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實驗七探究單擺運動利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1.實驗原理2.實驗步驟(1)做成單擺:實驗器材有:帶有鐵夾的鐵架臺,中心有孔的小鋼球,約1 m長的細線.在細線的一端打一個比小鋼球的孔徑稍大些的結,將細線穿過小鋼球上的小孔,制成一個單擺;將單擺固定在帶鐵夾的鐵架臺上,使小鋼球自由下垂.(2)測擺長:實驗器材有毫米刻度尺和游標卡尺.讓擺球處于自由下垂狀態時,用刻度尺量出懸線長l線,用游標卡尺測出擺球的直徑2r,則擺長為l=l線+r.3.數據處理兩種誤差 產生原因 減小方法偶然誤差 測量時間(單擺周期)及擺長時產生誤差 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②計時從單擺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系統誤差 主要來源于單擺模型本身 ①擺球要選體積小、密度大的;②最大擺角要小于 5°4.誤差分析考點 1 實驗原理及操作【典題1】(2024 年湖北卷)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 g 的實驗方案,所用器材有:2 g 砝碼若干、托盤 1 個、輕質彈簧 1 根、米尺 1 把、光電門 1 個、數字計時器 1 臺等.具體步驟如下:①將彈簧豎直懸掛在固定支架上,彈簧下面掛上裝有遮光片的托盤,在托盤內放入一個砝碼,如圖甲所示;甲乙②用米尺測量平衡時彈簧的長度 l,并安裝光電門;③將彈簧在彈性限度內拉伸一定長度后釋放,使其在豎直方向振動;④用數字計時器記錄 30 次全振動所用時間 t;⑤逐次增加托盤內砝碼的數量,重復②③④的操作.該同學將振動系統理想化為彈簧振子.已知彈簧振子的振動周(1)由步驟④,可知振動周期 T=________.(2)設彈簧的原長為 l0,則 l 與 g、l0、T 的關系式為 l=____________.(3)由實驗數據作出的 l-T2 圖線如圖乙所示,可得 g=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數字,π2 取 9.87).答案:(4)本實驗的誤差來源包括________(多選,填字母).A.空氣阻力B.彈簧質量不為零C.光電門的位置稍微偏離托盤的平衡位置(3)9.59 (4)AB考點 2 數據處理【典題2】(2023 年湖南岳陽二模)有兩位同學利用假期去參觀分別位于北京和廣州的物理實驗室,各自探究了“單擺的周期 T與擺長 L 的關系”.(1)單擺振動的回復力是________.A.擺球所受的重力B.擺球重力在垂直擺線方向上的分力C.擺線對擺球的拉力D.擺球所受重力和擺線對擺球拉力的合力擺擺長之比(2)如圖所示,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直徑 D,其讀數為________mm.(3)兩位同學測量出 A、B 兩個單擺的多組周期 T、擺長 L 的數值后,用計算機繪制了 A、B 的 T2-L 圖像如圖甲所示,并繪制了 A、B 兩個單擺的某次振動圖像(如圖乙),由此可知,兩單LALB=________.甲乙解析:(1)擺球所做運動為圓周運動的一部分,對擺球受力分析可知,重力沿擺線方向的分力與擺線對擺球的拉力的合力為擺球做圓周運動提供向心力,重力垂直于擺線方向的分力為單擺的回復力,B 正確,ACD 錯誤.(2)由題圖可知,游標卡尺分度值為 0.05 mm ,主尺讀數為10 mm,游標尺第 12 刻線與主尺刻線對齊,所以游標卡尺讀數為10 mm+12×0.05mm=10.60 mm.圖例 說明通過最低點拉力與重力的關系,根據圓周運動向心力的特點,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重力加速度此情況下,單擺的周期公式改變,等效重力加速度變為 g′=gsin θ,則 T=實驗原理的拓展創新:【典題 3】(2023 年四川成都三模)某同學在家中組裝了幾套“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簡易實驗裝置,其中最合理的是圖1中的________.該同學在固定擺線的過程中,將擺線在鐵架臺的水平桿上纏繞若干圈后用鐵夾夾住,其剖面如圖2;接著用游標卡尺測小球直徑d、用毫米刻度尺測鐵夾下端到小球上端的擺線長度 L、用秒表測單擺 n 次全振動的時間 t.若單擺擺動過程中,擺角小于5°,忽略空氣阻力,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g=____(用 d、L、t 等表示),該測量中,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甲乙丙丁圖1圖2的是鐵夾下端到小球上端的擺線長度,所以擺長測量值偏小,由重力加速度公式可知,重力加速度測量值偏小.答案:丁2π2n2(2L+d)t2小于解析:單擺要求懸掛點固定,擺長長度不變,同時為了減小空氣阻力產生的影響,應用密度較大的鐵球,丁正確.根據題意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