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下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級 歷史(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2.考生應首先閱讀答題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交卷時只交答題卡。第I卷(選擇題,共60分)本卷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來自中亞草原的游牧部族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河流域并創造文明。雅利安人以《吠陀經》為圣典?!独婢惴屯印分袑懙溃骸跋稻o犁頭架上軛,播撒種子在犁溝,倘若頌歌獲應驗,揮動鐮刀迎豐收?!边@反映了雅利安人()A.社會分化加劇和國家政權建立 B.已適應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C.逐漸由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生活 D.職業世襲的種姓制度已產生2.在討論城邦軍事行動時,雅典城邦公民們踴躍發言,有人提議出兵保衛城邦邊境,有人認為應加強防御工事,最終通過的決議體現多數公民意志,全體公民無論貧富都積極參與,視城邦事務為己任,全力維護城邦利益。材料意在強調()A.雅典公民集體榮譽感強烈 B.雅典民主的制度缺陷C.公民民主權利的平等性 D.城邦貧富的巨大差距3.隨著帝國的不斷擴張,帝國的成員早已不限于馬其頓,亞歷山大相信自己具有把異族子民納入帝國秩序的使命;他拒絕將種族出身作為劃定“蠻族”的標準,而以善惡作為異族友誼之締結的基礎。亞歷山大這一做法()A.推動了封建帝國的形成 B.踐行了民族平等政策C.維護了社會的長久穩定 D.有利于擴大統治基礎4.1270-1285年,意大利熱那亞法律規定:城市官員一半由貴族擔任,一半由平民擔任。1343年佛羅倫薩議會21個席位中有17個被絲綢商、銀行家占據。1450年勃艮第公爵頒布法令:“任何經營海外貿易滿三年的騎士,自動獲得市民身份”,這反映出()A.資本主義得到迅猛發展 B.歐洲商業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C.市民成為城市核心力量 D.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結構的變化5.8 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醫學家米爾斯基是基督教徒,長期擔任哈里發的御醫;侯奈因是一名景教徒,卻擔任帝國圖書館館長和科學院院長;撒比特信仰薩比教,但由于其學術上的成就受到哈里發的庇護。這表明阿拉伯帝國()A.架起了東西方文化的橋梁 B.科學文化全面繁榮C.推行開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D.實行宗教信仰自由6.1325年,阿茲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島上建造都城特諾奇蒂特蘭。市內有金字塔壇廟四十座,最大的一座高三十五公尺,有一百四十四級臺階,是一座為了祭祀主神太陽神而建造的神廟,也作為其重要的儀式舉行場所。市內還有大廈、樓臺、宮,外涂白灰,光輝奪目,瑰麗壯觀。這體現了阿茲特克()A.建筑技術領先于世界 B.都城是全國的經濟中心C.深受歐洲文明的影響 D.具有強大社會組織能力7.下圖是2008年非洲幾內亞共和國發行的紀念郵票,圖案為航海家哥倫布和馬鈴薯的組合。該郵票的史料價值在于()A.直接證明航海家將馬鈴薯傳入歐洲的歷史事實B.提供西歐殖民者主導食物物種交流的原始記錄C.印證了哥倫布開辟從歐洲到美洲新航路的細節D.體現了非洲國家對大西洋貿易體系的歷史認知8.美國歷史學家查爾斯·曼恩在其《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中講過如下故事。該故事旨在A.證明歐洲使煙草全球傳播 B.強調美洲生態保護的重要性C.反思物種交換帶來的影響 D.說明船只成為歐美聯系紐帶9.“啟蒙運動不是革命運動,甚至不是政治性運動,它是由一群學者、作家、藝術家和歷史學家推動的。這些知識分子相信,一旦理性與教育變得普及,迷信和無知自然會消弭于無形,人民也就不會相信神跡或君權神授之類的胡說八道?!庇纱丝芍?,這一運動()A.不符合新興資產階階級的要求 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理性社會C.反對宗教信仰,主張民主政治 D.意在教化大眾實現民智啟迪10.某歷史學者指出:他就像一個倒退著往前走的人,眼睛盯著過去,但行走的方向是前方。對立的力量一直都在激烈地沖突,但最后卻能彼此妥協,融合出一個新的存在:現代政治制度、工業化.據此可知,該學者評論的是()A.英國的政治變革 B.法國的社會轉型C.美國的民主進程 D.日本的明治維新11.就議會組織而言,美國國會不一定需要高度嚴密的組織;英國議會不得不組織的十分嚴密。美、英議會組織方式的不同,折射出兩國()A.采用的政治體制不同 B.議員產生方式不同C.政黨與議會關系不同 D.革命發展道路不同12.18世紀前期,在“羊吃人”的圈地運動中,出現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們可能選擇的謀生手段是()A.在新貴族農場中剪羊毛 B.進入棉紡織工廠織布工作C.參軍鎮壓北美獨立運動 D.成為火車上的鍋爐填煤工13.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前期,英國的工廠調研情況為“苛刻的工廠紀律、工人的生產生活狀況糟糕、雇傭童工現象普遍存在、工人聚居區成為貧窮、疾病、犯罪之地”。這表明英國工業革命()A.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B.弱勢群體遭受殘酷剝削C.工人階級斗爭愈演愈烈 D.社會問題十分嚴重突出14.圣西門等人企圖用實驗辦法來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他們要求資產階級放軟心腸,解囊施舍。對于一切工人政治運動,他們極力反對。材料反映出()A.科學革命理論亟待產生 B.工人階級普遍缺乏斗爭精神C.民眾更加注重經濟訴求 D.資產階級主動改善勞工待遇15.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的先進國家已瓜分了大半個世界,而1900年的一張世界地圖,居然要用9~10種顏色來顯示他們所占領的區域。這一現象()A.表明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B.推動了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C.確立了歐洲世界霸主地位 D.說明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被激化16.1895年,何塞·馬蒂呼吁:“被壓迫的拉丁美洲人民,必須用革命的烈火摧毀殖民者的鎖鏈!”1909年,甘地在演講中提到:“我們并非與英國為敵,而是反對其不公正的統治......若他們繼續踐踏我們的權利,印度將用“堅持真理”和“非暴力'的方式捍衛尊嚴?!边@反映了當時民族解放運動()斗爭目標從反殖民轉向反封建專制 B.領導階層由精英轉向無產階級政黨C.斗爭策略與道路呈現出多樣化選擇 D.運動范圍從區域孤立走向國際聯合17.1914年,奧匈帝國在其皇儲被刺后尋求盟友德國支持,德皇威廉二世在回復中指出:第一,德國支持奧匈嚴懲塞爾維亞;第二,不懼俄國干涉,為此德國已準備多年;第三,俄國一定會三思而后行,不會大打出手。威廉二世的這一回復()A.反映出同盟國內部的矛盾 B.具有挑起大戰的主觀意圖C.準確判斷了國際形勢發展 D.體現了德國實行綏靖政策18.20世紀20年代,外來文化大量涌入,其中“社會主義成為公認的、最時髦的新思潮”。同期的西方,翻譯和傳播中國儒、墨、道各家經典的社團紛紛涌現,《道德經》和《南華經》廣為暢銷,出現了“中國文化熱”。促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A.對西方近代文明的重新審視 B.戰后國際格局提供的穩定環境C.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國際影響 D.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自然屬性19.1922年3月,列寧指出:“任何一個經過資本主義大企業訓練的店員,都會辦這種事,而百分之九十九負責的共產黨員卻不會辦,并且不想懂得自己沒有這種本領”,并警告全黨“如果我們不能在最近一年內證明我們會經營,那蘇維埃政權就無法生存下去”。在此,列寧強調()A.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重要性 B.蘇俄政府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C.必須利用市場來發展經濟 D.無產階級政黨應不斷自我革命20.1919年,列寧提及亞洲革命時指出:“這里的斗爭不僅是被壓迫民族的怒吼,更是世界歷史轉折的明證-舊有的、孤立的民族反抗正在被賦予新的斗爭形式和階級內涵?!痹诖肆袑帍娬{的是,亞洲()A.普遍采取武裝斗爭的形式 B.新興力量崛起推動革命轉型C.出現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 D.已由民族革命轉向民主革命21.1930年3月,甘地發起“食鹽進軍”號召。起初,甘地只帶了 78名志愿人員前往丹迪海灘淘鹽,但沿途有成千上萬人加入甘地的隊伍中來;最后演變為全國性的廣泛的運動。由此可以看出“食鹽進軍”()A.意在恢復傳統手工業 B.助推民族獨立意識增長C.超出非暴力斗爭范圍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22.戴高樂在《戰爭回憶錄》中記述了1940年3月在巴黎的見聞:“各行各業都有勢力強大的團體公開贊成停戰......有人認為與希特勒相比,斯大林才是真正的敵人......部分政府官員甚至主張割讓部分非洲殖民地,以便討好這個魔鬼?!边@些記述揭示了當時法國()A.推行綏靖政策的動因 B.對蘇德戰爭的漠不關心C.迅速敗亡的根本原因 D.意識形態對戰局的影響23.1940年,丘吉爾宣布戰爭的唯一目標是勝利?!短┪钍繄蟆穭t指出:“首相道出了國人的心聲,但我們的戰爭目標與敵人不同......我們說的“民主”并不是保留選舉權卻忽視工作和生存權的民主';我們談及的“自由”也并非排斥社會組織和經濟計劃的粗獷的個人主義?!薄短┪钍繄蟆返膱蟮辣砻饔ǎ?br/>A.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B.逐步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C.社會主義思潮高漲 D.民眾探索戰后發展的方向24.如表是蘇聯“四五”計劃(1946-1950年)時期的若干統計數據。對此表解釋合理的是,蘇聯()類別 數據消費資料工業 產值 年均增長率15.7%投資額 20.8億盧布產量 增加23%,是1940年的122%生產資料工業 產值 年均增長率12.8%投資額 150.84億盧布產量 增加105%,是1940年的204%A.國民經濟得到恢復發展 B.國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C.重工業發展出現了遲滯 D.經濟體制改革效果初顯25.下面的言論出自1989年美國學者布熱津斯基的著作敘述。這表明()A.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 B.蘇聯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C.美蘇兩國間沖突加劇 D.國際格局變動影響價值取向26.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設立“社會進步信托基金”,用于拉美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此前,蘇聯通過貸款和技術輸出與拉美國家加強合作,1955年蘇聯與拉美的貿易額達3.4億美元,古巴向蘇聯出口積壓糖50萬噸。艾森豪威爾政府此舉意在()A.緩解拉美國家戰后債務危機 B.應對蘇聯在拉美地區的影響C.推動拉美國家進行經濟改革 D.促進拉美融入全球經濟體系27.下表是國際關系發展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據此可知()時間 事件1961年 不結盟運動興起1990年 海灣戰爭爆發2018年 法國總統提出建立“歐洲聯軍”A.發展中國家影響力持續增強 B.美國的經濟實力逐步下降C.南北之間合作需求不斷增加 D.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28.《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尚書,秦官,主書。漢因之?!薄逗鬂h書·百官志》言:“尚書令,主贊奏,總典綱紀?!薄锻ǖ洹ぢ毠偎摹酚衷疲骸拔簳x以降,尚書臺總攬機要,漸奪三公之權。”尚書職能演變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B.內外軍事征伐結果C.中樞權力體系重構 D.法家思想影響深刻29.古希臘城邦斯巴達的監察官每隔九年都會夜觀一次天象,“如果他們偶然見到一顆流星掠過,就會立即宣判國王犯下褻瀆神明的罪行,暫時中止王權的行使,等到從德爾斐或奧林匹亞獲得神諭,并作出對國王有利的解釋才能恢復王權”。這表明斯巴達()A.已形成民主政治政體 B.王位世襲的神圣地位C.國王的權力受到制約 D.神權統治居主導地位30.1922年,中共二大通過決議,提出要為婦女打破一切禮教束縛。土地革命時期,蘇區政府提出“一夫一妻“男女平等”。20世紀40年代,中共中央先后簽發《中共中央關于各抗日根據地目前婦女工作方針的決定》《陜甘寧邊區婚姻條例》等文件,不斷調整政策持續推進婦女解放。這本質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A.積極確立新型婚姻倫理 B.反對中國傳統的社會倫理道德C.進行徹底的反封建斗爭 D.探索適合國情的婦女解放道路第11卷(非選擇題,共40分)本卷共2道大題,共40分。請用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卷上相應位置。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16-19世紀拉丁美洲咖啡文化的演變時間 概況16世紀前 原住民以可可、玉米飲料為主,部分部落將可可豆作為宗教儀式和交易的媒介18世紀初期 歐洲殖民者在巴西、哥倫比亞等地推廣咖啡種植18世紀中期 非洲奴隸被強迫參與咖啡種植,結合非洲傳統烘焙技藝,形成獨特加工方式19世紀中期 咖啡取代蔗糖成為拉丁美洲核心出口商品19世紀后期 咖啡貿易推動鐵路建設,勞工階級在咖啡種植園中發起多次反抗剝削的運動材料二 咖啡種植園的擴張加劇了拉丁美洲的社會矛盾。非洲奴隸和原住民勞工在種植園中保留了自己的飲食傳統,并通過集體勞作時的歌謠傳遞反抗思想。例如,1835年巴西巴伊亞奴隸起義,咖啡種植園的勞工以傳統鼓樂為信號發動暴動。19世紀后期,咖啡貿易利潤催生了本土資產階級,他們以咖啡文化沙龍為據點,推動廢除奴隸制和民主改革,甚至影響獨立運動領袖的決策。-摘編自[美]西敏司《甜與權力》(1)根據材料一,概括16-19世紀拉丁美洲咖啡文化發展的歷史背景。(10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咖啡文化對拉丁美洲社會變革的推動作用。(10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地方治理關系國家興衰。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至元十三年平宋后,元政府相繼設置了江淮行省、湖廣行省、江西行省及福建行省。還對原有的陜西四川、西夏中興、北京三行省作了規模、名稱、治所等方面的調整。迄世祖末,行省均有了明確的轄區和疆界范圍。如陜西行省轄京兆等四路五府,四川行省轄成都等九路五府等。而且,其后數十年基本穩定,變化不大。元廷至元二十三年七月正式確定了“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二員,左、右丞并一員,參知政事、僉行省事并二員”的員額數。-摘編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與演化述論》材料二 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制定了符合陜甘寧邊區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符合邊區人民群眾需要的各項方針政策。毫無疑問,黨是邊區各項社會事業建設的領導核心。不過,黨的領導地位不是通過權力施加影響的,而是以正確的政策和模范的工作說服和教育黨外人士,使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建議。在此過程中,依靠和相信廣大人民群眾,通過群眾路線使得這些法令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摘編自黃留珠主編《陜西歷史大事鑒覽》(1)根據材料一,指出元代行省制的演變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代行省制建立的歷史意義。(1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陜甘寧邊區政府社會建設的經驗。指出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陜甘寧邊區政府的行政地位及其推行的政治制度。(8分)河南省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下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級歷史第I卷(選擇題,共60分)1-5CADDC6-10DDCDA11-15AADAA16-20CBACB21-25BDDAB26-30BDCCD第11卷(非選擇題,共40分)31.【答案】(1)背景:殖民統治與種植園經濟發展;不同種族和文化交流融合;殖民擴張推動物種傳播;奴隸貿易提供種植園勞動力;工業革命促進全球貿易發展;拉美經濟依附于歐洲市場。(10分)(2)作用:種植園經濟激化階級矛盾,引發勞工反抗運動;勞工文化成為反抗殖民統治的媒介;咖啡貿易催生本土資產階級,推動政治改革;咖啡沙龍促進啟蒙思想傳播,助力獨立運動;咖啡出口強化拉美與全球經濟的聯系,加速傳統社會轉型。(10分)32.【答案】(1)演變趨勢:行省的設置越來越普遍;行省轄區和疆界范圍穩定化;行省官員設置的制度化。(6分)歷史意義:行省軍政大權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它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省制的開端。(6分)(2)經驗: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靠群眾;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4分)行政地位:是民國地方政府。政治制度:“三三制”原則(抗日民主制度)。(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