。 地形條件: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土地坡度大,不利于灌溉。(2)緯度低,光熱條件能滿足農作物全年生長,但大部分地區只在濕季種植作物。推廣灌溉技術,可以充分利用水資源,實現全年種植農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產品總產量。(3)國內基礎設施(道路、電力等)落后,購買力低,工業基礎薄弱,技術人員缺乏等。進口灌溉農機具價格高,適應性差(缺乏適合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設備),維修難(零部件需進口)等。(4)開展人員培訓;加強售后服務;擴大宣傳;試用推廣等。18.(1)物質來源:南山角、角頭鼻兩處岬角侵蝕而來的物質;寧遠河向海輸送的物質;外海搬運而來的物質;海岸風化、侵蝕的產物。動力條件:從南山角、角頭鼻兩處岬角向崖州灣匯聚的沿岸流,兩股相遇流速減慢,逐漸堆積;直面外海,外海而來的海浪、風暴潮隨深度變淺減弱堆積;河流入海之后在慣性影響下繼續向前搬運、沉積。(2)變化趨勢:東西兩側(南山角、角頭鼻附近)侵蝕后退,海岸線北移;中部陸地前進,海岸線南移。依據:兩處岬角形態突起,遭到海浪侵蝕較強;中部海灣凹陷,且兩股海流匯流項托,海浪動力較弱;中部靠近寧遠河入海口,河流帶來的物質堆積,彌補海水侵蝕;中部有島嶼削弱海浪侵蝕。(3)東西兩側(南山角、角頭鼻附近)營建港口、開發探險旅游。中部(河口附近)營造海濱浴場,發展休閑旅游。理由:東西兩側等深線密集,海水較深,適合修筑港口;基巖海岸,形態陡峻、適合開發探險旅游。中部等深線稀疏,海水較淺,風浪較小,且多砂粒、粉粒,適合圍繞沙灘開發海濱浴場休閑旅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