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5月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下夾河鄉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5月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下夾河鄉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5月新賓縣下夾河鄉中學九年級模擬
化學測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列有關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石墨很軟有滑膩感,可制造石墨電極
B. CO2能與NaOH反應,可用于人工降雨
C 具有還原性,可用于煉鐵
D. NaHCO3呈白色,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2. 將密封良好的餅干從平原帶到高原,包裝袋會鼓起的原因是
A. 袋內氣體分子數目增多 B. 袋內單個氣體分子質量變大
C. 袋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D. 袋內氣體分子的種類變多
3. 在“測定土壤樣品酸堿性”實驗中,下列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A. 取樣 B. 溶解
C. 過濾 D. 測pH
4. 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B. 碘酒中,碘是溶劑,酒精是溶質
C. 溶液的溶質只能是一種 D. 所有溶液均是無色、澄清的液體
5. 中科院李燦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其反應過程如圖。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消耗CO2與生成的CH3OH質量比為11:16
B. 反應中CO2、H2一定要與催化劑接觸
C. 反應過程中“”分成“”和“”
D. 該研究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
6. 如圖是我國西漢青銅雁魚燈及其示意圖。燈油燃燒時,煙氣通過魚身和雁頸導入雁體內水中,減少對室內空氣的污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該燈使用的青銅是一種金屬材料 B. 產生煙塵的原因是燈油不完全燃燒
C. 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 D. 水能吸收煙塵,還能吸收一氧化碳
7. 向盛有一定量氫氧化鈣溶液的燒杯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反應過程中相關量Y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則Y可以表示
A. 燒杯內水的質量 B. 燒杯內溶液的質量
C. 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 D. 燒杯內物質中氫元素的總質量
8. 歸納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列歸納推理正確的是
A. 燃燒都伴有發光、放熱現象,則有發光、放熱現象一定是燃燒
B.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則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一定是催化劑
D. 常溫下,pH大于7的溶液呈堿性,則堿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9. 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識點歸納有錯誤的一組是
A.化學與農業 B.化學與能源
①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①化石燃料使用便捷,我們無需開發新能源 ②煤、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C.化學與環境 D.化學與生活
①垃圾分類回收,實現資源再利用 ②推行使用可降解塑料,可減少“白色污染” ①洗滌劑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滌劑的乳化作用 ②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立即蓋上鍋蓋滅火
A. A B. B C. C D. D
10. 室溫下,向一定體積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鹽酸,測得溶液溫度變化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表△t(為溶液實時溫度與初始溫度差),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鹽酸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溫度變化△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A. 滴加鹽酸的全過程中,持續發生反應并放出熱量
B. 滴加鹽酸的過程中,溶液的堿性逐漸增強
C. 滴加鹽酸的全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逐漸增大
D. 反應過程中,氫氧化鈉在混合溶液中的濃度逐漸減小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
11. 2024年世界口腔健康日的主題是“健康口腔,健康體魄”。
(1)揚州牙刷制作始于清代,擴于民國,盛于今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理念的變化,制作牙刷絲的材質從曾經的馬鬃變為尼龍(一種合成纖維),制作牙刷柄的材質從聚丙烯塑料轉向為在自然界中易降解的聚乳酸塑料。
①馬鬃、尼龍中,灼燒后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______。
②下列聚丙烯塑料的性質與制作牙刷柄相關的是______(填字母)。
A.堅固耐磨 B.易燃 C.易加工
③制作牙刷柄材質的變遷,體現化學服務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______(寫出一點)。
(2)人體口腔的宜保持在6.6~7.1。若過低,會造成牙齒表面牙釉質損傷、細菌滋生。
①某學生早餐后15分鐘內口腔中變化如下圖所示。該學生早餐后口腔的酸性______(填“增強”或“減弱”)。
②牙釉質的主要成分為羥基磷酸鈣。這里的“鈣”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單質”)。
③在牙膏中添加少量的,可殺菌消毒、美白牙齒。在口腔中酶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④碳酸鈣是一種優質的牙膏摩擦劑,既能去除食物殘渣,又能避免牙釉質的損傷。碳酸鈣______(填“難”或“易”)溶于水,碳酸鈣、牙釉質中硬度較小的是______。
12. 化學實驗設備的升級換代標志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
1.化學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先將樣品放入質量為的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如下圖所示)。反應過程中測得滴加稀鹽酸的總質量與充分反應后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該石灰石中雜質不溶解于水,也不與酸反應)
加入稀鹽酸的總質量 0 10 25 35
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 60.00 69.12 82.80 923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石灰石樣品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稀鹽酸的總質量是__________g,產生二氧化碳的總質量是________g。
(2)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這種測定方法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寫1條)。
Ⅱ.某興趣小組借助數字技術探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圖1所示是室溫下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裝置,圖2是反應過程中的變化曲線。
(4)根據圖2曲線判斷,圖1中的溶液B是_______。
(5)圖2中a點所示的溶液_______7(填“>”“<”或“=”),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6)c點所示的溶液中個數與個數關系是:_________(填“>”“<”或“=”)。
(7)a點到b點變化的微觀本質是_________。
13. 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2023年杭州亞運會場館外墻覆蓋了一層納米級二氧化鈦()光催化保護薄膜,該薄膜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能夠快速分解建筑物表面的污染物,讓場館外墻擁有神奇的自凈能力。這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場館上超大面積使用光催化材料。作為一種含量豐富、無毒且化學性質穩定的光催化材料,廣泛應用于降解有機污染物、分解水制氫、還原等領域。
由于只在紫外光區有催化作用,因此需要通過改變形態、摻雜非金屬或金屬(鐵、鉑、金等)等方法,使能在可見光區有催化作用,以提高催化效果。目前,改變形態的方法有:通過噴霧、球磨等物理技術制備納米管狀、顆粒狀的,或讓與在高溫下反應生成表面積更大且具有特殊孔隙的空心球。當中摻雜非金屬或金屬時,摻入物質的類型、摻入的量會對其光催化效果產生不同影響。摻雜不同比例石墨氦化碳()的納米光催化分解水時,產生質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下圖。
在今后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將不斷探索和完善相關工藝,使帶來更多經濟與社會效益。
回答下列問題:
(1)中鈦元素的化合價是______。
(2)氮化碳()屬于______(填“單質”或“化合物”)。
(3)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與電解水制氫相比,該方法的優點是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4)下列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標號)。
A. 改變形態的方法均屬于物理方法
B. 摻雜石墨氮化碳越多,光催化分解水效果越好
C. 與摻雜鐵相比,摻雜金()會提高生產成本
D. 光催化還原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
14. 小明觀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魚共存)中不斷有氣體通入,如圖所示,他對此很感興趣,于是跟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向水草缸中通入的氣體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氣或。
【實驗1】將氣體細化器從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的氣體,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瓶內,發現木條立即熄滅,說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或。
【實驗2】
(1)將該氣體通入________中,根據現象確定通入的氣體是。
【交流討論】
(2)通入有利于水草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為________。
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質自制簡易發生器并應用于水草缸中。
【回憶舊知】
(3)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為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選擇藥品】小組討論后選擇了雞蛋殼、小蘇打和白醋等。
【設計裝置】利用塑料瓶、輸液管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套發生裝置(乙中的夾持裝置已省略)。
分析討論】
(4)裝置甲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向裝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雞蛋殼,擰緊瓶塞,使反應發生的具體操作為________。
(5)與甲相比,裝置乙既可控制反應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續穩定的氣流,故選擇乙與圖所示裝置(用于除雜和觀察氣泡)組裝成發生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______(選填字母)。
A. 乙中的b口應與圖中的c口相連接
B. 為除去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溶液
C. 可根據X中冒出氣泡的快慢來調節乙中的流速調節器
【實踐應用】
(6)小組同學用自制的發生器連接氣體細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氣體,實踐效果很好。使用氣體細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拓展】
(7)發生器的不合理使用會影響缸中魚類生存,請寫出使用時的一條注意事項:________。2025年5月新賓縣下夾河鄉中學九年級模擬
化學測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列有關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石墨很軟有滑膩感,可制造石墨電極
B. CO2能與NaOH反應,可用于人工降雨
C. 具有還原性,可用于煉鐵
D. NaHCO3呈白色,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答案】C
【解析】
【詳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故可用于制造電極,不符合題意;
B、干冰(固體二氧化碳)升華吸熱,能使周圍溫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題意;
C、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可用于煉鐵,符合題意;
D、碳酸氫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 將密封良好的餅干從平原帶到高原,包裝袋會鼓起的原因是
A. 袋內氣體分子數目增多 B. 袋內單個氣體分子質量變大
C. 袋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D. 袋內氣體分子的種類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將密封良好的餅干從平原帶到高原時,高原地區的氣壓較低,包裝袋內的氣體分子間隔會變大,故包裝袋鼓起,而袋中分子的體積,質量和個數都不發生變化.
【詳解】A、袋內氣體分子數目不變,說法錯誤;
B、袋內分子之間間隔變大,單個氣體分子質量不變,說法錯誤;
C、袋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大,說法正確;
D、袋內氣體分子的種類不變,說法錯誤;
故選:C。
3. 在“測定土壤樣品酸堿性”實驗中,下列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A. 取樣 B. 溶解
C. 過濾 D. 測pH
【答案】B
【解析】
【詳解】A、取用固體藥品需要瓶塞倒放,錯誤;
B、溶解用玻璃棒攪拌能顧加快溶解速率,正確;
C、過濾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錯位;
D、pH試紙不能直接放入待測液,會污染試劑,錯誤。
故選:B。
4. 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B. 碘酒中,碘是溶劑,酒精是溶質
C. 溶液的溶質只能是一種 D. 所有溶液均是無色、澄清的液體
【答案】A
【解析】
【詳解】A、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混合物,A正確;
B、碘酒中,碘是溶質,酒精是溶劑,B錯誤;
C、溶液的溶質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C錯誤;
D、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液體,如藍色的CuSO4溶液、淺綠色的FeSO4溶液等,D錯誤。
故選:A。
5. 中科院李燦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其反應過程如圖。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消耗的CO2與生成的CH3OH質量比為11:16
B. 反應中CO2、H2一定要與催化劑接觸
C. 反應過程中“”分成“”和“”
D. 該研究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詳解】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每有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與6份質量的氫氣在催化劑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32份質量的甲醇和18份質量的水,消耗的CO2與生成的CH3OH質量比=44:32=11:8,說法錯誤;
B、反應中CO2、H2一定要與催化劑接觸,增大接觸面積,說法正確;
C、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自由組合生成新的分子,反應過程中“”分成“”和“”,說法正確;
D、該反應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說法正確;
故選:A。
6. 如圖是我國西漢青銅雁魚燈及其示意圖。燈油燃燒時,煙氣通過魚身和雁頸導入雁體內水中,減少對室內空氣的污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該燈使用的青銅是一種金屬材料 B. 產生煙塵的原因是燈油不完全燃燒
C. 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 D. 水能吸收煙塵,還能吸收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詳解】A、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及合金,青銅是合金,屬于金屬材料。A正確;
B、燈油不完全燃燒產生碳粒等煙塵。B正確;
C、清除可燃物,隔絕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目的,所以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C正確;
D、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所以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D錯誤。
綜上所述:選擇D。
7. 向盛有一定量氫氧化鈣溶液的燒杯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反應過程中相關量Y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則Y可以表示
A. 燒杯內水的質量 B. 燒杯內溶液的質量
C. 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 D. 燒杯內物質中氫元素的總質量
【答案】D
【解析】
【詳解】A、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的水質量增加,完全反應后不變,錯誤;
B、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根據化學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H2O可知,每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能生成100份質量的碳酸鈣沉淀,隨著反應的進行,燒杯內溶質質量不斷減少,溶液的質量不斷減少,錯誤;
C、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二氧化碳不斷進入,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不斷增加,最后不變,錯誤;
D、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燒杯內物質中氫元素的總質量不變,正確。
故選D
8. 歸納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列歸納推理正確的是
A. 燃燒都伴有發光、放熱現象,則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
B.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則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一定是催化劑
D. 常溫下,pH大于7的溶液呈堿性,則堿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答案】D
【解析】
【詳解】A、燃燒都伴有發光、放熱現象,但是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是燃燒,例如燈泡通電發光發熱,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屬于燃燒,故A推理錯誤;
B、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H2SO4含有氧元素,但是硫酸是由氫、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不屬于氧化物,故B推理錯誤;
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但是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不一定是催化劑,也可能是沒有參與反應的雜質,故C推理錯誤;
D、常溫下,pH大于7的溶液呈堿性,則堿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故D推理正確。
故選:D。
9. 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識點歸納有錯誤的一組是
A.化學與農業 B.化學與能源
①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①化石燃料使用便捷,我們無需開發新能源 ②煤、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C.化學與環境 D.化學與生活
①垃圾分類回收,實現資源再利用 ②推行使用可降解塑料,可減少“白色污染” ①洗滌劑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滌劑的乳化作用 ②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立即蓋上鍋蓋滅火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①熟石灰氫氧化鈣為堿性,能和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反應,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②化肥中含有植物生長需求較多的氮磷鉀等元素,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且可以避免因為過量使用引起的土壤和水污染。歸納正確;
B、①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儲量有限。且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大量污染氣體和二氧化碳,導致空氣污染和溫室效應加劇,我們應開發新能源。②煤、石油和天然氣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補充,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歸納錯誤;
C、①垃圾分類回收,實現資源(如塑料、金屬等)再利用,節約資源和能源,同時可以減少環境污染。②“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等不易降解產生的污染,推行使用可降解塑料,可減少“白色污染”。歸納正確;
D、①洗滌劑對油污有乳化作用,可將油污分散為小液滴,形成乳濁液除去。洗滌劑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滌劑的乳化作用。②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立即蓋上鍋蓋滅火,利用隔絕空氣的原理滅火。歸納正確;
故選B。
10. 室溫下,向一定體積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鹽酸,測得溶液溫度變化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表△t(為溶液實時溫度與初始溫度差),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鹽酸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溫度變化△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A. 滴加鹽酸的全過程中,持續發生反應并放出熱量
B. 滴加鹽酸的過程中,溶液的堿性逐漸增強
C. 滴加鹽酸的全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逐漸增大
D. 反應過程中,氫氧化鈉在混合溶液中的濃度逐漸減小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圖示可知,當加入鹽酸量為2mL至10mL時,溶液溫度升高,發生反應并放出熱量,當加入鹽酸的量大于10mL,小于20mL時,鹽酸過量,溶液的溫度下降,沒有發生化學反應,錯誤;
B、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滴加鹽酸的過程中,氫氧化鈉不斷消耗,溶液的堿性逐漸減弱,錯誤;
C、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放出熱量,溶液的溫度升高,完全反應后,溶液溫度下降,滴加鹽酸的全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先逐漸增大,溫度下降后,溶解度減小,錯誤;
D、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滴加鹽酸的過程中,氫氧化鈉不斷消耗,氫氧化鈉在混合溶液中的濃度逐漸減小,正確。
故選D。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
11. 2024年世界口腔健康日的主題是“健康口腔,健康體魄”。
(1)揚州牙刷制作始于清代,擴于民國,盛于今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理念的變化,制作牙刷絲的材質從曾經的馬鬃變為尼龍(一種合成纖維),制作牙刷柄的材質從聚丙烯塑料轉向為在自然界中易降解的聚乳酸塑料。
①馬鬃、尼龍中,灼燒后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______。
②下列聚丙烯塑料的性質與制作牙刷柄相關的是______(填字母)。
A.堅固耐磨 B.易燃 C.易加工
③制作牙刷柄材質的變遷,體現化學服務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______(寫出一點)。
(2)人體口腔的宜保持在6.6~7.1。若過低,會造成牙齒表面牙釉質損傷、細菌滋生。
①某學生早餐后15分鐘內口腔中變化如下圖所示。該學生早餐后口腔的酸性______(填“增強”或“減弱”)。
②牙釉質的主要成分為羥基磷酸鈣。這里的“鈣”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單質”)。
③在牙膏中添加少量的,可殺菌消毒、美白牙齒。在口腔中酶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④碳酸鈣是一種優質的牙膏摩擦劑,既能去除食物殘渣,又能避免牙釉質的損傷。碳酸鈣______(填“難”或“易”)溶于水,碳酸鈣、牙釉質中硬度較小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馬鬃 ②. A、C ③. 易降解
(2) ①. 增強 ②. 元素 ③. ④. 難 ⑤. 碳酸鈣##CaCO3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馬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后有燒焦羽毛氣味,尼龍屬于合成纖維,灼燒有特殊氣味;
②聚丙烯塑料堅固耐磨。易加工,與制作牙刷柄相關,故選:AC;
③制作牙刷柄的材質從聚丙烯塑料轉向為在自然界中易降解的聚乳酸塑料,故制作牙刷柄材質的變遷,體現化學服務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易降解;
【小問2詳解】
①某學生早餐后15分鐘內口腔中 pH 變化不斷減小,故該學生早餐后口腔的酸性增強;
②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這里的“鈣”是指元素;
③ H2O2 在口腔中酶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④碳酸鈣難溶于水,碳酸鈣是一種優質的牙膏摩擦劑,既能去除食物殘渣,又能避免牙釉質的損傷,故碳酸鈣、牙釉質中硬度較小的是碳酸鈣。
12. 化學實驗設備的升級換代標志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
1.化學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先將樣品放入質量為的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如下圖所示)。反應過程中測得滴加稀鹽酸的總質量與充分反應后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該石灰石中雜質不溶解于水,也不與酸反應)
加入稀鹽酸的總質量 0 10 25 35
錐形瓶及瓶內剩余物質總質量 60.00 69.12 82.80 92.3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石灰石樣品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稀鹽酸的總質量是__________g,產生二氧化碳的總質量是________g。
(2)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3)這種測定方法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寫1條)。
Ⅱ.某興趣小組借助數字技術探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圖1所示是室溫下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裝置,圖2是反應過程中的變化曲線。
(4)根據圖2曲線判斷,圖1中的溶液B是_______。
(5)圖2中a點所示的溶液_______7(填“>”“<”或“=”),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6)c點所示的溶液中個數與個數關系是:_________(填“>”“<”或“=”)。
(7)a點到b點變化的微觀本質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30.00 ②. 2.64
(2)解:設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答: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3)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
(4)稀鹽酸 (5) ①. > ②. 堿性
(6)< (7)和結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表中數據可知,加入10g稀鹽酸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60.00g+10g-69.12g=0.88g,加入20g稀鹽酸時,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為:60.00g+20g-78.24g=1.76g,說明每加入10g稀鹽酸,生成0.88g二氧化碳,加入30g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為:60.00g+30g-87.36g=2.64g,加入40g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為:60.00g+40g-97.36g=2.64g,說明10g該石灰石樣品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的稀鹽酸的總質量是30g,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2.64g;
【小問2詳解】
見答案;
【小問3詳解】
二氧化碳溶于水,稀鹽酸中含有水,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有少量溶于水,使計算的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減少,產生實驗誤差,則這種測定方法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有少部分溶于水;
【小問4詳解】
由圖像可知,pH開始時大于7,逐漸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圖1中的溶液B是稀鹽酸。
【小問5詳解】
由圖像可知,a點時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
【小問6詳解】
c點時溶液的pH小于7,顯酸性,稀鹽酸過量,c點所示的溶液中Na+個數與Cl-個數關系是:n(Na+)<n(Cl-);
【小問7詳解】
a點到b點,pH的變化是從大于到等于7,a點到b點pH變化的微觀本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13. 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2023年杭州亞運會場館外墻覆蓋了一層納米級二氧化鈦()光催化保護薄膜,該薄膜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能夠快速分解建筑物表面的污染物,讓場館外墻擁有神奇的自凈能力。這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場館上超大面積使用光催化材料。作為一種含量豐富、無毒且化學性質穩定的光催化材料,廣泛應用于降解有機污染物、分解水制氫、還原等領域。
由于只在紫外光區有催化作用,因此需要通過改變形態、摻雜非金屬或金屬(鐵、鉑、金等)等方法,使能在可見光區有催化作用,以提高催化效果。目前,改變形態的方法有:通過噴霧、球磨等物理技術制備納米管狀、顆粒狀的,或讓與在高溫下反應生成表面積更大且具有特殊孔隙的空心球。當中摻雜非金屬或金屬時,摻入物質的類型、摻入的量會對其光催化效果產生不同影響。摻雜不同比例石墨氦化碳()的納米光催化分解水時,產生質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下圖。
在今后研究中,科研人員將不斷探索和完善相關工藝,使帶來更多經濟與社會效益。
回答下列問題:
(1)中鈦元素的化合價是______。
(2)氮化碳()屬于______(填“單質”或“化合物”)。
(3)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與電解水制氫相比,該方法的優點是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4)下列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標號)。
A. 改變形態的方法均屬于物理方法
B. 摻雜石墨氮化碳越多,光催化分解水效果越好
C. 與摻雜鐵相比,摻雜金()會提高生產成本
D. 光催化還原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
【答案】(1)+4 (2)化合物
(3) ①. ②. 節約能源 (4)CD
【解析】
【小問1詳解】
一般氧元素顯-2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設鈦元素化合價為x,則,故TiO2中鈦元素的化合價是+4;
【小問2詳解】
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氮化碳由氮元素和碳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
【小問3詳解】
TiO2光催化分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
電解水需要消耗電能,此方法節約能源;
【小問4詳解】
A、由題目信息可知,改變形態的方法有:通過噴霧、球磨等物理技術制備納米管狀、顆粒狀的TiO2,此過程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或讓TiO2與H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表面積更大且具有特殊孔隙的空心球,此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改變形態的方法不都屬于物理方法,說法錯誤;
B、分析圖像可知,相同時間內,g-C3N4和TiO2的比值越大,產生氫氣越少,即反應速率越慢,催化效果越差,說法錯誤;
C、黃金價格比鐵的價格高,故與摻雜鐵相比,摻雜金(Au)會提高生產成本,說法正確;
D、TiO2光催化還原CO2可以減少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說法正確;
故選CD。
14. 小明觀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魚共存)中不斷有氣體通入,如圖所示,他對此很感興趣,于跟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向水草缸中通入的氣體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氣或。
【實驗1】將氣體細化器從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的氣體,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瓶內,發現木條立即熄滅,說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或。
【實驗2】
(1)將該氣體通入________中,根據現象確定通入的氣體是。
【交流討論】
(2)通入有利于水草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氣體為________。
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質自制簡易發生器并應用于水草缸中。
【回憶舊知】
(3)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為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選擇藥品】小組討論后選擇了雞蛋殼、小蘇打和白醋等。
【設計裝置】利用塑料瓶、輸液管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套發生裝置(乙中的夾持裝置已省略)。
【分析討論】
(4)裝置甲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向裝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雞蛋殼,擰緊瓶塞,使反應發生的具體操作為________。
(5)與甲相比,裝置乙既可控制反應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續穩定的氣流,故選擇乙與圖所示裝置(用于除雜和觀察氣泡)組裝成發生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______(選填字母)。
A. 乙中的b口應與圖中的c口相連接
B. 為除去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溶液
C. 可根據X中冒出氣泡的快慢來調節乙中的流速調節器
【實踐應用】
(6)小組同學用自制的發生器連接氣體細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氣體,實踐效果很好。使用氣體細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拓展】
(7)發生器的不合理使用會影響缸中魚類生存,請寫出使用時的一條注意事項:________。
【答案】(1)澄清石灰水
(2)氧氣##O2 (3)
(4)擠壓塑料瓶下端,使白醋與雞蛋殼接觸 (5)AC
(6)細化氣泡,提高氣體的溶解效率
(7)定期維護和檢查、控制二氧化碳濃度、避免與其他化學物質混合
【解析】
【小問1詳解】
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根據現象確定通入的氣體是;
【小問2詳解】
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為氧氣;
【小問3詳解】
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4詳解】
向裝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雞蛋殼,擰緊瓶塞,使反應發生的具體操作為擠壓塑料瓶下端,使白醋與雞蛋殼接觸;
【小問5詳解】
A、該萬用瓶用于除雜和觀察氣泡,所以乙中的b口應與圖中的c口相連接,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中混有的醋酸,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可根據X中冒出氣泡的快慢來調節乙中的流速調節器,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AC;
【小問6詳解】
用自制的發生器連接氣體細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氣體,實踐效果很好,使用氣體細化器的作用是細化氣泡,提高氣體的溶解效率;
【小問7詳解】
發生器的不合理使用會影響缸中魚類生存,使用時需注意:定期維護和檢查、控制二氧化碳濃度、避免與其他化學物質混合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大英县| 巴里| 湟中县| 萍乡市| 潮州市| 盐池县| 石林| 崇礼县| 甘谷县| 白银市| 沐川县| 宜州市| 清新县| 南溪县| 三明市| 鸡东县| 保定市| 南溪县| 保康县| 苏尼特右旗| 紫阳县| 田林县| 景宁| 阜宁县| 大埔县| 耿马| 永川市| 开平市| 东乌| 盘锦市| 怀远县| 闽清县| 虹口区| 富阳市| 台南县| 泾源县| 凤阳县| 龙川县| 渭源县| 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