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課堂導入15世紀的世界地圖16世紀的世界地圖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學習目標1.了解全球物種大交換在人口遷移、物種交流與疾病傳播的基本史實。2.認識大西洋貿易(“三角貿易”)、太平洋貿易與印度洋貿易所涉及的流通商品與交往國家。3.掌握殖民擴張的背景、主要國家、方式手段等基本史實,并分析其影響。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世界格局的演變人口遷移:物種交換:商品流動:非洲:美洲:亞洲:歐洲:歐洲移民、非洲移民歐亞3類、美洲7種和1/3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貿易殖民災難殖民災難,經濟開發遭受侵略,白銀入華迅猛崛起,社會轉型知識框架人口遷移主要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推動全球人口遷移表現①中國人下南洋②歐洲人移民美洲、南非③非洲人被販運到美洲④北美人開發西部⑤俄國人移民西伯利亞特點①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地區遷移②發達地區向落后地區、新開發區域遷移③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結果全球出現族群混合的現象,美洲混合程度最高。①積極影響:改變人口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出現族群混合現象;促進世界物種交換;促進美洲經濟開發。②消極影響:歐洲人對美洲殖民掠奪;印第安人滅頂之災;黑奴貿易罪惡深重;各種疾病傳播蔓延。評價1500年后的人口遷移歐洲人的發現不僅導致新的全球性的視野,還導致新的全球性種族分布,打破了1500年以前世界范圍內的種族隔離。而這種人類諸種族的混合,必然伴隨著動植物的相應混合。人口遷移物種交換玉米到17世紀成為歐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在17世紀下半期出現人口衰退的法國和意大利,到18世紀開始回升。……玉米和甘薯傳入中國,也大大增加了中國的糧食產量,對明清兩代中國人口的增長和貧瘠地區的開發產生了直接影響。另一方面,馬、牛、羊等牲畜被歐洲人引入美洲,為生活在美洲的人們提供了肉食、奶類、皮毛和畜力。老鼠也藏在船艙里飄洋過海到達美洲,影響了美洲原有的生態鏈。①舊大陸:物種交換促進歐亞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貧瘠地區的開發;②新大陸:影響了美洲的食物鏈和生態鏈;③世界:改變了世界的自然環境。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人口遷移物種交換疾病傳播新大陸沒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對這些疫病毫無免疫力,歐洲人帶來的這些疾病造成他們死亡的數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個滅絕。據估計到1548年,圣多明各的土著從百萬到只剩下不足500人,原來有1000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國,到17世紀初只剩下不到200萬人,同時期印加人從約700萬減少到只有約50萬……。傳染病的打擊很大程度改變了印第安人的社會文化和凝聚力,幸存者們認為是他們地 守護神拋棄了自己,轉而尋求基督教的庇護。歐洲人在美洲發現了治療瘧疾的奎寧。致癮性食品的全球傳播美洲:煙草、可可亞洲:大麻中印:茶歐洲:鴉片、葡萄酒非洲:咖啡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新航路開辟后所引發的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域大范圍的傳播和交流,有人稱之為“全球物種大交換”,也有人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哥倫布大交換人口遷移人種混合物種交流疾病傳播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積極影響:有助于歐洲和亞洲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促進了世界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消極影響:造成了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解體,是歐洲人能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歷史的長時段出發,哥倫布大交換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帶來了什么影響 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全球航路的開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傳統的印度洋貿易和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海路貿易 主導國 貿易雙方及主要交換物印度洋貿易 歐 洲 各 國大西洋貿易 歐美貿易三角貿易太平洋貿易歐洲制造品—非洲黑奴—美洲金銀棉花煙草毛皮等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參與中日絲銀貿易:絲瓷——白銀橫跨太平洋貿易:“馬尼拉大帆船”(菲律賓-墨西哥)歐洲人通過開辟出的多條航線和沿海港口,將生產的手工制品運到美洲銷售,換回南美洲的貴金屬、蔗糖和煙草西班牙葡萄牙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世界市場——世界范圍的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是通過商品交換把各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的總體。隨著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在絲銀貿易中,大量白銀流入對中國的影響(1)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對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有促進作用(2)推動了新興工商業市鎮的發展。(3)促進農業商品化和手工業的發展。(4)中國的絲綢、瓷器遠銷歐洲,中國在當時全球貿易中處于順差地位。歐洲各國印度澳門(葡占)中 國(明清)馬尼拉美洲(墨西哥)葡萄牙西班牙絲瓷絲瓷絲瓷白銀白銀絲瓷棉絲瓷棉一個圍繞中國的白銀貿易網絡逐漸形成日本白銀絲瓷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材料1:16世紀的修道士卡薩斯關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即第安人的一段記載: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陸的島嶼上屠殺了無數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災難。他們擄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躪他們。整個島嶼全部被摧毀,一片荒涼。---摘編自[西]卡薩斯著,孫家堃譯《西印度毀滅述略》材料2: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和影響特點: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伴隨著種族奴役政策,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為。三、早期殖民擴張三、早期殖民擴張在1503年至1660年間,西班牙從美洲攫取了有據可查的總計18600噸白銀和200噸黃金。——《全球通史》“英國東印度公司……對鹽、鴉片、檳 榔和其它商品的壟斷權成了財富取之不盡的礦藏。——《新航路開辟對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1.表現(1)葡萄牙:16世紀,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了幾十個殖民據點和商站。(2)西班牙:以美洲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以及亞洲的菲律賓逐漸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3)荷蘭、英國和法國: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葡萄牙帝國16世紀時,葡萄牙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了幾十個殖民據點和商站。三、早期殖民擴張西班牙帝國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西班牙帝國被認為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三、早期殖民擴張海上馬車夫——荷蘭1581年,中國已經進入明朝后期,荷蘭人剛剛在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中草草成立了一個國家,這個當時比北京市大不了多少的國家和強大的西班牙打了80年,打成了17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建國還不到100年,荷蘭的對外貿易額占到了全球的一半,10000多艘荷蘭的商船橫行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三、早期殖民擴張大英帝國大英帝國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大英帝國是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三、早期殖民擴張對外貿易、殖民擴張和奴隸貿易,一方面使外目的財富源源不斷流入英國,擴大了生產準備資金;另一方面,由于壟斷殖民地貿易,擴大了英國手工工場產品的銷路,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刺激了英國工商業發展。——周慶《略論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先后崛起的西方列強 15~16世紀 西班牙、葡萄牙17世紀 “海上馬車夫”荷蘭;英法崛起18世紀中后期 英國(“日不落帝國”)三、早期殖民擴張西、葡為爭奪殖民地, 矛盾日益尖銳。1493年,羅馬教皇 亞歷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亞速爾 群島和佛德角群島以西100里格的 地方,從北極到南極畫一條分界線, 史稱“教皇子午線”。規定該線以西 的一切土地屬于西班牙的勢力范圍, 該線以東的一切土地屬于葡萄牙的勢 力范圍。教皇子午線是西方列強瓜 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由 于葡萄牙不滿這一仲裁,西、葡兩國 又于1494年締結條約,把這條線向 西移動270里格。根據這個條約,巴 西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實質: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三、早期殖民擴張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殺,他們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成為奴隸;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依據相關材料概述早期殖民擴展的影響三、早期殖民擴張在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取了255萬公斤的黃金和1億公斤的白銀,葡萄牙僅從巴西就掠奪了至少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鉆石。16-18世紀歐洲奴隸販子向美洲大陸販運的黑奴共計1500萬人。每運一個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個人死于獵奴戰爭和販運途中,加上販運到其他地區的黑人,總計使非洲損失了一億精壯人口,相當于1800年時非洲人口的總和,非洲的社會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三、早期殖民擴張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 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 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 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德]《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殖民制度大大地促進了貿易和航運的發展。“壟斷公 司”是資本積聚的強有力的手段。殖民地為迅速產生的工 場手工業保證了銷售市場以及由市場壟斷所引起的成倍積 累。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 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德]《資本論》,《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種族屠殺 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戈雷島,大西洋的一個島嶼。殖民者把它作為販運、關押黑人奴隸的場所,成為西非最大的奴隸轉運站。據統計,至少有2000萬黑人奴隸從戈雷島被轉賣出去,有500萬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遺產。美國學者杜波伊斯估計:16-18世紀歐洲奴隸販子向美洲大陸販運的黑奴共計1500萬人。他認為,每運一個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個人死于獵奴戰爭和販運途中,加上販運到其他地區的黑人,總計使非洲損失了一億精壯人口,相當于1800年時非洲人口的總和,非洲的社會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三、早期殖民擴張(1)對殖民地: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2)對歐洲:給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新的活動場所。①引發商業革命:商品種類與流通量成倍增長,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貿易中心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法國、荷蘭等新的商業強國崛起。②引發價格革命: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③資本主義發展: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依據相關材料概述早期殖民擴展的影響三、早期殖民擴張(3)對世界:①大大拉開了東西方歷史進程的差距,造成東方從屬于西方。②促進了世界一體化進程,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的聯系,促進了整體世界出現;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拓展和世界市場格局的重大變化;西歐資本主義獲得發展。三、早期殖民擴張依據相關材料概述早期殖民擴展的影響總結:14—17世紀,被歷史學家稱為“發現的時代”,即“人被發現”和“世界被發現”,其中 “世界被發現”主要就是指新航路的開辟,雖然在這一過程中,伴隨著殘酷的殖民擴張與掠奪,加劇了廣大殖民地地區人民的苦難,也不斷拉大東西方之間的差距,但是新航路開辟對于人類歷史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全球化的序幕從此拉開,人類文明進程也在不斷的進步。延伸與思考新航路開辟后亞歐非美之間的貿易情況運用多元史觀認識新航路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革命史觀:新航路開辟后,西方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與對外掠奪之路,給亞非拉地區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亞非拉地區人民反抗其殖民擴張與掠奪具有正義性。●全球史觀(整體史觀):新航路開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的狀態,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聯系加強;殖民擴張促使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使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與擴展。●文明史觀: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與交融,是人類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現代化史觀: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壯大,推動了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到來;客觀上促進了世界落后地區的政治、經濟、思想的發展,成為人類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社會史觀: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商業交流加強,各種物種交流、交換,增加了人類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