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哈爾濱市第九中學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下學期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學科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共4頁)第丨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共有16個選擇題,每小題所列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道小題3分,共48分)1.近年,陜西石峁遺址附近新發現一組商代祭祀坑,出土文物包括中原風格的青銅觚、長江流域的硬陶甑,以及草原特色的金耳飾。這些器物與殷墟甲骨文記載的“四方來祀”相印證。這些發現可以用于印證中華文明具有A.包容性B.連續性C.創新性D.和平性2.漢武帝巡游天下時,將齊地“八神”中的“天主”“地主”等納入國家祀典,同時下詔廢止燕、齊等地諸侯國為祖先設立的宗廟祭祀,并規定地方祠禮須經朝廷核準。這些舉措A.彰顯了阜權受命丁天的神圣性B.削弱儒家思想對地方的影響C.構建以中央為主導的文化認同).推動邊搬地區民俗漢化進程3.馬球運動源于唐朝。考古發現,唐長安城西市遺址出土“渤海林鞨”銘文馬球紋銅鏡,吉林和龍渤海國墓葬出土唐代馬球紋的。這可以用于說明A.唐朝對邊噩實行羈縻政策B.絲綢之路推動文化交流C.唐朝與渤海國的文化互動D.民族交融推動文化創新4.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時去處,通曉不絕。”下列詩句中,可與上述記載互證的是A“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蒙奢”B.“云里寒溪竹里橋,野人居處絕塵囂”C.“暗柳蕭蕭,飛星冉冉,夜久知秋信”D.“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5.明代話本《醒世恒言》中記載,微州商人程元玉雖出身商賈,但樂普好施、結交名士,其子程宰因才學山眾被薦為縣丞,家族亦受鄉里敬重。有士人議論:“程氏以商賈之身,競能養子入仕,亦見其家德不薄。”這反映明朝A.科舉制度選拔標準發生改變B.傳統四民等級秩序日趨瓦解C.商人社會地位得到一定提升D.儒家倫理主導商人行為準則6.百日維新期間,某地士紳積極響應變法,創辦新式學堂并宜傳《時務報》,主張“采西學以強中華”。然而,當光緒帝下詔廢除八股時,他卻上書反對,稱“四書五經乃圣賢之道,豈可輕棄?若棄之,則民心無所依歸”。此類現象在維新派中屢見不鮮。這一現象表明維新變法而臨的困境是A.維新派缺乏政治斗爭經驗B.預固派勢力強力阻撓變法C.改革措施激化了社會矛盾D.新舊思想沖突的復雜局面7.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法定貨幣,統一鑄造含銀量為九成的“袁大頭”銀元,并明令所有稅收、交易均以銀元結算,逐步取代清末以來混亂的銀兩、銅元及外國貨幣。這一改革A.旨在促進民族工商業的發展B.有助于推動國內的經濟整合C.有利于防止白銀人量的外流D.廢除了列強在華貨幣發行權8.1933年,中央蘇區政府頒布《開荒規則》,規定“新墾荒地三年免交土地稅”,并動員婦女、兒童參與生產。至1934年,蘇區耕地面積擴大20%,糧食儲備增加,群眾稱“多收一擔糧,多消滅一個白匪”。這一舉措核心目的是A,徹底消滅封建的山地剝削制度B.為持久抗戰積累更多物質基礎C,集中資源保障反“圍剿”斗爭D,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道路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要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下列屬于“黃河故事”的是A.首次提出民主革命綱領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C.日寇速亡中國計劃破產D.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10.下圖是19531980年中國東、中、西部基本建設投資比重的情況。其中20世紀60年代基本建設投資比重出現的波動反映了我國100%80%60%吻東部口中部40%■西部209%0%1953年1958年1963年1968年1973年1978年A.獨立的工業體系初步建立B.重視中西部城市化發展C.致力于優化經濟產業結構D.旨在應對外部嚴峻挑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