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1.(2024九上·杭州月考)紫甘藍是大眾愛吃的蔬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變紅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在涼拌紫甘藍絲時,觀察到菜絲變成紅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種調(diào)味品( )A.食鹽 B.味精 C.食醋 D.香油【答案】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zhì)【解析】【分析】根據(jù)題中所給信息,花青素遇酸性溶液變紅分析。【解答】因紫甘藍中花青素遇酸性溶液變紅,菜絲變紅,則說明加入了酸性溶液,食醋中含有醋酸呈酸性;故答案為:C。2.(2024九上·杭州月考)早在距今2000余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國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解釋,應賦予“曾青”最恰當?shù)暮x為( )A.銅(單質(zhì)) B.氯化銅(溶液)C.銅的化合物 D.可溶性銅鹽(溶液)【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根據(jù)“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從現(xiàn)代的科學觀點理解,此過程是一種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放入金屬鐵得到金屬銅的過程,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現(xiàn)代濕法冶金技術的先驅(qū),從現(xiàn)代的科學觀點理解,“濕法冶金”是在水溶液中進行提取金屬的過程,此過程是一種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放入金屬鐵得到金屬銅的過程;根據(jù)金屬活動性可知,鐵片放入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等可溶性銅鹽的溶液中均可置換出銅來,故“曾青”應賦予的最恰當含義應為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故選D。3.(2024九上·杭州月考)某些金屬氫化物與水反應可生成堿和氫氣,如:。與足量溶液之間發(fā)生反應的產(chǎn)物有( )A.和 B.、和C.和 D.、和【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jù)題目條件,結合反應的方程式確定最終的反應產(chǎn)物。【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CaH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氫氣。生成的氫氧化鈣溶液與足量Na2CO3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則CaH2與足量Na2CO3溶液之間發(fā)生反應的產(chǎn)物是CaCO3、NaOH、H2,故選B。4.(2024九上·杭州月考)現(xiàn)有五種物質(zhì):Fe、、NaOH溶液、稀、溶液,兩兩混合后,能發(fā)生的反應共有( )A.3個 B.4個 C.5個 D.6個【答案】B【知識點】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解析】【分析】根據(jù)鹽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鈉溶液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故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共有4個。故選B。5.(2024九上·杭州月考)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zhì)所含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反應屬于化還原反應。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舉例中錯誤的是( )A.例1: B.例2:C.例3: D.例4:【答案】C【知識點】氧化反應【解析】【分析】 分解反應中各種元素化合價都沒有升降,所以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中元素化合價一定有升降,所以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中有的是氧化還原反應,有的不是氧化還原反應。【解答】 A. 中,碳氧兩種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不合題意;B. 中,氫氧兩種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B正確不合題意;C.Mg(OH)2+2HCl═MgCl2+2H2O為復分解反應,各種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發(fā)生變化,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故C錯誤符合題意;D.Cu+2AgNO3═2Ag+Cu(NO3)2中,銀銅兩種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各組物質(zh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答案】C【知識點】離子或物質(zhì)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根據(jù)各組內(nèi)物質(zhì)相互間不發(fā)生反應即可共存,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分析。【解答】A、鹽酸和碳酸鉀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B、氯化鋇與硫酸鈉能反應,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題意;C、各物質(zhì)間相互不反應,且因存在氫氧化鈉和碳酸鉀使溶液呈堿性,能使珍酞變紅,符合題意;D、各物質(zhì)間不反應,可以共存,但溶液因含有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變紅,不符合題意;故選C。7.(2024九上·杭州月考)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破酸化學性質(zhì)的知識網(wǎng)絡: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首先確定A、B、C是否存在反應關系,然后確定三者是否屬于不同的物質(zhì)種類即可。【解答】A.硫酸銅(CuSO4)和碳酸鈉(Na2CO3)都屬于鹽,與題目要求的"不同類別"不符,故A不合題意;B.該轉(zhuǎn)化關系中,硫酸可以轉(zhuǎn)化為硝酸,硝酸能與氫氧化鉀和碳酸鉀反應,完全符合不同類別化合物的轉(zhuǎn)化要求,故B符合題意;C.雖然硫酸可以轉(zhuǎn)化為硫酸銅(CuSO4),但硫酸銅無法與氧化銅發(fā)生反應,故C不合題意;D.硫酸可以轉(zhuǎn)化為鹽酸(HCl),也能與氫氧化鈉(NaOH)和硝酸鋇(Ba(NO3)2)反應,但鹽酸不能與硝酸鋇反應,故D不合題意。故選B。8.(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nèi)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析錯誤的是( )A.O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B.a(chǎn)、c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均相等C.該植株一晝夜內(nèi)在b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D.12時附近,光合作用強度有所下降【答案】C【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zhì)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是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其實質(zhì)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呼吸作用時刻都在進行,只是強度大小不同,所以0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jù)圖片可知,a、c時兩個圖像相交,則a、c點表示的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故B正確不合題意;C.傍晚時分,由于持續(xù)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機物,所以c點積累的有機物最多,給C錯誤符合題意;D.12時附近,植物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關閉部分氣孔,所以光合作用強度也有所下降,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9.(2024九上·杭州月考)科學興趣小組對金屬R的活動性探究時發(fā)現(xiàn):將R放入稀硫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生成正二價的鹽:將R 放入ZnSO4溶液中無任何變化。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R+MgCl2=RCl2+Mg B.R+2AgCl=RCl2+2AgC.R+2HCl=RCl2+H2↑ D.Al+RSO4=AlSO4+R【答案】C【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金屬活動性規(guī)律可知,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將后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jù)此分析判斷。【解答】將R放入硫酸鋅溶液中無變化,說明它的金屬活動性小于鋅;將R放入稀硫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且生成正二價的鹽,那么它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肯定排在氫的前面。那么它的金屬活動性排在鋅和氫之間。活動性Mg>Zn>R,故A錯誤;活動性R>H>Ag,故B錯誤;活動性R>H,故C正確;活動性Al>R,R顯+2價,所以:2Al+3RSO4=Al2(SO4)3+3R,故D錯誤。故選C。10.(2024九上·杭州月考)在一定質(zhì)量表面被氧化的鎂條中,慢慢加入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中有關量的變化情況描述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據(jù)此對各個選項中物理量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然后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因此氯化鎂的質(zhì)量一直在增加,然后質(zhì)量保持不變,故A正確;B.氧化鎂先和鹽酸反應,因此開始時不能產(chǎn)生氫氣,故B錯誤;C.當氧化鎂、鎂和鹽酸完全反應后,隨著鹽酸的加入,溶液質(zhì)量仍然增加,而不是不變,故C錯誤;D.鹽酸顯酸性,pH小于7,當氧化鎂、鎂恰好和鹽酸完全時,溶液顯中性,pH等于7,繼續(xù)加入鹽酸時,溶液顯酸性,pH小于7,不可能大于7,故D錯誤。故選A。11.(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中裝有足量的等質(zhì)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在兩支試管的管口各套一個完全相同的氣球并扎緊,兩個氣球中分別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金屬A和B.現(xiàn)同時提起兩只氣球,將其中的金屬加入試管中。實驗發(fā)現(xiàn):開始時,甲氣球迅速鼓起,而乙氣球鼓起較慢;反應結束時,甲氣球鼓起的體積比乙氣球大。根據(jù)以上事實,下列推論中,錯誤的是( )A.金屬A比金屬B活潑 B.A可能是鋅,B可能是鐵C.A可能是鋁,B可能是鋅 D.A可能是鎂,B可能是鐵【答案】B【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同時提起兩只氣球,使其中的金屬迅速與稀鹽酸接觸反應。實驗發(fā)現(xiàn):開始時,甲氣球迅速鼓起,而乙氣球鼓起較慢,說明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反應結束時,甲氣球鼓起比的體積比乙氣球的大,說明A最終生成氫氣的體積比B多,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開始時,甲氣球迅速鼓起,而乙氣球鼓起較慢,說明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故A正確不合題意;B.A最終生成氫氣的體積比B多,等質(zhì)量的鋅和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鐵產(chǎn)生的氫氣多,故B錯誤符合題意;C.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等質(zhì)量的鋁和鋅,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鋁產(chǎn)生的氫氣多,A可能是鋁,B可能是鋅,故C正確不合題意;D.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等質(zhì)量的鎂和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鎂產(chǎn)生的氫氣多,A可能是鎂,B可能是鐵,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2.(2024九上·杭州月考)向一定質(zhì)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的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zhì)量與產(chǎn)生沉淀或氣體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中oa段表示生成氣體的過程 B.b點溶液中溶質(zhì)有2種C.c點溶液的pH>7 D.x值為106.0【答案】B【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 根據(jù)向一定質(zhì)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的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把鹽酸消耗完了,才開始與氯化鈣反應,開始生成沉淀,最后到達最高點說明已經(jīng)完全反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再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A.圖中oa段表示生成的生成氣體的過程 ,故A正確不合題意;B.b點表示稀鹽酸和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只含有NaCl一種溶質(zhì),故B錯誤符合題意;C.c點的溶液中加入的Na2CO3過量,由于Na2CO3顯堿性,NaCl顯中性,所以c的溶液的pH>7;故C正確不合題意;D.根據(jù)圖片可知,碳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2.2g,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沉淀5.0g。設生成2.2g氣體所需的Na2CO3的質(zhì)量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質(zhì)量為z。則解得:y=5.3g;解得z=5.3g;所以x==106.0g;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3.(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金分別向含有、溶液的甲乙兩支試管滴加稀硫酸,并將兩只支試管反應后的物質(zhì)倒入干凈的燒杯中,對燒杯內(nèi)的物質(zhì)處理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中無色濾液b一定呈中性 B.白色沉淀a為硫酸鋇沉淀C.反應后的甲試管硫酸溶液過量 D.反應后的乙試管硫酸溶液過量【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jù)酸堿指示劑變色規(guī)律分析回答此題;B.根據(jù)硫酸鋇和碳酸鋇的性質(zhì)分析回答此題;C.D根據(jù)沉淀的組成分析回答此題;【解答】 A.酚酞在顯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變色,而白色沉淀a部分溶解,說明沉淀為硫酸鋇和碳酸鋇,有碳酸鋇生成說明甲中硝酸鋇過量,乙中碳酸鈉過量,所以溶液中不含有硫酸,而在無色濾液b中加入稀硫酸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碳酸鈉和硝酸鋇都沒有剩余,所以濾液只含有NaNO3,所以溶液顯中性,故A正確;B.沉淀部分溶液,說明沉淀包含硫酸鋇和碳酸鋇,故B錯誤;C.有碳酸鋇生成,說明甲中硝酸鋇過量,故C錯誤;D.有碳酸鋇生成,則乙中是碳酸鈉過量,故D錯誤;故選A。14.(2024九上·杭州月考)假設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在地表附近的傳播速度分別為9.0km/s和4.0km/s。如圖所示,臺灣地區(qū)附近發(fā)生一次地震時,廣州和廈門的地震觀測站分別記錄了這次地震和震波。廣州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相差為125s:廈門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相差為50s。由此可知,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A.臺北附近 B.臺灣海峽中部中線附近C.高雄附近 D.臺灣中部以東的太平洋上【答案】A【知識點】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解析】【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臺灣省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廈門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比廣州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差小。根據(jù)s=vt可知,震中離廈門距離近,據(jù)圖可以推出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臺北附近,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5.(2024九上·杭州月考)公筷公勺是文明新“食尚”。當你用筷子夾菜時(如圖),你就在使用杠桿了。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時與筷子是同類型杠桿的是( )A.起子 B.鉗子C.釣魚竿 D.撬石木棒【答案】C【知識點】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屬于費力杠桿。開瓶蓋的起子,剪鋼絲的鉗子和撬石塊的木棒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ABD不符合題意;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C符合題意。故選C。16.(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密度不同且不能混合的三種液體,容器側(cè)面的甲、乙、丙三根帶閥門的細管均與大氣相通。打開閥門待液體不再流動后,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管內(nèi)液面與容器內(nèi)最上層液面相平B.甲管內(nèi)液面最低,丙管內(nèi)液面與容器內(nèi)最上層液面相平C.甲、乙、丙三根管內(nèi)與容器內(nèi)液體同一深度處壓強一定處處相等D.甲、乙、丙三根管內(nèi)液面相平【答案】D【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據(jù)連通器原理判斷丙管內(nèi)的液面和容器內(nèi)液面相平。由于打開閥門后,乙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2和甲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3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向左和向右的壓力相同,壓強相同。把乙管分成兩部分,其中的h2B產(chǎn)生的壓強和h'2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h2A產(chǎn)生的壓強和h1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由于密度的不同,判斷液體深度的大小。把甲管分成三部分,其中的h3C產(chǎn)生的壓強和h'3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h3B產(chǎn)生的壓強和h''2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h3A產(chǎn)生的壓強和h1、h'2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由于密度的不同,判斷液體深度的大小。【解答】由于三種液體不相混合,從圖可知,,當打開甲、乙、丙三個閥門時,丙管:丙管和容器上層形成一個連通器,丙管和容器的上層都裝有密度為的液體,靜止時丙管的液面和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乙管:液體靜止,乙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2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向左和向右的壓力相同,液片AB2受到向左和向右壓強相同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所以乙管液面低于丙管液面;甲管:液體靜止,甲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3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向左和向右的壓力相同,向左和向右壓強相同。所以,因為①,可得,所以。把液體為的液體分成兩段和假如h3B產(chǎn)生的壓強和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即;因為,所以②假如h3B產(chǎn)生的壓強和h1、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即;又因為h1、產(chǎn)生的壓強和h2A、h2B相等,所以;因為,所以③由①②③得所以,甲液面低于乙液面,乙液面低于丙液面;由以上分析知,ABC錯誤,D正確。故選D。17.(2024九上·杭州月考)弧圈球是一種攻擊力強、威力大的乒乓球進攻技術。如圖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轉(zhuǎn)前進的示意圖,此時球上方氣體相對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氣體相對球下部流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球在空中繼續(xù)前進是受到慣性力的作用B.球在空中前進時受平衡力作用C.球因高速旋轉(zhuǎn)前進比不旋轉(zhuǎn)前進時會下落得慢D.球因高速旋轉(zhuǎn)前進比不旋轉(zhuǎn)前進時會下落得快【答案】D【知識點】慣性;平衡力的辨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A.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B.平衡狀態(tài)受到平衡力,即包括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CD.根據(jù)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判斷。【解答】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而不是力的作用,故A錯誤;B. 球在空中前進時,空中飛行的乒乓球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且乒乓球的運動狀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所以乒乓球在空中前進時不受平衡力作用,故B錯誤;CD.根據(jù)圖片可知,球上方氣體氣體流速小于下方氣體流速,則球上方的壓強大于球下方的壓強,因此球因為高速旋轉(zhuǎn)前進比不旋轉(zhuǎn)前進時會下落得快,故C錯誤,D正確。故選D。18.(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四個相同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D容器中的液體(和水不相溶)比水的密度大,如圖所示。當四個容器中的冰熔化后,A、B、C、D四個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分別變?yōu)閔1、h2、h3、h4,則( )A.h4>h1=h2>h3 B.h1=h2=h3=h4C.h4>h1>h2>h3 D.h1=h2=h4>h3【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容器內(nèi)液面上升還是下降,取決于冰塊熔化前后排開水的體積大小,根據(jù)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jù)圖片可知,A中冰原來漂浮,后來熔化成水懸浮,即浮力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也就不變,液面高度不變;B中冰塊和木塊的混合體原來漂浮,冰熔化成水、水面不變,后來木塊還漂浮,浮力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也就不變,液面高度不變;C中物體原來漂浮,冰塊熔化后液面不變化。鐵釘原來漂浮,則浮力等于重力;后來鐵釘下沉,其浮力小于其重力,則浮力減小。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其V排減小,液面下降;D中原來漂浮,后來漂浮,即浮力不變。但冰熔化后的體積大于原來排開的液體體積,故液面上升。比較可知,容器內(nèi)的液面高度h4>h1=h2>h3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9.(2024九上·杭州月考)掉在地上的彈性小球會跳起,但是越跳越低,如圖是小球跳的頻閃照片,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B.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C.使小球彈起來的力是地面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D.小球在每次跳到同一高度時的速度太小都相同【答案】C【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解析】【分析】A.注意分析最高點時水平方向的速度是否為零;B.根據(jù)平衡力的條件分析;C.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彈力產(chǎn)生的原因判斷;D.根據(jù)“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jù)圖片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斷向右運動,則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還有一個水平向右的速度,故A錯誤;B.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這兩個力不是平衡力,所以小球不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C.根據(jù)圖片可知,使小球彈起來的力是地面給的彈力,是由于地面發(fā)生形變要恢復原狀而產(chǎn)生的力,故C正確;D.根據(jù)圖片可知,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不斷減小,說明小球的機械能會逐漸減小。同一高度處小球的重力勢能相同,根據(jù)“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小球在每次跳到同一高度時的動能大小不同,也就是速度大小不同,故D錯誤。故選C。20.(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根木棒AB在O點被懸掛起來,,在A、C兩點分別掛有兩個和三個相同的鉤碼,木棒處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兩點各減少一個同樣的鉤碼,則木棒( )A.繞O點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B.繞O點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C.平衡被破壞,轉(zhuǎn)動方向不定 D.仍保持平衡【答案】D【知識點】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G2L2分析判斷即可。【解答】 由題知,AO=OC,兩邊的力不同,說明杠桿的重心不在O點,因為右邊受到的力大于左邊受到的力,所以杠桿的重心在O點的左側(cè)。設杠桿的重心在D,一個鉤碼重為G,如圖:由題意:杠桿原來平衡,則F左AO+G0×OD=F右CO,2G×AO+G0×OD=3G×CO,則G×CO=G×AO則G×AO+G0×OD=2G×AO再各減小一個鉤碼后,則減小鉤碼后兩邊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所以杠桿仍平衡。故選D。21.(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裝置,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滑輪和繩子重力以及滑輪軸處的摩擦均不計。當B物體重為10牛頓時,它恰好能勻速下降,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拉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則這個力的大小是( )A.5牛頓 B.10牛頓 C.15牛頓 D.20牛頓【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解析】【分析】當物體B勻速下落時,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當物體A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再次對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這個拉力的大小即可。【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B勻速下降時,此時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拉力F拉,即:;當物體A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以及B對A的拉力F繩。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水平向左的拉力F應滿足:。故選B。22.(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彈簧一端系在墻上的O點,自由伸長到B點,今將一小物體m連在彈簧上,并把彈簧壓縮到A點,然后釋放,小物體能運動到C點靜止,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摩擦力恒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從A到B動能越來越大,從B到C動能越來越小B.物體從A到B動能越來越小,從B到C所受合力不變C.物體從A到B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從B到C動能一直減小D.物體在B點動能最大【答案】C【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解析】【分析】比較彈力和摩擦力的大小關系,從而確定合力的方向和大小,進而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即可。【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從A到B過程中,彈簧的彈力水平向右,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彈簧的彈力先大于摩擦力,則物體做加速運動。隨著彈力的減小,當彈力等于摩擦力時,合力為零,此時加速停止,此時速度最大。此后彈力小于摩擦力,合力向左,則物體做減速運動。所以物體從A到B過程中,動能先增大后減小。B點時彈力為零,則從B到C過程中,動能一直減小,故AB錯誤,C正確;D. 物體在B點時,不是速度最大的位置,已經(jīng)進入減速階段,所以在B點動能不是最大,故D錯誤。故選C。23.(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甲所示,重、底面積為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一塊直木板將該箱子勻速拉上平臺(圖乙);已知拉力為,箱子沿板移動了,升高,用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箱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B.將箱拉高所做的有用功是C.上移過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D.箱子受到斜面對它的摩擦力為【答案】D【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斜面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 A.物體放到水平地面上,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根據(jù)計算物體對地面的壓強。BC.根據(jù)W有=Gh計算有用功,根據(jù)W總=Fs計算拉力做的總功,根據(jù)計算拉力做功的功率。D.額外功等于總功減去有用功。克服斜面摩擦做的功是額外功。根據(jù)額外功和斜面長,可以求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箱子對地面的壓力F=G=500N,則箱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箱子的重力為500N,則將箱子拉高1m所做的有用功W有=Gh=500N×1m=500J,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拉力做功W總=Fs=350N×2m=700J,拉力做功功率,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克服摩擦力做功W額=W總-W有=700J-500J=200J,則箱子受到斜面對它的摩擦力,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4.(2024九上·杭州月考)根據(jù)物質(zhì)的特征反應進行物質(zhì)的鑒別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現(xiàn)有兩瓶失去標簽的氯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分別標為A和B。鑒別試劑有無色酚酞試液、稀鹽酸和硝酸銀溶液。某同學選用無色酚酞試液進行鑒別,發(fā)現(xiàn)A溶液不變色,由此可確定A是 溶液。他還可以選擇上述試劑中的 進行鑒別。【答案】氯化鈉;稀鹽酸【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1)無色酚酞試液遇到酸和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2)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二氧化碳氣體,據(jù)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而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因此無色酚酞試液變色的是碳酸鈉溶液,不變色的是氯化鈉溶液,因此A是氯化鈉溶液;(2)根據(jù)題意可知,氯化鈉和稀鹽酸不反應,而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可以選擇稀鹽酸鑒別氯化鈉和碳酸鈉溶液。25.(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金同學對口香糖外面的“錫紙”非常感興趣,想揭秘“錫紙”的成分。查閱資料:“錫紙”是錫箔或鋁箔和紙粘合而成。實驗探究:取包口香糖的“錫紙”,將有金屬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點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鋅溶液,觀察到有深灰色固體析出。實驗分析:(1)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知“錫紙”是上 (選填“錫”或“鋁”)箔和紙粘合而成。(2)實驗中打磨“錫紙”的目的是 。(3)下列物質(zhì)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鋅溶液完成上述探究實驗的是___________(選填字母)。A.硝酸銀 B.稀鹽酸 C.硫酸亞鐵 D.氯化鎂【答案】(1)鋁(2)除去表面氧化膜(3)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1)根據(jù)鋁和錫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知識分析;(2)根據(jù)鋁表面的氧化鋁薄膜分析;(3)要替代氯化鋅,則加入的鹽溶液中的金屬的活動性要在鋁和錫之間,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知識分析。【解答】(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鋁和氯化鋅反應,錫和氯化鋅不反應,則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鋅溶液,觀察到有深灰色固體析出,說明反應生成了鋅,可判斷“錫紙”是鋁箔和紙粘合而成;(2)鋁表面存在一層氧化鋁薄膜,它不合氯化鋅反應,則實驗中打磨“錫紙”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3)要替代氯化鋅,則加入的鹽溶液中的金屬的活動性要在鋁和錫之間,即只能是鐵的鹽溶液,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故選C。(1)取包口香糖的“錫紙”,將有金屬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點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鋅溶液,觀察到有深灰色固體析出,是因為金屬和氯化鋅反應生成了鋅,說明金屬比鋅活潑,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判斷“錫紙”是鋁箔和紙粘合而成;(2)實驗中打磨“錫紙”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3)A.不能用硝酸銀,是因為鋁、錫都能和硝酸銀反應,故A錯誤;B.不能用稀鹽酸,是因為鋁、錫都能和稀鹽酸反應,故B錯誤;C.可以用硫酸亞鐵,是因為鋁能和硫酸亞鐵反應,錫不能和硫酸亞鐵反應,故C正確;D.不能用氯化鎂,是因為鋁和錫都不能和氯化鎂反應,故D錯誤;故答案為:C。26.(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寧取了適量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發(fā)生裝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純堿溶液,繪制產(chǎn)生沉淀的圖像如圖甲所示。(1)B點對應溶液的溶質(zhì)是 (填化學式)。(2)圖乙是圖甲中O點到A點的反應微觀的離子模型圖。則“”表示 (填離子符號)。【答案】(1)NaCl、(2)【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進度確定B點時的溶質(zhì)種類;(2)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對比,確定減小的離子種類和增加的離子種類即可。【解答】實驗室中,利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則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逐滴滴加純堿溶液,一開始沒有產(chǎn)生沉淀,說明加入的純堿溶液先與鹽酸反應,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1)由分析可知,B點時,氯化鈣和碳酸鈉的反應正在進行,則對應溶液的溶質(zhì)是未反應的CaCl2和反應產(chǎn)物NaCl;(2)根據(jù)題意可知,O點時溶質(zhì)是氯化氫和氯化鈣,B點時溶質(zhì)為氯化鈣和氯化鈉,則由O點到A點時,消失的“”表示H+,增加的“●”為Na+。(1)由分析可知,B點對應溶液的溶質(zhì)是CaCl2、NaCl;(2)O點到A點,是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O點時溶質(zhì)是氯化氫和氯化鈣,由O點到A點的反應微觀實質(zhì)模型圖,所以“”表示H+。27.(2024九上·杭州月考)鑒別稀鹽酸、稀硫酸、溶液、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失去標簽的溶液時,將它們隨意編號為A、B、C、D、E后進行如下實驗:(1)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確定C溶液是 ,寫出B、E的反應方程式為 。(2)實驗結束后,將所有物質(zhì)倒入同一燒杯中混合,發(fā)現(xiàn)混合物呈渾濁狀,過濾后,濾液呈紅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鹽是 ,濾渣的成分是 。【答案】(1)稀鹽酸;(2)氯化鈉;硫酸鋇【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zhì);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①A不能使石蕊試液變色的是中性的氯化鈉溶液,因此A是氯化鈉;②B、C能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的是酸性溶液,因此B、C分別是稀鹽酸、稀硫酸中的一種;③D、E能使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的是堿性溶液,因此D、E分別是氫氧化鋇和碳酸鈉中的一種;④B、C、D、E溶液兩兩混合,B和D能夠產(chǎn)生沉淀,硫酸能和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因此B是硫酸,D是氫氧化鋇,則A是鹽酸,E是碳酸鈉;【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C溶液是稀鹽酸,B、E發(fā)生的反應是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H2SO4+Na2CO3=Na2SO4+H2O+CO2↑;(2)根據(jù)題意可知,過濾后溶液呈紅色,說明濾液顯酸性;因為溶液為酸性,則有稀鹽酸或稀硫酸的剩余,可知肯定不存在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鹽是氯化鈉,那么不溶于酸的沉淀(濾渣)應該是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的硫酸鋇沉淀。(1)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確定C溶液是稀鹽酸,B、E發(fā)生的反應是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H2SO4+Na2CO3=Na2SO4+H2O+CO2↑;(2) 過濾后溶液呈紅色,說明濾液顯酸性;因為溶液為酸性,則有稀鹽酸或稀硫酸的剩余,可知肯定不存在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鹽是氯化鈉;則不溶于酸的沉淀(濾渣)應該是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的硫酸鋇沉淀;28.(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向左、右兩邊拉物體M,使M勻速向右運動,如果甲的示數(shù)為12 N,乙的示數(shù)為13 N,則M受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答案】平衡;水平向左【知識點】平衡力的辨別【解析】【分析】(1)平衡狀態(tài)包括: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2)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時,當方向相同時,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方向與它們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時,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方向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結合平衡力的知識計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M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物體M受力平衡;(2)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M受到兩個拉力的合力F=13N-12 N=1 N,方向水平向右。根據(jù)“二力平衡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規(guī)律可知,物體M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1N。29.(2024九上·杭州月考)共享單車不但為出行帶來很大方便,而且還健康、環(huán)保。如圖是車籃子示意圖,CAB可視為一個杠桿,AC長24厘米,AB長6厘米。若以A為支點,物體放在籃子中心C點,則(1)緊固螺絲B處對籃子的作用力方向是 (選填“F1”、“F2”或“F3”);(2)若不計車籃子自身重力,車籃子載物20牛時,B處受力大小約為 牛。【答案】F3;80【知識點】力的概念;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片分析緊固螺絲B處對籃子的作用力方向;(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作用在點B的動力應使車籃子繞點A做逆時針轉(zhuǎn)動,即力F3使車籃子順時針轉(zhuǎn)動,即方向水平向右,故選F3。(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即;解得:F3=80N。30.(2024九上·杭州月考)兩個實心物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甲所示。(1)物體A的密度是 。(2)分別由A、B兩種物質(zhì)組成的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的重力比為 。(3)將體積相同的A、B兩物體分別掛在滑輪和杠桿下面,如圖乙所示,O為杠桿OQ的支點,P為杠桿OQ的中點,若要使他們處于靜止,則虛線框內(nèi)懸掛物體B的個數(shù)是 。(不計摩擦以及杠桿和滑輪的自重)【答案】;4∶1;4【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 (1)根據(jù)圖片確定當m=20g時A、B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AB的密度;(2)利用G=mg=ρVg求甲、乙的重力之比;(3)圖中動滑輪下面掛1個A物體(重力為GA),要使它們處于靜止狀態(tài),由滑輪組的特點可知Q處繩子的拉力;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虛線框內(nèi)懸掛物體的重力,由(2)可知A、B的重力之比,據(jù)此可知虛線框內(nèi)懸掛物體B的個數(shù)。【解答】(1)根據(jù)甲圖可知,當m=20g時,VA=10cm3,則物體A的密度;當m=20g時,VB=40cm3,則物體B的密度。(2)根據(jù)公式G=mg=ρVg可知,AB的重力之比GA∶GB=ρAVg∶ρBVg;A、B兩實心物體的體積相同,則AB的重力之比GA∶GB= ρA∶ρB=4∶1。(3)根據(jù)圖片可知,滑輪組的動滑輪繞2段繩,則繩子的拉力;設方框中掛n個物體B,P為杠桿OQ的中點,由杠桿平衡條件得到F×OQ=nGB×OP;;解得:。31.(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物體從a處下落掉入水中,入水后(b處為物體恰好完全進入水中的位置)繼續(xù)往下運動,在c處時物體的速度減為零。已知物體的重力為6N,體積為1×10﹣3m3,ρ水=1×103kg/m3。(1)物體在b處時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2)物體從b處到c處,做 (填“加速”、“減速”或“先加速后減速”)運動;(3)物體最終會處于 狀態(tài)。【答案】10;減速;漂浮【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物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2)比較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浮力大小,確定合力的方向,進而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3)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在b處時完全浸沒在水中,此時它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即此時它所受浮力的大小為。(2)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的重力為6N,受到的浮力為10N,則此時浮力,合力向上,與運動方向相反,故物體做減速運動。(3)根據(jù)浮力可知,物體會上浮,則最終會處于漂浮狀態(tài)。32.(2024九上·杭州月考)游樂場的翻滾過山車是一種驚險有趣的游戲。人們坐上滑車后,由操縱臺上的電動機控制。圖甲中過山車上坡后,先后經(jīng)過A、B、C、D、E點;圖乙是過山車在B、C、D、E點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大小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滑坡軌道相當于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坡度越緩,牽引力越 ;(2)過山車在B點的重力勢能 E點的動能(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從B點至E點的過程中,過山車的機械能大小是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的。【答案】小;等于;減小【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斜面越長越省力;(2)根據(jù)乙圖條形圖的高度比較即可;(3)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根據(jù)條形圖分析解答。【解答】(1) 滑坡軌道相當于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坡度越緩越省力,即牽引力越小。(2)根據(jù)乙圖可知,B點重力勢能的條形圖高度等于E點動能的條形圖高度,即過山車在B點的重力勢能等于E點的動能。(3)根據(jù)乙圖可知,B點的重力勢能等于E點的動能,但是B點的動能不為零,而E點的重力勢能為零。根據(jù)“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B點的機械能大于E點的機械能,即它的機械能是減小的。33.(2024九上·杭州月考)一次用餐中,小胡同學對“固體酒精”產(chǎn)生好奇,于是他決定買回一袋,對其進行研究。【收集資料】通過閱讀標簽及查閱資料,他獲得如下信息:(1)該固體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鈣、氫氧化鈉三種物質(zhì);(2)酒精的化學式為C2H5OH;(3)氯化鈣、氯化鋇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提出問題】(1)酒精的化學式與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顯堿性?(2)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zhì)及變質(zhì)的程度如何?【實驗探究】實驗一:他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未觀察到藍色沉淀,說明酒精溶液 (填“顯”或“不顯”)堿性。實驗二:(1)他先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觀察到 ,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zhì)。請寫出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zhì)的化學方程式 。(2)他取上述燒杯中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發(fā)現(xiàn)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液體呈紅色,他認為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老師發(fā)現(xiàn)后,提示他由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只要將上述實驗中的澄清石灰水變?yōu)椤? (填化學式)溶液,即可得到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的結論。【答案】不顯;有氣泡冒出;;CaCl2、Ca(NO3)2、BaCl2 、Ba(NO3)2(合理即可)【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實驗一: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實驗二 :(1)氫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據(jù)此分析;(2)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都呈堿性,應該不能加入氫氧根離子,即只加入含有鈣離子的鹽即可。【解答】實驗一: 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而實驗中沒有藍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沒有氫氧根離子,所以溶液不顯堿性;實驗二 :(1) 他先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zhì)。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加入的澄清石灰石也是顯堿性的,所以加入無色酚酞一定會變紅,需要加入不是堿性的物質(zhì),且可以將多余的碳酸鈉除去,可以選擇CaCl2、Ca(NO3)2、BaCl2 、Ba(NO3)2等溶液。34.(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藍墨水和紅墨水,將芹菜的葉柄從基部沿中間切開,分別插入兩個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左側(cè)的葉片顯現(xiàn)出藍色,右側(cè)的葉片顯現(xiàn)出紅色。請分析回答:(1)在Y處將葉柄橫切,觀察到橫切面上有許多的紅點,這些紅點出現(xiàn)的部位就是導管所在的位置,說明導管的作用是 ;(2)若在X處將葉柄橫切,橫切面上看到的現(xiàn)象是 (選填一項);A.左邊藍點多紅點少,右邊紅點多藍點少B.周圍的一圈是藍點,中間是紅點C.藍點和紅點混合,均勻分布D.左邊是藍點,右邊是紅點(3)小李同學繼續(xù)進行下列實驗:在甲、乙兩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將兩燒杯放在溫度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芹菜。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 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發(fā)生了 作用。【答案】運輸水分和無機鹽;D;乙;蒸騰【知識點】葉的形態(tài)結構【解析】【分析】(1)導管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它位于維管束的木質(zhì)部內(nèi),它的功能很簡單,就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不需要能量。(2)根據(jù)題目描述分析解答;(3)根據(jù)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解答。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nèi)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而植物體失水或吸水與土壤溶液的濃度有關,分析作答。【解答】(1) 在Y處將葉柄橫切,觀察到橫切面上有許多的紅點,這些紅點出現(xiàn)的部位就是導管所在的位置,說明導管的作用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2)通過實驗可知,同側(cè)葉柄里的導管,向同側(cè)的葉片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故橫切面上看到的現(xiàn)象是左邊是藍點,右邊是紅點。故選D。(3)由于芹菜葉片的蒸騰作用,使乙燒杯的液面下降較快。而甲燒杯中沒有芹菜,液面沒有下降。35.(2024九上·杭州月考)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次數(shù) 鉤碼重/N 鉤碼上升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彈簧測力計上升距離/cm 機械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3 6 10 30 90.9(1)在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為 ;(保留一位小數(shù))(2)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3)根據(jù)實驗結論推測,使用該滑輪組再次將重為8N的物體勻速提升10cm,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為 ;A.71.6% B.82.6% C.92.4% D.100%(4)另一實驗小組改變動滑輪的重,提升同一物體進行多次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并繪制出如圖丁的圖像。分析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分析圖像中的A點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為 N。(忽略繩重和摩擦)【答案】88.9%;高;C;低;12【知識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解析】【分析】 (1)根據(jù)W有=Gh計算有用功,根據(jù)W總=Fs計算總功,根據(jù)計算出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縱向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結論得出結論;(3)根據(jù)(2)結合分析;(4)①根據(jù)圖像機械效率與動滑輪重的關系得出相應的結論;②忽略繩重和摩擦,根據(jù)計算即可。【解答】(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滑輪組做的總功;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3)使用該滑輪組再次將重8N的物體勻速提升10cm,此時物體重力大于第3次實驗中的物體重力6N,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為92.1%,不可能為100%,故選C。(4)①根據(jù)圖丁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②根據(jù)圖丁可知,當動滑輪重為4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所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36.(2024九上·杭州月考)市場上常見的蘇打水有蘇打氣泡水和無汽蘇打水兩種,它們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具有以下性質(zhì)。性質(zhì)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開始逐漸分解)性質(zhì)二: NaHCO3+HCl==NaCl+H2O+CO2↑(1)蘇打氣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蓋一打開就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所以叫氣泡水,無汽蘇打水則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認為他喝人體內(nèi)也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 (選填一或二),理由是 。(2)小明查閱了相關資料想自制蘇打水,于是購買了一袋小蘇打,包裝袋上標注的碳酸氫鈉含量是99%。真的有這么高嗎?了10克小蘇打樣品放入裝置,逐次加入稀硫酸進行實驗,得到相關數(shù)據(jù)。請通過計算幫助小明判斷包裝袋上的標注是否準確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序號 反應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質(zhì)量/克 0 10 10 10 10 10C裝置中溶液總質(zhì)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3)如果去掉裝置B,測量結果將會 (選填“偏大”或“偏小”)【答案】二;人體溫度不能達到50℃或胃液中胃酸呈酸性;不準確;偏大【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解析】【分析】(1)將人體的溫度與蘇打水分解的溫度比較,從而確定人體內(nèi)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原因;(2)反應前后C裝置中溶液質(zhì)量的增大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寫出碳酸氫鈉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jù)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最后與樣品質(zhì)量作比即可;(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根據(jù)水蒸氣會造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偏大分析。【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人體內(nèi)部溫度大約在37℃左右,低于50℃,因此飲用無汽蘇打水不會受熱分解,應該是是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HCl),鹽酸與碳酸氫鈉(NaHCO3)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鈉(Na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故選二;(2)根據(jù)題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105.0g-100.0g=5.0g,設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為x,;解得:x≈9.55g,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因此包裝袋上的標注不準確。(3)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可知,B裝置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氣體,去除水蒸氣。若移除B裝置,水蒸氣會進入C裝置,導致測得的二氧化碳質(zhì)量偏大,進而使計算的碳酸氫鈉質(zhì)量偏高,最終實驗結果偏大。37.(2024九上·杭州月考)含CuCl2和HCl的15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參加反應的NaOH溶液質(zhì)量與生成沉淀質(zhì)量關系如圖。據(jù)圖回答:(1)整個反應過程中, 離子個數(shù)不變。(寫離子符號)(2)P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 。(3)m1為多少 ?(要求寫出具體的解題過程)【答案】Cl-;氯化鈉;氯化銅;設:生成9.8g氫氧化銅沉淀,需要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x。x=80g。因為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40g,所以m1=40g+80g=120g。答:m1為120g。【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產(chǎn)物和反應物比較,從而確定哪種離子的數(shù)量保持不變;(2)根據(jù)反應進度確定溶質(zhì)的種類;(3)寫出氯化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根據(jù)沉淀質(zhì)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zhì)量,再與稀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zhì)量相加即可。【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然后氫氧化鈉再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因此在此整個過程中,氯離子個數(shù)不變;(2)P點開始生成沉淀,則此時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氯化銅還沒有開始反應,則生成的溶質(zhì)有氯化鈉和未反應的氯化銅,所以P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NaCl、CuCl2;38.(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圖。杠桿AB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AB=3BO,配重的重力為90N。重力為500N的健身者通過細繩在B點施加400N直向下的拉力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杠桿AB、繩重及均忽略不計)。(1)健身過程中,配重被拉起時,健身器中的滑輪為 (選填“定滑輪”或“動滑輪”);(2)求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A點受到的拉力;(3)求滑輪的重力:(4)若配重的平均密度為,將它浸沒在水中,則要把配重拉起,B處至少需要多大的力。(不考慮水的阻力)。【答案】(1)動滑輪(2)解:配重對地面的壓力零時,B端的拉力FB=400N,且AB=3BO,則OA=2OB,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解得:;則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A點受到的拉力為200N。(3)解:根據(jù)題意可知,當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連接配重的繩子上拉力為F=G=90N;以滑輪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受力分析可得:FA=G輪+2F;200N=G輪+2×90N;解得:G輪=20N。(4)解:配重浸沒在水中,此時排開水的體積為;此時配重受到的浮力為;繩對配重的拉力為此時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B處至少需要的力為。【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杠桿的平衡條件;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 (1)判斷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依據(jù)是工作過程中滑輪軸的位置是否改變,如果位置變化,是動滑輪;(2)先求出杠桿兩側(cè)力臂的關系,再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A點受到的拉力;(3)先求出連接配重的繩子上拉力,再以滑輪為研究對象列出力的等量關系,計算出滑輪的重;(4)配重浸沒在水中,此時繩子對配重的拉力=配重的重力-配重受到的浮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配重受到的浮力,從而得出此時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FA',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計算此時B端的拉力FB'。【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配重被拉起時,滑輪的位置隨著配重的運動而改變,因此健身器中的滑輪為動滑輪。 (1)健身過程中,配重被拉起時,滑輪的位置隨著配重的運動而不斷改變,故健身器中的滑輪為動滑輪。(2)因為AB=3BO,則OA=2OB,配重對地面的壓力零時,B端的拉力FB=400N,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A點受到的拉力為(3)據(jù)圖可知,當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連接配重的繩子上拉力為F=G=90N以滑輪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受力分析可得G輪=FA-2F=200N-2×90N=20N(4)配重浸沒在水中,此時排開水的體積為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此時配重受到的浮力為繩對配重的拉力為此時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B處至少需要的力為1 / 1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1.(2024九上·杭州月考)紫甘藍是大眾愛吃的蔬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變紅色,遇堿性溶液變藍色,在涼拌紫甘藍絲時,觀察到菜絲變成紅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種調(diào)味品( )A.食鹽 B.味精 C.食醋 D.香油2.(2024九上·杭州月考)早在距今2000余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國就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解釋,應賦予“曾青”最恰當?shù)暮x為( )A.銅(單質(zhì)) B.氯化銅(溶液)C.銅的化合物 D.可溶性銅鹽(溶液)3.(2024九上·杭州月考)某些金屬氫化物與水反應可生成堿和氫氣,如:。與足量溶液之間發(fā)生反應的產(chǎn)物有( )A.和 B.、和C.和 D.、和4.(2024九上·杭州月考)現(xiàn)有五種物質(zhì):Fe、、NaOH溶液、稀、溶液,兩兩混合后,能發(fā)生的反應共有( )A.3個 B.4個 C.5個 D.6個5.(2024九上·杭州月考)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zhì)所含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反應屬于化還原反應。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舉例中錯誤的是( )A.例1: B.例2:C.例3: D.例4:6.(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各組物質(zh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7.(2024九上·杭州月考)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破酸化學性質(zhì)的知識網(wǎng)絡: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是( )A.,, B.,,C.,, D.,,8.(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nèi)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析錯誤的是( )A.O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B.a(chǎn)、c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均相等C.該植株一晝夜內(nèi)在b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D.12時附近,光合作用強度有所下降9.(2024九上·杭州月考)科學興趣小組對金屬R的活動性探究時發(fā)現(xiàn):將R放入稀硫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生成正二價的鹽:將R 放入ZnSO4溶液中無任何變化。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R+MgCl2=RCl2+Mg B.R+2AgCl=RCl2+2AgC.R+2HCl=RCl2+H2↑ D.Al+RSO4=AlSO4+R10.(2024九上·杭州月考)在一定質(zhì)量表面被氧化的鎂條中,慢慢加入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中有關量的變化情況描述正確的是( )A. B.C. D.11.(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中裝有足量的等質(zhì)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在兩支試管的管口各套一個完全相同的氣球并扎緊,兩個氣球中分別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金屬A和B.現(xiàn)同時提起兩只氣球,將其中的金屬加入試管中。實驗發(fā)現(xiàn):開始時,甲氣球迅速鼓起,而乙氣球鼓起較慢;反應結束時,甲氣球鼓起的體積比乙氣球大。根據(jù)以上事實,下列推論中,錯誤的是( )A.金屬A比金屬B活潑 B.A可能是鋅,B可能是鐵C.A可能是鋁,B可能是鋅 D.A可能是鎂,B可能是鐵12.(2024九上·杭州月考)向一定質(zhì)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的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zhì)量與產(chǎn)生沉淀或氣體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中oa段表示生成氣體的過程 B.b點溶液中溶質(zhì)有2種C.c點溶液的pH>7 D.x值為106.013.(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金分別向含有、溶液的甲乙兩支試管滴加稀硫酸,并將兩只支試管反應后的物質(zhì)倒入干凈的燒杯中,對燒杯內(nèi)的物質(zhì)處理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中無色濾液b一定呈中性 B.白色沉淀a為硫酸鋇沉淀C.反應后的甲試管硫酸溶液過量 D.反應后的乙試管硫酸溶液過量14.(2024九上·杭州月考)假設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在地表附近的傳播速度分別為9.0km/s和4.0km/s。如圖所示,臺灣地區(qū)附近發(fā)生一次地震時,廣州和廈門的地震觀測站分別記錄了這次地震和震波。廣州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相差為125s:廈門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相差為50s。由此可知,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A.臺北附近 B.臺灣海峽中部中線附近C.高雄附近 D.臺灣中部以東的太平洋上15.(2024九上·杭州月考)公筷公勺是文明新“食尚”。當你用筷子夾菜時(如圖),你就在使用杠桿了。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時與筷子是同類型杠桿的是( )A.起子 B.鉗子C.釣魚竿 D.撬石木棒16.(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密度不同且不能混合的三種液體,容器側(cè)面的甲、乙、丙三根帶閥門的細管均與大氣相通。打開閥門待液體不再流動后,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管內(nèi)液面與容器內(nèi)最上層液面相平B.甲管內(nèi)液面最低,丙管內(nèi)液面與容器內(nèi)最上層液面相平C.甲、乙、丙三根管內(nèi)與容器內(nèi)液體同一深度處壓強一定處處相等D.甲、乙、丙三根管內(nèi)液面相平17.(2024九上·杭州月考)弧圈球是一種攻擊力強、威力大的乒乓球進攻技術。如圖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轉(zhuǎn)前進的示意圖,此時球上方氣體相對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氣體相對球下部流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球在空中繼續(xù)前進是受到慣性力的作用B.球在空中前進時受平衡力作用C.球因高速旋轉(zhuǎn)前進比不旋轉(zhuǎn)前進時會下落得慢D.球因高速旋轉(zhuǎn)前進比不旋轉(zhuǎn)前進時會下落得快18.(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四個相同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D容器中的液體(和水不相溶)比水的密度大,如圖所示。當四個容器中的冰熔化后,A、B、C、D四個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分別變?yōu)閔1、h2、h3、h4,則( )A.h4>h1=h2>h3 B.h1=h2=h3=h4C.h4>h1>h2>h3 D.h1=h2=h4>h319.(2024九上·杭州月考)掉在地上的彈性小球會跳起,但是越跳越低,如圖是小球跳的頻閃照片,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B.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C.使小球彈起來的力是地面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D.小球在每次跳到同一高度時的速度太小都相同20.(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根木棒AB在O點被懸掛起來,,在A、C兩點分別掛有兩個和三個相同的鉤碼,木棒處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兩點各減少一個同樣的鉤碼,則木棒( )A.繞O點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B.繞O點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C.平衡被破壞,轉(zhuǎn)動方向不定 D.仍保持平衡21.(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裝置,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滑輪和繩子重力以及滑輪軸處的摩擦均不計。當B物體重為10牛頓時,它恰好能勻速下降,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拉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則這個力的大小是( )A.5牛頓 B.10牛頓 C.15牛頓 D.20牛頓22.(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彈簧一端系在墻上的O點,自由伸長到B點,今將一小物體m連在彈簧上,并把彈簧壓縮到A點,然后釋放,小物體能運動到C點靜止,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摩擦力恒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從A到B動能越來越大,從B到C動能越來越小B.物體從A到B動能越來越小,從B到C所受合力不變C.物體從A到B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從B到C動能一直減小D.物體在B點動能最大23.(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甲所示,重、底面積為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一塊直木板將該箱子勻速拉上平臺(圖乙);已知拉力為,箱子沿板移動了,升高,用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箱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B.將箱拉高所做的有用功是C.上移過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D.箱子受到斜面對它的摩擦力為24.(2024九上·杭州月考)根據(jù)物質(zhì)的特征反應進行物質(zhì)的鑒別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現(xiàn)有兩瓶失去標簽的氯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分別標為A和B。鑒別試劑有無色酚酞試液、稀鹽酸和硝酸銀溶液。某同學選用無色酚酞試液進行鑒別,發(fā)現(xiàn)A溶液不變色,由此可確定A是 溶液。他還可以選擇上述試劑中的 進行鑒別。25.(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金同學對口香糖外面的“錫紙”非常感興趣,想揭秘“錫紙”的成分。查閱資料:“錫紙”是錫箔或鋁箔和紙粘合而成。實驗探究:取包口香糖的“錫紙”,將有金屬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點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鋅溶液,觀察到有深灰色固體析出。實驗分析:(1)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知“錫紙”是上 (選填“錫”或“鋁”)箔和紙粘合而成。(2)實驗中打磨“錫紙”的目的是 。(3)下列物質(zhì)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鋅溶液完成上述探究實驗的是___________(選填字母)。A.硝酸銀 B.稀鹽酸 C.硫酸亞鐵 D.氯化鎂26.(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寧取了適量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發(fā)生裝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純堿溶液,繪制產(chǎn)生沉淀的圖像如圖甲所示。(1)B點對應溶液的溶質(zhì)是 (填化學式)。(2)圖乙是圖甲中O點到A點的反應微觀的離子模型圖。則“”表示 (填離子符號)。27.(2024九上·杭州月考)鑒別稀鹽酸、稀硫酸、溶液、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失去標簽的溶液時,將它們隨意編號為A、B、C、D、E后進行如下實驗:(1)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確定C溶液是 ,寫出B、E的反應方程式為 。(2)實驗結束后,將所有物質(zhì)倒入同一燒杯中混合,發(fā)現(xiàn)混合物呈渾濁狀,過濾后,濾液呈紅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鹽是 ,濾渣的成分是 。28.(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向左、右兩邊拉物體M,使M勻速向右運動,如果甲的示數(shù)為12 N,乙的示數(shù)為13 N,則M受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29.(2024九上·杭州月考)共享單車不但為出行帶來很大方便,而且還健康、環(huán)保。如圖是車籃子示意圖,CAB可視為一個杠桿,AC長24厘米,AB長6厘米。若以A為支點,物體放在籃子中心C點,則(1)緊固螺絲B處對籃子的作用力方向是 (選填“F1”、“F2”或“F3”);(2)若不計車籃子自身重力,車籃子載物20牛時,B處受力大小約為 牛。30.(2024九上·杭州月考)兩個實心物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甲所示。(1)物體A的密度是 。(2)分別由A、B兩種物質(zhì)組成的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的重力比為 。(3)將體積相同的A、B兩物體分別掛在滑輪和杠桿下面,如圖乙所示,O為杠桿OQ的支點,P為杠桿OQ的中點,若要使他們處于靜止,則虛線框內(nèi)懸掛物體B的個數(shù)是 。(不計摩擦以及杠桿和滑輪的自重)31.(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一物體從a處下落掉入水中,入水后(b處為物體恰好完全進入水中的位置)繼續(xù)往下運動,在c處時物體的速度減為零。已知物體的重力為6N,體積為1×10﹣3m3,ρ水=1×103kg/m3。(1)物體在b處時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2)物體從b處到c處,做 (填“加速”、“減速”或“先加速后減速”)運動;(3)物體最終會處于 狀態(tài)。32.(2024九上·杭州月考)游樂場的翻滾過山車是一種驚險有趣的游戲。人們坐上滑車后,由操縱臺上的電動機控制。圖甲中過山車上坡后,先后經(jīng)過A、B、C、D、E點;圖乙是過山車在B、C、D、E點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大小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滑坡軌道相當于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坡度越緩,牽引力越 ;(2)過山車在B點的重力勢能 E點的動能(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從B點至E點的過程中,過山車的機械能大小是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的。33.(2024九上·杭州月考)一次用餐中,小胡同學對“固體酒精”產(chǎn)生好奇,于是他決定買回一袋,對其進行研究。【收集資料】通過閱讀標簽及查閱資料,他獲得如下信息:(1)該固體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鈣、氫氧化鈉三種物質(zhì);(2)酒精的化學式為C2H5OH;(3)氯化鈣、氯化鋇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提出問題】(1)酒精的化學式與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顯堿性?(2)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zhì)及變質(zhì)的程度如何?【實驗探究】實驗一:他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未觀察到藍色沉淀,說明酒精溶液 (填“顯”或“不顯”)堿性。實驗二:(1)他先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觀察到 ,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zhì)。請寫出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zhì)的化學方程式 。(2)他取上述燒杯中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發(fā)現(xiàn)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液體呈紅色,他認為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老師發(fā)現(xiàn)后,提示他由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只要將上述實驗中的澄清石灰水變?yōu)椤? (填化學式)溶液,即可得到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的結論。34.(2024九上·杭州月考)小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甲、乙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藍墨水和紅墨水,將芹菜的葉柄從基部沿中間切開,分別插入兩個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他發(fā)現(xiàn)左側(cè)的葉片顯現(xiàn)出藍色,右側(cè)的葉片顯現(xiàn)出紅色。請分析回答:(1)在Y處將葉柄橫切,觀察到橫切面上有許多的紅點,這些紅點出現(xiàn)的部位就是導管所在的位置,說明導管的作用是 ;(2)若在X處將葉柄橫切,橫切面上看到的現(xiàn)象是 (選填一項);A.左邊藍點多紅點少,右邊紅點多藍點少B.周圍的一圈是藍點,中間是紅點C.藍點和紅點混合,均勻分布D.左邊是藍點,右邊是紅點(3)小李同學繼續(xù)進行下列實驗:在甲、乙兩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將兩燒杯放在溫度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芹菜。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 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發(fā)生了 作用。35.(2024九上·杭州月考)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次數(shù) 鉤碼重/N 鉤碼上升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彈簧測力計上升距離/cm 機械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3 6 10 30 90.9(1)在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為 ;(保留一位小數(shù))(2)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3)根據(jù)實驗結論推測,使用該滑輪組再次將重為8N的物體勻速提升10cm,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為 ;A.71.6% B.82.6% C.92.4% D.100%(4)另一實驗小組改變動滑輪的重,提升同一物體進行多次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并繪制出如圖丁的圖像。分析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分析圖像中的A點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為 N。(忽略繩重和摩擦)36.(2024九上·杭州月考)市場上常見的蘇打水有蘇打氣泡水和無汽蘇打水兩種,它們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具有以下性質(zhì)。性質(zhì)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開始逐漸分解)性質(zhì)二: NaHCO3+HCl==NaCl+H2O+CO2↑(1)蘇打氣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蓋一打開就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所以叫氣泡水,無汽蘇打水則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認為他喝人體內(nèi)也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 (選填一或二),理由是 。(2)小明查閱了相關資料想自制蘇打水,于是購買了一袋小蘇打,包裝袋上標注的碳酸氫鈉含量是99%。真的有這么高嗎?了10克小蘇打樣品放入裝置,逐次加入稀硫酸進行實驗,得到相關數(shù)據(jù)。請通過計算幫助小明判斷包裝袋上的標注是否準確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序號 反應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質(zhì)量/克 0 10 10 10 10 10C裝置中溶液總質(zhì)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3)如果去掉裝置B,測量結果將會 (選填“偏大”或“偏小”)37.(2024九上·杭州月考)含CuCl2和HCl的15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參加反應的NaOH溶液質(zhì)量與生成沉淀質(zhì)量關系如圖。據(jù)圖回答:(1)整個反應過程中, 離子個數(shù)不變。(寫離子符號)(2)P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 。(3)m1為多少 ?(要求寫出具體的解題過程)38.(2024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圖。杠桿AB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AB=3BO,配重的重力為90N。重力為500N的健身者通過細繩在B點施加400N直向下的拉力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杠桿AB、繩重及均忽略不計)。(1)健身過程中,配重被拉起時,健身器中的滑輪為 (選填“定滑輪”或“動滑輪”);(2)求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A點受到的拉力;(3)求滑輪的重力:(4)若配重的平均密度為,將它浸沒在水中,則要把配重拉起,B處至少需要多大的力。(不考慮水的阻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zhì)【解析】【分析】根據(jù)題中所給信息,花青素遇酸性溶液變紅分析。【解答】因紫甘藍中花青素遇酸性溶液變紅,菜絲變紅,則說明加入了酸性溶液,食醋中含有醋酸呈酸性;故答案為:C。2.【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根據(jù)“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從現(xiàn)代的科學觀點理解,此過程是一種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放入金屬鐵得到金屬銅的過程,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現(xiàn)代濕法冶金技術的先驅(qū),從現(xiàn)代的科學觀點理解,“濕法冶金”是在水溶液中進行提取金屬的過程,此過程是一種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放入金屬鐵得到金屬銅的過程;根據(jù)金屬活動性可知,鐵片放入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等可溶性銅鹽的溶液中均可置換出銅來,故“曾青”應賦予的最恰當含義應為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故選D。3.【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jù)題目條件,結合反應的方程式確定最終的反應產(chǎn)物。【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CaH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氫氣。生成的氫氧化鈣溶液與足量Na2CO3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則CaH2與足量Na2CO3溶液之間發(fā)生反應的產(chǎn)物是CaCO3、NaOH、H2,故選B。4.【答案】B【知識點】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解析】【分析】根據(jù)鹽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鈉溶液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故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共有4個。故選B。5.【答案】C【知識點】氧化反應【解析】【分析】 分解反應中各種元素化合價都沒有升降,所以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中元素化合價一定有升降,所以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中有的是氧化還原反應,有的不是氧化還原反應。【解答】 A. 中,碳氧兩種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不合題意;B. 中,氫氧兩種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B正確不合題意;C.Mg(OH)2+2HCl═MgCl2+2H2O為復分解反應,各種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發(fā)生變化,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故C錯誤符合題意;D.Cu+2AgNO3═2Ag+Cu(NO3)2中,銀銅兩種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答案】C【知識點】離子或物質(zhì)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根據(jù)各組內(nèi)物質(zhì)相互間不發(fā)生反應即可共存,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分析。【解答】A、鹽酸和碳酸鉀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B、氯化鋇與硫酸鈉能反應,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題意;C、各物質(zhì)間相互不反應,且因存在氫氧化鈉和碳酸鉀使溶液呈堿性,能使珍酞變紅,符合題意;D、各物質(zhì)間不反應,可以共存,但溶液因含有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變紅,不符合題意;故選C。7.【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首先確定A、B、C是否存在反應關系,然后確定三者是否屬于不同的物質(zhì)種類即可。【解答】A.硫酸銅(CuSO4)和碳酸鈉(Na2CO3)都屬于鹽,與題目要求的"不同類別"不符,故A不合題意;B.該轉(zhuǎn)化關系中,硫酸可以轉(zhuǎn)化為硝酸,硝酸能與氫氧化鉀和碳酸鉀反應,完全符合不同類別化合物的轉(zhuǎn)化要求,故B符合題意;C.雖然硫酸可以轉(zhuǎn)化為硫酸銅(CuSO4),但硫酸銅無法與氧化銅發(fā)生反應,故C不合題意;D.硫酸可以轉(zhuǎn)化為鹽酸(HCl),也能與氫氧化鈉(NaOH)和硝酸鋇(Ba(NO3)2)反應,但鹽酸不能與硝酸鋇反應,故D不合題意。故選B。8.【答案】C【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zhì)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是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是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其實質(zhì)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呼吸作用時刻都在進行,只是強度大小不同,所以0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jù)圖片可知,a、c時兩個圖像相交,則a、c點表示的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故B正確不合題意;C.傍晚時分,由于持續(xù)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機物,所以c點積累的有機物最多,給C錯誤符合題意;D.12時附近,植物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關閉部分氣孔,所以光合作用強度也有所下降,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9.【答案】C【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金屬活動性規(guī)律可知,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將后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jù)此分析判斷。【解答】將R放入硫酸鋅溶液中無變化,說明它的金屬活動性小于鋅;將R放入稀硫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且生成正二價的鹽,那么它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肯定排在氫的前面。那么它的金屬活動性排在鋅和氫之間。活動性Mg>Zn>R,故A錯誤;活動性R>H>Ag,故B錯誤;活動性R>H,故C正確;活動性Al>R,R顯+2價,所以:2Al+3RSO4=Al2(SO4)3+3R,故D錯誤。故選C。10.【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據(jù)此對各個選項中物理量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氧化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然后鎂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因此氯化鎂的質(zhì)量一直在增加,然后質(zhì)量保持不變,故A正確;B.氧化鎂先和鹽酸反應,因此開始時不能產(chǎn)生氫氣,故B錯誤;C.當氧化鎂、鎂和鹽酸完全反應后,隨著鹽酸的加入,溶液質(zhì)量仍然增加,而不是不變,故C錯誤;D.鹽酸顯酸性,pH小于7,當氧化鎂、鎂恰好和鹽酸完全時,溶液顯中性,pH等于7,繼續(xù)加入鹽酸時,溶液顯酸性,pH小于7,不可能大于7,故D錯誤。故選A。11.【答案】B【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同時提起兩只氣球,使其中的金屬迅速與稀鹽酸接觸反應。實驗發(fā)現(xiàn):開始時,甲氣球迅速鼓起,而乙氣球鼓起較慢,說明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反應結束時,甲氣球鼓起比的體積比乙氣球的大,說明A最終生成氫氣的體積比B多,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開始時,甲氣球迅速鼓起,而乙氣球鼓起較慢,說明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故A正確不合題意;B.A最終生成氫氣的體積比B多,等質(zhì)量的鋅和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鐵產(chǎn)生的氫氣多,故B錯誤符合題意;C.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等質(zhì)量的鋁和鋅,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鋁產(chǎn)生的氫氣多,A可能是鋁,B可能是鋅,故C正確不合題意;D.A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其金屬活動性比B強,等質(zhì)量的鎂和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鎂產(chǎn)生的氫氣多,A可能是鎂,B可能是鐵,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2.【答案】B【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 根據(jù)向一定質(zhì)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的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把鹽酸消耗完了,才開始與氯化鈣反應,開始生成沉淀,最后到達最高點說明已經(jīng)完全反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再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A.圖中oa段表示生成的生成氣體的過程 ,故A正確不合題意;B.b點表示稀鹽酸和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只含有NaCl一種溶質(zhì),故B錯誤符合題意;C.c點的溶液中加入的Na2CO3過量,由于Na2CO3顯堿性,NaCl顯中性,所以c的溶液的pH>7;故C正確不合題意;D.根據(jù)圖片可知,碳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2.2g,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沉淀5.0g。設生成2.2g氣體所需的Na2CO3的質(zhì)量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質(zhì)量為z。則解得:y=5.3g;解得z=5.3g;所以x==106.0g;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3.【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jù)酸堿指示劑變色規(guī)律分析回答此題;B.根據(jù)硫酸鋇和碳酸鋇的性質(zhì)分析回答此題;C.D根據(jù)沉淀的組成分析回答此題;【解答】 A.酚酞在顯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變色,而白色沉淀a部分溶解,說明沉淀為硫酸鋇和碳酸鋇,有碳酸鋇生成說明甲中硝酸鋇過量,乙中碳酸鈉過量,所以溶液中不含有硫酸,而在無色濾液b中加入稀硫酸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碳酸鈉和硝酸鋇都沒有剩余,所以濾液只含有NaNO3,所以溶液顯中性,故A正確;B.沉淀部分溶液,說明沉淀包含硫酸鋇和碳酸鋇,故B錯誤;C.有碳酸鋇生成,說明甲中硝酸鋇過量,故C錯誤;D.有碳酸鋇生成,則乙中是碳酸鈉過量,故D錯誤;故選A。14.【答案】A【知識點】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解析】【分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臺灣省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廈門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比廣州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差小。根據(jù)s=vt可知,震中離廈門距離近,據(jù)圖可以推出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臺北附近,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5.【答案】C【知識點】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從而確定杠桿的分類。【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屬于費力杠桿。開瓶蓋的起子,剪鋼絲的鉗子和撬石塊的木棒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ABD不符合題意;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C符合題意。故選C。16.【答案】D【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根據(jù)連通器原理判斷丙管內(nèi)的液面和容器內(nèi)液面相平。由于打開閥門后,乙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2和甲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3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向左和向右的壓力相同,壓強相同。把乙管分成兩部分,其中的h2B產(chǎn)生的壓強和h'2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h2A產(chǎn)生的壓強和h1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由于密度的不同,判斷液體深度的大小。把甲管分成三部分,其中的h3C產(chǎn)生的壓強和h'3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h3B產(chǎn)生的壓強和h''2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h3A產(chǎn)生的壓強和h1、h'2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由于密度的不同,判斷液體深度的大小。【解答】由于三種液體不相混合,從圖可知,,當打開甲、乙、丙三個閥門時,丙管:丙管和容器上層形成一個連通器,丙管和容器的上層都裝有密度為的液體,靜止時丙管的液面和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乙管:液體靜止,乙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2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向左和向右的壓力相同,液片AB2受到向左和向右壓強相同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所以乙管液面低于丙管液面;甲管:液體靜止,甲管和容器交界的液片AB3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向左和向右的壓力相同,向左和向右壓強相同。所以,因為①,可得,所以。把液體為的液體分成兩段和假如h3B產(chǎn)生的壓強和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即;因為,所以②假如h3B產(chǎn)生的壓強和h1、產(chǎn)生的壓強相等,即;又因為h1、產(chǎn)生的壓強和h2A、h2B相等,所以;因為,所以③由①②③得所以,甲液面低于乙液面,乙液面低于丙液面;由以上分析知,ABC錯誤,D正確。故選D。17.【答案】D【知識點】慣性;平衡力的辨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A.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B.平衡狀態(tài)受到平衡力,即包括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CD.根據(jù)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分析判斷。【解答】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而不是力的作用,故A錯誤;B. 球在空中前進時,空中飛行的乒乓球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且乒乓球的運動狀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所以乒乓球在空中前進時不受平衡力作用,故B錯誤;CD.根據(jù)圖片可知,球上方氣體氣體流速小于下方氣體流速,則球上方的壓強大于球下方的壓強,因此球因為高速旋轉(zhuǎn)前進比不旋轉(zhuǎn)前進時會下落得快,故C錯誤,D正確。故選D。18.【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容器內(nèi)液面上升還是下降,取決于冰塊熔化前后排開水的體積大小,根據(jù)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jù)圖片可知,A中冰原來漂浮,后來熔化成水懸浮,即浮力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也就不變,液面高度不變;B中冰塊和木塊的混合體原來漂浮,冰熔化成水、水面不變,后來木塊還漂浮,浮力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也就不變,液面高度不變;C中物體原來漂浮,冰塊熔化后液面不變化。鐵釘原來漂浮,則浮力等于重力;后來鐵釘下沉,其浮力小于其重力,則浮力減小。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其V排減小,液面下降;D中原來漂浮,后來漂浮,即浮力不變。但冰熔化后的體積大于原來排開的液體體積,故液面上升。比較可知,容器內(nèi)的液面高度h4>h1=h2>h3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9.【答案】C【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解析】【分析】A.注意分析最高點時水平方向的速度是否為零;B.根據(jù)平衡力的條件分析;C.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彈力產(chǎn)生的原因判斷;D.根據(jù)“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jù)圖片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斷向右運動,則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還有一個水平向右的速度,故A錯誤;B.小球每次跳到最高點時,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這兩個力不是平衡力,所以小球不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C.根據(jù)圖片可知,使小球彈起來的力是地面給的彈力,是由于地面發(fā)生形變要恢復原狀而產(chǎn)生的力,故C正確;D.根據(jù)圖片可知,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不斷減小,說明小球的機械能會逐漸減小。同一高度處小球的重力勢能相同,根據(jù)“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小球在每次跳到同一高度時的動能大小不同,也就是速度大小不同,故D錯誤。故選C。20.【答案】D【知識點】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G2L2分析判斷即可。【解答】 由題知,AO=OC,兩邊的力不同,說明杠桿的重心不在O點,因為右邊受到的力大于左邊受到的力,所以杠桿的重心在O點的左側(cè)。設杠桿的重心在D,一個鉤碼重為G,如圖:由題意:杠桿原來平衡,則F左AO+G0×OD=F右CO,2G×AO+G0×OD=3G×CO,則G×CO=G×AO則G×AO+G0×OD=2G×AO再各減小一個鉤碼后,則減小鉤碼后兩邊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所以杠桿仍平衡。故選D。21.【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解析】【分析】當物體B勻速下落時,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當物體A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再次對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計算這個拉力的大小即可。【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B勻速下降時,此時物體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拉力F拉,即:;當物體A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以及B對A的拉力F繩。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水平向左的拉力F應滿足:。故選B。22.【答案】C【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解析】【分析】比較彈力和摩擦力的大小關系,從而確定合力的方向和大小,進而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即可。【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從A到B過程中,彈簧的彈力水平向右,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在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彈簧的彈力先大于摩擦力,則物體做加速運動。隨著彈力的減小,當彈力等于摩擦力時,合力為零,此時加速停止,此時速度最大。此后彈力小于摩擦力,合力向左,則物體做減速運動。所以物體從A到B過程中,動能先增大后減小。B點時彈力為零,則從B到C過程中,動能一直減小,故AB錯誤,C正確;D. 物體在B點時,不是速度最大的位置,已經(jīng)進入減速階段,所以在B點動能不是最大,故D錯誤。故選C。23.【答案】D【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斜面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 A.物體放到水平地面上,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根據(jù)計算物體對地面的壓強。BC.根據(jù)W有=Gh計算有用功,根據(jù)W總=Fs計算拉力做的總功,根據(jù)計算拉力做功的功率。D.額外功等于總功減去有用功。克服斜面摩擦做的功是額外功。根據(jù)額外功和斜面長,可以求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箱子對地面的壓力F=G=500N,則箱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箱子的重力為500N,則將箱子拉高1m所做的有用功W有=Gh=500N×1m=500J,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拉力做功W總=Fs=350N×2m=700J,拉力做功功率,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克服摩擦力做功W額=W總-W有=700J-500J=200J,則箱子受到斜面對它的摩擦力,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4.【答案】氯化鈉;稀鹽酸【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1)無色酚酞試液遇到酸和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2)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二氧化碳氣體,據(jù)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而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因此無色酚酞試液變色的是碳酸鈉溶液,不變色的是氯化鈉溶液,因此A是氯化鈉溶液;(2)根據(jù)題意可知,氯化鈉和稀鹽酸不反應,而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可以選擇稀鹽酸鑒別氯化鈉和碳酸鈉溶液。25.【答案】(1)鋁(2)除去表面氧化膜(3)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1)根據(jù)鋁和錫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知識分析;(2)根據(jù)鋁表面的氧化鋁薄膜分析;(3)要替代氯化鋅,則加入的鹽溶液中的金屬的活動性要在鋁和錫之間,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知識分析。【解答】(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鋁和氯化鋅反應,錫和氯化鋅不反應,則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鋅溶液,觀察到有深灰色固體析出,說明反應生成了鋅,可判斷“錫紙”是鋁箔和紙粘合而成;(2)鋁表面存在一層氧化鋁薄膜,它不合氯化鋅反應,則實驗中打磨“錫紙”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3)要替代氯化鋅,則加入的鹽溶液中的金屬的活動性要在鋁和錫之間,即只能是鐵的鹽溶液,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故選C。(1)取包口香糖的“錫紙”,將有金屬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點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鋅溶液,觀察到有深灰色固體析出,是因為金屬和氯化鋅反應生成了鋅,說明金屬比鋅活潑,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判斷“錫紙”是鋁箔和紙粘合而成;(2)實驗中打磨“錫紙”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3)A.不能用硝酸銀,是因為鋁、錫都能和硝酸銀反應,故A錯誤;B.不能用稀鹽酸,是因為鋁、錫都能和稀鹽酸反應,故B錯誤;C.可以用硫酸亞鐵,是因為鋁能和硫酸亞鐵反應,錫不能和硫酸亞鐵反應,故C正確;D.不能用氯化鎂,是因為鋁和錫都不能和氯化鎂反應,故D錯誤;故答案為:C。26.【答案】(1)NaCl、(2)【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進度確定B點時的溶質(zhì)種類;(2)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對比,確定減小的離子種類和增加的離子種類即可。【解答】實驗室中,利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則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逐滴滴加純堿溶液,一開始沒有產(chǎn)生沉淀,說明加入的純堿溶液先與鹽酸反應,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1)由分析可知,B點時,氯化鈣和碳酸鈉的反應正在進行,則對應溶液的溶質(zhì)是未反應的CaCl2和反應產(chǎn)物NaCl;(2)根據(jù)題意可知,O點時溶質(zhì)是氯化氫和氯化鈣,B點時溶質(zhì)為氯化鈣和氯化鈉,則由O點到A點時,消失的“”表示H+,增加的“●”為Na+。(1)由分析可知,B點對應溶液的溶質(zhì)是CaCl2、NaCl;(2)O點到A點,是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O點時溶質(zhì)是氯化氫和氯化鈣,由O點到A點的反應微觀實質(zhì)模型圖,所以“”表示H+。27.【答案】(1)稀鹽酸;(2)氯化鈉;硫酸鋇【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zhì);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①A不能使石蕊試液變色的是中性的氯化鈉溶液,因此A是氯化鈉;②B、C能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的是酸性溶液,因此B、C分別是稀鹽酸、稀硫酸中的一種;③D、E能使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的是堿性溶液,因此D、E分別是氫氧化鋇和碳酸鈉中的一種;④B、C、D、E溶液兩兩混合,B和D能夠產(chǎn)生沉淀,硫酸能和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因此B是硫酸,D是氫氧化鋇,則A是鹽酸,E是碳酸鈉;【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C溶液是稀鹽酸,B、E發(fā)生的反應是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H2SO4+Na2CO3=Na2SO4+H2O+CO2↑;(2)根據(jù)題意可知,過濾后溶液呈紅色,說明濾液顯酸性;因為溶液為酸性,則有稀鹽酸或稀硫酸的剩余,可知肯定不存在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鹽是氯化鈉,那么不溶于酸的沉淀(濾渣)應該是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的硫酸鋇沉淀。(1)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確定C溶液是稀鹽酸,B、E發(fā)生的反應是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H2SO4+Na2CO3=Na2SO4+H2O+CO2↑;(2) 過濾后溶液呈紅色,說明濾液顯酸性;因為溶液為酸性,則有稀鹽酸或稀硫酸的剩余,可知肯定不存在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鹽是氯化鈉;則不溶于酸的沉淀(濾渣)應該是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的硫酸鋇沉淀;28.【答案】平衡;水平向左【知識點】平衡力的辨別【解析】【分析】(1)平衡狀態(tài)包括: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2)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時,當方向相同時,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方向與它們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時,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方向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結合平衡力的知識計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M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物體M受力平衡;(2)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M受到兩個拉力的合力F=13N-12 N=1 N,方向水平向右。根據(jù)“二力平衡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規(guī)律可知,物體M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1N。29.【答案】F3;80【知識點】力的概念;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片分析緊固螺絲B處對籃子的作用力方向;(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列式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作用在點B的動力應使車籃子繞點A做逆時針轉(zhuǎn)動,即力F3使車籃子順時針轉(zhuǎn)動,即方向水平向右,故選F3。(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即;解得:F3=80N。30.【答案】;4∶1;4【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 (1)根據(jù)圖片確定當m=20g時A、B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AB的密度;(2)利用G=mg=ρVg求甲、乙的重力之比;(3)圖中動滑輪下面掛1個A物體(重力為GA),要使它們處于靜止狀態(tài),由滑輪組的特點可知Q處繩子的拉力;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虛線框內(nèi)懸掛物體的重力,由(2)可知A、B的重力之比,據(jù)此可知虛線框內(nèi)懸掛物體B的個數(shù)。【解答】(1)根據(jù)甲圖可知,當m=20g時,VA=10cm3,則物體A的密度;當m=20g時,VB=40cm3,則物體B的密度。(2)根據(jù)公式G=mg=ρVg可知,AB的重力之比GA∶GB=ρAVg∶ρBVg;A、B兩實心物體的體積相同,則AB的重力之比GA∶GB= ρA∶ρB=4∶1。(3)根據(jù)圖片可知,滑輪組的動滑輪繞2段繩,則繩子的拉力;設方框中掛n個物體B,P為杠桿OQ的中點,由杠桿平衡條件得到F×OQ=nGB×OP;;解得:。31.【答案】10;減速;漂浮【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物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2)比較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浮力大小,確定合力的方向,進而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3)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在b處時完全浸沒在水中,此時它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即此時它所受浮力的大小為。(2)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的重力為6N,受到的浮力為10N,則此時浮力,合力向上,與運動方向相反,故物體做減速運動。(3)根據(jù)浮力可知,物體會上浮,則最終會處于漂浮狀態(tài)。32.【答案】小;等于;減小【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斜面越長越省力;(2)根據(jù)乙圖條形圖的高度比較即可;(3)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根據(jù)條形圖分析解答。【解答】(1) 滑坡軌道相當于簡單機械中的斜面,坡度越緩越省力,即牽引力越小。(2)根據(jù)乙圖可知,B點重力勢能的條形圖高度等于E點動能的條形圖高度,即過山車在B點的重力勢能等于E點的動能。(3)根據(jù)乙圖可知,B點的重力勢能等于E點的動能,但是B點的動能不為零,而E點的重力勢能為零。根據(jù)“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可知,B點的機械能大于E點的機械能,即它的機械能是減小的。33.【答案】不顯;有氣泡冒出;;CaCl2、Ca(NO3)2、BaCl2 、Ba(NO3)2(合理即可)【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實驗一: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實驗二 :(1)氫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據(jù)此分析;(2)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都呈堿性,應該不能加入氫氧根離子,即只加入含有鈣離子的鹽即可。【解答】實驗一: 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而實驗中沒有藍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沒有氫氧根離子,所以溶液不顯堿性;實驗二 :(1) 他先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zhì)。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加入的澄清石灰石也是顯堿性的,所以加入無色酚酞一定會變紅,需要加入不是堿性的物質(zhì),且可以將多余的碳酸鈉除去,可以選擇CaCl2、Ca(NO3)2、BaCl2 、Ba(NO3)2等溶液。34.【答案】運輸水分和無機鹽;D;乙;蒸騰【知識點】葉的形態(tài)結構【解析】【分析】(1)導管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它位于維管束的木質(zhì)部內(nèi),它的功能很簡單,就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不需要能量。(2)根據(jù)題目描述分析解答;(3)根據(jù)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解答。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nèi)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而植物體失水或吸水與土壤溶液的濃度有關,分析作答。【解答】(1) 在Y處將葉柄橫切,觀察到橫切面上有許多的紅點,這些紅點出現(xiàn)的部位就是導管所在的位置,說明導管的作用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2)通過實驗可知,同側(cè)葉柄里的導管,向同側(cè)的葉片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故橫切面上看到的現(xiàn)象是左邊是藍點,右邊是紅點。故選D。(3)由于芹菜葉片的蒸騰作用,使乙燒杯的液面下降較快。而甲燒杯中沒有芹菜,液面沒有下降。35.【答案】88.9%;高;C;低;12【知識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解析】【分析】 (1)根據(jù)W有=Gh計算有用功,根據(jù)W總=Fs計算總功,根據(jù)計算出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縱向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結論得出結論;(3)根據(jù)(2)結合分析;(4)①根據(jù)圖像機械效率與動滑輪重的關系得出相應的結論;②忽略繩重和摩擦,根據(jù)計算即可。【解答】(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滑輪組做的總功;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3)使用該滑輪組再次將重8N的物體勻速提升10cm,此時物體重力大于第3次實驗中的物體重力6N,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為92.1%,不可能為100%,故選C。(4)①根據(jù)圖丁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②根據(jù)圖丁可知,當動滑輪重為4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所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36.【答案】二;人體溫度不能達到50℃或胃液中胃酸呈酸性;不準確;偏大【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解析】【分析】(1)將人體的溫度與蘇打水分解的溫度比較,從而確定人體內(nèi)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原因;(2)反應前后C裝置中溶液質(zhì)量的增大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寫出碳酸氫鈉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jù)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最后與樣品質(zhì)量作比即可;(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根據(jù)水蒸氣會造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偏大分析。【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人體內(nèi)部溫度大約在37℃左右,低于50℃,因此飲用無汽蘇打水不會受熱分解,應該是是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HCl),鹽酸與碳酸氫鈉(NaHCO3)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鈉(Na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故選二;(2)根據(jù)題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105.0g-100.0g=5.0g,設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為x,;解得:x≈9.55g,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因此包裝袋上的標注不準確。(3)根據(jù)實驗裝置圖可知,B裝置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氣體,去除水蒸氣。若移除B裝置,水蒸氣會進入C裝置,導致測得的二氧化碳質(zhì)量偏大,進而使計算的碳酸氫鈉質(zhì)量偏高,最終實驗結果偏大。37.【答案】Cl-;氯化鈉;氯化銅;設:生成9.8g氫氧化銅沉淀,需要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x。x=80g。因為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40g,所以m1=40g+80g=120g。答:m1為120g。【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1)根據(jù)反應產(chǎn)物和反應物比較,從而確定哪種離子的數(shù)量保持不變;(2)根據(jù)反應進度確定溶質(zhì)的種類;(3)寫出氯化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根據(jù)沉淀質(zhì)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zhì)量,再與稀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的溶液質(zhì)量相加即可。【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然后氫氧化鈉再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因此在此整個過程中,氯離子個數(shù)不變;(2)P點開始生成沉淀,則此時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氯化銅還沒有開始反應,則生成的溶質(zhì)有氯化鈉和未反應的氯化銅,所以P點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NaCl、CuCl2;38.【答案】(1)動滑輪(2)解:配重對地面的壓力零時,B端的拉力FB=400N,且AB=3BO,則OA=2OB,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解得:;則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A點受到的拉力為200N。(3)解:根據(jù)題意可知,當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連接配重的繩子上拉力為F=G=90N;以滑輪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受力分析可得:FA=G輪+2F;200N=G輪+2×90N;解得:G輪=20N。(4)解:配重浸沒在水中,此時排開水的體積為;此時配重受到的浮力為;繩對配重的拉力為此時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B處至少需要的力為。【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杠桿的平衡條件;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 (1)判斷動滑輪與定滑輪的依據(jù)是工作過程中滑輪軸的位置是否改變,如果位置變化,是動滑輪;(2)先求出杠桿兩側(cè)力臂的關系,再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A點受到的拉力;(3)先求出連接配重的繩子上拉力,再以滑輪為研究對象列出力的等量關系,計算出滑輪的重;(4)配重浸沒在水中,此時繩子對配重的拉力=配重的重力-配重受到的浮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計算配重受到的浮力,從而得出此時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FA',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計算此時B端的拉力FB'。【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配重被拉起時,滑輪的位置隨著配重的運動而改變,因此健身器中的滑輪為動滑輪。 (1)健身過程中,配重被拉起時,滑輪的位置隨著配重的運動而不斷改變,故健身器中的滑輪為動滑輪。(2)因為AB=3BO,則OA=2OB,配重對地面的壓力零時,B端的拉力FB=400N,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A點受到的拉力為(3)據(jù)圖可知,當配重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時,連接配重的繩子上拉力為F=G=90N以滑輪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受力分析可得G輪=FA-2F=200N-2×90N=20N(4)配重浸沒在水中,此時排開水的體積為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此時配重受到的浮力為繩對配重的拉力為此時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B處至少需要的力為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