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5月新賓縣永陵鎮白家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宋會要輯稿》記載:“浸銅之法,先取生鐵打成薄片,……浸漬數日,鐵片為膽水(硫酸銅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爐烹煉,……方成銅。”下列理解錯誤的是A. “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B. “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了置換反應C. “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煤 D. “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2. 青藏高原積雪冰川廣布,冰雪融水是江河源頭的重要補給水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水結冰時,水分子不再運動 B. 冰融化時,水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C. 冰升華時,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 D. 冰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3. 生產、生活中常要區分物質。下列區分物質的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A. 用食鹽水區分硬水、軟水 B. 用熟石灰區分氯化銨、硫酸銨C. 用灼燒法區分滌綸、羊毛 D. 用燃著的木條區分氮氣、二氧化碳4. 丙氨酸(C3H7NO2)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氨基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丙氨酸屬于氧化物B. 丙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9C. 丙氨酸中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D. 丙氨酸由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5.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一種常見方法,下列分類正確的是A. 混合物:空氣、溶液 B. 有機物:CO2, CO (NH2)2C. 復合肥料:硝酸鉀、硫酸銨 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膠6. 捕集空氣中CO2加氫制甲醇(CH3OH),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轉化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反應①中,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B. 反應②中,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2.2kgCO2C. 轉化過程中,H2O和H2循環轉化,無需額外補充D. 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實現“零碳”排放7. 下列做法不會危害人類健康的是A. 用甲醛水溶液保解海產品B. 制糖工業用活性炭脫色制白糖C. 發霉的大米清洗后煮熟食用D. 為了防止缺鋅大量服用含鋅保健品8. 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A. 飽和溶液升高溫度一定變為不飽和溶液 B. 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C. 硝酸銨溶于水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D. 只有固體和液體可以作為溶質9. 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不同金屬導電性強弱,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在金屬片橫截面積、長度相同的情況下,測得電流數據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電流表 電流表示數/A1.71.51.0A. 導電性:B. 三種金屬中,片電阻最大C. 設計并聯電路的目的是控制變量D. 利用圖中儀器,改為串聯電路也可得出相同結論10. 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和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種白色固體,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見的酸.下列有關原固體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A. 一定不含和 B. 一定不含和C. 一定只含有 D. 一定含有和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11. 氨氣是制備各類含氮化合物的基礎原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氨氮廢水,需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I.氨的合成(1)工業上利用N2+3H22NH3合成氨氣。①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獲得原料N2,該過程屬于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②催化劑可用Fe3O4。高溫下,部分Fe3O4被H2還原為FeO,轉化過程中固體所含鐵元素質量分數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Ⅱ.氨的應用(2)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氨氣轉化為液氨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從微觀角度解釋)。(3)利用NH3去除汽車尾氣中的NO,生成水和一種氣體單質。該過程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號)。Ⅲ.氨氮測定(4)測定氨氮含量:取200mL氨氮廢水,將氮元素完全轉化為NH3,完全吸收所得NH3需要消耗9.8g10%的稀硫酸[反應原理2NH3+H2SO4=(NH4)2SO4]。計算該廢水中的氮元素含量。(含量以g L-1表示,寫出計算過程。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_______。Ⅳ.氨氮廢水處理某工廠的氨氮廢水處理流程如圖:已知:水體中的氮元素通常以氨氮(NH或NH3)、硝氮(NO或NO)形式存在。(5)“吹脫”時,加入物質X,將NH轉化為NH3,并通入熱空氣將NH3吹出。物質X可選用_______(填字母)。A. 稀鹽酸 B. NaOH溶液 C. NaCl溶液 D. 生石灰(6)“氧化”時,次氯酸鈉投入質量m(NaClO)對廢水中的氨氮去除率(×100%)和總氮殘留率(×100%)的影響如圖所示。①NaClO將NH3反應轉化為N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當m(NaClO)>m1時,廢水中總氮殘留率上升的原因是______。12. 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學習了豆腐的制作,主要流程如圖。原料認識】(1)黃豆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表中是某黃豆的主要營養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號)。營養成分 糖類 蛋白質 油脂 水每100g含 37.3g 33.1g 15.9g 9.2gA. 糖類 B. 蛋白質 C. 油脂 D. 水【反思總結】同學們經過多次實驗,發現以下因素會影響豆腐出品率(制得豆腐與所用黃豆的質量百分比)。(2)磨漿時黃豆與水的質量比實驗后,同學們繪制如圖圖像。由圖可知,磨漿時黃豆與水的質量比為_______時,豆腐出品率最高。(3)點鹵時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實驗序號 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 豆腐出品率1 1.5% 點鹵后形成豆花少,豆腐壓制不成型2 2.0% 豆腐出品率270%3 2.5% 豆腐出品率217%4 3.0% 豆腐出品率213%5 3.5% 點鹵后形成豆花較碎,豆腐不易壓制成型①有同學認為“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根據表中數據分析,這一觀點______(填“正確”或“錯誤”)。②把鹵水(凝固劑與水混合物)均勻分散到豆漿中,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拓展延伸】實踐基地的凝固劑有CaSO4和MgCl2,本次實踐使用的是哪一種?【查閱資料】20℃時,CaSO4的溶解度是0.255g,MgCl2的溶解度是54.6g。【進行實驗】20℃時,取1g凝固劑于試管中,加入10g水,充分振蕩,完全溶解。【實驗結論】(4)本次使用的凝固劑是_______(填化學式)。請寫出一個能生成該凝固劑的化學方程式______。13. 閱讀分析,解決問題:世界之最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輛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問世,它運用磁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的原理。運行時速可達620公里每小時,這一發明,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速度。高溫超導的“高溫”是左右的溫度,是相對于至之間的溫度而言的,不是我們傳統認知里的“高溫”。而超導就是超級導電。科學研究發現,當把超導體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時,電阻會神奇消失,從而具有超級導電性。液氮在磁懸浮列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在時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獲得。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在運行時產生大量的熱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經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向軌道上噴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軌道和車輪的溫度,既能保持軌道的超導性。同時也能在列車底部形成氣墊,使列車與軌道隔離,減少摩擦和空氣產生的氣動阻力,大大提高了運行速度。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運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來源也比較豐富,有效地降低了運營成本。磁懸浮列車離不開半導體等產業,其對超純氬氣需求旺盛。我國工程師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通道鈀膜純化組件,可以將99.92%原料氫氣提純至99.99995%,實現了超純氫氣裝置國產化。該裝置核心組件工作原理如下圖4所示,其工作溫度在300℃以上,用字母標注的端口有“產品氫氣出口”“尾氣出口”“吹掃氣入口”。(1)高溫超導的“高溫”,所指的溫度是______。(2)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具有環保特性的原因是______。(3)液氮在磁懸浮列車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液氮來源豐富的原因是______。(4)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上磁鐵的“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這種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______。(5)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利用了氮氣的化學穩定性,但在一定條件下氮氣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一氧化氮(NO),用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______。(6)由圖1可知,透過鈀膜的最小粒子是______。(7)由圖2可知,氫氣分子透過鈀膜的推動力是膜兩側的______差。(8)圖4中,純化組件開始工作時,須先通N 排凈裝置中空氣,再通原料氫氣,其目的是______。“產品氫氣出口”是______(填字母標號)。14. 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1)裝置B中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3)實驗室制取和,均不能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4)“捕集”技術為實現的資源化利用提供支持。下圖為“氨法”捕集生產甲醇的流程圖。資料:a.氨氣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b.受熱分解為和①“吸收室”中為了提高的吸收率,應該先通入的是______(填“”或“”)。②“合成室”中除了生成甲醇外,還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5)氫氣被譽為未來的理想燃料。①CO與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生成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②氫氣發熱量高,燃燒時排放量為零,氫能的開發與利用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在氫氣作為能源的其他優點或面臨困難中選擇一個視角,寫出一點:______。2025年5月新賓縣永陵鎮白家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宋會要輯稿》記載:“浸銅之法,先取生鐵打成薄片,……浸漬數日,鐵片為膽水(硫酸銅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爐烹煉,……方成銅。”下列理解錯誤的是A. “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的接觸面積 B. “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了置換反應C. “上生赤煤”指鐵片上生成了紅色的煤 D. “浸銅之法”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答案】C【解析】【詳解】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不符合題意;B、“鐵片為膽水所薄”,發生反應為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C、“上生赤煤”是因為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了紅色的銅,不是紅色的煤,符合題意;D、“浸銅之法”中鐵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說明鐵比銅活潑,不符合題意。故選C。2. 青藏高原積雪冰川廣布,冰雪融水是江河源頭的重要補給水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水結冰時,水分子不再運動 B. 冰融化時,水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C. 冰升華時,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 D. 冰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答案】C【解析】【詳解】A、水結冰時,水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錯誤;B、冰融化時,水分子種類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水分子的間隙改變,錯誤;C、冰升華時,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正確;D、冰與水是水的兩種不同狀態,冰與水混合得到的物質是由同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錯誤。故選C。3. 生產、生活中常要區分物質。下列區分物質的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A. 用食鹽水區分硬水、軟水 B. 用熟石灰區分氯化銨、硫酸銨C. 用灼燒法區分滌綸、羊毛 D. 用燃著的木條區分氮氣、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詳解】A、用肥皂水可以區分硬水和軟水,取樣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泡沫少、浮渣多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則為軟水,不能用食鹽水,故錯誤;B、氯化銨和熟石灰(氫氧化鈣)反應產生氨味氣體,硫酸銨與熟石灰反應產生氨味氣體,不可以區分,故錯誤;C、用灼燒法區分羊毛和滌綸,灼燒后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氣味的是滌綸,因此可以通過灼燒的方法進行鑒別二者,故正確;D、氮氣和二氧化碳都具有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質,均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故錯誤;故選C。4. 丙氨酸(C3H7NO2)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氨基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丙氨酸屬于氧化物B. 丙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9C. 丙氨酸中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D. 丙氨酸由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答案】B【解析】【詳解】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丙氨酸含有4種元素,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題意;B、丙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2×3+1×7+14+16×2=89。符合題意;C、丙氨酸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7):14:(16×2),氫元素占比最小,所以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不符合題意;D、丙氨酸由丙氨酸分子構成,1個丙氨酸分子由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不符合題意;故選B。5.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一種常見方法,下列分類正確的是A. 混合物:空氣、溶液 B. 有機物:CO2, CO (NH2)2C. 復合肥料:硝酸鉀、硫酸銨 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膠【答案】A【解析】【詳解】A、空氣和溶液都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均屬于混合物,分類正確;B、二氧化碳中雖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組成和性質與無機物類似,習慣上還是將其看做無機物,分類錯誤;C、硫酸銨中只含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分類錯誤;D、合金屬于金屬材料,分類錯誤。故選:A。6. 捕集空氣中CO2加氫制甲醇(CH3OH),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轉化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反應①中,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B. 反應②中,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2.2kgCO2C. 轉化過程中,H2O和H2循環轉化,無需額外補充D. 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實現“零碳”排放【答案】C【解析】【詳解】A、反應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由化學方程式可知,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A說法正確;B、反應②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根據碳元素質量守恒,則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CO2的質量為,故B說法正確;C、反應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②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綜合方程式為:,故轉化過程中,H2O和H2雖然可循環轉化,但是也需額外補充,故C說法錯誤;D、甲醇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甲醇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比均為1:1,故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可實現“零碳”排放,故D說法正確;故選:C。7. 下列做法不會危害人類健康的是A. 用甲醛水溶液保解海產品B. 制糖工業用活性炭脫色制白糖C. 發霉的大米清洗后煮熟食用D. 為了防止缺鋅大量服用含鋅保健品【答案】B【解析】【詳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水溶液保解海產品,不符合題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制糖工業可用活性炭脫色制白糖,不會危害人類健康,符合題意。C、發霉大米含有黃曲霉素,高溫不易分解,清洗后煮熟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題意;D、為了防止缺鋅可服用含鋅保健品,但是要適量,不能大量服用,不符合題意。故選:B。8. 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A. 飽和溶液升高溫度一定變為不飽和溶液 B. 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C. 硝酸銨溶于水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D. 只有固體和液體可以作為溶質【答案】C【解析】【詳解】A、溫度升高時,多數物質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但對于熟石灰而言,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故應該仍然是飽和溶液。A不正確;B、溶液是由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均一穩定的液體不僅可以是溶液,還可能是純凈物,如酒精、水等。B不正確;C、硝酸銨在溶于水時,離子在向水中擴散時從溶液中吸收的熱量要大于生成水合離子時對溶液放出的熱量,從而使溶液的溫度降低。C正確;D、溶質可以是固體,如氯化鈉溶于水中,溶質是固體氯化鈉;溶質可以是液體,如酒精的水溶液,溶質是液體酒精;溶質可以是氣體,如汽水,溶質是氣體二氧化碳。即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作為溶質。D不正確。綜上所述:選擇C。9. 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不同金屬導電性強弱,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在金屬片橫截面積、長度相同的情況下,測得電流數據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電流表 電流表示數/A1.71.51.0A. 導電性:B. 三種金屬中,片電阻最大C. 設計并聯電路的目的是控制變量D. 利用圖中儀器,改為串聯電路也可得出相同結論【答案】D【解析】【詳解】A、根據表格數據,電壓一定時,電流表示數大小為A1>A2>A3,則說明導電性Ag>Cu>Fe,故A說法正確;B、根據表格數據,電壓一定時,電流表示數大小為A1>A2>A3,通過Fe片電流最小,則三種金屬中, Fe 片電阻最大,故B說法正確;C、設計并聯電路的目的是控制變量 ,即控制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故C說法正確;D、由于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通電時間相同,利用圖中儀器,改為串聯電路不可得出相同結論 ,故D說法錯誤;故選:D。10. 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和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已知是一種白色固體,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常見的酸.下列有關原固體成分的分析正確的是A. 一定不含和 B. 一定不含和C. 一定只含有 D. 一定含有和【答案】A【解析】【分析】實驗室有一包固體,可能由 CaCl2、KCl、K2CO3 和 CuSO4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①取少量該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說明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硫酸銅溶液顯藍色),且不能同時含有氯化鈣和碳酸鉀溶液,因為碳酸鉀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②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碳酸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二氧化碳和水,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鉀,則說明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鈣;③向步驟②所得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出現白色沉淀,銀離子和氯離子反應會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由于步驟②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則無法確定固體中是否含有氯化鉀;綜上,則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詳解】A、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故A分析正確;B、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CuSO4和CaCl2,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故B分析錯誤;C、由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故C分析錯誤;D、由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氯化鈣,一定含有碳酸鉀,可能含有氯化鉀,故D分析錯誤;故選:A。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11. 氨氣是制備各類含氮化合物的基礎原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氨氮廢水,需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I.氨的合成(1)工業上利用N2+3H22NH3合成氨氣。①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獲得原料N2,該過程屬于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②催化劑可用Fe3O4。高溫下,部分Fe3O4被H2還原為FeO,轉化過程中固體所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Ⅱ.氨的應用(2)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氨氣轉化為液氨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從微觀角度解釋)。(3)利用NH3去除汽車尾氣中的NO,生成水和一種氣體單質。該過程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號)。Ⅲ.氨氮測定(4)測定氨氮含量:取200mL氨氮廢水,將氮元素完全轉化為NH3,完全吸收所得NH3需要消耗9.8g10%的稀硫酸[反應原理2NH3+H2SO4=(NH4)2SO4]。計算該廢水中的氮元素含量。(含量以g L-1表示,寫出計算過程。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_______。Ⅳ.氨氮廢水處理某工廠的氨氮廢水處理流程如圖:已知:水體中氮元素通常以氨氮(NH或NH3)、硝氮(NO或NO)形式存在。(5)“吹脫”時,加入物質X,將NH轉化為NH3,并通入熱空氣將NH3吹出。物質X可選用_______(填字母)。A. 稀鹽酸 B. NaOH溶液 C. NaCl溶液 D. 生石灰(6)“氧化”時,次氯酸鈉投入質量m(NaClO)對廢水中的氨氮去除率(×100%)和總氮殘留率(×100%)的影響如圖所示。①NaClO將NH3反應轉化為N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當m(NaClO)>m1時,廢水中總氮殘留率上升的原因是______。【答案】(1) ①. 物理變化 ②. 升高(2)氨氣分子間的間隙(3)N (4)設吸收氨氣的質量為x=x=0.34g氮元素的質量為:0.34g××100%=0.28g廢水中氮元素含量==1.4g L-1答:廢水中的氮元素含量為1.4g L-1 (5)BD(6) ①. 3NaClO+2NH3=N2+3NaCl+3H2O ②. 部分氨氣被轉化為NO或NO,留在廢水中【解析】【小問1詳解】①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獲得原料N2,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②Fe3O4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FeO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所以該轉化過程中固體所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升高;【小問2詳解】氨氣轉化為液氨過程中,氨氣分子間的間隙變小;【小問3詳解】利用NH3去除汽車尾氣中的NO,生成水和一種氣體單質,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該氣體為氮氣,反應前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NO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反應后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氮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則該過程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是N;【小問4詳解】解析見答案;【小問5詳解】銨根和氫氧根結合可以生成氨氣;A、稀鹽酸中不含氫氧根,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NaOH溶液中含氫氧根,故選項符合題意;C、NaCl溶液中不含氫氧根,故選項不符合題意;D、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氫氧根,故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D;【小問6詳解】①NaClO與NH3反應生成氮氣、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NaClO+2NH3=N2+3NaCl+3H2O;②從圖可以看出,當m(NaClO)>m1時,廢水中總氮殘留率上升,但氨氮去除率為100%,則說明氮元素不以氨氣或銨根離子的形式殘留。結合“已知:水體中的氮元素通常以氨氮、硝氮形式存在。”可知,此時廢水中的氮元素以硝氮形式存在。所以廢水中總氮殘留率上升,是因為部分氨氣被轉化為或,留在廢水中。12. 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學習了豆腐的制作,主要流程如圖。【原料認識】(1)黃豆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表中是某黃豆的主要營養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號)。營養成分 糖類 蛋白質 油脂 水每100g含 37.3g 33.1g 15.9g 9.2gA. 糖類 B. 蛋白質 C. 油脂 D. 水【反思總結】同學們經過多次實驗,發現以下因素會影響豆腐出品率(制得豆腐與所用黃豆的質量百分比)。(2)磨漿時黃豆與水的質量比實驗后,同學們繪制如圖圖像。由圖可知,磨漿時黃豆與水的質量比為_______時,豆腐出品率最高。(3)點鹵時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實驗序號 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 豆腐出品率1 1.5% 點鹵后形成豆花少,豆腐壓制不成型2 2.0% 豆腐出品率270%3 2.5% 豆腐出品率217%4 3.0% 豆腐出品率213%5 3.5% 點鹵后形成豆花較碎,豆腐不易壓制成型①有同學認為“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根據表中數據分析,這一觀點______(填“正確”或“錯誤”)。②把鹵水(凝固劑與水的混合物)均勻分散到豆漿中,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拓展延伸】實踐基地的凝固劑有CaSO4和MgCl2,本次實踐使用的是哪一種?【查閱資料】20℃時,CaSO4的溶解度是0.255g,MgCl2的溶解度是54.6g。【進行實驗】20℃時,取1g凝固劑于試管中,加入10g水,充分振蕩,完全溶解【實驗結論】(4)本次使用的凝固劑是_______(填化學式)。請寫出一個能生成該凝固劑的化學方程式______。【答案】(1)A (2)1:9(3) ①. 錯誤 ②. 攪拌(4) ①. MgCl2 ②.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合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表格中數據可知,每100g含有37.3.g的糖類,含量最高,故選A;【小問2詳解】由圖可知,磨漿時黃豆與水的質量比為1:9時,豆腐出品率最高。【小問3詳解】①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2.0%的豆腐出品率大于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3.0%,因此凝固劑與黃豆的質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是錯誤的;②把鹵水(凝固劑與水的混合物)均勻分散到豆漿中,需進行的操作是攪拌;【小問4詳解】20℃時,CaSO4的溶解度是0.255g,10g的水最多溶解的質量=,MgCl2的溶解度是54.6g,10g的水最多溶解的質量=,根據上述計算分析可知,20℃時,加入10g水,充分振蕩,1gCaSO4不能完全溶解,1gMgCl2能完全溶解,則本次使用的凝固劑是MgCl2;氫氧化鎂與鹽酸生成氯化鎂和水,能生成MgCl2的化學方程式可以是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13. 閱讀分析,解決問題:世界之最2021年1月13日,全球第一輛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問世,它運用磁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的原理。運行時速可達620公里每小時,這一發明,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速度。高溫超導的“高溫”是左右的溫度,是相對于至之間的溫度而言的,不是我們傳統認知里的“高溫”。而超導就是超級導電。科學研究發現,當把超導體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時,電阻會神奇消失,從而具有超級導電性。液氮在磁懸浮列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可在時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獲得。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在運行時產生大量的熱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經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向軌道上噴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軌道和車輪的溫度,既能保持軌道的超導性。同時也能在列車底部形成氣墊,使列車與軌道隔離,減少摩擦和空氣產生的氣動阻力,大大提高了運行速度。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運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來源也比較豐富,有效地降低了運營成本。磁懸浮列車離不開半導體等產業,其對超純氬氣需求旺盛。我國工程師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通道鈀膜純化組件,可以將99.92%原料氫氣提純至99.99995%,實現了超純氫氣裝置國產化。該裝置核心組件工作原理如下圖4所示,其工作溫度在300℃以上,用字母標注的端口有“產品氫氣出口”“尾氣出口”“吹掃氣入口”。(1)高溫超導的“高溫”,所指的溫度是______。(2)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具有環保特性的原因是______。(3)液氮在磁懸浮列車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液氮來源豐富的原因是______。(4)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上磁鐵的“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這種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______。(5)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利用了氮氣的化學穩定性,但在一定條件下氮氣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一氧化氮(NO),用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______。(6)由圖1可知,透過鈀膜的最小粒子是______。(7)由圖2可知,氫氣分子透過鈀膜的推動力是膜兩側的______差。(8)圖4中,純化組件開始工作時,須先通N 排凈裝置中空氣,再通原料氫氣,其目的是______。“產品氫氣出口”是______(填字母標號)。【答案】(1)左右(2)運行效率高,能夠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3) ①. 用作制冷劑、形成氣墊 ②. 液氮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獲得(4)物理性質 (5)(6)氫原子##H (7)壓強(8) ①. 防止升溫(或加熱)時氫氣與空氣混合發生爆炸 ②. B【解析】【小問1詳解】由題中信息可知,高溫超導的“高溫”是左右的溫度。【小問2詳解】由題中信息可知,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運行不需要燃油,不會產生煙塵及有害氣體,液氮的來源也比較豐富,有效地降低了運營成本。在列車底部形成氣墊,使列車與軌道隔離,減少摩擦和空氣產生的氣動阻力,大大提高了運行速度。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具有環保特性的原因是運行效率高,能夠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小問3詳解】由題中信息可知,液氮在磁懸浮列車系統中的作用是用作制冷劑、形成氣墊,液氮來源豐富的原因是液氮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獲得。【小問4詳解】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上磁鐵的“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這種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小問5詳解】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利用了氮氣的化學穩定性,但在一定條件下氮氣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一氧化氮(N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O22NO。【小問6詳解】由圖1可知,透過鈀膜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小問7詳解】由圖2可知,氫氣分子透過鈀膜的推動力是膜兩側的壓強差。【小問8詳解】任何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都有一個爆炸極限,在爆炸極限范圍之內,遇到明火或電火花會發生爆炸,氫氣具有可燃性。所以圖4中,純化組件開始工作時,須先通N 排凈裝置中空氣,再通原料氫氣,其目的是防止升溫(或加熱)時氫氣與空氣混合發生爆炸。由于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所以“產品氫氣出口”是B。14. 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1)裝置B中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3)實驗室制取和,均不能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4)“捕集”技術為實現的資源化利用提供支持。下圖為“氨法”捕集生產甲醇的流程圖。資料:a.氨氣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b.受熱分解為和①“吸收室”中為了提高的吸收率,應該先通入的是______(填“”或“”)。②“合成室”中除了生成甲醇外,還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5)氫氣被譽為未來的理想燃料。①CO與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生成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②氫氣發熱量高,燃燒時排放量為零,氫能的開發與利用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在氫氣作為能源的其他優點或面臨困難中選擇一個視角,寫出一點: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2) ①. B ②. A(3)D (4) ①. ②.(5) ①. ②. 氫氣運輸、儲存困難【解析】【小問1詳解】裝置B中儀器①的名稱是分液漏斗;【小問2詳解】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該反應中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應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即裝置B;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該反應中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為加熱,應選擇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即裝置A;【小問3詳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實驗室制取和,均不能選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裝置,即裝置D;【小問4詳解】①已知氨氣極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堿性,而二氧化碳易與堿性溶液發生反應,所以先通入氨氣,使溶液呈堿性,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吸收室”中為了提高的吸收率,應該先通入的是;②由流程圖可知,“合成室”中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小問5詳解】①CO與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生成和,化學方程式為;②氫能的開發與利用面臨的困難:氫氣屬于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遇明火易發生爆炸,故氫氣運輸、儲存困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5月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白家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docx 2025年5月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永陵鎮白家中學九年級模擬化學測試題(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