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隨堂練習九年級化學(四)可供利用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Na-23 Cl-35.5 N-14 Cu-64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包括10個小題,每小題1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1. 高層住宅安裝的窗戶玻璃常采用充入稀有氣體來降低玻璃的導熱效率,下列氣體屬于稀有氣體的是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氮 C. 臭氧 D. 氬氣2. 垃圾分類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用過的鋁制易拉罐、舊紙張應投入有下列標識的垃圾箱是A. B. C. D.3. 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學用語中,能表示一種元素、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A. H B. C. Si D.4. “南人食米,北人食面”。米食、面食主要提供的營養物質是A. 蛋白質 B. 糖類 C. 維生素 D. 油脂5. 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鉬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鉬屬于非金屬元素 B. 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gC. 圖中x=8 D. 鉬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6. 向甲乙兩個等體積充滿的軟塑料瓶中,分別倒入等體積的澄清石灰水與溶液(密度近似相等),擰緊瓶蓋振蕩后,現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甲瓶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B. 甲、乙瓶變癟的原因都是瓶內壓強減小C. 向變癟的乙瓶中滴加適量溶液,無現象D 溶液濃度大于溶液濃度7. 將一定質量鐵粉放入硝酸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若濾液呈淺綠色,則濾液中只含有硝酸亞鐵B. 若濾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鐵吸引,則濾渣中一定含有兩種金屬C. 若向濾液中加入鋅片,有固體析出,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銀D. 將所得濾渣洗滌、干燥后稱量,質量可能與所加鐵粉的質量相等8. 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式,以下推理正確的是A. 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則必須同時破壞燃燒的三個條件才能滅火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則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C. 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則能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的溶液一定呈堿性D. 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則含有氫元素的物質一定是酸9. 春晚舞蹈《喜上枝頭》展現了演員們穿著由聚酯纖維(PET)制成鮮艷的服裝,聚酯纖維由對苯二甲酸(C8H6O4)等原料制成,下列關于對苯二甲酸(C8H6O4)的說法錯誤的是A.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 碳、氧元素質量比為2:1C. 屬于有機化合物 D. 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10. 下圖是KCl和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兩物質的溶解度只有在時相等B. 時,可以配制成質量分數為49%的溶液C. 時,分別將等質量的KCl和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前者大于后者D. 若KCl溶液中含有少量,可采取蒸發濃縮、控制溫度以上降溫結晶、過濾等操作提純KCl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個小題)11. 化學實驗是認識物質及化學反應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氣體實驗室制取與性質】(1)①所對應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2)實驗室可用裝置B作為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3)實驗室可用裝置C收集了一瓶氧氣,測得氧氣濃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收集氣體前,集氣瓶中沒有注滿水B. 導管口一有氣泡冒出立即開始收集C. 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D. 該發生裝置的氣密性不好(4)實驗室若用裝置D收集氫氣,應將氣體從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探究鐵生銹的條件】(5)一周后觀察,只有a中的鐵釘出現銹蝕,由此得出鐵釘銹蝕需要與___________接觸的結論,實驗中用的是煮沸后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粗鹽提純和配制溶液】(6)如圖1進行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實驗。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7)若圖1中B操作沒有用玻璃棒攪拌,會使精鹽的產率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8)配制11%的氯化鈉溶液100g,需量取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_mL。若按如圖2所示方法進行稱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規范無誤,最終導致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1%。12. 金屬材料的使用作為一個時代的標志見證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歷史上人類經歷了冶煉不同金屬的不同階段。(1)階段一:冶銅。商代火法煉銅是將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加熱煉銅,孔雀石加熱時分解成氧化銅、二氧化碳和另一種常見氧化物,再利用焦炭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獲得金屬銅。①孔雀石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__。②另一種常見氧化物為___________(填化學式)。③請寫出焦炭與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2)階段二:冶鐵。《天工開物》中記載:“凡鐵一爐載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土”為鐵礦石)①“硬木柴”“煤炭”“木炭”可以燃燒,推測其作用是___________。②煉鐵過程中,要多次向其中鼓風,其目的是___________。(3)階段三:冶鋅。金屬鋅的冶煉可追溯到明代,《天工開物》一書中介紹了“火法煉鋅”的方法,把爐甘石(主要成分是)和煤炭餅裝入煉鋅罐泥封(如圖所示),“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①反應區主要發生化學反應是,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②下列關于火法煉鋅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先將爐甘石粉碎B.火法煉鋅符合低碳發展理念C.“其底鋪薪”目的是燃燒木柴提供熱量,使溫度達到煤炭的著火點(4)階段四:①冶鋁。近代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氧化鋁的方法冶煉鋁,其流程工藝如下圖。檢驗氣體單質A的方法為___________。②鋁制器件經化學氧化后有較高硬度,良好的耐熱性、絕緣性和抗腐蝕能力,下圖是某車間處理鋁制器件的氧化時間與氧化膜厚度間的關系,則鋁制器件氧化的最佳時間是___________h。13. 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一種外觀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結晶水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構成,具有籠狀結構(如圖)。可燃冰主要蘊藏在深海沉積物和陸地永久凍土中,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結晶而成,當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時,會立即分解釋放出天然氣。(一)天然氣可以作能源,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生成兩種氧化物,是較清潔能源。(二)利用天然氣重整的方法可以獲取氫氣,一種原理為:、。(三)天然氣以及純氫氣()、甲醇,乙醇,甚至現在使用最廣泛的汽油,都可以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以燃料電池作為汽車的動力,已被公認是二十一世紀必然的趨勢。燃料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質溶液和外部電路四部分組成,其正極和負極分別通入燃料氣和氧氣(空氣),負極上燃料氣放出電子,外電路傳導電子到正極并與氧氣結合生成離子,在電場作用下,離子通過電解質轉移到負極上再與燃料氣進行反應,最后形成回路產生電能,如圖是甲烷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與此同時,因為燃料自身的反應及電池存在的內阻,燃料電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熱量,以保持電池恒定的工作溫度。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冰、干冰、可燃冰雖外觀相似,但卻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___________。由可燃冰釋放出的天然氣屬于_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甲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3)天然氣重整制氫原理的兩個反應中,化合價保持不變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4)天然氣重整制氫存在的弊端是___________。(5)燃料電池是將___________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6)電解質KOH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符號)。(7)燃料電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熱量,所用散熱片通常為鋁合金,原因是___________。(8)氫燃料電池中的也可用鋅粒與稀硫酸反應制得。現用足量的稀硫酸與6.5g鋅粒充分反應,最多產生氫氣___________g。14. 《周禮·考工記》中介紹了古代漂洗絲帛工藝:將木頭燒成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呈堿性),在光滑的容器里用其灰水浸泡絲帛;再將一定量蚌殼(主要成分為)灼燒成灰加入上述容器中一起浸泡去除絲織品中的膠質使其柔軟。同學們對古法漂洗絲帛很感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下項目式探究:項目一:絲帛漂洗液的制取【進行實驗】同學們按古法工藝進行改進,設計如下流程:【結論分析】(1)蚌殼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學式)。(2)步驟Ⅰ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燒杯乙中溫度明顯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3)在上述制作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填名稱)。項目二:絲帛漂洗液溶質成分的探究。【提出問題】猜想1:只含有KOH:猜想2:含有KOH和;猜想3:含有KOH和;猜想4:含有KOH、和。(4)同學們分析后一致認為猜想4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實驗驗證】(5)用步驟Ⅲ所得絲帛漂洗液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適量絲帛漂洗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___________ 猜想2不成立②另取適量絲帛漂洗液于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_____成立【交流討論】(6)小明同學認為步驟①實驗操作需要再完善,才能得出猜想2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7)小組的其他同學在進行步驟②時選擇了不同類別的試劑,也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得出正確結論,你認為她選用的試劑可能是___________。(8)古人不提前制備大量氫氧化鉀的原因是___________。項目三:天然絲織品養護(9)漂洗后的絲帛經過染整、印花和整理后得到絲織品,其具有穿著舒適、吸濕性好等優點,但天然絲織品比較嬌嫩,不耐堿,應精心護理。養護小貼士洗滌方法 保養方法最好用冷水手洗 洗滌后在陰涼處晾干選用___________性洗滌劑 盡量密封,防霉變、防蟲蛀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隨堂練習九年級化學(四)可供利用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Na-23 Cl-35.5 N-14 Cu-64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10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包括10個小題,每小題1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1. 高層住宅安裝的窗戶玻璃常采用充入稀有氣體來降低玻璃的導熱效率,下列氣體屬于稀有氣體的是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氮 C. 臭氧 D. 氬氣【答案】D【解析】【詳解】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和氡,則屬于稀有氣體的是氬氣,故選D。2. 垃圾分類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用過的鋁制易拉罐、舊紙張應投入有下列標識的垃圾箱是A. B. C. D.【答案】A【解析】【詳解】用過的鋁制易拉罐、舊紙張屬于可回收物,故選:A。3. 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學用語中,能表示一種元素、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A. H B. C. Si D.【答案】C【解析】【詳解】A、“H”可以表示氫元素,1個氫原子,不能表示氫氣這種物質,故A不符合題意;B、“I2”可以表示碘這種物質,1個碘分子,不能表示一種元素、一個原子,故B不符合題意;C、“Si”可以表示硅元素,1個硅原子,能表示硅這種物質,故C符合題意;D、“H2O”可以表示水這種物質,1個水分子,不能表示一種元素、一個原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4. “南人食米,北人食面”。米食、面食主要提供的營養物質是A. 蛋白質 B. 糖類 C. 維生素 D. 油脂【答案】B【解析】【詳解】米食、面食中富含糖類,故選B。5. 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鉬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鉬屬于非金屬元素 B. 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gC. 圖中x=8 D. 鉬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答案】D【解析】【詳解】A、鉬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C、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x=42-2-8-18-1=13,故選項說法錯誤;D、周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鉬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層,則鉬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6. 向甲乙兩個等體積充滿的軟塑料瓶中,分別倒入等體積的澄清石灰水與溶液(密度近似相等),擰緊瓶蓋振蕩后,現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甲瓶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B. 甲、乙瓶變癟的原因都是瓶內壓強減小C. 向變癟的乙瓶中滴加適量溶液,無現象D. 溶液濃度大于溶液濃度【答案】C【解析】【詳解】A、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反應,瓶內壓強變小,乙瓶中壓強變的更小,說明乙瓶是氫氧化鈉溶液,甲瓶是澄清石灰水,故說法正確;B、兩瓶變癟的原因都是二氧化碳反應了,使瓶內的壓強變小了,故說法正確;C、乙瓶中反應后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可以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故說法錯誤;D、倒入等體積的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兩瓶變癟的程度不同,乙比甲更癟,說明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大于氫氧化鈣的濃度,故正確。故選C。7. 將一定質量的鐵粉放入硝酸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若濾液呈淺綠色,則濾液中只含有硝酸亞鐵B. 若濾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鐵吸引,則濾渣中一定含有兩種金屬C 若向濾液中加入鋅片,有固體析出,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銀D. 將所得濾渣洗滌、干燥后稱量,質量可能與所加鐵粉的質量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鋅>鐵>銀,則鐵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但不能和硝酸鋅反應。【詳解】A、若濾液呈淺綠色,但由于不確定硝酸銀是否完全反應,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鋅和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若濾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鐵吸引,則說明鐵過量,則濾渣中含有銀和鐵,該選項說法正確;C、由于鋅能和硝酸亞鐵反應生成鐵和硝酸鋅,則向濾液中加入鋅片,一定有固體析出,則不能說明濾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銀,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由于,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大,則所得濾渣的質量比所加鐵粉質量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8. 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式,以下推理正確的是A. 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則必須同時破壞燃燒的三個條件才能滅火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則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C. 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則能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的溶液一定呈堿性D. 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則含有氫元素的物質一定是酸【答案】C【解析】【詳解】A、燃燒需要同時滿足可燃物、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與氧氣接觸三個條件,滅火只需破壞其中一個條件即可,錯誤;B、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錯誤;C、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正確;D、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但含有氫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酸,如氫氣等,錯誤。故選C。9. 春晚舞蹈《喜上枝頭》展現了演員們穿著由聚酯纖維(PET)制成鮮艷的服裝,聚酯纖維由對苯二甲酸(C8H6O4)等原料制成,下列關于對苯二甲酸(C8H6O4)的說法錯誤的是A.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 碳、氧元素質量比為2:1C. 屬于有機化合物 D. 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答案】B【解析】【詳解】A、由化學式可知,對苯二甲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選項正確;B、碳、氧元素質量比為(12×8):(16×4)=3:2,選項錯誤;C、對苯二甲酸是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選項正確;D、對苯二甲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12×8):(1×6):(16×4)=96:6:64,則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選項正確;故選B。10. 下圖是KCl和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兩物質的溶解度只有在時相等B. 時,可以配制成質量分數為49%的溶液C. 時,分別將等質量的KCl和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前者大于后者D. 若KCl溶液中含有少量,可采取蒸發濃縮、控制溫度以上降溫結晶、過濾等操作提純KCl【答案】D【解析】【詳解】A、由圖可知,兩物質的溶解度在 T1°C 和T3℃均相等 ,故A說法錯誤;B、T2℃時,Na2CO3的溶解度是49g,所以T2℃時,Na2CO3飽和溶液質量分數為,所以說,時,不可以配制成質量分數為49%的溶液,故B說法錯誤;C、T4℃時,K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T4℃時,分別將等質量的KCl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溶解度大,需要的水少,所得溶液質量就少,所以所得溶液的質量:KCl<Na2CO3,故C說法錯誤;D、T2℃以上,KCl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Na2C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若 KCl 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 可以利用蒸發濃縮,控制溫度T2℃以上降溫結晶、過濾等操作提純KCl,故D說法正確;故選D。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個小題)11. 化學實驗是認識物質及化學反應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氣體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1)①所對應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2)實驗室可用裝置B作為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3)實驗室可用裝置C收集了一瓶氧氣,測得氧氣濃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收集氣體前,集氣瓶中沒有注滿水B. 導管口一有氣泡冒出立即開始收集C. 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D. 該發生裝置的氣密性不好(4)實驗室若用裝置D收集氫氣,應將氣體從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探究鐵生銹的條件】(5)一周后觀察,只有a中鐵釘出現銹蝕,由此得出鐵釘銹蝕需要與___________接觸的結論,實驗中用的是煮沸后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粗鹽提純和配制溶液】(6)如圖1進行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實驗。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7)若圖1中B操作沒有用玻璃棒攪拌,會使精鹽的產率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8)配制11%的氯化鈉溶液100g,需量取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_mL。若按如圖2所示方法進行稱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規范無誤,最終導致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1%。【答案】(1)長頸漏斗(2) ①. 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加熱 ②. (3)AB(4)b (5) ①. 氧氣、水 ②.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6)ACB (7)低(8) ①. 89mL ②. 小于【解析】【小問1詳解】由圖可知,①所對應儀器名稱是長頸漏斗,故填:長頸漏斗;【小問2詳解】實驗室采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稀鹽酸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加熱,則發生裝置選B,故填: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加熱;;【小問3詳解】A、收集氣體前,集氣瓶中沒有注滿水,集氣瓶中含有少量空氣,可能導致收集到的氧氣純度偏低,故A符合題意;B、導管口開始有氣泡冒出,立刻收集,此時收集到的氧氣不純,故B符合題意;C、收集氣體后,集氣瓶中仍有少量水,不會影響收集到的氧氣的純度,故C不符合題意;D、該發生裝置的氣密性不好,與收集到的氧氣的純度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小問4詳解】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若用裝置 D 收集氫氣,應將氣體從b端通入,故填:b;小問5詳解】a試管中的鐵釘能與氧氣、水充分接觸,b試管中的鐵釘只能與水接觸,c試管中的鐵釘只能與干燥的空氣接觸;一段時間后,a試管中的鐵釘生銹,另外兩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生銹,對比a、b試管可知,鐵生銹需要氧氣,對比a、c試管可知,鐵生銹需要水,由此可知鐵生銹條件是與氧氣、水充分接觸;實驗中用的是煮沸后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故填:氧氣、水;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小問6詳解】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操作順序是溶解、過濾、蒸發,所以操作順序是ACB,故填:ACB;【小問7詳解】若圖1中B操作(蒸發)沒有用玻璃棒攪拌,液體受熱不均會導致部分液體濺出,使得到的精鹽質量減少,會使精鹽的產率偏低,故填:低;【小問8詳解】配制11%的氯化鈉溶液100g,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需要水的質量為,水的體積為;用托盤天平稱量氯化鈉時試劑和砝碼放反了,并使用了游碼,稱量的氯化鈉的實際質量是,量取水時仰視讀數,讀數偏小,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導致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1%,故填:89;小于。12. 金屬材料的使用作為一個時代的標志見證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歷史上人類經歷了冶煉不同金屬的不同階段。(1)階段一:冶銅。商代火法煉銅是將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加熱煉銅,孔雀石加熱時分解成氧化銅、二氧化碳和另一種常見氧化物,再利用焦炭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獲得金屬銅。①孔雀石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__。②另一種常見氧化物為___________(填化學式)。③請寫出焦炭與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2)階段二:冶鐵。《天工開物》中記載:“凡鐵一爐載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土”為鐵礦石)①“硬木柴”“煤炭”“木炭”可以燃燒,推測其作用是___________。②煉鐵過程中,要多次向其中鼓風,其目的是___________。(3)階段三:冶鋅。金屬鋅的冶煉可追溯到明代,《天工開物》一書中介紹了“火法煉鋅”的方法,把爐甘石(主要成分是)和煤炭餅裝入煉鋅罐泥封(如圖所示),“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定毀罐取出”。①反應區主要發生的化學反應是,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②下列關于火法煉鋅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先將爐甘石粉碎B.火法煉鋅符合低碳發展理念C.“其底鋪薪”目的是燃燒木柴提供熱量,使溫度達到煤炭的著火點(4)階段四:①冶鋁。近代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氧化鋁的方法冶煉鋁,其流程工藝如下圖。檢驗氣體單質A的方法為___________。②鋁制器件經化學氧化后有較高硬度,良好的耐熱性、絕緣性和抗腐蝕能力,下圖是某車間處理鋁制器件的氧化時間與氧化膜厚度間的關系,則鋁制器件氧化的最佳時間是___________h。【答案】(1) ①. 222 ②. H2O ③. 2CuO+C2Cu+CO2↑(2) ①. 作燃料 ②. 增加加氧氣含量##提高爐溫、生成一氧化碳(合理即可)(3) ①. CO ②. AC##CA(4) ①.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氣體中,木條復燃 ②. 4【解析】【小問1詳解】①孔雀石[Cu(OH)2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4+(16+1)×2+12+16×3=222;②孔雀石[Cu(OH)2CO3]是由銅、碳、氫和氧元素組成,孔雀石加熱時分解成氧化銅、二氧化碳和另一種常見氧化物,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種常見氧化物為H2O;③焦炭(C)與氧化銅(CuO)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銅(Cu)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2CuO+C2Cu+CO2↑;【小問2詳解】①“硬木柴”“煤炭”“木炭” 可以燃燒,其作用是作燃料,提供熱量,使鐵礦石達到反應所需的高溫條件;②煉鐵過程中多次向其中鼓風,其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燃料充分燃燒,提高爐溫,同時促進一氧化碳的生成,加快煉鐵反應速率。【小問3詳解】①在反應中,反應前碳原子有3個,鋅原子1個,氧原子3個;反應后已知鋅原子1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3X中應含有3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則1個X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和1個氧原子,X的化學式為CO;② A、將爐甘石粉碎,能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快反應速率,正確;B 、火法煉鋅過程中,煤炭與碳酸鋅在高溫條件下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不符合低碳發展理念, 錯誤;C、“其底鋪薪” 目的是燃燒木柴提供熱量,使溫度達到煤炭的著火點,正確。故選 AC。【小問4詳解】①電解熔融氧化鋁生成Al和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氣體單質A為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②從圖中可以看出,在4h時氧化膜厚度達到最大,之后隨著時間增加氧化膜厚度基本不變,所以鋁制器件氧化的最佳時間是4h。13. 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一種外觀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結晶水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構成,具有籠狀結構(如圖)。可燃冰主要蘊藏在深海沉積物和陸地永久凍土中,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結晶而成,當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時,會立即分解釋放出天然氣。(一)天然氣可以作能源,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生成兩種氧化物,是較清潔能源。(二)利用天然氣重整的方法可以獲取氫氣,一種原理為:、。(三)天然氣以及純氫氣()、甲醇,乙醇,甚至現在使用最廣泛的汽油,都可以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以燃料電池作為汽車的動力,已被公認是二十一世紀必然的趨勢。燃料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質溶液和外部電路四部分組成,其正極和負極分別通入燃料氣和氧氣(空氣),負極上燃料氣放出電子,外電路傳導電子到正極并與氧氣結合生成離子,在電場作用下,離子通過電解質轉移到負極上再與燃料氣進行反應,最后形成回路產生電能,如圖是甲烷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與此同時,因為燃料自身的反應及電池存在的內阻,燃料電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熱量,以保持電池恒定的工作溫度。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冰、干冰、可燃冰雖外觀相似,但卻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___________。由可燃冰釋放出的天然氣屬于_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甲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3)天然氣重整制氫原理的兩個反應中,化合價保持不變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4)天然氣重整制氫存在的弊端是___________。(5)燃料電池是將___________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6)電解質KOH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符號)。(7)燃料電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熱量,所用散熱片通常為鋁合金,原因是___________。(8)氫燃料電池中的也可用鋅粒與稀硫酸反應制得。現用足量的稀硫酸與6.5g鋅粒充分反應,最多產生氫氣___________g。【答案】(1) ①. 分子構成不同 ②. 混合物(2)(3)O (4)有CO生成,會污染環境(5)化學 (6)K+、OH-、H2O(7)鋁合金有良好的導熱性(8)02【解析】【小問1詳解】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冰(固態的水)、干冰(固態的二氧化碳)、可燃冰,雖外觀相似,但卻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分子構成不同;可燃冰主要蘊藏在深海沉積物和陸地永久凍土中,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結晶而成,當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時,會立即分解釋放出天然氣,由可燃冰釋放出的天然氣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小問2詳解】甲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利用天然氣重整的方法可以獲取氫氣,原理為:,該反應過程中,碳元素從-4價變為+2價,氫元素從+1價變為0價,氧元素化合價不變;,該反應過程中,碳元素從+2價變為+4價,氫元素從+1價變為0價,氧元素化合價不變;故然氣重整制氫原理的兩個反應中,化合價保持不變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號表示為O;【小問4詳解】根據反應原理可知,天然氣重整制氫,存在的弊端是有CO生成,會污染環境;【小問5詳解】燃料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小問6詳解】電解質KOH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是鉀離子、氫氧根離子、水分子,符號表示為K+、OH-、H2O;【小問7詳解】燃料電池也要放出一定的熱量,由于鋁合金有良好的導熱性,則所用散熱片通常為鋁合金;【小問8詳解】現用足量的稀硫酸與6.5g鋅粒充分反應,設最多產生氫氣的質量為x,x=0.2g故現用足量的稀硫酸與6.5g鋅粒充分反應,最多產生氫氣0.2g。14. 《周禮·考工記》中介紹了古代漂洗絲帛的工藝:將木頭燒成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呈堿性),在光滑的容器里用其灰水浸泡絲帛;再將一定量蚌殼(主要成分為)灼燒成灰加入上述容器中一起浸泡去除絲織品中的膠質使其柔軟。同學們對古法漂洗絲帛很感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下項目式探究:項目一:絲帛漂洗液的制取【進行實驗】同學們按古法工藝進行改進,設計如下流程:【結論分析】(1)蚌殼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學式)。(2)步驟Ⅰ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燒杯乙中溫度明顯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3)在上述制作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填名稱)。項目二:絲帛漂洗液溶質成分的探究。【提出問題】猜想1:只含有KOH:猜想2:含有KOH和;猜想3:含有KOH和;猜想4:含有KOH、和。(4)同學們分析后一致認為猜想4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實驗驗證】(5)用步驟Ⅲ所得絲帛漂洗液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適量絲帛漂洗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___________ 猜想2不成立②另取適量絲帛漂洗液于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_____成立【交流討論】(6)小明同學認為步驟①實驗操作需要再完善,才能得出猜想2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7)小組的其他同學在進行步驟②時選擇了不同類別的試劑,也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得出正確結論,你認為她選用的試劑可能是___________。(8)古人不提前制備大量氫氧化鉀的原因是___________。項目三:天然絲織品養護(9)漂洗后的絲帛經過染整、印花和整理后得到絲織品,其具有穿著舒適、吸濕性好等優點,但天然絲織品比較嬌嫩,不耐堿,應精心護理。養護小貼士洗滌方法 保養方法最好用冷水手洗 洗滌后在陰涼處晾干選用___________性洗滌劑 盡量密封,防霉變、防蟲蛀【答案】(1)CaO (2) ①. ②. CaO和H2O反應放出大量熱(3)碳酸鈣 (4)(5) ①. 無明顯現象 ②. 3(6)滴加稀鹽酸時,稀鹽酸會先與氫氧化鉀反應,稀鹽酸量不足時也無明顯現象(7)碳酸鈉溶液(合理即可)(8)氫氧化鉀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而變質(9)中【解析】【小問1詳解】將一定量蚌殼(主要成分為)灼燒成灰,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則蚌殼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化學式為CaO;【小問2詳解】步驟Ⅰ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燒杯乙中溫度明顯升高,原因是CaO和H2O反應放出大量熱;【小問3詳解】根據流程,再將一定量蚌殼(主要成分為)灼燒成灰,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步驟Ⅰ中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步驟Ⅱ中碳酸鉀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步驟Ⅲ過濾得到的濾渣為碳酸鈣,碳酸鈣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故在上述制作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碳酸鈣;【小問4詳解】氫氧化鈣能與碳酸鉀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鉀,化學方程式為,二者不能共存,故猜想4不成立;【小問5詳解】①根據實驗結論猜想2不成立,即不含有碳酸鉀,①取適量絲帛漂洗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碳酸鉀;②另取適量絲帛漂洗液于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產生白色沉淀,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說明含有氫氧化鈣,則猜想3成立;【小問6詳解】小明同學認為步驟①實驗操作需要再完善,才能得出猜想2不成立,理由是滴加稀鹽酸時,稀鹽酸會先與氫氧化鉀反應,稀鹽酸量不足時也無明顯現象;【小問7詳解】小組的其他同學在進行步驟②時選擇了不同類別的試劑,也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得出正確結論,,她選用的試劑可能是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也會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氫氧化鈣,則猜想3成立;【小問8詳解】古人不提前制備大量氫氧化鉀的原因是氫氧化鉀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而變質;【小問9詳解】漂洗后的絲帛經過染整、印花和整理后得到絲織品,其具有穿著舒適、吸濕性好等優點,但天然絲織品比較嬌嫩,不耐堿,應精心護理,所以可選用中性洗滌劑洗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中考三模化學試題.docx 2025年遼寧省鐵嶺市調兵山市中考三模化學試題(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