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第二次學情調研七年級歷史試題時間:60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河南封丘縣陳橋驛:大宋王朝從這里走來”。與這一文化旅游宣傳詞有關的歷史典故是(A.紙上談兵B.草木皆兵C.黃袍加身D.破釜沉舟2.宋室對統兵將帥的猜忌,始終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調平庸,不足制敵。統兵大員,也多用文官,以沒有戰陣經歷的文人主持軍事,自然敗事者居多。這反映出宋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休養生息B.重文輕武C.閉關鎖國D.文化專制3.下列有關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相同點的農述,正確的是(A.背景:爆發農民起義B.目的:實現富國強兵C.內容:廢除井田制度D.影響:奠定統一基礎4.宋高宗看到樓璹(sú)繪制的《耕織圖》,對此題材大為贊賞,專門召見了他,并將《耕織圖》宣示后宮,一時朝野傳頌。這表明南宋統治者(A.重用賢能B.勸課農桑C.發展文教D.勤于政事5.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說,我也從中國智慧中學到很多經驗,比如1005年的澶淵之盟,交戰雙方提出,我們不能夠打敗對方,但可以商討一個條約,形成對抗的伙伴關系,在一些領域里激烈敵對,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內結為伙伴。艾利森對澶淵之盟的敘述(A.比較符合歷史史實B.完全違背歷史真相C,是研究澶淵之盟的重要史料D.屬于惡意詆毀中國的言論6.文旅融合喚醒城市記憶。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喚醒南宋都城記憶的是()A.秦俑故鄉,絲路源頭B.繁華汴水,精彩開封C.六朝古都,金陵風韻D.千古宋城,夢回臨安7.10-13世紀,經過300多年的分裂和對峙,中華大地逐漸走向大統一。這一歷史進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蒙古滅西夏和金朝②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統③宋太祖和其后繼者結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④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七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藏ApP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8.宋代農書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較系統、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稈還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輪作等)外,還強調“用糞猶用藥”,以使地力“常新壯”。這表明,宋代(A.變法成效顯著B.人力嚴重不足C.農業技術先進D.耕地面積擴大9.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成都由京官擔任監官,政府主持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比西方國家早六七百年。這一偉大成就是(A.司南B.瓦子C.勾欄D.交子10.下側柱狀圖說明兩宋時期(兩宋市帕司收入(萬緡)200150100注:市舶司設在廣州、50泉州、明州等地:1977年'1053年1076年'1140年159年A.宰相權力的削弱B.紙幣的大量發行C.海外貿易的發展D.商標廣告的出現11.某學生擬辦一份歷史手抄報,準備了下面的素材。據此推斷這份手抄報的主題是(北宋時的匠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A.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B.民族關系的不斷發展C.宋元時期科學技術的成就D.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12.當面對嚴峻的社會現實時,古代文人紛紛吟出悲壯之音,唱出慷慨之聲,將個體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與以上所述主旨相符的宋詞是(·)A,杜甫一一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B.王維一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C,李清照一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D.辛棄疾一一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七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罐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