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試卷(三)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的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題號1-202122232425總分分數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得分評卷人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下圖是出土于三門峽虢國(周文王弟弟的封地)墓地的虢(gu6)仲盨(xǔ),其蓋內刻有“虢仲爾與王南征,伐南淮夷”的銘文。該文物可用于研究當時A.窮兵黷武的軍事策略B.鞏固疆土的政治制度C.維護等級的禮樂文化D.平等和睦的民族關系2.下表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派主張儒家“為政以德”,統治者應以身作則,通過道德感化治理國家齡道家“治大國若烹小鮮”,簡政安民,避免過度干預墨家“天子”率領萬民“一同天下之義”,通過集體共識實現社會治理法家“法者…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通過法律規范百姓行為A.關注社會治理B.期望國家統一C.強調以民為本D.主張集權政治3.漢武帝時期,軍費緊張,國家財政困難。而各地富商卻“治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針對這種狀況,漢武帝采取了A.罷黜百家,尊崇儒術B.統一鑄錢,鹽鐵官營C.選派刺史,監管地方D.開通西域,發展貿易4.唐朝時期,圓領袍傳人日本后,影響了其官服設計,之后逐漸演變為日本貴族禮服并保留至今;圓領袍傳人朝鮮、越南等國后,其服飾雖有細微變化,但仍遵循中國傳統模式。這些現象說明當時A.服飾風格逐漸趨同B.社會風氣開放包容C.唐朝文化輻射強大D.民族政策開明寬松歷史第1頁(共6頁) 掃描全能王創建5.城市房產契稅的正式建立始于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年),貫穿整個兩宋時期。其稅率從2%增至4%,后又增至10%。該現象從本質上反映這一時期城市()A.商品經濟日益繁榮B.人口數量急劇增長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市民階層逐漸形成6.鄭和船隊每次下西洋,都滿載著中國盛產的瓷器、絲綢等大宗貨物與亞非諸國進行公平交易,每到一處,便出現“天書到處多歡聲,蠻魁酋長爭相迎”的熱烈場面。這說明鄭和下西洋()A.推動中國社會轉型B.增強了明朝的國力C.打破亞非貿易壁壘D.傳播了和平與友誼7.明清小說打破了長期以來使用文言文的現象,小說創造時大量使用民間口語、俚語。這一變化的產生是由于()A.社會教育的發展B.市民階層的壯大C.印刷技術的進步D.封建制度的衰落8.1850年8月,前漕運總督周天爵密奏咸豐帝,指出“英夷之和不可恃,宜及時思患豫防”,并呈上多項抗英對策。咸豐帝據奏,令沿海各將軍、督撫“于無事之時,為有事之備”。由此可知,此時的有識之士()A.倡導實業救國B.觀念守舊僵化C.海防意識覺醒D.變法呼聲高漲9.公車上書后,到1897年年底,全國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的總數達到300多個。這反映了()A.清政府主導變法進程B.救亡思潮廣泛擴散C.維新派群眾基礎廣泛D.傳統教育徹底革新10.下表為辛亥革命前革命派的一些活動。這些活動說明湖北革命團體日知會秘密印刷《孔孟心肝》,假托儒家經典宣揚反清革命秋瑾在紹興大通學堂演講:吾輩女子亦當為革命流血A.革命派與儒家思想徹底決裂B.女性已成為革命的主導力量C.反清革命缺乏明確斗爭目標D.革命派注重思想動員與宣傳11.1927年,陜西省委在第一次擴大會議上強調:“在西北上的革命者不注意農運,就無所謂革命:農村若沒有革命的變化,革命也永遠不會有徹底的成功。對農民的態度,是一切政治行動的測驗。”這表明中國共產黨()A.認識到農民力量的重要性B.以農民運動為革命核心C.全力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D.始終重視理論聯系實際12.某學者評論中國共產黨20世紀30年代的某項政策時指出:其以民族大義超越黨派分歧,通過靈活的策略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生機,也為現代國家治理中的多元協商提供了參考。該學者評論的是()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三三制民主政權建設C.“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D.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13.抗美援朝時期,戰士用繳獲的美軍避彈衣、降落傘帶等自制書簽,用美機殘骸等制作餐具,在防空洞里用炮彈敲擊演奏“戰地交響樂”。這體現了他們身上的()A.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B.變廢為寶的創新精神C.直面危險的無畏精神D.苦中作樂的堅韌精神歷史第2頁(共6頁)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