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1.4常見的堿(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1.4常見的堿(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科學九上1.4常見的堿
一、選擇題
1.為研究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小金進行了如下實驗,其中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選項 A B C D
操作
現象 溶液變紅色 有氣泡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藍色沉淀生成
A.A B.B C.C D.D
2.如圖所示的四個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一定量的水,通過電解水的裝置電解
B.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正好完全反應
C.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至過量
D.一瓶濃鹽酸和一瓶濃硫酸,在實驗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時間
3.小明發現放置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顆粒會很快變成了如圖的“漿糊”狀態,其主要原因是氫氧化鈉固體(  )
A.吸熱熔化 B.吸水潮解 C.與CO2反應 D.受熱分解
4.向一定量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產生的沉淀為紅褐色
B.A點時溶液中有兩種溶質
C.B點時溶液pH=7
D.A點到B點硫酸鈉質量不變
5.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常常需要經歷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如對堿的認識就是如此。下列各項是不同時期對堿的認識,其中與我們現在所學堿的定義最相近的是(  )
A.有澀味和滑膩感的物質
B.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物質
C.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質
D.電離產生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物質
6.堿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堿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下列關于Ba(OH)2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堿的共同性質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色
B.能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
C.能與Na2SO4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
D.能與CO2反應生成水
7.小科為了探究氫氧化鈣的性質做了以下實驗。下列實驗中能觀察到藍色絮狀沉淀的是(  )
A. B. C. D.
8.如圖所示,分別向四支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飽和石灰水,使其與試管內溶液充分反應。其中有明顯現象,但無法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物質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因發生化學變化而減小的是(  )
A.氯化鈉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
C.濃硫酸 D.石灰水
10.下列各組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表示同一物質的是(  )
A.氫氧化鈉、純堿、NaOH
B.氯化鈉、食鹽、NaClO4
C.氫氧化鈣、消石灰、Ca(OH)2
D.碳酸鈣、生石灰、CaCO3
11.向一定質量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溶質是CuCl2和NaCl
B.B點對應的溶質種類比C點多
C.OA段溶液的pH不變
D.BC段參與反應的物質是CuCl2和NaOH
12.在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試液,③稀鹽酸,④硫酸銅溶液這四種物質中,能和氫氧化鈉作用且表現出了“堿的通性”的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如圖以Ca(OH)2為例的反應關系體現了堿的化學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使溶液變色的反應只有①
B.能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只有②
C.反應④的原理可以用于改善酸性土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鹽酸反應,又能跟Ca(OH)2反應,則X可以是BaCO3
二、填空題
14.“穩定與變化”是科學中重要的跨學科概念。為多角度認識物質,興趣小組同學探究堿的化學性質,設計并完成了如圖實驗:
(1)實驗A把鹽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經測定最終溶液呈酸性,此過程中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則最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    (除酚酞外)。
(2)實驗B中有藍色沉淀產生,則藍色沉淀是    (填化學式),過濾得到無色溶液。小科同學想檢驗該無色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    。
15.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和堿反應的實驗。
(1)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應密封儲存,原因是     。
(2)步驟③中判斷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3)酸堿反應的實質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16.靈靈比較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做了下面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比甲、乙實驗,說明具有吸水性的固體是:    。
(2)取出培養皿并配制溶液,久置于空中,則兩個培養皿中會出現渾濁的溶液是:    。
(3)丙、丁處反應產生的氣體是     。
17.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的實驗中。
(1)小柯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將膠頭滴管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擠入錐形瓶內,觀察到     ,得出CO2和NaOH發生了化學反應。
(2)小妍認為上述實驗存在缺陷,于是對圖甲裝置進行了改進,添加了膠頭滴管A(如圖乙所示)。滴管A中應盛放的液體是     ,操作過程中,兩種液體的滴入順序為     。
18.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是學好科學的重要方法。在學習了堿的性質后,小紅同學總結了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如圖)。
(1)為了驗證氫氧化鈣與①反應,小紅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     色。
(2)利用氫氧化鈣與③反應的性質,可以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氫氧化鈣雜質,請寫出該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
(3)工業上采用石灰漿霧滴技術除去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在此對石灰漿進行霧化處理的目的是     。
19.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了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如圖甲(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請回答:
(1)小紅同學將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中,用溫度傳感器對反應過程中溶液的溫度進行實時測定,得到的曲線如圖乙,根據圖像可以得出該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反應③可以選用的鹽是     ;
A.CaCO3 B.CuSO4 C.NH4NO3 D.KNO3
(3)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可用反應④說明,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三、實驗探究題
20.某小組在學習酸和堿的性質時,進行了圖1實驗。
(1)實驗1向1﹣5號試管中分別滴加少量稀鹽酸,其中沒有出現明顯現象的有     。
(2)實驗2借助溫度傳感器和pH傳感器研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的某些變化。圖2為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
①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反應進行過程中伴隨的能量變化為     。
②有同學提出換用壓強傳感器也可以推導出相同的實驗結論,其理由是     。
③請在圖3中畫出實驗中pH大致變化曲線。
21.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兩位同學欲獲取反應發生的證據。
(1)甲同學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鈣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足量,觀察到     ,可判斷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
(2)乙同學將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混合,然后檢驗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據此認為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且生成了CaCl2你認為乙同學的推測是否正確?請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
(3)如圖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緩緩通入HCl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b(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變化,其他條件相同,導電能力:OH﹣    Cl﹣(填“>”“<”或“=”)。
②分析B→C段變化,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與離子種類有關,還與     (填“溶液溫度”或“離子濃度”)有關。
22.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生反應,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
【方案一】從反應物角度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生反應。
(1)小誠同學設計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試管中,一段時間后打開止水夾K,觀察到B中導管紅墨水液面上升。小劉同學認為此現象不足以證明NaOH與CO2發生了反應,他的理由是     。
(2)小施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圖2所示裝置驗證小劉同學的觀點。實驗時分別迅速將注射器內的液體全部注入到裝滿CO2的甲乙燒瓶中,關閉注射器活塞,測得燒瓶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
①乙裝置注射器中的液體X為     。
②該實驗能證明NaOH與CO2發生反應的依據是     。
【方案二】從生成物角度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生反應。
【查閱資料】常溫下,NaOH與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如表。
NaOH Na2CO3
17.3 <0.01
小珊同學根據上述資料設計如表所示實驗證明NaOH與CO2發生反應。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將CO2氣體通入到     中 觀察到溶液變渾濁 NaOH與CO2發生反應
四、解答題
23.小金同學所在的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B溶液中含有陰離子是     (用符號表示)。
(2)B、D試管內的物質在E中混合后得到無色溶液,其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     。
24.許多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通過滴加其它試劑的方法,使之產生明顯的現象以證明反應確實發生了。例如以下三個實驗:
(1)實驗甲中的NaOH與HCl恰好反應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從研究原理得知,實驗甲是通過檢驗反應前后溶液酸堿性的改變證明反應發生了,與之采用相同原理的還有實驗     (填“乙”或“丙”);
(3)證明實驗丙中NaOH與CO2發生了反應,除了可以滴加酸,還可滴加的另一種試劑是     。
25.
在化學實驗中,有時藥品的滴加順序不同會導致實驗現象不同。某同學使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結果集氣瓶內氣球的體積變化與滴加藥品體積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不考慮由于滴入液體的體積及反應導致的溫度變化對集氣瓶內氣壓的影響)
(1)請結合圖乙中的信息推斷該同學先后開始滴加藥品的點及相應的藥品名稱     。
(2)根據圖乙,請用科學原理解釋先后加入藥品后氣球體積變化情況及原因。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B; 4.D; 5.D; 6.C; 7.B; 8.C; 9.D; 10.C; 11.A; 12.A; 13.C;
二、填空題
14.溶液逐漸由紅色變為無色 ; NaCl、HCl ; Cu(OH)2 ; pH試紙 ; 15.NaOH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變質 ; 溶液紅色恰好褪去 ; H++OH﹣=H2O ; 16.NaOH固體 ; 氫氧化鈣溶液 ; 二氧化碳 ; 17.氣球膨脹 ; 水 ; 先滴加水,再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 18.紅 ;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增大反應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 19.放熱 ; BC ; 2NaOH+SiO2=Na2SiO3+H2O ;
三、實驗探究題
20.2號(酚酞試液)和4號(銅片)試管 ; 放熱 ; 反應放熱會使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 ; 21.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 不正確,因為氫氧化鈣溶液中有鈣離子,鹽酸溶液中由氯離子,混合后即使不反應也會存在鈣離子和氯離子 ; > ; 離子濃度 ; 22.二氧化碳會溶于水并與水反應 ; 45mL蒸餾水 ; 最終甲燒瓶內壓強比乙燒瓶更小 ; NaOH的乙醇溶液 ;
四、解答題
23.Cl﹣ ; 氯化鈉、氯化鈣 ; 24.紅色液體變為無色 ; 乙 ; 氫氧化鈣 ; 25.鹽酸;氫氧化鈉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理塘县| 靖江市| 定兴县| 建德市| 台中市| 读书| 十堰市| 平潭县| 无锡市| 武宣县| 达拉特旗| 监利县| 丽江市| 丰台区| 清徐县| 延安市| 池州市| 子洲县| 万山特区| 马山县| 库车县| 闸北区| 遂溪县| 韶关市| 石屏县| 鄯善县| 松江区| 莱阳市| 通山县| 上犹县| 诸城市| 顺昌县| 巴林左旗| 炎陵县| 冀州市| 团风县| 子长县| 晋城| 嵊泗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