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大四平第二中學5月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大四平第二中學5月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5月新賓縣大四平第二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2024年4月25日,我國科學家發布了重大成果——制備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學晶體轉角菱方氮化硼。下列關于氮化硼(化學式為BN)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兩個原子組成
B. 其中的硼屬于金屬元素
C. 氮和硼元素的質量比為
D. 已知氮元素為價,則硼元素為價
2. 下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研究領域中,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 研制碳納米管材料 B. 研制新型顯示材料
C. 研發數字貨幣加密技術 D. 研發高純稀土金屬提取技術
3. 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下列模型可以用來表示“HCl”的是
A. B. C. D.
4. 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粽葉中的異葒草苷(C21H20O11)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等作用。下列關于異葒草昔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屬于有機物 B. 由52個原子構成
C.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D. 有益于人體健康
5. 化學世界絢麗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種與其他三種顏色不同,這種溶液是
A. 硝酸鉀溶液 B. 硫酸鈉溶液 C. 稀硫酸 D. 硫酸銅溶液
6. 新切的藕片上滴加幾滴碘液后變藍,說明藕片中含有淀粉。從化學角度看,淀粉屬于
A. 水 B. 油脂 C. 糖類 D. 無機鹽
7. 如圖所示為電動起重機的工作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鋼屬于合金 B. 鐵屬于非晶體
C. 塑料屬于天然材料 D. 圖中所示的滑輪屬于定滑輪
8. 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 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 T℃時,30gNaCl能完全溶解于50g水中
D. T℃時,Na2CO3和NaCl兩種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9. 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鉬的元素符號是Mo
B. 鉬屬于金屬元素
C. 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
D. 1個Mo2+中含有電子數為44
10. 某實驗小組按圖a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一段時間后,發現錐形瓶內部分固體變為紅棕色。實驗過程中瓶內物質或元素質量變化與圖b相符是
A. 鐵粉的質量 B. 氮氣的質量 C. 氧元素的質量 D. 固態物質的質量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
11. 我省進入供暖期,燃料使用時需關注發熱量和排放量等因素。
(1)燃料的發熱量可以用每克燃料在一定條件下完全燃燒所釋放出的熱量表示。天然氣和甲醇均可用作燃料,其發熱量及排放量見下表。
燃料 發熱量/(kJ/g) 排放量/(g/kJ)
天然氣 49.8 0.055
甲醇 20.1 0.070
①天然氣的排放量為0.055g/kJ,其含義是______。
②由上表可知,與甲醇相比,天然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______。
③甲醇()的組成可以看作,______。
(2)煤炭中含有的碳酸鹽會影響其發熱量。測量煤炭中碳酸鹽含量的原理是通過碳酸鹽與鹽酸反應生成的質量進行計算。實驗方案為:實驗1,如下圖所示,取一定質量的煤炭樣品于燒瓶中,通入,一段時間后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測量裝置乙吸收氣體的質量;實驗2,保持其他實驗條件相同,燒瓶中不加煤炭樣品,重復上述實驗。已知:煤炭樣品與稀鹽酸反應會產生少量氣體,影響質量的測量。
①儀器M名稱為______。將儀器M中的稀鹽酸加入燒瓶時,不應全都加入,在仍剩余少量稀鹽酸時需關閉活塞,原因是______。
②進行實驗1時,裝置甲中盛有的能與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CuS和一種常見的強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反應結束后,需向裝置中繼續通入一段時間的,作用是______。
③進行實驗2的目的是______。
12. 檸檬酸亞鐵()是一種補血劑,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組在實驗室研究制備檸檬酸亞鐵。
Ⅰ.制碳酸亞鐵
用預處理后的硫鐵礦燒渣(主要成分,含少量不溶性雜質)制備碳酸亞鐵的流程如下圖:
已知:a.溶液呈堿性;
b.在堿性條件下生成沉淀。
(1)“酸浸”時,為提高鐵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任寫一條)。
(2)“還原”時,加入鐵粉,溶液由黃色變為淺綠色,同時有無色氣體生成?!八峤彼萌芤褐泻械年栯x子是______(填離子符號)。
(3)“操作X”是為了除去過量鐵粉和不溶性雜質。“操作X”是______(填操作名稱)。
(4)“沉鐵”時,反應原理為______。
①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
②實驗時需將溶液滴入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______。
③待完全反應后,過濾,洗滌。洗滌前,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雜質是______(填化學式)。
Ⅱ.制檸檬酸亞鐵
(5)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檸檬酸亞鐵:
步驟1:在三頸燒瓶中加入一定質量固體、少量鐵粉及足量檸檬酸()溶液,控制溫度約80℃,攪拌,充分反應;
步驟2:將所得混合溶液加熱濃縮,加入適量無水乙醇,靜置、過濾、洗滌、干燥,得到檸檬酸亞鐵晶體
①制備原理為,物質X是______(填化學式)。
②“步驟2”中,加入無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
③實驗所得檸檬酸亞鐵的質量大于根據原理計算所得的質量,原因是______。
13. 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繼長江三峽工程之后的又一項世界級特大工程,是我國天然氣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氣東輸輸氣管線一期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東至上海市,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
請分析圖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題的相關問題:
(1)圖1是西氣東輸鉆探工程。我國在超深層采氣方面已有了新的突破,通過這種鉆探技術主要得到的是天然氣,其主要成分的名稱是______。開采時,若鉆穿了含有硫化氫(H2S,無色,有毒)酸性氣體的巖層,應迅速使用_______性鉆井液進行處理,保證pH在9.5以上的工程指標。
(2)圖2是西氣東輸第1站。此設備可完成天然氣的收集、處理和輸送,處理環節可將混合氣中的CO2、N2等除去。實驗室里除去CO2通常使用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這種全線自動化輸氣控制系統,盡管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準,但要做到安全運行、穩定供氣,源源不斷地將氣體如數送達目的地,輸送前工程技術人員也必須對沿線管道的質量和______進行檢查。
(3)圖3是西氣東輸跨黃工程??缭近S河的管道,采用不銹鋼、合金鋼和高強度鋼等材料制成,這些材料應具備的性能是______。由于長期處于潮濕環境,為保護管道外壁,應采取的具體措施為_______。
(4)西氣東輸橫亙西東、縱貫南北,受益人口超過4億人。這項工程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天然氣時代,作為優質、高效的______能源,天然氣自開發使用以來,已減少標煤的使用量約10.7億噸、減少CO2排放約11.7億噸[相當于減少______億噸碳的燃燒(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減少粉塵約5.8億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36億公頃,有效避免了對水體和______的污染。
14. 2024年5月1日,我國利用船舶加裝的碳捕捉系統回收首罐液態二氧化碳的卸船,標志著遠洋航行船舶從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同學們對“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非常感興趣,開展有關二氧化碳的項目式學習。
任務一:調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
(1)同學們調查到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認為有______(寫一種即可)。
任務二:討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
(2)同學們討論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種低碳生活方式是______。有同學想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______(填實驗現象),補充了可以利用有堿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
任務三:探究實驗室中不同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實驗室提供4種試劑:水、飽和石灰水、質量分數為0.165%的NaOH溶液、質量分數為40%的NaOH溶液。
【提出問題】上述4種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如何?
【查閱資料】
①室溫下,飽和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約為0.165%
②利用壓強傳感器及信息處理終端可將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呈現和分析
【進行實驗】
步驟1:各裝置氣密性良好(夾持裝置已省略),同學們用4只250mL燒瓶集滿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
步驟2:用4支注射器分別取60mL上述提供的4種試劑,將燒瓶分別連接壓強傳感器和注射器(如圖1所示)。
步驟3:待燒瓶內氣壓平穩后,迅速將4支注射器內試劑分別全部注入相對應的燒瓶中,關閉止水夾,觀察壓強變化。一段時間后,振蕩燒瓶,繼續觀察壓強變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展示燒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2所示)
【分析討論】
(3)根據40%NaOH溶液對應的曲線,分析時間段曲線變化的原因是______。
【得出結論】
(4)結合圖2數據,從壓強和吸收效果兩個角度對比分析,得到的結論是______。
任務四:形成二氧化碳閉環的意識
(5)在老師指導下,知道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氫氧化鈉有剩余。為了達到零碳排放和對環境無污染,形成二氧化碳閉環的意識?,F處理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液體,你設計的實驗方案是______。
師生對其他燒瓶中的物質也進行了科學處理。
【拓展思維】我國已經實現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甲醇和負碳纖維等,“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是未來碳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探索方向。2025年5月新賓縣大四平第二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2024年4月25日,我國科學家發布了重大成果——制備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學晶體轉角菱方氮化硼。下列關于氮化硼(化學式為BN)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兩個原子組成
B. 其中的硼屬于金屬元素
C. 氮和硼元素的質量比為
D. 已知氮元素為價,則硼元素為價
【答案】D
【解析】
【詳解】A、氮化硼由氮元素和硼元素組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硼不帶“钅”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氮化硼中氮元素和硼元素質量比為14:11,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氮化硼化學式為BN,已知氮元素為價,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硼元素為價,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2. 下列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研究領域中,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 研制碳納米管材料 B. 研制新型顯示材料
C. 研發數字貨幣加密技術 D. 研發高純稀土金屬提取技術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 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詳解】A、研制碳納米管材料,涉及到對物質的制備,屬于化學研究范疇,不符合題意;
B、研制新型顯示材料,涉及到對物質的制備,屬于化學研究范疇,不符合題意;
C、研發數字貨幣加密技術,主要是關于數字信息和加密算法等方面,與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等化學相關內容關系不大,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符合題意;
D、研發高純稀土金屬提取技術,涉及到物質間的轉化,屬于化學研究范疇,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 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下列模型可以用來表示“HCl”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選項模型是由相同的兩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而HCl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氯原子構成,故不符合題意;
B.選項模型一個分子是由三個原子構成,而一個HCl分子是兩個原子構成,故不符合題意;
C.選項模型只有一個原子,而一個HCl分子是兩個原子構成,故不符合題意;
D.選項模型一個分子是由兩個不同原子構成,因為氯原子半徑大于氫原子半徑,因此,大圓代表氯原子,小圓代表氫原子,故符合題意,故選D。
4. 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粽葉中的異葒草苷(C21H20O11)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等作用。下列關于異葒草昔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屬于有機物 B. 由52個原子構成
C.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D. 有益于人體健康
【答案】B
【解析】
【詳解】A、根據異葒草苷化學式可知,異葒草苷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說法正確, 不符合題意;
B、異葒草苷是由異葒草苷分子構成,1個異葒草苷分子是由21個碳原子、20個氫原子和11個氧原子構成,總共是21+20+11=52個原子,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根據異葒草苷化學式可知,異葒草苷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說法正確, 不符合題意;
D、題目中提到異葒草苷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等作用,有益于人體健康,說法正確,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 化學世界絢麗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種與其他三種顏色不同,這種溶液是
A. 硝酸鉀溶液 B. 硫酸鈉溶液 C. 稀硫酸 D. 硫酸銅溶液
【答案】D
【解析】
【詳解】A.硝酸鉀溶液是無色溶液;錯誤;
B.硫酸鈉溶液是無色溶液;錯誤;
C.稀硫酸是無色溶液;錯誤;
D.硫酸銅溶液是藍色溶液;正確;
故選D。
6. 新切的藕片上滴加幾滴碘液后變藍,說明藕片中含有淀粉。從化學角度看,淀粉屬于
A. 水 B. 油脂 C. 糖類 D. 無機鹽
【答案】C
【解析】
【詳解】新切的藕片上滴加幾滴碘液后變藍,說明藕片中含有淀粉,淀粉屬于糖類,故選C。
7. 如圖所示為電動起重機的工作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鋼屬于合金 B. 鐵屬于非晶體
C. 塑料屬于天然材料 D. 圖中所示的滑輪屬于定滑輪
【答案】A
【解析】
【詳解】A、鋼是一種鐵碳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的碳和其他元素, 正確;
B、鐵是一種晶體,具有固定的熔點和沸點,錯誤;
C、塑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材料,通常是由石油等化石燃料經過化學反應制成的,錯誤;
D、圖中所示滑輪的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屬于動滑輪,而不是定滑輪,錯誤。
故選A。
8. 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 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 T℃時,30gNaCl能完全溶解于50g水中
D. T℃時,Na2CO3和NaCl兩種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不符合題意;
B、由于未指明溫度,碳酸鈉的溶解度不一定比氯化鈉的大,如T℃時,碳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T℃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小于40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鈉的質量小于40g,則該溫度下,30g氯化鈉不能完全溶解于50g水中,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T℃時,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相等,則該溫度下,碳酸鈉和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符合題意。
故選D。
9. 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鉬的元素符號是Mo
B. 鉬屬于金屬元素
C. 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
D. 1個Mo2+中含有的電子數為44
【答案】D
【解析】
【詳解】A、據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鉬的元素符號是Mo。A正確;
B、鉬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B正確;
C、據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稱正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
D、據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鉬的原子序數是42,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所以1個Mo中含有的電子數為42。1個Mo失去2個電子形成1個Mo2+,所以1個Mo2+中含有的電子數為42-2=40。D錯誤。
綜上所述:選擇D。
10. 某實驗小組按圖a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一段時間后,發現錐形瓶內部分固體變為紅棕色。實驗過程中瓶內物質或元素質量變化與圖b相符的是
A. 鐵粉的質量 B. 氮氣的質量 C. 氧元素的質量 D. 固態物質的質量
【答案】A
【解析】
【詳解】A、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鐵粉的質量將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少,錐形瓶中氧氣反應完,鐵粉的質量不變。A符合題意;
B、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氮氣不參與反應,氮氣的質量不變。B不符合題意;
C、食鹽水中的鐵粉生銹過程中,氧氣轉化到鐵銹中,氧元素的質量不變。C不符合題意;
D、原固態物質是鐵粉,生銹后固態物質變為鐵銹,固態物質的質量先增加后不變。D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選擇A。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
11. 我省進入供暖期,燃料使用時需關注發熱量和排放量等因素。
(1)燃料的發熱量可以用每克燃料在一定條件下完全燃燒所釋放出的熱量表示。天然氣和甲醇均可用作燃料,其發熱量及排放量見下表。
燃料 發熱量/(kJ/g) 排放量/(g/kJ)
天然氣 49.8 0.055
甲醇 20.1 0.070
①天然氣的排放量為0.055g/kJ,其含義是______。
②由上表可知,與甲醇相比,天然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______。
③甲醇()的組成可以看作,______。
(2)煤炭中含有的碳酸鹽會影響其發熱量。測量煤炭中碳酸鹽含量的原理是通過碳酸鹽與鹽酸反應生成的質量進行計算。實驗方案為:實驗1,如下圖所示,取一定質量的煤炭樣品于燒瓶中,通入,一段時間后加入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測量裝置乙吸收氣體的質量;實驗2,保持其他實驗條件相同,燒瓶中不加煤炭樣品,重復上述實驗。已知:煤炭樣品與稀鹽酸反應會產生少量氣體,影響質量的測量。
①儀器M的名稱為______。將儀器M中的稀鹽酸加入燒瓶時,不應全都加入,在仍剩余少量稀鹽酸時需關閉活塞,原因是______。
②進行實驗1時,裝置甲中盛有的能與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CuS和一種常見的強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反應結束后,需向裝置中繼續通入一段時間的,作用是______。
③進行實驗2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天然氣燃燒每放出1kJ熱量排放二氧化碳0.055g ②. 相同質量的天然氣和甲醇燃燒,天然氣發熱量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少 ③. 1
(2) ①. 分液漏斗 ②. 液封,保證裝置的氣密性,防止氣體溢出 ③. ④. 保證裝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裝置乙吸收 ⑤. 對照實驗,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根據題目中對燃料相關量定義以及表格信息,天然氣的CO2排放量為0.055g/kJ,其含義就是天然氣完全燃燒每放出1kJ熱量,產生0.055gCO2。
②從表格中的數據對比來看,天然氣的發熱量為49.8kJ/g,甲醇的發熱量為20.1kJ/g,天然氣的發熱量更高;天然氣的CO2排放量為0.055g/kJ,甲醇的CO2排放量為0.070g/kJ,天然氣排放CO2更少。所以與甲醇相比,天然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等質量的天然氣和甲醇完全燃燒,天然氣產生的熱量更多,且排放CO2少。
③已知甲醇的組成可以看作,將其展開可得mC+(2m+2n)H+nO。對于甲醇CH4O,根據原子守恒,C原子有1個,H原子有4個,O原子有1個。則m=1,2m+2n=4,把m=1代入2m+2n=4中,得到2×1+2n=4,即2+2n=4,移項可得2n=4 2=2,解得n=1。所以=1。
【小問2詳解】
①觀察可知,儀器 M 是分液漏斗。在將稀鹽酸加入燒瓶時,若全部加入,反應產生的氣體會從分液漏斗逸出,所以在仍剩余少量稀鹽酸時關閉活塞,目的是液封,保證裝置的氣密性,防止氣體溢出。
②裝置甲中CuSO4與H2S發生復分解反應,根據復分解反應的規律,互相交換成分生成CuS沉淀和H2SO4,化學方程式為CuSO4+H2S=CuS↓+H2SO4。反應結束后,裝置中還殘留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一段時間的N2,可以將裝置中殘留的二氧化碳全部吹入裝置乙,保證裝置中二氧化碳全部被裝置乙吸收,從而使測量結果更準確。
③實驗 2 保持其他實驗條件相同,只是燒瓶中不加煤炭樣品,這樣做是作為對照試驗。通過與實驗 1 對比,可以排除裝置中原本存在的氣體等其他因素對二氧化碳質量測量的影響,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12. 檸檬酸亞鐵()是一種補血劑,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組在實驗室研究制備檸檬酸亞鐵。
Ⅰ.制碳酸亞鐵
用預處理后的硫鐵礦燒渣(主要成分,含少量不溶性雜質)制備碳酸亞鐵的流程如下圖:
已知:a.溶液呈堿性;
b.在堿性條件下生成沉淀。
(1)“酸浸”時,為提高鐵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任寫一條)。
(2)“還原”時,加入鐵粉,溶液由黃色變為淺綠色,同時有無色氣體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是______(填離子符號)。
(3)“操作X”是為了除去過量鐵粉和不溶性雜質?!安僮鱔”是______(填操作名稱)。
(4)“沉鐵”時,反應原理為______。
①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
②實驗時需將溶液滴入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______。
③待完全反應后,過濾,洗滌。洗滌前,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雜質是______(填化學式)。
Ⅱ.制檸檬酸亞鐵
(5)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檸檬酸亞鐵:
步驟1:在三頸燒瓶中加入一定質量固體、少量鐵粉及足量檸檬酸()溶液,控制溫度約80℃,攪拌,充分反應;
步驟2:將所得混合溶液加熱濃縮,加入適量無水乙醇,靜置、過濾、洗滌、干燥,得到檸檬酸亞鐵晶體。
①制備原理為,物質X是______(填化學式)。
②“步驟2”中,加入無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
③實驗所得檸檬酸亞鐵的質量大于根據原理計算所得的質量,原因是______。
【答案】(1)適當升高溫度、攪拌等
(2)、
(3)過濾 (4) ①. ②. 復分解反應 ③. 避免生成 ④.
(5) ①. ②. 降低檸檬酸亞鐵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體析出 ③. 鐵粉與檸檬酸反應生成檸檬酸亞鐵
【解析】
【小問1詳解】
“酸浸”時,充分反應可以提高鐵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適當升高溫度、攪拌等;
【小問2詳解】
“還原”時,加入鐵粉,溶液由黃色變為淺綠色,即鐵和鐵離子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同時有無色氣體生成,說明存在氫離子,鐵和氫離子反應生成氫氣,故“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是Fe3+、H+;
【小問3詳解】
鐵粉不溶于水,除去鐵粉和不溶性雜質的方法是過濾,將固體和液體分離;
【小問4詳解】
“沉鐵”時,硫酸亞鐵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亞鐵沉淀和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①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
②根據信息:“FeSO4在堿性條件下生成Fe(OH)2沉淀”,實驗時需將Na2CO3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避免生成Fe(OH)2;
③依據,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鈉,所以FeCO3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雜質是Na2SO4;
【小問5詳解】
①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反應前Fe、C、O、H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7、10、8,反應后Fe、C、O、H原子的個數分別為1、6、8、8,則物質X是CO2;
②檸檬酸亞鐵難溶于乙醇,所以“步驟2”中,加入無水乙醇可以降低檸檬酸亞鐵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體析出;
③鐵能與檸檬酸反應生成檸檬酸亞鐵和氫氣,所以實驗所得檸檬酸亞鐵的質量大于根據原理計算所得的質量。
13. 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繼長江三峽工程之后的又一項世界級特大工程,是我國天然氣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氣東輸輸氣管線一期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東至上海市,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
請分析圖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題的相關問題:
(1)圖1是西氣東輸鉆探工程。我國在超深層采氣方面已有了新的突破,通過這種鉆探技術主要得到的是天然氣,其主要成分的名稱是______。開采時,若鉆穿了含有硫化氫(H2S,無色,有毒)酸性氣體的巖層,應迅速使用_______性鉆井液進行處理,保證pH在9.5以上的工程指標。
(2)圖2是西氣東輸第1站。此設備可完成天然氣的收集、處理和輸送,處理環節可將混合氣中的CO2、N2等除去。實驗室里除去CO2通常使用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這種全線自動化輸氣控制系統,盡管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準,但要做到安全運行、穩定供氣,源源不斷地將氣體如數送達目的地,輸送前工程技術人員也必須對沿線管道的質量和______進行檢查。
(3)圖3是西氣東輸跨黃工程。跨越黃河的管道,采用不銹鋼、合金鋼和高強度鋼等材料制成,這些材料應具備的性能是______。由于長期處于潮濕環境,為保護管道外壁,應采取的具體措施為_______。
(4)西氣東輸橫亙西東、縱貫南北,受益人口超過4億人。這項工程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天然氣時代,作為優質、高效的______能源,天然氣自開發使用以來,已減少標煤的使用量約10.7億噸、減少CO2排放約11.7億噸[相當于減少______億噸碳的燃燒(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減少粉塵約5.8億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36億公頃,有效避免了對水體和______的污染。
【答案】(1) ①. 甲烷 ②. 堿
(2) ①. ②. 氣密性
(3) ①. 硬度大、耐腐蝕性強等(合理即可) ②. 刷漆等(合理即可)
(4) ①. 清潔 ②. 3.2 ③. 空氣
【解析】
【小問1詳解】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的名稱是甲烷;
開采時,若鉆穿了含有硫化氫(H2S,無色,有毒)酸性氣體的巖層,應迅速使用堿性鉆井液進行處理,保證pH在9.5以上的工程指標;
【小問2詳解】
實驗室里除去CO2通常使用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這種全線自動化輸氣控制系統,盡管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準,但要做到安全運行、穩定供氣,源源不斷地將氣體如數送達目的地,輸送前工程技術人員也必須對沿線管道的質量和氣密性進行檢查,防止裝置漏氣,引起爆炸等;  
小問3詳解】
跨越黃河的管道,采用不銹鋼、合金鋼和高強度鋼等材料制成,這些材料應具備的性能是硬度大、耐腐蝕性強等;
鐵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會發生銹蝕,由于長期處于潮濕環境,為保護管道外壁,應采取的具體措施為刷漆等,隔絕氧氣和水,達到防銹目的; 
【小問4詳解】
這項工程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天然氣時代,作為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天然氣自開發使用以來,已減少標煤的使用量約10.7億噸、減少CO2排放約11.7億噸,根據碳元素質量守恒,則相當于減少碳的燃燒,減少粉塵約5.8億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36億公頃,有效避免了對水體和空氣的污染。
14. 2024年5月1日,我國利用船舶加裝的碳捕捉系統回收首罐液態二氧化碳的卸船,標志著遠洋航行船舶從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同學們對“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非常感興趣,開展有關二氧化碳的項目式學習。
任務一:調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
(1)同學們調查到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認為有______(寫一種即可)。
任務二:討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
(2)同學們討論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種低碳生活方式是______。有同學想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______(填實驗現象),補充了可以利用有堿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
任務三:探究實驗室中不同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實驗室提供4種試劑:水、飽和石灰水、質量分數為0.165%的NaOH溶液、質量分數為40%的NaOH溶液。
【提出問題】上述4種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如何?
【查閱資料】
①室溫下,飽和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約為0.165%
②利用壓強傳感器及信息處理終端可將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呈現和分析
【進行實驗】
步驟1:各裝置氣密性良好(夾持裝置已省略),同學們用4只250mL燒瓶集滿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
步驟2:用4支注射器分別取60mL上述提供的4種試劑,將燒瓶分別連接壓強傳感器和注射器(如圖1所示)。
步驟3:待燒瓶內氣壓平穩后,迅速將4支注射器內試劑分別全部注入相對應的燒瓶中,關閉止水夾,觀察壓強變化。一段時間后,振蕩燒瓶,繼續觀察壓強變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展示燒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2所示)
【分析討論】
(3)根據40%NaOH溶液對應的曲線,分析時間段曲線變化的原因是______。
【得出結論】
(4)結合圖2數據,從壓強和吸收效果兩個角度對比分析,得到的結論是______。
任務四:形成二氧化碳閉環的意識
(5)在老師指導下,知道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氫氧化鈉有剩余。為了達到零碳排放和對環境無污染,形成二氧化碳閉環的意識?,F處理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液體,你設計的實驗方案是______。
師生對其他燒瓶中的物質也進行了科學處理。
【拓展思維】我國已經實現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甲醇和負碳纖維等,“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是未來碳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探索方向。
【答案】(1)化石燃燒的燃燒(合理即可)
(2) ①.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②. 變渾濁
(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氣體體積減少,使燒瓶內壓強減少,振蕩,40%的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充分接觸,反應速率更快(合理即可)
(4)相同條件下,40%的氫氧化鈉溶液壓強變化最大,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
(5)向待處理的液體中逐滴加入氯化鈣溶液,直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直到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
【解析】
【小問1詳解】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如化石燃燒的燃燒、含碳物質的燃燒以及人和動植物的呼吸等,故填:化石燃燒的燃燒(合理即可);
【小問2詳解】
低碳生活方式很多,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隨手關燈等;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填: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變渾濁;
【小問3詳解】
根據40%NaOH溶液對應的曲線可知,時間段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氣體體積減少,使燒瓶內壓強減少;時間段壓強變化更大,是因為振蕩燒瓶,40%的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充分接觸,反應速率更快,故填: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氣體體積減少,使燒瓶內壓強減少,振蕩,40%的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充分接觸,反應速率更快(合理即可);
【小問4詳解】
根據圖2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相同條件下,40%的氫氧化鈉溶液壓強變化最大,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故填:相同條件下,40%的氫氧化鈉溶液壓強變化最大,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
【小問5詳解】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且氫氧化鈉有剩余,說明待處理的液體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為了達到零碳排放和對環境無污染,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向待處理的液體中逐滴加入氯化鈣溶液,直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直到溶液呈中性,故填:向待處理的液體中逐滴加入氯化鈣溶液,直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直到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通州区| 西藏| 霍城县| 成安县| 河西区| 巴东县| 鱼台县| 金平| 锡林浩特市| 德州市| 汨罗市| 龙州县| 武夷山市| 兰考县| 黄浦区| 延庆县| 沙田区| 英山县| 阳信县| 广丰县| 泽州县| 钦州市| 措勤县| 巴林左旗| 梅河口市| 双峰县| 长武县| 宁陕县| 迁西县| 德令哈市| 阿拉善左旗| 兴业县| 衡南县| 宁南县| 磐石市| 韩城市| 泊头市| 昌邑市| 富平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