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燈湖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燈湖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燈湖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
1.(2025九下·南海月考)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下列制作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刀割漆樹 B.盛裝漆汁
C.漆汁氧化 D.雕刻花紋
【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刀割漆樹、盛裝漆汁、雕刻花紋過程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漆汁氧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C。
【分析】 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2.(2025九下·南海月考)發明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是(  )
A.張青蓮 B.侯德榜 C.拉瓦錫 D.道爾頓
【答案】B
【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
【解析】【解答】發明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是侯德榜。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科學家的貢獻分析。
3.(2025九下·南海月考) 玉米是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我國科學家破解了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路徑,有望低成本改善大范圍人群的鐵營養狀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玉米含淀粉等營養物質 B.鐵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
C.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 D.該研究利于提高玉米的鐵含量
【答案】B
【知識點】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
【解析】【解答】A、 玉米含淀粉等營養物質 ,不符合題意;
B、 鐵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符合題意;
C、 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 ,不符合題意;
D、 該研究利于提高玉米的鐵含量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A、根據米面中富含淀粉分析;
B、根據鐵元素為微量元素分析;
C、根據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分析;
D、根據該研究破解了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路徑分析。
4.(2025九下·南海月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安全是實驗第一要素。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不需要涉及的實驗圖標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
【解析】【解答】A、圖示為護目鏡標志,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需保護眼睛,不符合題意;
B、圖示為小心用電標識,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不需要電,符合題意;
C、圖示為小心明火標志,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要小心明火,不符合題意;
D、圖示為洗手標志,做完實驗必須洗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高錳酸鉀制氧氣條件、操作步驟及各圖標名稱分析。
5.(2025九下·南海月考)我國自主研制的“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的錨泊主系纜由聚乙烯纖維制成,該材料屬于
A.天然纖維 B.合成材料 C.復合材料 D.合金
【答案】B
【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聚乙烯纖維是一種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合成纖維,屬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天然纖維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纖維,聚乙烯纖維是一種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合成纖維,復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經過物理化學方法復合在一起而得到,合金是由一種金屬與其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分析。
6.(2025九下·南海月考)項目組“自制魔法樹”:用紙做的樹插在底座上,倒上溶質質量分數為1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水在紙樹上快速蒸發。8小時后看到紙樹上晶體生長,仿佛樹木開花,請完成下面小題。
(1)結合下圖所示,下列關于磷酸二氫鉀說法錯誤的是
A.屬于化合物 B.可用作復合肥
C.難溶于水 D.受熱易分解
(2)配制磷酸二氫鉀溶液,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取用固體
B.稱量固體質量
C.量取水的質量
D.溶解固體
(3)磷酸二氫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與項目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將a點的溶液升溫到80℃,其溶質質量分數變大
B.將60℃磷酸二氫鉀溶液降溫到20℃時,會有晶體析出
C.20℃時飽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22.6%
D.紙上“開花”的過程相當于蒸發結晶
【答案】(1)C
(2)A
(3)D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解析】【解答】(1)A、磷酸二氫鉀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不符合題意;
B、磷酸二氫鉀中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可用作復合肥,不符合題意;
C、磷酸二氫鉀可配制成12%的溶液,說明磷酸二氫鉀是能溶于水的,符合題意;
D、保存磷酸二氫鉀要注意防曬,說明該物質受熱易分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A、取用固體時,瓶塞要倒放,用藥匙取用,符合題意;
B、使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要將藥品放左盤,不符合題意;
C、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不符合題意;
D、溶解固體不能在量筒中進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A、將a點的溶液升溫到80℃,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B、 將60℃磷酸二氫鉀溶液降溫到20℃時, 因不確定原溶液是否飽和,則不能確定是否會有晶體析出,不符合題意;
C、20℃時磷酸二氫鉀的溶解度為22.6g,則該溫度下,飽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不符合題意;
D、紙上“開花”的過程中,水分蒸發,溶質磷酸二氫鉀析出,相當于蒸發結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根據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化合物,氮、磷、鉀至少含兩種元素的物質可作復合肥,結合題中所給信息分析;
(2)根據藥品取用方法、天平左物右碼原則、量筒正確讀數要求及量筒的用途分析;
(3)根據改變溫度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飽和溶液改變溫度溶解度減小會析出晶體,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溶解度/100+溶解度,蒸發結晶原理分析。
(1)【解答】(1)A、磷酸二氫鉀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不符合題意;
B、磷酸二氫鉀中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可用作復合肥,不符合題意;
C、磷酸二氫鉀可配制成12%的溶液,說明磷酸二氫鉀是能溶于水的,符合題意;
D、保存磷酸二氫鉀要注意防曬,說明該物質受熱易分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A、取用固體時,瓶塞要倒放,用藥匙取用,符合題意;
B、使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要將藥品放左盤,不符合題意;
C、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不符合題意;
D、溶解固體不能在量筒中進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A、將a點的溶液升溫到80℃,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B、 將60℃磷酸二氫鉀溶液降溫到20℃時, 因不確定原溶液是否飽和,則不能確定是否會有晶體析出,不符合題意;
C、20℃時磷酸二氫鉀的溶解度為22.6g,則該溫度下,飽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不符合題意;
D、紙上“開花”的過程中,水分蒸發,溶質磷酸二氫鉀析出,相當于蒸發結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2025九下·南海月考)2025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生態修復”。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推廣使用氫能源公交車 B.焚燒秸稈以增加土壤肥力
C.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保護水資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A、推廣使用氫能源公交車,氫氣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有利于生態環境,符合 “生態修復” 主題;
B、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煙塵,污染空氣,不利于生態環境,不符合 “生態修復” 主題;
C、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可減少水體污染,有利于生態修復,符合 “生態修復”主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能減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生態環境,符合 “生態修復” 主題。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防止水體污染和空氣污染,使用降解塑料,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來愛護空氣來解答。
8.(2025九下·南海月考)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壤中含有釔元素的礦物鹽,該鹽被命名為“嫦娥石”。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釔屬于非金屬元素 B.釔的元素符號為y
C.釔原子的質子數為39 D.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g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釔帶有“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
B、釔的元素符號為Y,不符合題意;
C、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則釔的原子序數=質子數=39,符合題意;
D、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中最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則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中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左上角數字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最下面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分析。
9.(2025九下·南海月考)中考試卷答題卡中用膠黏劑——丙烯酸()增加考生信息的條形碼背面的黏性,下列關于丙烯酸的說法合理的是
A.含有氧分子
B.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相對分子質量為72g
D.由3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構成的,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題意;
B、丙烯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4):(16×2)=9:1:8,其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符合題意;
C、丙烯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3+1×4+16×2=72,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 “1”,不是 “g”,通常省略不寫,不符合題意;
D、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構成,一個丙烯酸分子由3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純凈物中不含其它物質的分子分析;
B、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
C、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對分子質量單位為1,不是g;
D、根據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由原子構成分析。
10.(2025九下·南海月考)燃放煙花爆竹成為習俗,煙花中的“五彩繽紛”是由一些金屬等物質燃燒產生的,下圖是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固體物質均為白色
B.反應過程中共含有3種氧化物
C.參加反應的鎂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
D.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答案】C
【知識點】化合價規律和原則;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方程式為:。反應物中鎂是一種銀白色固體,生成物中的碳是一種黑色固體,不符合題意;
B.反應過程中涉及二氧化碳、氧化鎂2種氧化物,不符合題意;
C.參加反應的鎂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符合題意;
D.反應前碳元素存在于二氧化碳中,元素顯+4價,反應后存在于單質中,化合價為零,因此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反應生成的碳為黑色固體分析;
B、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使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C、根據物質質量比為相對分子質量×分子個數之比分析;
D、根據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分析。
11.(2025九下·南海月考)“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勞動實踐與化學知識沒有直接關聯的是
選項 勞動實踐 化學知識
A 利用金剛石切割玻璃 金剛石的硬度大
B 葉邊緣發黃卷曲 倒伏的植物合理施用磷肥 磷肥可以增加農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C 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龍舟槳 碳纖維復合材料密度小、強度高
D 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 小蘇打與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新材料的開發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金剛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題意;
B、鉀肥能促使植物的莖干強健,增強植物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葉邊緣發黃卷曲、倒伏的植物,應施用鉀肥,符合題意;
C、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龍舟槳,是因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強度高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D、小蘇打為碳酸氫鈉俗稱,能和胃液中的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金剛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礦物分析;
B、根據鉀肥能促使植物的莖干強健,增強植物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分析;
C、根據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特點分析;
D、根據碳酸氫鈉與鹽酸能發生復分解反應分析。
12.(2025九下·南海月考)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中,僅用酚酞溶液及同組物質之間的反應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A. B.KOH HCl NaOH
C.KOH NaCl NaOH D.KOH NaCl HCl
【答案】D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酸的化學性質;物質的檢驗、鑒別
【解析】【解答】A、加入酚酞溶液,變紅的為氫氧化鈉,不變色的為硫酸和硝酸,硫酸和硝酸與氫氧化鈉反應都沒有明顯現象,不能鑒別,不符合題意;
B、加入酚酞,變紅的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都能與鹽酸反應,都無明顯現象,不能鑒別,不符合題意;
C、加入酚酞,變紅的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都不能與氯化鈉反應,無法區分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不符合題意;
D、加入酚酞,變紅的為氫氧化鈉溶液,將未變紅的溶液滴入有酚酞的氫氧化鉀溶液中分,紅色消失的為稀鹽酸,不變的為氯化鈉,可以鑒別,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酚酞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無色,結合各選項中物質間能否反應分析。
13.(2025九下·南海月考)興趣小組為探究鐵的銹蝕是否與溫度有關,組裝如圖1裝置,將打磨后的細鐵絲纏繞成團放入盛有濃鹽水的廣口瓶內,進行三次實驗(恒溫水槽內的溫度分別為20℃、40℃和60℃)。測得反應過程中O2含量隨溫度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瓶內濃鹽水的作用是為了隔絕空氣
B.圖2說明空氣中O2的質量分數約為21%
C.曲線③變化的原因是O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D.曲線①②③說明相同條件下,溫度越高,鐵銹蝕越快
【答案】C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
【解析】【解答】A、濃鹽水的作用不是隔絕空氣,而是加速鐵的腐蝕,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21%,而不是質量分數, 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減小,水中溶解的氧氣逸出,導致廣口瓶中氧氣含量減少,這就是曲線③變化的原因, 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同條件下,溫度越低,氧氣含量下降越快,即鐵生銹速率越快(因為鐵生銹消耗氧氣), 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濃鹽水加速了鐵的腐蝕性來解答;
B、根據空氣中各成分按體積分數是氮氣78%,氧氣21%來解答;
C、根據氣體的溶劑的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來解答;
D、根據鐵與氧氣和水接觸反應生成鐵銹的速度反應溫度有關來解答。
14.(2025九下·南海月考)《天工開物》記載:“凡取煤經歷久者,從土面能辨有無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許,方始得煤,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有將巨竹鑿去中節,尖銳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煙從竹中透上。人從其下施攫拾取者(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煤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毒氣灼人”,煤礦中的“毒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遇火會發生爆炸,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巨竹鑿去中節”使竹子整體貫通,此竹筒相當于實驗室中的   (填儀器名稱)。煤堆中心溫度比地表高,利用竹筒可將“毒氣”導出,原因是   。
(3)煤燃燒產生的導致的環境問題是   。
(4)為了防止煤礦的礦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號)。
A.進礦井前先做燈火實驗
B.礦井內要加強通風
C.安裝瓦斯探頭傳感器監測瓦斯濃度
【答案】(1)不可再生;
(2)導管;煤堆中心溫度較高,產生的“毒氣”受熱后密度變小會上升
(3)酸雨
(4)B;C
【知識點】酸雨的產生、危害及防治;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15.(2025九下·南海月考)石墨烯(C)是一種單層碳原子晶體,石墨烯的厚度只有,是目前為止最薄的二維納米碳材料。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性和熱傳導性等,是目前人類已知強度最高的物質。紡織領域是石墨烯應用的新興領域,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科學家提出,給石墨烯“打上”許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單層納米孔二維薄膜,可進行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題圖所示。
工業上可采用甲烷在高溫和催化下分解制備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
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石墨烯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
B.石墨烯在常溫下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C.石墨烯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燃燒
D.石墨烯和石墨是同一種物質
(2)石墨烯的物理性質有   (答一點)。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   (填粒子符號)通過,該過程類似于   (填一種化學操作名稱)操作,此過程為   變化。(填“物理”或者“化學”)。
(4)含有石墨烯紡織面料制成的衣服,在低溫情況下對人體的好處是   。
(5)寫出工業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A;B
(2)優良的導電性(合理即可)
(3)H2O;過濾;物理
(4)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合理即可)
(5)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碳的化學性質;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A、石墨烯(C)是一種單層碳原子晶體,其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故A正確;
B、石墨烯屬于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故B正確;
C、石墨烯是碳單質,可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C錯誤;
D、石墨烯和石墨的結構不同,不是同一種物質,故D錯誤。
(2)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則石墨烯的物理性質有: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性和熱傳導性等;
(3)根據圖像可看出,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水分子(H2O)通過,該過程類似于過濾操作,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4)從材料可知,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
(5)工業上可采用甲烷氣體(CH4)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分析】(1)根據碳單質由原子構成,各種碳單質原子排列不同,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2)根據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分析;
(3)根據過濾原理及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4)根據石墨烯的傳熱性分析;
(5)根據甲烷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分析。
(1)A、石墨烯(C)是一種單層碳原子晶體,其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故A正確;
B、石墨烯屬于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故B正確;
C、石墨烯是碳單質,可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C錯誤;
D、石墨烯和石墨的結構不同,不是同一種物質,故D錯誤。
故選AB;
(2)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則石墨烯的物理性質有: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性和熱傳導性等,故填:優良的導電性(合理即可);
(3)根據圖像可看出,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水分子(H2O)通過,該過程類似于過濾操作,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填:H2O;過濾;物理;
(4)從材料可知,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故填: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合理即可);
(5)工業上可采用甲烷氣體(CH4)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16.(2025九下·南海月考)I.氣體的制取和性質
如圖1為實驗室常用的制取氣體的儀器,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④的名稱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若要用高錳酸鉀制備干燥的氧氣,可選擇的制取裝置為________;
(3)同學們做實驗時發現產生氧氣的速率太快,為獲得平穩的氣流,于是對實驗裝置進行了如圖改進,如圖2發生裝置中能達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Ⅱ.跨學科實踐
為模擬火箭的設計與發射,興趣小組組建“氣火箭隊”和“水火箭隊”。
火箭類型 氫氣“氣火箭” 二氧化碳“氣火箭”
試劑選擇 鋅粒和稀硫酸 小蘇打和食醋
(4)從安全角度分析,模擬火箭不選擇氫氣“氣火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興趣小組最終選擇小蘇打和食醋作“氣火箭”,如圖3為“氣火箭”的實驗步驟:組裝好后設備后,應先________,再添加試劑。
反應物用量對實驗結果影響如下表所示。
序號 碳酸氫鈉粉末/g 食醋/mL(濃度為30%) 飛行最高高度/m
i 1.0 24 9
ii 2.0 a 12
iii 3.0 24 10
(6)通過表中數據分析,實驗ii中a值為________。實驗iii的最大飛行高度比實驗ii小的原因是________。
(7)利用物理方法推動火箭如圖4所示,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打開線閘開關進行發射。在此過程中,倉內氣體不會改變的有 (填字母)
A. 分子的數目 B. 原子的種類 C. 元素的種類 D. 分子的間隔
【答案】(1) 水槽
(2)①②③⑤⑦
(3) ③
(4) 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與空氣混合易發生爆炸
(5)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6) 24 碳酸氫鈉粉末過多,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速度過快,導致火箭來不及充分利用氣體的推力就已經發射出去,從而使飛行高度降低
(7) B,C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儀器④為水槽;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用高錳酸鉀制備干燥的氧氣,該反應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可選擇①②⑤⑦;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排水法干燥,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干燥的氧氣,收集裝置可選擇③;故可選擇的制取裝置為①②③⑤⑦;
(3)改進裝置中能獲得平穩氣流的發生裝置:
①圖中,過氧化氫溶液直接從長頸漏斗注入,反應速率無法控制,不能獲得平穩氣流;
②圖中,水直接從長頸漏斗注入,不能很好地控制反應速率,不能獲得平穩氣流;
③圖中,通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過氧化氫溶液的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能獲得平穩氣流;
④圖中,可控制水的滴加速率,但二氧化錳與過氧化氫溶液全部在錐形瓶中,無法有效控制反應速率,不能獲得平穩氣流;
故選③;
(4)從安全角度分析,模擬火箭不選擇氫氣“氣火箭”,是因為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與空氣混合易發生爆炸;
(5)選擇小蘇打和食醋作“氣火箭”,該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防止裝置漏氣影響實驗,如圖3為“氣火箭”的實驗步驟:組裝好后設備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添加試劑;
(6)探究反應物用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采用控制變量法,根據i和iii可知,是探究碳酸氫鈉粉末對火箭飛行最高高度的影響,除了碳酸氫鈉粉末的質量不同外,保證其他條件相同,即食醋的用量也應該相同,則a=24;
實驗iii碳酸氫鈉粉末用量為3.0g,實驗ii碳酸氫鈉粉末用量為2.0g,而實驗iii的最大飛行高度比實驗ii小,是因為碳酸氫鈉粉末過多,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速度過快,導致火箭來不及充分利用氣體的推力就已經發射出去,從而使飛行高度降低;
(7)A、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此過程中,倉內氣體分子的數目增多,不符合題意;
B、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是利用物理方法推動火箭,此過程中,原子的種類不變,符合題意;
C、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是利用物理方法推動火箭,此過程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則元素的種類也不變,符合題意;
D、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此過程中,倉內氣體分子的數目增多,氣體被壓縮,則分子的間隔變小,不符合題意;
【分析】(1)根據常用儀器名稱分析;
(2)根據根據過氧化氫制氧氣裝置特點及反應原理,由高錳酸鉀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分析;
(3)根據改進裝置中能獲得平穩氣流,由長頸漏斗和分液漏斗的用途分析;
(4)根據氫氣易燃易爆分析;
(5)根據實驗加藥品前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分析;
(6)根據對比實驗的變量的唯一性分析;
(7)根據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過程發生的物理變化,分子種類、原子種類、元素種類等不變分析。
17.(2025九下·南海月考)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創新采用了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下方的水域則用于水產養殖的“漁光互補”發展模式。
任務一:了解漁光互補模式
(1)光伏發電過程中發生了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任務二:檢測分析魚塘水質
(2)用   對魚塘水的酸堿度進行了檢測。
(3)同學們測定了不同時間段內魚塘水的pH,發現中午時魚塘水的pH最大,其原因可能與水中藻類的   作用有關。
任務三:探究魚塘水的成分
【查閱資料】魚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易使水質酸性增強;魚塘中水多為硬水;該魚塘養殖魚蝦,需定期投入為魚蝦補充鈣質。
【猜想假設】該魚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進行實驗】
(4)
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 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   。 溶液變成紅色 魚塘水呈酸性
步驟二 另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一段時間后產生白色沉淀 含有
【反思評價】
(5)步驟②中產生白色沉淀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有同學對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理由是   ,同學們改進方案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任務四:展示項目研究成果
(7)同學們設計了板報進行宣傳,請完成板報內容   。
【答案】物理變化;pH試紙或pH計;光合;紫色石蕊試液;碳酸鈉;先有氣泡產生;;魚塘水多為硬水,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鈣離子、鎂離子能與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改善水質,減小污染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1)光伏發電過程中光能轉化為電能,只是能量形式的轉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物理變化;
(2)用pH試紙或pH計對魚塘水的酸堿度進行了檢測,pH<7,顯酸性,pH=7,顯中性,pH>7,顯堿性;
(3)中午時魚塘水的pH最大,是因為中午,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藻類植物會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轉化為氧氣,使魚塘水的酸性減弱,導致pH增大;
(4)步驟一:根據實驗結論魚塘水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步驟①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溶液變成紅色,說明魚塘水呈酸性;
步驟二:根據實驗結論含有氯化鈣,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所以步驟②另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碳酸鈉溶液,由于魚塘水呈酸性,碳酸鈉會先與酸性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酸性物質反應完后,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故實驗現象為先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產生白色沉淀;
(5)步驟②中產生白色沉淀所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6)魚塘水多為硬水,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鈣離子、鎂離子能與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碳酸鎂白色沉淀,也能觀察到與步驟②相同的實驗現象,所以有同學對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
(7)在“漁光互補”模式中,水面上方的光伏板可以減少水面接受的光照強度,從而抑制藻類的過度生長。藻類的過度繁殖可能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質惡化,適當抑制藻類生長有助于維持水體的生態平衡和水質穩定;“漁光互補”起到了改善水質,減小污染的生態效益。
【分析】(1)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2)根據pH試紙可測定溶液酸堿度分析;
(3)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分析;
(4)根據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變紅,氯化鈣與碳酸鈉等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分析;
(5)根據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分析;
(6)根據硬水中含有較多鈣、鎂離子分析;
(7)根據在“漁光互補”模式中,水面上方的光伏板可以減少水面接受的光照強度分析。
18.(2025九下·南海月考)碳酸鋰()是制備鋰電池的重要原料,工業上可通過濕法回收廢舊磷酸鐵鋰電池來制備,其主要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破碎”:“酸浸”前,材料需進行“破碎”,目的是   。
(2)為回收銅、鋁、碳渣等材料,“破碎”時宜通入一段時間氮氣再進行,原因是   。
(3)“酸浸”步驟中為了抑制鐵的溶解,更好的提高鋰浸出率(如圖2),該過程選擇最適宜的pH范圍是 (填字母)。
A.2.5~3.0 B.3.0~4.0 C.5.0~6.0
(4)“沉淀”:“沉淀”后過濾分離,該步驟在實驗室中用到的鐵制儀器為   。
(5)“蒸發濃縮”后得到硫酸鋰溶液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通過“蒸發濃縮”中利用玻璃棒的目的為   ,操作Ⅱ后得到碳酸鋰沉淀與含有硫酸鈉的廢液,檢驗碳酸鋰已洗凈的方法為:   。
(7)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火法對比,濕法回收的優點是圖   (寫一點)。
【答案】(1)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防止鋁被氧化
(3)A
(4)鐵架臺(帶鐵圈)
(5)
(6)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碳酸鋰已經洗凈
(7)節約能源,操作簡單
【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解答】(1)“酸浸”前,材料需進行“破碎”,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故為回收銅、鋁、碳渣等材料,“破碎”時宜通入一段時間氮氣再進行,原因是:防止鋁被氧化;
(3)觀察圖 2,鋰浸出率隨pH的增大而減小,在pH為2.5~3.0時,鐵浸出率較低,鋰浸出率較高,能更好地提高鋰的浸出。
故選 A;
(4)過濾所需的鐵制儀器是:鐵架臺(帶鐵圈);
(5)“蒸發濃縮”后得到硫酸鋰溶液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鋰和硫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蒸發濃縮”中利用玻璃棒的目的為: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硫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氯化鈉,故檢驗碳酸鋰已洗凈的方法為: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碳酸鋰已經洗凈;
(7)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火法對比,濕法回收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且操作簡單。
【分析】(1)根據增大接觸面積可加快反應分析;
(2)根據鋁的化學性質活潑分析;
(3)根據圖示中所給信息分析;
(4)根據鐵架臺為鐵制品分析;
(5)根據硫酸鋰與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鋰和硫酸鈉分析;
(6)根據蒸發時玻璃棒的攪拌作用分析;
(7)根據濕法回收常溫進行,節約能源分析。
(1)“酸浸”前,材料需進行“破碎”,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故為回收銅、鋁、碳渣等材料,“破碎”時宜通入一段時間氮氣再進行,原因是:防止鋁被氧化;
(3)觀察圖 2,鋰浸出率隨pH的增大而減小,在pH為2.5~3.0時,鐵浸出率較低,鋰浸出率較高,能更好地提高鋰的浸出。
故選 A;
(4)過濾所需的鐵制儀器是:鐵架臺(帶鐵圈);
(5)“蒸發濃縮”后得到硫酸鋰溶液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鋰和硫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蒸發濃縮”中利用玻璃棒的目的為: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硫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氯化鈉,故檢驗碳酸鋰已洗凈的方法為: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碳酸鋰已經洗凈;
(7)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火法對比,濕法回收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且操作簡單。
19.(2025九下·南海月考)碳酸亞鐵()應用非常廣泛,可以作補血劑、阻燃劑、催化劑,還可用于皮革生產。
(1)碳酸亞鐵中鐵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2)小組成員稱取樣品(含雜質)21.8g,放入如圖裝置中加熱,此時發生的反應為,質量不再改變時稱得剩余固體質量為19.6g。計算樣品中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繼續向上圖裝置中通CO分階段升溫,加熱時測得剩余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已知用CO還原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①圖中a點數值為   。
②圖中N點對應的固體成分為   。
【答案】(1)7:6
(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1.8g-19.6g=2.2g;
設碳酸亞鐵的質量為x;
,解得x=5.8g;
則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
答: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26.6%。
(3)18.0;FeO、Fe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碳酸亞鐵()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6:(16×3)=7:6;(3)①已知用CO還原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a點對應的溫度為700℃,此時得到的剩余固體為氧化亞鐵,
由(2)計算可知,樣品中的質量為5.8g,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5.8g碳酸亞鐵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即剩余19.6g固體中含有氧化亞鐵的質量為3.6g,則19.6g剩余固體中氧化鐵的質量為19.6g-3.6g=16g; 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16g氧化鐵完全反應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則得到氧化亞鐵的總質量為14.4g+3.6g=18.0g,所以圖中a點數值為18.0;
②N點的溫度>700℃,此時發生反應為FeO和CO在大于700℃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且FeO部分反應,則圖中N點對應的固體成分是:FeO、Fe。
【分析】(1)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
(2)根據反應后減少質量為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由二氧化碳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亞鐵質量,從而計算其在樣品中的質量分數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
(1)碳酸亞鐵()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6:(16×3)=7:6;
(2)見答案;
(3)①已知用CO還原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a點對應的溫度為700℃,此時得到的剩余固體為氧化亞鐵,
由(2)計算可知,樣品中的質量為5.8g,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5.8g碳酸亞鐵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即剩余19.6g固體中含有氧化亞鐵的質量為3.6g,則19.6g剩余固體中氧化鐵的質量為19.6g-3.6g=16g; 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16g氧化鐵完全反應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則得到氧化亞鐵的總質量為14.4g+3.6g=18.0g,所以圖中a點數值為18.0;
②N點的溫度>700℃,此時發生反應為FeO和CO在大于700℃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且FeO部分反應,則圖中N點對應的固體成分是:FeO、Fe。
1 / 1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燈湖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化學試題
1.(2025九下·南海月考)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下列制作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刀割漆樹 B.盛裝漆汁
C.漆汁氧化 D.雕刻花紋
2.(2025九下·南海月考)發明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是(  )
A.張青蓮 B.侯德榜 C.拉瓦錫 D.道爾頓
3.(2025九下·南海月考) 玉米是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我國科學家破解了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路徑,有望低成本改善大范圍人群的鐵營養狀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玉米含淀粉等營養物質 B.鐵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
C.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 D.該研究利于提高玉米的鐵含量
4.(2025九下·南海月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安全是實驗第一要素。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不需要涉及的實驗圖標的是
A. B.
C. D.
5.(2025九下·南海月考)我國自主研制的“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的錨泊主系纜由聚乙烯纖維制成,該材料屬于
A.天然纖維 B.合成材料 C.復合材料 D.合金
6.(2025九下·南海月考)項目組“自制魔法樹”:用紙做的樹插在底座上,倒上溶質質量分數為1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水在紙樹上快速蒸發。8小時后看到紙樹上晶體生長,仿佛樹木開花,請完成下面小題。
(1)結合下圖所示,下列關于磷酸二氫鉀說法錯誤的是
A.屬于化合物 B.可用作復合肥
C.難溶于水 D.受熱易分解
(2)配制磷酸二氫鉀溶液,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取用固體
B.稱量固體質量
C.量取水的質量
D.溶解固體
(3)磷酸二氫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與項目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將a點的溶液升溫到80℃,其溶質質量分數變大
B.將60℃磷酸二氫鉀溶液降溫到20℃時,會有晶體析出
C.20℃時飽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22.6%
D.紙上“開花”的過程相當于蒸發結晶
7.(2025九下·南海月考)2025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生態修復”。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推廣使用氫能源公交車 B.焚燒秸稈以增加土壤肥力
C.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8.(2025九下·南海月考)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壤中含有釔元素的礦物鹽,該鹽被命名為“嫦娥石”。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釔屬于非金屬元素 B.釔的元素符號為y
C.釔原子的質子數為39 D.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g
9.(2025九下·南海月考)中考試卷答題卡中用膠黏劑——丙烯酸()增加考生信息的條形碼背面的黏性,下列關于丙烯酸的說法合理的是
A.含有氧分子
B.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相對分子質量為72g
D.由3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10.(2025九下·南海月考)燃放煙花爆竹成為習俗,煙花中的“五彩繽紛”是由一些金屬等物質燃燒產生的,下圖是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固體物質均為白色
B.反應過程中共含有3種氧化物
C.參加反應的鎂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
D.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11.(2025九下·南海月考)“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勞動實踐與化學知識沒有直接關聯的是
選項 勞動實踐 化學知識
A 利用金剛石切割玻璃 金剛石的硬度大
B 葉邊緣發黃卷曲 倒伏的植物合理施用磷肥 磷肥可以增加農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C 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龍舟槳 碳纖維復合材料密度小、強度高
D 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 小蘇打與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
A.A B.B C.C D.D
12.(2025九下·南海月考)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中,僅用酚酞溶液及同組物質之間的反應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A. B.KOH HCl NaOH
C.KOH NaCl NaOH D.KOH NaCl HCl
13.(2025九下·南海月考)興趣小組為探究鐵的銹蝕是否與溫度有關,組裝如圖1裝置,將打磨后的細鐵絲纏繞成團放入盛有濃鹽水的廣口瓶內,進行三次實驗(恒溫水槽內的溫度分別為20℃、40℃和60℃)。測得反應過程中O2含量隨溫度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瓶內濃鹽水的作用是為了隔絕空氣
B.圖2說明空氣中O2的質量分數約為21%
C.曲線③變化的原因是O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D.曲線①②③說明相同條件下,溫度越高,鐵銹蝕越快
14.(2025九下·南海月考)《天工開物》記載:“凡取煤經歷久者,從土面能辨有無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許,方始得煤,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有將巨竹鑿去中節,尖銳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煙從竹中透上。人從其下施攫拾取者(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煤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毒氣灼人”,煤礦中的“毒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遇火會發生爆炸,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巨竹鑿去中節”使竹子整體貫通,此竹筒相當于實驗室中的   (填儀器名稱)。煤堆中心溫度比地表高,利用竹筒可將“毒氣”導出,原因是   。
(3)煤燃燒產生的導致的環境問題是   。
(4)為了防止煤礦的礦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號)。
A.進礦井前先做燈火實驗
B.礦井內要加強通風
C.安裝瓦斯探頭傳感器監測瓦斯濃度
15.(2025九下·南海月考)石墨烯(C)是一種單層碳原子晶體,石墨烯的厚度只有,是目前為止最薄的二維納米碳材料。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性和熱傳導性等,是目前人類已知強度最高的物質。紡織領域是石墨烯應用的新興領域,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科學家提出,給石墨烯“打上”許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單層納米孔二維薄膜,可進行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題圖所示。
工業上可采用甲烷在高溫和催化下分解制備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
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石墨烯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
B.石墨烯在常溫下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C.石墨烯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燃燒
D.石墨烯和石墨是同一種物質
(2)石墨烯的物理性質有   (答一點)。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   (填粒子符號)通過,該過程類似于   (填一種化學操作名稱)操作,此過程為   變化。(填“物理”或者“化學”)。
(4)含有石墨烯紡織面料制成的衣服,在低溫情況下對人體的好處是   。
(5)寫出工業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學方程式   。
16.(2025九下·南海月考)I.氣體的制取和性質
如圖1為實驗室常用的制取氣體的儀器,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④的名稱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若要用高錳酸鉀制備干燥的氧氣,可選擇的制取裝置為________;
(3)同學們做實驗時發現產生氧氣的速率太快,為獲得平穩的氣流,于是對實驗裝置進行了如圖改進,如圖2發生裝置中能達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Ⅱ.跨學科實踐
為模擬火箭的設計與發射,興趣小組組建“氣火箭隊”和“水火箭隊”。
火箭類型 氫氣“氣火箭” 二氧化碳“氣火箭”
試劑選擇 鋅粒和稀硫酸 小蘇打和食醋
(4)從安全角度分析,模擬火箭不選擇氫氣“氣火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興趣小組最終選擇小蘇打和食醋作“氣火箭”,如圖3為“氣火箭”的實驗步驟:組裝好后設備后,應先________,再添加試劑。
反應物用量對實驗結果影響如下表所示。
序號 碳酸氫鈉粉末/g 食醋/mL(濃度為30%) 飛行最高高度/m
i 1.0 24 9
ii 2.0 a 12
iii 3.0 24 10
(6)通過表中數據分析,實驗ii中a值為________。實驗iii的最大飛行高度比實驗ii小的原因是________。
(7)利用物理方法推動火箭如圖4所示,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打開線閘開關進行發射。在此過程中,倉內氣體不會改變的有 (填字母)
A. 分子的數目 B. 原子的種類 C. 元素的種類 D. 分子的間隔
17.(2025九下·南海月考)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創新采用了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下方的水域則用于水產養殖的“漁光互補”發展模式。
任務一:了解漁光互補模式
(1)光伏發電過程中發生了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任務二:檢測分析魚塘水質
(2)用   對魚塘水的酸堿度進行了檢測。
(3)同學們測定了不同時間段內魚塘水的pH,發現中午時魚塘水的pH最大,其原因可能與水中藻類的   作用有關。
任務三:探究魚塘水的成分
【查閱資料】魚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易使水質酸性增強;魚塘中水多為硬水;該魚塘養殖魚蝦,需定期投入為魚蝦補充鈣質。
【猜想假設】該魚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進行實驗】
(4)
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 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   。 溶液變成紅色 魚塘水呈酸性
步驟二 另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一段時間后產生白色沉淀 含有
【反思評價】
(5)步驟②中產生白色沉淀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有同學對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理由是   ,同學們改進方案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任務四:展示項目研究成果
(7)同學們設計了板報進行宣傳,請完成板報內容   。
18.(2025九下·南海月考)碳酸鋰()是制備鋰電池的重要原料,工業上可通過濕法回收廢舊磷酸鐵鋰電池來制備,其主要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破碎”:“酸浸”前,材料需進行“破碎”,目的是   。
(2)為回收銅、鋁、碳渣等材料,“破碎”時宜通入一段時間氮氣再進行,原因是   。
(3)“酸浸”步驟中為了抑制鐵的溶解,更好的提高鋰浸出率(如圖2),該過程選擇最適宜的pH范圍是 (填字母)。
A.2.5~3.0 B.3.0~4.0 C.5.0~6.0
(4)“沉淀”:“沉淀”后過濾分離,該步驟在實驗室中用到的鐵制儀器為   。
(5)“蒸發濃縮”后得到硫酸鋰溶液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通過“蒸發濃縮”中利用玻璃棒的目的為   ,操作Ⅱ后得到碳酸鋰沉淀與含有硫酸鈉的廢液,檢驗碳酸鋰已洗凈的方法為:   。
(7)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火法對比,濕法回收的優點是圖   (寫一點)。
19.(2025九下·南海月考)碳酸亞鐵()應用非常廣泛,可以作補血劑、阻燃劑、催化劑,還可用于皮革生產。
(1)碳酸亞鐵中鐵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2)小組成員稱取樣品(含雜質)21.8g,放入如圖裝置中加熱,此時發生的反應為,質量不再改變時稱得剩余固體質量為19.6g。計算樣品中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繼續向上圖裝置中通CO分階段升溫,加熱時測得剩余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已知用CO還原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①圖中a點數值為   。
②圖中N點對應的固體成分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刀割漆樹、盛裝漆汁、雕刻花紋過程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漆汁氧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C。
【分析】 根據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特點分析,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判斷變化種類就是看變化后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2.【答案】B
【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
【解析】【解答】發明聯合制堿法,為純堿工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是侯德榜。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科學家的貢獻分析。
3.【答案】B
【知識點】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
【解析】【解答】A、 玉米含淀粉等營養物質 ,不符合題意;
B、 鐵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符合題意;
C、 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 ,不符合題意;
D、 該研究利于提高玉米的鐵含量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分析】A、根據米面中富含淀粉分析;
B、根據鐵元素為微量元素分析;
C、根據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分析;
D、根據該研究破解了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路徑分析。
4.【答案】B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
【解析】【解答】A、圖示為護目鏡標志,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需保護眼睛,不符合題意;
B、圖示為小心用電標識,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不需要電,符合題意;
C、圖示為小心明火標志,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加熱,要小心明火,不符合題意;
D、圖示為洗手標志,做完實驗必須洗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高錳酸鉀制氧氣條件、操作步驟及各圖標名稱分析。
5.【答案】B
【知識點】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聚乙烯纖維是一種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合成纖維,屬于合成材料;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天然纖維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纖維,聚乙烯纖維是一種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合成纖維,復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經過物理化學方法復合在一起而得到,合金是由一種金屬與其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分析。
6.【答案】(1)C
(2)A
(3)D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解析】【解答】(1)A、磷酸二氫鉀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不符合題意;
B、磷酸二氫鉀中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可用作復合肥,不符合題意;
C、磷酸二氫鉀可配制成12%的溶液,說明磷酸二氫鉀是能溶于水的,符合題意;
D、保存磷酸二氫鉀要注意防曬,說明該物質受熱易分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A、取用固體時,瓶塞要倒放,用藥匙取用,符合題意;
B、使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要將藥品放左盤,不符合題意;
C、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不符合題意;
D、溶解固體不能在量筒中進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A、將a點的溶液升溫到80℃,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B、 將60℃磷酸二氫鉀溶液降溫到20℃時, 因不確定原溶液是否飽和,則不能確定是否會有晶體析出,不符合題意;
C、20℃時磷酸二氫鉀的溶解度為22.6g,則該溫度下,飽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不符合題意;
D、紙上“開花”的過程中,水分蒸發,溶質磷酸二氫鉀析出,相當于蒸發結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1)根據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化合物,氮、磷、鉀至少含兩種元素的物質可作復合肥,結合題中所給信息分析;
(2)根據藥品取用方法、天平左物右碼原則、量筒正確讀數要求及量筒的用途分析;
(3)根據改變溫度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飽和溶液改變溫度溶解度減小會析出晶體,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溶解度/100+溶解度,蒸發結晶原理分析。
(1)【解答】(1)A、磷酸二氫鉀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不符合題意;
B、磷酸二氫鉀中含有鉀元素和磷元素,可用作復合肥,不符合題意;
C、磷酸二氫鉀可配制成12%的溶液,說明磷酸二氫鉀是能溶于水的,符合題意;
D、保存磷酸二氫鉀要注意防曬,說明該物質受熱易分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A、取用固體時,瓶塞要倒放,用藥匙取用,符合題意;
B、使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要將藥品放左盤,不符合題意;
C、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不符合題意;
D、溶解固體不能在量筒中進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A、將a點的溶液升溫到80℃,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B、 將60℃磷酸二氫鉀溶液降溫到20℃時, 因不確定原溶液是否飽和,則不能確定是否會有晶體析出,不符合題意;
C、20℃時磷酸二氫鉀的溶解度為22.6g,則該溫度下,飽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不符合題意;
D、紙上“開花”的過程中,水分蒸發,溶質磷酸二氫鉀析出,相當于蒸發結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污染與防治;保護水資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解析】【解答】A、推廣使用氫能源公交車,氫氣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有利于生態環境,符合 “生態修復” 主題;
B、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煙塵,污染空氣,不利于生態環境,不符合 “生態修復” 主題;
C、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排放,可減少水體污染,有利于生態修復,符合 “生態修復”主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能減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生態環境,符合 “生態修復” 主題。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防止水體污染和空氣污染,使用降解塑料,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來愛護空氣來解答。
8.【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釔帶有“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
B、釔的元素符號為Y,不符合題意;
C、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則釔的原子序數=質子數=39,符合題意;
D、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中最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則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小格信息中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左上角數字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最下面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分析。
9.【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A、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構成的,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題意;
B、丙烯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4):(16×2)=9:1:8,其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符合題意;
C、丙烯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3+1×4+16×2=72,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 “1”,不是 “g”,通常省略不寫,不符合題意;
D、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構成,一個丙烯酸分子由3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純凈物中不含其它物質的分子分析;
B、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
C、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對分子質量單位為1,不是g;
D、根據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由原子構成分析。
10.【答案】C
【知識點】化合價規律和原則;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方程式為:。反應物中鎂是一種銀白色固體,生成物中的碳是一種黑色固體,不符合題意;
B.反應過程中涉及二氧化碳、氧化鎂2種氧化物,不符合題意;
C.參加反應的鎂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符合題意;
D.反應前碳元素存在于二氧化碳中,元素顯+4價,反應后存在于單質中,化合價為零,因此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反應生成的碳為黑色固體分析;
B、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使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C、根據物質質量比為相對分子質量×分子個數之比分析;
D、根據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分析。
11.【答案】B
【知識點】常用鹽的用途;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新材料的開發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金剛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題意;
B、鉀肥能促使植物的莖干強健,增強植物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葉邊緣發黃卷曲、倒伏的植物,應施用鉀肥,符合題意;
C、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龍舟槳,是因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強度高的特點,不符合題意;
D、小蘇打為碳酸氫鈉俗稱,能和胃液中的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金剛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礦物分析;
B、根據鉀肥能促使植物的莖干強健,增強植物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分析;
C、根據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特點分析;
D、根據碳酸氫鈉與鹽酸能發生復分解反應分析。
12.【答案】D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酸的化學性質;物質的檢驗、鑒別
【解析】【解答】A、加入酚酞溶液,變紅的為氫氧化鈉,不變色的為硫酸和硝酸,硫酸和硝酸與氫氧化鈉反應都沒有明顯現象,不能鑒別,不符合題意;
B、加入酚酞,變紅的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都能與鹽酸反應,都無明顯現象,不能鑒別,不符合題意;
C、加入酚酞,變紅的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都不能與氯化鈉反應,無法區分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不符合題意;
D、加入酚酞,變紅的為氫氧化鈉溶液,將未變紅的溶液滴入有酚酞的氫氧化鉀溶液中分,紅色消失的為稀鹽酸,不變的為氯化鈉,可以鑒別,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酚酞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無色,結合各選項中物質間能否反應分析。
13.【答案】C
【知識點】空氣的組成;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
【解析】【解答】A、濃鹽水的作用不是隔絕空氣,而是加速鐵的腐蝕,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21%,而不是質量分數, 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減小,水中溶解的氧氣逸出,導致廣口瓶中氧氣含量減少,這就是曲線③變化的原因, 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同條件下,溫度越低,氧氣含量下降越快,即鐵生銹速率越快(因為鐵生銹消耗氧氣), 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根據濃鹽水加速了鐵的腐蝕性來解答;
B、根據空氣中各成分按體積分數是氮氣78%,氧氣21%來解答;
C、根據氣體的溶劑的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來解答;
D、根據鐵與氧氣和水接觸反應生成鐵銹的速度反應溫度有關來解答。
14.【答案】(1)不可再生;
(2)導管;煤堆中心溫度較高,產生的“毒氣”受熱后密度變小會上升
(3)酸雨
(4)B;C
【知識點】酸雨的產生、危害及防治;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化石燃料的利用與保護;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
15.【答案】(1)A;B
(2)優良的導電性(合理即可)
(3)H2O;過濾;物理
(4)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合理即可)
(5)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碳的化學性質;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解析】【解答】(1)A、石墨烯(C)是一種單層碳原子晶體,其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故A正確;
B、石墨烯屬于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故B正確;
C、石墨烯是碳單質,可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C錯誤;
D、石墨烯和石墨的結構不同,不是同一種物質,故D錯誤。
(2)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則石墨烯的物理性質有: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性和熱傳導性等;
(3)根據圖像可看出,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水分子(H2O)通過,該過程類似于過濾操作,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4)從材料可知,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
(5)工業上可采用甲烷氣體(CH4)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分析】(1)根據碳單質由原子構成,各種碳單質原子排列不同,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2)根據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分析;
(3)根據過濾原理及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4)根據石墨烯的傳熱性分析;
(5)根據甲烷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分析。
(1)A、石墨烯(C)是一種單層碳原子晶體,其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故A正確;
B、石墨烯屬于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故B正確;
C、石墨烯是碳單質,可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故C錯誤;
D、石墨烯和石墨的結構不同,不是同一種物質,故D錯誤。
故選AB;
(2)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則石墨烯的物理性質有: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性和熱傳導性等,故填:優良的導電性(合理即可);
(3)根據圖像可看出,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水分子(H2O)通過,該過程類似于過濾操作,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填:H2O;過濾;物理;
(4)從材料可知,紡織面料摻入石墨烯后,在低溫情況下,石墨烯將來自遠紅外線的熱量傳送給人體,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故填:改善人體微循環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合理即可);
(5)工業上可采用甲烷氣體(CH4)在高溫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時產生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16.【答案】(1) 水槽
(2)①②③⑤⑦
(3) ③
(4) 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與空氣混合易發生爆炸
(5)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6) 24 碳酸氫鈉粉末過多,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速度過快,導致火箭來不及充分利用氣體的推力就已經發射出去,從而使飛行高度降低
(7) B,C
【知識點】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使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氣體制取裝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儀器④為水槽;
(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用高錳酸鉀制備干燥的氧氣,該反應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可選擇①②⑤⑦;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較排水法干燥,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干燥的氧氣,收集裝置可選擇③;故可選擇的制取裝置為①②③⑤⑦;
(3)改進裝置中能獲得平穩氣流的發生裝置:
①圖中,過氧化氫溶液直接從長頸漏斗注入,反應速率無法控制,不能獲得平穩氣流;
②圖中,水直接從長頸漏斗注入,不能很好地控制反應速率,不能獲得平穩氣流;
③圖中,通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過氧化氫溶液的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能獲得平穩氣流;
④圖中,可控制水的滴加速率,但二氧化錳與過氧化氫溶液全部在錐形瓶中,無法有效控制反應速率,不能獲得平穩氣流;
故選③;
(4)從安全角度分析,模擬火箭不選擇氫氣“氣火箭”,是因為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與空氣混合易發生爆炸;
(5)選擇小蘇打和食醋作“氣火箭”,該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防止裝置漏氣影響實驗,如圖3為“氣火箭”的實驗步驟:組裝好后設備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添加試劑;
(6)探究反應物用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采用控制變量法,根據i和iii可知,是探究碳酸氫鈉粉末對火箭飛行最高高度的影響,除了碳酸氫鈉粉末的質量不同外,保證其他條件相同,即食醋的用量也應該相同,則a=24;
實驗iii碳酸氫鈉粉末用量為3.0g,實驗ii碳酸氫鈉粉末用量為2.0g,而實驗iii的最大飛行高度比實驗ii小,是因為碳酸氫鈉粉末過多,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速度過快,導致火箭來不及充分利用氣體的推力就已經發射出去,從而使飛行高度降低;
(7)A、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此過程中,倉內氣體分子的數目增多,不符合題意;
B、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是利用物理方法推動火箭,此過程中,原子的種類不變,符合題意;
C、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是利用物理方法推動火箭,此過程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則元素的種類也不變,符合題意;
D、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此過程中,倉內氣體分子的數目增多,氣體被壓縮,則分子的間隔變小,不符合題意;
【分析】(1)根據常用儀器名稱分析;
(2)根據根據過氧化氫制氧氣裝置特點及反應原理,由高錳酸鉀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分析;
(3)根據改進裝置中能獲得平穩氣流,由長頸漏斗和分液漏斗的用途分析;
(4)根據氫氣易燃易爆分析;
(5)根據實驗加藥品前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分析;
(6)根據對比實驗的變量的唯一性分析;
(7)根據用打氣筒向高壓倉內打氣過程發生的物理變化,分子種類、原子種類、元素種類等不變分析。
17.【答案】物理變化;pH試紙或pH計;光合;紫色石蕊試液;碳酸鈉;先有氣泡產生;;魚塘水多為硬水,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鈣離子、鎂離子能與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改善水質,減小污染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化學性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1)光伏發電過程中光能轉化為電能,只是能量形式的轉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物理變化;
(2)用pH試紙或pH計對魚塘水的酸堿度進行了檢測,pH<7,顯酸性,pH=7,顯中性,pH>7,顯堿性;
(3)中午時魚塘水的pH最大,是因為中午,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藻類植物會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轉化為氧氣,使魚塘水的酸性減弱,導致pH增大;
(4)步驟一:根據實驗結論魚塘水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步驟①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溶液變成紅色,說明魚塘水呈酸性;
步驟二:根據實驗結論含有氯化鈣,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所以步驟②另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碳酸鈉溶液,由于魚塘水呈酸性,碳酸鈉會先與酸性物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酸性物質反應完后,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故實驗現象為先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產生白色沉淀;
(5)步驟②中產生白色沉淀所發生的反應是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6)魚塘水多為硬水,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鈣離子、鎂離子能與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碳酸鎂白色沉淀,也能觀察到與步驟②相同的實驗現象,所以有同學對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
(7)在“漁光互補”模式中,水面上方的光伏板可以減少水面接受的光照強度,從而抑制藻類的過度生長。藻類的過度繁殖可能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質惡化,適當抑制藻類生長有助于維持水體的生態平衡和水質穩定;“漁光互補”起到了改善水質,減小污染的生態效益。
【分析】(1)根據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分析;
(2)根據pH試紙可測定溶液酸堿度分析;
(3)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分析;
(4)根據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變紅,氯化鈣與碳酸鈉等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分析;
(5)根據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分析;
(6)根據硬水中含有較多鈣、鎂離子分析;
(7)根據在“漁光互補”模式中,水面上方的光伏板可以減少水面接受的光照強度分析。
18.【答案】(1)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防止鋁被氧化
(3)A
(4)鐵架臺(帶鐵圈)
(5)
(6)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碳酸鋰已經洗凈
(7)節約能源,操作簡單
【知識點】氮氣及稀有氣體的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解答】(1)“酸浸”前,材料需進行“破碎”,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故為回收銅、鋁、碳渣等材料,“破碎”時宜通入一段時間氮氣再進行,原因是:防止鋁被氧化;
(3)觀察圖 2,鋰浸出率隨pH的增大而減小,在pH為2.5~3.0時,鐵浸出率較低,鋰浸出率較高,能更好地提高鋰的浸出。
故選 A;
(4)過濾所需的鐵制儀器是:鐵架臺(帶鐵圈);
(5)“蒸發濃縮”后得到硫酸鋰溶液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鋰和硫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蒸發濃縮”中利用玻璃棒的目的為: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硫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氯化鈉,故檢驗碳酸鋰已洗凈的方法為: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碳酸鋰已經洗凈;
(7)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火法對比,濕法回收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且操作簡單。
【分析】(1)根據增大接觸面積可加快反應分析;
(2)根據鋁的化學性質活潑分析;
(3)根據圖示中所給信息分析;
(4)根據鐵架臺為鐵制品分析;
(5)根據硫酸鋰與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鋰和硫酸鈉分析;
(6)根據蒸發時玻璃棒的攪拌作用分析;
(7)根據濕法回收常溫進行,節約能源分析。
(1)“酸浸”前,材料需進行“破碎”,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故為回收銅、鋁、碳渣等材料,“破碎”時宜通入一段時間氮氣再進行,原因是:防止鋁被氧化;
(3)觀察圖 2,鋰浸出率隨pH的增大而減小,在pH為2.5~3.0時,鐵浸出率較低,鋰浸出率較高,能更好地提高鋰的浸出。
故選 A;
(4)過濾所需的鐵制儀器是:鐵架臺(帶鐵圈);
(5)“蒸發濃縮”后得到硫酸鋰溶液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鋰和硫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蒸發濃縮”中利用玻璃棒的目的為: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硫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氯化鈉,故檢驗碳酸鋰已洗凈的方法為:取適量最后一次洗滌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碳酸鋰已經洗凈;
(7)火法回收是將電池拆解煅燒后提取金屬,與火法對比,濕法回收在常溫下進行,可以節約能源,且操作簡單。
19.【答案】(1)7:6
(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1.8g-19.6g=2.2g;
設碳酸亞鐵的質量為x;
,解得x=5.8g;
則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
答: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26.6%。
(3)18.0;FeO、Fe
【知識點】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碳酸亞鐵()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6:(16×3)=7:6;(3)①已知用CO還原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a點對應的溫度為700℃,此時得到的剩余固體為氧化亞鐵,
由(2)計算可知,樣品中的質量為5.8g,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5.8g碳酸亞鐵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即剩余19.6g固體中含有氧化亞鐵的質量為3.6g,則19.6g剩余固體中氧化鐵的質量為19.6g-3.6g=16g; 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16g氧化鐵完全反應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則得到氧化亞鐵的總質量為14.4g+3.6g=18.0g,所以圖中a點數值為18.0;
②N點的溫度>700℃,此時發生反應為FeO和CO在大于700℃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且FeO部分反應,則圖中N點對應的固體成分是:FeO、Fe。
【分析】(1)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
(2)根據反應后減少質量為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由二氧化碳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亞鐵質量,從而計算其在樣品中的質量分數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不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
(1)碳酸亞鐵()中鐵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6:(16×3)=7:6;
(2)見答案;
(3)①已知用CO還原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a點對應的溫度為700℃,此時得到的剩余固體為氧化亞鐵,
由(2)計算可知,樣品中的質量為5.8g,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5.8g碳酸亞鐵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即剩余19.6g固體中含有氧化亞鐵的質量為3.6g,則19.6g剩余固體中氧化鐵的質量為19.6g-3.6g=16g; 根據鐵元素質量守恒,16g氧化鐵完全反應生成氧化亞鐵的質量為,則得到氧化亞鐵的總質量為14.4g+3.6g=18.0g,所以圖中a點數值為18.0;
②N點的溫度>700℃,此時發生反應為FeO和CO在大于700℃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且FeO部分反應,則圖中N點對應的固體成分是:FeO、Fe。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高雄市| 昌宁县| 句容市| 米林县| 广西| 彰化县| 清徐县| 万山特区| 宾阳县| 克什克腾旗| 辽中县| 台北县| 綦江县| 色达县| 南平市| 当阳市| 洛川县| 伽师县| 高阳县| 绥中县| 靖江市| 灌南县| 临江市| 克什克腾旗| 荣昌县| 新郑市| 辉南县| 乐陵市| 沿河| 金川县| 牡丹江市| 嵊州市| 博罗县| 青海省| 深泽县| 贵溪市| 盐城市| 永清县| 延安市|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