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中考三模化學試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中考三模化學試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仿真試題
化學
本試題卷共6頁。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和本試題卷上,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相關信息;
2.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鉛筆填涂方框,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不留痕跡;
3.非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否則作答無效;
4.在草稿紙、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5.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
6.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
可能要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閱讀下列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同學們在“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了解了我國古代傳統火折子(如圖)。火折子是我國古代便攜引火工具,制作時將紅薯藤或土紙、棉花、少量硫磺等易燃物捶打混合,卷緊晾干后做成燃芯,點燃吹滅,置于竹筒內,使火種不熄滅(僅剩火星)。使用時開蓋吹氣,即刻出現火苗,實現“一吹即燃”,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1. 在火折子制作和使用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削制竹筒 B. 卷緊土紙
C. 晾干可燃物 D. 燃芯燃燒
2. 火折子涉及的物質中不含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硫磺 B. 紅薯藤 C. 棉花 D. 土紙
3. 火折子使用時開蓋吹氣,即刻出現火苗。吹氣的目的是
A. 降低著火點 B. 提供足夠的氧氣
C. 升高溫度 D. 增加可燃物
4. 在“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踐活動過程中,以下實驗操作不規范的是
A. 溶解土壤樣品 B. 取上層清液
C. 測土壤溶液的酸堿性 D. 測土壤溶液的
5. 北宋詩人王安石在《梅花》一詩中寫到“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的幽香,原因是
A. 分子體積很小 B. 分子的質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斷運動 D. 分子之間有間隔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氯化氫(HCl)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即鹽酸。工業上可利用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直接制得氯化氫:。
6. 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分析,鹽酸是一種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純凈物 D. 有機物
7. 工業上制取氯化氫的反應屬于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復分解反應 D. 置換反應
8. 2025年4月4日,我國發布關于中重稀土資源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鈧(Sc)作為中重稀土元素之一,其氧化物在航空航天、燃料電池等領域有重要應用。該氧化物中鈧元素(Sc)的化合價為
A. +2 B. +4 C. +3 D.
9.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與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 開發和利用新能源 B. 種植綠植把沙漠變綠洲
C. 露天焚燒處理生活垃圾 D. 洞庭湖實施退田還湖工程
10. 2025央視春晚“宇樹機器人”精彩一跳,讓世人看到機器人正在重塑人類生活,其中鎵的作用不可替代。下圖是鎵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和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B. 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72
C. 鎵原子核內質子數為31 D. 鎵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
11. 青蒿琥酯()是我國自主研發治療瘧疾的藥物。下列有關青蒿琥酯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青蒿琥酯由C、H、O三個元素組成
B. 青蒿琥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 青蒿琥酯分子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D. 青蒿琥酯分子由19個碳原子、28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構成
12. 化學觀念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不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B. 物質由元素組成,二種物質可能由多種元素組成,一種元素可能組成多種物質
C. 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D. 加入適當催化劑可以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
13. 物質鑒別、檢驗、除雜和分離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案不能實現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B 檢驗溶液在空氣中是否變質 取樣,滴入溶液,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
C 除去NaCl中的泥沙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D 分離鐵粉和氧化銅粉末 用磁鐵吸引
A. A B. B C. C D. D
1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利用某高效催化劑實現了甲烷在溫和條件下氧化制得甲醇。下圖為甲烷制甲醇的微觀反應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生成物的化學式為
B. 反應后原子數目不變,分子數目減少
C. 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
D. 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15. 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化學學科重要的思維方式。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其微觀示意圖和溶液的隨鹽酸加入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點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B. c點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C. 和在該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
D. 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和結合生成水分子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30分)
16.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1)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參與體內氧氣的運輸,缺乏會引起貧血的是_____(填元素符號)。
(2)合理的膳食結構才能保證營養均衡,我們吃蔬菜、水果主要是為了補充_____。
17. 我國青海鹽湖地區有“夏天曬鹽,冬天撈堿”的說法,這里的“鹽”是指,“堿”是指。下圖是和的溶解度曲線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時,的溶解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Cl的溶解度。
(2)冬天撈“堿”后湖水中的溶液屬于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人們根據季節的氣候條件差異實現“鹽”和“堿”的分離,這主要是利用“鹽”和“堿”的_____不同這一性質。
18. 圖1為古今凈水工藝的對比,圖2為自制簡易凈水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宜搗蒜或明礬少許,投入水缸中”能使水中的懸浮雜質形成沉淀,此過程對應于現代凈水工藝中的操作1的名稱是_____。
(2)浙江永嘉出土的明末水處理池池底殘存木炭,木炭在凈水中的作用是_____,與圖2中的_____作用相同。
(3)用圖2的簡易凈水器處理河水的過程屬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19. 閱讀下列材料。
在湘楚大地的翠竹海洋中,湖南桃江以千年竹文化為根基,將竹子從傳統材料升級為環保先鋒,譜寫著“以竹代塑”的環保新篇章。
竹子富含纖維素、木質素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降解、可再生。桃江創新研發竹基新材料,廣泛應用于現代科技、建筑、餐飲等領域,如竹炭基負極材料、竹纏繞管道、竹餐具等。竹炭基負極材料是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率、高循環穩定性等優點。這些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在自然環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避免“白色污染”。
從竹文化博覽館到“竹林十”生態模式,桃江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讓竹子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這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化學智慧與生態理念的完美融合。
依據材料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竹子中含有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_____。
(2)竹炭基負極材料的優點有_____(至少寫兩點)。
(3)“以竹代塑”符合環保理念是因為_____。
20. 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題為“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17時17分,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
(1)發射該飛船的火箭使用的推進劑為偏二甲肼(燃料)和四氧化二氮(助燃劑),二者反應可表示為,的化學式為_____。此反應過程中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
(2)飛船座艙通過專用風機將座艙內部的空氣引入凈化罐,利用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凈化后的空氣再重新流回艙內。請寫出吸收的化學方程式:_____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21. 如圖1是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制備裝置。
(1)寫出標有字母a的儀器名稱:_____。
(2)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時,應選擇的氣體發生裝置是_____(填字母),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用圖2裝置除去中混有的水蒸氣以得到干燥的,則氣體應從_____(填“b”或“c”)端通入。
22. 勞動實踐課上,農民伯伯告訴同學們給水稻追肥時,可以將草木灰均勻撒在稻田中。同學們對此產生了興趣,以“草木灰”為主題展開了項目式學習的探究。
任務一 調查草木灰的制備方法
【查閱資料】
I.草木灰是作物秸稈、枯枝等燃燒后的剩余灰燼,其中富含可溶性鉀鹽。
II.碳酸鉀的化學性質與碳酸鈉相似,如可與稀硫酸反應:

任務二 探究草木灰水溶液的酸堿性
【實驗1】同學們取一定量的草木灰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浸泡,過濾,得到濾液。
(1)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證明草木灰水溶液呈_____性。
任務三 探究草木灰成分
【猜想與假設】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鉀、硫酸鉀中的一種或兩種。
【實驗2】同學們另取實驗1濾液根據下表方案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鉀和硫酸鉀
②向步驟①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鋇溶液 _______
【分析討論】
(2)步驟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
(3)步驟①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理由是_____。
任務四 討論使用草木灰的注意事項
(4)草木灰屬于堿性肥料,過多地使用草木灰會影響作物的生長,還可能會讓土壤堿化;也不適宜和銨態肥料混合施用,因為_____。
【拓展應用】
《周禮·考工記》中載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貝殼灰,主要成分為)混合加水所得的溶液來洗滌絲帛,這種溶液與絲表面的絲膠蛋白發生反應,生成物用水沖去,從而可把絲洗得干凈亮麗。
(5)這種溶液能洗滌絲帛,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生成的_____(寫化學式,除外)。
(6)下圖表示不同pH溶液對繭層絲膠蛋白溶解性的影響,研究表明脫膠率越高,所得的絲帛越順滑亮麗。根據如圖數據分析,選用下列溶液洗滌效果更好的是_____(填字母)。
A. 的溶液
B. 的溶液
C. 的KOH溶液(pH=13.2)
四、計算題(本題共1小題,共5分)
23. 為測定實驗室中標簽被腐蝕的某瓶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利用此鹽酸與足量大理石反應(雜質不參與反應,忽略的揮發性)進行實驗探究,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
反應前物質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物的總質量/g
大理石 鹽酸
200 100.0 115.6
(1)實驗中生成的質量為_____。
(2)通過計算,確定該瓶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仿真試題
化學
本試題卷共6頁。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和本試題卷上,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相關信息;
2.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鉛筆填涂方框,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不留痕跡;
3.非選擇題部分請按題號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否則作答無效;
4.在草稿紙、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5.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
6.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
可能要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閱讀下列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同學們在“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了解了我國古代傳統火折子(如圖)。火折子是我國古代便攜引火工具,制作時將紅薯藤或土紙、棉花、少量硫磺等易燃物捶打混合,卷緊晾干后做成燃芯,點燃吹滅,置于竹筒內,使火種不熄滅(僅剩火星)。使用時開蓋吹氣,即刻出現火苗,實現“一吹即燃”,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1. 在火折子制作和使用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削制竹筒 B. 卷緊土紙
C. 晾干可燃物 D. 燃芯燃燒
2. 火折子涉及的物質中不含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硫磺 B. 紅薯藤 C. 棉花 D. 土紙
3. 火折子使用時開蓋吹氣,即刻出現火苗。吹氣的目的是
A. 降低著火點 B. 提供足夠的氧氣
C. 升高溫度 D. 增加可燃物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題詳解】
A、削制竹筒只是改變了竹子的形狀,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A 錯誤;
B、卷緊土紙只是改變了土紙的形狀,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 錯誤;
C、晾干可燃物,是水分蒸發,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 錯誤;
D、燃芯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比如可燃物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質 ,屬于化學變化,D 正確。
故選D。
【2題詳解】
A、硫磺的主要成分是S,是一種單質,不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 正確;
B、紅薯藤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等,纖維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錯誤;
C、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 錯誤;
D、土紙一般由植物纖維制成,植物纖維的主要成分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 錯誤。
故選A。
【3題詳解】
A、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能降低,A 錯誤;
B、吹氣能使空氣流動,為燃芯燃燒提供足夠的氧氣,使燃燒更劇烈,從而立刻出現火苗,B 正確;
C、吹氣主要目的不是升高溫度,吹氣時空氣流動會帶走部分熱量,C 錯誤;
D、吹氣沒有增加可燃物,可燃物是燃芯本身,D 錯誤。
故選B。
4. 在“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踐活動過程中,以下實驗操作不規范的是
A. 溶解土壤樣品 B. 取上層清液
C. 測土壤溶液的酸堿性 D. 測土壤溶液的
【答案】D
【解析】
【詳解】A、溶解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能加速溶解,該選項操作正確;
B、取用液體時,試管傾斜,燒杯緊靠試管,該選項操作正確;
C、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應豎直懸空,該選項操作正確;
D、測定溶液pH時,不能將pH試紙直接浸入待測液中,該選項操作不正確。
故選D。
5. 北宋詩人王安石在《梅花》一詩中寫到“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的幽香,原因是
A. 分子的體積很小 B. 分子的質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斷運動 D. 分子之間有間隔
【答案】C
【解析】
【詳解】能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帶有花香的分子運動到人的鼻子使人聞到氣味,故選C。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氯化氫(HCl)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即鹽酸。工業上可利用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直接制得氯化氫:。
6. 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分析,鹽酸是一種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純凈物 D. 有機物
7. 工業上制取氯化氫的反應屬于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復分解反應 D. 置換反應
【答案】6. B 7. A
【解析】
【6題詳解】
鹽酸是氯化氫(HCl)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屬于混合物,而非單一的化合物或純凈物。有機物一般指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 等)。故選B。
【7題詳解】
A、該反應是兩種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符合化合反應的定義,故正確。
B、分解反應一變多,故錯誤;
C、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故錯誤;
D、置換反應是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故錯誤。
故選A。
8. 2025年4月4日,我國發布關于中重稀土資源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鈧(Sc)作為中重稀土元素之一,其氧化物在航空航天、燃料電池等領域有重要應用。該氧化物中鈧元素(Sc)的化合價為
A. +2 B. +4 C. +3 D.
【答案】C
【解析】
【詳解】Sc2O3中氧元素顯-2價,設鈧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2x+(-2)×3=0,x=+3,故選C。
9.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與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 開發和利用新能源 B. 種植綠植把沙漠變綠洲
C. 露天焚燒處理生活垃圾 D. 洞庭湖實施退田還湖工程
【答案】C
【解析】
【詳解】A、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境,不符合題意;
B、種植綠植把沙漠變綠洲,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土地荒漠化,符合生態保護理念,不符合題意;
C、露天焚燒處理生活垃圾,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氣,應分類回收處理,符合題意;
D、退田還湖可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增強環境調節能力,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標,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0. 2025央視春晚“宇樹機器人”精彩一跳,讓世人看到機器人正在重塑人類生活,其中鎵的作用不可替代。下圖是鎵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和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B. 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72
C. 鎵原子核內質子數為31 D. 鎵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
【答案】D
【解析】
【詳解】A、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31=2+x+18+3,得x=8,故選項說法正確;
B、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則鎵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72,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則鎵的原子序數為31,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所以鎵原子的質子數為31,故選項說法正確;
D、鎵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D。
11. 青蒿琥酯()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治療瘧疾的藥物。下列有關青蒿琥酯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青蒿琥酯由C、H、O三個元素組成
B. 青蒿琥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 青蒿琥酯分子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D. 青蒿琥酯分子由19個碳原子、28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構成
【答案】C
【解析】
【詳解】A、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青蒿琥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不是 “三個元素” ,A 錯誤;
B、青蒿琥酯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比較可知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B 錯誤;
C、青蒿琥酯分子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C 正確;
D、應該說一個青蒿琥酯分子由19個碳原子、28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構成,D 錯誤。
故選C。
12. 化學觀念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不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B. 物質由元素組成,二種物質可能由多種元素組成,一種元素可能組成多種物質
C. 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D. 加入適當催化劑可以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
【答案】A
【解析】
【詳解】A、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A錯誤;
B、物質由元素組成,二種物質可能由多種元素組成,一種元素可能組成多種物質,如氧元素可組成氧氣和臭氧,B正確;
C、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C正確;
D、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D正確。
故選A。
13. 物質的鑒別、檢驗、除雜和分離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案不能實現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鑒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B 檢驗溶液在空氣中是否變質 取樣,滴入溶液,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
C 除去NaCl中的泥沙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D 分離鐵粉和氧化銅粉末 用磁鐵吸引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詳解】A、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正常燃燒,在氧氣中燃燒更旺,在二氧化碳中會熄滅,則能鑒別,該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B、氫氧化鈉變質是因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而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若有沉淀生成,則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變質,該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C、氯化鈉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則溶解、過濾、蒸發可除去氯化鈉中泥沙,而不是洗滌、干燥,該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磁鐵能吸引鐵粉,則能分離,該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C。
1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利用某高效催化劑實現了甲烷在溫和條件下氧化制得甲醇。下圖為甲烷制甲醇微觀反應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生成物的化學式為
B. 反應后原子數目不變,分子數目減少
C. 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
D. 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生成物種含有1個C,4個H,1個O,故生成物的化學式為CH4O,A正確;
B、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反應中原子的數目不變,分子數目減少,B正確;
C、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C正確;
D、反應前后氧元素化合價為0,反應后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故反應后氧元素的化合價改變,D錯誤。
故選D。
15. 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化學學科重要的思維方式。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其微觀示意圖和溶液的隨鹽酸加入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點溶液中的溶質只有
B. c點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C. 和在該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
D. 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和結合生成水分子
【答案】B
【解析】
【詳解】A、b點時溶液的pH=7,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生成的NaCl,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c點時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而不是變藍,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由微觀示意圖可知,Na+和Cl 在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即在該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從微觀角度看,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H+和OH 結合生成水分子,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30分)
16.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1)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參與體內氧氣的運輸,缺乏會引起貧血的是_____(填元素符號)。
(2)合理的膳食結構才能保證營養均衡,我們吃蔬菜、水果主要是為了補充_____。
【答案】(1)Fe (2)維生素
【解析】
【小問1詳解】
人體缺鐵會引起缺鐵性貧血,符號為Fe。
【小問2詳解】
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
17. 我國青海鹽湖地區有“夏天曬鹽,冬天撈堿”的說法,這里的“鹽”是指,“堿”是指。下圖是和的溶解度曲線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時,的溶解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Cl的溶解度。
(2)冬天撈“堿”后湖水中的溶液屬于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人們根據季節的氣候條件差異實現“鹽”和“堿”的分離,這主要是利用“鹽”和“堿”的_____不同這一性質。
【答案】(1)小于 (2)飽和
(3)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2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鈉的溶解度;
【小問2詳解】
冬天撈“堿”后湖水中的碳酸鈉溶液不能繼續溶解碳酸鈉,屬于飽和溶液;
小問3詳解】
人們根據季節的氣候條件差異實現“鹽”和“堿”的分離,這主要是鹽(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而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故主要是利用“鹽”和“堿”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不同這一性質。
18. 圖1為古今凈水工藝的對比,圖2為自制簡易凈水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宜搗蒜或明礬少許,投入水缸中”能使水中的懸浮雜質形成沉淀,此過程對應于現代凈水工藝中的操作1的名稱是_____。
(2)浙江永嘉出土的明末水處理池池底殘存木炭,木炭在凈水中的作用是_____,與圖2中的_____作用相同。
(3)用圖2的簡易凈水器處理河水的過程屬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答案】(1)沉淀(或沉降等)
(2) ①.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②. 活性炭
(3)物理
【解析】
【小問1詳解】
圖1中“宜搗蒜或明礬少許,投入水缸中”能使水中的懸浮雜質形成沉淀,此過程對應于現代凈水工藝中的操作1的名稱是沉淀,這兩個過程均可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加速其沉降;
【小問2詳解】
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與圖2中的活性炭的作用相同,活性炭結構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也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小問3詳解】
用圖2的簡易凈水器處理河水,可實現固液分離,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同時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均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19. 閱讀下列材料。
在湘楚大地的翠竹海洋中,湖南桃江以千年竹文化為根基,將竹子從傳統材料升級為環保先鋒,譜寫著“以竹代塑”的環保新篇章。
竹子富含纖維素、木質素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降解、可再生。桃江創新研發竹基新材料,廣泛應用于現代科技、建筑、餐飲等領域,如竹炭基負極材料、竹纏繞管道、竹餐具等。竹炭基負極材料是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率、高循環穩定性等優點。這些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在自然環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避免“白色污染”。
從竹文化博覽館到“竹林十”生態模式,桃江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讓竹子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這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化學智慧與生態理念的完美融合。
依據材料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竹子中含有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_____。
(2)竹炭基負極材料的優點有_____(至少寫兩點)。
(3)“以竹代塑”符合環保理念是因為_____。
【答案】(1)纖維素、木質素等
(2)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率、高循環穩定性
(3)這些竹制品在自然環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避免“白色污染”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題干信息可知,竹子富含纖維素、木質素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小問2詳解】
由題干信息可知,竹炭基負極材料是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高導電率、高循環穩定性等優點;
【小問3詳解】
“以竹代塑”符合環保理念是因為:這些竹制品在自然環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避免“白色污染”。
20. 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題為“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17時17分,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
(1)發射該飛船的火箭使用的推進劑為偏二甲肼(燃料)和四氧化二氮(助燃劑),二者反應可表示為,的化學式為_____。此反應過程中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
(2)飛船座艙通過專用風機將座艙內部的空氣引入凈化罐,利用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凈化后的空氣再重新流回艙內。請寫出吸收的化學方程式:_____
【答案】(1) ①. N2 ②. 放出
(2)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有2個C,8個H,6個N,8個O,生成物中含有2個C,8個H,8個O,3個X,故X中含有2個N,故X為N2;此反應是燃燒反應,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
【小問2詳解】
Na2O2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21. 如圖1是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制備裝置。
(1)寫出標有字母a的儀器名稱:_____。
(2)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時,應選擇的氣體發生裝置是_____(填字母),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用圖2裝置除去中混有的水蒸氣以得到干燥的,則氣體應從_____(填“b”或“c”)端通入。
【答案】(1)集氣瓶 (2) ①. B ②.
(3)b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儀器a的名稱是:集氣瓶;
【小問2詳解】
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發生裝置可選B;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3詳解】
用圖2裝置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水蒸氣以得到干燥的氧氣,則氣體應從b端通入,這樣可使濃硫酸與氣體充分接觸,干燥的比較充分。
22. 勞動實踐課上,農民伯伯告訴同學們給水稻追肥時,可以將草木灰均勻撒在稻田中。同學們對此產生了興趣,以“草木灰”為主題展開了項目式學習的探究。
任務一 調查草木灰的制備方法
【查閱資料】
I.草木灰是作物秸稈、枯枝等燃燒后的剩余灰燼,其中富含可溶性鉀鹽。
II.碳酸鉀的化學性質與碳酸鈉相似,如可與稀硫酸反應:

任務二 探究草木灰水溶液的酸堿性
【實驗1】同學們取一定量的草木灰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浸泡,過濾,得到濾液。
(1)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證明草木灰水溶液呈_____性。
任務三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猜想與假設】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鉀、硫酸鉀中的一種或兩種。
【實驗2】同學們另取實驗1濾液根據下表方案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鉀和硫酸鉀
②向步驟①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鋇溶液 _______
【分析討論】
(2)步驟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
(3)步驟①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理由是_____。
任務四 討論使用草木灰的注意事項
(4)草木灰屬于堿性肥料,過多地使用草木灰會影響作物的生長,還可能會讓土壤堿化;也不適宜和銨態肥料混合施用,因為_____。
【拓展應用】
《周禮·考工記》中載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貝殼灰,主要成分為)混合加水所得的溶液來洗滌絲帛,這種溶液與絲表面的絲膠蛋白發生反應,生成物用水沖去,從而可把絲洗得干凈亮麗。
(5)這種溶液能洗滌絲帛,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生成的_____(寫化學式,除外)。
(6)下圖表示不同pH溶液對繭層絲膠蛋白溶解性的影響,研究表明脫膠率越高,所得的絲帛越順滑亮麗。根據如圖數據分析,選用下列溶液洗滌效果更好的是_____(填字母)。
A. 的溶液
B. 的溶液
C. 的KOH溶液(pH=13.2)
【答案】(1)堿 (2)有白色沉淀產生
(3)稀硫酸也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加入稀硫酸會干擾硫酸鉀的檢驗
(4)碳酸鉀溶液顯堿性,銨態肥料與碳酸鉀混合施用會產生氨氣,降低肥效
(5)KOH (6)C
【解析】
【小問1詳解】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故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證明草木灰水溶液呈堿性;
【小問2詳解】
氯化鋇能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故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鉀;
【小問3詳解】
稀硫酸也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加入稀硫酸會干擾硫酸鉀的檢驗,故步驟①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
【小問4詳解】
碳酸鉀溶液顯堿性,銨態肥料與碳酸鉀混合施用會產生氨氣,降低肥效,故草木灰不適宜和銨態肥料混合施用;
【小問5詳解】
氧化鈣與水該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鉀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鉀,故這種溶液能洗滌絲帛,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生成的KOH;
【小問6詳解】
根據圖示可知,pH小于2或大于12脫膠率高,故選的KOH溶液,C符合題意。
四、計算題(本題共1小題,共5分)
23. 為測定實驗室中標簽被腐蝕的某瓶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利用此鹽酸與足量大理石反應(雜質不參與反應,忽略的揮發性)進行實驗探究,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
反應前物質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物的總質量/g
大理石 鹽酸
20.0 100.0 115.6
(1)實驗中生成的質量為_____。
(2)通過計算,確定該瓶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4.4 (2)解:設該瓶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
x=7.3%
答:該瓶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7.3%。
【解析】
【小問1詳解】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前后的質量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反應前大理石質量20.0g與鹽酸質量100.0g之和為,反應后剩余物總質量為115.6g,所以生成的CO2質量為。
【小問2詳解】
大理石足量,則稀鹽酸完全反應,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見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娱乐| 固阳县| 静安区| 兴安盟| 凯里市| 浦东新区| 蒙阴县| 邮箱| 鹿泉市| 湟中县| 南郑县| 石台县| 鹿泉市| 靖远县| 黔西| 南召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文成县| 贵溪市| 类乌齐县| 新余市| 花莲市| 汝南县| 河池市| 永登县| 集安市| 分宜县| 敦化市| 缙云县| 宁都县| 南京市| 武邑县| 娱乐| 仁怀市| 姜堰市| 峨眉山市| 高青县| 澄城县| 慈利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