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實驗五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1.實驗目的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2.實驗原理3.實驗器材鐵架臺(含鐵夾)、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紙帶、復寫紙、導線、毫米刻度尺、重物(帶紙帶夾)等.4.實驗步驟(1)儀器安裝:將檢查、調整好的打點計時器按如圖所示裝置豎直固定在鐵架臺上,接好電路.(2)打紙帶:將紙帶的一端用夾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用手提著紙帶使重物靜止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地方.先接通電源,后松開紙帶,讓重物帶著紙帶自由下落.更換紙帶,重復做 3~5 次實驗.5.數據處理6.誤差分析(1)系統誤差:本實驗中因重物和紙帶在下落過程中要克服各種阻力(空氣阻力、打點計時器阻力)做功,故重物動能的增加量ΔEk稍小于其重力勢能的減少量ΔEp,即ΔEk<ΔEp,這屬于系統誤差,改進的方法是調整器材的安裝,盡可能地減小阻力.(2)偶然誤差:本實驗的另一個誤差來源于長度的測量,屬于偶然誤差.減小誤差的方法是測下落距離時都從O點測量時,一次將各打點對應的下落高度測量完,或者多次測量取平均值.7.注意事項(1)應盡可能控制實驗條件,即應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條件,這就要求盡量減小各種阻力的影響,采取的措施有:①安裝打點計時器時,必須使兩個限位孔的中線嚴格豎直,以減小摩擦阻力;②應選用質量和密度較大的重物,增大其重力可使阻力的影響相對減小,增大其密度可以減小體積,可使空氣阻力減小.(4)測量下落高度時,為了減小測量值 h 的相對誤差,選取的各個計數點要離起始點遠一些,紙帶也不宜過長,有效長度可在60~80 cm 之間.守恒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考點 1 基本實驗原理與實驗操作的考查【典題1】(2024 年浙江卷)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1)下列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ABC(2)實驗獲得一條紙帶,截取點跡清晰的一段并測得數據如圖所示.已知打點的頻率為 50 Hz,則打點“13”時,重錘下落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某同學用紙帶的數據求出重力加速度g=9.77 m/s2,并用此g 值計算得出打點“1”到“13”過程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小值為 5.09m,另計算得動能增加值為 5.08m(m為重錘質量),則該結果______(填“能”或“不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理由是_______(填字母).A.在誤差允許范圍內B.沒有用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g解析:(1)應手提紙帶上端使紙帶豎直,同時使重物靠近打點計時器,由靜止釋放,B 正確.(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平均速度可得打點“13”時,重錘下落的速據求出重力加速度 g=9.77 m/s2,并用此 g 值計算得出打點“1”到“13”過程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小值為 5.09m,另計算得動能增加值為 5.08m(m 為重錘質量),則該結果不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理由是:該同學求出的 9.77 m/s2 是重錘受到空氣阻力時做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 a=9.77 m/s2,不是當地的重力加速度,5.09m也不是重力勢能的減少量.沒有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無法求出重力勢能的減少量,所以無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B 正確.答案:(1)B (2)3.34 (3)不能 B考點 2 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典題 2】如圖甲所示,在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定滑輪兩邊分別掛上用輕繩連接的質量為 m、M 的 A、B 兩物體,用該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在物體 B 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時物體A 下方拖著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如圖乙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 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 4 個點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已在圖中標出.已知 m=40 g,M=100 g,打點頻率為 50 Hz,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結果保留 2 位有效數字)甲乙(1)兩個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a=______m/s2.(2)在紙帶上打下計數點 5 時的速度 v5=________m/s.(3)在打點 0~5 過程中系統動能的增量ΔEk=________J,系統勢能的減少量ΔEp=________J,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0 (2)2.4 (3)0.40 0.42 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A、B 兩物體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易錯提醒本實驗可從多個角度進行創新:實驗原理的創新1.利用鋼球擺動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2.利用光電門測定擺球的瞬時速度(續表)實驗原理的創新1.利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彈簧彈性勢能.2.由平拋運動測量球的初速度.3.利用平拋位移s-彈簧壓縮量Δx圖線處理數據(續表)實驗過程的創新 1.用光電門測定小球下落到B點的速度.2.結合 H圖線判斷小球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3.分析實驗誤差ΔEp-ΔEk隨H變化的規律考向 1 實驗方案的創新【典題 3】(2023 年廣東廣州開學考)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設計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質量分別為 m1 和m2的物塊 A、B,與動滑輪及定滑輪(兩滑輪均為輕質滑輪)用不可伸長的輕質繩按如圖甲所示方式連接(繩豎直).物塊 B 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物塊 A 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圖乙所示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 點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每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 3 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g,打點計時器使用電源的頻率為 f)甲乙(1)在紙帶上打下記數點 5 時物塊 A 的速度大小 v=________(用 x1、x2 和 f 表示).(2)若將 A、B 兩物塊看作一個系統,則打下 0 點到打下 5 點的過程中,系統減少的重力勢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統增加的動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兩空均用題目給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3)經過多次實驗發現 A、B 兩物塊組成的系統減少的重力勢能ΔEp 與系統增加的動能ΔEk 并不相等,請從系統誤差的角度分析二者不相等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3)因為系統機械能部分轉化為其他物體的動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損失掉.考向 2 實驗器材的創新【典題 4】(2023 年廣東汕頭二模)某研究小組利用 DIS 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如圖所示,內置有光電門的擺錘通過輕桿與轉軸 O 相連,擺錘通過遮光片時可記錄遮光時間.實驗時,擺錘從 M 點由靜止釋放,依次記錄其通過每個遮光片所對應的時間 t.用刻度尺測出每個遮光片距最低點 N 的豎直高度為 h,擺錘質量為 m,重力加速度為 g.(1)實驗前,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 d,其示數如圖,則 d=______mm.(2)若以最低點 N 為零勢能面,選用字母 m、h、d、t、g 表示物理量,則經過某個遮光片時,擺錘的重力勢能 Ep=_________,動能 Ek=____________ ;對比通過各遮光片處擺錘的機械能 E(E=Ep+Ek)是否相等,可判斷機械能守恒與否.(3)為了更直觀地處理數據,研究小組繪制了擺錘擺下過程中動能、重力勢能和機械能隨高度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仔細比對數據發現,擺錘擺下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動能增加量.解析:(1)由題(1)圖知,遮光片的寬度為 d=8 mm+0.1 mm×7=8.7 mm.2t2(3)由 Ep=mgh 知,Ep-h 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可見重力勢能的圖線應為 B,擺球擺下過程中,速度逐漸增大,其動能逐漸增大,可見動能的圖線應為 C,則機械能的圖線應為 A.由圖知,擺球擺下過程中,擺球的機械能逐漸減少,動能逐漸增加,重力勢能逐漸減少,則擺球的重力勢能減少量大于動能增加量.答案:(1)8.7 (2)mghmd2(3)大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