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跨學科實踐:降落傘第3節各種各樣的跳傘活動觀察與思考1.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能初步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測量儀器。學習目標提出問題:同學們想一想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可能與降落傘的形狀有關可能與降落傘的面積有關可能與降落傘的傘繩有關還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在多個變量同時存在的物理實驗中,我們通常采用只改變其中一個變量,而其余變量均保持不變探究其物理變化規律的方法。控制變量法“一變余不變”1.是否與降落傘的形狀有關?要求:保持降落傘的其他條件不變,將傘面分別做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做好后讓他們從同一高度下落,記錄傘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比較三種傘哪個空中停留的時間長。提出猜測2. 是否與降落傘的面積有關?要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傘面的大小,測量并計算出每次傘面的面積,然后將做好的降落傘從同一高度下落,記錄每種情況在空中停留的時間,然后比較。3. 是否與降落傘的傘繩有關?要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傘繩的長短,然后讓降落傘從同一高度下落,記錄每次空中停留的時間,然后比較長短。4. 是否與傘的高度有關?要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讓傘從不同高度下落,記錄每次在空中停留的時間,然后比較長短。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實驗次數 降落傘傘繩長 降落傘的形狀 降落傘的面積 降落傘的高度 降落傘總質量 降落傘滯留的時間實驗數據記錄:實驗次數 降落傘傘繩長 降落傘的形狀 降落傘的面積 降落傘的高度 降落傘總質量 降落傘滯留的時間1 1m 圓形 0.5m2 3m 20g 3.67s2 1m 圓形 1m2 3m 20g 5.82s3 1m 圓形 1m2 3m 30g 4.91s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次數 降落傘傘繩長 降落傘的形狀 降落傘的面積 降落傘的高度 降落傘總質量 降落傘滯留的時間1 1m 圓形 0.5m2 3m 20g 3.67s2 1m 圓形 1m2 3m 20g 5.82s3 1m 圓形 1m2 3m 30g 4.91s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比較1、2兩組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傘的面積有關,傘的面積越大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越長。比較2、3兩組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傘的總質量有關,傘的總質量越大,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越短。實驗次數 降落傘傘繩長 降落傘的形狀 降落傘的面積 降落傘的高度 降落傘總質量 降落傘滯留的時間1 1m 圓形 0.5m2 3m 20g 3.67s2 1m 圓形 1m2 3m 20g 5.82s3 1m 圓形 1m2 3m 30g 4.91s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分析:比較2、4兩組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傘的形狀無關。實驗次數 降落傘傘繩長 降落傘的形狀 降落傘的面積 降落傘的高度 降落傘總質量 降落傘滯留的時間1 1m 圓形 0.5m2 3m 20g 3.67s2 1m 圓形 1m2 3m 20g 5.82s3 1m 圓形 1m2 3m 30g 4.91s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實驗數據分析:比較4、5兩組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傘的傘繩長無關。實驗次數 降落傘傘繩長 降落傘的形狀 降落傘的面積 降落傘的高度 降落傘總質量 降落傘滯留的時間1 1m 圓形 0.5m2 3m 20g 3.67s2 1m 圓形 1m2 3m 20g 5.82s3 1m 圓形 1m2 3m 30g 4.91s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實驗數據記錄:比較5、6兩組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傘高度有關,傘的高度越高,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越長。實驗次數 降落傘傘繩長 降落傘的形狀 降落傘的面積 降落傘的高度 降落傘總質量 降落傘滯留的時間1 1m 圓形 0.5m2 3m 20g 3.67s2 1m 圓形 1m2 3m 20g 5.82s3 1m 圓形 1m2 3m 30g 4.91s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通過實驗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與傘的面積、傘的總質量、傘的高度有關,而與傘的形狀和傘繩的長度無關。使用儀器的規程進行如下①選擇量程:量程是中學物理實驗選擇儀器的重要依據。若所選量程太小,不僅難以測量所測值,甚至可能會損壞儀器。如果所選量程太大,其相應的分度值一般也會較大,測量的誤差也就大了。②調節零點:測量儀器使用前一般應先調整指針到零刻度,這個過程叫調零。如不能調零,要記錄初始讀數,進行修正。③測量:讀數時,要求眼睛正視刻度,記錄數據,要實事求是。儀器讀數一般要求讀到分度值的十分之一,所以讀數前要首先觀看儀器的分度值。④歸整:實驗完畢,要整理儀器,放回原處。不規則面積的測量方法我們在測量時常常遇到不規則圖形,如圖所示。我們可以把傘布放在方格紙上,在方格紙上描下它的輪廓,數一下圖形中包含的方格數,對不滿一格而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偟母駭党艘砸粋€格的面積,就是傘布的面積。降落傘比賽控制變量法概念應用: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選擇合適儀器正確使用儀器:先調零再使用方格法估測面積課堂小結1.小玲、小紅和小麗在操場上玩蕩秋千。小麗把小紅、小玲分別輕輕推一下,細心的小麗發現,她倆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幾乎一樣。那么,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三人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可能與人的質量有關。猜想2:可能與秋千的繩長有關。猜想3:可能與秋千擺動時離開中心線最大距離有關。課堂練習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她們來到實驗室,找來刻度尺、細線、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方法,進行實驗,得到下表中數據。請你通過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為驗證猜想1,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2、41、34、5繩長質量、擺動距中心線的最大距離(2)為驗證猜想2,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3)為驗證猜想3,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4)實驗結論: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時間與______ 有關,與 無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