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畢業暨升學第三次診斷檢測試卷九年級化學時間:70分鐘,滿分:7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下列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C. PM2.5 D. 氮氣2. 物質是多樣的,既有無機物又有有機物。下列物質屬于有機物的是A. 碳酸氫銨 B. 二氧化硅 C. 淀粉 D. 炭粉3. 5月20日是全國學生營養日,青少年應多吃肉、蛋、奶,主要是為了補充身體所需的A. 糖類 B. 脂肪 C. 維生素 D. 蛋白質4. “甘肅兩會”提出建設美麗甘肅,下列措施與此精神不符的是A. 植樹造林,為綠充“植” B. 回收金屬,變廢為寶C. 低碳生活,節能減排 D. 深埋塑料,美化環境5. 下列事實解釋合理的是A. 過氧化氫與水的元素組成相同而性質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 在炭火盆旁放一碗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 氧氣壓縮為液氧—氧分子的體積變小D. 濕衣服在太陽下容易曬干—溫度越高,水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6. 敦煌壁畫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下列壁畫顏料常用的物質中,元素化合價標注正確的是A. 白堊: B. 赭石:C. 氯銅礦: D. 密陀僧:7. 以下圖示中“錯誤實驗操作”與圖下面對應“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 液體噴出 B. 污染試劑C. 結果偏大 D. 讀數偏小8. 證據推理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下列推理正確的是A. 酸雨顯酸性,則顯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B. 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所以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C.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D. 一定條件下,CO能夠還原Fe2O3生成Fe,所以CO也能夠還原CuO生成Cu9. 如圖為某種火箭高能燃料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條件已省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甲是由分子構成的B. 使用該燃料的優點之一是污染小C. 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D. 生成的丙、丁質量比為10. 物質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案不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B 除去HCl氣體中的水蒸氣 將混合氣體通過有氫氧化鈉固體干燥管C 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分別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加入MnO2D 鑒別硝酸銨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 分別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加水并測量溫度變化A. A B. B C. C D. D二、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24分)11. 如圖為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部分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碳是第______周期的元素。(2)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_。(3)與①化學性質相似的粒子是______(填序號),它們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______。(4)②④兩種元素形成的單質,可以在點燃的條件下發生化合反應,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12. 隨著我們的成長,面對美食,我們不再是個單純的“吃貨”,而是有了更豐富的體驗。寒冷的早上,一碗熱騰騰的高湯餛飩,不僅僅滿足的是我們舌尖上的味蕾,更溫暖著我們的心。請結合化學知識回答問題:(1)向山泉水中加明礬和漂白粉可凈化山泉水,其中明礬的作用是______。(2)煮餛飩用的是山泉水,山泉水可能是硬水,生活中將硬水軟化的方法是______。(3)電解水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氣體是______。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4)煮餛飩用的鐵鍋容易生銹,可以使用稀鹽酸除去鐵銹,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13. 和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1)由圖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________g。(2)50℃時,將、固體各40g分別加入兩個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其中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或“”);之后若將兩個燒杯中的溶液的溫度都降到20℃,析出晶體的質量:________(填“>”“<”或“=”)。(3)若溶液中混有少量,要得到純凈的,常用的提純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14. 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水、氨氣、二氧化碳為原料,既能制備純堿固體,又能制得氮肥。其主要工藝流程如下圖:流程圖中反應①的原理為。已知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請結合圖中信息回答問題:(1)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為______。(2)該工藝流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______,流程中的副產品可做______肥,該物質做化肥時不能與熟石灰混合,原因是______(寫化學方程式)。(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0分)15. 根據下圖回答有關問題:(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2)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與裝置B相比,裝置C的優點是______。若要檢驗,可將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用裝置D收集氧氣時,氣體應從導管口______(填字母)通入。(4)將收集的氧氣倒入裝置E的燒杯中,觀察到帶有火星的木條自下而上依次復燃,說明氧氣具有的性質是______和______。16. 化學課上,老師做了一個“滴水生火”實驗,將一種叫過氧化鈉的淡黃色粉末包在棉花里,滴幾滴水,棉花立即自燃,同學們很感興趣。下課后,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找到了一瓶久置的過氧化鈉,發現已變為白色粉末,經老師確認已經變質。【提出問題】白色粉末含有哪些成分?【查閱資料】①過氧化鈉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②過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猜想假設】(1)猜想一:白色粉末含有和NaOH猜想二:白色粉末只含有NaOH猜想三:白色粉末只含有猜想四:白色粉末含有______【分析討論】(2)曉陽認為從物理性質角度可以將猜想一排除,理由是______;但曉佳認為僅靠視覺判斷物質組成不可靠,要通過實驗來確認有無,曉佳進行如下實驗:取樣品少許置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水,______(填現象),確認無。【實驗探究】(3)他們為證明其他猜想,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請完善: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①取少量樣品置于試管中溶解,滴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②取①反應后的上層清液,滴入______ ______ 白色粉末含有NaOH【實驗結論】由上述實驗可知猜想四成立,該粉末已全部變質。【反思】(4)實驗過程中滴加足量氯化鋇溶液,不能用氫氧化鋇代替氯化鋇,原因是______。(5)過氧化鈉保存時應該______。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6分)17. 某興趣小組擬選用雞蛋殼作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為了測定雞蛋殼中的質量分數是否滿足實驗要求,該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將雞蛋殼洗凈、搗碎后準確稱量15.0g,全部投入足量的稀鹽酸中,電子秤的示數變化情況如圖(單位:g):(說明:①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②假設其他物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1)根據圖示判斷:蛋殼中的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g。(2)根據此數據計算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3)若含量滿足實驗要求,請判斷實驗中所用雞蛋殼是否滿足實驗要求。2025年初中畢業暨升學第三次診斷檢測試卷九年級化學時間:70分鐘,滿分:7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下列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C. PM2.5 D. 氮氣【答案】D【解析】【詳解】A、二氧化硫屬于空氣污染物,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一氧化碳屬于空氣污染物,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PM2.5屬于空氣污染物,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為氮氣,氮氣不屬于空氣污染物,該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2. 物質是多樣的,既有無機物又有有機物。下列物質屬于有機物的是A. 碳酸氫銨 B. 二氧化硅 C. 淀粉 D. 炭粉【答案】C【解析】【分析】有機物是含有碳元素化合物,但不包括CO、CO2、H2CO3、碳酸鹽這四種化合物。【詳解】A、碳酸氫銨(NH4HCO3)屬于碳酸鹽,不屬于有機物,A錯誤;B、二氧化硅(SiO2)不含碳元素,不屬于有機物,B錯誤;C、淀粉化學式為(C6H1OO5)n,屬于有機物,C正確;D、碳粉(C)是單質,不屬于有機物,D錯誤。故選:C。3. 5月20日是全國學生營養日,青少年應多吃肉、蛋、奶,主要是為了補充身體所需的A. 糖類 B. 脂肪 C. 維生素 D. 蛋白質【答案】D【解析】【詳解】瘦肉、蛋、奶等食物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人體的生長發育、組織的修復和更新等都離不開蛋白質,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要多食用牛奶、蛋、魚、瘦肉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故選D。4. “甘肅兩會”提出建設美麗甘肅,下列措施與此精神不符的是A. 植樹造林,為綠充“植” B. 回收金屬,變廢為寶C 低碳生活,節能減排 D. 深埋塑料,美化環境【答案】D【解析】【詳解】A、植樹造林,為綠充“植”,能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B、回收金屬可以節約資源,減少開采和冶煉帶來的污染,不符合題意;C、低碳生活,節能減排,能減少碳排放,不符合題意;D、深埋塑料會造成環境污染,符合題意。故選:D。5. 下列事實解釋合理的是A. 過氧化氫與水的元素組成相同而性質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 在炭火盆旁放一碗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 氧氣壓縮為液氧—氧分子的體積變小D. 濕衣服在太陽下容易曬干—溫度越高,水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答案】D【解析】【詳解】A、過氧化氫與水的元素組成相同而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的構成不同,故A不符合題意;B、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在炭火盆旁放一碗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不符合題意;C、氧氣壓縮為液氧,氧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C不符合題意;D、濕衣服在太陽下容易曬干,因為溫度越高,水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故D符合題意。故選D。6. 敦煌壁畫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下列壁畫顏料常用的物質中,元素化合價標注正確的是A. 白堊: B. 赭石:C. 氯銅礦: D. 密陀僧:【答案】D【解析】【分析】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確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標出的元素的化合價,然后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數值為1時,不能省略。【詳解】A、碳酸鈣中鈣元素為+2價,氧元素為-2價,設碳元素化合價為a,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有(+2)+a+(-2)×3=0,a=+4,錯誤;B、氧化鐵中氧元素為-2價,設鐵元素化合價為b,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有2b+(-2)×3=0,b=+3,錯誤;C、銅元素為+2價,氯元素為-1價,氫氧根為-1價,氧元素為-2價,則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錯誤;D、氧元素為-2價,設鉛元素化合價為c,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有c+(-2)=0,c=+2,正確;故選:D。7. 以下圖示中“錯誤實驗操作”與圖下面對應“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 液體噴出 B. 污染試劑C. 結果偏大 D. 讀數偏小【答案】C【解析】【詳解】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應用外焰加熱,且試管里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圖中試管中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會導致液體沸騰噴出,不符合題意;B、滴瓶上的滴管是專用的,用完放回原瓶即可,無需清洗,用自來水沖洗滴管,會污染試劑,不符合題意;C、測定溶液的pH: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干燥的pH試紙上,觀察顏色的變化,然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不能滴在濕潤的pH試紙上,否則會稀釋待測液,但是結果不一定偏大,如待測液是酸性溶液,結果會偏大,如果待測液是堿性溶液,結果會偏小,如果待測液是中性溶液,結果不變,符合題意;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讀數時,視線應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仰視讀數,讀取數值小于實際數值,會導致讀數偏小,不符合題意。故選C。8. 證據推理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下列推理正確的是A. 酸雨顯酸性,則顯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B. 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所以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C. 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D. 一定條件下,CO能夠還原Fe2O3生成Fe,所以CO也能夠還原CuO生成Cu【答案】D【解析】【詳解】A、酸雨顯酸性,其pH<5.6,顯酸性的雨水其pH<7,不一定是酸雨,故A錯誤;B、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所以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但不一定是堿溶液,也可能是顯堿性的鹽溶液,故B錯誤;C、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故C錯誤;D、CO具有還原性,一定條件下,CO能夠還原Fe2O3生成Fe,所以CO也能夠還原CuO生成Cu,故D正確;故選D。9. 如圖為某種火箭高能燃料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條件已省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甲是由分子構成的B. 使用該燃料的優點之一是污染小C. 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D. 生成的丙、丁質量比為【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為N2O4和N2H4點燃生成N2和H2O,化學方程式為。【詳解】A、由示意圖可知,甲的化學式為N2O4,甲是由分子構成的,故A正確;B、該反應生成的是氮氣和水,無污染,故使用該燃料的優點之一是污染小,故B正確;C、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生成的氮氣是單質,不符合復分解反應定義,故C正確;D、生成的丙、丁質量比為(3×28):(4×18)=7:6,故D錯誤;故選:D。10. 物質的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案不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B 除去HCl氣體中的水蒸氣 將混合氣體通過有氫氧化鈉固體的干燥管C 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分別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加入MnO2D 鑒別硝酸銨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 分別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加水并測量溫度變化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詳解】A、鐵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氯化亞鐵不是雜質,過量的鐵粉和銅過濾除去,實驗方案合理,A正確,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會將氯化氫氣體質除去,方案不正確,B錯誤,符合題意;C、二氧化錳與水不反應,無現象,二氧化錳加入到過氧化氫溶液中產生氣泡,可以鑒別,C正確,不符合題意;D、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方案正確,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24分)11. 如圖為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部分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碳是第______周期的元素。(2)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_。(3)與①化學性質相似的粒子是______(填序號),它們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______。(4)②④兩種元素形成的單質,可以在點燃的條件下發生化合反應,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答案】(1)二 (2)12.01(3) ①. ③ ②. 最外層電子數相同(4)【解析】【小問1詳解】①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表示原子,質子數=原子序數,①是6號元素,表示碳原子,碳原子核外有兩個電子層,故碳是第二周期的元素;【小問2詳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小問3詳解】①與③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均是4,化學性質相似;【小問4詳解】②表示鈉元素,④表示氯元素,它們以單質形式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2. 隨著我們的成長,面對美食,我們不再是個單純的“吃貨”,而是有了更豐富的體驗。寒冷的早上,一碗熱騰騰的高湯餛飩,不僅僅滿足的是我們舌尖上的味蕾,更溫暖著我們的心。請結合化學知識回答問題:(1)向山泉水中加明礬和漂白粉可凈化山泉水,其中明礬的作用是______。(2)煮餛飩用的是山泉水,山泉水可能是硬水,生活中將硬水軟化的方法是______。(3)電解水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氣體是______。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4)煮餛飩用的鐵鍋容易生銹,可以使用稀鹽酸除去鐵銹,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答案】(1)絮凝或加快沉淀速率(2)煮沸 (3) ①. ##氧氣 ②.(4)【解析】小問1詳解】明礬溶于水形成的膠狀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懸浮雜質,并加速其沉降;【小問2詳解】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將硬水軟化,加熱煮沸時,水中的鈣離子、鎂離子能夠以碳酸鈣沉淀、氫氧化鎂沉淀的形式從水中析出,從而降低水的硬度;【小問3詳解】電解水實驗中,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小問4詳解】鐵銹的作用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3. 和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1)由圖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________g。(2)50℃時,將、固體各40g分別加入兩個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其中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或“”);之后若將兩個燒杯中的溶液的溫度都降到20℃,析出晶體的質量:________(填“>”“<”或“=”)。(3)若溶液中混有少量,要得到純凈的,常用的提純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6 (2) ①. ②. >(3)蒸發結晶【解析】【小問1詳解】由圖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小問2詳解】①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85.5g,所以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85.5g硝酸鉀;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7g,所以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7g氯化鈉,將NaCl、KNO3固體各40g分別加入兩只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其中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NaCl;②由圖可知,20℃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硝酸鉀的溶解度小于36g,則將兩燒杯的溫度都降到20℃時,硝酸鉀溶液中析出的晶體較多,即析出晶體的質量關系為:KNO3>NaCl;小問3詳解】因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要從含有少量硝酸鉀的氯化鈉溶液中,得到較純凈的氯化鈉固體,可采用蒸發結晶進行提純。14. 侯氏制堿法以氯化鈉、水、氨氣、二氧化碳為原料,既能制備純堿固體,又能制得氮肥。其主要工藝流程如下圖:流程圖中反應①的原理為。已知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請結合圖中信息回答問題:(1)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為______。(2)該工藝流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______,流程中的副產品可做______肥,該物質做化肥時不能與熟石灰混合,原因是______(寫化學方程式)。(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答案】(1)引流(或引流,防止液體灑出等)(2) ①. ##二氧化碳 ②. 氮##N ③.(3) ①. ②. 分解反應【解析】【小問1詳解】操作Ⅰ實現了固液分離,是過濾,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小問2詳解】由圖可知,該流程中二氧化碳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環利用;氯化銨含N、P、K中的氮元素,可作氮肥;氯化銨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氨氣和水,故氯化銨做化肥時不能與熟石灰混合,否則會降低肥效,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反應②為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0分)15. 根據下圖回答有關問題:(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2)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與裝置B相比,裝置C的優點是______。若要檢驗,可將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用裝置D收集氧氣時,氣體應從導管口______(填字母)通入。(4)將收集的氧氣倒入裝置E的燒杯中,觀察到帶有火星的木條自下而上依次復燃,說明氧氣具有的性質是______和______。【答案】(1)鐵架臺 (2) ①. 形成液封,防止反應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 ②. 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③.(3) ①. ②.(4) ①. 密度比空氣大 ②. 助燃性【解析】【小問1詳解】由圖可知,儀器①的名稱是:鐵架臺;【小問2詳解】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形成液封,防止反應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與裝置B相比,裝置C可通過分液漏斗控制液體的滴加速率,從而控制反應速率;若要檢驗二氧化碳,可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用裝置D收集氧氣時,氧氣的密度比水小,則氣體應從導管口a通入;【小問4詳解】將收集的氧氣倒入裝置E的燒杯中,觀察到帶有火星的木條自下而上依次復燃,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下層木條先復燃,說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16. 化學課上,老師做了一個“滴水生火”實驗,將一種叫過氧化鈉的淡黃色粉末包在棉花里,滴幾滴水,棉花立即自燃,同學們很感興趣。下課后,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找到了一瓶久置的過氧化鈉,發現已變為白色粉末,經老師確認已經變質。【提出問題】白色粉末含有哪些成分?【查閱資料】①過氧化鈉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②過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猜想假設】(1)猜想一:白色粉末含有和NaOH猜想二:白色粉末只含有NaOH猜想三:白色粉末只含有猜想四:白色粉末含有______【分析討論】(2)曉陽認為從物理性質角度可以將猜想一排除,理由是______;但曉佳認為僅靠視覺判斷物質組成不可靠,要通過實驗來確認有無,曉佳進行如下實驗:取樣品少許置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水,______(填現象),確認無。【實驗探究】(3)他們為證明其他猜想,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請完善: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①取少量樣品置于試管中溶解,滴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②取①反應后的上層清液,滴入______ ______ 白色粉末含有NaOH【實驗結論】由上述實驗可知猜想四成立,該粉末已全部變質。【反思】(4)實驗過程中滴加足量氯化鋇溶液,不能用氫氧化鋇代替氯化鋇,原因是______。(5)過氧化鈉保存時應該______。【答案】(1)NaOH和(2) ①. 是黃色粉末 ②. 無氣泡產生或無明顯現象(3) ①. ②. 無色酚酞試液(合理即可) ③. 溶液變紅色(4)和反應會生成NaOH,對后面檢驗NaOH造成干擾(5)密封保存【解析】【小問1詳解】Na2O2是淡黃粉末,而Na2CO3和NaOH都是白色粉末,結合猜想二:白色粉末只含有NaOH,猜想三:白色粉末只含有Na2CO3,所以猜想四是:Na2CO3和NaOH;【小問2詳解】Na2O2是淡黃粉末,而樣品是白色粉末,所以曉陽認為從物理性質角度可以將猜想一排除;過氧化鈉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所以取樣品少許置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水,無明顯現象,確認無Na2O2;【小問3詳解】①取少量樣品置于試管中溶解,滴入足量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色,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小問4詳解】實驗過程中滴加足量氯化鋇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鈉完全反應,不能用氫氧化鋇代替氯化鋇,原因是碳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影響對氫氧化鈉的檢驗;【小問5詳解】過氧化鈉和空氣接觸時容易變質,因此應該密封保存。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6分)17. 某興趣小組擬選用雞蛋殼作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為了測定雞蛋殼中的質量分數是否滿足實驗要求,該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將雞蛋殼洗凈、搗碎后準確稱量15.0g,全部投入足量的稀鹽酸中,電子秤的示數變化情況如圖(單位:g):(說明:①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②假設其他物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1)根據圖示判斷:蛋殼中的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g。(2)根據此數據計算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3)若含量滿足實驗要求,請判斷實驗中所用的雞蛋殼是否滿足實驗要求。【答案】(1)4.4 (2)設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10g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答: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66.7%。(3)不滿足【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蛋殼中的CaCO3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60.0g+15.0g-170.6g=4.4g;【小問2詳解】見答案;【小問3詳解】根據題(2)可知,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66.7%,實驗中所用的雞蛋殼不滿足實驗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初中畢業暨升學第三次診斷檢測化學試卷.docx 2025年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初中畢業暨升學第三次診斷檢測化學試卷(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