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1.(2025九上·上虞期末)上虞是青瓷的故鄉,越窯青瓷就發源于此。下列陶瓷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鎮漿制泥 B.拉坯造型C.磨光上釉 D.高溫燒制【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解答】鎮漿制泥、拉坯造型和磨光上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BC不合題意;高溫燒制的過程中存在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故選D。2.(2025九上·上虞期末)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礎。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氫氣還原氧化銅B.稀釋濃硫酸C.稱量NaOH固體D.pH試紙測酸堿度【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氫氣還原氧化銅時,為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故A正確;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B錯誤;C.使用托盤天平時,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故C錯誤;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故D錯誤。故選A。3.(2025九上·上虞期末)為了給居民提供科學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營養均衡,營養學家設計了“膳食寶塔”。右圖是我國營養專家推薦的居民日常三餐對各類食物的攝入比例,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第五層食物所占的比例最小,所以可以不吃B.小虞同學牙齦容易出血,應多吃第二層食物C.生長發育關鍵期的青少年應適當多吃第三,四層食物D.第一層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因為這類食物富含糖類,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答案】A【知識點】食物與營養【解析】【分析】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中,谷類所占比例最大,根據有關膳食平衡的知識判斷。【解答】A.脂類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脂類物質盡管所占的比例最小,但是不能不吃,故A錯誤符合題意;B.瓜果蔬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C,能預防壞血病,因此小虞同學牙齦容易出血,應多吃第二層食物,故B正確不合題意;C.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青少年應合理膳食,多吃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即表中第三、四層食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D.谷類所占比例最大,谷類的主要成分是糖類(淀粉),而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4.(2025九上·上虞期末)分析推理是科學學科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說法正確的是A.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東升西落,因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動脈血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C.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D.各種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答案】D【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地心說:早期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動,這就是 “地心說” 的觀點。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說” 以及后來更多的科學觀測和研究表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說” 是錯誤的。實際上,宇宙是非常龐大且沒有絕對中心的,天體之間存在著各種引力作用和相對運動。(2)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在體循環中,動脈血管將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在組織細胞處進行氣體交換后,動脈血變為靜脈血。(3)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質量、狀態等因素有關。(4)酸的定義: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解答】A、日月星辰看上去圍繞地球東升西落,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的相對運動現象,實際上宇宙沒有絕對的中心,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圍繞太陽公轉,該選項說法錯誤。B 、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但動脈血并非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比如肺靜脈內流的也是動脈血。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區分主要是根據血液中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顏色等,而不是根據所在血管類型,該選項說法錯誤。C 、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保持不變,該選項說法錯誤。D、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氫離子(H+),正是因為酸溶液中都有氫離子,所以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如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等,該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5.(2025九上·上虞期末)遺傳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如圖是與遺傳有關的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①細胞核中B.一個③DNA分子中含有一個基因C.②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④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答案】B【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據此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故A正確不合題意;B.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故B錯誤符合題意;C.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故C正確不合題意;D.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6.(2025九上·上虞期末)下列有關實驗的取材及現象等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中,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試管內的水吸收的能量與灰燼中剩余能量之和B.乙中,向左輕推載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勻的血膜,并且不會破壞血細胞C.丙中,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通常情況下應該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D.丁中,用皮筋扎緊a處,用手指沿ab方向將血液推向b處,血管ab段會鼓起來【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心臟和血管【解析】【分析】A.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試管內水吸收的能量+灰燼中剩余能量+部分能量散失。B.根據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分析;C.低倍鏡視野明亮,高倍鏡視野較暗;D.靜脈是負責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據此分析判斷。(3)靜脈是負責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四肢靜脈中有靜脈瓣。【解答】A.甲圖中,由于部分能量散失,所以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于試管內水吸收的能量與灰燼中剩余能量之和,故A錯誤;B.為了得到薄而均勻且不損傷血細胞的血膜,應以推片接觸血滴,血液沿推片散開,推片與玻片保持 30°~4 0°角,平穩向載玻片的另一端推制而成薄層血膜,故B錯誤;C.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應該用低倍的顯微鏡,因為小魚尾鰭內含色素,顏色深,視野較暗,故C正確;D.靜脈是負責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四肢靜脈中有靜脈瓣,圖中,用皮筋扎緊a處,用手指沿ab方向將血液推向b處,血管ab段會扁平,故D錯誤。故選C。7.(2025九上·上虞期末)平板支撐是一種類似于俯臥撐的肌肉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塑造腰部、腹部和臀部的線條,如右圖所示。能正確表示人在平板支撐時的杠桿示意圖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解析】【分析】根據題目描述的過程確定杠桿的五要素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人在做平板支撐時,腳尖O是支點,雙手地面對雙手的支持力向上為動力。人體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為阻力,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2025九上·上虞期末)在學習消化系統相關知識后,小虞同學制作了“胃的名片”來介紹胃的相關知識。下列名片中各序號的填寫不正確的是 ( )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答案】C【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解析】【分析】根據胃液的成分、胃的成分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胃能暫時貯存食物和①消化食物的功能,故A正確不合題意;BC.根據圖片可知,胃內含有胃液,胃液中有②蛋白酶,能初步消化③蛋白質,故B正確不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圖片可知,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胃酸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9.(2025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員在不同氣溫條件下,測量某受試者呼氣、尿液、汗液和糞便中的水分,利用這些數據計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下表所示。根據此表,若受試者在測試期間生理現象皆正常穩定,且空氣中的濕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圍內,則推測在氣溫7℃~11℃的環境下,該受試者最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來源 氣溫34℃~38℃ 氣溫21℃~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糞便 200 200A.呼吸時不會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C.以糞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熱時增加【答案】B【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排泄有三條途徑: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二、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三、水、無機鹽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根據表格數據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表格第一行數據可知,溫度越低,通過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故A錯誤;B.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越低,如7-11℃的環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故B正確;C.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通過糞便散失的水分不隨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故C錯誤;D.氣溫較低時,以尿液和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少,故D錯誤。故選B。10.(2025九上·上虞期末)力和運動、功和能量是物理學的核心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功和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B.運動的物體不一定具有能量C.做功的本質是能量的轉化D.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力不一定對物體做功【答案】B【知識點】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11.(2025九上·上虞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鈣 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過濾B 檢驗氫氧化鈉樣品是否變質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鹽酸C 鑒別氯化鉀溶液和氯化鋇溶液 取樣,滴加稀硫酸溶液D 分離混合溶液 通入過濾、洗滌,向濾渣中滴加適量稀鹽酸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B、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C、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D、根據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能除去雜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B、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不能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C、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鹽酸,氯化鉀不能與稀硫酸反應,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能實現目的。D、通入CO2,二氧化碳不與氯化鈉、氯化鈣反應,二者都溶于水無法分離,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答案為:D。12.(2025九上·上虞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水和硫酸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變化的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表示的物質為,乙表示的物質為B.加入b克NaOH溶液時,還有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呈中性【答案】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13.(2025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一小球從A點以一定的速度v沿粗糙的弧形軌道滾下,依次經過高度相同的B點和C點。下列關于小球滾動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小球在B點的動能等于C點動能B.速度v達到一定大小時,小球能到達E點C.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C點的機械能D.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答案】A【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是速度和質量;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高度;機械能為動能和勢能的和,由于軌道是粗糙的,故機械能不守恒。【解答】AC根據題意可知,小球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則整個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逐漸減小,那么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C點的機械能;B點和C點高度相同,則B點和C點的重力勢能相同。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B點的動能大于C點的動能,故A錯誤符合題意,C正確不合題意;B.當A點速度較大,動能較大時,到達D點時還有剩余的動能,則小球能會到達E點,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D.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14.(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明用秒表和如右上圖所示實驗裝置來探究“影響電流熱效應因素”,他將R1、R2兩電阻絲密封在兩只完全相同的燒瓶內,瓶內裝入等質量的煤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本實驗中,電流產生的熱量多少通過溫度計的示數變化來判斷B.本實驗可以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C.燒瓶內選用比熱容較小的煤油,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若要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只需將一個燒瓶內的煤油換成等質量的水即可【答案】D【知識點】比熱容;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解析】【分析】 A.實驗中將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轉換為溫度計示數的變化,這種方法為轉換法;B.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C.根據Q=cm△t分析判斷;D.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需要控制液體的質量相同,還要使液體相同時間吸熱相等。【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電阻絲產生熱量越多,煤油的溫度升的越高,通過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大小來判斷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兩瓶中電阻絲串聯,通過兩個電阻的電流和通電時間是相同的,電阻不同,所以該裝置可以探究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對于其中一個電阻,電阻一定,控制相同時間,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流,所以該裝置可以探究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對于其中一個電阻,電阻和電流一定,隨著時間的增加,溫度計示數升高,以該裝置可以探究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時間的關系,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Q=cm△t可知,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物質溫度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熱容小的液體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若要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需將一個燒瓶內的煤油換成等質量的水,還要將電阻絲換成阻值相同的兩根, 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5.(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同學為了探究某種鐵的氧化物(純凈物)FexOy的組成,將m克FexOy和n克碳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反應開始至某時刻,測得容器中部分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表示反應生成的鐵的質量變化 B.碳的質量n=3克C.FexOy中x∶y=2∶3 D.【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參加反應碳的質量為(n-1.8)g,生成鐵的質量為8.4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計算即可。【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生成物Fe的質量逐漸增加,所以a表示Fe的質量變化,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圖片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其中碳元素的質量=4.4g××100%=1.2g,所以反應前碳元素的質量為1.8g+1.2g=3g,那么n=3,故B正確不合題意;C.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4.4g××100%=3.2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量來自于鐵的氧化物中,所以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3.2g,鐵的氧化物中鐵的質量=8.4g;所以FexOy中x:y==3:4,故C錯誤符合題意;D.由上述計算可知,參加反應的鐵的氧化物的質量=8.4g+3.2g=11.6g,所以m≥11.6,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6.(2025九上·上虞期末)物質的用途總是與它的性質密切相關。請從下列物質中選取合適的物質填入空格內:①燒堿;②大理石;③食醋;④食鹽;⑤熟石灰。(1)可用于砌磚、抹墻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序號,下同)。(2)久用的茶壺常常會在壺底出現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鈣),可以用 來清理。(3)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有強烈的腐蝕性的是 。【答案】(1)⑤(2)③(3)①【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熟石灰:屬于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農業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其堿性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在建筑方面,與沙子、水泥等混合制成石灰砂漿,用于砌磚、抹墻 ,是因為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堅硬的碳酸鈣。(2)食醋:具有酸的通性,能與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以及某些鹽反應。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水垢,利用醋酸能溶解碳酸鈣等難溶性鹽的性質。(3)燒堿物理性質:有吸水性,易潮解;固體氫氧化鈉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逐漸溶解。化學性質: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是一種強堿,能與酸、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發生反應。用途:因其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氣體(如氫氣、氧氣等,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的干燥劑 。【解答】(1)熟石灰(氫氧化鈣)是一種堿,能與酸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同時,熟石灰和沙子等混合可用于砌磚、抹墻,因此選⑤。(2)食醋中含有醋酸,能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將其溶解從而除去水垢,所以選③。(3)燒堿(氫氧化鈉)具有吸水性,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并且它有強烈的腐蝕性,所以選①。17.(2025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A、B、C、D、E、F代表人體不同的系統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關物質,①②③④表示心臟的四個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系統后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 (填物質名稱)進入血液,最先到達圖丙中心臟四個腔中的 (填數字)。(2)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 (填序號)。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 (選填“動脈血轉化為靜脈血”或“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答案】(1)氨基酸;①(2)Ⅱ;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解析】【分析】圖甲中A小腸、B肺、C腎、Ⅰ氨基酸、Ⅱ氧氣、Ⅲ二氧化碳;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圖丙表示心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內進行,結合血液循環的知識解答;(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動脈血流經各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再擴散到組織細胞里,同時,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解答】(1)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小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由下腔靜脈收集,最先到達圖丙心臟四個腔中的①右心房。(2)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Ⅲ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因此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內進行。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小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由下腔靜脈收集,最先到達圖丙心臟四個腔中的①右心房。(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動脈血流經各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再擴散到組織細胞里,同時,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Ⅲ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因此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8.(2025九上·上虞期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傳來好消息: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搭載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1)為了探索太空,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了多種類型的宇航服。其中艙外宇航服的最內層由尼龍材料編織制成,尼龍屬于 。(選填“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或“有機合成材料”)(2)現在航天員們已經可以在太空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各式美食了,可謂是“宇宙級大餐”。下列食物主要能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的是____A.白米飯 B.紅燒牛肉C.冷凍干燥的水果 D.宮保雞丁(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能。【答案】(1)有機合成材料(2)C(3)做功【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材料的利用與發展;新型金屬材料【解析】【分析】(1)金屬材料:主要包括純金屬(如鐵、銅、鋁等)以及它們的合金(如生鐵、鋼、黃銅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等特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常見的有玻璃、陶瓷、水泥等,一般硬度較高、耐高溫,但脆性較大。有機合成材料:是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尼龍是合成纖維的一種,合成纖維與塑料、合成橡膠并稱為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尼龍具有強度高、耐磨、耐腐蝕等優點,所以答案是有機合成材料。(2)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及食物來源: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常見的來源有大米、小麥、玉米等谷物類食物,白米飯富含淀粉,屬于糖類。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對于身體的生長發育、組織修復和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肉類(如牛肉、雞肉等)、蛋類、奶類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冷凍干燥的水果依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當對物體做功時,機械能可以轉化為內能;物體對外做功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升高。熱傳遞:是由于存在溫度差,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過程,其本質是能量的轉移 。【解答】(1)尼龍是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有機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等特性,適合用于制作宇航服等特殊用途的材料。(2)A、白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屬于糖類,能為航天員提供能量。B、紅燒牛肉富含蛋白質,是身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航天員維持肌肉等組織的正常功能。C、冷凍干燥的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對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等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所以該選項正確。D、宮保雞丁主要成分是雞肉和一些配菜,主要為航天員提供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故答案為:C。(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19.(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科學習了物質的性質后,梳理氧化物、酸、堿、鹽與X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1)若X是硫酸鈉,它在物質分類上屬于化合物中的 ,圖中堿的化學式 。(2)若X是水,則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鹽;;BCD【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①鹽由酸根離子和金屬離子構成;②堿肯定含有氫氧根離子,而根據鹽的名稱確定堿中金屬離子的名稱,進而確定堿的化學式;(2)根據物質種類選擇一個對應的反應進行分析,確定它屬于的反應類型即可。【解答】(1)①根據化學式Na2SO4可知,硫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②氫氧化鈉和稀硫酸等反應生成硫酸鈉,則圖中堿應為氫氧化鈉,其化學式為NaOH;(2)根據題意可知,若X是水,①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水,屬于置換反應;②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③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分解反應;故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BCD。20.(2025九上·上虞期末)發展核能是解決能源危機的主要出路之一、國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4年,我國核電在運在建規模升至世界第一。(1)核電站利用的能量來自圖甲中 所示的核反應(選填“A”或“B”)。(2)如圖乙是核電站發電的流程圖,在核電站的發電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A.冷凝器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B.在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C.能量轉化順序是:核能→化學能→機械能→電能【答案】(1)A(2)B【知識點】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核電站的工作原理分析;(2)A.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B.根據核燃料存在輻射分析;C.根據核電站的能量轉化過程判斷。【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核電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變來獲得能量。根據甲圖可知,A為核裂變,B為核聚變,故選A;(2)A.在冷凝器內,水蒸氣由氣態變為液態的水,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B.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故B正確;C.核電站能量轉化的過程,即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故C錯誤。故選B。(1)核電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變來獲得能量的,圖甲中A表示核裂變。(2)A.冷凝器內,水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B.核原料有很大的輻射,所以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故B正確;C.核電站能量轉化的過程是:通過核反應把核能轉化為內能,得到高溫水蒸氣;水蒸氣推動氣輪機轉動,把內能又轉化為機械能;氣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得到電能,故能量轉化的順序正確的是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故C錯誤。故選B。21.(2025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和試劑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操作如下:①將裝置A置于恒溫水浴鍋中。②打開止水夾均勻地通入________(氣體),待裝置中的空氣排凈后,關閉止水夾,再將帶有酵母菌顆粒的鉑絲伸入裝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1)操作②中空格處通入的氣體為 。A. B. C.(2)觀察到裝置B中溶液出現渾濁,則得出的結論是: 。(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有 (寫出一例)。【答案】A;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釀酒(合理即可)【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注意排除空氣對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物的實驗的影響;(2) 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 ;(3)根據酵母菌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解答。【解答】(1)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時,需要排除里面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產生影響,則操作②中空格處通入的氣體為N2,除去裝置內的二氧化碳和氧氣,避免對實驗產生干擾。故選A;(2)根據題意可知,觀察到裝置B中溶液出現渾濁,則得出的結論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有釀酒,蒸饅頭等。22.(2025九上·上虞期末)我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記載了一種搗谷用的舂(如圖甲所示),“橫木穿插硾頭, 硾嘴為鐵,足踏其末而舂之”,其示意圖如圖乙所示。(1)若硾頭質量為10千克,腳踏在右側,在圖乙位置保持平衡,L1=40厘米,L2=1.2米,不計橫木的重力和摩擦,則腳向下施加的力F1= 。(2)如果想省力些,可將腳踩點適當 (選填“遠離”或“靠近”)O 點。【答案】(1)300N(2)遠離【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計算即可;(2)根據動力和動力臂的數量關系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錘頭的重力為G=mg=10kg×10N/kg=100N;那么錘頭施加的阻力為F2=G=100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腳向下施加的力。(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臂、阻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動力的力臂,可以減小動力,即更省力,所以腳踩點適當遠離O點。(1)硾頭質量為10千克,則錘頭的重力為G=mg=10kg×10N/kg=100N錘頭施加的阻力為F2=G=100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腳向下施加的力(2)如果想省力些,在阻力臂、阻力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需要增大動力的力臂,所以腳踩點適當遠離O點。23.(2025九上·上虞期末)某科學實驗小組在探究“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猜想二: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猜想三: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實驗中用到的小球,A、B、C球體積均為V,D球體積為2V,A、C、D球質量均為m,B球質量為2m。實驗時均讓小球從圖中高度自由下落,記錄小球下降到最低點時彈簧的長度,所用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請你根據圖中實驗情景完成下列問題:(1)小虞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科學研究的方法與以下選項中的___________相同。A.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C.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D.借助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2)為驗證猜想一,可以通過比較 兩球的實驗。(3)通過本實驗可知,猜想 是正確的。(4)小虞認為利用這套實驗裝置,還可以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比如通過比較A、C兩球實驗,可以探究 對動能大小的影響。【答案】(1)A;D(2)A、B(3)一、二(4)速度【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3)根據四個實驗的現象,將相關實驗對照,確定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4) 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 據此結合圖片信息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里使用轉換法。A.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采用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 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屬于模擬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D.利用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符合題意。故選AD。(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關系時,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變物體質量,故選AB。(3)根據圖片可知,A、B兩球下落高度相同,B球質量大于A球質量,發現B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一正確;A、C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發現C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二正確。(4)研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改變物體是速度,比較A、C兩球,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則兩球速度不同,故可探究速度對動能大小的影響。(1)小虞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科學研究的方法叫轉換法;A.食物含有能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觀察,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屬于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在研究分子間存在間隙的實驗中,比較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根據體積減小得出分子之間有空隙,屬于模擬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D.酸堿反應有時不能直接觀察,利用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符合題意。故選AD。(2)實驗中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關系時,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變物體質量,A、B兩球下落高度相同,B球質量大于A球質量,故可驗證猜想一。(3)彈簧的形變程度反映了小球具有的重力勢能的大小,比較A、B兩球,下落高度相同,B球質量大于A球質量,發現B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一正確;比較A、C兩球,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發現C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二正確。(4)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研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改變物體是速度,比較A、C兩球,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則兩球速度不同,故可探究速度對動能大小的影響。24.(2025九上·上虞期末)草木灰是一種常見的肥料,柴火燒盡后會剩下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1)從化肥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屬于 (選填“氮肥”、“磷肥”、“鉀肥”或“復合肥”)。(2)已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為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小虞和小云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實驗: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 。(3)小虞和小云的方案各有優缺點,請你任選一個方案說說它的優點 。(4)為確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虞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進行如圖操作:小虞得出結論: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 。【答案】(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合理即可)(3)小虞的方案優點是操作簡單(4)硫酸鉀;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氮磷鉀為植物生長的營養素,只含有鉀的為鉀肥,只含有氮元素的為氮肥,只含有磷元素的為磷肥,同時含有多種營養素的為復合肥。(2)注意容器導管內會殘留部分二氧化碳氣體;(3)根據圖片和實驗過程,從器材的簡易程度和結果的準確性等角度分析解答;(4)①硫酸鋇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②氯化銀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化學式 K2CO3 可知,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2)反應結束后,容器中還存在部分二氧化碳氣體沒有被吸收,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吸收;(3)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此方案計算出CO2的質量中含有水;所以此方案操作簡單但不夠準確;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丁裝置只吸收了乙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此方案操作繁瑣但結果準確;(4)①加入硝酸和氯化鋇后生成的白色沉淀應該是硫酸鋇,即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說明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濾液中加入硝酸銀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銀,不能說明存在氯化鉀,因為加入的氯化鋇中存在氯離子。則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是鉀肥;(2)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是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吸收;(3)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此方案計算出CO2的質量中含有水;所以此方案操作簡單但不夠準確;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丁裝置只吸收了乙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此方案操作繁瑣但結果準確;(4)加入稀硝酸、氯化鋇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鉀影響對氯化鉀的檢驗,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25.(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實驗過程如下:編號 試管 1 試管 2 試管 3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蒸餾水 1mL / /鹽酸 / 1mL /NaOH 溶液 / / 1mL加入新鮮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體積分數 0.4%的碘酒溶液 2 滴 2 滴 2 滴實驗現象 不變藍 變藍 不變藍請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回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本實驗中試管1的作用是 ;(3)觀察實驗現象:2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 原因是 ;(4)出乎小虞預料的是:3號試管不變藍。小虞查閱資料后,補做了如下實驗:取一支試管, 先加入 1mL 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 1mLNaOH 溶液,橙黃色的碘溶液顏色褪去。由此實驗結果, 小虞猜想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 。【答案】(1)酸堿性(或pH)(2)對照(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 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4)碘與NaOH 溶液發生了反應【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確定實驗中探究的變量,進而確定探究的目的;(2)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3)正常情況下,淀粉遇到碘會變藍,而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加碘后就不會變藍了;(4)橙黃色褪去,說明碘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中分別加鹽酸、NaOH溶液,這些溶液的酸堿性不同,則小金在探究酸堿性對酶的催化作用的影響。(2)試管1中沒有加入酸或堿,用它和試管2或3對照,因此本實驗中試管1起對照作用。(3)1號試管內液體不變藍色,2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所以淀粉遇碘液變藍。(4)③號試管不變藍。小金查閱資料后,做了如下補充實驗:取一支試管,先加入1mL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繼續向試管中滴加1mL稀HCl中和NaOH溶液,溶液又恢復為橙黃色。由此說明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從中,小金也明白了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1)小金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根據實驗步驟分別加鹽酸、NaOH溶液,可知小金同學在探究探究酸堿性對酶的催化作用的影響。(2)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試管1屬于對照組,起對照作用。(3)觀察實驗現象:1號試管內液體不變藍色,2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所以淀粉遇碘液變藍。(4)出乎小金預料的是:③號試管不變藍。小金查閱資料后,做了如下補充實驗:取一支試管,先加入1mL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繼續向試管中滴加1mL稀HCl中和NaOH溶液,溶液又恢復為橙黃色。由此說明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從中,小金也明白了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26.(2025九上·上虞期末)在實驗中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通過滴加其他試劑的方法, 使之產生明顯現象以證明反應確實發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個實驗。(1)當觀察到實驗甲中出現 時(填實驗現象),說明 NaOH 與 HCl 恰好完全反應;(2)燒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3)在實驗乙中,滴加稀鹽酸這種方法可以證明 NaOH 與 CO2 發生了反應,請你再選用一種不同的試劑加以驗證,寫出其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4)丙圖中會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答案】(1)紅色恰好消失(2)氯化鈉(3)Ca(OH)2+Na2CO3=CaCO3↓+2NaOH(4)軟塑料瓶變癟了【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酚酞試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2)根據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產物分析;(3)碳酸鹽和氫氧化鈣會生成碳酸鈣沉淀;(4)根據二氧化碳被吸收后氣壓減小分析瓶子的變化。【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滴有氫氧化鈉的堿性溶液顯紅色,當與鹽酸恰好反應時,溶液呈中性,酚酞試液在中性溶液中顯無色;(2)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所以燒杯a中一定存在氯化鈉或氯化鈉、酚酞;(3)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碳酸鈉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4)在丙圖中,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使瓶內的壓強變小,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從而瓶變癟。(1)氫氧化鈉為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當與鹽酸恰好反應時,溶液呈中性,酚酞試液在中性溶液中顯無色;(2)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所以燒杯a中一定存在氯化鈉或氯化鈉、酚酞;(3)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2NaOH+CO2=Na2CO3+H2O,碳酸鈉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所以可以加Ca(OH)2溶液用以是否生成沉淀來判斷反應是否進行;(4)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使瓶內的壓強變小,由于氣壓差的存在,從而瓶變癟。27.(2025九上·上虞期末)在測量標有“0.28A”字樣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虞選擇電流表0~0.6A量程,電壓表0~3V量程,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操作后測得表一數據。另一同學也用相同的器材,選用同樣的量程,連接后測得表二數據。(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可測得表 的實驗數據(選填“一”或“二”)。(2)另一同學所測得的數據與小虞存在差異,原因可能是 。(3)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表一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V 電流表示數/A1 1.5 0.162 2.5 0.223 3 0.24表二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V 電流表示數/A1 3 0.242 2.2 0.283 1.5 0.30【答案】(1)一(2)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3)1.064【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分析電路的串并聯關系,確定電壓表隨電流表示數的變化規律,再與表格數據對照即可;(2)根據(1)中的分析解答;(3)串聯電路各處電流都相等,根據表格數據找到同一電流下兩個電壓表的示數,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計算出電源電壓。根據表格確定電流為0.24A時燈泡的額定電壓,根據P=UI計算燈泡的額定功率。【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電壓表測燈泡的電壓。當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時,電壓表示數也變大時,因此可測得表一的實驗數據。(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電流表的示數變小時,燈泡電壓表的示數變大,那么可能是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3)由兩表知,表一時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壓,表二時電壓表測變阻器的電壓。當通過的電流是0.24A時,它們的電壓都3V,則電源電壓為U總=UL+U變=3V+3V=6V;由表二知,額定電流為0.28A時變阻器的電壓為2.2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L'=U總-U變'=6V-2.2V=3.8V;其額定功率PL=ULIL=3.8V×0.28A=1.064W(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電壓表示數變大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所以,實驗可測得表一的實驗數據。(2)另一同學所測得的數據電路中的電壓表的示數越大,電流表的示數反而越小,可能是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當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大時,電路中的電流變小,根據串聯分壓原理,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變大。(3)由兩表知,表一時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壓,表二時電壓表測變阻器的電壓,小燈泡和變阻器串聯,當通過的電流是0.24A時,它們的電壓都3V,則電源電壓為U=3V+3V=6V由表二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6V-2.2V=3.8V額定電流為0.28A,其額定功率P=UI=3.8V×0.28A=1.064W28.(2025九上·上虞期末)腎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腎臟(如圖1所示)進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進行2~3次。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A.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B.代謝廢物排出體C.有機物的分解利用 D.營養物質運輸(2)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 作用(選填“腎小球的濾過”或“腎小管的重吸收”)。(3)用過的透析液與新鮮透析液相比含有濃度較高的 等代謝廢物(填一種)。(4)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圖2中的[③] 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答案】(1)B(2)腎小球的濾過(3)尿素、尿酸等含氮廢物(或無機鹽)(4)腎小管【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的①腎小囊、②腎小球、③腎小管、④腎靜脈、⑤集合管。(1)根據腎臟形成尿液的功能分析;(2)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人體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4)根據腎小管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腎臟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從而將多余的水分、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的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排出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故選B。(2)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腎小球的濾過。(3)根據尿液的成分可知,用過的透析液中含有濃度較高的尿素、無機鹽等代謝廢物。(4)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③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1)腎臟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成分包括水分、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尿液排出體外時,這些代謝廢物就會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的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排出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腎小球的濾過。(3)人體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用過的透析液中含有濃度較高的尿素、無機鹽等代謝廢物。(4)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③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29.(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90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40N,不計繩重及摩擦。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1)該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為 。(2)反映物體上升情況隨時間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上的 (選填“A”或“B”)。(3)若整個過程用時4s,求拉力F的功率。【答案】(1)30N(2)B(3)解:根據圖片可知,繩子自由端的速度;拉力F做功的功率。【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根據計算動滑輪的重力;(2)根據s=nh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上升的高度與自由端移動距離的大小關系即可;(3)首先根據計算繩子自由端的移動速度,然后根據P=Fv計算拉力F的功率。【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3,根據得到:;解得:該滑輪組中動滑輪重G動=30N。(2)根據s=nh可知,相同時間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大于物體上升的高度,所以圖乙中上面的傾斜直線A是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線,而下面的傾斜直線B是物體運動的s-t圖線。(1)不計繩重及摩擦,根據可知,該滑輪組中動滑輪重G動=nF-G=3×40N-90N=30N(2)由圖甲可知,n=3,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3h,所以圖乙中上面的傾斜直線A是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線,而下面的傾斜直線B是物體運動的s-t圖線。(3)從圖中可知繩子自由端的速度拉力F做功的功率30.(2025九上·上虞期末)為測定某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了5g該鎂礦石粉末,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除雜,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兩種溶質的混合溶液100g,將該100g混合溶液放于燒杯中,然后取40g氫氧化鈉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編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g 10 10 10 10燒杯中生成沉淀的總質量/g 0.464 1.044 1.160 1.160請計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鎂的質量。(2)該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假設5g鎂礦石中的鎂元素全部轉化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鎂元素)(3)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MgSO4——Mg(OH)212 58x 1.16gx=2.4g(2)(3)2NaOH——Mg(OH)280 58y 0.58y=0.8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硫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由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硫酸鎂和氫氧化鎂質量比計算硫酸鎂的質量分析;(2)根據硫酸鎂的質量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10g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鎂完全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鎂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出氫氧化鈉質量,再由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計算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析。31.(2025九上·上虞期末)如圖甲是小虞家里新安裝的電熱毛巾架,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R1是阻值可調的電熱絲,R2是阻值為200的電熱絲,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請分析回答:(1)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電路處于 狀態(選填“保溫”或“加熱”),若要改變毛巾架的發熱功率,可以通過改變R1滑片的位置來實現;(2)當開關閉合,接b時,求此時毛巾架的發熱功率為多少瓦?(3)關閉家里的其他用電器,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電能表(如圖丙)內的轉盤1分鐘轉過多少轉?【答案】(1)保溫(2)解:根據圖片可知,當開關閉合,接b時,只有R2在電路中,此時毛巾架的發熱功率為。(3)解: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1分鐘消耗的電能為;電能表轉盤1分鐘轉動圈數。【知識點】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比較開關在不同閉合情況下總功率大小,從而確定對應的工作狀態;(2)根據圖片可知,當開關閉合,接b時,只有R2在電路中,根據計算毛巾架此時的功率;(3)根據W=Pt計算毛巾架消耗的電能,根據計算電能表轉動的圈數。【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此時R1和R2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大,根據可知,電路的功率較低,此時處于保溫狀態。當開關閉合,接b,此時只有R2單獨工作,電路的總電阻最小,根據可知,電路的功率較大,此時處于加熱狀態。(1)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此時R1和R2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大,根據可知,電路的功率較低,此時處于保溫狀態。(2)當開關閉合,接b時,只有R2在電路中,功率為(3)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1分鐘消耗的電能為電能表轉盤1分鐘轉動圈數32.(2025九上·上虞期末)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比最大,對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有重要意義。利用微生物處理廚余垃圾,可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1)將廚余垃圾放入沼氣池中,經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如圖甲所示為沼氣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屬于有機物的有 (寫化學式)。為防止沼氣污染空氣,可用氫氧化鈉除去雜質H2S,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約30kg的廚余垃圾通過該技術處理可產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燒這些甲烷理論上能將 kg(保留整數)的水從20℃加熱至100℃。[已知: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2)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桿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產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桿菌分解淀粉產生乳酸的大致過程如下:。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 ,該物質進入細胞后,可進一步被分解為乳酸,并釋放出能量用于各項生命活動。如圖乙所示為A、B、C三種不同的淀粉乳酸桿菌對淀粉的分解,結果表明,菌株 (選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答案】(1)CH4;H2S+2NaOH=Na2S+2H2O;107(2)葡萄糖;B【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燃料的熱值;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分析】(1)①有機物是指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②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③根據Q=Vq甲烷計算30kg垃圾燃燒放出的熱量,根據m=計算升溫水的質量。(2)根據“ ”解答。根據條形圖的信息分析解答。【解答】(1)①根據化學式CH4可知,甲烷為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二氧化碳雖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質與無機物接近,屬于無機物;②氫氧化鈉和H2S反應生成硫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2NaOH=Na2S+2H2O;③根據題意可知,1m3的甲烷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為Q=Vq甲烷=1m3×3.6×107J/m3=3.6×107J;則從20℃升高到100℃水的質量m==≈107kg;(2)根據可知,淀粉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由圖可知,結菌株B對應的乳酸的條形圖最高,即分解淀粉產生的乳酸最多,故B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1)甲烷為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化學式為CH4;而二氧化碳雖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質與無機物接近,屬于無機物;氫氧化鈉和H2S反應生成硫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2NaOH=Na2S+2H2O;lm3的甲烷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為Q=Vq甲烷=lm3×3.6×107J/m3=3.6×107J;根據熱量計算公式Q=mc(t-t0),則m==≈107kg;(2)根據可知,淀粉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由圖可知,結菌株B分解淀粉產生的乳酸最多,故B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1 / 1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1.(2025九上·上虞期末)上虞是青瓷的故鄉,越窯青瓷就發源于此。下列陶瓷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鎮漿制泥 B.拉坯造型C.磨光上釉 D.高溫燒制2.(2025九上·上虞期末)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礎。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氫氣還原氧化銅B.稀釋濃硫酸C.稱量NaOH固體D.pH試紙測酸堿度3.(2025九上·上虞期末)為了給居民提供科學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營養均衡,營養學家設計了“膳食寶塔”。右圖是我國營養專家推薦的居民日常三餐對各類食物的攝入比例,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第五層食物所占的比例最小,所以可以不吃B.小虞同學牙齦容易出血,應多吃第二層食物C.生長發育關鍵期的青少年應適當多吃第三,四層食物D.第一層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因為這類食物富含糖類,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4.(2025九上·上虞期末)分析推理是科學學科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說法正確的是A.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東升西落,因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動脈血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C.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D.各種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5.(2025九上·上虞期末)遺傳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如圖是與遺傳有關的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①細胞核中B.一個③DNA分子中含有一個基因C.②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④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6.(2025九上·上虞期末)下列有關實驗的取材及現象等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中,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試管內的水吸收的能量與灰燼中剩余能量之和B.乙中,向左輕推載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勻的血膜,并且不會破壞血細胞C.丙中,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通常情況下應該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D.丁中,用皮筋扎緊a處,用手指沿ab方向將血液推向b處,血管ab段會鼓起來7.(2025九上·上虞期末)平板支撐是一種類似于俯臥撐的肌肉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塑造腰部、腹部和臀部的線條,如右圖所示。能正確表示人在平板支撐時的杠桿示意圖是( )A. B.C. D.8.(2025九上·上虞期末)在學習消化系統相關知識后,小虞同學制作了“胃的名片”來介紹胃的相關知識。下列名片中各序號的填寫不正確的是 ( )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9.(2025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員在不同氣溫條件下,測量某受試者呼氣、尿液、汗液和糞便中的水分,利用這些數據計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下表所示。根據此表,若受試者在測試期間生理現象皆正常穩定,且空氣中的濕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圍內,則推測在氣溫7℃~11℃的環境下,該受試者最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來源 氣溫34℃~38℃ 氣溫21℃~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糞便 200 200A.呼吸時不會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C.以糞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熱時增加10.(2025九上·上虞期末)力和運動、功和能量是物理學的核心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功和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B.運動的物體不一定具有能量C.做功的本質是能量的轉化D.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力不一定對物體做功11.(2025九上·上虞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鈣 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過濾B 檢驗氫氧化鈉樣品是否變質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鹽酸C 鑒別氯化鉀溶液和氯化鋇溶液 取樣,滴加稀硫酸溶液D 分離混合溶液 通入過濾、洗滌,向濾渣中滴加適量稀鹽酸A.A B.B C.C D.D12.(2025九上·上虞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水和硫酸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變化的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表示的物質為,乙表示的物質為B.加入b克NaOH溶液時,還有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呈中性13.(2025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一小球從A點以一定的速度v沿粗糙的弧形軌道滾下,依次經過高度相同的B點和C點。下列關于小球滾動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小球在B點的動能等于C點動能B.速度v達到一定大小時,小球能到達E點C.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C點的機械能D.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14.(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明用秒表和如右上圖所示實驗裝置來探究“影響電流熱效應因素”,他將R1、R2兩電阻絲密封在兩只完全相同的燒瓶內,瓶內裝入等質量的煤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本實驗中,電流產生的熱量多少通過溫度計的示數變化來判斷B.本實驗可以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C.燒瓶內選用比熱容較小的煤油,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若要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只需將一個燒瓶內的煤油換成等質量的水即可15.(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同學為了探究某種鐵的氧化物(純凈物)FexOy的組成,將m克FexOy和n克碳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反應開始至某時刻,測得容器中部分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表示反應生成的鐵的質量變化 B.碳的質量n=3克C.FexOy中x∶y=2∶3 D.16.(2025九上·上虞期末)物質的用途總是與它的性質密切相關。請從下列物質中選取合適的物質填入空格內:①燒堿;②大理石;③食醋;④食鹽;⑤熟石灰。(1)可用于砌磚、抹墻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序號,下同)。(2)久用的茶壺常常會在壺底出現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鈣),可以用 來清理。(3)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有強烈的腐蝕性的是 。17.(2025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A、B、C、D、E、F代表人體不同的系統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關物質,①②③④表示心臟的四個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系統后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 (填物質名稱)進入血液,最先到達圖丙中心臟四個腔中的 (填數字)。(2)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 (填序號)。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 (選填“動脈血轉化為靜脈血”或“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8.(2025九上·上虞期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傳來好消息: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搭載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1)為了探索太空,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了多種類型的宇航服。其中艙外宇航服的最內層由尼龍材料編織制成,尼龍屬于 。(選填“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或“有機合成材料”)(2)現在航天員們已經可以在太空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各式美食了,可謂是“宇宙級大餐”。下列食物主要能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的是____A.白米飯 B.紅燒牛肉C.冷凍干燥的水果 D.宮保雞丁(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能。19.(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科學習了物質的性質后,梳理氧化物、酸、堿、鹽與X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1)若X是硫酸鈉,它在物質分類上屬于化合物中的 ,圖中堿的化學式 。(2)若X是水,則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20.(2025九上·上虞期末)發展核能是解決能源危機的主要出路之一、國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4年,我國核電在運在建規模升至世界第一。(1)核電站利用的能量來自圖甲中 所示的核反應(選填“A”或“B”)。(2)如圖乙是核電站發電的流程圖,在核電站的發電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A.冷凝器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B.在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C.能量轉化順序是:核能→化學能→機械能→電能21.(2025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和試劑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操作如下:①將裝置A置于恒溫水浴鍋中。②打開止水夾均勻地通入________(氣體),待裝置中的空氣排凈后,關閉止水夾,再將帶有酵母菌顆粒的鉑絲伸入裝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1)操作②中空格處通入的氣體為 。A. B. C.(2)觀察到裝置B中溶液出現渾濁,則得出的結論是: 。(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有 (寫出一例)。22.(2025九上·上虞期末)我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記載了一種搗谷用的舂(如圖甲所示),“橫木穿插硾頭, 硾嘴為鐵,足踏其末而舂之”,其示意圖如圖乙所示。(1)若硾頭質量為10千克,腳踏在右側,在圖乙位置保持平衡,L1=40厘米,L2=1.2米,不計橫木的重力和摩擦,則腳向下施加的力F1= 。(2)如果想省力些,可將腳踩點適當 (選填“遠離”或“靠近”)O 點。23.(2025九上·上虞期末)某科學實驗小組在探究“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猜想二: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猜想三: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實驗中用到的小球,A、B、C球體積均為V,D球體積為2V,A、C、D球質量均為m,B球質量為2m。實驗時均讓小球從圖中高度自由下落,記錄小球下降到最低點時彈簧的長度,所用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請你根據圖中實驗情景完成下列問題:(1)小虞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科學研究的方法與以下選項中的___________相同。A.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C.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D.借助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2)為驗證猜想一,可以通過比較 兩球的實驗。(3)通過本實驗可知,猜想 是正確的。(4)小虞認為利用這套實驗裝置,還可以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比如通過比較A、C兩球實驗,可以探究 對動能大小的影響。24.(2025九上·上虞期末)草木灰是一種常見的肥料,柴火燒盡后會剩下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1)從化肥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屬于 (選填“氮肥”、“磷肥”、“鉀肥”或“復合肥”)。(2)已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為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小虞和小云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實驗: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 。(3)小虞和小云的方案各有優缺點,請你任選一個方案說說它的優點 。(4)為確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虞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進行如圖操作:小虞得出結論: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 。25.(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實驗過程如下:編號 試管 1 試管 2 試管 3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蒸餾水 1mL / /鹽酸 / 1mL /NaOH 溶液 / / 1mL加入新鮮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體積分數 0.4%的碘酒溶液 2 滴 2 滴 2 滴實驗現象 不變藍 變藍 不變藍請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回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本實驗中試管1的作用是 ;(3)觀察實驗現象:2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 原因是 ;(4)出乎小虞預料的是:3號試管不變藍。小虞查閱資料后,補做了如下實驗:取一支試管, 先加入 1mL 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 1mLNaOH 溶液,橙黃色的碘溶液顏色褪去。由此實驗結果, 小虞猜想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 。26.(2025九上·上虞期末)在實驗中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通過滴加其他試劑的方法, 使之產生明顯現象以證明反應確實發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個實驗。(1)當觀察到實驗甲中出現 時(填實驗現象),說明 NaOH 與 HCl 恰好完全反應;(2)燒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3)在實驗乙中,滴加稀鹽酸這種方法可以證明 NaOH 與 CO2 發生了反應,請你再選用一種不同的試劑加以驗證,寫出其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4)丙圖中會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27.(2025九上·上虞期末)在測量標有“0.28A”字樣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虞選擇電流表0~0.6A量程,電壓表0~3V量程,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操作后測得表一數據。另一同學也用相同的器材,選用同樣的量程,連接后測得表二數據。(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可測得表 的實驗數據(選填“一”或“二”)。(2)另一同學所測得的數據與小虞存在差異,原因可能是 。(3)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表一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V 電流表示數/A1 1.5 0.162 2.5 0.223 3 0.24表二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V 電流表示數/A1 3 0.242 2.2 0.283 1.5 0.3028.(2025九上·上虞期末)腎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腎臟(如圖1所示)進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進行2~3次。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A.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B.代謝廢物排出體C.有機物的分解利用 D.營養物質運輸(2)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 作用(選填“腎小球的濾過”或“腎小管的重吸收”)。(3)用過的透析液與新鮮透析液相比含有濃度較高的 等代謝廢物(填一種)。(4)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圖2中的[③] 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29.(2025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90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40N,不計繩重及摩擦。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1)該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為 。(2)反映物體上升情況隨時間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上的 (選填“A”或“B”)。(3)若整個過程用時4s,求拉力F的功率。30.(2025九上·上虞期末)為測定某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了5g該鎂礦石粉末,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除雜,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兩種溶質的混合溶液100g,將該100g混合溶液放于燒杯中,然后取40g氫氧化鈉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編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g 10 10 10 10燒杯中生成沉淀的總質量/g 0.464 1.044 1.160 1.160請計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鎂的質量。(2)該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假設5g鎂礦石中的鎂元素全部轉化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鎂元素)(3)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1.(2025九上·上虞期末)如圖甲是小虞家里新安裝的電熱毛巾架,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R1是阻值可調的電熱絲,R2是阻值為200的電熱絲,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請分析回答:(1)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電路處于 狀態(選填“保溫”或“加熱”),若要改變毛巾架的發熱功率,可以通過改變R1滑片的位置來實現;(2)當開關閉合,接b時,求此時毛巾架的發熱功率為多少瓦?(3)關閉家里的其他用電器,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電能表(如圖丙)內的轉盤1分鐘轉過多少轉?32.(2025九上·上虞期末)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比最大,對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有重要意義。利用微生物處理廚余垃圾,可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1)將廚余垃圾放入沼氣池中,經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如圖甲所示為沼氣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屬于有機物的有 (寫化學式)。為防止沼氣污染空氣,可用氫氧化鈉除去雜質H2S,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約30kg的廚余垃圾通過該技術處理可產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燒這些甲烷理論上能將 kg(保留整數)的水從20℃加熱至100℃。[已知: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2)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桿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產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桿菌分解淀粉產生乳酸的大致過程如下:。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 ,該物質進入細胞后,可進一步被分解為乳酸,并釋放出能量用于各項生命活動。如圖乙所示為A、B、C三種不同的淀粉乳酸桿菌對淀粉的分解,結果表明,菌株 (選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解答】鎮漿制泥、拉坯造型和磨光上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BC不合題意;高溫燒制的過程中存在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故選D。2.【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氫氣還原氧化銅時,為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故A正確;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B錯誤;C.使用托盤天平時,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故C錯誤;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故D錯誤。故選A。3.【答案】A【知識點】食物與營養【解析】【分析】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中,谷類所占比例最大,根據有關膳食平衡的知識判斷。【解答】A.脂類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脂類物質盡管所占的比例最小,但是不能不吃,故A錯誤符合題意;B.瓜果蔬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C,能預防壞血病,因此小虞同學牙齦容易出血,應多吃第二層食物,故B正確不合題意;C.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青少年應合理膳食,多吃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即表中第三、四層食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D.谷類所占比例最大,谷類的主要成分是糖類(淀粉),而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4.【答案】D【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地心說:早期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動,這就是 “地心說” 的觀點。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說” 以及后來更多的科學觀測和研究表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說” 是錯誤的。實際上,宇宙是非常龐大且沒有絕對中心的,天體之間存在著各種引力作用和相對運動。(2)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在體循環中,動脈血管將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在組織細胞處進行氣體交換后,動脈血變為靜脈血。(3)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質量、狀態等因素有關。(4)酸的定義: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解答】A、日月星辰看上去圍繞地球東升西落,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的相對運動現象,實際上宇宙沒有絕對的中心,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圍繞太陽公轉,該選項說法錯誤。B 、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但動脈血并非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比如肺靜脈內流的也是動脈血。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區分主要是根據血液中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顏色等,而不是根據所在血管類型,該選項說法錯誤。C 、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保持不變,該選項說法錯誤。D、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氫離子(H+),正是因為酸溶液中都有氫離子,所以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如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等,該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5.【答案】B【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據此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故A正確不合題意;B.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故B錯誤符合題意;C.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故C正確不合題意;D.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6.【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心臟和血管【解析】【分析】A.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試管內水吸收的能量+灰燼中剩余能量+部分能量散失。B.根據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分析;C.低倍鏡視野明亮,高倍鏡視野較暗;D.靜脈是負責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據此分析判斷。(3)靜脈是負責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四肢靜脈中有靜脈瓣。【解答】A.甲圖中,由于部分能量散失,所以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于試管內水吸收的能量與灰燼中剩余能量之和,故A錯誤;B.為了得到薄而均勻且不損傷血細胞的血膜,應以推片接觸血滴,血液沿推片散開,推片與玻片保持 30°~4 0°角,平穩向載玻片的另一端推制而成薄層血膜,故B錯誤;C.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應該用低倍的顯微鏡,因為小魚尾鰭內含色素,顏色深,視野較暗,故C正確;D.靜脈是負責將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四肢靜脈中有靜脈瓣,圖中,用皮筋扎緊a處,用手指沿ab方向將血液推向b處,血管ab段會扁平,故D錯誤。故選C。7.【答案】A【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解析】【分析】根據題目描述的過程確定杠桿的五要素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人在做平板支撐時,腳尖O是支點,雙手地面對雙手的支持力向上為動力。人體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為阻力,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答案】C【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解析】【分析】根據胃液的成分、胃的成分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胃能暫時貯存食物和①消化食物的功能,故A正確不合題意;BC.根據圖片可知,胃內含有胃液,胃液中有②蛋白酶,能初步消化③蛋白質,故B正確不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圖片可知,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胃酸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9.【答案】B【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排泄有三條途徑: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二、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三、水、無機鹽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根據表格數據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表格第一行數據可知,溫度越低,通過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故A錯誤;B.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越低,如7-11℃的環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故B正確;C.根據表格數據可知,通過糞便散失的水分不隨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故C錯誤;D.氣溫較低時,以尿液和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少,故D錯誤。故選B。10.【答案】B【知識點】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11.【答案】D【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B、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C、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D、根據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能除去雜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B、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不能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C、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鹽酸,氯化鉀不能與稀硫酸反應,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能實現目的。D、通入CO2,二氧化碳不與氯化鈉、氯化鈣反應,二者都溶于水無法分離,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答案為:D。12.【答案】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13.【答案】A【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是速度和質量;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高度;機械能為動能和勢能的和,由于軌道是粗糙的,故機械能不守恒。【解答】AC根據題意可知,小球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則整個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逐漸減小,那么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C點的機械能;B點和C點高度相同,則B點和C點的重力勢能相同。根據“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B點的動能大于C點的動能,故A錯誤符合題意,C正確不合題意;B.當A點速度較大,動能較大時,到達D點時還有剩余的動能,則小球能會到達E點,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D.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14.【答案】D【知識點】比熱容;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解析】【分析】 A.實驗中將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轉換為溫度計示數的變化,這種方法為轉換法;B.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C.根據Q=cm△t分析判斷;D.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需要控制液體的質量相同,還要使液體相同時間吸熱相等。【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電阻絲產生熱量越多,煤油的溫度升的越高,通過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大小來判斷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兩瓶中電阻絲串聯,通過兩個電阻的電流和通電時間是相同的,電阻不同,所以該裝置可以探究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對于其中一個電阻,電阻一定,控制相同時間,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流,所以該裝置可以探究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對于其中一個電阻,電阻和電流一定,隨著時間的增加,溫度計示數升高,以該裝置可以探究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與時間的關系,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Q=cm△t可知,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物質溫度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熱容小的液體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若要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需將一個燒瓶內的煤油換成等質量的水,還要將電阻絲換成阻值相同的兩根, 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5.【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參加反應碳的質量為(n-1.8)g,生成鐵的質量為8.4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計算即可。【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生成物Fe的質量逐漸增加,所以a表示Fe的質量變化,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圖片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其中碳元素的質量=4.4g××100%=1.2g,所以反應前碳元素的質量為1.8g+1.2g=3g,那么n=3,故B正確不合題意;C.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4.4g××100%=3.2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量來自于鐵的氧化物中,所以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3.2g,鐵的氧化物中鐵的質量=8.4g;所以FexOy中x:y==3:4,故C錯誤符合題意;D.由上述計算可知,參加反應的鐵的氧化物的質量=8.4g+3.2g=11.6g,所以m≥11.6,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6.【答案】(1)⑤(2)③(3)①【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熟石灰:屬于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農業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其堿性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在建筑方面,與沙子、水泥等混合制成石灰砂漿,用于砌磚、抹墻 ,是因為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堅硬的碳酸鈣。(2)食醋:具有酸的通性,能與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以及某些鹽反應。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水垢,利用醋酸能溶解碳酸鈣等難溶性鹽的性質。(3)燒堿物理性質:有吸水性,易潮解;固體氫氧化鈉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逐漸溶解。化學性質: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是一種強堿,能與酸、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發生反應。用途:因其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氣體(如氫氣、氧氣等,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的干燥劑 。【解答】(1)熟石灰(氫氧化鈣)是一種堿,能與酸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同時,熟石灰和沙子等混合可用于砌磚、抹墻,因此選⑤。(2)食醋中含有醋酸,能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將其溶解從而除去水垢,所以選③。(3)燒堿(氫氧化鈉)具有吸水性,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并且它有強烈的腐蝕性,所以選①。17.【答案】(1)氨基酸;①(2)Ⅱ;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解析】【分析】圖甲中A小腸、B肺、C腎、Ⅰ氨基酸、Ⅱ氧氣、Ⅲ二氧化碳;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圖丙表示心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內進行,結合血液循環的知識解答;(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動脈血流經各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再擴散到組織細胞里,同時,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解答】(1)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小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由下腔靜脈收集,最先到達圖丙心臟四個腔中的①右心房。(2)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Ⅲ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因此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內進行。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小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由下腔靜脈收集,最先到達圖丙心臟四個腔中的①右心房。(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動脈血流經各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再擴散到組織細胞里,同時,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Ⅲ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因此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8.【答案】(1)有機合成材料(2)C(3)做功【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材料的利用與發展;新型金屬材料【解析】【分析】(1)金屬材料:主要包括純金屬(如鐵、銅、鋁等)以及它們的合金(如生鐵、鋼、黃銅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等特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常見的有玻璃、陶瓷、水泥等,一般硬度較高、耐高溫,但脆性較大。有機合成材料:是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尼龍是合成纖維的一種,合成纖維與塑料、合成橡膠并稱為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尼龍具有強度高、耐磨、耐腐蝕等優點,所以答案是有機合成材料。(2)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及食物來源: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常見的來源有大米、小麥、玉米等谷物類食物,白米飯富含淀粉,屬于糖類。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對于身體的生長發育、組織修復和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肉類(如牛肉、雞肉等)、蛋類、奶類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冷凍干燥的水果依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當對物體做功時,機械能可以轉化為內能;物體對外做功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升高。熱傳遞:是由于存在溫度差,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過程,其本質是能量的轉移 。【解答】(1)尼龍是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有機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等特性,適合用于制作宇航服等特殊用途的材料。(2)A、白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屬于糖類,能為航天員提供能量。B、紅燒牛肉富含蛋白質,是身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航天員維持肌肉等組織的正常功能。C、冷凍干燥的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對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等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所以該選項正確。D、宮保雞丁主要成分是雞肉和一些配菜,主要為航天員提供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故答案為:C。(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19.【答案】鹽;;BCD【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①鹽由酸根離子和金屬離子構成;②堿肯定含有氫氧根離子,而根據鹽的名稱確定堿中金屬離子的名稱,進而確定堿的化學式;(2)根據物質種類選擇一個對應的反應進行分析,確定它屬于的反應類型即可。【解答】(1)①根據化學式Na2SO4可知,硫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②氫氧化鈉和稀硫酸等反應生成硫酸鈉,則圖中堿應為氫氧化鈉,其化學式為NaOH;(2)根據題意可知,若X是水,①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水,屬于置換反應;②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③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分解反應;故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BCD。20.【答案】(1)A(2)B【知識點】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核電站的工作原理分析;(2)A.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B.根據核燃料存在輻射分析;C.根據核電站的能量轉化過程判斷。【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核電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變來獲得能量。根據甲圖可知,A為核裂變,B為核聚變,故選A;(2)A.在冷凝器內,水蒸氣由氣態變為液態的水,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B.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故B正確;C.核電站能量轉化的過程,即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故C錯誤。故選B。(1)核電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變來獲得能量的,圖甲中A表示核裂變。(2)A.冷凝器內,水由氣態變為液態,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B.核原料有很大的輻射,所以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故B正確;C.核電站能量轉化的過程是:通過核反應把核能轉化為內能,得到高溫水蒸氣;水蒸氣推動氣輪機轉動,把內能又轉化為機械能;氣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得到電能,故能量轉化的順序正確的是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故C錯誤。故選B。21.【答案】A;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釀酒(合理即可)【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注意排除空氣對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物的實驗的影響;(2) 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 ;(3)根據酵母菌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解答。【解答】(1)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時,需要排除里面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產生影響,則操作②中空格處通入的氣體為N2,除去裝置內的二氧化碳和氧氣,避免對實驗產生干擾。故選A;(2)根據題意可知,觀察到裝置B中溶液出現渾濁,則得出的結論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有釀酒,蒸饅頭等。22.【答案】(1)300N(2)遠離【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計算即可;(2)根據動力和動力臂的數量關系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錘頭的重力為G=mg=10kg×10N/kg=100N;那么錘頭施加的阻力為F2=G=100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腳向下施加的力。(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臂、阻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動力的力臂,可以減小動力,即更省力,所以腳踩點適當遠離O點。(1)硾頭質量為10千克,則錘頭的重力為G=mg=10kg×10N/kg=100N錘頭施加的阻力為F2=G=100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腳向下施加的力(2)如果想省力些,在阻力臂、阻力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需要增大動力的力臂,所以腳踩點適當遠離O點。23.【答案】(1)A;D(2)A、B(3)一、二(4)速度【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3)根據四個實驗的現象,將相關實驗對照,確定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4) 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 據此結合圖片信息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里使用轉換法。A.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采用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 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屬于模擬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D.利用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符合題意。故選AD。(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關系時,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變物體質量,故選AB。(3)根據圖片可知,A、B兩球下落高度相同,B球質量大于A球質量,發現B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一正確;A、C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發現C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二正確。(4)研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改變物體是速度,比較A、C兩球,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則兩球速度不同,故可探究速度對動能大小的影響。(1)小虞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科學研究的方法叫轉換法;A.食物含有能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觀察,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屬于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C.在研究分子間存在間隙的實驗中,比較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根據體積減小得出分子之間有空隙,屬于模擬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D.酸堿反應有時不能直接觀察,利用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符合題意。故選AD。(2)實驗中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關系時,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變物體質量,A、B兩球下落高度相同,B球質量大于A球質量,故可驗證猜想一。(3)彈簧的形變程度反映了小球具有的重力勢能的大小,比較A、B兩球,下落高度相同,B球質量大于A球質量,發現B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一正確;比較A、C兩球,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發現C球處彈簧形變較大,說明猜想二正確。(4)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研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改變物體是速度,比較A、C兩球,兩球質量相同,C球下落高度大于A球,則兩球速度不同,故可探究速度對動能大小的影響。24.【答案】(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合理即可)(3)小虞的方案優點是操作簡單(4)硫酸鉀;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氮磷鉀為植物生長的營養素,只含有鉀的為鉀肥,只含有氮元素的為氮肥,只含有磷元素的為磷肥,同時含有多種營養素的為復合肥。(2)注意容器導管內會殘留部分二氧化碳氣體;(3)根據圖片和實驗過程,從器材的簡易程度和結果的準確性等角度分析解答;(4)①硫酸鋇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②氯化銀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化學式 K2CO3 可知,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2)反應結束后,容器中還存在部分二氧化碳氣體沒有被吸收,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吸收;(3)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此方案計算出CO2的質量中含有水;所以此方案操作簡單但不夠準確;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丁裝置只吸收了乙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此方案操作繁瑣但結果準確;(4)①加入硝酸和氯化鋇后生成的白色沉淀應該是硫酸鋇,即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說明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濾液中加入硝酸銀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銀,不能說明存在氯化鉀,因為加入的氯化鋇中存在氯離子。則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是鉀肥;(2)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是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吸收;(3)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此方案計算出CO2的質量中含有水;所以此方案操作簡單但不夠準確;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丁裝置只吸收了乙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此方案操作繁瑣但結果準確;(4)加入稀硝酸、氯化鋇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鉀影響對氯化鉀的檢驗,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25.【答案】(1)酸堿性(或pH)(2)對照(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 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4)碘與NaOH 溶液發生了反應【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確定實驗中探究的變量,進而確定探究的目的;(2)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3)正常情況下,淀粉遇到碘會變藍,而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加碘后就不會變藍了;(4)橙黃色褪去,說明碘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中分別加鹽酸、NaOH溶液,這些溶液的酸堿性不同,則小金在探究酸堿性對酶的催化作用的影響。(2)試管1中沒有加入酸或堿,用它和試管2或3對照,因此本實驗中試管1起對照作用。(3)1號試管內液體不變藍色,2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所以淀粉遇碘液變藍。(4)③號試管不變藍。小金查閱資料后,做了如下補充實驗:取一支試管,先加入1mL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繼續向試管中滴加1mL稀HCl中和NaOH溶液,溶液又恢復為橙黃色。由此說明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從中,小金也明白了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1)小金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根據實驗步驟分別加鹽酸、NaOH溶液,可知小金同學在探究探究酸堿性對酶的催化作用的影響。(2)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試管1屬于對照組,起對照作用。(3)觀察實驗現象:1號試管內液體不變藍色,2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所以淀粉遇碘液變藍。(4)出乎小金預料的是:③號試管不變藍。小金查閱資料后,做了如下補充實驗:取一支試管,先加入1mL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繼續向試管中滴加1mL稀HCl中和NaOH溶液,溶液又恢復為橙黃色。由此說明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從中,小金也明白了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26.【答案】(1)紅色恰好消失(2)氯化鈉(3)Ca(OH)2+Na2CO3=CaCO3↓+2NaOH(4)軟塑料瓶變癟了【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酚酞試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2)根據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產物分析;(3)碳酸鹽和氫氧化鈣會生成碳酸鈣沉淀;(4)根據二氧化碳被吸收后氣壓減小分析瓶子的變化。【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滴有氫氧化鈉的堿性溶液顯紅色,當與鹽酸恰好反應時,溶液呈中性,酚酞試液在中性溶液中顯無色;(2)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所以燒杯a中一定存在氯化鈉或氯化鈉、酚酞;(3)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碳酸鈉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4)在丙圖中,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使瓶內的壓強變小,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從而瓶變癟。(1)氫氧化鈉為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當與鹽酸恰好反應時,溶液呈中性,酚酞試液在中性溶液中顯無色;(2)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所以燒杯a中一定存在氯化鈉或氯化鈉、酚酞;(3)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2NaOH+CO2=Na2CO3+H2O,碳酸鈉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所以可以加Ca(OH)2溶液用以是否生成沉淀來判斷反應是否進行;(4)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而使瓶內的壓強變小,由于氣壓差的存在,從而瓶變癟。27.【答案】(1)一(2)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3)1.064【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分析電路的串并聯關系,確定電壓表隨電流表示數的變化規律,再與表格數據對照即可;(2)根據(1)中的分析解答;(3)串聯電路各處電流都相等,根據表格數據找到同一電流下兩個電壓表的示數,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計算出電源電壓。根據表格確定電流為0.24A時燈泡的額定電壓,根據P=UI計算燈泡的額定功率。【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電壓表測燈泡的電壓。當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時,電壓表示數也變大時,因此可測得表一的實驗數據。(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電流表的示數變小時,燈泡電壓表的示數變大,那么可能是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3)由兩表知,表一時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壓,表二時電壓表測變阻器的電壓。當通過的電流是0.24A時,它們的電壓都3V,則電源電壓為U總=UL+U變=3V+3V=6V;由表二知,額定電流為0.28A時變阻器的電壓為2.2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L'=U總-U變'=6V-2.2V=3.8V;其額定功率PL=ULIL=3.8V×0.28A=1.064W(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電壓表示數變大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所以,實驗可測得表一的實驗數據。(2)另一同學所測得的數據電路中的電壓表的示數越大,電流表的示數反而越小,可能是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當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大時,電路中的電流變小,根據串聯分壓原理,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變大。(3)由兩表知,表一時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壓,表二時電壓表測變阻器的電壓,小燈泡和變阻器串聯,當通過的電流是0.24A時,它們的電壓都3V,則電源電壓為U=3V+3V=6V由表二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6V-2.2V=3.8V額定電流為0.28A,其額定功率P=UI=3.8V×0.28A=1.064W28.【答案】(1)B(2)腎小球的濾過(3)尿素、尿酸等含氮廢物(或無機鹽)(4)腎小管【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的①腎小囊、②腎小球、③腎小管、④腎靜脈、⑤集合管。(1)根據腎臟形成尿液的功能分析;(2)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人體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4)根據腎小管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腎臟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從而將多余的水分、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的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排出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故選B。(2)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腎小球的濾過。(3)根據尿液的成分可知,用過的透析液中含有濃度較高的尿素、無機鹽等代謝廢物。(4)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③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1)腎臟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成分包括水分、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尿液排出體外時,這些代謝廢物就會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的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排出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腎小球的濾過。(3)人體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用過的透析液中含有濃度較高的尿素、無機鹽等代謝廢物。(4)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③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29.【答案】(1)30N(2)B(3)解:根據圖片可知,繩子自由端的速度;拉力F做功的功率。【知識點】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根據計算動滑輪的重力;(2)根據s=nh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上升的高度與自由端移動距離的大小關系即可;(3)首先根據計算繩子自由端的移動速度,然后根據P=Fv計算拉力F的功率。【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3,根據得到:;解得:該滑輪組中動滑輪重G動=30N。(2)根據s=nh可知,相同時間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大于物體上升的高度,所以圖乙中上面的傾斜直線A是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線,而下面的傾斜直線B是物體運動的s-t圖線。(1)不計繩重及摩擦,根據可知,該滑輪組中動滑輪重G動=nF-G=3×40N-90N=30N(2)由圖甲可知,n=3,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3h,所以圖乙中上面的傾斜直線A是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線,而下面的傾斜直線B是物體運動的s-t圖線。(3)從圖中可知繩子自由端的速度拉力F做功的功率30.【答案】(1)MgSO4——Mg(OH)212 58x 1.16gx=2.4g(2)(3)2NaOH——Mg(OH)280 58y 0.58y=0.8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硫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由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硫酸鎂和氫氧化鎂質量比計算硫酸鎂的質量分析;(2)根據硫酸鎂的質量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10g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鎂完全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鎂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出氫氧化鈉質量,再由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計算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析。31.【答案】(1)保溫(2)解:根據圖片可知,當開關閉合,接b時,只有R2在電路中,此時毛巾架的發熱功率為。(3)解: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1分鐘消耗的電能為;電能表轉盤1分鐘轉動圈數。【知識點】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比較開關在不同閉合情況下總功率大小,從而確定對應的工作狀態;(2)根據圖片可知,當開關閉合,接b時,只有R2在電路中,根據計算毛巾架此時的功率;(3)根據W=Pt計算毛巾架消耗的電能,根據計算電能表轉動的圈數。【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此時R1和R2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大,根據可知,電路的功率較低,此時處于保溫狀態。當開關閉合,接b,此時只有R2單獨工作,電路的總電阻最小,根據可知,電路的功率較大,此時處于加熱狀態。(1)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此時R1和R2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大,根據可知,電路的功率較低,此時處于保溫狀態。(2)當開關閉合,接b時,只有R2在電路中,功率為(3)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1分鐘消耗的電能為電能表轉盤1分鐘轉動圈數32.【答案】(1)CH4;H2S+2NaOH=Na2S+2H2O;107(2)葡萄糖;B【知識點】熱量的計算;燃料的熱值;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分析】(1)①有機物是指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②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③根據Q=Vq甲烷計算30kg垃圾燃燒放出的熱量,根據m=計算升溫水的質量。(2)根據“ ”解答。根據條形圖的信息分析解答。【解答】(1)①根據化學式CH4可知,甲烷為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二氧化碳雖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質與無機物接近,屬于無機物;②氫氧化鈉和H2S反應生成硫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2NaOH=Na2S+2H2O;③根據題意可知,1m3的甲烷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為Q=Vq甲烷=1m3×3.6×107J/m3=3.6×107J;則從20℃升高到100℃水的質量m==≈107kg;(2)根據可知,淀粉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由圖可知,結菌株B對應的乳酸的條形圖最高,即分解淀粉產生的乳酸最多,故B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1)甲烷為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化學式為CH4;而二氧化碳雖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質與無機物接近,屬于無機物;氫氧化鈉和H2S反應生成硫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2NaOH=Na2S+2H2O;lm3的甲烷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為Q=Vq甲烷=lm3×3.6×107J/m3=3.6×107J;根據熱量計算公式Q=mc(t-t0),則m==≈107kg;(2)根據可知,淀粉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由圖可知,結菌株B分解淀粉產生的乳酸最多,故B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