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專題三天體運動突破專題突破 1 近地衛星、赤道上的物體及同步衛星的比較1.同步衛星的六個“一定”.2.近地衛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環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衛星,其運行的軌道半徑可近似認為等于地球的半徑,其運行線速度約為 7.9 km/s,運行周期約為 85 min.環繞體 近地衛星(r1、ω1、v1、a1) 同步衛星(r2、ω2、v2、a2) 赤道上隨地球自轉的物體(r3、ω3、v3、a3)向心力 萬有引力 萬有引力 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線速度 由 v=rω 得 v2>v3v1>v2>v33.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赤道上隨地球自轉的物體的三種勻速圓周運動的比較.環繞體 近地衛星(r1、ω1、v1、a1) 同步衛星(r2、ω2、v2、a2) 赤道上隨地球自轉的物體(r3、ω3、v3、a3)向心加速度 由 a=ω2r 得 a2>a3a1>a2>a3軌道半徑 r2>r3=r1(續表)環繞體 近地衛星(r1、ω1、v1、a1) 同步衛星(r2、ω2、v2、a2) 赤道上隨地球自轉的物體(r3、ω3、v3、a3)角速度ω1>ω2 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同,故 ω2=ω3ω1>ω2=ω3(續表)【典題1】(多選,2024 年天津卷)衛星未發射時靜置在赤道上隨地球轉動,地球半徑為 R.衛星發射后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 r.則衛星未發射時和在軌道上運行時(A.角速度之比為 1∶1B.線速度之比為C.向心加速度之比為 R∶rD.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之比為 R2∶r2解析:衛星未發射時靜置在赤道上隨地球轉動,角速度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等,衛星發射后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等,則衛星未發射時和在軌道上運行時角速度之比為 1∶1,A 正確;由公式 v=ωr 可知,衛星未發射時和在軌道上運行時,由于角速度相等,則線速度之比為軌道半徑之比 R∶r,B 錯誤;由公式an=ω2r 可知,衛星未發射時和在軌道上運行時,由于角速度相等,則向心加速度之比為軌道r半徑之比 R∶r,C 正確;由公式 F=GMm2可知,衛星未發射時和在軌道上運行時,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之比與軌道半徑的平方成反比,即 r2∶R2,D 錯誤.答案:AC突破 2 衛星的變軌問題1.衛星軌道的漸變:當衛星由于某種原因,速度逐漸改變時,萬有引力不再等于向心力,衛星將變軌運行.2.衛星軌道的突變:由于技術上的需要,有時要在適當的位置短時間內啟動飛行器上的發動機,使飛行器軌道發生突變,使其進入預定的軌道.如圖所示,發射同步衛星時,可以分多過程完成:(1)先將衛星送到近地軌道Ⅰ.(2)使其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速率為 v1,變軌時在 P 點點火加速,短時間內將速率由 v1 增加到 v2,使衛星進入橢圓形的轉移軌道Ⅱ.(3)衛星運行到遠地點 Q 時的速率為 v3,此時進行第二次點火加速,在短時間內將速率由 v3 增加到 v4,使衛星進入同步軌道Ⅲ,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典題2】(2024 年安徽卷)2024 年 3 月 20 日,我國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升空.當抵達距離月球表面某高度時,鵲橋二號開始進行近月制動,并順利進入捕獲軌道運行,如圖所示,軌道的半長軸約為 51 900 km.后經多次軌道調整,進入凍結軌道運行,軌道的半長軸約為 9900 km,周期約為 24 h.則鵲橋二號在捕獲軌道運行時()A.周期約為 144 hB.近月點的速度大于遠月點的速度C.近月點的速度小于在凍結軌道運行時近月點的速度D.近月點的加速度大于在凍結軌道運行時近月點的加速度解析:凍結軌道和捕獲軌道的中心天體是月球,根據開普勒普勒第二定律得,近月點的速度大于遠月點的速度,B 正確;近月點從捕獲軌道到凍結軌道鵲橋二號進行近月制動,捕獲軌道近月點的速度大于在凍結軌道運行時近月點的速度,C 錯誤;兩軌道的近月點所受的萬有引力相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近月點的加速度等于在凍結軌道運行時近月點的加速度,D 錯誤.答案:B突破 3 天體的追及問題“天體相遇”,指兩天體相距最近.若兩環繞天體的運轉軌道在同一平面內,則兩環繞天體與中心天體在同一直線上,且位于中心天體的同側(或異側)時相距最近(或最遠),類似于在田徑場賽道上的循環長跑比賽,跑得快的每隔一段時間多跑一圈追上并超過跑得慢的,如圖所示.解決這類問題有兩種常用方法:1.角度關系.設天體1(離中心近些)與天體2某時刻相距最近,如果經過時間t,兩天體與中心連線半徑轉過的角度之差(或和)等于2π的整數倍,則兩天體又相距最近,即ω1t-ω2t=2nπ(n=1,2,3,…)(同向)或 ω1t+ω2t=2nπ(n=1,2,3,…)(反向);如果經過時間 t′,兩天體與中心連線半徑轉過的角度之差(或和)等于π的奇數倍,則兩天體又相距最遠,即ω1t′-ω2t′=(2n-1)π(n=1,2,3,…)(同向)或 ω1t′+ω2t′=(2n-1)π(n=1,2,3,…)(反向).2.圈數關系.【典題 3】如圖所示,有 A、B 兩顆行星繞同一顆質量為M 的恒星做圓周運動,旋轉方向相同,A 行星的周期為 T1,B行星的周期為 T2,在某一時刻兩行星相距最近,則:(1)經過多長時間,兩行星再次相距最近?(2)經過多長時間,兩行星第一次相距最遠?解:A、B 兩顆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由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一周時,B 還沒有運動完一周,但是要它們相距最近,只有 A、B兩行星和恒星的連線再次在一條直線上,且 A、B 在恒星的同側,從角度上看,在相同時間內,A 比 B 多轉了 2π.如果 A、B 在恒星的兩側,則它們相距最遠,從角度上看,在相同時間內,A 比 B多轉了π.方法技巧處理天體相距最近和最遠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因為越向外的衛星運行得越慢,當里邊的比外邊的衛星多走了半圈或半圈的奇數倍時相距最遠,多走了整數圈時相距最近.突破 4 非常規“衛星”問題通常的衛星是指僅僅在中心天體萬有引力作用下做無動力飛行的衛星,各參量與軌道半徑的關系也是針對這種衛星的,不滿足以上條件的衛星,同樣也不適應常見衛星的運行規律.如飛機,有動力,線速度與高度無關;連續物,整個連續物上各點角速度大小相等,其角速度、線速度等規律與衛星的相反;某個飛行物同時受到兩個物體的引力,如同時受到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也不滿足常見衛星的運行規律.【典題 4】(2023 年四川成都三模)如圖甲所示,電影《流浪地球 2》中的“太空電梯”令人震撼.“太空電梯”的結構設計如圖乙所示,地球半徑約 6400 km,“太空電梯”空間站位于離地面約 36 000 km 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其上方約 54 000 km 高度有平衡錘,空間站上、下方均用纜繩分別連接地面和平衡錘,運載倉與纜繩間的作用力可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甲乙A.運載倉由地面上升至空間站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失重狀態B.連接空間站的上、下兩根纜繩對空間站的拉力大小相等C.平衡錘、空間站的加速度 a錘、a站與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的大小關系為 a錘>g>a站D.若平衡錘下方的纜繩突然斷裂,則平衡錘將做近心運動跌落至地球表面解析:根據“太空電梯”結構可知 v=ωr,運載倉由地面上升至空間站的過程中,角速度不變,線速度逐漸增大,運載倉不是始終處于失重狀態,A 錯誤;由于“太空電梯”空間站處于地球同步軌道上,可知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剛好提供其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則連接空間站的上、下兩根纜繩對空間站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正確;對于“太空電梯”空間站,錘、空間站的加速度 a錘、a站與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關系為 g>a錘>a站,C 錯誤;根據題意可知,若平衡錘下方的纜繩突然斷裂,平衡錘與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將不足以提供平衡錘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因此平衡錘將做離心運動,D 錯誤.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