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對身邊的事物做了估計。下列符合科學事實的是(  )
A.酒精燈點燃后外焰的溫度約為100℃
B.自己書寫的水筆的長度有20.0mm
C.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有0.55L
D.學校運動會獎牌的體積有2.0m3
2.(2025七上·錢塘期末)科學以實驗為基礎,規范、正確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下列是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并加熱至沸騰的相關實驗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3.(2025七上·錢塘期末)顯微鏡是一種常用的觀察工具。下列關于目鏡、物鏡、反光鏡、粗準焦螺旋的自述正確的是(  )
A.
B.
C.
D.
4.(2025七上·錢塘期末)在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讀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如圖①所示;將鐵塊放入量筒中,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如圖②所示;取出鐵塊,再將物塊輕輕地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③所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3;將鐵塊和物塊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圖④所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4。則物塊的體積V的大小應該是(  )
A.V2-V1 B.V3-V1 C.V4-V3 D.V4-V2
5.(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構建了一個關于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特點的分類關系圖(如圖所示)。甲、乙、丙依次代表的是(  )
A.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藻類植物
B.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C.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藻類植物
D.苔蘚植物、藻類植物、蕨類植物
6.(2025七上·錢塘期末)2024年10月30日,“神州十九號”飛船成功發射,入軌后與空間站成功對接,從“天宮”空間站可以觀測到地球在轉動,已知飛船繞地球一周大約需要90分鐘(如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可以發現地球是一個球體
B.地球表面布滿縱橫交錯的經緯網
C.在“天宮”中24小時只看到一次日出日落
D.以地球為參照物,“天宮”做勻速直線運動
7.(2025七上·錢塘期末)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日冕、色球層和光球層
B.太陽黑子數量的多少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C.太陽是一顆離我們最近的自身會發光的行星
D.日珥是太陽日冕層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
8.(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查閱了錢塘某水域現有部分動物,并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分類,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
A.魚類 B.兩棲類 C.鳥類 D.爬行類
9.(2025七上·錢塘期末)下列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公轉是繞地軸轉動,自轉是繞太陽轉動
B.自轉與公轉的周期相同
C.兩者轉動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D.地球自轉產生晝夜長短的現象
10.(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是一支刻有100個均勻小格的溫度計,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則此溫度計第10格時的溫度是(  )
A.0℃ B.-20℃ C.20℃ D.-40℃
11.(2025七上·錢塘期末)《夢溪筆談》中有言:“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圖甲);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影西,鳶西則影東(圖乙);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為窗所束亦皆倒垂(如圖丙)……”,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乙、丙中的現象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B.乙圖中“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
C.丙圖中的小孔形狀變為小三角形時也會有上述現象
D.丙圖中的“窗隙”越大現象越明顯
12.(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甲和乙是表示動、植物細胞基本結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可以表示洋蔥根尖細胞 B.乙可以表示菠菜葉肉細胞
C.a可以表示葉綠體 D.b可以表示細胞核
13.(2025七上·錢塘期末)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FAST)在致密星系群,發現了一個比銀河系大20倍天體系統,為研究宇宙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關于宇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年作為時間單位,可以衡量銀河系的直徑
B.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大爆炸后宇宙不斷膨脹,且溫度下降
C.宇宙的結構層次:太陽系→地月系→銀河系→宇宙
D.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14.(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所示為木料抗彎強度實驗。木料在懸掛重物后向下彎曲,測得木料M的下彎距離為5mm,木料N的下彎距離為8mm。從結構穩固角度考慮,下列板凳設計方案中,合理的是(  )
A.木料M制作 B.木料M制作
C.木料N制作 D.木料N制作
15.(2025七上·錢塘期末)“模擬實驗”是研究科學問題的一種方法,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替代物,利用替代物進行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以下實例中采用“模擬實驗”的是(  )
A.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B.制作“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型
C.探索“太陽運動軌跡”與“不同時刻桿影”的活動
D.找出“體溫計”與“溫度計”的結構不同
16.(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是螳螂、蟬、黃雀三者的外部形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請寫出這條食物鏈:   。
(2)三種動物中屬于無脊椎動物的是   。
(3)飛翔的黃雀具有的能量形式為   (寫出一種)。
17.(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是兩輛小車在同一平直地面上行駛,在間隔相同時間內所處的不同位置。
(1)我們是以   為參照物,來判斷出甲、乙兩車都在運動;
(2)分析圖中情景可知,乙車在做   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你判斷的依據是:   。
18.(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所示是小塘在網上買的一些零件,并組裝成一個三球儀模型,它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太陽、月亮、地球的位置關系。
(1)月球公轉與地球公轉周期比約為1:12;在組裝時,能實現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轉動速度比為1:12的為:   。(選填“A”或“B”)
(2)如圖所對應的日期接近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______(填字母);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小塘提出,這一模型只能粗略表示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關系,與實際的太陽系和地月系情況相比,還是有較大差別的,請寫出一點差別:   。
19.(2025七上·錢塘期末)下表是小塘同學比較日食、月食的整理筆記,請幫助他在空白處記錄完整:
日食 月食
形成示意圖
原因 月球遮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 地球遮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時間 農歷初一 (2)農歷   
類型 (1)日全食、   、日偏食 月全食、月偏食
虧損方向 西先虧、東復圓 東先虧、西復圓
20.(2025七上·錢塘期末)生石花是一種小型肉質植物,有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幼苗很小,生長遲緩。請根據上述信息判斷:
(1)根據“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的描述,生石花屬于   植物;
(2)生石花有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由此推斷出這一形態特點與   的生存環境相適應(選填“干旱”或“溫潤”)。
21.(2025七上·錢塘期末)中國科學院鄒承魯院士說:“我發現許多生命科學的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答案。”如圖是某種生物細胞結構或生理功能模式圖,據圖回答:
(1)小塘認為甲圖是動物細胞,其依據是:   。
(2)細胞的各個結構都有各自獨特的功能。乙圖反映了細胞結構[①]具有   的功能。
22.(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所示為家用自來水表的表盤,其測量的物理量是   ,其讀數為   。
23.(2025七上·錢塘期末)為了探究月季生長的環境條件,小塘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①取三個同樣大小的花盆,裝滿同樣的土壤后,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②將健壯、無蟲害的同種月季,修剪相同數量的葉片,相同長度的枝條,分別種在三個花盆中。③三組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別培養,每隔兩天觀察、記錄月季枝條的長度。分析實驗,請回答:
花盆組別 培養條件 枝條長度
甲 20℃,光照充足,適量澆水
乙 5℃,光照充足,適量澆水
丙 20℃,光照充足,不澆水
(1)在觀察記錄過程中,除放大鏡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
(2)該實驗甲、乙兩組探究的問題是   。
(3)實驗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
(4)兩周后,如果甲組的月季長高2cm,而乙組月季幾乎沒有生長,丙組的發黃枯萎,由此可得出實驗的結論為:   。
24.(2025七上·錢塘期末)項目化學習小組制作的針孔照相機(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甲的信息,光源“F”字通過針孔成的像的形狀應該是______(填序號);
A.倒立的縮小的像 B.倒立的放大的像
C.正立的縮小的像 D.正立的放大的像
(2)小塘在操作時,發現在半透明紙上出現一個如圖乙所示的像,應如何操作才能在半透明紙的正中央成像?   ;
(3)實驗時小塘發現:針孔相機所成像的高度(大小)會變化,于是他將蠟燭與小孔的距離固定,拉動紙筒,改變半透明紙到小孔距離s,測量出在紙上的像的高度值h并記錄在表中。請根據表中的數據,有一個數據2.60明顯是錯誤的,你判斷的理由是   (寫出一點即可)。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像的高度h/cm 1.0 2.60 3.0 4.0 5.0 6.0 7.0
(4)在乙圖的坐標中畫出h與s的關系圖像(畫圖時請去除錯誤數據組)   。
25.(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利用兩枚放大鏡、一張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等器件,制作了一臺簡易顯微鏡(如圖)。調節升降支架高度,適當調整標本和放大鏡A、B三者之間的距離,可看到標本類似顯微鏡中成的像。針對“簡易顯微鏡”的評價表如下。
“簡易顯微鏡”評價量表(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一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效果明顯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
(1)顯微鏡中的物鏡相當于圖中的   (填“放大鏡A”、“放大鏡B”或者“平面鏡”)。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放片后類似于顯微鏡中調節粗、細準焦螺旋的操作是:   ;最后通過放大鏡A,看到一個較清晰物像。
(3)根據評價量表,該簡易顯微鏡“指標一”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簡易顯微鏡”的“指標一”達到合格水平,請你對該簡易顯微鏡提出一條合理的改進建議:   。
26.(2025七上·錢塘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觀察昆蟲并研究杏仁對昆蟲的毒害作用”的探究實踐活動,做了如下實驗:
取三個相同的透明容器標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與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與A等量的水。擰緊瓶蓋,靜置2小時,然后打開開瓶蓋,在各容器鐵絲網上分別
放某種蝗蟲10只,再擰緊瓶蓋(如圖),觀察并記錄蝗蟲的狀態如下表:
時間 蝗蟲狀態 組 1分鐘 2分鐘 3分鐘 4分鐘
實驗組A 活躍 活躍 不活躍 大部分死亡
實驗組B 活躍 活躍 活躍 活躍
實驗組C 活躍 活躍 活躍 活躍
(1)蝗蟲是常見的昆蟲,實驗時先觀察其外形,它的外形特征有   (寫出一點)。
(2)本實驗每組選用10只蝗蟲而非1只,是為了   。
(3)設置對照組C的目的是   。
(4)根據實驗結果,試推測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   。
27.(2025七上·錢塘期末)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太陽能光伏發電。細心的小塘發現杭州地區的太陽能光伏板(如圖甲)有一個可調節的支架,隨著季節不同傾斜角度也作相應調整。查閱資料:太陽能光伏板與地面的傾斜角度α與正午太陽高度角β之和等于90°時(如圖乙),太陽能的利用率最高。小塘制作如圖丙所示的太陽高度測量儀,開展了測量太陽高度的實踐活動:
(1)已知太陽到地球的直線距離是1.5×108km,光速為3.0×108m/s,則太陽光到地球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
(2)小塘自制了圖丙工具來測量太陽高度角,測量前下邊的木條應水平放置,小塘判斷下邊的木條已經水平放置的依據是:   。
(3)太陽能光伏板與地面的傾斜角度α,可通過調節支架進行適當調節,在杭州為了更好接收太陽能,從夏至日到冬至日的時間段,可將傾斜角度α適當   (選填“增大”、“減小”或者“不變”)。
28.(2025七上·錢塘期末)“金星凌日”和“火星沖日”是兩種非常罕見的天文景觀,“金星凌日”人們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個小黑點在太陽表面緩慢移動。“火星沖日”是太陽剛一落山,火星就從東方升起,整夜可見,且一年中是最亮的,其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根據上述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
(1)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陽系中哪一類天體   ;
(2)“金星凌日”與“火星沖日”形成的光學原理相同,該原理是   ;
(3)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發生“日全食”時,月亮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原因是______;
A.月亮體積比金星大得多 B.金星體積比月亮大得多
C.月亮離地球比金星遠得多 D.金星離地球比月亮遠得多
(4)根據地球與火星的公轉周期,我們可以預測“火星沖日”現象一般每   年出現一次(選填“1”、“2”或“3”)。
29.(2025七上·錢塘期末)發生地震時,震源產生的“地震波”會在地球內部傳播。地震波有兩種:波1與波2,它們在地殼不同深度的傳播速度如圖甲。
(1)根據圖甲,描述兩種地震波(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   。
(2)根據圖乙的信息,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在   (選填“A”,“B”,“C”或者“D”)點。
(3)我國現已能在地震波到達之前通過手機等途徑發出地震預警信息(如圖丙所示)。你若收到預警信息,應立即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避險?(寫出1條)   
30.(2025七上·錢塘期末)中國首輛火星車“祝融號”于2021年5月22日成功到達火星表面。設計火星車時要綜合考慮火星表面光照弱、溫度低、隨時會出現尖銳砂石以及不可預估的沙塵天氣等不利因素。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祝融號”火星車,老師讓大家自主設計制造一輛“火星車”。
(1)設計制作“火星車”的步驟有:①設計方案;②實施計劃;③明確問題;④改進完善;⑤發布成果;⑥檢驗產品。請按先后順序將它們排序:   (填序號)。
(2)“祝融號”火星車比“玉兔二號”月球車設計了更大尺寸的太陽能板,是為了______。
A.接受更多的太陽能
B.美觀漂亮
C.方便控制行進時轉向
(3)根據下面“火星車”模型測試記錄表,可以知道第   組制作的模型最好。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對“火星車”進行評價?   (試舉一例)。
  光電轉換率 保溫性 抗震性 平穩性 設計圖文與說明
第一組 3分 2分 1分 1分 3分
第二組 2分 3分 2分 3分 2分
第三組 1分 1分 3分 2分 2分
31.(2025七上·錢塘期末)杭州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坐落于錢塘江起潮點,濕地面積4387.40公頃,濕地率高達99.56%。游客可在此領略錢江潮的奇景,鳥類資源豐富,被省林業局評定為“觀鳥勝地”(如圖甲所示)。濕地可以凈化水質,通過水生植物吸收水體中的富營養化物質,降低污染物濃度,同時可以通過營造水上景觀等設施吸引游客。
(1)濕地內有瀕臨滅絕的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下列行為會加速這些動物瀕臨滅絕的有______。
A.人類對濕地噴灑殺蟲劑 B.園林部門建立濕地保護公約
C.人類向濕地排放工業污水 D.動物專家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
(2)圖乙表示濕地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如果蝦被人類大量捕獲,請分析短期內水生昆蟲數量變化及原因。   。
(3)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作為中學生在參觀游玩濕地公園時,寫出一項你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的舉措:   。
32.(2025七上·錢塘期末)2024年10月1日晚,1500架無人機燈光表演秀在金沙湖公園上空上演。為觀看表演,小塘從家中(O點)出發到金沙湖(B點),路上采用了騎共享單車和步行兩種方式,假設兩種方式都勻速。他從家里出發到達金沙湖的路程和時間情況如圖所示。(并且不考慮轉換行進方式時所耽誤的時間)
(1)試通過計算說明OA段和AB段哪一段是步行的?
(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日常生活中,小塘配載智能手環可以測得配速,也可來判斷步行的快慢。配速=時間/路程;請幫他計算一下此次行程平均配速是多少s/k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物理量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酒精燈外焰溫度可達到800℃,水筆的長度大約是20cm,一瓶農夫山泉的體積大約是550mL,學校運動會獎牌的體積約為2.0cm3,故C正確,而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加熱、取用、測量是基本的實驗操作,要注意其中的操作規范性。
【解答】A、膠頭滴管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不能伸入試管內,也不能與試管接觸,以防止污染藥品,所以A不符合題意;
B、量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不能俯視讀數,所以B不符合題意;
C、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應用試管夾夾持,不能用手直接拿著,以免發生燙傷,且試管應傾斜一定角度加熱,所以C不符合題意;
D、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所以D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D。
3.【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顯微鏡的結構,以及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使用顯微鏡時需要兩只眼睛都睜開,故A錯誤;
B.圖中透鏡有螺紋,指的是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故B錯誤;
C.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視野亮度增強,故C錯誤;
D.圖中指的是粗準焦螺旋,在換高倍鏡之后不能再轉動粗準焦螺旋,只能轉動細準焦螺旋,故D正確。
故選D。
4.【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排水法測固體體積的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步驟④中量筒測量物塊、鐵塊、水的總體積。步驟②中量筒測量水、鐵塊的總體積,則物塊的體積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5.【答案】B
【知識點】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孢子植物包括藻類、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種子繁殖后代,根據不同植物分類的特征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類植物無莖、葉,這與藻類植物的特點相符,即甲為藻類植物;
因為乙類植物有莖、葉,但無根,則乙代表苔蘚植物;
丙類植物有根、莖、葉,則丙代表蕨類植物。
綜上所述,甲、乙、丙依次代表的是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故選A。
6.【答案】A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緯網;地球自轉;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A.根據地球形狀的知識判斷;
B.根據經緯網的定義判斷;
C.將空間站的公轉時間和地球的自轉時間比較即可;
D.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判斷。
【解答】A.從“天宮”空間站可以觀測到地球在轉動,這一現象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A正確;
B.經緯網本身并不存在,這是人類為了方便定位而設定的,故B錯誤;
C.在“天宮”中,由于空間站繞地球一周大約需要90分鐘,因此24小時內可以看到多次日出日落,而不是一次,故C錯誤;
D.以地球為參照物,“天宮”空間站是在做近似圓周運動,故D錯誤。
故選A。
7.【答案】B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
【解析】【分析】AD.根據對太陽結構的知識判斷;
B.根據對太陽活動的認識判斷;
C.能夠發光的為恒星。
【解答】A.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故A錯誤;
B.太陽黑子數量的多少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故B正確;
C.太陽能夠發光,為恒星,故C錯誤;
D.日珥是太陽色球層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故D錯誤。
故選B。
8.【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動物分類的特征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石斑魚和草魚,這兩種動物均生活在水中,屬于魚類,故A正確;
B.烏龜是水生爬行動物,不是兩棲類,故B錯誤;
C.蝙蝠是哺乳動物,不屬于鳥類,故C錯誤;
D.蚯蚓是無脊椎動物,不屬于爬行動物,故D錯誤。
故選A。
9.【答案】C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對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定義,以及形成的現象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繞太陽運動,自轉是指地球繞自轉軸旋轉,故A錯誤;
B.地球公轉的周期大約是365天,自轉的周期大約是24小時,故B錯誤;
C.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故C正確;
D.地球上晝夜長短的變化主要是由地球公轉時地軸傾斜造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10.【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肥水的溫度為100℃,根據二者之間的個數計算出每個小格表示的溫度,據此推算第10格處對應的溫度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0℃),
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100℃),
則該溫度計1格表示的溫度為:,
第10格在第30下面第20格處,且溫度在0℃以下,
那么表示的溫度為:。
故選D。
11.【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A.影子和小孔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
B.在小孔成像現象中,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相反;
CD.小孔成像的形狀決定與物體的形狀,與小孔形狀無關。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甲圖是鳶和它的影子,乙圖、丙圖是小孔成像現象,因此三者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乙圖是小孔成像,“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故B正確;
C.小孔成像時,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與孔的大小有關,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丙圖“窗隙”較大時,不會出現小孔成像現象,故D錯誤。
故選D。
12.【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等結構,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具有葉綠體,根據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不同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甲細胞只包含細胞膜、細胞質和a,甲應該為動物細胞,而洋蔥根尖細胞是植物細胞,故A錯誤;
B.乙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液泡等結構,為植物細胞,故B正確;
C.由題圖可知,a是甲、乙共有的結構,不可能是葉綠體,故C錯誤。
D.細胞核是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而b只存在于乙細胞中,不可能是細胞核,故D錯誤。
故選B。
13.【答案】B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銀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A.根據光年的定義判斷;
B.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內容判斷;
CD.根據宇宙的結構層次判斷。
【解答】A.光年是距離的單位,可以衡量銀河系的直徑,故A錯誤;
B.宇宙誕生于大爆炸,大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且溫度相應下降,故B正確;
C. 宇宙的結構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故C錯誤;
D.太陽并不位于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也不位于宇宙的中心,它只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故D錯誤。
故選B。
14.【答案】B
【知識點】工程方案設計
【解析】【分析】一個結構的穩定性,與材料的抗彎性能有關,還與設計的結構緊密相關,據此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CD.根據題意可知,木料M的抗彎強度大于木料N,所以選擇木料M來保證結構的穩固性,故C、D不符合題意;
AB.B選項中板凳中下面木塊對兩側有支撐,穩定性會更好,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15.【答案】C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一種通過模仿實驗對象或其條件來進行研究的方法,據此對各個選項選擇的物理研究方法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這是對運動的一種分類方法,不屬于模擬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
B.制作“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型,這是制作細胞模型,主要是用于展示和解釋細胞結構,而不是進行實驗,故B不符合題意;
C.“探索太陽運動軌跡與不同時刻桿影的活動”是通過模擬太陽的運動軌跡并觀察桿影的變化來進行實驗,這種方法屬于模擬實驗,故C符合題意;
D.找出“體溫計”與“溫度計”的結構不同,這是對比兩種儀器的結構差異,不屬于模擬實驗,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6.【答案】(1)植物→蟬→螳螂→黃雀
(2)螳螂、蟬
(3)動能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解析】【分析】(1)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箭頭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2)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
(3)由于運動具有的能量叫動能,由于被舉高具有的能量叫勢能。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生態關系中,蟬是被捕食者、螳螂是捕食者但同時也是被捕食者,而黃雀是最終的捕食者,則這條食物鏈為:植物→蟬 → 螳螂 → 黃雀。
(2)根據題意可知,三種動物中,蟬和螳螂的體內都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黃雀的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
(3)黃雀在飛翔時,由于其在空中具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具有動能;由于具有一定高度,因此具有勢能。
(1)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箭頭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生態關系中,蟬是被捕食者、螳螂是捕食者但同時也是被捕食者,而黃雀是最終的捕食者。根據食物鏈的書寫規則,可以寫出食物鏈為:植物→蟬 → 螳螂 → 黃雀。
(2)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三種動物中,蟬和螳螂的體內都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黃雀的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
(3)黃雀在飛翔時,由于其在空中具有一定的速度和高度,因此同時擁有動能(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和勢能(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17.【答案】(1)地面
(2)變速;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不同
【知識點】機械運動的分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1)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分析;
(2)根據圖片分析相同時間內乙的路程大小變化,進而確定乙的運動狀態改變。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甲、乙兩車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生改變,我們是以地面為參照物,來判斷出甲、乙兩車都在運動;
(2)根據圖片可知,乙車在做變速直線運動,理由是:相同時間內,乙車運動的路程越來越長。
(1)甲、乙兩車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生改變,因此相對于地面都是運動的。
(2)[1][2]據圖可知,相同時間內,乙車運動的路程越來越長,說明乙車在做加速直線運動,即變速直線運動。
18.【答案】(1)B
(2)B
(3)模型中的地球和月球大小比例與實際不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實際不符等。
【知識點】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1)要實現傳動比的變化,要求相鄰齒輪的齒數要變化才行;
(2)夏至時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時,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春分和秋分時陽光直射赤道;
(3)將模型與實際的日、地、月的運動情況對照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圖中三個小齒輪的齒數相同,不能實現連續的傳動比的變化。而圖 B 中可以看到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之間通過多個齒輪傳動,經過齒輪齒數的合理搭配等可以實現這樣的速度比。
故選B。
(2)根據圖片可知,由于模型中地球儀的北極指向太陽,說明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是夏至的特征。
故選B。
(3)模型與實際情況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別的,例如:模型中的地球和月球大小比例與實際不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實際不符,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與實際不符(模型中是圓軌道,實際是橢圓軌道且存在近地點和遠地點)等。
(1)要實現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轉動速度比為 1:12,根據齒輪傳動原理,大齒輪帶動小齒輪,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要轉多圈,在圖 B 中可以看到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之間通過多個齒輪傳動,經過齒輪齒數的合理搭配等可以實現這樣的速度比,而圖 A 無法明顯看出能實現這樣的傳動比。故選B。
(2)根據三球儀模型的姿態判斷對應的節氣。由于模型中地球儀的北極指向太陽,說明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是夏至的特征。因此,對應的日期接近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故選B。
(3)模型雖然可以粗略表示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關系,但與實際情況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別的。其中一點差別是:模型中的地球和月球大小比例與實際不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實際不符,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與實際不符(模型中是圓軌道,實際是橢圓軌道且存在近地點和遠地點)等,這些都是模型與實際情況的差別。
19.【答案】日環食;十五、十六
【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根據日食的形成原因和分類解答;
(2)根據日食的形成原因解答。
【解答】(1)根據月球遮住陽光的多少和位置,可以將日食分為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
(2)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十六,是因為此時月球在地球的背面,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能夠遮擋太陽光。
20.【答案】(1)被子
(2)干旱
【知識點】種子植物;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2)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的知識分析。
【解答】(1)根據生石花“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可知,生石花屬于被子植物。
(2)根據題意可知,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和營養,這是為了適應干旱環境而進化出來的形態特點。
(1)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生石花“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由此斷定生石花屬于被子植物。
(2)生石花是一種小型肉質植物,其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和營養,這種肥厚多汁的葉子是生石花為了適應干旱環境而進化出來的形態特點,使其能夠在水分稀缺的條件下生存和繁衍。
21.【答案】(1)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 圖中,①是細胞膜、②是細胞核、③是細胞質。
(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兩者的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根據細胞壁的功能解答。
【解答】(1)通過觀察,圖中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可以判斷甲圖是動物細胞。
(2)根據圖片可知,乙圖中的結構①是細胞膜,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兩者的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通過觀察,圖中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可以判斷甲圖是動物細胞。
(2)乙圖中的結構①是細胞膜。細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
22.【答案】體積;242.44 m3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上物理量的單位確定水表測量的物理量;
(2)將每個表盤上指針對的數字×下面的倍數,最后將所有數值相加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上面的單位m3是體積單位,因此測量的是水的體積。
(2)根據圖片可知,水表的讀數為:0×1000+2×100+4×10+2×1+4×0.1+4×0.01=242.44(m3)。
23.【答案】(1)刻度尺
(2)溫度對月季生長的影響
(3) 每組實驗只選用了一株月季
(4) 月季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進而確定需要的測量工具;
(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甲乙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4)將甲乙對照,甲丙對照,從而確定月季生長需要的條件。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中需要測量月季枝條的長度和周圍環境的溫度,因此需用到刻度尺和溫度計。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該實驗甲、乙兩組中其他條件相同,只有溫度高低不同,因此可以探究溫度這一環境因素對月季生長的作用。
(3) 每組實驗只選用了一株月季 ,這樣的設計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受偶然因素影響較大,缺乏代表性。
(4)甲組和乙對照可知,低溫環境對月季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甲組和丙組對照可知,缺乏水分會導致月季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由此可得出實驗的結論為:月季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 。
(1)實驗中需要測量月季枝條的長度,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尺子或卷尺)來進行精確的長度測量;在觀察記錄月季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測量環境的溫度,因此需用到溫度計記錄溫度變化。
(2)該實驗甲、乙兩組探究的問題是溫度對月季生長的影響 。通過對比甲組(20℃,適宜溫度)和乙組(5℃,低溫)的月季生長情況,可以探究溫度這一環境因素對月季生長的作用。
(3) 每組實驗只選用了一株月季 ,這樣的設計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受偶然因素影響較大,缺乏代表性。為了增加實驗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應該每組選用多株月季進行實驗,并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4)甲組的月季長高2cm,說明在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下,月季能夠正常生長;乙組月季幾乎沒有生長,表明低溫環境對月季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丙組的月季發黃枯萎,說明缺乏水分會導致月季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由此可得出實驗的結論為:月季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 。
24.【答案】(1)A
(2)將光源“F”向上移動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像到小孔的距離是像高度的2倍,因此像到小孔的距離為4cm時,像的高度應該是2cm。
(4)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在小孔成像現象中,上面的光到達下面,下面的光到達上面,左邊的光到達右邊,右邊的光到達左邊,因此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2)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
(3)根據表格數據確定像到小孔的距離與像高的數量關系,據此推算判斷;
(4)根據表格數據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用線將相鄰的點連接起來即可。
【解答】(1)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光源“F”字通過針孔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為了使像成在半透明紙的正中央,像需要向下移動。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此時需要光源“F”向上移動;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像到小孔的距離是像高度的2倍,因此像到小孔的距離為4cm時,像的高度應該是2cm,因此數據2.60cm是錯誤的。
(4)橫坐標對應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縱坐標對應像的高度,利用描點法繪出圖象如下:
(1)根據題意制作的針孔照相機,光源“F”字通過針孔成的像,是小孔成像,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即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由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線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因此為了使像成在半透明紙的正中央,可以將蠟燭向上移動。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像到小孔的距離是像高度的2倍,因此數據2.60cm,正確的數值為2.0cm。
(4)橫坐標對應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縱坐標對應像的高度,利用描點法繪出圖象如下:
25.【答案】(1)放大鏡B
(2)升降支架
(3)增加底座,加強穩定性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1)靠近物體的叫物鏡,靠近眼睛的為目鏡;
(2) 在顯微鏡中,粗、細準焦螺旋用于調整焦距,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而在簡易顯微鏡中,由于沒有專門的準焦螺旋,因此通過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來模擬這一操作,以達到調整焦距、清晰觀察物像的目的。(3)根據顯微鏡的結構分析“簡易顯微鏡”缺少的部件即可。
【解答】(1)在顯微鏡中,靠近觀察物體的透鏡為物鏡。根據圖片可知,放大鏡B是位于靠近物體的位置,因此其作用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放片后類似于顯微鏡中調節粗、細準焦螺旋的操作是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
(3)從圖中可以看出,顯微鏡由放大鏡A、放大鏡B、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組成,這些部件通過升降支架連接,但缺乏一個穩固的支撐結構。因此建議 增加底座,加強穩定性。
(1)在顯微鏡中,物鏡是靠近觀察物體的一組透鏡,用于對物體進行初步放大。而在給出的裝置圖中,放大鏡B是位于靠近標本的位置,因此其作用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放片后類似于顯微鏡中調節粗、細準焦螺旋的操作是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在顯微鏡中,粗、細準焦螺旋用于調整焦距,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而在簡易顯微鏡中,由于沒有專門的準焦螺旋,因此通過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來模擬這一操作,以達到調整焦距、清晰觀察物像的目的。
(3)簡易顯微鏡在“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方面存在不足,這是導致“指標一”被評為“待改進”的主要原因。
從圖中可以看出,顯微鏡由放大鏡A、放大鏡B、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組成,這些部件通過升降支架連接,但缺乏一個穩固的支撐結構。因此,建議 增加底座,加強穩定性。底座的設計應考慮到顯微鏡的整體重量和穩定性需求,確保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發生傾倒或晃動。
26.【答案】(1)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2)避免偶然性
(3)排除水對蝗蟲狀態的影響
(4)杏仁在水中產生的有毒氣體使蝗蟲中毒死亡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根據蝗蟲的外形特征解答;
(2)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從而避免結論的偶然性;
(3) 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4)根據碎杏仁分解氰苷釋放出氰化物,氰化物揮發成有毒氣體解答。
【解答】(1)蝗蟲的外形特征之一可以描述為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通常包含口器和感覺器官,胸部則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腹部則是消化和生殖等器官所在的位置。
(2) 本實驗每組 選用10只蝗蟲而非1只,是為了增加樣本數量,從而避免偶然性。
(3)對照組C僅僅加入了水而不含杏仁,其目的是為了排除水對蝗蟲狀態的影響,確保觀察到的結果是由杏仁中的物質導致的。
(4)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是:杏仁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是致使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
(1)根據觀察,蝗蟲的外形特征之一可以描述為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這是昆蟲類生物的一個典型特征,蝗蟲也不例外。其次,頭部通常包含口器和感覺器官,用于攝取食物和感知環境;胸部則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使得蝗蟲能夠靈活移動和飛行;腹部則是消化和生殖等器官所在的位置。這一特征不僅有助于我們識別蝗蟲,也反映了昆蟲類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適應性和多樣性。
(2)選用10只蝗蟲而非1只,是為了增加樣本數量,能減少單個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3)對照組C僅僅加入了水而不含杏仁,其目的是為了確認水對蝗蟲狀態的影響,確保觀察到的結果是由杏仁中的物質導致的,而不是因為水或其它實驗條件。通過對照起到比較和參照的作用,可以更準確地得出結論。
(4)A組容器中是碎杏仁和水,水分解氰苷釋放出氰化物,氰化物揮發成氣體,致使蝗蟲中毒死亡。結合對照組B,僅有碎杏仁,無水分解,蝗蟲狀態始終活躍,證明水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是致使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
27.【答案】(1)500s
(2)重物靜止時,木條上的刻度線與豎直線重合。
(3)增大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 (1)根據速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即可;
(2)根據重力及其方向的關系分析。
(3)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分析。
【解答】 (1)已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s =1.5×108km =1.5×1011m,光速v = 3.0×108m/sm則太陽光到地球所需時間。
(2)小塘判斷下邊木條已經水平放置的依據可以是:重物靜止時,木條上的刻度線與豎直線重合。
(3)杭州位于北半球,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為了更好地接收太陽能,太陽能光伏板應盡量與太陽光線垂直,所以傾斜角度α應適當增大。
(1)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1.5×108km,而光速為每秒3.0×108m/s。通過計算,1.5×108km除以3.0×108m/s,得出時間為500秒,即8分鐘20秒。
(2)當小塘制作的太陽高度測量儀中的重物靜止時,說明木條處于水平位置,此時木條上的刻度線和豎直線會相互重合。因此,小塘可以通過觀察木條上的刻度線和豎直線是否重合來判斷木條是否水平放置。
(3)在杭州,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的高度角逐漸減小,因此為了更好地接收太陽能,光伏板與地面的傾斜角度α應當適當增大,以保持與太陽光的最佳夾角。
28.【答案】(1)行星
(2)光沿直線傳播
(3)D
(4)2
【知識點】地球公轉;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行星及其衛星
【解析】【分析】(1)圍繞恒星公轉的為行星,圍繞行星公轉的為衛星;
(2)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直線分析解答;
(3)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特點,物體離地球越近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大;物體離地球越遠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小。
(4)根據火星和地球公轉周期的數量關系推算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金星、地球、火星繞恒星(太陽)運轉,所以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陽系中的行星。
(2)當金星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金星擋住了太陽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線,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所以兩種現象的原理都是光沿直線傳播。
(3)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特點,物體離地球越近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大;物體離地球越遠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小。因為金星離地球比月亮離地球遠得多,所以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發生“日食”時,月亮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
故選D。
(4)火星的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即火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地球的兩倍,即地球每繞太陽公轉一圈,火星大約公轉半圈,因此每隔約2年,地球和火星會再次成一直線,出現火星沖日現象。
(1)太陽能自主發光是恒星,金星、地球、火星繞恒星運轉,所以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陽系中的行星。
(2)當金星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金星擋住了太陽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線,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據圖分析,“火星沖日”是地球在太陽和火星之間,所以地球、太陽和火星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所以兩種現象的原理都是光沿直線傳播。
(3)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特點,物體離地球越近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大,因此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發生“日食”時,月亮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這是因為金星離地球比月亮離地球遠得多,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4)火星的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即火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地球的兩倍。火星沖日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陽三者成一條直線,且火星和太陽分別位于地球的兩側。由于地球和火星的公轉周期不同,地球每繞太陽公轉一圈,火星大約公轉半圈,因此每隔約2年,地球和火星會再次成一直線,出現火星沖日現象。
29.【答案】(1)隨深度增大先基本不變后增大
(2)B
(3)就近選擇墻角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放在頭頂;如果在底樓,迅速跑到室外,到開闊的地帶避險。
【知識點】地震
【解析】【分析】(1)根據圖甲分析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
(2)震中是指地震發生時,地震波首次傳播到地表的點。這個點通常是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方,也是地震波傳播的起點。(3)根據地震避險的常識解答。
【解答】(1)根據圖甲波1和波2兩條曲線可知,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是:隨深度增大先基本不變后增大。
(2)根據圖片乙可知,B點是地震首次到達地表的點,因此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在B點。
(3)收到預警信息時,我們可以這樣:如果在室內可以就近選擇墻角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放在頭頂;不要站在窗邊和陽臺上,避免被墜落物傷害;如果在底樓,迅速跑到室外,到開闊的地帶避險。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它們在地球內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根據圖甲波1和波2兩條曲線可知,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是隨深度增大先基本不變后增大。
(2)震中是指地震發生時,地震波首次傳播到地表的點。這個點通常是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方,也是地震波傳播的起點。讀圖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在B點。
(3)我國現已能在地震波到達之前通過手機等途徑發出地震預警信息,收到預警信息時如果在室內可以就近選擇墻角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放在頭頂;不要站在窗邊和陽臺上,避免被墜落物傷害;如果在底樓,迅速跑到室外,到開闊的地帶避險。(言之有理即可)
30.【答案】(1)③①②⑥④⑤
(2)A
(3)二;越障能力;耐久性;通訊能力等
【知識點】工程方案設計
【解析】【分析】(1) (1)根據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解答即可。
(2)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越大,單位時間內接收的太陽能越多,根據設計任務的目的分析解答。
(3)將各個評價項目的得分相加,得分最高的模型最好。根據車輛的使用環境和要求對評價項目進行猜想。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設計制作“火星車”的步驟通常是:明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計劃、檢驗產品、改進完善和發布成果,故正確排序為③①②⑥④⑤。
(2)“祝融號”火星車比“玉兔二號”月球車設計了更大尺寸的太陽能板,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火星條件下,獲取并接受到更多的太陽能。
故選A。
(3)根據表格可知,第一組的綜合評價得分為10分,第二種的綜合評價得分為12分,第三組的綜合評價得分為9分,則第二組制作的模型最好;
根據車輛的使用環境可知,我們還可以從越障能力;耐久性;通訊能力等等角度對“火星車”進行評價。
(1)設計制作“火星車”的標準步驟通常是:明確問題(③)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方案(①)制定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實施計劃(②)根據方案進行實施;檢驗產品(⑥)測試產品效果;改進完善(④)根據測試結果進行改進;發布成果(⑤)最終完成并發布成果。故正確排序為③①②⑥④⑤。
(2)“祝融號”火星車比“玉兔二號”月球車設計了更大尺寸的太陽能板,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火星條件下,獲取并接受到更多的太陽能,以保證火星車正常工作,而不是為了美觀或控制轉向。A正確,BC錯誤。故選A。
(3)為了評估“火星車”的全方面性能,除了光電轉換率、保溫性、抗震性、平穩性和設計圖文與說明,還可以從越障能力、耐久性、通訊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越障能力是指火星車在復雜地形中行進和應對障礙物的能力,這對于火星探測任務非常重要;耐久性是火星車評價的重要方面之一,可測試火星車在火星苛刻環境下的長期工作能力;火星車的通訊能力是其設計和操作中的關鍵要素之一,因為它需要與地球上的控制中心進行數據交換和接收指令。
31.【答案】(1)A;C
(2)水生昆蟲數量會增多,因為蝦被人類大量捕獲,水生植物會增多,水生昆蟲因為食物充足而短時間內也會增多。
(3)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低碳出行、節約用水、拒絕買賣野生動物等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等)、環境污染使環境不再適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棲息環境遭到破壞,使生物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少,導致生物種類越來越少。(2)蝦以昆蟲為食,蝦的數量減少,必然導致昆蟲數量增多;
(3)根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知識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造成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A.人類對濕地噴灑殺蟲劑,會引起這些動物中毒,故A符合題意;
B.園林部門建立濕地保護公約,可以保護鳥類的環境,故B不合題意;
C.人類向濕地排放工業污水,會污染水源,使鳥類中毒,故C符合題意;
D.動物專家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都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2)蝦和水生昆蟲都以水生植物為食,二者是競爭關系,如果蝦被人類大量捕獲,短期內水生昆蟲的數量會增多。
(3)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低碳出行、節約用水、拒絕買賣野生動物等。
(1)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等)、環境污染使環境不再適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棲息環境遭到破壞,使生物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少,導致生物種類越來越少。因此造成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濕地噴灑殺蟲劑、③人類向濕地排放工業污水;而園林部門建立濕地保護公約和動物專家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都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2)蝦和水生昆蟲都以水生植物為食,二者是競爭關系,如果蝦被人類大量捕獲,短期內水生昆蟲的數量會增多。
(3)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可以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低碳出行、節約用水、拒絕買賣野生動物等。
32.【答案】(1)解:(1)根據圖片可知,OA時間為5min,走過的路程為1200m,
則OA段的速度為:;
AB段時間為,路程為:,則AB段的速度為:,
由于步行的速度小于騎共享單車的速度,
因此AB段是步行的速度。
(2)解:根據圖片可知,全程的路程為2400m,時間為25min=1500s,
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解:根據“配速=時間/路程”可知,小塘此次行程平均配速是:。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公式分別計算出OA和AB段的速度,然后比較大小即可;
(2)根據圖像確定全程的路程和時間,用速度公式計算平均速度;
(3)根據求解。
(1)據圖可知,OA段是過原點傾斜的直線,說明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時間為5min,走過的路程為1200m,則OA段的速度為:;AB段同樣是傾斜的直線,說明也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且當時間為,路程為:,則AB段的速度為:,由于步行的速度小于騎共享單車的速度,因此AB段是步行的速度。
(2)據圖可知,全程的路程為2400m,時間為25min=1500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已知配速=時間/路程,則小塘此次行程平均配速是:。
1 / 1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對身邊的事物做了估計。下列符合科學事實的是(  )
A.酒精燈點燃后外焰的溫度約為100℃
B.自己書寫的水筆的長度有20.0mm
C.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有0.55L
D.學校運動會獎牌的體積有2.0m3
【答案】C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物理量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酒精燈外焰溫度可達到800℃,水筆的長度大約是20cm,一瓶農夫山泉的體積大約是550mL,學校運動會獎牌的體積約為2.0cm3,故C正確,而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5七上·錢塘期末)科學以實驗為基礎,規范、正確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下列是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并加熱至沸騰的相關實驗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加熱、取用、測量是基本的實驗操作,要注意其中的操作規范性。
【解答】A、膠頭滴管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不能伸入試管內,也不能與試管接觸,以防止污染藥品,所以A不符合題意;
B、量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不能俯視讀數,所以B不符合題意;
C、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應用試管夾夾持,不能用手直接拿著,以免發生燙傷,且試管應傾斜一定角度加熱,所以C不符合題意;
D、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所以D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D。
3.(2025七上·錢塘期末)顯微鏡是一種常用的觀察工具。下列關于目鏡、物鏡、反光鏡、粗準焦螺旋的自述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顯微鏡的結構,以及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使用顯微鏡時需要兩只眼睛都睜開,故A錯誤;
B.圖中透鏡有螺紋,指的是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故B錯誤;
C.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視野亮度增強,故C錯誤;
D.圖中指的是粗準焦螺旋,在換高倍鏡之后不能再轉動粗準焦螺旋,只能轉動細準焦螺旋,故D正確。
故選D。
4.(2025七上·錢塘期末)在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讀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如圖①所示;將鐵塊放入量筒中,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如圖②所示;取出鐵塊,再將物塊輕輕地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③所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3;將鐵塊和物塊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圖④所示,液面所對應的刻度值為V4。則物塊的體積V的大小應該是(  )
A.V2-V1 B.V3-V1 C.V4-V3 D.V4-V2
【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排水法測固體體積的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步驟④中量筒測量物塊、鐵塊、水的總體積。步驟②中量筒測量水、鐵塊的總體積,則物塊的體積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5.(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構建了一個關于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特點的分類關系圖(如圖所示)。甲、乙、丙依次代表的是(  )
A.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藻類植物
B.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C.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藻類植物
D.苔蘚植物、藻類植物、蕨類植物
【答案】B
【知識點】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孢子植物包括藻類、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種子繁殖后代,根據不同植物分類的特征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類植物無莖、葉,這與藻類植物的特點相符,即甲為藻類植物;
因為乙類植物有莖、葉,但無根,則乙代表苔蘚植物;
丙類植物有根、莖、葉,則丙代表蕨類植物。
綜上所述,甲、乙、丙依次代表的是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故選A。
6.(2025七上·錢塘期末)2024年10月30日,“神州十九號”飛船成功發射,入軌后與空間站成功對接,從“天宮”空間站可以觀測到地球在轉動,已知飛船繞地球一周大約需要90分鐘(如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可以發現地球是一個球體
B.地球表面布滿縱橫交錯的經緯網
C.在“天宮”中24小時只看到一次日出日落
D.以地球為參照物,“天宮”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A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緯網;地球自轉;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A.根據地球形狀的知識判斷;
B.根據經緯網的定義判斷;
C.將空間站的公轉時間和地球的自轉時間比較即可;
D.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判斷。
【解答】A.從“天宮”空間站可以觀測到地球在轉動,這一現象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故A正確;
B.經緯網本身并不存在,這是人類為了方便定位而設定的,故B錯誤;
C.在“天宮”中,由于空間站繞地球一周大約需要90分鐘,因此24小時內可以看到多次日出日落,而不是一次,故C錯誤;
D.以地球為參照物,“天宮”空間站是在做近似圓周運動,故D錯誤。
故選A。
7.(2025七上·錢塘期末)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日冕、色球層和光球層
B.太陽黑子數量的多少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C.太陽是一顆離我們最近的自身會發光的行星
D.日珥是太陽日冕層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
【答案】B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
【解析】【分析】AD.根據對太陽結構的知識判斷;
B.根據對太陽活動的認識判斷;
C.能夠發光的為恒星。
【解答】A.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故A錯誤;
B.太陽黑子數量的多少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故B正確;
C.太陽能夠發光,為恒星,故C錯誤;
D.日珥是太陽色球層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故D錯誤。
故選B。
8.(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查閱了錢塘某水域現有部分動物,并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分類,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
A.魚類 B.兩棲類 C.鳥類 D.爬行類
【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動物分類的特征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石斑魚和草魚,這兩種動物均生活在水中,屬于魚類,故A正確;
B.烏龜是水生爬行動物,不是兩棲類,故B錯誤;
C.蝙蝠是哺乳動物,不屬于鳥類,故C錯誤;
D.蚯蚓是無脊椎動物,不屬于爬行動物,故D錯誤。
故選A。
9.(2025七上·錢塘期末)下列關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公轉是繞地軸轉動,自轉是繞太陽轉動
B.自轉與公轉的周期相同
C.兩者轉動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D.地球自轉產生晝夜長短的現象
【答案】C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對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定義,以及形成的現象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地球的公轉是指地球繞太陽運動,自轉是指地球繞自轉軸旋轉,故A錯誤;
B.地球公轉的周期大約是365天,自轉的周期大約是24小時,故B錯誤;
C.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故C正確;
D.地球上晝夜長短的變化主要是由地球公轉時地軸傾斜造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10.(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是一支刻有100個均勻小格的溫度計,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則此溫度計第10格時的溫度是(  )
A.0℃ B.-20℃ C.20℃ D.-40℃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肥水的溫度為100℃,根據二者之間的個數計算出每個小格表示的溫度,據此推算第10格處對應的溫度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0℃),
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100℃),
則該溫度計1格表示的溫度為:,
第10格在第30下面第20格處,且溫度在0℃以下,
那么表示的溫度為:。
故選D。
11.(2025七上·錢塘期末)《夢溪筆談》中有言:“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圖甲);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影西,鳶西則影東(圖乙);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為窗所束亦皆倒垂(如圖丙)……”,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乙、丙中的現象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B.乙圖中“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
C.丙圖中的小孔形狀變為小三角形時也會有上述現象
D.丙圖中的“窗隙”越大現象越明顯
【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A.影子和小孔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
B.在小孔成像現象中,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相反;
CD.小孔成像的形狀決定與物體的形狀,與小孔形狀無關。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甲圖是鳶和它的影子,乙圖、丙圖是小孔成像現象,因此三者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乙圖是小孔成像,“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故B正確;
C.小孔成像時,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與孔的大小有關,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丙圖“窗隙”較大時,不會出現小孔成像現象,故D錯誤。
故選D。
12.(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甲和乙是表示動、植物細胞基本結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可以表示洋蔥根尖細胞 B.乙可以表示菠菜葉肉細胞
C.a可以表示葉綠體 D.b可以表示細胞核
【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等結構,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具有葉綠體,根據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不同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甲細胞只包含細胞膜、細胞質和a,甲應該為動物細胞,而洋蔥根尖細胞是植物細胞,故A錯誤;
B.乙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液泡等結構,為植物細胞,故B正確;
C.由題圖可知,a是甲、乙共有的結構,不可能是葉綠體,故C錯誤。
D.細胞核是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而b只存在于乙細胞中,不可能是細胞核,故D錯誤。
故選B。
13.(2025七上·錢塘期末)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FAST)在致密星系群,發現了一個比銀河系大20倍天體系統,為研究宇宙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關于宇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年作為時間單位,可以衡量銀河系的直徑
B.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大爆炸后宇宙不斷膨脹,且溫度下降
C.宇宙的結構層次:太陽系→地月系→銀河系→宇宙
D.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B
【知識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銀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A.根據光年的定義判斷;
B.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內容判斷;
CD.根據宇宙的結構層次判斷。
【解答】A.光年是距離的單位,可以衡量銀河系的直徑,故A錯誤;
B.宇宙誕生于大爆炸,大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且溫度相應下降,故B正確;
C. 宇宙的結構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故C錯誤;
D.太陽并不位于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也不位于宇宙的中心,它只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故D錯誤。
故選B。
14.(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所示為木料抗彎強度實驗。木料在懸掛重物后向下彎曲,測得木料M的下彎距離為5mm,木料N的下彎距離為8mm。從結構穩固角度考慮,下列板凳設計方案中,合理的是(  )
A.木料M制作 B.木料M制作
C.木料N制作 D.木料N制作
【答案】B
【知識點】工程方案設計
【解析】【分析】一個結構的穩定性,與材料的抗彎性能有關,還與設計的結構緊密相關,據此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CD.根據題意可知,木料M的抗彎強度大于木料N,所以選擇木料M來保證結構的穩固性,故C、D不符合題意;
AB.B選項中板凳中下面木塊對兩側有支撐,穩定性會更好,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15.(2025七上·錢塘期末)“模擬實驗”是研究科學問題的一種方法,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替代物,利用替代物進行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以下實例中采用“模擬實驗”的是(  )
A.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B.制作“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型
C.探索“太陽運動軌跡”與“不同時刻桿影”的活動
D.找出“體溫計”與“溫度計”的結構不同
【答案】C
【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一種通過模仿實驗對象或其條件來進行研究的方法,據此對各個選項選擇的物理研究方法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這是對運動的一種分類方法,不屬于模擬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
B.制作“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型,這是制作細胞模型,主要是用于展示和解釋細胞結構,而不是進行實驗,故B不符合題意;
C.“探索太陽運動軌跡與不同時刻桿影的活動”是通過模擬太陽的運動軌跡并觀察桿影的變化來進行實驗,這種方法屬于模擬實驗,故C符合題意;
D.找出“體溫計”與“溫度計”的結構不同,這是對比兩種儀器的結構差異,不屬于模擬實驗,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6.(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是螳螂、蟬、黃雀三者的外部形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請寫出這條食物鏈:   。
(2)三種動物中屬于無脊椎動物的是   。
(3)飛翔的黃雀具有的能量形式為   (寫出一種)。
【答案】(1)植物→蟬→螳螂→黃雀
(2)螳螂、蟬
(3)動能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解析】【分析】(1)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箭頭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2)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
(3)由于運動具有的能量叫動能,由于被舉高具有的能量叫勢能。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生態關系中,蟬是被捕食者、螳螂是捕食者但同時也是被捕食者,而黃雀是最終的捕食者,則這條食物鏈為:植物→蟬 → 螳螂 → 黃雀。
(2)根據題意可知,三種動物中,蟬和螳螂的體內都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黃雀的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
(3)黃雀在飛翔時,由于其在空中具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具有動能;由于具有一定高度,因此具有勢能。
(1)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箭頭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生態關系中,蟬是被捕食者、螳螂是捕食者但同時也是被捕食者,而黃雀是最終的捕食者。根據食物鏈的書寫規則,可以寫出食物鏈為:植物→蟬 → 螳螂 → 黃雀。
(2)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三種動物中,蟬和螳螂的體內都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黃雀的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
(3)黃雀在飛翔時,由于其在空中具有一定的速度和高度,因此同時擁有動能(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和勢能(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17.(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是兩輛小車在同一平直地面上行駛,在間隔相同時間內所處的不同位置。
(1)我們是以   為參照物,來判斷出甲、乙兩車都在運動;
(2)分析圖中情景可知,乙車在做   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你判斷的依據是:   。
【答案】(1)地面
(2)變速;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不同
【知識點】機械運動的分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1)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分析;
(2)根據圖片分析相同時間內乙的路程大小變化,進而確定乙的運動狀態改變。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甲、乙兩車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生改變,我們是以地面為參照物,來判斷出甲、乙兩車都在運動;
(2)根據圖片可知,乙車在做變速直線運動,理由是:相同時間內,乙車運動的路程越來越長。
(1)甲、乙兩車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生改變,因此相對于地面都是運動的。
(2)[1][2]據圖可知,相同時間內,乙車運動的路程越來越長,說明乙車在做加速直線運動,即變速直線運動。
18.(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所示是小塘在網上買的一些零件,并組裝成一個三球儀模型,它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太陽、月亮、地球的位置關系。
(1)月球公轉與地球公轉周期比約為1:12;在組裝時,能實現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轉動速度比為1:12的為:   。(選填“A”或“B”)
(2)如圖所對應的日期接近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______(填字母);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小塘提出,這一模型只能粗略表示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關系,與實際的太陽系和地月系情況相比,還是有較大差別的,請寫出一點差別:   。
【答案】(1)B
(2)B
(3)模型中的地球和月球大小比例與實際不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實際不符等。
【知識點】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1)要實現傳動比的變化,要求相鄰齒輪的齒數要變化才行;
(2)夏至時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時,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春分和秋分時陽光直射赤道;
(3)將模型與實際的日、地、月的運動情況對照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圖中三個小齒輪的齒數相同,不能實現連續的傳動比的變化。而圖 B 中可以看到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之間通過多個齒輪傳動,經過齒輪齒數的合理搭配等可以實現這樣的速度比。
故選B。
(2)根據圖片可知,由于模型中地球儀的北極指向太陽,說明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是夏至的特征。
故選B。
(3)模型與實際情況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別的,例如:模型中的地球和月球大小比例與實際不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實際不符,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與實際不符(模型中是圓軌道,實際是橢圓軌道且存在近地點和遠地點)等。
(1)要實現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轉動速度比為 1:12,根據齒輪傳動原理,大齒輪帶動小齒輪,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要轉多圈,在圖 B 中可以看到大齒輪與末位小齒輪之間通過多個齒輪傳動,經過齒輪齒數的合理搭配等可以實現這樣的速度比,而圖 A 無法明顯看出能實現這樣的傳動比。故選B。
(2)根據三球儀模型的姿態判斷對應的節氣。由于模型中地球儀的北極指向太陽,說明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是夏至的特征。因此,對應的日期接近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故選B。
(3)模型雖然可以粗略表示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關系,但與實際情況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別的。其中一點差別是:模型中的地球和月球大小比例與實際不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實際不符,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與實際不符(模型中是圓軌道,實際是橢圓軌道且存在近地點和遠地點)等,這些都是模型與實際情況的差別。
19.(2025七上·錢塘期末)下表是小塘同學比較日食、月食的整理筆記,請幫助他在空白處記錄完整:
日食 月食
形成示意圖
原因 月球遮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 地球遮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時間 農歷初一 (2)農歷   
類型 (1)日全食、   、日偏食 月全食、月偏食
虧損方向 西先虧、東復圓 東先虧、西復圓
【答案】日環食;十五、十六
【知識點】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根據日食的形成原因和分類解答;
(2)根據日食的形成原因解答。
【解答】(1)根據月球遮住陽光的多少和位置,可以將日食分為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偏食;
(2)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十六,是因為此時月球在地球的背面,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能夠遮擋太陽光。
20.(2025七上·錢塘期末)生石花是一種小型肉質植物,有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幼苗很小,生長遲緩。請根據上述信息判斷:
(1)根據“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的描述,生石花屬于   植物;
(2)生石花有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由此推斷出這一形態特點與   的生存環境相適應(選填“干旱”或“溫潤”)。
【答案】(1)被子
(2)干旱
【知識點】種子植物;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2)根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的知識分析。
【解答】(1)根據生石花“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可知,生石花屬于被子植物。
(2)根據題意可知,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和營養,這是為了適應干旱環境而進化出來的形態特點。
(1)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生石花“能開花結果,常用種子繁衍后代”,由此斷定生石花屬于被子植物。
(2)生石花是一種小型肉質植物,其兩片肥厚多汁的葉子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和營養,這種肥厚多汁的葉子是生石花為了適應干旱環境而進化出來的形態特點,使其能夠在水分稀缺的條件下生存和繁衍。
21.(2025七上·錢塘期末)中國科學院鄒承魯院士說:“我發現許多生命科學的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答案。”如圖是某種生物細胞結構或生理功能模式圖,據圖回答:
(1)小塘認為甲圖是動物細胞,其依據是:   。
(2)細胞的各個結構都有各自獨特的功能。乙圖反映了細胞結構[①]具有   的功能。
【答案】(1)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 圖中,①是細胞膜、②是細胞核、③是細胞質。
(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兩者的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2)根據細胞壁的功能解答。
【解答】(1)通過觀察,圖中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可以判斷甲圖是動物細胞。
(2)根據圖片可知,乙圖中的結構①是細胞膜,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兩者的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通過觀察,圖中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可以判斷甲圖是動物細胞。
(2)乙圖中的結構①是細胞膜。細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
22.(2025七上·錢塘期末)如圖所示為家用自來水表的表盤,其測量的物理量是   ,其讀數為   。
【答案】體積;242.44 m3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上物理量的單位確定水表測量的物理量;
(2)將每個表盤上指針對的數字×下面的倍數,最后將所有數值相加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上面的單位m3是體積單位,因此測量的是水的體積。
(2)根據圖片可知,水表的讀數為:0×1000+2×100+4×10+2×1+4×0.1+4×0.01=242.44(m3)。
23.(2025七上·錢塘期末)為了探究月季生長的環境條件,小塘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①取三個同樣大小的花盆,裝滿同樣的土壤后,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②將健壯、無蟲害的同種月季,修剪相同數量的葉片,相同長度的枝條,分別種在三個花盆中。③三組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別培養,每隔兩天觀察、記錄月季枝條的長度。分析實驗,請回答:
花盆組別 培養條件 枝條長度
甲 20℃,光照充足,適量澆水
乙 5℃,光照充足,適量澆水
丙 20℃,光照充足,不澆水
(1)在觀察記錄過程中,除放大鏡外,還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
(2)該實驗甲、乙兩組探究的問題是   。
(3)實驗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
(4)兩周后,如果甲組的月季長高2cm,而乙組月季幾乎沒有生長,丙組的發黃枯萎,由此可得出實驗的結論為:   。
【答案】(1)刻度尺
(2)溫度對月季生長的影響
(3) 每組實驗只選用了一株月季
(4) 月季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進而確定需要的測量工具;
(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甲乙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4)將甲乙對照,甲丙對照,從而確定月季生長需要的條件。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中需要測量月季枝條的長度和周圍環境的溫度,因此需用到刻度尺和溫度計。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該實驗甲、乙兩組中其他條件相同,只有溫度高低不同,因此可以探究溫度這一環境因素對月季生長的作用。
(3) 每組實驗只選用了一株月季 ,這樣的設計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受偶然因素影響較大,缺乏代表性。
(4)甲組和乙對照可知,低溫環境對月季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甲組和丙組對照可知,缺乏水分會導致月季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由此可得出實驗的結論為:月季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 。
(1)實驗中需要測量月季枝條的長度,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尺子或卷尺)來進行精確的長度測量;在觀察記錄月季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測量環境的溫度,因此需用到溫度計記錄溫度變化。
(2)該實驗甲、乙兩組探究的問題是溫度對月季生長的影響 。通過對比甲組(20℃,適宜溫度)和乙組(5℃,低溫)的月季生長情況,可以探究溫度這一環境因素對月季生長的作用。
(3) 每組實驗只選用了一株月季 ,這樣的設計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受偶然因素影響較大,缺乏代表性。為了增加實驗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應該每組選用多株月季進行實驗,并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4)甲組的月季長高2cm,說明在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下,月季能夠正常生長;乙組月季幾乎沒有生長,表明低溫環境對月季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丙組的月季發黃枯萎,說明缺乏水分會導致月季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由此可得出實驗的結論為:月季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 。
24.(2025七上·錢塘期末)項目化學習小組制作的針孔照相機(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甲的信息,光源“F”字通過針孔成的像的形狀應該是______(填序號);
A.倒立的縮小的像 B.倒立的放大的像
C.正立的縮小的像 D.正立的放大的像
(2)小塘在操作時,發現在半透明紙上出現一個如圖乙所示的像,應如何操作才能在半透明紙的正中央成像?   ;
(3)實驗時小塘發現:針孔相機所成像的高度(大小)會變化,于是他將蠟燭與小孔的距離固定,拉動紙筒,改變半透明紙到小孔距離s,測量出在紙上的像的高度值h并記錄在表中。請根據表中的數據,有一個數據2.60明顯是錯誤的,你判斷的理由是   (寫出一點即可)。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像的高度h/cm 1.0 2.60 3.0 4.0 5.0 6.0 7.0
(4)在乙圖的坐標中畫出h與s的關系圖像(畫圖時請去除錯誤數據組)   。
【答案】(1)A
(2)將光源“F”向上移動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像到小孔的距離是像高度的2倍,因此像到小孔的距離為4cm時,像的高度應該是2cm。
(4)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在小孔成像現象中,上面的光到達下面,下面的光到達上面,左邊的光到達右邊,右邊的光到達左邊,因此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2)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
(3)根據表格數據確定像到小孔的距離與像高的數量關系,據此推算判斷;
(4)根據表格數據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用線將相鄰的點連接起來即可。
【解答】(1)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光源“F”字通過針孔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為了使像成在半透明紙的正中央,像需要向下移動。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此時需要光源“F”向上移動;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像到小孔的距離是像高度的2倍,因此像到小孔的距離為4cm時,像的高度應該是2cm,因此數據2.60cm是錯誤的。
(4)橫坐標對應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縱坐標對應像的高度,利用描點法繪出圖象如下:
(1)根據題意制作的針孔照相機,光源“F”字通過針孔成的像,是小孔成像,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即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由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線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因此為了使像成在半透明紙的正中央,可以將蠟燭向上移動。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像到小孔的距離是像高度的2倍,因此數據2.60cm,正確的數值為2.0cm。
(4)橫坐標對應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縱坐標對應像的高度,利用描點法繪出圖象如下:
25.(2025七上·錢塘期末)小塘利用兩枚放大鏡、一張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等器件,制作了一臺簡易顯微鏡(如圖)。調節升降支架高度,適當調整標本和放大鏡A、B三者之間的距離,可看到標本類似顯微鏡中成的像。針對“簡易顯微鏡”的評價表如下。
“簡易顯微鏡”評價量表(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一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效果明顯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
(1)顯微鏡中的物鏡相當于圖中的   (填“放大鏡A”、“放大鏡B”或者“平面鏡”)。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放片后類似于顯微鏡中調節粗、細準焦螺旋的操作是:   ;最后通過放大鏡A,看到一個較清晰物像。
(3)根據評價量表,該簡易顯微鏡“指標一”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簡易顯微鏡”的“指標一”達到合格水平,請你對該簡易顯微鏡提出一條合理的改進建議:   。
【答案】(1)放大鏡B
(2)升降支架
(3)增加底座,加強穩定性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1)靠近物體的叫物鏡,靠近眼睛的為目鏡;
(2) 在顯微鏡中,粗、細準焦螺旋用于調整焦距,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而在簡易顯微鏡中,由于沒有專門的準焦螺旋,因此通過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來模擬這一操作,以達到調整焦距、清晰觀察物像的目的。(3)根據顯微鏡的結構分析“簡易顯微鏡”缺少的部件即可。
【解答】(1)在顯微鏡中,靠近觀察物體的透鏡為物鏡。根據圖片可知,放大鏡B是位于靠近物體的位置,因此其作用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放片后類似于顯微鏡中調節粗、細準焦螺旋的操作是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
(3)從圖中可以看出,顯微鏡由放大鏡A、放大鏡B、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組成,這些部件通過升降支架連接,但缺乏一個穩固的支撐結構。因此建議 增加底座,加強穩定性。
(1)在顯微鏡中,物鏡是靠近觀察物體的一組透鏡,用于對物體進行初步放大。而在給出的裝置圖中,放大鏡B是位于靠近標本的位置,因此其作用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
(2)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放片后類似于顯微鏡中調節粗、細準焦螺旋的操作是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在顯微鏡中,粗、細準焦螺旋用于調整焦距,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而在簡易顯微鏡中,由于沒有專門的準焦螺旋,因此通過調節升降支架的高度來模擬這一操作,以達到調整焦距、清晰觀察物像的目的。
(3)簡易顯微鏡在“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方面存在不足,這是導致“指標一”被評為“待改進”的主要原因。
從圖中可以看出,顯微鏡由放大鏡A、放大鏡B、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組成,這些部件通過升降支架連接,但缺乏一個穩固的支撐結構。因此,建議 增加底座,加強穩定性。底座的設計應考慮到顯微鏡的整體重量和穩定性需求,確保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發生傾倒或晃動。
26.(2025七上·錢塘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觀察昆蟲并研究杏仁對昆蟲的毒害作用”的探究實踐活動,做了如下實驗:
取三個相同的透明容器標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與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與A等量的水。擰緊瓶蓋,靜置2小時,然后打開開瓶蓋,在各容器鐵絲網上分別
放某種蝗蟲10只,再擰緊瓶蓋(如圖),觀察并記錄蝗蟲的狀態如下表:
時間 蝗蟲狀態 組 1分鐘 2分鐘 3分鐘 4分鐘
實驗組A 活躍 活躍 不活躍 大部分死亡
實驗組B 活躍 活躍 活躍 活躍
實驗組C 活躍 活躍 活躍 活躍
(1)蝗蟲是常見的昆蟲,實驗時先觀察其外形,它的外形特征有   (寫出一點)。
(2)本實驗每組選用10只蝗蟲而非1只,是為了   。
(3)設置對照組C的目的是   。
(4)根據實驗結果,試推測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   。
【答案】(1)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2)避免偶然性
(3)排除水對蝗蟲狀態的影響
(4)杏仁在水中產生的有毒氣體使蝗蟲中毒死亡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根據蝗蟲的外形特征解答;
(2)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從而避免結論的偶然性;
(3) 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4)根據碎杏仁分解氰苷釋放出氰化物,氰化物揮發成有毒氣體解答。
【解答】(1)蝗蟲的外形特征之一可以描述為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通常包含口器和感覺器官,胸部則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腹部則是消化和生殖等器官所在的位置。
(2) 本實驗每組 選用10只蝗蟲而非1只,是為了增加樣本數量,從而避免偶然性。
(3)對照組C僅僅加入了水而不含杏仁,其目的是為了排除水對蝗蟲狀態的影響,確保觀察到的結果是由杏仁中的物質導致的。
(4)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是:杏仁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是致使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
(1)根據觀察,蝗蟲的外形特征之一可以描述為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這是昆蟲類生物的一個典型特征,蝗蟲也不例外。其次,頭部通常包含口器和感覺器官,用于攝取食物和感知環境;胸部則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使得蝗蟲能夠靈活移動和飛行;腹部則是消化和生殖等器官所在的位置。這一特征不僅有助于我們識別蝗蟲,也反映了昆蟲類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適應性和多樣性。
(2)選用10只蝗蟲而非1只,是為了增加樣本數量,能減少單個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3)對照組C僅僅加入了水而不含杏仁,其目的是為了確認水對蝗蟲狀態的影響,確保觀察到的結果是由杏仁中的物質導致的,而不是因為水或其它實驗條件。通過對照起到比較和參照的作用,可以更準確地得出結論。
(4)A組容器中是碎杏仁和水,水分解氰苷釋放出氰化物,氰化物揮發成氣體,致使蝗蟲中毒死亡。結合對照組B,僅有碎杏仁,無水分解,蝗蟲狀態始終活躍,證明水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是致使A組蝗蟲死亡的原因。
27.(2025七上·錢塘期末)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太陽能光伏發電。細心的小塘發現杭州地區的太陽能光伏板(如圖甲)有一個可調節的支架,隨著季節不同傾斜角度也作相應調整。查閱資料:太陽能光伏板與地面的傾斜角度α與正午太陽高度角β之和等于90°時(如圖乙),太陽能的利用率最高。小塘制作如圖丙所示的太陽高度測量儀,開展了測量太陽高度的實踐活動:
(1)已知太陽到地球的直線距離是1.5×108km,光速為3.0×108m/s,則太陽光到地球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
(2)小塘自制了圖丙工具來測量太陽高度角,測量前下邊的木條應水平放置,小塘判斷下邊的木條已經水平放置的依據是:   。
(3)太陽能光伏板與地面的傾斜角度α,可通過調節支架進行適當調節,在杭州為了更好接收太陽能,從夏至日到冬至日的時間段,可將傾斜角度α適當   (選填“增大”、“減小”或者“不變”)。
【答案】(1)500s
(2)重物靜止時,木條上的刻度線與豎直線重合。
(3)增大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 (1)根據速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即可;
(2)根據重力及其方向的關系分析。
(3)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分析。
【解答】 (1)已知太陽到地球的距離s =1.5×108km =1.5×1011m,光速v = 3.0×108m/sm則太陽光到地球所需時間。
(2)小塘判斷下邊木條已經水平放置的依據可以是:重物靜止時,木條上的刻度線與豎直線重合。
(3)杭州位于北半球,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為了更好地接收太陽能,太陽能光伏板應盡量與太陽光線垂直,所以傾斜角度α應適當增大。
(1)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1.5×108km,而光速為每秒3.0×108m/s。通過計算,1.5×108km除以3.0×108m/s,得出時間為500秒,即8分鐘20秒。
(2)當小塘制作的太陽高度測量儀中的重物靜止時,說明木條處于水平位置,此時木條上的刻度線和豎直線會相互重合。因此,小塘可以通過觀察木條上的刻度線和豎直線是否重合來判斷木條是否水平放置。
(3)在杭州,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的高度角逐漸減小,因此為了更好地接收太陽能,光伏板與地面的傾斜角度α應當適當增大,以保持與太陽光的最佳夾角。
28.(2025七上·錢塘期末)“金星凌日”和“火星沖日”是兩種非常罕見的天文景觀,“金星凌日”人們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個小黑點在太陽表面緩慢移動。“火星沖日”是太陽剛一落山,火星就從東方升起,整夜可見,且一年中是最亮的,其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根據上述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
(1)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陽系中哪一類天體   ;
(2)“金星凌日”與“火星沖日”形成的光學原理相同,該原理是   ;
(3)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發生“日全食”時,月亮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原因是______;
A.月亮體積比金星大得多 B.金星體積比月亮大得多
C.月亮離地球比金星遠得多 D.金星離地球比月亮遠得多
(4)根據地球與火星的公轉周期,我們可以預測“火星沖日”現象一般每   年出現一次(選填“1”、“2”或“3”)。
【答案】(1)行星
(2)光沿直線傳播
(3)D
(4)2
【知識點】地球公轉;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行星及其衛星
【解析】【分析】(1)圍繞恒星公轉的為行星,圍繞行星公轉的為衛星;
(2)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直線分析解答;
(3)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特點,物體離地球越近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大;物體離地球越遠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小。
(4)根據火星和地球公轉周期的數量關系推算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金星、地球、火星繞恒星(太陽)運轉,所以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陽系中的行星。
(2)當金星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金星擋住了太陽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線,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所以兩種現象的原理都是光沿直線傳播。
(3)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特點,物體離地球越近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大;物體離地球越遠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小。因為金星離地球比月亮離地球遠得多,所以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發生“日食”時,月亮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
故選D。
(4)火星的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即火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地球的兩倍,即地球每繞太陽公轉一圈,火星大約公轉半圈,因此每隔約2年,地球和火星會再次成一直線,出現火星沖日現象。
(1)太陽能自主發光是恒星,金星、地球、火星繞恒星運轉,所以金星、地球、火星是太陽系中的行星。
(2)當金星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金星擋住了太陽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光線,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據圖分析,“火星沖日”是地球在太陽和火星之間,所以地球、太陽和火星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所以兩種現象的原理都是光沿直線傳播。
(3)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特點,物體離地球越近時,其遮擋的區域會越大,因此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只在太陽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發生“日食”時,月亮卻能夠遮掉整個太陽,這是因為金星離地球比月亮離地球遠得多,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4)火星的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即火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地球的兩倍。火星沖日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陽三者成一條直線,且火星和太陽分別位于地球的兩側。由于地球和火星的公轉周期不同,地球每繞太陽公轉一圈,火星大約公轉半圈,因此每隔約2年,地球和火星會再次成一直線,出現火星沖日現象。
29.(2025七上·錢塘期末)發生地震時,震源產生的“地震波”會在地球內部傳播。地震波有兩種:波1與波2,它們在地殼不同深度的傳播速度如圖甲。
(1)根據圖甲,描述兩種地震波(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   。
(2)根據圖乙的信息,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在   (選填“A”,“B”,“C”或者“D”)點。
(3)我國現已能在地震波到達之前通過手機等途徑發出地震預警信息(如圖丙所示)。你若收到預警信息,應立即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避險?(寫出1條)   
【答案】(1)隨深度增大先基本不變后增大
(2)B
(3)就近選擇墻角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放在頭頂;如果在底樓,迅速跑到室外,到開闊的地帶避險。
【知識點】地震
【解析】【分析】(1)根據圖甲分析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
(2)震中是指地震發生時,地震波首次傳播到地表的點。這個點通常是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方,也是地震波傳播的起點。(3)根據地震避險的常識解答。
【解答】(1)根據圖甲波1和波2兩條曲線可知,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是:隨深度增大先基本不變后增大。
(2)根據圖片乙可知,B點是地震首次到達地表的點,因此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在B點。
(3)收到預警信息時,我們可以這樣:如果在室內可以就近選擇墻角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放在頭頂;不要站在窗邊和陽臺上,避免被墜落物傷害;如果在底樓,迅速跑到室外,到開闊的地帶避險。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它們在地球內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根據圖甲波1和波2兩條曲線可知,波1和波2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與深度的關系是隨深度增大先基本不變后增大。
(2)震中是指地震發生時,地震波首次傳播到地表的點。這個點通常是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方,也是地震波傳播的起點。讀圖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在B點。
(3)我國現已能在地震波到達之前通過手機等途徑發出地震預警信息,收到預警信息時如果在室內可以就近選擇墻角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放在頭頂;不要站在窗邊和陽臺上,避免被墜落物傷害;如果在底樓,迅速跑到室外,到開闊的地帶避險。(言之有理即可)
30.(2025七上·錢塘期末)中國首輛火星車“祝融號”于2021年5月22日成功到達火星表面。設計火星車時要綜合考慮火星表面光照弱、溫度低、隨時會出現尖銳砂石以及不可預估的沙塵天氣等不利因素。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祝融號”火星車,老師讓大家自主設計制造一輛“火星車”。
(1)設計制作“火星車”的步驟有:①設計方案;②實施計劃;③明確問題;④改進完善;⑤發布成果;⑥檢驗產品。請按先后順序將它們排序:   (填序號)。
(2)“祝融號”火星車比“玉兔二號”月球車設計了更大尺寸的太陽能板,是為了______。
A.接受更多的太陽能
B.美觀漂亮
C.方便控制行進時轉向
(3)根據下面“火星車”模型測試記錄表,可以知道第   組制作的模型最好。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對“火星車”進行評價?   (試舉一例)。
  光電轉換率 保溫性 抗震性 平穩性 設計圖文與說明
第一組 3分 2分 1分 1分 3分
第二組 2分 3分 2分 3分 2分
第三組 1分 1分 3分 2分 2分
【答案】(1)③①②⑥④⑤
(2)A
(3)二;越障能力;耐久性;通訊能力等
【知識點】工程方案設計
【解析】【分析】(1) (1)根據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解答即可。
(2)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越大,單位時間內接收的太陽能越多,根據設計任務的目的分析解答。
(3)將各個評價項目的得分相加,得分最高的模型最好。根據車輛的使用環境和要求對評價項目進行猜想。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設計制作“火星車”的步驟通常是:明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計劃、檢驗產品、改進完善和發布成果,故正確排序為③①②⑥④⑤。
(2)“祝融號”火星車比“玉兔二號”月球車設計了更大尺寸的太陽能板,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火星條件下,獲取并接受到更多的太陽能。
故選A。
(3)根據表格可知,第一組的綜合評價得分為10分,第二種的綜合評價得分為12分,第三組的綜合評價得分為9分,則第二組制作的模型最好;
根據車輛的使用環境可知,我們還可以從越障能力;耐久性;通訊能力等等角度對“火星車”進行評價。
(1)設計制作“火星車”的標準步驟通常是:明確問題(③)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方案(①)制定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實施計劃(②)根據方案進行實施;檢驗產品(⑥)測試產品效果;改進完善(④)根據測試結果進行改進;發布成果(⑤)最終完成并發布成果。故正確排序為③①②⑥④⑤。
(2)“祝融號”火星車比“玉兔二號”月球車設計了更大尺寸的太陽能板,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火星條件下,獲取并接受到更多的太陽能,以保證火星車正常工作,而不是為了美觀或控制轉向。A正確,BC錯誤。故選A。
(3)為了評估“火星車”的全方面性能,除了光電轉換率、保溫性、抗震性、平穩性和設計圖文與說明,還可以從越障能力、耐久性、通訊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越障能力是指火星車在復雜地形中行進和應對障礙物的能力,這對于火星探測任務非常重要;耐久性是火星車評價的重要方面之一,可測試火星車在火星苛刻環境下的長期工作能力;火星車的通訊能力是其設計和操作中的關鍵要素之一,因為它需要與地球上的控制中心進行數據交換和接收指令。
31.(2025七上·錢塘期末)杭州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坐落于錢塘江起潮點,濕地面積4387.40公頃,濕地率高達99.56%。游客可在此領略錢江潮的奇景,鳥類資源豐富,被省林業局評定為“觀鳥勝地”(如圖甲所示)。濕地可以凈化水質,通過水生植物吸收水體中的富營養化物質,降低污染物濃度,同時可以通過營造水上景觀等設施吸引游客。
(1)濕地內有瀕臨滅絕的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下列行為會加速這些動物瀕臨滅絕的有______。
A.人類對濕地噴灑殺蟲劑 B.園林部門建立濕地保護公約
C.人類向濕地排放工業污水 D.動物專家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
(2)圖乙表示濕地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如果蝦被人類大量捕獲,請分析短期內水生昆蟲數量變化及原因。   。
(3)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作為中學生在參觀游玩濕地公園時,寫出一項你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的舉措:   。
【答案】(1)A;C
(2)水生昆蟲數量會增多,因為蝦被人類大量捕獲,水生植物會增多,水生昆蟲因為食物充足而短時間內也會增多。
(3)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低碳出行、節約用水、拒絕買賣野生動物等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等)、環境污染使環境不再適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棲息環境遭到破壞,使生物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少,導致生物種類越來越少。(2)蝦以昆蟲為食,蝦的數量減少,必然導致昆蟲數量增多;
(3)根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知識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造成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A.人類對濕地噴灑殺蟲劑,會引起這些動物中毒,故A符合題意;
B.園林部門建立濕地保護公約,可以保護鳥類的環境,故B不合題意;
C.人類向濕地排放工業污水,會污染水源,使鳥類中毒,故C符合題意;
D.動物專家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都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2)蝦和水生昆蟲都以水生植物為食,二者是競爭關系,如果蝦被人類大量捕獲,短期內水生昆蟲的數量會增多。
(3)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低碳出行、節約用水、拒絕買賣野生動物等。
(1)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等)、環境污染使環境不再適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棲息環境遭到破壞,使生物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少,導致生物種類越來越少。因此造成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濕地噴灑殺蟲劑、③人類向濕地排放工業污水;而園林部門建立濕地保護公約和動物專家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都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2)蝦和水生昆蟲都以水生植物為食,二者是競爭關系,如果蝦被人類大量捕獲,短期內水生昆蟲的數量會增多。
(3)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可以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低碳出行、節約用水、拒絕買賣野生動物等。
32.(2025七上·錢塘期末)2024年10月1日晚,1500架無人機燈光表演秀在金沙湖公園上空上演。為觀看表演,小塘從家中(O點)出發到金沙湖(B點),路上采用了騎共享單車和步行兩種方式,假設兩種方式都勻速。他從家里出發到達金沙湖的路程和時間情況如圖所示。(并且不考慮轉換行進方式時所耽誤的時間)
(1)試通過計算說明OA段和AB段哪一段是步行的?
(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日常生活中,小塘配載智能手環可以測得配速,也可來判斷步行的快慢。配速=時間/路程;請幫他計算一下此次行程平均配速是多少s/km?
【答案】(1)解:(1)根據圖片可知,OA時間為5min,走過的路程為1200m,
則OA段的速度為:;
AB段時間為,路程為:,則AB段的速度為:,
由于步行的速度小于騎共享單車的速度,
因此AB段是步行的速度。
(2)解:根據圖片可知,全程的路程為2400m,時間為25min=1500s,
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解:根據“配速=時間/路程”可知,小塘此次行程平均配速是:。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公式分別計算出OA和AB段的速度,然后比較大小即可;
(2)根據圖像確定全程的路程和時間,用速度公式計算平均速度;
(3)根據求解。
(1)據圖可知,OA段是過原點傾斜的直線,說明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時間為5min,走過的路程為1200m,則OA段的速度為:;AB段同樣是傾斜的直線,說明也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且當時間為,路程為:,則AB段的速度為:,由于步行的速度小于騎共享單車的速度,因此AB段是步行的速度。
(2)據圖可知,全程的路程為2400m,時間為25min=1500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已知配速=時間/路程,則小塘此次行程平均配速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禄劝| 廊坊市| 南部县| 丹巴县| 务川| 永嘉县| 隆子县| 赤城县| 晋宁县| 彭州市| 霍邱县| 德钦县| 朝阳市| 疏勒县| 安国市| 济宁市| 广安市| 金阳县| 衡东县| 贡山| 银川市| 长治县| 垣曲县| 喀喇| 祥云县| 广州市| 淮南市| 大安市| 大关县| 洪泽县| 宁陕县| 河曲县| 常宁市| 阿克陶县| 庐江县| 龙岩市| 平阴县| 资阳市| 乌苏市|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