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春季學期山東日照市莒縣中考歷史預測卷一(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春季學期山東日照市莒縣中考歷史預測卷一(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學期山東日照市莒縣中考歷史預測卷一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指(  )
A.統一度量衡、貨幣 B.焚書坑儒
C.統一文字 D.中央集權制度
2. “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這說明絲綢之路促進了(  )
A.大一統局面形成 B.中外文明的交流
C.民族交融的加強 D.經濟重心的南移
3.(2022秋 吳中區期末)如圖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
A.中外交往 B.經濟發展 C.國家統一 D.民族交往
4.有人曾評價:“唐玄宗前期會做皇帝,后期不會做皇帝。”此人評價“唐玄宗前期會做皇帝”的主要立足點是(  )
A.在他統治前期出現了“文景之治”
B.在他統治前期出現了“貞觀之治”
C.在他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
D.在他統治前期出現了“安史之亂”
5.宋太祖曾說:“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這一治國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擔任地方知州
B.設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C.分化相權,強化君權
D.強干弱枝,守內虛外
6. 2024年1月16日,中國和瑙魯恢復外交關系,外交部重申:“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最能印證這一原則的是(  )
A.西域都護府的設立 B.宣政院的設立
C.澎湖巡檢司的設立 D.伊犁將軍的設立
7.張角在184年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這里的“甲子”表示年份,使用的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歷史紀年法,該紀法是(  )
A.干支紀年法 B.王位紀年法
C.年號紀年法 D.公元紀年法
8.如圖是小曾同學在學習了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某次地主階級自救運動后繪制的一幅漫畫。該漫畫(  )
A.反映了民族意識的空前覺醒
B.諷刺了晚清官員的盲目排外
C.肯定了戊戌變法的進步意義
D.揭示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
9.如圖為魏巍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封面影印件,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開始刊登此文,它謳歌的是(  )
A.中國工農紅軍 B.八路軍
C.中國人民解放軍 D.中國人民志愿軍
10.有學者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演變經歷了“鼓勵發展一根本改造一銷聲匿跡一有益補充一共同發展”的五部曲。經過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根本改造”,我國(  )
A.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開始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D.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
11. 1978年農村改革以后,農民形象地說:“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此后,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連年獲得豐收。這一顯著變化的發生得益于(  )
A.打土豪,分田地
B.實行“耕者有其田”
C.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2. 1954年《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說:“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國家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與安全的堅固基礎。”聲明中提到的“這些原則”指的是(  )
A.外交孤立和軍事威脅原則
B.一國利益之上原則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相互經濟制裁原則
13.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這一歷史事件應標于下面時間軸的哪一處(  )
A.① B.② C.③ D.④
14.馬克思在《封建經濟政治概述》中寫道:“(它)是一個經濟實體,有經營農業所需要的各種設施;領主在自己的領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權力。”材料描述的是(  )
A.歐洲封建制度 B.歐洲莊園
C.歐洲城市 D.歐洲大學
15. “對于人類來說,這是一個關系到世界歷史重大轉折的時刻,因為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從而也就打開了新舊大陸之間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的閉塞。”材料評述的是(  )
A.哥倫布的“發現” B.迪亞士的“發現”
C.達 伽馬的“發現” D.麥哲倫的“發現”
16. 1789年7月14日,當路易十六聽到某一消息時,詢問身邊的廷臣昂古爾公爵:“社是一場叛亂嗎?”昂古爾回答:“不,陛下,這是一場革命。”他們談論的事情是(  )
A.攻占巴士底獄 B.拿破侖發動政變
C.召開三級會議 D.羅伯斯庇爾上臺
17. 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講道:“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這一任務。”羅斯福完成這一任務的方式是(  )
A.對銀行業進行整頓 B.以工代賑
C.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 D.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8.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大多數國家的要求。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向世界發出了中國的聲音。“中國的聲音”主要包括(  )
①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
②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③為反對美國遏制中國尋求與他國結盟
④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 “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等也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匯,思想感情日益溝通,以往的‘胡’‘漢’觀念逐漸淡薄……”這一轉變體現了(  )
A.儒學正統地位的喪失 B.政權分立的加劇
C.民族交融的加強 D.少數民族漢化的開始
20. “這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的選拔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材料論述的是科舉制度的(  )
A.背景 B.內容 C.表現 D.影響
21.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年代,唐詩風格多樣,題材廣泛,展示了廣闊的生活畫卷。下列詩句最能反映“開元盛世”景象的是(  )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世
C.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D.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2.唐朝以前,人們對求取功名的看法多是“男人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但宋朝以后,則是“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強化相權 B.重文輕武 C.獎勵耕織 D.獎勵軍功
23.巴西總統盧拉2023年訪問中國期間,巴西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中央政府在臺灣地區建立的行政機構是(  )
A.北庭都元帥府 B.北庭都護府
C.澎湖巡檢司 D.宣政院
24.有學者認為:“從中國處理港澳問題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制度體制,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現了中國智慧,是典型的中國方案,值得他國借鑒。”材料表明這一“制度體制”是(  )
A.君主立憲制 B.一國兩制
C.民主共和制 D.聯邦制
25.如圖為《全國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抽樣統計曲線圖(1979—1982年)》,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
A.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計劃的圓滿完成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
二.材料題(共4小題)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某中學進行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圖片展”歷史學科活動,以上三幅圖片入選。請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幅寫出入選理由。
材料二:“七七事變”爆發,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存亡的全局出發,率先提出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主張。抗戰初期在“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喧囂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入分析中日雙方基本情況,指明中國的抗戰是持久戰,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在敵后戰場,中國共產黨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人民游擊戰爭,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戰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目前,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比較簡明的表達是四個字:中流砥柱。
——摘編自李庚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及對形成抗戰精神的貢獻》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作一個階級來說,就在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1)材料一中劉少奇認為土地改革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的依據是什么?
材料二: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B階段農村“政策調整”指的是什么?指出C階段我國在農業政策方面出現的失誤。
材料三:圖1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簽訂的“生死狀”
圖2 不同年份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表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3)材料三中圖1反映的1978年農村改革的重大舉措是什么?依據圖2,歸納這一改革舉措起到的作用。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發明者 身份 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 哈格里夫斯 紡織工 英國
瓦特 儀器修理工 英國
斯蒂芬森 深礦工 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 愛迪生 科學家 美國
萊特兄弟 科學家 美國
本茨 工程師 德國
諾貝爾 科學家 瑞典
(1)結合所學知識,任選材料一中兩位發明者寫出其一項發明。根據材料一,指出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變化。
材料二:
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2024年我國首次載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同步壯大。2017年,全國研發人員總量達到621.4萬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創新隊伍不斷壯大。我國先后與法國、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簽訂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科技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摘編自《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2)材料二中的成就屬于哪一領域?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的原因。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德國迅速實現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確立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通過用新的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如鋼鐵、煤炭、紡織、機械制造等)和拓展新興工業領域(如電氣、化工等),德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隨著工業生產的擴張,企業走向大型化,相對于其他國家,德國工業的壟斷程度更高。
——摘編自邢來順《德國通史》第四卷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濟發展的特點。
材料二:1880﹣1913年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制造業產量中所占比重(%)
國家 年份 英 法 德 美
1880 22.9 7.8 8.5 14.7
1900 18.5 6.8 13.2 23.6
1913 13.6 6.1 14.8 32.0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反映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制造業產量在世界的比重發生了什么變化?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D C C A D D C D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B B A A B A C D B B
題號 23 24 25
答案 C B C
二.材料題(共4小題)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某中學進行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圖片展”歷史學科活動,以上三幅圖片入選。請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幅寫出入選理由。
材料二:“七七事變”爆發,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存亡的全局出發,率先提出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主張。抗戰初期在“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喧囂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入分析中日雙方基本情況,指明中國的抗戰是持久戰,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在敵后戰場,中國共產黨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人民游擊戰爭,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戰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目前,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比較簡明的表達是四個字:中流砥柱。
——摘編自李庚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及對形成抗戰精神的貢獻》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答案:
(1)圖1: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圖2: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圖3: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2)中國共產黨堅持國共聯合抗日的主張(堅持全民族抗戰);堅持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具有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堅持抗日持久戰略總方針),指引了抗戰前進的方向;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建立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答出兩點即可)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作一個階級來說,就在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1)材料一中劉少奇認為土地改革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的依據是什么?
材料二: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B階段農村“政策調整”指的是什么?指出C階段我國在農業政策方面出現的失誤。
材料三:圖1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簽訂的“生死狀”
圖2 不同年份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表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3)材料三中圖1反映的1978年農村改革的重大舉措是什么?依據圖2,歸納這一改革舉措起到的作用。
答案:
(1)土地改革的完成,消滅了地主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農業合作化運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建國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的史實。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發明者 身份 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 哈格里夫斯 紡織工 英國
瓦特 儀器修理工 英國
斯蒂芬森 深礦工 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 愛迪生 科學家 美國
萊特兄弟 科學家 美國
本茨 工程師 德國
諾貝爾 科學家 瑞典
(1)結合所學知識,任選材料一中兩位發明者寫出其一項發明。根據材料一,指出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變化。
材料二:
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2024年我國首次載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同步壯大。2017年,全國研發人員總量達到621.4萬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創新隊伍不斷壯大。我國先后與法國、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簽訂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科技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摘編自《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2)材料二中的成就屬于哪一領域?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的原因。
答案:
(1)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瓦特:改進蒸汽機。變化:由英國到在多個國家同時進行;發明者從工人到科學家;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2)領域:航空航天領域;原因:政府重視;經濟發展;研究隊伍壯大;國際合作密切等。
【點評】本題考查工業革命、我國科技成就的進步,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德國迅速實現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確立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通過用新的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如鋼鐵、煤炭、紡織、機械制造等)和拓展新興工業領域(如電氣、化工等),德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隨著工業生產的擴張,企業走向大型化,相對于其他國家,德國工業的壟斷程度更高。
——摘編自邢來順《德國通史》第四卷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濟發展的特點。
材料二:1880﹣1913年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制造業產量中所占比重(%)
國家 年份 英 法 德 美
1880 22.9 7.8 8.5 14.7
1900 18.5 6.8 13.2 23.6
1913 13.6 6.1 14.8 32.0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反映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制造業產量在世界的比重發生了什么變化?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特點: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或確立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工業壟斷程度高。
(2)變化:英法比重下降,德美比重上升;原因:與英法相比,德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居領先地位。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池州市| 同仁县| 岢岚县| 衡阳市| 西峡县| 渝中区| 盐津县| 漳平市| 汉阴县| 获嘉县| 高清| 嘉禾县| 阳原县| 会同县| 尼玛县| 新沂市| 静安区| 常熟市| 松原市| 松溪县| 徐汇区| 高清| 改则县| 泸定县| 湟源县| 黔江区| 湖口县| 翁牛特旗| 阳谷县| 南京市| 天柱县| 玉山县| 梨树县| 武鸣县| 连山| 永年县| 阜康市| 临洮县| 禄丰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