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5月新賓縣上夾河鎮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S 32 Fe 56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或用途說法正確的是A. 生石灰不能與水反應 B. 濃硫酸有揮發性C. 催化劑不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D. 熟石灰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2. 2024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 加油站、面粉廠應嚴禁煙火B. 濃硫酸濺上皮膚后立即用食醋沖洗C. 霉變花生洗凈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D. 天然氣泄漏時先開窗通風后,再開燈檢查3. 液體藥品通常盛放在細口瓶中,常用傾倒方法取用。如圖所示,關于實驗用品的使用正確的是A. 試管內液體的體積 B. 試劑瓶標簽的位置C. 試劑瓶瓶塞的放置 D. 試管口傾斜的方向4. 氧氣性質活潑,能支持燃燒。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能生成無色、無味氣體的是A. 鐵絲 B. 硫粉 C. 紅磷 D. 木炭5. 元素觀、微粒觀是重要的化學觀念。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 繁多復雜物質世界是由種類有限的元素組成的B. 原子中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一定相等C. 原子核的體積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質量D. 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后,元素種類不變6.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錯誤的是A. 2個氮氣分子: B. 二氧化氮的化學式:C. 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D. 3個硫酸根離子:7. 輔酶Q10(化學式為C59H90O4)具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下列關于輔酶Q10說法正確的是A. 輔酶Q10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B. 輔酶Q10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62gC. 輔酶Q10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D. 輔酶Q10由153個原子構成8. 某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實驗,研究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錐形瓶中的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的溶解度:甲>乙 B. 溶液的質量分數:甲<乙C. 乙中的溶液一定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D. 用硝酸銨代替生石灰也會出現上述現象9. 下列果汁或飲料中,呈弱堿性的是A. 蘋果汁(pH≈3) B. 番茄汁(pH≈4)C. 西瓜汁(pH≈6) D. 蘇打水(pH≈9)10. 在三頸燒瓶中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將三頸燒瓶與盛有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注射器和壓強傳感器密封連接(如圖1)。在t1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t3時快速注入第二種溶液,測得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t1時注入的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B. t2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示意圖如圖3所示C. t2~t3期間壓強不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已經反應完全D. t3后壓強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鈉與鹽酸發生反應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11. 天然氣的綜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天然氣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為甲烷(CH4),還含有少量硫化氫(H2S)等氣體。硫化氫可在催化劑作用下與甲烷反應而除去,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1所示。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氫氣。一種甲烷水蒸氣催化制氫的透氫膜反應器如圖2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氣在高溫和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該反應是吸熱反應),一部分氫氣通過透氫膜與膜外側通入的氧氣反應。利用甲烷在高溫、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單質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強度和優良的導電性能。(1)甲烷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結合圖1,分析甲烷與硫化氫的反應。①產物“”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填最簡整數比)。②該反應過程中變化的是______(填字母)。A.分子的數目 B.原子的種類 C.物質的總質量(3)結合圖2,分析甲烷水蒸氣制氫反應。①甲烷水蒸氣制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在反應器的膜外側通入氧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天然氣屬于純凈物B. 天然氣和氫氣均屬于可再生能源C. 透氫膜反應器內生成的CO與H2未被完全分離D. 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是一種金屬單質12. 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習化學的方法。Ⅰ.探究“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1)實驗原理:圖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2)實驗現象:圖1中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圖3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3)實驗結論:二氧化錳可使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________。【問題與思考】(4)研究表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它在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有無變化?(5)常溫下,圖1試管內也產生了氧氣,但帶火星木條不能復燃原因可能是什么?Ⅱ.探究“綠礬”(,相對分子質量為278)它是一種常用顏料和化工原料,加熱時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但在隔絕空氣高溫條件下能分解生成四種氧化物,某同學取用13.9g綠礬樣品,設計如下實驗探究綠礬分解的產物。已知:①常溫下為氣態,0℃時為固態;②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回答下列問題:(6)點燃A處酒精噴燈前,應先向裝置中緩緩通一段時間的作用是________。(7)假設A~E裝置中每一步都進行完全,請完善以下實驗現象或結論: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實驗結束后,A裝置中剩余固體呈紅棕色,取少量固體與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溶液呈黃色。 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___________。②B裝置中無水硫酸銅變藍。 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________。③C裝置中U形管內_______。 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④D裝置中品紅溶液褪色。 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8)結合(2)中的實驗現象和結論回答:①請寫出隔絕空氣高溫加熱綠礬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②實驗結束后,C裝置中收集到的氧化物的質量理論上為__________g。③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該實驗中檢驗不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品紅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13. 閱讀科普短文。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它可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實現二氧化碳的循環利用。液態陽光概念示意圖如下。2020年,我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投產運行。該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標志著我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液體燃料邁出了工業化的第一步。甲醇作為液態陽光首要目標產物,能生產乙酸、烯烴等化學品,能用作內燃機燃料,也能用于燃料電池產生電能,還能通過重整反應釋放出氫氣。(1)“液態陽光生產”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寫一種)。(2)“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_________和_______。(3)可用NaOH溶液實現“碳捕獲”,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4)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14. 排放含磷廢水會使水體富營養化。為除去廢水中的磷,某小組開展下列研究。Ⅰ.制備吸附劑【實驗1】往桑枝木炭中加入溶液,浸泡后再加入NaOH溶液,調節溶液的pH,經系列操作制得吸附劑A和吸附劑B。(1)使用________可測定溶液的pH。(2)溶液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Fe(OH)3沉淀和Na2SO4,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Ⅱ.研究吸附劑的性能【實驗2】為比較兩種吸附劑的除磷性能,25℃時,分別取含磷濃度為的兩份等量含磷廢水,將廢水的pH均調至6,用兩種吸附劑進行控制單一變量實驗,結果如下表(吸附量是指每克吸附劑吸附的廢水中磷元素的質量)。實驗編號 實驗條件 實驗結果吸附劑 吸附劑質量/g 廢水的 pH 吸附時間 /min 吸附率 /% 吸附量 /(mg g-1)① A 0.2 6 x 75.7 1.42② B y 6 260 98.1 1.84(3)上表中x=________,y=________。【實驗3】為研究廢水的pH對吸附劑A除磷性能的影響,設計實驗方案。(4)該實驗方案為________。Ⅲ.研究吸附劑的應用含磷廢水的凈化處理過程如下圖所示。(5)從實驗2數據判斷,“吸附劑X”應選擇吸附劑________(填“A”或“B”),除磷效果較好。(6)從以上凈水過程可以歸納出物質分離一般思路:明確混合物中的物質→________→確定物質的分離方法。2025年5月新賓縣上夾河鎮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S 32 Fe 56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或用途說法正確的是A. 生石灰不能與水反應 B. 濃硫酸有揮發性C. 催化劑不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D. 熟石灰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答案】D【解析】【詳解】A、生石灰是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錯誤;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揮發性,錯誤;C、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例如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速率,錯誤;D、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確。故選:D。2. 2024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 加油站、面粉廠應嚴禁煙火B. 濃硫酸濺上皮膚后立即用食醋沖洗C. 霉變花生洗凈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D. 天然氣泄漏時先開窗通風后,再開燈檢查【答案】B【解析】【詳解】A、加油站有汽油揮發的可燃性氣體,面粉廠有面粉這樣的可燃性粉塵,遇明火有爆炸可能,加油站、面粉廠應嚴禁煙火,正確;B、濃硫酸濺到皮膚上,先用大量水沖洗,在涂3%~5%碳酸氫鈉溶液,錯誤;C、霉變的花生含有黃曲霉毒素,煮熟后仍有會使人中毒,不能食用,正確;D、天然氣泄漏先關閉閥門,開窗通風降低天然氣的濃度,脫離爆炸極限,再開燈檢查,正確。故選:B。3. 液體藥品通常盛放在細口瓶中,常用傾倒的方法取用。如圖所示,關于實驗用品的使用正確的是A. 試管內液體的體積 B. 試劑瓶標簽的位置C. 試劑瓶瓶塞的放置 D. 試管口傾斜的方向【答案】D【解析】【分析】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應倒放,試管應略傾斜,標簽應向著手心,瓶口應緊挨著試管口。【詳解】A、使用試管時,不加熱情況下所裝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二,加熱情況下不能超過三分之一,圖示操作液體量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二,A錯誤;B、圖示操作標簽沒有向著手心,可能導致標簽被腐蝕,B錯誤;C、圖示操作瓶塞沒有倒放在桌面上,會導致瓶塞被污染,C錯誤;D、傾倒液體時,試管口應略傾斜,D正確。故選:D。4. 氧氣性質活潑,能支持燃燒。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能生成無色、無味氣體的是A. 鐵絲 B. 硫粉 C. 紅磷 D. 木炭【答案】D【解析】【詳解】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故選項A錯誤;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選項B錯誤;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故選項C錯誤;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的氣體,故選D項正確。故選:D。5. 元素觀、微粒觀是重要的化學觀念。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 繁多復雜的物質世界是由種類有限的元素組成的B. 原子中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一定相等C. 原子核的體積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質量D. 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后,元素種類不變【答案】B【解析】【詳解】A、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所以雖然元素的種類是有限的,但由元素組成的物質種類是繁多的,故說法正確;B、同種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例如碳12、碳13、碳14的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則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故說法錯誤;C、原子核體積相對于原子體積來說很小,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原子核的質量大約相當于原子的質量,故說法正確;D、元素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其質子數不變,因此元素的種類不變,故說法正確。故選B。6.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錯誤的是A. 2個氮氣分子: B. 二氧化氮的化學式:C. 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D. 3個硫酸根離子:【答案】B【解析】【詳解】A、分子用化學式表示,多個分子就是在其化學式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2個氮氣分子表示為:2N2,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為+4價,氧元素為-2價,故二氧化氮的化學式表示為:NO2,故選項符合題意;C、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6,核外有3個電子層,第1電子層上有2個電子,第2電子層上有8個電子,第3電子層上有6個電子,則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表示為:,故選項不符合題意;D、離子表示方法:在該離子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上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帶一個電荷時,1通常省略,多個離子,就是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3個硫酸根離子表示為:,故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7. 輔酶Q10(化學式為C59H90O4)具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下列關于輔酶Q10說法正確的是A. 輔酶Q10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B. 輔酶Q10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62gC. 輔酶Q10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D. 輔酶Q10由153個原子構成【答案】C【解析】【詳解】A、輔酶Q10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59):(1×90):(16×4),氧元素占比最小,所以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不符合題意;B、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不符合題意;C、物質由元素組成,輔酶Q10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符合題意;D、輔酶Q10由輔酶Q10分子構成,1個輔酶Q10分子由59+90+4=153個原子構成。不符合題意;故選C。8. 某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實驗,研究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當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錐形瓶中的發生如圖乙所示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的溶解度:甲>乙 B. 溶液的質量分數:甲<乙C. 乙中的溶液一定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 D. 用硝酸銨代替生石灰也會出現上述現象【答案】B【解析】【詳解】A.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反應放熱,溶液溫度升高,乙中錐形瓶底部硝酸鉀晶體溶解,說明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的溶解度:甲<乙,故A錯誤;B.甲中錐形瓶底部硝酸鉀晶體沒有溶解,乙中錐形瓶底部硝酸鉀晶體溶解,乙中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大于甲,溶劑質量不變,所以溶液的質量分數:甲<乙,故B正確;C.乙中的溶液可能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C錯誤;D.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溶液溫度降低,不會出現上述現象,故D錯誤。故選:B。9. 下列果汁或飲料中,呈弱堿性的是A. 蘋果汁(pH≈3) B. 番茄汁(pH≈4)C. 西瓜汁(pH≈6) D. 蘇打水(pH≈9)【答案】D【解析】【詳解】A、蘋果汁pH<7,為酸性;B、番茄汁pH<7,為酸性;C、西瓜汁pH<7,為酸性;D、蘇打水pH>7,為堿性。故選D。10. 在三頸燒瓶中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將三頸燒瓶與盛有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注射器和壓強傳感器密封連接(如圖1)。在t1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t3時快速注入第二種溶液,測得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t1時注入的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B. t2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示意圖如圖3所示C. t2~t3期間壓強不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已經反應完全D. t3后壓強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鈉與鹽酸發生反應【答案】B【解析】【詳解】A、t1 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后,壓強減小,所以注入的溶液應該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導致壓強減小,故A正確;B、由A分析可知,t2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是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圖3中的生成物中還缺少水分子,故B錯誤;C、t2~t3期間壓強不變,說明氣體不再與氫氧化鈉反應,則可證明二氧化碳已經反應完全,故C正確;D、由B分析可知,t2時溶液的溶質為碳酸鈉,t2后壓強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鈉溶液與鹽酸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D正確。故選B。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11. 天然氣的綜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天然氣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為甲烷(CH4),還含有少量硫化氫(H2S)等氣體。硫化氫可在催化劑作用下與甲烷反應而除去,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1所示。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氫氣。一種甲烷水蒸氣催化制氫的透氫膜反應器如圖2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氣在高溫和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該反應是吸熱反應),一部分氫氣通過透氫膜與膜外側通入的氧氣反應。利用甲烷在高溫、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單質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強度和優良的導電性能。(1)甲烷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結合圖1,分析甲烷與硫化氫的反應。①產物“”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填最簡整數比)。②該反應過程中變化的是______(填字母)。A.分子的數目 B.原子的種類 C.物質的總質量(3)結合圖2,分析甲烷水蒸氣制氫反應。①甲烷水蒸氣制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在反應器的膜外側通入氧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天然氣屬于純凈物B. 天然氣和氫氣均屬于可再生能源C. 透氫膜反應器內生成的CO與H2未被完全分離D. 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是一種金屬單質【答案】(1)(2) ①. 3:16 ②. A(3) ①. ②. H2與O2反應放熱,為制氫提供熱量 (4)C【解析】【小問1詳解】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2詳解】①產物“ ”的化學式為:CS2,CS2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質量比為:;②A、由圖可知,該反應為甲烷和硫化氫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S2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發生了改變,反應前是3個,反應后是5個,符合題意;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不符合題意;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故選A;【小問3詳解】①由圖2可知,甲烷水蒸氣制氫反應為甲烷和水蒸氣在高溫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故在反應器的膜外側通入氧氣的主要目的是:H2與O2反應放熱,為制氫提供熱量;【小問4詳解】A、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還含有其它物質,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B、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短期內不能再生,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氫氣可通過電解水等制得,屬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題意;C、一氧化碳和氫氣均是氣體,透氫膜反應器內生成的CO與H2混合在一起,未被完全分離,符合題意;D、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但是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碳單質,不符合題意。故選C。12. 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習化學的方法。Ⅰ.探究“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1)實驗原理:圖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2)實驗現象:圖1中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圖3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3)實驗結論:二氧化錳可使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________。【問題與思考】(4)研究表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它在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有無變化?(5)常溫下,圖1試管內也產生了氧氣,但帶火星木條不能復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Ⅱ.探究“綠礬”(,相對分子質量為278)它是一種常用顏料和化工原料,加熱時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但在隔絕空氣高溫條件下能分解生成四種氧化物,某同學取用13.9g綠礬樣品,設計如下實驗探究綠礬分解的產物。已知:①常溫下為氣態,0℃時為固態;②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回答下列問題:(6)點燃A處酒精噴燈前,應先向裝置中緩緩通一段時間的作用是________。(7)假設A~E裝置中每一步都進行完全,請完善以下實驗現象或結論: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實驗結束后,A裝置中剩余固體呈紅棕色,取少量固體與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溶液呈黃色。 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___________。②B裝置中無水硫酸銅變藍。 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________。③C裝置中U形管內_______。 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④D裝置中品紅溶液褪色。 綠礬分解產物中有。(8)結合(2)中的實驗現象和結論回答:①請寫出隔絕空氣高溫加熱綠礬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②實驗結束后,C裝置中收集到的氧化物的質量理論上為__________g。③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該實驗中檢驗不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品紅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2)帶火星的木條復燃(3)加快 (4)無變化(5)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緩慢,產生氧氣量很少,不足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6)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綠礬被空氣或氧氣氧化(7) ①. ##三氧化二鐵 ②. ##水 ③. 有固體析出(8) ①. ②. 2.0 ③. 排空時裝置內空氣中的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干擾的檢驗【解析】【小問1詳解】圖2中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化學方程式為:;【小問2詳解】圖1中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圖3中生成氧氣,現象為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小問3詳解】二氧化錳可使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加快;【小問4詳解】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小問5詳解】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緩慢,產生氧氣量很少,不足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小問6詳解】綠礬加熱時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點燃A處酒精噴燈前,應先向裝置中緩緩通一段時間的作用是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綠礬被空氣或氧氣氧化;【小問7詳解】①綠礬在隔絕空氣高溫條件下能分解生成四種氧化物,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產物中有鐵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和水,實驗結束后,A裝置中剩余固體呈紅棕色,取少量固體與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溶液呈黃色,溶液顯黃色,說明綠礬的分解產物中含有氧化鐵,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溶液顯黃色;②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B裝置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綠礬的分解產物有水;③綠礬的分解產物中有三氧化硫,常溫下為氣態,0℃時為固態,則C裝置中U型管內有固體析出;【小問8詳解】①隔絕空氣高溫加熱綠礬,生成氧化鐵、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該反應化學方程式:;②實驗結束后,C裝置中收集到的氧化物三氧化硫,設生成三氧化硫的質量為xx=2C裝置中收集到的氧化物的質量理論上為2.0g;③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該實驗中檢驗不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品紅溶液的原因是空時裝置內空氣中的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干擾的檢驗。13. 閱讀科普短文。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它可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實現二氧化碳的循環利用。液態陽光概念示意圖如下。2020年,我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投產運行。該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標志著我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液體燃料邁出了工業化的第一步。甲醇作為液態陽光首要目標產物,能生產乙酸、烯烴等化學品,能用作內燃機燃料,也能用于燃料電池產生電能,還能通過重整反應釋放出氫氣。(1)“液態陽光生產”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寫一種)。(2)“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_________和_______。(3)可用NaOH溶液實現“碳捕獲”,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4)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答案】(1)太陽能(或風能或其他某種可再生能源)(2) ①. 水## ②. 二氧化碳##(3)(4)便于儲(貯)存和運輸或便于儲(貯)存,或便于運輸,或安全性高(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短文內容,“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液態陽光生產”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陽能(或風能或其他某種可再生能源);【小問2詳解】由短文可知,“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所以,該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水(H2O)和CO2;【小問3詳解】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用NaOH溶液實現“碳捕獲”,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4詳解】氫氣貯存和運輸較困難,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便于儲(貯)存和運輸或便于儲(貯)存,或便于運輸,或安全性高。14. 排放含磷廢水會使水體富營養化。為除去廢水中的磷,某小組開展下列研究。Ⅰ.制備吸附劑【實驗1】往桑枝木炭中加入溶液,浸泡后再加入NaOH溶液,調節溶液的pH,經系列操作制得吸附劑A和吸附劑B。(1)使用________可測定溶液的pH。(2)溶液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Fe(OH)3沉淀和Na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Ⅱ.研究吸附劑的性能【實驗2】為比較兩種吸附劑的除磷性能,25℃時,分別取含磷濃度為的兩份等量含磷廢水,將廢水的pH均調至6,用兩種吸附劑進行控制單一變量實驗,結果如下表(吸附量是指每克吸附劑吸附的廢水中磷元素的質量)。實驗編號 實驗條件 實驗結果吸附劑 吸附劑質量/g 廢水 pH 吸附時間 /min 吸附率 /% 吸附量 /(mg g-1)① A 0.2 6 x 75.7 1.42② B y 6 260 98.1 1.84(3)上表中x=________,y=________。【實驗3】為研究廢水的pH對吸附劑A除磷性能的影響,設計實驗方案。(4)該實驗方案為________。Ⅲ.研究吸附劑的應用含磷廢水的凈化處理過程如下圖所示。(5)從實驗2數據判斷,“吸附劑X”應選擇吸附劑________(填“A”或“B”),除磷效果較好。(6)從以上凈水過程可以歸納出物質分離的一般思路:明確混合物中的物質→________→確定物質的分離方法。【答案】(1)pH試紙(或其他合理答案)(2)(3) ①. 260 ②. 0.2(4)將廢水的pH調成不同大小,控制其他條件相同,分別用吸附劑A進行除磷實驗,測定吸附率和吸附量(5)B (6)分析各物質的性質差異【解析】【小問1詳解】可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小問2詳解】Fe2(SO4)3 溶液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Fe(OH)3沉淀和Na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實驗目的是比較兩種吸附劑的除磷性能,根據控制變量唯一的原則,除了吸附劑的種類不同外,其它條件要保持一致,故x=260,y=0.2;【小問4詳解】研究廢水的pH對吸附劑A除磷性能的影響,根據對比實驗中控制變量唯一的原則,可設計實驗為:將廢水的pH調成不同大小,控制其他條件相同,分別用吸附劑A進行除磷實驗,測定吸附率和吸附量;【小問5詳解】從實驗2數據判斷,“吸附劑X”應選擇吸附劑B,其吸附率和吸附量比較大,即除磷效果較好;【小問6詳解】從以上凈水過程可以歸納出物質分離的一般思路:明確混合物中的物質→分析各物質的性質差異→確定物質的分離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上夾河鎮中學5月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題.docx 2025年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上夾河鎮中學5月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題(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