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5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適應性測試化學說明:1.化學、物理合并一考,時間共90分鐘2.本試卷化學部分共6頁,滿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35.5 O-16 Na-23一、選擇題(本題包括7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化學的發展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下圖中能夠體現化學造福人類和社會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在煤礦的礦井內應張貼的警示標志是( )A. B. C. D.3.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中,僅用酚酞溶液及同組物質之間的反應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A. B.C. D.4.實驗課上,同學們利用銅粉和氧氣的反應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下列有關實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銅粉質量的多少會影響實驗結論 B.反應前容器內的壓強比反應后小C.小氣球主要是為了防止氣體逸出 D.反應后的固體質量比銅粉質量大5.新鮮大蒜中含蒜氨酸(),蒜氨酸受撞擊后會轉化為大蒜素()。大蒜素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易揮發,遇熱或堿立即失去抗菌活性,但不受酸的影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搗好的蒜泥可以與醋一起食用 B.搗蒜過程中僅發生物理變化C.大蒜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好 D.揮發性是大蒜素的化學性質6.為了實現“碳中和”,科學家將與一種單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轉化為甲醇,如圖所示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物質甲和丁為氧化物 B.乙的化學式為C.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均不變。 D.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22:17.同學們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探究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測得溶液溫度與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稀鹽酸中 B.溫度最高時,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C.在0~75s,變化不大說明鹽酸沒有反應完 D.滴加鹽酸過程中,氯化鈉在溶液中濃度逐漸增大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個小題共26分)8.(4分)閱讀分析,解決問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是目前能夠實現化石能源低碳利用,實現火電、水泥、鋼鐵等工業過程低碳排放的關鍵技術。碳捕集技術,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生產、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出來并提純、壓縮的過程。捕集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及膜分離法等。碳利用技術,是指將捕集的二氧化碳通過多種方式加以資源化利用,從而實現減排的過程。二氧化碳可用于生產輕質碳酸鈣、制冷劑等,也可以轉化為石墨烯等碳納米材料。碳封存技術,是指將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深部地質儲存,使其與大氣永久隔絕,從而實現減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二氧化碳還可以完成驅油、驅氣的新“任務”,形象地說,就是將液態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孔隙處,“擠占”空間,原本埋藏或“游蕩”的石油、天然氣等就會被“擠出”。CCUS技術具備實現大規模溫室氣體減排和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協同作用,是未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技術選擇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1)捕集的二氧化碳可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石墨烯等碳納米材料,保存的時間長,原因是______________。(3)現代提倡“低碳”生活,請寫出一種“低碳”生活的做法;______________。(4)發展CCUS技術的重要意義是_______________。9.(3分)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鈉和純堿。那里的農民“冬天撈堿,夏天曬鹽”。下圖是氯化鈉與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時,氯化鈉與碳酸鈉的溶解度相等,都是_____g。(2)將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不考慮溶劑蒸發),此時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填“>”“=”或“<”)的溶質質量分數。(3)冬天撈“堿”需要經過__________(填“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的過程。10.(5分)豎爐煉鐵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如下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赤鐵礦石屬于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粉碎機將礦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還原反應室中發生的兩個還原氧化鐵的反應,請寫出其中一個化學方程式分別為_________,并判斷其基本發硬類型______(填“是”、“否”)置換反應。(3)催化反應室中發生的反應之一為。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11.(10分)小明同學在做家庭實驗時,不小心將過氧化氫溶液濺到媽媽剛剛切好的土豆絲上,發現土豆絲上立即冒氣泡,激發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請你參與小明的探究。【猜想】土豆絲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實驗】(一)(4分)化學實驗準備:做化學實驗時有許多先后順序需注意:(1)例如若用下圖A、B發生裝置制取氣體時需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裝藥品實驗室若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在完成氣密性檢驗良好的基礎上,應先向B裝置加入_________藥品(填字母),發生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映類型是______________。(2)在使用氫氣(或甲烷)等可燃氣體時,一定先__________如圖E(二)(6分)設計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實驗:(1)請你幫小明同學填寫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總結實驗一 取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有氣泡產生,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 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但是產生速率慢 土豆絲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實驗二 取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土豆絲,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豆絲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思】(2)小英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表內的“總結”,她補充設計了兩個方面的探究實驗,最終完全證明猜想是正確的。第一補充實驗:在實驗二前后,各對土豆絲進行一次稱量,其目的是證明:反應前后土豆絲的質量沒變。第二補充實驗:傾倒掉實驗二反應后的液體,向試管中余下的土豆絲中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又有大量氣泡產生,說明土豆絲的_________沒變。【結論】(3)通過上述同學所做的實驗,我們知道了土豆絲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催化劑。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實驗拓展】查閱資料可知,二氧化錳或氧化銅可以是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催化劑,小明分別取10mL5%過氧化氫溶液、1g二氧化錳、1g氧化銅,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時傾斜錐形瓶使過氧化氫溶液與催化劑完全接觸,測得相同條件下瓶內氣壓的變化如圖2所示。(4)對比分析圖2中的_________(填字母)點,可知化學反應速率與催化劑的種類有關。(5)請從催化劑的角度解釋在實驗過程中,上述兩個反應雖化學反應速率不同,但完全反應后兩個裝置內壓強相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12.(4分)2025年4月24日下午17時17分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神舟二十號和神舟十九號的航天員們又一次進行了中國空間站鑰匙的移交儀式,標志著我國全面開啟了載人飛船任務的“新篇章”。氯酸鈉氧燭是空間站理想的備份氧源,反應原理為。請計算:理論上42.6g氯酸鈉能產生氧氣的質量(寫出化學方程式計算過程)。2025年5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適應性測試化學參考答案與賦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計14分)1.B 2.D 3.C 4.A 5.A 6.D 7.B二、非選擇題(5個小題,計26分;11.(二)中(5)是2分,其余各空均為1分)8.【4分】(1)干冰升華,吸收熱量(2)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3)出行時騎自行車(合理即可)(4)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緩溫室效應作用(合理即可)9.【3分】(1)36.6(2)>(3)降溫結晶10.(5分)(1)混合物 增大反應速率(2) 否或 是(3)11.(一)【4分】(1)C 復分解反應(2)驗純(或檢驗氣體純度)(二)【6分】(1)-(4)每空1分,(5)2分。(1)有氣泡產生,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化學性質(3)(4)ac/bd(5)催化劑不能增加產物的最終質量,兩份等質量的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氧氣量相等(2分)12.【4分】解:設理論上42.6g氯酸鈉能產生氧氣的質量為x------------------0.5分-------------------1分----------------------1分-------------------------1分答:理論上42.6g氯酸鈉能產生氧氣的質量為19.2g。-----------0.5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