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蒿店中學中考三?;瘜W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蒿店中學中考三?;瘜W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陜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化學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6頁,總分60分??荚嚂r間60分鐘。
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A或B)。
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S-32
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16分)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計1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下列各組常見物質屬于同種物質的是
A. 金剛石和石墨 B. 冰和干冰 C. 鋼和鐵 D. 氧氣和液氧
2. 生活中許多小竅門包含著化學知識。下列相關的說法或做法不正確的是
A. 水壺底部的水垢,可用適量的食醋浸泡清除
B. 衣服上的油漬斑點,可用大量的水搓揉后沖洗
C. 鑰匙難以開鎖時,可向鎖孔中加入鉛筆芯粉末
D. 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可立即蓋上鍋蓋滅火
3. 化學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下列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土壤中施加適量的氮肥——促使植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
B. 干冰營造舞臺效果——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
C. 食用海帶、紫菜——補充入體需要的微量碘元素,預防甲狀腺腫大病
D. 食品袋中充入氮氣——作為保護氣,保護食品不被氧化,延長保質期
4. 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 吸取溶液 B. 過濾粗鹽水
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pH
5. 在宏觀、微觀與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由+2升至+4
B. 反應生成的物質有單質也有氧化物
C. 參加反應物的微粒個數比為
D. 該反應是氧化反應但不是置換反應
6. 化學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方案,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實驗中鋁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可知金屬活動性:
B. 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可知金屬活動性:
C. 丙實驗沒有明顯現象,不能得出金屬活動性:
D. 甲實驗中的換為或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
7. 科學探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實驗設計。下列實驗設計方案不合理的是
A. 除去氯化鉀固體中的二氧化錳
B. 驗證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C. 檢驗未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D. 探究鐵生銹與水有關
8. 某化學實驗興趣小組同學向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備CO2后的殘留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通過傳感器測得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開始時溶液的pH=2,說明制取CO2后的殘留液的溶質成分是氯化鈣和鹽酸
B. ab段pH明顯升高,表示鹽酸逐漸被消耗,CaCO3沉淀的質量逐漸增加
C. be段的實驗現象是產生沉淀,且c點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鈉比b點多
D. cd段無化學反應發生,d點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是Na+、Cl-、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4分)
二、填空及簡答題(共7小題,計26分)
9. 農業是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生產離不開化學知識。
(1)農業上常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種堿是________(填化學式)。
(2)糧食收割后,對秸稈的利用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就地焚燒 B. 發酵制甲烷 C. 編制成工藝品
(3)農業的生產離不開化肥的合理使用。用發酵后的牛奶做肥料,種出的草莓又大又甜。發酵后的牛奶含有C、H、O和N等元素。澆“牛奶”相當于施加了________(填字母)。
A. 氮肥 B. 磷肥 C. 鉀肥 D. 復合肥
10. 環境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課題。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植樹造林,積極開發新能源,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1)寫出一種化石燃料的名稱:________。
(2)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3)氫氣是重要新能源,與化石燃料相比,其作為燃料的優點是________(只寫一點)。
11. 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與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其原理是先將生鐵熔化成鐵水,再用工具將鐵水向空中用力拋出,形成“火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精彩場景。
(1)生鐵是一種含碳量較高的鐵合金,合金屬于________(選填“金屬”或“合成”)材料。
(2)鐵花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固體為鐵的氧化物,寫出此黑色固體的化學式:________。
(3)表演時可備細沙以防止火災。細沙可阻止可燃物與________接觸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12. 微觀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學變化的重要方法。結合圖示,回答問題。
(1)圖甲對應的物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該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
(2)圖乙對應的物質屬于混合物。請從微觀角度解釋屬于混合物的理由:________。
(3)圖丙是NaCl形成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說明NaCl是由________構成的。
(4)圖丁是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分析將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鋇溶液時,溶液的導電性會________(選填“增強”或“不變”或“減弱”)。
13. 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老師提供了一瓶演示實驗后的廢液和的混合溶液,甲、乙兩同學各自分別用如下流程進行實驗。
(1)取甲同學實驗中的少許濾渣,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則他實驗所得濾渣中含有________種物質。
(2)取乙同學實驗中的少許濾液,加入稀鹽酸,產生白色沉淀,則他實驗后的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有、________(填離子符號),寫出乙同學加入稀鹽酸時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14. 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1)圖甲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b點的含義是________。
(2)圖乙中“操作X”加溶質,分析“操作Z”是________。
(3)圖乙中D溶液在“操作Y”前后溶液狀態的變化,可用圖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變化來表示。
A. b點→a點 B. c點→a點 C. b點→c點 D. c點→b點
(4)圖乙中得到的C、D、E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15. 如圖涉及的五種物質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不同類別的物質,其中Y是呼吸產生的氣體,Z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表示兩端的物質可以反應,“→”表示一種物質可一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
(1)X物質的類別為________。
(2)Z物質的俗名是________。
(3)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4)通過氧化物實現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計13分)
16. 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選擇的組合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
(2)寫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________。
(3)E是實驗室模擬煉鐵的實驗裝置。
①玻璃管中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②CO表現的化學性質為________。
③寫出一種處理尾氣的方法:________。
17. 化學實踐活動課上,老師拿來一包粉末。它是由長期放置在空氣中的鐵粉和久置的堿石灰干燥劑混合而成。讓同學們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固體樣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
①堿石灰干燥劑是CaO和NaOH混合物。
②溶液呈中性。
【猜想與假設】固體樣品中可能含有Fe、、NaOH、、CaO、和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行實驗】實驗流程如圖所示。
(1)磁鐵吸引得到黑色粉末,說明樣品中有________;加水溶解后“無放熱現象”說明樣品中一定沒有NaOH和________。
(2)甲組同學對濾渣B的成分進行探究,記錄如表。
操作 現象 結論
①取少量濾渣B于試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 ②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①有氣泡生成,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黃色 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濾渣B中有、
(3)乙組同學對濾液C的成分進行了探究。記錄如表。
操作 現象 結論
①取少量濾液C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溶液 ②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振蕩 ①產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 濾液C中有和NaOH
【得出結論】原樣品中至少有________種物質。
【反思交流】固體樣品中沒有NaOH,而濾液中又檢驗出有NaOH,用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
四、計算與分析題(共1小題,計5分)
18. 某校同學在工廠搜集到一包鐵銅混合物粉末,利用該粉末測定實驗室一瓶稀硫酸的質量分數,實驗過程與數據測定如下圖。根據圖示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
(1)實驗中共生成氫氣的質量為_______。
(2)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
(3)最后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是_______。2025年陜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化學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6頁,總分60分??荚嚂r間60分鐘。
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A或B)。
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S-32
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16分)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計1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1. 下列各組常見物質屬于同種物質的是
A. 金剛石和石墨 B. 冰和干冰 C. 鋼和鐵 D. 氧氣和液氧
【答案】D
【解析】
【詳解】A.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同素異形體,但它們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剛石是立體網狀結構,石墨是層狀結構),屬于不同物質。 選項錯誤;
B. 冰是固態的水,而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不是同種物質。選項錯誤;
C. 鐵是純金屬,而鋼是鐵的合金,屬于混合物,不是同種物質。選項錯誤;
D. 液氧是氧氣的液態形式,兩者屬于同種物質。選項正確;
故選D。
2. 生活中許多小竅門包含著化學知識。下列相關的說法或做法不正確的是
A. 水壺底部的水垢,可用適量的食醋浸泡清除
B. 衣服上的油漬斑點,可用大量的水搓揉后沖洗
C. 鑰匙難以開鎖時,可向鎖孔中加入鉛筆芯粉末
D. 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可立即蓋上鍋蓋滅火
【答案】B
【解析】
【詳解】A、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食醋中的醋酸能與之反應,從而清除水垢,選項正確;
B、油漬難溶于水,用大量的水搓揉后沖洗,不能除去油漬。正確方法是用有機溶劑(如酒精、洗潔精)或肥皂(乳化作用)清洗。選項錯誤;
C、鉛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具有潤滑作用,能減少鎖芯內部的摩擦。 選項正確;
D、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可立即蓋上鍋蓋,蓋上鍋蓋能隔絕氧氣(滅火原理之一),從而撲滅火焰。選項正確;
故選B。
3. 化學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下列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土壤中施加適量的氮肥——促使植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
B. 干冰營造舞臺效果——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
C. 食用海帶、紫菜——補充入體需要的微量碘元素,預防甲狀腺腫大病
D. 食品袋中充入氮氣——作為保護氣,保護食品不被氧化,延長保質期
【答案】A
【解析】
【詳解】A、氮肥能促進葉片和莖葉生長,提高產量; 鉀肥能增強莖稈強度、抗倒伏能力,提高抗病蟲害能力,選項錯誤;
B、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能營造舞臺效果,選項正確;
C、海帶、紫菜中含碘元素,食用海帶、紫菜能補充入體需要的微量碘元素,預防甲狀腺腫大病,選項正確;
D、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食品袋中充入氮氣作保護氣,能保護食品不被氧化,延長保質期,選項正確;
故選A。
4. 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 吸取溶液 B. 過濾粗鹽水
C. 稀釋濃硫酸 D. 測溶液pH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用膠頭滴管吸取液體時,瓶塞要倒放,在試劑瓶外擠壓膠帽排出空氣后再伸入試劑瓶內吸取液體,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B、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圖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燒杯內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防止酸液飛濺,圖示操作正確,符合題意;
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示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 在宏觀、微觀與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由+2升至+4
B. 反應生成的物質有單質也有氧化物
C. 參加反應物的微粒個數比為
D. 該反應是氧化反應但不是置換反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為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詳解】A、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由-2升至+4,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為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水均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參加反應物的微粒個數比為2:3或3:2,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為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不符合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6. 化學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方案,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實驗中鋁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可知金屬活動性:
B. 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可知金屬活動性:
C. 丙實驗沒有明顯現象,不能得出金屬活動性:
D. 甲實驗中的換為或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
【答案】C
【解析】
【分析】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詳解】A、甲實驗中鋁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說明鋁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可知金屬活動性:,選項正確;
B、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說明銅能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可知金屬活動性:,選項正確;
C、丙實驗沒有明顯現象,說明銅不能置換出硫酸鋁中的鋁,能得出金屬活動性:,選項錯誤;
D、甲實驗中的換為或,鋁仍能將銅置換出來,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選項正確;
故選C。
7. 科學探究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實驗設計。下列實驗設計方案不合理的是
A. 除去氯化鉀固體中的二氧化錳
B. 驗證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C. 檢驗未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D. 探究鐵生銹與水有關
【答案】A
【解析】
【詳解】A、氯化鉀能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則溶解、過濾能除去二氧化錳,但還需要蒸發結晶,該選項方案不合理;
B、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滴入鹽酸過程中,溶液變無色,則可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反應,該選項方案合理;
C、鹽酸能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和氫氧根離子,但滴入氯化鋇溶液時,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說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該選項方案合理;
D、左邊鐵和水、氧氣共同接觸,會生銹,右邊鐵只和氧氣接觸,不生銹,對比可知鐵生銹與水有關,該選項方案合理。
故選A。
8. 某化學實驗興趣小組同學向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備CO2后的殘留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通過傳感器測得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開始時溶液的pH=2,說明制取CO2后的殘留液的溶質成分是氯化鈣和鹽酸
B. ab段pH明顯升高,表示鹽酸逐漸被消耗,CaCO3沉淀的質量逐漸增加
C. be段的實驗現象是產生沉淀,且c點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鈉比b點多
D. cd段無化學反應發生,d點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是Na+、Cl-、
【答案】BC
【解析】
【詳解】A.起始時溶液 pH=2,說明尚有未消耗完的鹽酸,鹽酸的溶質是氯化氫,碳酸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物中有易溶于水的氯化鈣,因此,殘留液的溶質主要存在 CaCl 和 HCl,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ab段,加入Na CO 后首先中和鹽酸,pH 明顯上升,碳酸鈉與稀鹽酸的溶質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過程中無沉淀生成,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bc段溶液的pH一直為7,說明此階段發生的是氯化鈣與碳酸鈉的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沉淀碳酸鈣,cd段溶液的pH大于7,且逐漸上升,說明此階段碳酸鈉過量,因此,bc段的實驗現象是產生沉淀,且c點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鈉比b點多,cd段沉淀質量不變,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cd段溶液的pH大于7,且逐漸上升,說明此階段碳酸鈉過量,無化學反應發生,d點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是碳酸鈉電離出來的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的氯化鈉電離出來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因此,d點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是Na+、Cl-、,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C。
【點睛】該題為圖像題,解題關鍵是注意如下幾個方面:①起點;②拐點;③終點;④曲線的變化趨勢。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4分)
二、填空及簡答題(共7小題,計26分)
9. 農業是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生產離不開化學知識。
(1)農業上常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種堿是________(填化學式)。
(2)糧食收割后,對秸稈的利用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就地焚燒 B. 發酵制甲烷 C. 編制成工藝品
(3)農業的生產離不開化肥的合理使用。用發酵后的牛奶做肥料,種出的草莓又大又甜。發酵后的牛奶含有C、H、O和N等元素。澆“牛奶”相當于施加了________(填字母)。
A. 氮肥 B. 磷肥 C. 鉀肥 D. 復合肥
【答案】(1)Ca(OH)2 (2)A (3)A
【解析】
【小問1詳解】
氫氧化鈣顯堿性,故農業上常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化學式為:Ca(OH)2;
【小問2詳解】
利用秸稈發酵制甲烷、編制成工藝品都是對其進行充分利用,是合理的,就地焚燒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不合理;
故選:A;
【小問3詳解】
由于發酵后的牛奶含有C、H、O和N等元素,故澆“牛奶”相當于施加了氮肥。
故選A。
10. 環境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課題。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植樹造林,積極開發新能源,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1)寫出一種化石燃料名稱:________。
(2)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3)氫氣是重要新能源,與化石燃料相比,其作為燃料優點是________(只寫一點)。
【答案】(1)煤##石油##天然氣
(2)光合 (3)燃燒的產物只有水,對環境無污染,熱值高
【解析】
【小問1詳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
【小問2詳解】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小問3詳解】
氫氣是重要新能源,與化石燃料相比,其作為燃料的優點是燃燒的產物只有水,對環境無污染,熱值高等。
11. 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與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其原理是先將生鐵熔化成鐵水,再用工具將鐵水向空中用力拋出,形成“火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精彩場景。
(1)生鐵是一種含碳量較高的鐵合金,合金屬于________(選填“金屬”或“合成”)材料。
(2)鐵花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固體為鐵的氧化物,寫出此黑色固體的化學式:________。
(3)表演時可備細沙以防止火災。細沙可阻止可燃物與________接觸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答案】(1)金屬 (2)Fe3O4 (3)氧氣
【解析】
【小問1詳解】
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
【小問2詳解】
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四氧化三鐵是黑色固體,化學式為:Fe3O4;
【小問3詳解】
表演時可備細沙以防止火災。細沙可阻止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從而達到滅火目的。
12. 微觀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學變化的重要方法。結合圖示,回答問題。
(1)圖甲對應的物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該物質的名稱是________。
(2)圖乙對應的物質屬于混合物。請從微觀角度解釋屬于混合物的理由:________。
(3)圖丙是NaCl形成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說明NaCl是由________構成的。
(4)圖丁是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分析將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鋇溶液時,溶液的導電性會________(選填“增強”或“不變”或“減弱”)。
【答案】(1)金剛石 (2)該物質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3)和
(4)減弱
【解析】
【小問1詳解】
圖甲對應的物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該物質的名稱是金剛石;
【小問2詳解】
圖乙對應的物質屬于混合物,從微觀角度解釋屬于混合物的理由是該物質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小問3詳解】
圖丙是NaCl形成過程的微觀示意圖,說明NaCl是由和構成的;
【小問4詳解】
將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鋇溶液時,稀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溶液中離子數目減少,則溶液的導電性會減弱。
13. 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老師提供了一瓶演示實驗后的廢液和的混合溶液,甲、乙兩同學各自分別用如下流程進行實驗。
(1)取甲同學實驗中的少許濾渣,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則他實驗所得濾渣中含有________種物質。
(2)取乙同學實驗中的少許濾液,加入稀鹽酸,產生白色沉淀,則他實驗后的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有、________(填離子符號),寫出乙同學加入稀鹽酸時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3##三
(2) ①. 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根據金屬活動性,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鋅,硝酸銀完全反應后,鋅再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取少許濾渣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銅、銀與稀鹽酸不反應,鋅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加入的鋅粉過量,則濾渣中含有鋅、銅、銀三種物質;
【小問2詳解】
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根據金屬活動性,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鋅,硝酸銀完全反應后,鋅再與硝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硝酸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取少許濾液加入稀鹽酸,產生白色沉淀,銀離子能與氯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說明加入的鋅粉不足,硝酸銀部分反應,則濾液中含有硝酸銀、硝酸銅和硝酸鋅,含有的陽離子是、;
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稀鹽酸時發生的反應是硝酸銀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化學方程式為。
14. 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1)圖甲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b點的含義是________。
(2)圖乙中“操作X”是加溶質,分析“操作Z”是________。
(3)圖乙中D溶液在“操作Y”前后溶液狀態的變化,可用圖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變化來表示。
A. b點→a點 B. c點→a點 C. b點→c點 D. c點→b點
(4)圖乙中得到的C、D、E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答案】(1)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0g (2)恒溫蒸發 (3)B (4)C=E>D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b點表示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0g;
【小問2詳解】
t℃時的溶解度為80g,B溶液含有60g硝酸鉀和100g水,是不飽和溶液,加入硝酸鉀能繼續溶解,溶液質量變大,能達到飽和,得到C溶液;可以利用降低溫度達到飽和,剛好飽和時,溶液質量不變,得到D溶液;恒溫蒸發溶劑,溶劑減少,溶液質量減少,能達到飽和,得到E溶液;故填:恒溫蒸發溶劑;
【小問3詳解】
t℃時的溶解度為80g,B溶液含有60g硝酸鉀和100g水,是不飽和溶液,對應點c。經過“某一步操作”得到D溶液質量不變(D溶液為硝酸鉀恰好飽和溶液),即將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且溶液質量不變,硝酸鉀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操作是降低溫度至沒有晶體析出,則對應的變化過程為c點→a點;故選B;
小問4詳解】
由上面分析可知,C和E都是t℃時的飽和溶液,D是降溫后的飽和溶液,故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依次是C=E>D。
15. 如圖涉及的五種物質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不同類別的物質,其中Y是呼吸產生的氣體,Z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表示兩端的物質可以反應,“→”表示一種物質可一步轉化為另一種物質。
(1)X物質的類別為________。
(2)Z物質的俗名是________。
(3)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4)通過氧化物實現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答案】(1)單質 (2)熟石灰##消石灰 (3)有氣泡產生
(4)
【解析】
【分析】Y是呼吸產生的氣體,且硫酸能轉化為Y,則Y為二氧化碳;Z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且Y(二氧化碳)、硫酸銅均能與Z反應,則Z為氫氧化鈣;X與硫酸、硫酸銅、Y(二氧化碳)、Z(氫氧化鈣)的類別不同,硫酸屬于酸,硫酸銅屬于鹽,二氧化碳屬于氧化物,氫氧化鈣屬于堿,則X的物質類別為單質,X能與硫酸、硫酸銅反應,則X可以是鐵。
【小問1詳解】
由分析可知,X物質的類別為單質;
【小問2詳解】
由分析可知,Z為氫氧化鈣,其俗名為熟石灰、消石灰;
【小問3詳解】
由分析可知,Y為二氧化碳,則可以是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實驗現象是有氣泡產生;
【小問4詳解】
通過氧化物實現的反應是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計13分)
16. 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選擇的組合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
(2)寫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________。
(3)E是實驗室模擬煉鐵的實驗裝置。
①玻璃管中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②CO表現的化學性質為________。
③寫出一種處理尾氣的方法:________。
【答案】(1)AD (2)
(3) ①. 固體由紅色變為黑色 ②. 還原性 ③. 在末端導管口放一盞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尾氣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該反應中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應選擇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即裝置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裝置D,綜上可知,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選擇的組合裝置是AD;
【小問2詳解】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3詳解】
①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則玻璃管中的實驗現象是固體由紅色變為黑色;
②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該反應中一氧化碳結合氧元素,體現了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③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因此需要進行尾氣處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則處理尾氣的方法可以是在末端導管口放一盞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尾氣。
17. 化學實踐活動課上,老師拿來一包粉末。它是由長期放置在空氣中的鐵粉和久置的堿石灰干燥劑混合而成。讓同學們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固體樣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
①堿石灰干燥劑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②溶液呈中性。
【猜想與假設】固體樣品中可能含有Fe、、NaOH、、CaO、和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行實驗】實驗流程如圖所示。
(1)磁鐵吸引得到黑色粉末,說明樣品中有________;加水溶解后“無放熱現象”說明樣品中一定沒有NaOH和________。
(2)甲組同學對濾渣B的成分進行探究,記錄如表。
操作 現象 結論
①取少量濾渣B于試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 ②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①有氣泡生成,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黃色 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濾渣B中有、
(3)乙組同學對濾液C的成分進行了探究。記錄如表。
操作 現象 結論
①取少量濾液C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溶液 ②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振蕩 ①產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 濾液C中有和NaOH
【得出結論】原樣品中至少有________種物質。
【反思交流】固體樣品中沒有NaOH,而濾液中又檢驗出有NaOH,用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鐵##Fe ②. 氧化鈣##CaO
(2)稀鹽酸(合理即可)
(3) ①. 溶液變紅色 ②. 4##四 ③.
【解析】
【小問1詳解】
鐵能被磁鐵吸引,則說明樣品中含有鐵粉;
氧化鈣和水反應會放出熱量,氫氧化鈉溶解會放熱,加水溶解后“無放熱現象”說明樣品中一定沒有NaOH和CaO。
【小問2詳解】
氧化鐵和酸反應生成鐵鹽,溶液中含有鐵離子顯黃色,且碳酸鈣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可加入足量稀鹽酸或稀硫酸等。
【小問3詳解】
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若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則可觀察到溶液變紅色;
[得出結論]結合前面分析可知,樣品中一定不含氫氧化鈉和氧化鈣,一定含有鐵;濾渣B中含有碳酸鈣和氧化鐵,而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濾液C中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則說明樣品中還含有氧化鐵、氫氧化鈣和碳酸鈉,但不確定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鈣,則原樣品中至少有四種物質。
[反思交流]濾液中檢驗出有NaOH,是因為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四、計算與分析題(共1小題,計5分)
18. 某校同學在工廠搜集到一包鐵銅混合物粉末,利用該粉末測定實驗室一瓶稀硫酸的質量分數,實驗過程與數據測定如下圖。根據圖示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
(1)實驗中共生成氫氣的質量為_______。
(2)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__。
(3)最后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是_______。
【答案】(1)0.3g
(2)19.6% (3)硫酸和硫酸亞鐵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氫氣質量為:20g+50g+50g-119.7g=0.3g;
【小問2詳解】
第一次加入50g稀硫酸產生氫氣質量:20g+50g-69.8g=0.2g;第二次加入50g稀硫酸產生氫氣質量:50g+69.8g-119.7g=0.1g;說明第一次加入硫酸充分反應后鐵有剩余,所以第二次加稀硫酸又有氣體產生,即第一次50g硫酸完全反應,則50g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氫氣質量為0.2g,故第二次50g硫酸沒有完全反應,溶質有剩余;
解:設50g硫酸中溶質質量為x
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小問3詳解】
結合上一步分析可知,最終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亞鐵和剩余的硫酸,故填:硫酸和硫酸亞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江门市| 张家界市| 上饶市| 五原县| 紫云| 丹棱县| 文成县| 怀集县| 京山县| 海宁市| 介休市| 昌黎县| 南川市| 仙居县| 东兰县| 奉节县| 乐陵市| 富民县| 江西省| 佳木斯市| 黔西| 孟州市| 奉节县| 桑日县| 唐山市| 左权县| 定州市| 双辽市| 平南县| 涪陵区| 米易县| 莒南县| 伊金霍洛旗| 赣榆县| 林西县| 芒康县| 新绛县| 宜都市| 广元市|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